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共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

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

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liè)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

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

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①介:披上战甲。②鬣(liè):颈上的长毛. ③

褫(chǐ):解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其真不知马也( ) (4)故常奇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2

分)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小题4】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

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

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分)【小题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

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3分)【小题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

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试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答案

【小题1】(共4分,每个1分)受屈辱;同“饲”喂养;表推测语气,恐怕;以„„为奇【小

题1】(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还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且”“欲”“常”

“等”“安”没有翻译出来的,每个扣0.5分)(2)然而不是精好而洁净(的食料)就宁愿饿

死也不吃。(没有翻译出来的,每个扣0.5分)【小题1】(2分)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小

题1】(1分)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小题1】(共3分)强调了识别(发现)人

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2分)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1分)【小题1】

(3分)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观点1分)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

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理由1分)。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

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事实论据1分)。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

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

比如“辱、奇”等字。【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时,除了要注

意“然”“非”“精洁”“则”“受”等重点字,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份,有时还要注意语序

等问题。【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在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注意句子

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忽

略没”以及“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的理解来概括相应的语句即可。【小

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甲】文中“千里马的遭遇“以及【已】文

中”对马的赏识“来谈如何对待人才。【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论认为谁重要,只要

给予充足的理由,并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共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

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

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liè)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

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

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①介:披上战甲。②鬣(liè):颈上的长毛. ③

褫(chǐ):解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其真不知马也( ) (4)故常奇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2

分)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小题4】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

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

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分)【小题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

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3分)【小题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

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试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答案

【小题1】(共4分,每个1分)受屈辱;同“饲”喂养;表推测语气,恐怕;以„„为奇【小

题1】(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还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且”“欲”“常”

“等”“安”没有翻译出来的,每个扣0.5分)(2)然而不是精好而洁净(的食料)就宁愿饿

死也不吃。(没有翻译出来的,每个扣0.5分)【小题1】(2分)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小

题1】(1分)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小题1】(共3分)强调了识别(发现)人

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2分)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1分)【小题1】

(3分)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观点1分)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

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理由1分)。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

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事实论据1分)。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

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

比如“辱、奇”等字。【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时,除了要注

意“然”“非”“精洁”“则”“受”等重点字,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份,有时还要注意语序

等问题。【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在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注意句子

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忽

略没”以及“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的理解来概括相应的语句即可。【小

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甲】文中“千里马的遭遇“以及【已】文

中”对马的赏识“来谈如何对待人才。【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论认为谁重要,只要

给予充足的理由,并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内容

  • [马说]中考试题集
  • 铜仁 阅读<马说>一文 ,按要求回答1-6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

  • [自动保存]马说文言现象作者:佚名通假字(1)才美不...
  • 马说文言现象 作者:佚名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q ...

  • 2005-2010马说中考试题
  • 2005--2010全国各省市<马说>中考试题全解析 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三)(11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

  • 马说读后感300字
  • 人才是需要慧眼来识别的,否则人才若没被识出,就是一个普通人.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真是这样吗? 千里马也只有伯乐才能认出,否则吃不饱,住不好,如何日行千里呢?只不过是茫茫马群中的一支普通的马罢了.人才也是,如果发现不了长处,永远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但如果真没被识出,只能被埋没了吗?不,如果没人发现你的 ...

  • 长春版马说练习
  •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_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_家_思想_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后世称其为韩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_古文运动_的领袖. (食-- 见-- 材-- 邪--)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 ...

  • [马说]知识梳理
  • <马说>知识梳理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 ...

  • 21马说教案2
  • <马说>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教学重难点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干具体事 物或形象中. 课时安排 l课时. 教学步骤 1.简介文体及作者. "说 ...

  • 初二语文下[马说]教案
  • 马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做到熟读成诵. 2.翻译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3.细读课文,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分析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教学时数:3课时 资料助读: (一).作者语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

  •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 小编寄语:为了方便同学们的复习,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后世称其为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