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农场:让智障孩子用双手创造价值

  3月初的一个下午,在回龙观的地铁口,我们见到了爱心农庄的创始人张宇。一番寒暄后,张宇开着他那辆96年的林肯带我们去找一个可以聊天的地方,突然车在路上抛锚了,张宇带些自嘲地说:“我这战马跟了我多年了,爱心农庄从筹划到现在它都一直跟着我,抛锚是为了提醒我有时候不要太忙,要停下来等一等……”

  智障孩子需要实习基地

  2006年12月,北京市智光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清晨的宁静,王丽娟接起电话,另一头是一个急促的声音:“王校长,你赶快过来,去年从你们学校毕业的刘明(化名)因被工作单位辞退跳楼自杀了!”

  当时在场的还有同样在智光学校工作的张宇,他陪同王丽娟驱车赶往医院,满身是血的刘明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遗憾的是,刘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张宇是一名海归。在2000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国内一所智障学校—智光学校的校长王丽娟,并成为了这里的一名义工,尽自己最大努力出钱出力。刘明事件让他看到,很多智障孩子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由于没有实习的缓冲期,大多很难适应工厂的环境,必然面临种种困境。他们甚至连一个真正的落脚点都没有。智障学校的孩子们要就业,光学习文化知识还不够,他们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

  张宇开始筹划,如何让这些孩子用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他想到开一个农庄,因为它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链,提供的岗位比较多元化。

  没有基金会支持,张宇把父母留给自己在南三环的住房给卖了,自己住在学校一个羊圈改造成的简易房内。他每天开着自己那辆破林肯,跑遍了北京郊区,对比了50多家农场。最后,终于看中了位于昌平凤凰岭下白虎涧村的一大片土地,每年租金45万。

  有了钱后,张宇开始发动大批的志愿者过来帮忙。那片地荒废了5年多,要对土壤进行改良,还有拉水、拉电,工程预算。那段时间,张宇成了二手市场的常客,因为连一个门把手都要张宇亲自买。

  2010年5月份,一座为智障人群搭建实习、就业平台的“特奥爱心农庄”终于在白虎涧村落成,并迎来了现在农场中的第一批20个智障孩子。这些孩子都有近半年的实习期,可以在这里进行农业生产、产品加工、餐饮服务、零售物流、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内容的学习与实践。

  爱心农庄种植了蔬菜、水果,还养有家禽、家畜。张宇还给农庄建立了配套设施,跑马场、鱼塘、餐厅、客房、培训、露天剧场等设施。

  让爱心农庄突破重围

  在张宇看来,做慈善不仅仅是捐钱,那样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真正的慈善,应该帮他们学会生存、成长和发展。在爱心农庄,老师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工作技能,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爱心农场每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费用大概是1500元,而农场每个月还要返补给一个孩子1000余元,这样维持农场的收支平衡就非常艰难。但令张宇感到欣慰的是,农场第一年就取得了大丰收,张宇带着孩子们去农场采摘,他们一个个乐得手舞足蹈。

  之后,张宇采取多元化发展之路,一方面开展绿色农庄项目,让城里人来农庄体会吃住行、采摘一条龙服务;同时,利用自己在海外生活的经历,在北京各大外国人社区推广自己的有机蔬菜。

  农庄运营的第二年终于得到了一些赞助:2011年4月份得到了英国德威学校的一笔赞助,8月份得到福特基金会的赞助;同时还有两笔政府部门的资助,一个是残联的,一个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爱心农场在张宇的不懈努力下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

  让他们的劳动有价值

  爱心农庄与其他度假村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这里的服务员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他们有的身体不太协调,有的说话口齿不清晰。可是,像正常人一样为别人服务是他们的梦想,在无数次艰难的训练下,他们学会了叠被子、拖地、刷碗;学习种菜、施肥、采摘……

  张亮(化名)是农场的一个实习生,他的任务是打扫楼层的卫生,可是,有时候这个可爱的孩子会忘了换水。张宇告诉他,这就像马拉松比赛,你走到那儿穿过条线,就算你赢了,然后你就准备下一个比赛—换水。这个孩子很快就学会打扫整个楼层的卫生了。

  也许你不会相信这片占地100亩的农庄里,大部分的劳动成果是由一群智障孩子创造的,虽然有很多志愿者和老师的帮助和培训,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孩子学会了生活,更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有几个孩子经过近一年的实习,在张宇的推荐下,到一家五星级酒店就业—做员工宿舍保洁员。张宇还会让一些老师跟着去指导,直到他们能融入生活,融入工作,这些老师才会离开。

  张宇对记者说:“我爱跟他们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是完全放松的状态,在这片世外桃源里,看到他们用劳动创造的价值,我觉得很快乐;而且他们很知道关心我:有一天,我累得躺在休息室的椅子上睡着了,那群可爱的孩子足足给我盖了10床被子,因为他们都爱我,所以一人盖一床……”

  责编/夏漪([email protected]

  3月初的一个下午,在回龙观的地铁口,我们见到了爱心农庄的创始人张宇。一番寒暄后,张宇开着他那辆96年的林肯带我们去找一个可以聊天的地方,突然车在路上抛锚了,张宇带些自嘲地说:“我这战马跟了我多年了,爱心农庄从筹划到现在它都一直跟着我,抛锚是为了提醒我有时候不要太忙,要停下来等一等……”

  智障孩子需要实习基地

  2006年12月,北京市智光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清晨的宁静,王丽娟接起电话,另一头是一个急促的声音:“王校长,你赶快过来,去年从你们学校毕业的刘明(化名)因被工作单位辞退跳楼自杀了!”

  当时在场的还有同样在智光学校工作的张宇,他陪同王丽娟驱车赶往医院,满身是血的刘明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遗憾的是,刘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张宇是一名海归。在2000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国内一所智障学校—智光学校的校长王丽娟,并成为了这里的一名义工,尽自己最大努力出钱出力。刘明事件让他看到,很多智障孩子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由于没有实习的缓冲期,大多很难适应工厂的环境,必然面临种种困境。他们甚至连一个真正的落脚点都没有。智障学校的孩子们要就业,光学习文化知识还不够,他们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

  张宇开始筹划,如何让这些孩子用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他想到开一个农庄,因为它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链,提供的岗位比较多元化。

  没有基金会支持,张宇把父母留给自己在南三环的住房给卖了,自己住在学校一个羊圈改造成的简易房内。他每天开着自己那辆破林肯,跑遍了北京郊区,对比了50多家农场。最后,终于看中了位于昌平凤凰岭下白虎涧村的一大片土地,每年租金45万。

  有了钱后,张宇开始发动大批的志愿者过来帮忙。那片地荒废了5年多,要对土壤进行改良,还有拉水、拉电,工程预算。那段时间,张宇成了二手市场的常客,因为连一个门把手都要张宇亲自买。

  2010年5月份,一座为智障人群搭建实习、就业平台的“特奥爱心农庄”终于在白虎涧村落成,并迎来了现在农场中的第一批20个智障孩子。这些孩子都有近半年的实习期,可以在这里进行农业生产、产品加工、餐饮服务、零售物流、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内容的学习与实践。

  爱心农庄种植了蔬菜、水果,还养有家禽、家畜。张宇还给农庄建立了配套设施,跑马场、鱼塘、餐厅、客房、培训、露天剧场等设施。

  让爱心农庄突破重围

  在张宇看来,做慈善不仅仅是捐钱,那样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真正的慈善,应该帮他们学会生存、成长和发展。在爱心农庄,老师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工作技能,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爱心农场每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费用大概是1500元,而农场每个月还要返补给一个孩子1000余元,这样维持农场的收支平衡就非常艰难。但令张宇感到欣慰的是,农场第一年就取得了大丰收,张宇带着孩子们去农场采摘,他们一个个乐得手舞足蹈。

  之后,张宇采取多元化发展之路,一方面开展绿色农庄项目,让城里人来农庄体会吃住行、采摘一条龙服务;同时,利用自己在海外生活的经历,在北京各大外国人社区推广自己的有机蔬菜。

  农庄运营的第二年终于得到了一些赞助:2011年4月份得到了英国德威学校的一笔赞助,8月份得到福特基金会的赞助;同时还有两笔政府部门的资助,一个是残联的,一个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爱心农场在张宇的不懈努力下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

  让他们的劳动有价值

  爱心农庄与其他度假村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这里的服务员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他们有的身体不太协调,有的说话口齿不清晰。可是,像正常人一样为别人服务是他们的梦想,在无数次艰难的训练下,他们学会了叠被子、拖地、刷碗;学习种菜、施肥、采摘……

  张亮(化名)是农场的一个实习生,他的任务是打扫楼层的卫生,可是,有时候这个可爱的孩子会忘了换水。张宇告诉他,这就像马拉松比赛,你走到那儿穿过条线,就算你赢了,然后你就准备下一个比赛—换水。这个孩子很快就学会打扫整个楼层的卫生了。

  也许你不会相信这片占地100亩的农庄里,大部分的劳动成果是由一群智障孩子创造的,虽然有很多志愿者和老师的帮助和培训,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孩子学会了生活,更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有几个孩子经过近一年的实习,在张宇的推荐下,到一家五星级酒店就业—做员工宿舍保洁员。张宇还会让一些老师跟着去指导,直到他们能融入生活,融入工作,这些老师才会离开。

  张宇对记者说:“我爱跟他们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是完全放松的状态,在这片世外桃源里,看到他们用劳动创造的价值,我觉得很快乐;而且他们很知道关心我:有一天,我累得躺在休息室的椅子上睡着了,那群可爱的孩子足足给我盖了10床被子,因为他们都爱我,所以一人盖一床……”

  责编/夏漪([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

  • 让学引思论文
  • 在"让学引思"背景下浅谈丰富智障生数学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玲 [摘要]"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 ...

  •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 ...

  • 送教上门心得
  • 送教上门感想 很感谢这个学期学院开展了针对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服务,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通过短短的2月时间对我的孩子(吴跃)送教,感触颇深.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课上听老师说特殊儿童,以后走在教师的岗位上会遇见许许多多的特殊儿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是特殊儿童,就对他们失去信心和耐心. 我们送教是和 ...

  • 培智唱游教学教案[认识打击乐器-铃鼓]
  • 唱游<认识打击乐器--铃鼓> 教 学 设 计 学校:茂名市特殊教育学校 教师:方俊尹 课题<认识打击乐器--铃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打击乐器铃鼓,学会使用铃鼓的方法. 2.学习简单的指挥动作,体现指挥的快乐. 3.使用乐器铃鼓演奏已学的2/ ...

  • 最新"草根英雄"作文素材
  • 最新"草根英雄"作文素材 最新"草根英雄"作文素材秋色梧桐 最新"草根英雄"作文素材 一.修桥老人艾尼亚:义务修桥,坚守36年 36年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东买里乡莫因古则村六组村民.现在已年近80岁的维吾尔族老人艾尼亚特拿出自己省吃俭 ...

  • 让心灵走进花园
  • 当年东晋陶渊明辞官归里,过上躬耕陇亩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等意境令我们现代人无限憧憬. 最近美国旧金山一位心理学家派蒂・卫尔科逊,放弃了从事多年的职业,回到自己的花园,进行园艺活动,并以此为生.她 ...

  • 2010献爱心活动总结
  • 4-1-4 2010年学生献爱心等相关活动资料 一.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活动 2010年5月26日,在团省委.省红十字会的积极倡导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的兰州交通大学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活动在图书馆广场前展开,为期三天. 在当日的活动现场,很多学生在看到 ...

  •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
  • 班级:xx级社会工作班 姓名: 日期:xx年9月1日 摘要 了解或学习过社会工作专业的人都会知道: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并不均衡。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老师第一堂课就给我们讲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与过程。在我国,社会工作真正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甚至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被“沉寂”。三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过 ...

  • 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演讲材料
  • 1998年9月,我迈进了铁西启智学校的大门.有人说:选择了特殊教育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残疾儿童就选择了付出:而我选择做一名特教教师,就注定要为他们残缺的天空付出我生命的全部. 特殊教育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xx年3月初,盘锦的一名8岁语言障碍重度女孩慕名而来,在我们班试读.孩子什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