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优秀的水彩画作品是作者对自然表象真切体验的结果,是作者情感的外化,技巧、技能等是外化呈现的桥梁。长期以来,水彩画教学过于强调技巧,而忽略内在情感的因素。 [关键词]水彩教学 技能训练 情感 生活体验 审美 在很多高等院校,水彩教学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略审美的培养,情感的表达,出现了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甚至认为各种特殊效果、肌理和特技等等就是水彩的艺术真谛。很多作品都存在千篇一律、机械僵化以及肤浅空洞等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用技术来表达情感,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水彩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单一的技能训练产生了不良后果 西方水彩画有其自身的审美体系及绘画技法。西方水彩画的干画法、湿画法以及干湿并用的技法发展比较成熟,透视和解剖等科学知识的渗透,使造型、颜色准确逼真,质感强烈,空间感强。此外,西方水彩画家还追求画面的特殊肌理效果,除使用各种工具外,还添加其他的综合材料,创造出刀刮法、撒盐法、沉淀法、上蜡法等多种特殊技法。水彩画传入到中国后,与中国的文化结合,融合了国画、书法、民间美术的审美,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与韵味,并加入了留白的方法,水彩画技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中国水彩画家在传统笔法的基础上还尝试水彩画法的创新和突破,比如用刀刮擦、滴水、喷溅等,使得水彩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俗话讲:有艺无技不生动,有技无艺是卖弄。水彩的技法固然重要,但艺术的真谛还在于情感的表达。在当今的水彩教学中,却出现了舍本逐末,一味追求技术的怪象。于是乎,许多学生追求表现的画面效果、追求偶然效果,对画面的物体进行过度描摹。殊不知,如果画面仅是纯粹的精湛的技巧炫耀,缺乏精神层次的凝练,缺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恰恰是艺术的大忌。这样极端的表面性,削弱了学生对于水彩的艺术魅力、审美情趣、情感因素、内在精神、意境营造等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的挖掘,也阻碍了水彩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水彩画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技巧是成就艺术的前提。缺乏艺术灵魂、没有生命而技巧纯熟的作品只能被看作工匠之作。能够超越技巧,具有精神内涵的作品才具有永久生命力。 优秀的水彩画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表达。虽然,情感的表达不是艺术定义的全部,但是“艺术表现情感”之说包含着艺术创作的规律。每一件优秀的水彩画作品的诞生,都是作者对自然表象真切体验的结果,表现出来的绘画语言是其情感的外化。情感是精神的,通过绘画的技能、技巧等物质性的桥梁呈现出来。作者的情感活动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时,融入了个人的风格、语言、形式,还折射了作者独立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艺术家的创造通常都是源自于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通过水彩画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去打动观众,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思维以及心灵的共鸣。如20世纪最著名的水彩画家怀斯的水彩作品,即不以表现水彩画的特性为目的,而是把绘画做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和途径。怀斯水彩画的韵味不同于传统的明艳,而是偏重泥土的味道,含蓄、凝重、哀伤,借助乡土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唤起了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于生活以及生命的关注。 三、情感源于生活体验 很多学生情感空洞,缺乏生活体验,而凭空捏造,或者依赖照片、杂志图片等,依葫芦画瓢,像工匠一样复制照片。这样的创作方式,似乎很省事,但长此下去会扼杀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感受能力,磨灭想象力和艺术的灵感,阻碍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生活体验的重要性,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表现生活中的美,使水彩创作教学包括其他美术创作教学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艺术源于生活。美,蕴藏在生活之中。优秀的水彩画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积累和情感。只有到大自然中去,获取对生活的新鲜感受,与生活坦诚相待,真诚地接受生活的启示,体会到感动的事物,才能激起情感的波澜,产生创作的欲望,从而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水彩画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的出现使英国水彩画达到了繁荣的顶峰。透纳去过很多地方进行水彩画写生,画了大量的水彩风景速写。当传统的技法不能满足创作者内心表达需要的时候,就出现了对新语言的探索。早年他的绘画方法比较传统和保守,后来他追求光、色、空气的表现技巧,并对色彩进行大胆革新,转而用更加明亮并且有力的纯色去表现色调,使水彩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他的水彩画中,抽象出了色彩的符号,色调明确,弱化了物体具体的形体和轮廓。生活给了透纳数之不尽的体验与灵感,激发了他创作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出透纳观察自然物象微妙变化的独特本领,他技巧纯熟,但是却没有沉浸于技法的炫耀之中,每幅作品都是技巧与想象的结合,充满着激动人心的戏剧性的诗意,强烈地投射出他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情绪。 四.关注精神内涵,提升审美情趣 中国的水彩画教学,基本停留于纯技术的层面上,还未进入艺术的层面。为了实现技术到艺术的升华,我们必须关注水彩画内在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是作者涵养与心态的流露,如果没有好的审美修养,作品也只能是苍白、庸俗甚至病态和畸形。 笔者强调的情感因素,不是生活中琐碎无病呻吟的平庸,而是由各种具体的、实在的日常生活中抽象、升华起来的一个较高级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是否充分,完全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理解的深刻程度。 五、结语 技能是手段而非目的,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创作形式的可能性。水彩画需要挖掘更丰富的艺术形式,更需要精神的深度和意义。无论水彩画作品的画面是抽象或者具象,运用了什么工具材料,采用了什么技法语言,都是创作者通过物质性的视觉符号来表达情感和自己对于世界的深刻理解。水彩画创作是离不开情感表达的,这才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所在。因此,我们在水彩教学中要重视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诚地面对生活,感悟生活之美,挖掘水彩画的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审美情趣、意境营造等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这才有利于水彩画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责任编辑:尹雨
[摘 要]优秀的水彩画作品是作者对自然表象真切体验的结果,是作者情感的外化,技巧、技能等是外化呈现的桥梁。长期以来,水彩画教学过于强调技巧,而忽略内在情感的因素。 [关键词]水彩教学 技能训练 情感 生活体验 审美 在很多高等院校,水彩教学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略审美的培养,情感的表达,出现了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甚至认为各种特殊效果、肌理和特技等等就是水彩的艺术真谛。很多作品都存在千篇一律、机械僵化以及肤浅空洞等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用技术来表达情感,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水彩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单一的技能训练产生了不良后果 西方水彩画有其自身的审美体系及绘画技法。西方水彩画的干画法、湿画法以及干湿并用的技法发展比较成熟,透视和解剖等科学知识的渗透,使造型、颜色准确逼真,质感强烈,空间感强。此外,西方水彩画家还追求画面的特殊肌理效果,除使用各种工具外,还添加其他的综合材料,创造出刀刮法、撒盐法、沉淀法、上蜡法等多种特殊技法。水彩画传入到中国后,与中国的文化结合,融合了国画、书法、民间美术的审美,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与韵味,并加入了留白的方法,水彩画技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中国水彩画家在传统笔法的基础上还尝试水彩画法的创新和突破,比如用刀刮擦、滴水、喷溅等,使得水彩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俗话讲:有艺无技不生动,有技无艺是卖弄。水彩的技法固然重要,但艺术的真谛还在于情感的表达。在当今的水彩教学中,却出现了舍本逐末,一味追求技术的怪象。于是乎,许多学生追求表现的画面效果、追求偶然效果,对画面的物体进行过度描摹。殊不知,如果画面仅是纯粹的精湛的技巧炫耀,缺乏精神层次的凝练,缺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恰恰是艺术的大忌。这样极端的表面性,削弱了学生对于水彩的艺术魅力、审美情趣、情感因素、内在精神、意境营造等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的挖掘,也阻碍了水彩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水彩画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技巧是成就艺术的前提。缺乏艺术灵魂、没有生命而技巧纯熟的作品只能被看作工匠之作。能够超越技巧,具有精神内涵的作品才具有永久生命力。 优秀的水彩画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表达。虽然,情感的表达不是艺术定义的全部,但是“艺术表现情感”之说包含着艺术创作的规律。每一件优秀的水彩画作品的诞生,都是作者对自然表象真切体验的结果,表现出来的绘画语言是其情感的外化。情感是精神的,通过绘画的技能、技巧等物质性的桥梁呈现出来。作者的情感活动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时,融入了个人的风格、语言、形式,还折射了作者独立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艺术家的创造通常都是源自于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通过水彩画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去打动观众,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思维以及心灵的共鸣。如20世纪最著名的水彩画家怀斯的水彩作品,即不以表现水彩画的特性为目的,而是把绘画做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和途径。怀斯水彩画的韵味不同于传统的明艳,而是偏重泥土的味道,含蓄、凝重、哀伤,借助乡土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唤起了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于生活以及生命的关注。 三、情感源于生活体验 很多学生情感空洞,缺乏生活体验,而凭空捏造,或者依赖照片、杂志图片等,依葫芦画瓢,像工匠一样复制照片。这样的创作方式,似乎很省事,但长此下去会扼杀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感受能力,磨灭想象力和艺术的灵感,阻碍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生活体验的重要性,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表现生活中的美,使水彩创作教学包括其他美术创作教学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艺术源于生活。美,蕴藏在生活之中。优秀的水彩画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积累和情感。只有到大自然中去,获取对生活的新鲜感受,与生活坦诚相待,真诚地接受生活的启示,体会到感动的事物,才能激起情感的波澜,产生创作的欲望,从而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水彩画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的出现使英国水彩画达到了繁荣的顶峰。透纳去过很多地方进行水彩画写生,画了大量的水彩风景速写。当传统的技法不能满足创作者内心表达需要的时候,就出现了对新语言的探索。早年他的绘画方法比较传统和保守,后来他追求光、色、空气的表现技巧,并对色彩进行大胆革新,转而用更加明亮并且有力的纯色去表现色调,使水彩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他的水彩画中,抽象出了色彩的符号,色调明确,弱化了物体具体的形体和轮廓。生活给了透纳数之不尽的体验与灵感,激发了他创作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出透纳观察自然物象微妙变化的独特本领,他技巧纯熟,但是却没有沉浸于技法的炫耀之中,每幅作品都是技巧与想象的结合,充满着激动人心的戏剧性的诗意,强烈地投射出他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情绪。 四.关注精神内涵,提升审美情趣 中国的水彩画教学,基本停留于纯技术的层面上,还未进入艺术的层面。为了实现技术到艺术的升华,我们必须关注水彩画内在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是作者涵养与心态的流露,如果没有好的审美修养,作品也只能是苍白、庸俗甚至病态和畸形。 笔者强调的情感因素,不是生活中琐碎无病呻吟的平庸,而是由各种具体的、实在的日常生活中抽象、升华起来的一个较高级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是否充分,完全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理解的深刻程度。 五、结语 技能是手段而非目的,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创作形式的可能性。水彩画需要挖掘更丰富的艺术形式,更需要精神的深度和意义。无论水彩画作品的画面是抽象或者具象,运用了什么工具材料,采用了什么技法语言,都是创作者通过物质性的视觉符号来表达情感和自己对于世界的深刻理解。水彩画创作是离不开情感表达的,这才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所在。因此,我们在水彩教学中要重视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诚地面对生活,感悟生活之美,挖掘水彩画的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审美情趣、意境营造等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这才有利于水彩画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责任编辑: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