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评价大全(通用版) 通用版:
1.本人工作认真、热忱,责任心强,创新意识好,合作精神佳。本着集思广益,不断进
取为原则。为自己及集体努力工作,为末来创造更多的才富而不楔奋斗。 个人性格特点:
自信、乐观、诚恳、稳重。
2.本人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善于与人沟通有团队精神.我非常想得到一个
能够发挥我专业特长和能力的工作,为社会和家庭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3.本人热爱运动、音乐、阅读;爱好写作、多种球类;为人沉稳冷静,学习刻苦认真,工
作细致严谨,责任心强,并且决不轻易放弃认定的目标;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好
的组织、治理与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意志坚强:人生中难免碰到挫折,不轻易言败,脚
踏实地,努力进取,才能迎接光明的到来!拼搏精神:人生能有几次搏!人生,爱拼才会赢!善
于思考:我喜欢思考,思考更能改变一个人;学而时思之,不亦悦乎。投身并热心于环保、公
益的活动,并一直以来坚持参加无偿献血。对于工作的态度,我以为重要的是今天的事情今
天做,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工作的最高效率,同时逐步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走出自己的人生。
4.过四年大学生活里的磨练和学习,里面有心酸也有收获,但为我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
坚实的基础。 一直都以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
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 本人具有热爱等祖国等的优良传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
爱好爱好,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
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本人这一年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
认真学习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
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班委工
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不足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够好,学习成
绩需进一步进步。 即将走出校园,踏上新的旅途。在今后我一定不断改善,进步自身的综
合素质。
5.漫漫人生又有多少个四年可以让我们往挥霍,又有多少时间可以让我们停留。人生的
道路还很长、很长,我希看能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以下是我对自己的自我评价。 我老实取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
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 我讲究信
用,这也不仅仅是我,同学们,室友们能和睦相处之所以能够这样这靠的就是一个信用,诚
信是立身之本,试想没有没有诚信的关系能让人感到舒服吗。 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
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这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应为这样让我很
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但有优点则必然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圣人也有缺点,而我的
缺点确是,做事时常不够仔细,做一件事必须干到底,一旦中间休息则会出现惰性,有了退
缩的动机,所以我努力的改变自己的这中缺点,每件事情必然是要做就做到底,尽不让自己
生出惰性,做事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 思想熟悉进步必会带动学习上的进步,因此在学习上我的成绩也很突出。在学习态度上
我深刻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没有知识、
没有技能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四年的学习中我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无论基础课还是专业课
都是认真完成老师的教学要求,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课堂内容,课余时间积极查
阅有关课程资料,上网查询相关知识,使我的知识面更广泛。中专 的学习已经不象中学时那样有老师天天看着学习,学习成为考验一个人自主性的好渠道,
由于我端正了学习态度,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这几年下来养成了良好的独立自学能力,同时
也帮助四周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使我和同学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也正由于如此我的学习成绩也很出色,几年来成绩一直是班级的前10名,并多次被评为三好
学生,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不在于数目的多少,却是对我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这些荣
誉使我确信我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在其他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不是个圣人,但圣人又能比我高到哪呢?我会继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我。篇
二:大学生自我评价 大一上学期自我评价
经一学期的学习该生在学习上,积极上进,刻苦认真,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在生活中,
乐于助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但依旧在做事方面欠缺方法,望该生在以后的日子可以进
步,更加完善自己。
大一下学期自我评价
该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
精神,能与同学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能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也端正了学习态度。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
学能力。这一年的大学学习中,进步很明显。但还需要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二学期自我评价 该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学能力。能在上课之余自主学习,自
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该生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随着学习的进步,该生不
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
一种新的技术知识。一年半以来,学业和其他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篇三:大学生自我评价 同学热爱生活,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在学习上,拥有较充实的专业知识,有独立的思
维能力,但仍不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在生活上,同时能够和舍友,同学和谐相处,积
极的参与到各种班级活动中,有时不够大胆,主动;在工作上担任班级组织委员,认真组织
工作。在思想品行上,品德良好,尊师重长,乐于助人。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继续
坚持自己的优点,改善不足,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 \
同志热爱生活,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在学习上,拥有较充实的专业知识,有独立的思
维能力;在生活上,同时能够和舍友,同学和谐相处,积极的参与到各种班级活动中;在工
作上担任班级组织委员,认真组织工作。在思想品行上,品德良好,尊师重长,乐于助人。 同志始终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各方面都比较优秀,课余时间经
常关注国内外时事: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专研,积极进取;生活上热情友好,善于团结同
学,组织能力较强;在班级和年级起到了带头作用,富有责任感,具备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
子的标准。篇四: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自我调整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自我调整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中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从一
定意义上讲上必然要出现的,但作为学校,不能等闲视之,应该主动关心和干预,加强心理
指导,以减缓、减轻由此给大学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作为大学生自己已具备了一
定的自我认识等能力,应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促进自我意识健康发
展。
正视自我 在古希腊帕尔纳索斯山神庙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
说明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因为自我认识是自励、自立的前提。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又说明正视自己的困难,它不像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那样清晰、客观。 学会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往往较多依
赖于小范围内的社会比较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实际上这样形成的自我概念有很大的局限
性,它无助于人们适应更大的生活范围。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不只从目前的生活环境,
还要从自己的整个生活经验了解自己:既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也
要了解自己操纵周围事物、把周围世界的状况;既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身体特征也要了解自
己的性格、品德,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学会从周围世界中获取有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 心理
学研究证明,我们对于周围世界的信息选择和理解都要受到我们需要倾向的制约。在日常生
活中,一种途径的反馈的真实含义,往往需要从其他途径得到验证。特别是当人们并不直接
表达对我们的真实评价,甚至是口是 心非。如果简单相信,并成为一种倾向,那么我们的自我概念就会越来越脱离真实自我。
有些人在生活中故意诱发和猎取自己期望的评价,而不考虑这些评价的真实性。如有人会有
意让别人对自己发出过高评价,而对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或改进建议则置之不理,这是很不可
取的。
悦纳自我 认识自我难,接受和悦纳自我则更难。不能悦纳自我的人,会有强烈的自卑心
理能;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往往会进行伪装;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往往害怕失败,畏缩不前,
甚至会自暴自弃、自我否定、自我拒绝。 善待自我 我们应努力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我们可能无法一次就直
接达到目标,但可以将目标分解为一天之内可以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每达到一天的目标后,
就自我肯定一次。我们应相信自己的无穷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惊人的,每一位大学生都要相
信自己。大学生还应该注重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情绪能使自己保持适当的紧
张和敏感度,这样才能避免在挫折中自我卷入太深而丧失自我,每一时刻,大学生都要提醒
自己:诚实而下决心静气地检讨得失。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为了避免自尊心受到损害,我们不防采用一些策略性的自我美化暗
示,如向下的社会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选择性遗忘(记住成功经历,忘记失败经历)、
自我照顾归因(将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结于自己的不努力和运气不佳)。 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是人生的崇高境界。超越自我,才能头脑清醒,进行冷静的思考;超
越自我,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每一次人生的关键时刻, 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抉择,其实都是一个能不能自我战胜、能不能自我超越的过程。 承认现实,实事求是地对待自我 现实毕竟不同于理想,必然有不足和缺点,勇敢地面对
现实,承认现实,不回避自己存在的不足与缺点,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地对待自我,就是一种
自我超越。实事求是既不抹杀、掩盖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也不夸张、扩大、炫耀自己的长处
和进步。夸张、扩大、炫耀自己的长处,易造成过分的自信和自尊。过分自信会导致自负、
自傲;过分自尊会导致虚伪、做作、装腔作势。同时,人必须拥有适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适当的自尊心是激励个人力争上游、勇攀高峰、追求崇高目标的巨大动力;适当的自信心是
个人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实际力量,就可能忘记妄
自菲薄,或者是妄自尊大。因此,大学生要超越自我,首选必须在保证维持适当自尊心和自
信心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观照自我篇五:大学生自我鉴定 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现行人事管理体制方面。有的地方虽缺少师资,但是囿于财政窘迫,为了减轻财政负
担,只好在毕业生吸收的力度上大打折扣,宁用代课教师也不用师范本科生。其次,由于现
行人事管理体制的原因,不合适的人占据了岗位出不去,需要的人进不来,造成表面上教师
岗位超编、实际教学力量不足。导致一部分毕业生虽有当教师的愿望而欲入无门,影响了就
业。另外,受人事、财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制约,基层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许多地
方要求毕业生回生源地报到后再择优录用。
2、用人单位方面。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单位拥有越来越大的用人
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毕业生。用人单位人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同时进人要求也就越来越
高,不仅挑选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挑选学校、性别,
同时提高进人门槛,进而出现普通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有些地方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
发,在社会上毕业生需求增幅减少的情况下,只接收本地区生源,对外地生源严格控制,这
就造成了有的毕业生虽然有用人单位愿意接收,但碍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未能如愿。
3、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主要体现在:(1)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供需不平衡。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基本供求平衡、
专科生供过于求;(2)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中小学的
基础课程,师资需求量大,而历史、化学、物理等小学科需求不旺;(3)地区之间供需不平
衡。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教师的需求量不多且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多;经济欠发达
地区和农村乡镇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量大,但愿意去的毕业生少。
4、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加剧了师范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曾经是
各类学校引进人才的唯一渠道,如今政策发生变化,非师范类毕业生在通过考核取得教师资
格证后也可以到教育领域工作。为改善队伍结构,用人单位引进综合类大学非师范类优秀毕
业生进入教师行业,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也逐渐看好教师市场,他们的进入市场也“挤占”了
原本属于师范生的工作岗位。
5、学校培养和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从学校方面看,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也影响了
毕业生就业。当社会需求结构悄然发生变化的时候,学校教育有时往往来不及做出迅速调整。
社会需求大的,学校不能及时、足够地提供;社会需求量小的,学校却源源不断地供给。由
于培养周期较长,学校自身资源限制,市场信息反馈误差等原因,学科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力
度难以迅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这也是导致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6、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多年来,相对于其他高校毕业生而言,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
势一直较好,致使一些师范毕业生主动择业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有
的择业方向单一,非学校或事业单位不去。有的热衷于“条件好,收入高,工作环境舒适”
的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师资需求日趋饱和,且要求高(大中城市 的中学、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中学原则上需要优秀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显然,这部分毕
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现实。
7、毕业生求职技巧缺乏。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自主和
自由,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但选择的多样性也给部分毕业生带来了择业的盲目性。有的不能
正确的评价自己,合理定位,而是不切实际地争取“好单位”;有的因联系就业的单位过多,
挑三拣四,不知如何取舍,以致贻误时机;有的过于依赖政府、学校、家长、亲友,缺乏主
见;还有的因缺乏社会经验和应聘技巧,应聘时未能充分展现自己,而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
可。
二、对策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各个方面。
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师范类毕业生是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
发展,更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做好师
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转变职能,
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制定师范招生计划。要改革招生计划管
理制度,加强宏观预测,要根据师资的需求,加大师范本科、研究生招生数量,减少专科、
中师招生数量,解决培养与需求脱节的问题。改革师资培养模式,重组教师教育资源,调整
师范学校层次和布局,提高师资培养层次,改善师资培养结构。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
件,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多吸纳毕业生就业。
2、进一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尽快改变目前教师队伍师资结
构不尽合理的状况,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疏通人才通道,使教师出得去,进得来,拓展
师范毕业生就业的空间。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坚决清退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等不合
格教师,腾出相应的岗位吸纳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同时,要进一步疏通毕业生就业的渠道,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地域界限,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师范类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要进一
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到西部、农村、社区、基层、小城镇、中小企业和
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建立配套的教育人才服务机构,培育师范生就业市场,为教育人才的合
理配置、流动、使用提供服务,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机制健康协调运转。
3、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
生调查,调整教学计划,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完善“通识
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级教学平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要把就业、创业理念
引入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实
践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发挥就业 市场的导向作用,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要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
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的招生数量。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学科优势调整专
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建设品牌学科专业,增强学科专业的社会竞争力,为形成人才培养
特色奠定基础。
4、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要针对师范类毕业生的特点,对毕业生
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毕业教育、离
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就业光荣、基层奉献
光荣的就业观,自觉地把个人价值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正确判断就业形
势,明确就业方向,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确定就业目标。逐步将《就业指导课》
纳入教学计划,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培训、素
质拓展、职业测评、模拟招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活动等,不断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5、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要加大力度,积极培育毕业生就业
市场。通过有形与无形、大型与小型、综合与专门、定期与不定期等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组
织各类校园招聘活动,活跃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接待用人单位来访的同时,变消极被动为积
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密切地联系用人单位,广泛地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地了解就业动
态,建立一批相对稳固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创业基地等,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加快建设和开发无形市场,延伸毕业生就业的空间。加强就业工作网络化建设,提升就业服
务信息化水平。健全学校和院(系)两级就业信息网,加快实现与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各地人才网以及行业、企业网的合作。充分发挥就业网络作用,不断丰富就业网络内容,提
高就业网络层次,扩充就业网络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
导咨询五位一体,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6、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落
实责任,建立务实、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毕业生
就业工作领导机构,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
落实。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资金、设备、场地的投入,保证就业指导服
务工作的全面展开。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制度。学校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
考核院(系)及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各院(系)和相关部门要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
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齐抓共管,逐步建立学校为主导、院(系)为主体,就业部门为主、
各部门相互配合、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六方面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
师范毕业生就业的空间。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坚决清退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等不合
格教师,腾出相应的岗位吸纳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同时,要进一步疏通毕业生就业的渠道,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地域界限,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师范类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要进一
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到西部、农村、社区、基层、小城镇、中小企业和
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建立配套的教育人才服务机构,培育师范生就业市场,为教育人才的合
理配置、流动、使用提供服务,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机制健康协调运转。
3、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
生调查,调整教学计划,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完善“通识
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级教学平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要把就业、创业理念
引入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实
践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发挥就业 市场的导向作用,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要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
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的招生数量。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学科优势调整专
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建设品牌学科专业,增强学科专业的社会竞争力,为形成人才培养
特色奠定基础。
4、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要针对师范类毕业生的特点,对毕业生
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毕业教育、离
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就业光荣、基层奉献
光荣的就业观,自觉地把个人价值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正确判断就业形
势,明确就业方向,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确定就业目标。逐步将《就业指导课》
纳入教学计划,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培训、素
质拓展、职业测评、模拟招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活动等,不断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5、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要加大力度,积极培育毕业生就业
市场。通过有形与无形、大型与小型、综合与专门、定期与不定期等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组
织各类校园招聘活动,活跃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接待用人单位来访的同时,变消极被动为积
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密切地联系用人单位,广泛地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地了解就业动
态,建立一批相对稳固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创业基地等,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加快建设和开发无形市场,延伸毕业生就业的空间。加强就业工作网络化建设,提升就业服
务信息化水平。健全学校和院(系)两级就业信息网,加快实现与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各地人才网以及行业、企业网的合作。充分发挥就业网络作用,不断丰富就业网络内容,提
高就业网络层次,扩充就业网络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
导咨询五位一体,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6、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落
实责任,建立务实、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毕业生
就业工作领导机构,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
落实。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资金、设备、场地的投入,保证就业指导服
务工作的全面展开。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制度。学校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
考核院(系)及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各院(系)和相关部门要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
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齐抓共管,逐步建立学校为主导、院(系)为主体,就业部门为主、
各部门相互配合、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六方面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
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心理,2009年新年
伊始,我们组织对2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
金融危机对学生家庭经济、本人思想等方面造成的压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的帮助和
期望获得的帮助,毕业生就业的去向选择,毕业生自主创业意向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调查结
果的分析,我们归纳出六个方面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冲击严重 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
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用人需求减少相对较少;而小型非国有企业,
高新企业、私企、外企以及制造业、it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相关用人
需求明显降低,这将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今年就业异常困难。此次调查与统计信息表明,包
括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2009年3月初
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20%,进入4月和5月后,预计这项降幅将更大。 毕业生就业思想压力加大 调查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的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40%
的同学感到思想压力较大,认为面对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表示比较焦虑。34.67%的毕业生
认为金融危机给家庭经济造成明显影响,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就业思想压力,希望尽快就业以
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这中间有22%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比较悲观。总之,金融危机对
大学毕业生造成了较大的思想压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
无疑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毕业生对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 调查显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大学毕业生普遍有降低就业工资收入期望值的趋
向,但选择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人数仍然居多。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畸形聚集
现象比较明显。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岗位减少最为明显, 求
职 人数增加与岗位数量降低之间的矛盾导致在这些地区寻 找工作 更加困难。但是,仍然有
不少毕业生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到最后关头不愿放弃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想
法,导致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错过了不少好的工作岗位。同时,这也使高等学校的就业工
作进展放缓。 毕业生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缺少了解 此次调查显示,39.76%的被调查者愿意自主创业,而选择不愿意“自主创业”的同学则
占到了60.24%。在导致不愿意自主创业的各种原因中,因缺乏启动资金和稳定政策支持 的占到了57.08%。结果显示,毕业生对于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了解不够,从而导致信心
不足。可见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引导和鼓励毕业生
自主创业方面还需要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等、靠、要”思想倾向危害较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毕业生求职不够积极主动,存在等国家优惠政策、靠学校帮扶、
要家长继续供养的“等、靠、要”思想。一些早些年“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高考进校时分
数较高,但面对变化莫测的就业市场,他们不能及时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滑入“等、靠、
要”的行列。这批毕业生虽然总量并不大,但他们对其他同学的就业选择容易造成不良的影
响。这些同学往往声称要等待更好的就业岗位。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这种思想倾向一旦蔓
延势必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大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等一系列次生问题。 如何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时效性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高度
重视。高等学校作为高水平 人才 培养基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
观念教育的重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从更深层次上提醒我们,必须对大学
生的就业能力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加以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的服务和适应能力。 高校扩招致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加。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时候,每年大学
毕业生的人数在不
断攀升,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教育结构错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有的公务员岗位是40个大学毕业
生录取一个;而有的用人单位却抱怨说,招聘到满意的员工不容易。市场的需求是实用第一,
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则是“择高分录取”,分数之外的成绩往往不被重视。这种“一分遮百丑”
的录取办法看似精确,但对学生的评价很不全面, 也不公平。大学毕业生不受市场欢迎,折射出学校教育评价标准的错位。 生就业难主要就是学生质量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大学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观念停留在传统模式。许多大学生走进校园之后就像脱缰
的野马,玩游戏、看电影、睡懒觉、去旅游等等,即便有的同学没有经历这些也只是在教师、
餐厅、宿舍照例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大学四年,不学无术者找不到工作;拿着优异的成
绩单者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原因在于只是死读书、读死书,没有社会经验。有的毕业生
只认定了大城市,过着蜗居的日子,还在坚守着。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
大多数在于自己。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大学毕业之后工作自来会找上门来;大学不是毕业
后非要留在大城市发展,二、三线城市也会大有作为。
大学生自我评价大全(通用版) 通用版:
1.本人工作认真、热忱,责任心强,创新意识好,合作精神佳。本着集思广益,不断进
取为原则。为自己及集体努力工作,为末来创造更多的才富而不楔奋斗。 个人性格特点:
自信、乐观、诚恳、稳重。
2.本人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善于与人沟通有团队精神.我非常想得到一个
能够发挥我专业特长和能力的工作,为社会和家庭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3.本人热爱运动、音乐、阅读;爱好写作、多种球类;为人沉稳冷静,学习刻苦认真,工
作细致严谨,责任心强,并且决不轻易放弃认定的目标;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好
的组织、治理与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意志坚强:人生中难免碰到挫折,不轻易言败,脚
踏实地,努力进取,才能迎接光明的到来!拼搏精神:人生能有几次搏!人生,爱拼才会赢!善
于思考:我喜欢思考,思考更能改变一个人;学而时思之,不亦悦乎。投身并热心于环保、公
益的活动,并一直以来坚持参加无偿献血。对于工作的态度,我以为重要的是今天的事情今
天做,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工作的最高效率,同时逐步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走出自己的人生。
4.过四年大学生活里的磨练和学习,里面有心酸也有收获,但为我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
坚实的基础。 一直都以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
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 本人具有热爱等祖国等的优良传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
爱好爱好,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
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本人这一年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
认真学习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
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班委工
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不足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够好,学习成
绩需进一步进步。 即将走出校园,踏上新的旅途。在今后我一定不断改善,进步自身的综
合素质。
5.漫漫人生又有多少个四年可以让我们往挥霍,又有多少时间可以让我们停留。人生的
道路还很长、很长,我希看能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以下是我对自己的自我评价。 我老实取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
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 我讲究信
用,这也不仅仅是我,同学们,室友们能和睦相处之所以能够这样这靠的就是一个信用,诚
信是立身之本,试想没有没有诚信的关系能让人感到舒服吗。 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
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这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应为这样让我很
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但有优点则必然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圣人也有缺点,而我的
缺点确是,做事时常不够仔细,做一件事必须干到底,一旦中间休息则会出现惰性,有了退
缩的动机,所以我努力的改变自己的这中缺点,每件事情必然是要做就做到底,尽不让自己
生出惰性,做事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 思想熟悉进步必会带动学习上的进步,因此在学习上我的成绩也很突出。在学习态度上
我深刻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没有知识、
没有技能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四年的学习中我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无论基础课还是专业课
都是认真完成老师的教学要求,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课堂内容,课余时间积极查
阅有关课程资料,上网查询相关知识,使我的知识面更广泛。中专 的学习已经不象中学时那样有老师天天看着学习,学习成为考验一个人自主性的好渠道,
由于我端正了学习态度,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这几年下来养成了良好的独立自学能力,同时
也帮助四周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使我和同学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也正由于如此我的学习成绩也很出色,几年来成绩一直是班级的前10名,并多次被评为三好
学生,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不在于数目的多少,却是对我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这些荣
誉使我确信我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在其他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不是个圣人,但圣人又能比我高到哪呢?我会继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我。篇
二:大学生自我评价 大一上学期自我评价
经一学期的学习该生在学习上,积极上进,刻苦认真,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在生活中,
乐于助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但依旧在做事方面欠缺方法,望该生在以后的日子可以进
步,更加完善自己。
大一下学期自我评价
该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
精神,能与同学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能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也端正了学习态度。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
学能力。这一年的大学学习中,进步很明显。但还需要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二学期自我评价 该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学能力。能在上课之余自主学习,自
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该生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随着学习的进步,该生不
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
一种新的技术知识。一年半以来,学业和其他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篇三:大学生自我评价 同学热爱生活,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在学习上,拥有较充实的专业知识,有独立的思
维能力,但仍不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在生活上,同时能够和舍友,同学和谐相处,积
极的参与到各种班级活动中,有时不够大胆,主动;在工作上担任班级组织委员,认真组织
工作。在思想品行上,品德良好,尊师重长,乐于助人。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继续
坚持自己的优点,改善不足,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 \
同志热爱生活,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在学习上,拥有较充实的专业知识,有独立的思
维能力;在生活上,同时能够和舍友,同学和谐相处,积极的参与到各种班级活动中;在工
作上担任班级组织委员,认真组织工作。在思想品行上,品德良好,尊师重长,乐于助人。 同志始终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各方面都比较优秀,课余时间经
常关注国内外时事: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专研,积极进取;生活上热情友好,善于团结同
学,组织能力较强;在班级和年级起到了带头作用,富有责任感,具备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
子的标准。篇四: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自我调整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自我调整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中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从一
定意义上讲上必然要出现的,但作为学校,不能等闲视之,应该主动关心和干预,加强心理
指导,以减缓、减轻由此给大学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作为大学生自己已具备了一
定的自我认识等能力,应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促进自我意识健康发
展。
正视自我 在古希腊帕尔纳索斯山神庙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
说明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因为自我认识是自励、自立的前提。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又说明正视自己的困难,它不像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那样清晰、客观。 学会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往往较多依
赖于小范围内的社会比较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实际上这样形成的自我概念有很大的局限
性,它无助于人们适应更大的生活范围。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不只从目前的生活环境,
还要从自己的整个生活经验了解自己:既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也
要了解自己操纵周围事物、把周围世界的状况;既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身体特征也要了解自
己的性格、品德,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学会从周围世界中获取有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 心理
学研究证明,我们对于周围世界的信息选择和理解都要受到我们需要倾向的制约。在日常生
活中,一种途径的反馈的真实含义,往往需要从其他途径得到验证。特别是当人们并不直接
表达对我们的真实评价,甚至是口是 心非。如果简单相信,并成为一种倾向,那么我们的自我概念就会越来越脱离真实自我。
有些人在生活中故意诱发和猎取自己期望的评价,而不考虑这些评价的真实性。如有人会有
意让别人对自己发出过高评价,而对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或改进建议则置之不理,这是很不可
取的。
悦纳自我 认识自我难,接受和悦纳自我则更难。不能悦纳自我的人,会有强烈的自卑心
理能;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往往会进行伪装;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往往害怕失败,畏缩不前,
甚至会自暴自弃、自我否定、自我拒绝。 善待自我 我们应努力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我们可能无法一次就直
接达到目标,但可以将目标分解为一天之内可以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每达到一天的目标后,
就自我肯定一次。我们应相信自己的无穷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惊人的,每一位大学生都要相
信自己。大学生还应该注重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情绪能使自己保持适当的紧
张和敏感度,这样才能避免在挫折中自我卷入太深而丧失自我,每一时刻,大学生都要提醒
自己:诚实而下决心静气地检讨得失。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为了避免自尊心受到损害,我们不防采用一些策略性的自我美化暗
示,如向下的社会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选择性遗忘(记住成功经历,忘记失败经历)、
自我照顾归因(将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结于自己的不努力和运气不佳)。 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是人生的崇高境界。超越自我,才能头脑清醒,进行冷静的思考;超
越自我,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每一次人生的关键时刻, 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抉择,其实都是一个能不能自我战胜、能不能自我超越的过程。 承认现实,实事求是地对待自我 现实毕竟不同于理想,必然有不足和缺点,勇敢地面对
现实,承认现实,不回避自己存在的不足与缺点,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地对待自我,就是一种
自我超越。实事求是既不抹杀、掩盖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也不夸张、扩大、炫耀自己的长处
和进步。夸张、扩大、炫耀自己的长处,易造成过分的自信和自尊。过分自信会导致自负、
自傲;过分自尊会导致虚伪、做作、装腔作势。同时,人必须拥有适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适当的自尊心是激励个人力争上游、勇攀高峰、追求崇高目标的巨大动力;适当的自信心是
个人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实际力量,就可能忘记妄
自菲薄,或者是妄自尊大。因此,大学生要超越自我,首选必须在保证维持适当自尊心和自
信心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观照自我篇五:大学生自我鉴定 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现行人事管理体制方面。有的地方虽缺少师资,但是囿于财政窘迫,为了减轻财政负
担,只好在毕业生吸收的力度上大打折扣,宁用代课教师也不用师范本科生。其次,由于现
行人事管理体制的原因,不合适的人占据了岗位出不去,需要的人进不来,造成表面上教师
岗位超编、实际教学力量不足。导致一部分毕业生虽有当教师的愿望而欲入无门,影响了就
业。另外,受人事、财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制约,基层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许多地
方要求毕业生回生源地报到后再择优录用。
2、用人单位方面。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单位拥有越来越大的用人
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毕业生。用人单位人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同时进人要求也就越来越
高,不仅挑选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挑选学校、性别,
同时提高进人门槛,进而出现普通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有些地方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
发,在社会上毕业生需求增幅减少的情况下,只接收本地区生源,对外地生源严格控制,这
就造成了有的毕业生虽然有用人单位愿意接收,但碍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未能如愿。
3、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主要体现在:(1)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供需不平衡。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基本供求平衡、
专科生供过于求;(2)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中小学的
基础课程,师资需求量大,而历史、化学、物理等小学科需求不旺;(3)地区之间供需不平
衡。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教师的需求量不多且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多;经济欠发达
地区和农村乡镇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量大,但愿意去的毕业生少。
4、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加剧了师范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曾经是
各类学校引进人才的唯一渠道,如今政策发生变化,非师范类毕业生在通过考核取得教师资
格证后也可以到教育领域工作。为改善队伍结构,用人单位引进综合类大学非师范类优秀毕
业生进入教师行业,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也逐渐看好教师市场,他们的进入市场也“挤占”了
原本属于师范生的工作岗位。
5、学校培养和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从学校方面看,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也影响了
毕业生就业。当社会需求结构悄然发生变化的时候,学校教育有时往往来不及做出迅速调整。
社会需求大的,学校不能及时、足够地提供;社会需求量小的,学校却源源不断地供给。由
于培养周期较长,学校自身资源限制,市场信息反馈误差等原因,学科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力
度难以迅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这也是导致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6、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多年来,相对于其他高校毕业生而言,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
势一直较好,致使一些师范毕业生主动择业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有
的择业方向单一,非学校或事业单位不去。有的热衷于“条件好,收入高,工作环境舒适”
的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师资需求日趋饱和,且要求高(大中城市 的中学、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中学原则上需要优秀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显然,这部分毕
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现实。
7、毕业生求职技巧缺乏。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自主和
自由,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但选择的多样性也给部分毕业生带来了择业的盲目性。有的不能
正确的评价自己,合理定位,而是不切实际地争取“好单位”;有的因联系就业的单位过多,
挑三拣四,不知如何取舍,以致贻误时机;有的过于依赖政府、学校、家长、亲友,缺乏主
见;还有的因缺乏社会经验和应聘技巧,应聘时未能充分展现自己,而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
可。
二、对策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各个方面。
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师范类毕业生是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
发展,更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做好师
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转变职能,
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制定师范招生计划。要改革招生计划管
理制度,加强宏观预测,要根据师资的需求,加大师范本科、研究生招生数量,减少专科、
中师招生数量,解决培养与需求脱节的问题。改革师资培养模式,重组教师教育资源,调整
师范学校层次和布局,提高师资培养层次,改善师资培养结构。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
件,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多吸纳毕业生就业。
2、进一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尽快改变目前教师队伍师资结
构不尽合理的状况,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疏通人才通道,使教师出得去,进得来,拓展
师范毕业生就业的空间。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坚决清退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等不合
格教师,腾出相应的岗位吸纳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同时,要进一步疏通毕业生就业的渠道,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地域界限,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师范类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要进一
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到西部、农村、社区、基层、小城镇、中小企业和
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建立配套的教育人才服务机构,培育师范生就业市场,为教育人才的合
理配置、流动、使用提供服务,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机制健康协调运转。
3、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
生调查,调整教学计划,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完善“通识
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级教学平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要把就业、创业理念
引入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实
践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发挥就业 市场的导向作用,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要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
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的招生数量。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学科优势调整专
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建设品牌学科专业,增强学科专业的社会竞争力,为形成人才培养
特色奠定基础。
4、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要针对师范类毕业生的特点,对毕业生
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毕业教育、离
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就业光荣、基层奉献
光荣的就业观,自觉地把个人价值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正确判断就业形
势,明确就业方向,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确定就业目标。逐步将《就业指导课》
纳入教学计划,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培训、素
质拓展、职业测评、模拟招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活动等,不断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5、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要加大力度,积极培育毕业生就业
市场。通过有形与无形、大型与小型、综合与专门、定期与不定期等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组
织各类校园招聘活动,活跃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接待用人单位来访的同时,变消极被动为积
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密切地联系用人单位,广泛地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地了解就业动
态,建立一批相对稳固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创业基地等,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加快建设和开发无形市场,延伸毕业生就业的空间。加强就业工作网络化建设,提升就业服
务信息化水平。健全学校和院(系)两级就业信息网,加快实现与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各地人才网以及行业、企业网的合作。充分发挥就业网络作用,不断丰富就业网络内容,提
高就业网络层次,扩充就业网络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
导咨询五位一体,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6、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落
实责任,建立务实、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毕业生
就业工作领导机构,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
落实。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资金、设备、场地的投入,保证就业指导服
务工作的全面展开。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制度。学校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
考核院(系)及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各院(系)和相关部门要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
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齐抓共管,逐步建立学校为主导、院(系)为主体,就业部门为主、
各部门相互配合、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六方面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
师范毕业生就业的空间。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坚决清退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等不合
格教师,腾出相应的岗位吸纳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同时,要进一步疏通毕业生就业的渠道,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地域界限,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师范类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要进一
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到西部、农村、社区、基层、小城镇、中小企业和
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建立配套的教育人才服务机构,培育师范生就业市场,为教育人才的合
理配置、流动、使用提供服务,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机制健康协调运转。
3、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
生调查,调整教学计划,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完善“通识
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级教学平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要把就业、创业理念
引入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实
践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发挥就业 市场的导向作用,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要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
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的招生数量。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学科优势调整专
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建设品牌学科专业,增强学科专业的社会竞争力,为形成人才培养
特色奠定基础。
4、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要针对师范类毕业生的特点,对毕业生
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毕业教育、离
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就业光荣、基层奉献
光荣的就业观,自觉地把个人价值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正确判断就业形
势,明确就业方向,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确定就业目标。逐步将《就业指导课》
纳入教学计划,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培训、素
质拓展、职业测评、模拟招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活动等,不断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5、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要加大力度,积极培育毕业生就业
市场。通过有形与无形、大型与小型、综合与专门、定期与不定期等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组
织各类校园招聘活动,活跃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接待用人单位来访的同时,变消极被动为积
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密切地联系用人单位,广泛地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地了解就业动
态,建立一批相对稳固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创业基地等,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加快建设和开发无形市场,延伸毕业生就业的空间。加强就业工作网络化建设,提升就业服
务信息化水平。健全学校和院(系)两级就业信息网,加快实现与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各地人才网以及行业、企业网的合作。充分发挥就业网络作用,不断丰富就业网络内容,提
高就业网络层次,扩充就业网络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
导咨询五位一体,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6、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落
实责任,建立务实、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毕业生
就业工作领导机构,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
落实。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资金、设备、场地的投入,保证就业指导服
务工作的全面展开。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制度。学校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
考核院(系)及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各院(系)和相关部门要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
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齐抓共管,逐步建立学校为主导、院(系)为主体,就业部门为主、
各部门相互配合、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六方面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
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心理,2009年新年
伊始,我们组织对2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
金融危机对学生家庭经济、本人思想等方面造成的压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的帮助和
期望获得的帮助,毕业生就业的去向选择,毕业生自主创业意向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调查结
果的分析,我们归纳出六个方面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冲击严重 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
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用人需求减少相对较少;而小型非国有企业,
高新企业、私企、外企以及制造业、it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相关用人
需求明显降低,这将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今年就业异常困难。此次调查与统计信息表明,包
括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2009年3月初
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20%,进入4月和5月后,预计这项降幅将更大。 毕业生就业思想压力加大 调查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的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40%
的同学感到思想压力较大,认为面对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表示比较焦虑。34.67%的毕业生
认为金融危机给家庭经济造成明显影响,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就业思想压力,希望尽快就业以
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这中间有22%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比较悲观。总之,金融危机对
大学毕业生造成了较大的思想压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
无疑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毕业生对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 调查显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大学毕业生普遍有降低就业工资收入期望值的趋
向,但选择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人数仍然居多。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畸形聚集
现象比较明显。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岗位减少最为明显, 求
职 人数增加与岗位数量降低之间的矛盾导致在这些地区寻 找工作 更加困难。但是,仍然有
不少毕业生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到最后关头不愿放弃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想
法,导致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错过了不少好的工作岗位。同时,这也使高等学校的就业工
作进展放缓。 毕业生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缺少了解 此次调查显示,39.76%的被调查者愿意自主创业,而选择不愿意“自主创业”的同学则
占到了60.24%。在导致不愿意自主创业的各种原因中,因缺乏启动资金和稳定政策支持 的占到了57.08%。结果显示,毕业生对于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了解不够,从而导致信心
不足。可见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引导和鼓励毕业生
自主创业方面还需要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等、靠、要”思想倾向危害较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毕业生求职不够积极主动,存在等国家优惠政策、靠学校帮扶、
要家长继续供养的“等、靠、要”思想。一些早些年“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高考进校时分
数较高,但面对变化莫测的就业市场,他们不能及时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滑入“等、靠、
要”的行列。这批毕业生虽然总量并不大,但他们对其他同学的就业选择容易造成不良的影
响。这些同学往往声称要等待更好的就业岗位。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这种思想倾向一旦蔓
延势必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大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等一系列次生问题。 如何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时效性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高度
重视。高等学校作为高水平 人才 培养基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
观念教育的重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从更深层次上提醒我们,必须对大学
生的就业能力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加以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的服务和适应能力。 高校扩招致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加。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时候,每年大学
毕业生的人数在不
断攀升,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教育结构错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有的公务员岗位是40个大学毕业
生录取一个;而有的用人单位却抱怨说,招聘到满意的员工不容易。市场的需求是实用第一,
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则是“择高分录取”,分数之外的成绩往往不被重视。这种“一分遮百丑”
的录取办法看似精确,但对学生的评价很不全面, 也不公平。大学毕业生不受市场欢迎,折射出学校教育评价标准的错位。 生就业难主要就是学生质量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大学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观念停留在传统模式。许多大学生走进校园之后就像脱缰
的野马,玩游戏、看电影、睡懒觉、去旅游等等,即便有的同学没有经历这些也只是在教师、
餐厅、宿舍照例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大学四年,不学无术者找不到工作;拿着优异的成
绩单者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原因在于只是死读书、读死书,没有社会经验。有的毕业生
只认定了大城市,过着蜗居的日子,还在坚守着。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
大多数在于自己。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大学毕业之后工作自来会找上门来;大学不是毕业
后非要留在大城市发展,二、三线城市也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