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论文)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楚雄州楚雄市北浦小学 甘清梅

一提起作文,大多数学生就会皱眉头,觉得无话可说,教师也觉得作文难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写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他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编造的作文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起来东拼西凑,空洞无物,缺乏真情,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留心生活,胡编乱造的习惯。如何让学生写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抒发真情实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引导。

一、热爱生活

小学生有了多彩的生活经历,见识广了,积累多了,说的话写的事多了,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两条途径给予引导。第一条是直接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如,查字典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清扫街道、清洗岗亭、隔离墩、为花草树木浇水、慰问孤寡老人等;带领学生看展览、郊游,让学生在看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课余时间,还可以搞一些小养殖、小种植、小实验、各类兴趣小组、墙报、小调查、小手抄报等。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亲身体验,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实内容。

丰富学生生活的间接途径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报、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不应走马观花,任凭自己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如:在读书的过程中摘录好词好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搜集科谱知识。搜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笔记式、剪贴式、卡片式等,只要自己使用起来方便就行;听广播、看电视之后,可让学生把听到的或看到的精彩片段讲给同学、老师或家长听,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写好作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其目的都是为学生“下笔有神”积累材料。要使学生真正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只有让学生满腔热忱地对待生活,被生活强烈吸引,他们才会产生把美妙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录下来的冲动,才会对写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观察生活

为了使学生保持对习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

1、培养观察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常常出现无意观察,而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倾注极大的注意力,禁不住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试一试。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就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观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保持观察的持久性,如眼看、手摸、鼻闻、舌尝等,让学生从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地集中在观察

对象上,从而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如,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观察一种水果,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一种水果带到课堂上来,指导习作时,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注意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想想它们“像什么”,用恰当的比喻句或准确的形容词把它们的外形特点描述出来,之后再亲口尝一尝水果是什么味道。由于学生带的水果是自己最喜爱的,又可以在课堂上亲口品尝,因此,较好地调动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实现了观察的持久性。

为了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学生随着多媒体的播放进行观察,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强调按观察的顺序来说(写)话,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这就为今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2、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利于增强学生作文的条理性,习作的思路也才会清晰。我们知道的观察顺序很多,如: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由景及人、由人及景;由动到静、由静到动等等。在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同时,还应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养成边看边想的习惯。事物有共性,也有差异,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深刻的了解事物、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作文的内容写具体、写生动。例如:观察小白兔时,学生都能说出“小白兔全身雪白无暇,长着一双又长又大的耳朵,一

对眼睛像红宝石,还有一张三瓣嘴。”那么,小白兔的三瓣嘴是什么形状的呢?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狗的嘴巴是 U 字形的,看一看,小白兔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得出“小白兔长着一张 Y 字形的三瓣嘴。”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使观察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时时、处处、事事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可以说是“无事不能入文”。只要我们坚持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鼓励他们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此文发表于《云南教育》2008年第4期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楚雄州楚雄市北浦小学 甘清梅

一提起作文,大多数学生就会皱眉头,觉得无话可说,教师也觉得作文难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写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他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编造的作文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起来东拼西凑,空洞无物,缺乏真情,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留心生活,胡编乱造的习惯。如何让学生写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抒发真情实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引导。

一、热爱生活

小学生有了多彩的生活经历,见识广了,积累多了,说的话写的事多了,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两条途径给予引导。第一条是直接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如,查字典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清扫街道、清洗岗亭、隔离墩、为花草树木浇水、慰问孤寡老人等;带领学生看展览、郊游,让学生在看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课余时间,还可以搞一些小养殖、小种植、小实验、各类兴趣小组、墙报、小调查、小手抄报等。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亲身体验,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实内容。

丰富学生生活的间接途径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报、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不应走马观花,任凭自己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如:在读书的过程中摘录好词好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搜集科谱知识。搜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笔记式、剪贴式、卡片式等,只要自己使用起来方便就行;听广播、看电视之后,可让学生把听到的或看到的精彩片段讲给同学、老师或家长听,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写好作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其目的都是为学生“下笔有神”积累材料。要使学生真正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只有让学生满腔热忱地对待生活,被生活强烈吸引,他们才会产生把美妙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录下来的冲动,才会对写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观察生活

为了使学生保持对习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

1、培养观察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常常出现无意观察,而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倾注极大的注意力,禁不住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试一试。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就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观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保持观察的持久性,如眼看、手摸、鼻闻、舌尝等,让学生从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地集中在观察

对象上,从而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如,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观察一种水果,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一种水果带到课堂上来,指导习作时,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注意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想想它们“像什么”,用恰当的比喻句或准确的形容词把它们的外形特点描述出来,之后再亲口尝一尝水果是什么味道。由于学生带的水果是自己最喜爱的,又可以在课堂上亲口品尝,因此,较好地调动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实现了观察的持久性。

为了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学生随着多媒体的播放进行观察,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强调按观察的顺序来说(写)话,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这就为今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2、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利于增强学生作文的条理性,习作的思路也才会清晰。我们知道的观察顺序很多,如: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由景及人、由人及景;由动到静、由静到动等等。在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同时,还应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养成边看边想的习惯。事物有共性,也有差异,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深刻的了解事物、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作文的内容写具体、写生动。例如:观察小白兔时,学生都能说出“小白兔全身雪白无暇,长着一双又长又大的耳朵,一

对眼睛像红宝石,还有一张三瓣嘴。”那么,小白兔的三瓣嘴是什么形状的呢?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狗的嘴巴是 U 字形的,看一看,小白兔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得出“小白兔长着一张 Y 字形的三瓣嘴。”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使观察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时时、处处、事事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可以说是“无事不能入文”。只要我们坚持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鼓励他们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此文发表于《云南教育》2008年第4期


相关内容

  • 毕业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 系科:班级: 学号: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专业: 小学教育 09级泗洪 姓名: 潘玉美 指导老师: 柴江 二〇一一年五月 题目: 盐城师范学院成人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泗洪站点 09级 潘玉美 [摘要]: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凡是 ...

  •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爱心"的培养 王春玲 小学作文教学中"爱心"的培养 大路李小学教师 王春玲 近年来,在小学作文中发现,大多数作文单调乏味.内容干瘪,框架模式化.语言成人化,几乎千篇一律,情感不亲切.不真实.矫揉造作,难以写出真情.绘出童心 ...

  • 论文题目汇总
  • 论文题目汇总 探寻被遗忘的宝藏 从完事到完人,从中间到中坚 真爱的品味,真情的表达 博客,累积起步作文教学之精彩 课文课上的困惑究竟该抛给谁 语文味,还语文课的亮丽本色 让英雄活在孩子心中 对阅读教学中三个关键操作流程的理性审视 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 寻找口语训练的另一片天地 点在肯綮 拨在当口 行 ...

  • 少儿文学阅读对小学生习作内容影响论文
  • 论少儿文学阅读对小学生习作内容的影响 摘要:阅读是积累吸收的内化过程,作文则是外化的表达.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儿童文学的阅读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心灵的净化及学生感性知觉的丰富都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少儿文学 :阅读:习作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 ...

  • 如何做好作文起步训练
  • 如何做好作文起步训练 内容摘要: 做好作文起步训练可以使孩子感受写作的快乐,激发孩子写作的愿望.作文起步训练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帮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乐于去写;依托阅读,为习作铺平道路; 创设活动情境,多写多练:重视修改,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多激励,多展示,获得成功体验. 关键词:作文 起步 训练 ...

  • 浅谈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作文
  • 浅谈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作文 作文在教学中,是学生语文的素养集中体现.但每次作文课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冒出这样的一句话来"又要写作文„„".可想而知,作文成为许多小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学生对作文的态度是厌烦﹑讨厌﹑胡编乱造.久而久之,一提起作文就害怕,把写作文当成是学习中的头 ...

  • 有效作文原于生活点滴
  • 2011年东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论文 题 目:有效作文原于生活点滴 工作单位 :东莞市大朗镇黄草朗小学 作者姓名 :陈 润 堂 联系电话 :[1**********] 日 期 :2011 年 4 月 2 日 邮政编码:523787 有效作文原于生活点滴 摘要: 在我们习作教学中师生都着非常头 ...

  • 体验-快乐作文的源泉
  • 体验----快乐作文的源泉 王江泾镇中心小学 王建华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

  • 小学作文教学的愿景
  • [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以鼓励为主,本着从孩子本身出发的观点,注重将作文教学和生活.积累.情感相结合,进行想象创作的训练,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