我的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系,从高等数学(微积分)、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到基础物理学(可不是像名字那么基础,还讲相对论什么的)、电磁场,理工科目的基础课程基本上学了个遍:用编程语言将就是for循环遍历了一遍理工科这棵二叉树。不得不说,这么多的疑难课程,到考研的关键关头,很难再全部拿起来。但是又应该客观承认,多科目让我对数学这门基础课程从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各个角度都审视了一番。我想,这就是在培养学科背景和学科感觉吧。我觉得本科真正学到手的理论还就是数学,其余都是技术……而考研初试注重的只能是理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如果在大一大二就蒙混过关,那考研前的复习基本上就是从零开始,从绝望开始。
我和很多人一样,在大二大三时很不想考虑考研这件事。所有人都懂,保研的人过着猪的生活,工作的人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人则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我的最大兴趣并不是本科这个专业,但是同许多平凡家庭一样,艺术、文艺这些高雅而挥霍金钱的事业注定和我无缘,只有选择理工科来“发家致富”。逼着自己学下去,保研还是功亏一篑。大三早早就准备考研,每天为自习室像猪狗一样四处游荡,突然有一天放出消息,如果比你排名高的人再有一个放弃保研出国去,你就能保!但是等啊等,终于等来了噩耗……但是等归等,我并没有从自习室和通往自习室的路上消失。只有这样,提早准备的优势才不至于被小道消息所消解。
然后就来了关于选择的问题: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这段时间就是各种聊,各种传说,各种扯淡,各种不上自习……等真的决定了报什么、要不要跨专业,师姐师兄也找得差不多,这是可能就真的可以收心了,可以冲刺了。我觉得本科大学就不次而且没有什么病的(比如清华病、北大病)就不用再选别的地方了。考本校不仅本校很重视你,而且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占,大战之前这么好的作战条件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
到最后一个月,要是觉得还天天有事情做、有题要做、有补习班要上,真的是挺不错的感觉。但更多的人在这时就松懈了,效率下降了。虽然仍然每天seven-eleven(7:00-11:00),但是明显感觉能做的事情不那么多了,有时看着看着书就发呆,像高考之前那样思绪起伏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会抽烟的就不住的往厕所里跑,不会抽烟的就不住的往嘴里塞东西,吃了中饭就觉得晚饭不远了,晚饭吃饱了就惦记11点回寝室后的宵夜。人真的太奇妙,虽说胜利机制那么像机器,但都是人,都不是机器,根本不是机器,不是输个输入就有响应的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给放大10倍,输出就有可能给弄成自激了,自激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激后会一蹶不振,一蹶不振,虽然还是每天6、7点之间起,还是11、12点之间回。
结束了近似于发泄诉苦的考研生涯回顾之后,还是说点诲人不倦的关于数学考试的经验吧。仅限于数一的,但是数二数三可以借鉴,毕竟考数二数三的人号称数一并不比数二数三难。
决定了要考什么专业后,务必先确定是不是要考数学、考数几。然后就是要有一套权威的教材一遍翻阅求证,因为确实再多的辅导书的权威性都比不上正规的教材。高等数学(微积分)推荐绿皮儿的同济大学第五版(或之后更新的)《高等数学》,里面有大量对定理的证明过程;线性代数当然是清华的黄蓝相间的教材《线性代数》最权威,但千万别通读;而概率论首选浙江大学出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比较通俗易懂。之后就要有一本针对考研数学的总复习丛书。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大三下半学期开学就开始张罗考研的复习大计,也像我一样在没有很多课的大三下半学期抓紧时间过了一遍复习全书,并且像我一样觉得暑假不能在荒废了,那么我郑重推荐你像我一样,报个海天的数学强化班。作用有这么几个。首先你可以通过上这个班看看外面那些同你一样要考研的同学的实力,和他们交流交流,知道人家什么进度,也许让你窃喜,也许让你为自己的缓慢而着急;其次,你也可以通过上课的机会,去别的学校转转,发现发现不同的世界;当然,最重要的是找个靠谱的人来为你梳理知识,因为一个学期的复习全书向你脑子里灌输了足够的原材料,但是在你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需要有人给你加工加工整理整理,所以如果你觉得课上的老师讲的你都没见过、没看到过、或者讲的全停留在知识点上,我的建议是拍拍屁股走人,不用理那老师了。我记得给我上课的老师分别是曹显兵(概率论)、刘喜波(高数)、施明存(线性代数)、李晋明(高等数学)。我强烈推荐李晋明老师,我觉得他负责最后那几节课无时不刻不再告诉你考研数学终究会考什么,他讲过的一定会给你讲清楚,而且让你清楚怎么考。刘喜波老师也很不错,今年考研有一道很难的关于抽象积分计算的大题,做这道题时,我仿佛觉得刘老师就在我眼前,音容笑貌仍然清晰,感觉考场上他一步一步地告诉我这道题该怎么交换积分次序、怎么改变积分区间。顿时我就觉得数学考试做开了,找到感觉了。所以,我也应该感谢刘喜波老师的神迹。
上完补习班,大概也就该大四开学了,实习什么的作完,温习一遍强化班上传授给我的数学体系,我就要开始花费几乎是每天的上午3小时做数学的套题了。首推的当然是《历年考研试题》,基本上要做十年的吧。这十套真真正正的考研题要陪你度过余下的时光。作完第一遍十套真题,开始找权威的《模拟试题》,但是这是要有极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极有可能模拟试题是在考察你没有复习到的漏洞,这时要端正态度,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水平不够。事实是,把这些漏洞补上,你就是个考研数学的高手了。最后一两周我有点没有题做的缺失感,于是又找了海天的最后几套模拟题来做,虽然心理风险大,但是我确实是个题海战术的拥趸。没题做对有些人来说是好事,因为他们在忙着总结所犯过的错误。但我觉得,多总结再加上多做题,才能高人不止一等。
还有一点要建议:考前买本背公式背概念的小册子,随时忘随时翻,尤其是概率论那一块儿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线性代数的概念性质,确实要既深刻理解又可以快速写出来。
最后,要说考满分不是我的真正实力,运气占了很大成分。所以真的要在考研的准备期间多攒人品,莫急于求成。
我的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系,从高等数学(微积分)、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到基础物理学(可不是像名字那么基础,还讲相对论什么的)、电磁场,理工科目的基础课程基本上学了个遍:用编程语言将就是for循环遍历了一遍理工科这棵二叉树。不得不说,这么多的疑难课程,到考研的关键关头,很难再全部拿起来。但是又应该客观承认,多科目让我对数学这门基础课程从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各个角度都审视了一番。我想,这就是在培养学科背景和学科感觉吧。我觉得本科真正学到手的理论还就是数学,其余都是技术……而考研初试注重的只能是理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如果在大一大二就蒙混过关,那考研前的复习基本上就是从零开始,从绝望开始。
我和很多人一样,在大二大三时很不想考虑考研这件事。所有人都懂,保研的人过着猪的生活,工作的人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人则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我的最大兴趣并不是本科这个专业,但是同许多平凡家庭一样,艺术、文艺这些高雅而挥霍金钱的事业注定和我无缘,只有选择理工科来“发家致富”。逼着自己学下去,保研还是功亏一篑。大三早早就准备考研,每天为自习室像猪狗一样四处游荡,突然有一天放出消息,如果比你排名高的人再有一个放弃保研出国去,你就能保!但是等啊等,终于等来了噩耗……但是等归等,我并没有从自习室和通往自习室的路上消失。只有这样,提早准备的优势才不至于被小道消息所消解。
然后就来了关于选择的问题: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这段时间就是各种聊,各种传说,各种扯淡,各种不上自习……等真的决定了报什么、要不要跨专业,师姐师兄也找得差不多,这是可能就真的可以收心了,可以冲刺了。我觉得本科大学就不次而且没有什么病的(比如清华病、北大病)就不用再选别的地方了。考本校不仅本校很重视你,而且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占,大战之前这么好的作战条件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
到最后一个月,要是觉得还天天有事情做、有题要做、有补习班要上,真的是挺不错的感觉。但更多的人在这时就松懈了,效率下降了。虽然仍然每天seven-eleven(7:00-11:00),但是明显感觉能做的事情不那么多了,有时看着看着书就发呆,像高考之前那样思绪起伏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会抽烟的就不住的往厕所里跑,不会抽烟的就不住的往嘴里塞东西,吃了中饭就觉得晚饭不远了,晚饭吃饱了就惦记11点回寝室后的宵夜。人真的太奇妙,虽说胜利机制那么像机器,但都是人,都不是机器,根本不是机器,不是输个输入就有响应的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给放大10倍,输出就有可能给弄成自激了,自激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激后会一蹶不振,一蹶不振,虽然还是每天6、7点之间起,还是11、12点之间回。
结束了近似于发泄诉苦的考研生涯回顾之后,还是说点诲人不倦的关于数学考试的经验吧。仅限于数一的,但是数二数三可以借鉴,毕竟考数二数三的人号称数一并不比数二数三难。
决定了要考什么专业后,务必先确定是不是要考数学、考数几。然后就是要有一套权威的教材一遍翻阅求证,因为确实再多的辅导书的权威性都比不上正规的教材。高等数学(微积分)推荐绿皮儿的同济大学第五版(或之后更新的)《高等数学》,里面有大量对定理的证明过程;线性代数当然是清华的黄蓝相间的教材《线性代数》最权威,但千万别通读;而概率论首选浙江大学出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比较通俗易懂。之后就要有一本针对考研数学的总复习丛书。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大三下半学期开学就开始张罗考研的复习大计,也像我一样在没有很多课的大三下半学期抓紧时间过了一遍复习全书,并且像我一样觉得暑假不能在荒废了,那么我郑重推荐你像我一样,报个海天的数学强化班。作用有这么几个。首先你可以通过上这个班看看外面那些同你一样要考研的同学的实力,和他们交流交流,知道人家什么进度,也许让你窃喜,也许让你为自己的缓慢而着急;其次,你也可以通过上课的机会,去别的学校转转,发现发现不同的世界;当然,最重要的是找个靠谱的人来为你梳理知识,因为一个学期的复习全书向你脑子里灌输了足够的原材料,但是在你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需要有人给你加工加工整理整理,所以如果你觉得课上的老师讲的你都没见过、没看到过、或者讲的全停留在知识点上,我的建议是拍拍屁股走人,不用理那老师了。我记得给我上课的老师分别是曹显兵(概率论)、刘喜波(高数)、施明存(线性代数)、李晋明(高等数学)。我强烈推荐李晋明老师,我觉得他负责最后那几节课无时不刻不再告诉你考研数学终究会考什么,他讲过的一定会给你讲清楚,而且让你清楚怎么考。刘喜波老师也很不错,今年考研有一道很难的关于抽象积分计算的大题,做这道题时,我仿佛觉得刘老师就在我眼前,音容笑貌仍然清晰,感觉考场上他一步一步地告诉我这道题该怎么交换积分次序、怎么改变积分区间。顿时我就觉得数学考试做开了,找到感觉了。所以,我也应该感谢刘喜波老师的神迹。
上完补习班,大概也就该大四开学了,实习什么的作完,温习一遍强化班上传授给我的数学体系,我就要开始花费几乎是每天的上午3小时做数学的套题了。首推的当然是《历年考研试题》,基本上要做十年的吧。这十套真真正正的考研题要陪你度过余下的时光。作完第一遍十套真题,开始找权威的《模拟试题》,但是这是要有极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极有可能模拟试题是在考察你没有复习到的漏洞,这时要端正态度,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水平不够。事实是,把这些漏洞补上,你就是个考研数学的高手了。最后一两周我有点没有题做的缺失感,于是又找了海天的最后几套模拟题来做,虽然心理风险大,但是我确实是个题海战术的拥趸。没题做对有些人来说是好事,因为他们在忙着总结所犯过的错误。但我觉得,多总结再加上多做题,才能高人不止一等。
还有一点要建议:考前买本背公式背概念的小册子,随时忘随时翻,尤其是概率论那一块儿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线性代数的概念性质,确实要既深刻理解又可以快速写出来。
最后,要说考满分不是我的真正实力,运气占了很大成分。所以真的要在考研的准备期间多攒人品,莫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