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草原教案2

静默草原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

3、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出示贺卡图片

师:同学们,PPT上出示的是什么?

在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文章,讲一个小女孩给雪人送贺卡,同学们还有印象吗?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他是哪个民族的作家?

2、出示PPT简介作者

3、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师:鲍尔吉`原野的作品豪放、细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静默草原》。

师:作者为什么要在草原前面加上“静默”二字呢?

二、走进草原,说草原的特点

1、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草原风景图片。(PPT出示草原的风景图片)

师:草原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

过渡语:草原是美丽的,这些都是我们外地人对草原的看法,作为草原人又是怎样来看草原的呢?现在我们跟鲍尔吉`原野一起走进草原。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一生读1——6段,一生读7-10段,剩下的老师读。 要求:朗读的同学一定要读出情感。

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勾画生字词,标注描写草原特点的语句。

3、检查字词的掌握

4、认识草原的特点

师:同学找到了哪些描写草原特点的语句?这些语句你都理解吗?

A、辽远而苍茫

B、看不到——看不尽

看不到:草原辽阔无边,人站在草原是看不到边际也看不到尽头。 辽阔无边,变化多端,使得我们无法抓住草原的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到”。

看不尽:草原的景色变化多端,让人看不完。

师: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草原的景色变化多端?(这颜色无疑是绿„或雾色中的淡蓝。)

C、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师:什么人看草原?什么人感受草原?(外地人-草原人)这是使用的什么样的手法?(对比)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段“都市、名山、园林”与草原的风光进行对比。每十段“海”与草原进行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草原的特点。更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作为草原人对自己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感受草原(说人的感受)

1、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哪些语句写出了对草原的感受?请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交流

A、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师:这个一个矛盾的答案,又是“自由”又是“不自由”,该怎样理解?

自由:大草原辽阔无边,人在这儿可以不受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自由:是一种心理感受。一个只身来到大草原,所有人文背景都隐退了,任何人的创造痕迹与大自然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样。在旷远的天地面前,人只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产生一种局促感,不自由感。

B、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师:什么人会为这种辽远而惊慌?为什么惊慌啊?

外地人会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惊慌也是一种心理感觉,大草原的辽阔、单一和强大,给人以震憾、震慑。“惊慌”写出了被其震憾、震慑后的慌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3、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讨论,我们更加了解了草原的特点:不可看,只可感受。

四、赞美草原(说作者的情感)

1、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作者对草原的情感,你能理解这种情感吗?

2、交流

文中的句子是:“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A、你能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吗?

(借助草原上特有的动物“母牛”“烈马”两个形象来表现自己对草原的情感)

B、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母牛”是女性,侧重于温柔(表达了作者对草原全身心投入的温柔之爱,易让人想起“母亲”的意象)

“烈马”桀骜不驯,热烈奔放,更侧重于男性的特点(烈马与母

牛正好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甚至有点野蛮的爱)。

五、感悟人生哲理

1、文章的最后一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一句你理解吗?

A、你们知道“善忘”是什么意思吗?

善忘有健忘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健忘。善忘是有选择地遗忘,健忘是没有选择地遗忘。

那么我们生活中什么应该忘掉呢?(烦恼、琐碎的小事)

小结:“善忘”实际上是一种豁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是对金钱、荣誉、地位等的不计较。

B、同学们,我们又怎样理解人的静默呢?

“静默”也给我们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遇事沉稳、不张扬。

2、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静默草原》,感知了草原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抒发了对生命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六、作业

鲍尔吉`原野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眼中的草原的特点,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牛正好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甚至有点野蛮的爱)。

五、感悟人生哲理

1、文章的最后一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一句你理解吗?

A、你们知道“善忘”是什么意思吗?

善忘有健忘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健忘。善忘是有选择地遗忘,健忘是没有选择地遗忘。

那么我们生活中什么应该忘掉呢?(烦恼、琐碎的小事)

小结:“善忘”实际上是一种豁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是对金钱、荣誉、地位等的不计较。

B、同学们,我们又怎样理解人的静默呢?

“静默”也给我们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遇事沉稳、不张扬。

2、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静默草原》,感知了草原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抒发了对生命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六、作业

鲍尔吉`原野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眼中的草原的特点,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静默草原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

3、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出示贺卡图片

师:同学们,PPT上出示的是什么?

在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文章,讲一个小女孩给雪人送贺卡,同学们还有印象吗?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他是哪个民族的作家?

2、出示PPT简介作者

3、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师:鲍尔吉`原野的作品豪放、细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静默草原》。

师:作者为什么要在草原前面加上“静默”二字呢?

二、走进草原,说草原的特点

1、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草原风景图片。(PPT出示草原的风景图片)

师:草原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

过渡语:草原是美丽的,这些都是我们外地人对草原的看法,作为草原人又是怎样来看草原的呢?现在我们跟鲍尔吉`原野一起走进草原。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一生读1——6段,一生读7-10段,剩下的老师读。 要求:朗读的同学一定要读出情感。

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勾画生字词,标注描写草原特点的语句。

3、检查字词的掌握

4、认识草原的特点

师:同学找到了哪些描写草原特点的语句?这些语句你都理解吗?

A、辽远而苍茫

B、看不到——看不尽

看不到:草原辽阔无边,人站在草原是看不到边际也看不到尽头。 辽阔无边,变化多端,使得我们无法抓住草原的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到”。

看不尽:草原的景色变化多端,让人看不完。

师: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草原的景色变化多端?(这颜色无疑是绿„或雾色中的淡蓝。)

C、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师:什么人看草原?什么人感受草原?(外地人-草原人)这是使用的什么样的手法?(对比)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段“都市、名山、园林”与草原的风光进行对比。每十段“海”与草原进行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草原的特点。更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作为草原人对自己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感受草原(说人的感受)

1、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哪些语句写出了对草原的感受?请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交流

A、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师:这个一个矛盾的答案,又是“自由”又是“不自由”,该怎样理解?

自由:大草原辽阔无边,人在这儿可以不受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自由:是一种心理感受。一个只身来到大草原,所有人文背景都隐退了,任何人的创造痕迹与大自然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样。在旷远的天地面前,人只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产生一种局促感,不自由感。

B、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师:什么人会为这种辽远而惊慌?为什么惊慌啊?

外地人会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惊慌也是一种心理感觉,大草原的辽阔、单一和强大,给人以震憾、震慑。“惊慌”写出了被其震憾、震慑后的慌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3、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讨论,我们更加了解了草原的特点:不可看,只可感受。

四、赞美草原(说作者的情感)

1、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作者对草原的情感,你能理解这种情感吗?

2、交流

文中的句子是:“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A、你能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吗?

(借助草原上特有的动物“母牛”“烈马”两个形象来表现自己对草原的情感)

B、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母牛”是女性,侧重于温柔(表达了作者对草原全身心投入的温柔之爱,易让人想起“母亲”的意象)

“烈马”桀骜不驯,热烈奔放,更侧重于男性的特点(烈马与母

牛正好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甚至有点野蛮的爱)。

五、感悟人生哲理

1、文章的最后一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一句你理解吗?

A、你们知道“善忘”是什么意思吗?

善忘有健忘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健忘。善忘是有选择地遗忘,健忘是没有选择地遗忘。

那么我们生活中什么应该忘掉呢?(烦恼、琐碎的小事)

小结:“善忘”实际上是一种豁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是对金钱、荣誉、地位等的不计较。

B、同学们,我们又怎样理解人的静默呢?

“静默”也给我们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遇事沉稳、不张扬。

2、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静默草原》,感知了草原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抒发了对生命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六、作业

鲍尔吉`原野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眼中的草原的特点,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牛正好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甚至有点野蛮的爱)。

五、感悟人生哲理

1、文章的最后一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一句你理解吗?

A、你们知道“善忘”是什么意思吗?

善忘有健忘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健忘。善忘是有选择地遗忘,健忘是没有选择地遗忘。

那么我们生活中什么应该忘掉呢?(烦恼、琐碎的小事)

小结:“善忘”实际上是一种豁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是对金钱、荣誉、地位等的不计较。

B、同学们,我们又怎样理解人的静默呢?

“静默”也给我们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遇事沉稳、不张扬。

2、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静默草原》,感知了草原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抒发了对生命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六、作业

鲍尔吉`原野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眼中的草原的特点,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相关内容

  • 静默草原阅读答案
  • 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 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缭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在都市里生活,或者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样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 然而草原没有.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 ...

  • 享受美感陶冶情操--谈[静默草原]教学设计
  • 享受美感 陶冶情操 --谈<静默草原>教学设计 周晓红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 <静默草原>是鲍尔吉·原野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写草原的辽远苍茫而引起的不自由感.局促感,表达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从而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是一篇文道兼美的好文章.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运用各种手段调 ...

  • 第五单元原野放歌教学设计
  • 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 教学设计 9 敕勒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 苍穹上的阿里
  • 有一种静默叫伤痛 小时候,听爸爸唱一首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 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首歌,悠扬的曲调,美丽的色彩.最令我向往的是歌中的场景.可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后来,进了学校,背着橘红色的花书包,从蹦蹦跳跳,到羞羞怯怯,才知道,遥远的天边,有一种 ...

  • [从军行(其四)]诗歌鉴赏
  •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 ...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一 知识点归纳 1. 词语盘点 高歌· 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清晰·插嘴·分辨·抚摸·介绍·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 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 ...

  • 鞋匠的儿子教案
  • 21鞋匠的儿子 小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能在课文情境中理解"开怀不已.笑声止歇.讪笑.诽谤. 潇洒.优越.卑微.尴尬.羞辱"等词语的意思. 2.能抓住参议员情感态度变化的线索,了解变化的原因.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林肯尊重.平等.宽容的人格魅 ...

  • 如何让你的演讲"撩动人心"
  • 欲说还休,往往更能刺激人的听讲欲望。所以撩动人心的演讲通常不是一气呵成的那种,而是适当地停顿、静默,然后多转折、多变化地引人人胜的那种。所以,活的演讲,不晓得适度的沉默,就无法真正了解说话的艺术。   有些演说家,他们能在讲演中加入表演术,能够毫无畏惧地表达自己并使用独特的、个人的、富于幻想的方式, ...

  • 演讲怎样撩动人心
  • 有些演说家,他们能在讲演中加入表演术,能够毫无畏惧地表达自己并使用独特的.个人的.富于幻想的方式,来说出要对听众说的话.而表演本身,就融人了表演者的个性,才华和机智.一个好的演员:下会是一个蝶晔不休的说话者,她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甚至一个特写,"一个静默的背影都比语言本身更打动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