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草原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
3、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出示贺卡图片
师:同学们,PPT上出示的是什么?
在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文章,讲一个小女孩给雪人送贺卡,同学们还有印象吗?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他是哪个民族的作家?
2、出示PPT简介作者
3、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师:鲍尔吉`原野的作品豪放、细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静默草原》。
师:作者为什么要在草原前面加上“静默”二字呢?
二、走进草原,说草原的特点
1、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草原风景图片。(PPT出示草原的风景图片)
师:草原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
过渡语:草原是美丽的,这些都是我们外地人对草原的看法,作为草原人又是怎样来看草原的呢?现在我们跟鲍尔吉`原野一起走进草原。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一生读1——6段,一生读7-10段,剩下的老师读。 要求:朗读的同学一定要读出情感。
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勾画生字词,标注描写草原特点的语句。
3、检查字词的掌握
4、认识草原的特点
师:同学找到了哪些描写草原特点的语句?这些语句你都理解吗?
A、辽远而苍茫
B、看不到——看不尽
看不到:草原辽阔无边,人站在草原是看不到边际也看不到尽头。 辽阔无边,变化多端,使得我们无法抓住草原的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到”。
看不尽:草原的景色变化多端,让人看不完。
师: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草原的景色变化多端?(这颜色无疑是绿„或雾色中的淡蓝。)
C、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师:什么人看草原?什么人感受草原?(外地人-草原人)这是使用的什么样的手法?(对比)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段“都市、名山、园林”与草原的风光进行对比。每十段“海”与草原进行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草原的特点。更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作为草原人对自己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感受草原(说人的感受)
1、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哪些语句写出了对草原的感受?请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交流
A、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师:这个一个矛盾的答案,又是“自由”又是“不自由”,该怎样理解?
自由:大草原辽阔无边,人在这儿可以不受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自由:是一种心理感受。一个只身来到大草原,所有人文背景都隐退了,任何人的创造痕迹与大自然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样。在旷远的天地面前,人只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产生一种局促感,不自由感。
B、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师:什么人会为这种辽远而惊慌?为什么惊慌啊?
外地人会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惊慌也是一种心理感觉,大草原的辽阔、单一和强大,给人以震憾、震慑。“惊慌”写出了被其震憾、震慑后的慌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3、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讨论,我们更加了解了草原的特点:不可看,只可感受。
四、赞美草原(说作者的情感)
1、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作者对草原的情感,你能理解这种情感吗?
2、交流
文中的句子是:“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A、你能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吗?
(借助草原上特有的动物“母牛”“烈马”两个形象来表现自己对草原的情感)
B、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母牛”是女性,侧重于温柔(表达了作者对草原全身心投入的温柔之爱,易让人想起“母亲”的意象)
“烈马”桀骜不驯,热烈奔放,更侧重于男性的特点(烈马与母
牛正好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甚至有点野蛮的爱)。
五、感悟人生哲理
1、文章的最后一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一句你理解吗?
A、你们知道“善忘”是什么意思吗?
善忘有健忘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健忘。善忘是有选择地遗忘,健忘是没有选择地遗忘。
那么我们生活中什么应该忘掉呢?(烦恼、琐碎的小事)
小结:“善忘”实际上是一种豁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是对金钱、荣誉、地位等的不计较。
B、同学们,我们又怎样理解人的静默呢?
“静默”也给我们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遇事沉稳、不张扬。
2、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静默草原》,感知了草原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抒发了对生命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六、作业
鲍尔吉`原野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眼中的草原的特点,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牛正好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甚至有点野蛮的爱)。
五、感悟人生哲理
1、文章的最后一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一句你理解吗?
A、你们知道“善忘”是什么意思吗?
善忘有健忘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健忘。善忘是有选择地遗忘,健忘是没有选择地遗忘。
那么我们生活中什么应该忘掉呢?(烦恼、琐碎的小事)
小结:“善忘”实际上是一种豁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是对金钱、荣誉、地位等的不计较。
B、同学们,我们又怎样理解人的静默呢?
“静默”也给我们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遇事沉稳、不张扬。
2、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静默草原》,感知了草原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抒发了对生命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六、作业
鲍尔吉`原野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眼中的草原的特点,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静默草原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
3、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出示贺卡图片
师:同学们,PPT上出示的是什么?
在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文章,讲一个小女孩给雪人送贺卡,同学们还有印象吗?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他是哪个民族的作家?
2、出示PPT简介作者
3、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师:鲍尔吉`原野的作品豪放、细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静默草原》。
师:作者为什么要在草原前面加上“静默”二字呢?
二、走进草原,说草原的特点
1、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草原风景图片。(PPT出示草原的风景图片)
师:草原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
过渡语:草原是美丽的,这些都是我们外地人对草原的看法,作为草原人又是怎样来看草原的呢?现在我们跟鲍尔吉`原野一起走进草原。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一生读1——6段,一生读7-10段,剩下的老师读。 要求:朗读的同学一定要读出情感。
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勾画生字词,标注描写草原特点的语句。
3、检查字词的掌握
4、认识草原的特点
师:同学找到了哪些描写草原特点的语句?这些语句你都理解吗?
A、辽远而苍茫
B、看不到——看不尽
看不到:草原辽阔无边,人站在草原是看不到边际也看不到尽头。 辽阔无边,变化多端,使得我们无法抓住草原的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到”。
看不尽:草原的景色变化多端,让人看不完。
师: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草原的景色变化多端?(这颜色无疑是绿„或雾色中的淡蓝。)
C、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师:什么人看草原?什么人感受草原?(外地人-草原人)这是使用的什么样的手法?(对比)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段“都市、名山、园林”与草原的风光进行对比。每十段“海”与草原进行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草原的特点。更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作为草原人对自己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感受草原(说人的感受)
1、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哪些语句写出了对草原的感受?请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交流
A、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师:这个一个矛盾的答案,又是“自由”又是“不自由”,该怎样理解?
自由:大草原辽阔无边,人在这儿可以不受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自由:是一种心理感受。一个只身来到大草原,所有人文背景都隐退了,任何人的创造痕迹与大自然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样。在旷远的天地面前,人只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产生一种局促感,不自由感。
B、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师:什么人会为这种辽远而惊慌?为什么惊慌啊?
外地人会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惊慌也是一种心理感觉,大草原的辽阔、单一和强大,给人以震憾、震慑。“惊慌”写出了被其震憾、震慑后的慌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3、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讨论,我们更加了解了草原的特点:不可看,只可感受。
四、赞美草原(说作者的情感)
1、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作者对草原的情感,你能理解这种情感吗?
2、交流
文中的句子是:“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A、你能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吗?
(借助草原上特有的动物“母牛”“烈马”两个形象来表现自己对草原的情感)
B、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母牛”是女性,侧重于温柔(表达了作者对草原全身心投入的温柔之爱,易让人想起“母亲”的意象)
“烈马”桀骜不驯,热烈奔放,更侧重于男性的特点(烈马与母
牛正好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甚至有点野蛮的爱)。
五、感悟人生哲理
1、文章的最后一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一句你理解吗?
A、你们知道“善忘”是什么意思吗?
善忘有健忘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健忘。善忘是有选择地遗忘,健忘是没有选择地遗忘。
那么我们生活中什么应该忘掉呢?(烦恼、琐碎的小事)
小结:“善忘”实际上是一种豁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是对金钱、荣誉、地位等的不计较。
B、同学们,我们又怎样理解人的静默呢?
“静默”也给我们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遇事沉稳、不张扬。
2、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静默草原》,感知了草原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抒发了对生命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六、作业
鲍尔吉`原野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眼中的草原的特点,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牛正好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甚至有点野蛮的爱)。
五、感悟人生哲理
1、文章的最后一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一句你理解吗?
A、你们知道“善忘”是什么意思吗?
善忘有健忘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健忘。善忘是有选择地遗忘,健忘是没有选择地遗忘。
那么我们生活中什么应该忘掉呢?(烦恼、琐碎的小事)
小结:“善忘”实际上是一种豁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是对金钱、荣誉、地位等的不计较。
B、同学们,我们又怎样理解人的静默呢?
“静默”也给我们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遇事沉稳、不张扬。
2、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静默草原》,感知了草原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抒发了对生命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六、作业
鲍尔吉`原野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眼中的草原的特点,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对草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