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震观后感:谭千秋,用生命诠释师德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川工作的湘籍老师谭千秋用生命诠释了这一格言。

  当地震灾难突然袭来时,谭千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他的学生。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机会能够从容自保,但是他首先想到了学生。在那一瞬间,他眼前可能浮现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可能有些许迟疑和犹豫。但是自己学生的爱让本来有选择的他毫无选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自己的四个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把死亡留给了自己。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家庭的悲痛和惋惜、四个家庭的团聚和幸福以及无数的感动。他无私的爱就像种子一样开始发芽,不仅感染他在湖南衡阳的老乡、他大学时期的同学,也感染着无数的教师和国人。

  “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当你看到这些细节的时候,你就明白谭千秋的勇气和力量来源于哪里。谭千秋的行动并非偶然,只有对学生巨大的爱和对职业的虔诚才能让一个人在面对死亡威胁产生如此大的勇气。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北川教师刘宁在地震时先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都江堰聚源镇教师在地震时为疏散学生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广安的特岗老师为救一个被绊倒的孩子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平通中学的化学老师乔广平在地震时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却跑到了最后。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爱,什么是荣耀!

  当成千上万间房屋倒下去的时候,是他们的爱撑起了整个世界!

  灾难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伤痛。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作为政治老师的谭千秋用自己的生命给学生上了最后也是最完美的一场思想政治课,当那些被他救起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将会比别人更加懂得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无私,什么是责任。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川工作的湘籍老师谭千秋用生命诠释了这一格言。

  当地震灾难突然袭来时,谭千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他的学生。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机会能够从容自保,但是他首先想到了学生。在那一瞬间,他眼前可能浮现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可能有些许迟疑和犹豫。但是自己学生的爱让本来有选择的他毫无选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自己的四个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把死亡留给了自己。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家庭的悲痛和惋惜、四个家庭的团聚和幸福以及无数的感动。他无私的爱就像种子一样开始发芽,不仅感染他在湖南衡阳的老乡、他大学时期的同学,也感染着无数的教师和国人。

  “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当你看到这些细节的时候,你就明白谭千秋的勇气和力量来源于哪里。谭千秋的行动并非偶然,只有对学生巨大的爱和对职业的虔诚才能让一个人在面对死亡威胁产生如此大的勇气。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北川教师刘宁在地震时先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都江堰聚源镇教师在地震时为疏散学生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广安的特岗老师为救一个被绊倒的孩子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平通中学的化学老师乔广平在地震时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却跑到了最后。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爱,什么是荣耀!

  当成千上万间房屋倒下去的时候,是他们的爱撑起了整个世界!

  灾难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伤痛。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作为政治老师的谭千秋用自己的生命给学生上了最后也是最完美的一场思想政治课,当那些被他救起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将会比别人更加懂得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无私,什么是责任。


相关内容

  • 6.最后的姿势(2课时)
  • 6 最后的姿势 教材分析: 2008年的5.12大地震是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的,那惨烈的画面至今令人不忍回首.其间许多的英雄人物在灾害面前赫然挺立.尤其是那些平时默默无闻耕耘在在三尺讲台的老师们,绝大多数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毅然用自己并不强健的体魄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天空.读着他们的事迹,同为教师 ...

  • 0918班[最后一课]观后感3篇
  • 给最敬爱的您 --观电影<最后一课>有感 0918班 张颖 运动会第二天的晚上,我们观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最后一课>. 2008年5月12日,我们记住了汶川!在地动山摇时,您为了学生而忘记了个人的安危:您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砖瓦.灰尘 ...

  • 6最后的姿势hlxx006
  • 6.最后的姿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 ...

  •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 6<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教材简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 ...

  • 我的教案最后的姿势
  • <最后的姿势>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 ...

  • 学新师德,谈新感悟--教师心得体会
  • 看着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里感慨万分.其中第三条:关爱学生中:特别强调了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这是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里没有的.第四条: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 ...

  • 地震中的英雄老师们
  • 这些天,一直被地震的消息伤感着,做不了什么,但一条条揪心的消息,让人黯然落泪,我 在慢慢整理,将这些英雄的老师们搬到这里,和朋友们一起记住他们! 在这些消息中, 发现老师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的动作, 就像已去的张米亚老师喜欢唱的那 首歌一样:"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他们都是用 ...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述了地震来 ...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反思
  • 最后的姿势 重庆市石柱县渝中实验小学校 黄承英 [创新整合点] 抓住中心,采用朗读贯穿法,形散神聚的去实现主题的领悟. [教材分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