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情分析
1 考纲说明: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考查形式:①结合能源基地区域图,考查能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②结合新能源开发,考查新能源的特点、变化特征以及开发条件评价。
3 考题预测:结合“一带一路”来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复习目标
1 识记: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2 理解:鲁尔区和综合整治的措施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3 应用: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学会判读能源结构统计图。
预习案
一、知识整合
本节复习需要用到的知识: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节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 ;必修三第二单元 。 问题提纲
①写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五点)
②鲁尔区的产业结构
③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3个)
④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⑤山西能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 条件好;(2) 广阔;(3)位置适中, 便利。
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 能力不足;(2)受所处 的影响,不利于晋煤外运;(3) 短缺。
二、自主练习
1. 下列关于鲁尔区水陆交通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 伏尔加河、多瑙河流经本区
C. 莱茵河鲁尔区段航运繁忙,运量的一半是煤炭 D. 只有天然河流没有人工河流
2. 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的水资源和铁矿资源都十分丰富
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工业区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的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德国鲁尔区衰落的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
A.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 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D. 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4.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5. 与鲁尔区兴起的时间不同,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
A.上海宝钢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 意大利塔兰托钢铁工业基地 D. 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6. 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铁矿石 C.水陆交通 D. 煤炭资源
7. 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 .广阔的市场 B. 政府的支持 C. 劳动力数量 D. 便捷的交通
【2016·浙江卷】
材料一 图l 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8.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10分)
课中案
考点一 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思考与探究】 (2014浙江卷第36题第一问)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变式训练】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考点二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为“煤变油生产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的主要理由是 ( )
A.当地石油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丰富 C .科技力量雄厚 D.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2.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煤变油”工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变式训练1】2002年,我国沙钢集团成功收购鲁尔区某钢铁厂的全套设备,运回重新装组后再度营运生产,由此逐步跻身世界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行列。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3.沙钢集团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采取措施中,叙述合理的是( )
A .使用清洁能源,就近开发长江水能资源B .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C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电子装配产业D .强化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工程
【变式训练2】
2016年9月26日~29日,中国(太原) 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届大会的议题之一。据此回答:
4.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 )
①资源回收率低 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 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
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 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 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 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考点三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下图是201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 .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
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变式训练】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 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 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 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A. 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 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 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课堂总结
1.区域优势资源(如能源、矿产资源) 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所示
2.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分析思路
3.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①弄清纵横坐标各自代表的含义②然后分析每种能源的消费构成状况③最后得出结论
注意:①数量与比重的区别②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当堂检测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此回答1-2题。
1. 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 )
A .矿物能源中,中国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B .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
C .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 D .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
2. “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二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能 B .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
C. 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 D. 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
读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3)~(4)题。
3. 与2005年相比,我国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电
4. 下列关于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消费能源 B .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
C .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D .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5. 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 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课后练习
[2012·江苏卷]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 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能源消费与GDP 的增长特点是( )
A .单位GDP 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 .能源消费与GDP 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 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2.能源与GDP 增长的关系是( )
A .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 增长 B.GDP 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 .GDP 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 高速增长的需要
(2012·浙江高考)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
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 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材料二:近年来,世界上越来越重视风电发展,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并制定了长期发展计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其中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是重点开发地区。
(1)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变化情况。(4分)
(2)试分析我国将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作为风力发电重点开发地区的原因。(10分)
7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
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连串的肥沃
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和
________。(4分)
(2)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
的共同原因。(6分)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
比 ,优势有哪些?(6分)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情分析
1 考纲说明: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考查形式:①结合能源基地区域图,考查能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②结合新能源开发,考查新能源的特点、变化特征以及开发条件评价。
3 考题预测:结合“一带一路”来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复习目标
1 识记: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2 理解:鲁尔区和综合整治的措施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3 应用: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学会判读能源结构统计图。
预习案
一、知识整合
本节复习需要用到的知识: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节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 ;必修三第二单元 。 问题提纲
①写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五点)
②鲁尔区的产业结构
③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3个)
④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⑤山西能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 条件好;(2) 广阔;(3)位置适中, 便利。
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 能力不足;(2)受所处 的影响,不利于晋煤外运;(3) 短缺。
二、自主练习
1. 下列关于鲁尔区水陆交通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 伏尔加河、多瑙河流经本区
C. 莱茵河鲁尔区段航运繁忙,运量的一半是煤炭 D. 只有天然河流没有人工河流
2. 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的水资源和铁矿资源都十分丰富
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工业区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的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德国鲁尔区衰落的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
A.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 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D. 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4.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5. 与鲁尔区兴起的时间不同,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
A.上海宝钢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 意大利塔兰托钢铁工业基地 D. 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6. 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铁矿石 C.水陆交通 D. 煤炭资源
7. 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 .广阔的市场 B. 政府的支持 C. 劳动力数量 D. 便捷的交通
【2016·浙江卷】
材料一 图l 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8.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10分)
课中案
考点一 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思考与探究】 (2014浙江卷第36题第一问)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变式训练】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考点二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为“煤变油生产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的主要理由是 ( )
A.当地石油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丰富 C .科技力量雄厚 D.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2.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煤变油”工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变式训练1】2002年,我国沙钢集团成功收购鲁尔区某钢铁厂的全套设备,运回重新装组后再度营运生产,由此逐步跻身世界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行列。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3.沙钢集团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采取措施中,叙述合理的是( )
A .使用清洁能源,就近开发长江水能资源B .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C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电子装配产业D .强化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工程
【变式训练2】
2016年9月26日~29日,中国(太原) 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届大会的议题之一。据此回答:
4.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 )
①资源回收率低 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 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
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 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 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 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考点三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下图是201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 .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
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变式训练】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 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 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 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A. 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 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 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课堂总结
1.区域优势资源(如能源、矿产资源) 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所示
2.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分析思路
3.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①弄清纵横坐标各自代表的含义②然后分析每种能源的消费构成状况③最后得出结论
注意:①数量与比重的区别②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当堂检测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此回答1-2题。
1. 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 )
A .矿物能源中,中国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B .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
C .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 D .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
2. “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二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能 B .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
C. 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 D. 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
读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3)~(4)题。
3. 与2005年相比,我国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电
4. 下列关于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消费能源 B .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
C .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D .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5. 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 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课后练习
[2012·江苏卷]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 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能源消费与GDP 的增长特点是( )
A .单位GDP 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 .能源消费与GDP 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 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2.能源与GDP 增长的关系是( )
A .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 增长 B.GDP 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 .GDP 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 高速增长的需要
(2012·浙江高考)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
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 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材料二:近年来,世界上越来越重视风电发展,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并制定了长期发展计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其中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是重点开发地区。
(1)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变化情况。(4分)
(2)试分析我国将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作为风力发电重点开发地区的原因。(10分)
7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
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连串的肥沃
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和
________。(4分)
(2)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
的共同原因。(6分)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
比 ,优势有哪些?(6分)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