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训抄]的"人伦"理念与"人伦"教育探析

  摘 要:《十训抄》专门有一节是谈论「不可侮人�事」,即:人�を侮らざる事。人伦指的是在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种复杂关系之间的一些规则。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1]人不是天生就能处理好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的,需要教育理念作支撑。在中国,道德教育一直是衡量教育成败的试金石。所谓“学会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可见人与之间的关系处理起来相当复杂,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讲的就是一个“德”。《十训抄》通过“十训”即“做人的十个准则”对当今的“人伦”理念和“人伦”教育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人伦教育 人生教育 人性教育 人格教育   一、关于《十训抄》   《十训抄》是日本一部成书于1252年的(建长四年)对青少年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故事集。虽不及其他作品出名,但其道德思想是触动每个人心灵的一把标尺。   全篇共十训:第一,人に�を施すべき事 。第二,傲慢を�るべき事 。第三,人�を侮らざる事 。第四,人の上を�むべき事 。第五,朋友を�ぶべき事 。第六,忠直を存ずべき事 。第七,思�を�らにすべき事 。第八,�事を堪忍すべき事 。第九,�望を停むべき事 。第十,才芸を庶�すべき事。   这部以“训”为主题的故事集里收集了许多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传说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启示或告诫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中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和谐文明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有些人总是把“道德标准”挂在嘴边,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把“人伦道德”丢在一边。尤其近年来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关于人伦、人生、人性、人格方面的教育有些放松,导致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似乎有所下降,《十训抄》的“训”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给我们提供的是提高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   二、《十训抄》对人伦教育的启示   《十训抄》在人伦教育方面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它告诫人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如何接受人伦教育,应该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从现实社会来看,人伦教育应该贯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教育或者说在各种教育都协调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的道德规范。要想让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就必须人人在品德与自律、诚信与德行、行为与法律层面有所约束。[2]   越是注重品行、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人,越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任何环境下都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会偶发邪念而恣意放纵自己,他会始终保持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政治操守。一个人要严于自律,不断克制并战胜自己头脑中产生的不利于社会发展与和谐的欲念。如果人人都能在家庭、在单位、在集体里做到严于律己,就能营造一种安定团结、和睦相处的和谐氛围。严于律己、诚信待人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最高境界,尤其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诚信待人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它要求诚信者能守诺、能践约、无欺骗,说到做到,以诚待人,真心做事,以德服人。   在《十训抄》里列举了这样几种人:   (1)ある者は、�しく身分の�しい者を�鹿にする。� 鄙视贫贱者,有之。   (2)ある者は、考えの足りない者を�鹿にする。 身分の低い�鹿にして、する ことも言う こともそんなものだろうと、 いつも�下げて思っている。�傲视弱小者,有之。   (3)ある者は、�しく睦まじく付き合っている相手をも�鹿にする。�不与睦邻相融者,有之。   对于这样的人, 《十训抄》是这样劝诫的:“後ろ盾のない、�のない子であっても、夫に先立たれた女であっても、 �したりしてはいけない。 �物に戒められている事柄の意味を、いっそう深く受け止めなくてはいけない。 人をして�く心に守っていかなくてはいけないことであるのだ。�无论对无依无靠的老者还是对失去双亲的孩童抑或是对失去丈夫的弱女,都要像书中告诫我们的那样:坚守内心对他们的同情与帮助,切勿予以欺凌。”   《十训抄》还告诫人们:人は心にかなわないことがあるからといって、心安く�みにしている人であれ、 互いに�しき人であれ、怨んだり�んだりする心を先立ててはいけない。 たとえものの道理に行き�いがあったとしても、また�束に反することがあったとしても、 しかるべき理由があるのだろうと、��に我慢していれば、腹を立てて怒るよりも、 かえって立派に思われるし、�の毒にも思われるものである。/人,虽然会遇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只要你是一个内心踏实、与人为善的人,你就不会心存怨言与嫉妒,即便事与愿违,即便结果不能如约而至,你有理由会义愤填膺,然而,只要你能好好地忍耐,不去发怒生气,那么你就会变成一个公认优秀之人。   然而,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浮躁无比的人和事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有的人因为一点点小事动辄小吵大闹,甚至在公共场所制造不安定的因素……应该说,社会人人都需要平等,人人都需要公平正义。但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公平的,这就需要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找到内心的平衡,用平常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环境的优劣,关系到社会成员对未来的期许。如果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不能很好地让他人感到公平公正,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就会变成不能构成和谐社会的要因。[3]因此,每个人在做好自律的同时也要做好他律。   三、建立和加强家庭人伦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十训抄》作为文学作品所起的作用是“让读者受益”,而不能读到该书者又当如何?所以,我们要呼唤:“人伦道德教育要从家庭做起”。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只有每一个家庭都做好了,整个社会才能好。而家庭关系要和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如果融洽了,上至父母下至子女乃至亲属关系就融洽。夫妻恩爱,志同道合,这是维护家庭道德的核心。在这个前提下,老人可以得到很好的尊敬和赡养;子女可以得到很好的抚养和教育,兄弟姊妹相处融洽,家庭成员各个恪守家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讲家庭道德不单单是个人的私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4]如果人们在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就可以免除很多后顾之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有了很坚实的基础。   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的教育常常涉及家训。家训是指我国古代家庭内部长辈对晚辈的垂诫和训示,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先秦时期开始,在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家训传统,之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家训著作,在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5]日本的《十训抄》也是通过家训来重视品德培养和人伦道德教育的,通过规范子女的日常行为,加强责任意识,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四、结语   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热情,促进社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十训抄》这部作品在人伦道德教育方面确实起到了这样的好作用,于是,今天人们读来还依然觉得“很有道理,应该这样去做”。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读一些这样的作品来提升人伦道德修养。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分子互受熏陶,相观而善,各适其所,各尽其分,民族由此团结。人伦教育实则关乎社会安定。要让每个个体的道德素养都达到一定的水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可谓任重而道远。[6]   参考文献   [1] 许蕤.论人伦道德与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J].企业导报,   2012(16):231-232.   [2] 陈�.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家庭文化功能的社会意义论   析[J].理论月刊,2012.   [3] 李桂梅.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特点[J].湖湘论坛,2002   (2):7-8.   [4] 聂继红.凝聚道德力量与构建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   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   [5] 杨宜轩.尊老养老与以德治国[A]//陕西省老年学会――   试论倡导新孝文化的社会意义论文集[C].2003.   [6] 李万生.人伦道德浅近性初悟[J].社会科学研究,1991(6).   [7] 张钦.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系统探索.topic.yingjiesheng.   com.2010-9-30.

  摘 要:《十训抄》专门有一节是谈论「不可侮人�事」,即:人�を侮らざる事。人伦指的是在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种复杂关系之间的一些规则。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1]人不是天生就能处理好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的,需要教育理念作支撑。在中国,道德教育一直是衡量教育成败的试金石。所谓“学会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可见人与之间的关系处理起来相当复杂,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讲的就是一个“德”。《十训抄》通过“十训”即“做人的十个准则”对当今的“人伦”理念和“人伦”教育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人伦教育 人生教育 人性教育 人格教育   一、关于《十训抄》   《十训抄》是日本一部成书于1252年的(建长四年)对青少年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故事集。虽不及其他作品出名,但其道德思想是触动每个人心灵的一把标尺。   全篇共十训:第一,人に�を施すべき事 。第二,傲慢を�るべき事 。第三,人�を侮らざる事 。第四,人の上を�むべき事 。第五,朋友を�ぶべき事 。第六,忠直を存ずべき事 。第七,思�を�らにすべき事 。第八,�事を堪忍すべき事 。第九,�望を停むべき事 。第十,才芸を庶�すべき事。   这部以“训”为主题的故事集里收集了许多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传说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启示或告诫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中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和谐文明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有些人总是把“道德标准”挂在嘴边,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把“人伦道德”丢在一边。尤其近年来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关于人伦、人生、人性、人格方面的教育有些放松,导致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似乎有所下降,《十训抄》的“训”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给我们提供的是提高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   二、《十训抄》对人伦教育的启示   《十训抄》在人伦教育方面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它告诫人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如何接受人伦教育,应该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从现实社会来看,人伦教育应该贯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教育或者说在各种教育都协调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的道德规范。要想让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就必须人人在品德与自律、诚信与德行、行为与法律层面有所约束。[2]   越是注重品行、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人,越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任何环境下都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会偶发邪念而恣意放纵自己,他会始终保持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政治操守。一个人要严于自律,不断克制并战胜自己头脑中产生的不利于社会发展与和谐的欲念。如果人人都能在家庭、在单位、在集体里做到严于律己,就能营造一种安定团结、和睦相处的和谐氛围。严于律己、诚信待人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最高境界,尤其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诚信待人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它要求诚信者能守诺、能践约、无欺骗,说到做到,以诚待人,真心做事,以德服人。   在《十训抄》里列举了这样几种人:   (1)ある者は、�しく身分の�しい者を�鹿にする。� 鄙视贫贱者,有之。   (2)ある者は、考えの足りない者を�鹿にする。 身分の低い�鹿にして、する ことも言う こともそんなものだろうと、 いつも�下げて思っている。�傲视弱小者,有之。   (3)ある者は、�しく睦まじく付き合っている相手をも�鹿にする。�不与睦邻相融者,有之。   对于这样的人, 《十训抄》是这样劝诫的:“後ろ盾のない、�のない子であっても、夫に先立たれた女であっても、 �したりしてはいけない。 �物に戒められている事柄の意味を、いっそう深く受け止めなくてはいけない。 人をして�く心に守っていかなくてはいけないことであるのだ。�无论对无依无靠的老者还是对失去双亲的孩童抑或是对失去丈夫的弱女,都要像书中告诫我们的那样:坚守内心对他们的同情与帮助,切勿予以欺凌。”   《十训抄》还告诫人们:人は心にかなわないことがあるからといって、心安く�みにしている人であれ、 互いに�しき人であれ、怨んだり�んだりする心を先立ててはいけない。 たとえものの道理に行き�いがあったとしても、また�束に反することがあったとしても、 しかるべき理由があるのだろうと、��に我慢していれば、腹を立てて怒るよりも、 かえって立派に思われるし、�の毒にも思われるものである。/人,虽然会遇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只要你是一个内心踏实、与人为善的人,你就不会心存怨言与嫉妒,即便事与愿违,即便结果不能如约而至,你有理由会义愤填膺,然而,只要你能好好地忍耐,不去发怒生气,那么你就会变成一个公认优秀之人。   然而,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浮躁无比的人和事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有的人因为一点点小事动辄小吵大闹,甚至在公共场所制造不安定的因素……应该说,社会人人都需要平等,人人都需要公平正义。但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公平的,这就需要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找到内心的平衡,用平常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环境的优劣,关系到社会成员对未来的期许。如果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不能很好地让他人感到公平公正,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就会变成不能构成和谐社会的要因。[3]因此,每个人在做好自律的同时也要做好他律。   三、建立和加强家庭人伦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十训抄》作为文学作品所起的作用是“让读者受益”,而不能读到该书者又当如何?所以,我们要呼唤:“人伦道德教育要从家庭做起”。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只有每一个家庭都做好了,整个社会才能好。而家庭关系要和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如果融洽了,上至父母下至子女乃至亲属关系就融洽。夫妻恩爱,志同道合,这是维护家庭道德的核心。在这个前提下,老人可以得到很好的尊敬和赡养;子女可以得到很好的抚养和教育,兄弟姊妹相处融洽,家庭成员各个恪守家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讲家庭道德不单单是个人的私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4]如果人们在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就可以免除很多后顾之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有了很坚实的基础。   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的教育常常涉及家训。家训是指我国古代家庭内部长辈对晚辈的垂诫和训示,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先秦时期开始,在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家训传统,之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家训著作,在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5]日本的《十训抄》也是通过家训来重视品德培养和人伦道德教育的,通过规范子女的日常行为,加强责任意识,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四、结语   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热情,促进社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十训抄》这部作品在人伦道德教育方面确实起到了这样的好作用,于是,今天人们读来还依然觉得“很有道理,应该这样去做”。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读一些这样的作品来提升人伦道德修养。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分子互受熏陶,相观而善,各适其所,各尽其分,民族由此团结。人伦教育实则关乎社会安定。要让每个个体的道德素养都达到一定的水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可谓任重而道远。[6]   参考文献   [1] 许蕤.论人伦道德与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J].企业导报,   2012(16):231-232.   [2] 陈�.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家庭文化功能的社会意义论   析[J].理论月刊,2012.   [3] 李桂梅.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特点[J].湖湘论坛,2002   (2):7-8.   [4] 聂继红.凝聚道德力量与构建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   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   [5] 杨宜轩.尊老养老与以德治国[A]//陕西省老年学会――   试论倡导新孝文化的社会意义论文集[C].2003.   [6] 李万生.人伦道德浅近性初悟[J].社会科学研究,1991(6).   [7] 张钦.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系统探索.topic.yingjiesheng.   com.2010-9-30.


相关内容

  • 认识你自己
  •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对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苏格拉底把美德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使道德成为科学的对象,奠定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苏格拉底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头脑高超而不介意世俗的成败. 苏格拉底立志不写著作,只用口头方 ...

  • 小学生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探析以及优化策略整合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文化氛围冲击着青少年的礼仪教育,在小学生中出现了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现象也逐渐地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笔者从社会.时代等多角度探析了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并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提出一系列的小学生礼仪教育优化策略. 关键词:礼仪教育 ...

  • 论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ocx1
  • 论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孟子被称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等.孟子的诸多思想涉及到教育领域,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实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孟子带领弟子游历各国,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经验.认真研究孟子的教育思想,对于 ...

  • 张永和 孟庆涛:法治信仰形成路径探析(4)
  • 张永和 孟庆涛:法治信仰形成路径探析 2013-05-28 15:27 来源:人民论坛 有3人参与 讲求"自我"与"他者"不分的"和合"状态,没有能力产生权利意识.由于"和合"最终放弃了人与我的界限,自我权利观念无法真正 ...

  • 韩剧热播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探析
  • 2007年6月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HebeiYouthAdministrativeCadresCollege Jun.2007No.2Ser.No.74 第二期(总第74期) 韩剧热播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探析 林爱清 () 摘要:,.追逐"韩流"的主体以14 ...

  • 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生命观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高校的重视.生命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大学生的生命利益密切相关.文章从生命观教育的基础属性出发,着眼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阐述了生命观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如何提高生命观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讨论. ...

  • 试论中国传统师生关系
  • 第6卷 第8期2009年8月 JournalofSchoolingStudies Vol.6,No.8August.2009 试论中国传统师生关系 吴文华 摘 要: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师生关系是传统教育的主要精神之一.传统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尊师重道的师道尊严理念,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启发诱导的教 ...

  • 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说探析
  •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发布日期:2013-03-14 ] 石兰荣 [内容提要] 对格物的不同理解,导致朱熹与王阳明不同的修身义路.朱王对格物理解的不同表现在格何物和如何格.朱熹认为外物包括客观事物也包括主观事物,格物是向外求索的认识过程.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格物是向内反思的道德体验过程.朱 ...

  • 从电影[刮痧]谈中西方跨文化差异-论文
  • 从电影<刮痧>谈中西方跨文化差异 斯莉闵 摘要:电影<刮痧>讲述了中国移民在美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一场司法冲突,表现了中西文化不断碰撞和调和.本文主要从法律."面子".中医三方面入手,分析讨论引起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和现证据作风的美国法官面前是多么的无力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