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赛向左 世界杯向右 本届世界杯从西班牙队输球开始,五大联赛球队像是商量好了一般,集体“中邪”,轮番上演一出“谁比谁更丢脸”的闹剧,搭上了一世英名不说,还让全世界球迷的心碎得“哗啦哗啦”的。 法国队接连败在了墨西哥队和南非队的脚下,小组赛一结束,他们就搭上了回家的飞机。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接连不断的内讧、背叛和告密,让这支法国队成了世界足坛的笑话。让人跌破眼镜的卫冕冠军意大利队步法国队后尘,小组赛一结束就踏上了归途…… 尽管所谓的“世界杯定律”很强大,凡是在欧洲大陆以外举办的世界杯,欧洲球队都没有夺冠。但全世界的球迷依然不解:都说发展一国之足球要以联赛为本,而五大联赛是全世界最高水平,为什么五大联赛的国家队却并没有显现出与之相匹配的水平呢?难道世界最高水平职业联赛已经成了欧洲列强国家队的掘墓者? 五大联赛贡献352名国脚 仔细研究南非世界杯32强球员名单,你就不难发现总共736名国脚中,有近半数的球员来自欧洲五大联赛,其中英超以提供105名世界杯国脚笑傲群雄,德甲以77人紧随其后,意甲为南非世界杯“贡献”了73名球员,西甲则排在第四位,共有56名球员入选国家队,就连排在末位的法甲也有41名球员征战南非世界杯。 英超贡献了105名世界杯国脚,向世人证明了世界第一联赛的实力,而英超之所以国脚众多,劳工证也是一个客观原因。英足总规定,外籍球员只有参加国家队75%以上的国际比赛才有资格在英格兰联赛效力,这就造成了效力英超的球员基本上都是在各自国家队有过一定出场次数的国脚。 德甲联赛和英超联赛是东欧球员效力的天堂,德甲的数字本来可以更高,但德甲自2006年以来实行一线队内至少有四名德国球员的规定,这就造成了德甲的海外球员的数量减少。当然德甲实行这个规定也给德国队带来很好的效益,近几年德甲联赛中,才华横溢的德国队新秀层出不穷,穆勒、克罗斯、马林都进入了勒夫的国家队。 意大利国家队队员全部来自意甲。而西甲虽然仅贡献了56名世界杯国脚,但这其中就包括了梅西、卡卡、C・罗、哈维、伊涅斯塔、比利亚等世界足坛最炙手可热的巨星,可见西甲贡献的世界杯国脚以大牌为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队的23人名单也有大部分来自西甲联赛,其中巴萨和皇马两大豪门就向西班牙队提供了卡西利亚斯、拉莫斯、哈维、伊涅斯塔等11名球员。 法甲的41名球员以非洲球员居多,这和历史有一定的关系,法国以前在非洲拥有大面积的殖民地,因此非洲绝大多数球员登陆欧洲第一站选择了法甲,这其中比较著名的巨星齐达内就是阿尔及利亚后裔。 五大联赛是世界优秀球员的集散地,这也就导致了世界杯的国脚有近半数的球员来自五大联赛。可见英超、德甲、意甲、西甲以及法甲也为世界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欧洲劲旅为何纷纷疲软 从五大联赛向南非世界杯提供的球员数量上,没有任何人能否认五大联赛的影响力和他们对于世界足球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但为什么五大联赛的国家队会在本届世界杯赛中如此狼狈,如此丢脸?我们先从外部因素上试着分析一番。 由于南非地处南半球,除去时差因素,寒冷的天气可能也是限制球队发挥的原因。欧洲球员本来在炎炎夏日下驰骋,现在突然身处寒冷的冬季。如此巨大的气候反差可能导致来自北半球的球员不在状态。 同时,南非球迷特有的“呜呜祖拉”也令欧洲球队颇为头痛。德国队老将克洛泽就公开表示在球场上踢球时觉得有无数苍蝇在耳边飞,这让他感到胸闷恶心,这种噪音让人无法忍受。而西班牙队更是想出了一个“妙招”:雇佣一帮球迷在训练时大吹特吹“呜呜祖拉”,以帮助球员适应比赛时的噪音。 由此可见,世界杯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举办,欧洲球队难免水土不服,这无疑是欧洲球队表现差强人意的原因之一。 其次,由于欧洲五大联赛的赛程非常密集,不少豪门俱乐部还要参加欧洲冠军联赛或者欧洲联赛(原联盟杯),再加上国内名目繁多的杯赛,球员疲于奔命,状态自然受到影响。 此外,1995年著名的“博斯曼法案”正在渐渐显现它的“蝴蝶效应”。 联赛本是培养本国球员的最佳场所,然而 “博斯曼法案”使得天才球星与豪门俱乐部的双向选择受到了法律保护,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顶级球员来到欧洲俱乐部效力,而欧洲本土选手的发展空间被大大压缩了,这对于倚仗俱乐部输送人才的国家队来说就比较不利了。意大利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要知道,获得意甲冠军和欧冠冠军的国际米兰队竟然没有为意大利队输送一名球员。 与此同时,英格兰队、德国队、意大利队和西班牙队的球员似乎更愿意呆在国内发展,鲜有出国吸取他人优秀经验者。于是足球文化理念、技战术风格趋于单一,球队容易被对手掌握命门,在不利局面下缺少变通手段。对于教练来说,执教国家队远比在俱乐部要难。首先是集训时间的问题――留给国家队磨合成形、进而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的时间相当有限,而且越是强队,越是明星大碗云集越是难以确定核心、形成强悍整体的难度,加上代表国家参赛,各方期望值也高,干预的因素也多,因此卡佩罗、里皮等冠军教练“败走南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全球的眼光看联赛依然为本 尽管西班牙队和阿根廷队在世界杯决赛前就有可能相遇,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同时进入世界杯决赛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阿尔比奥尔、拉莫斯与门将卡西利亚斯一起面对伊瓜因的突破,是否能够得心应手地化解于无形,因为他们都是在皇家马德里队同吃同住的战友;梅西在比赛中,向前看是普约尔,向左看是伊涅斯塔,向右看是哈维,回身之后则可能和比利亚(下赛季转会巴塞罗那)或佩德罗大眼瞪小眼,是否会觉得这就是一场巴塞罗那队的内部教学赛呢? 世界杯虽然是国家队的舞台,但职业俱乐部的痕迹始终无法抹去。每次世界杯决赛,都是欧洲豪门俱乐部的聚会,俱乐部队友在球场上“兵刃相见”是家常便饭。 究其实质,就是因为现今的足球联赛它既是一种足球培养体制,同时它也是商品,有其自身的价值。高度的市场化使五大联赛的运营者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国内,他们必须拓展海外市场。而引进更多的优秀球员,提高联赛的质量就成了五大联赛运营者的要务。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五大联赛实际上已经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足球培养体系,而是世界足球的大舞台,为全世界的球员提供发展机会。 其实,但凡在本届世界杯上取得不错成绩的国家,大多都有相当良好的职业联赛为基础。南美的职业足球联赛无论从组织到俱乐部培训体系都相当完整,巴西队除了代表该国最高水平的巴西足球甲级联赛外,还有各州的联赛,职业球队的数量不可胜数。阿根廷队、智利队、乌拉圭队和巴拉圭队都有相当高水准的职业联赛,这些扎根于本国的职业俱乐部尤其看重俱乐部青少年球队的梯队建设。韩国队和日本队的职业联赛也比我们要规范,看看本年度的亚冠联赛就知道了,中国的四家俱乐部齐齐地败在韩国人脚下。 一个联赛水平很低下的国家想在世界杯上创造什么成绩,大概只有朝鲜队这样的异类了。但偶尔的一次并不能证明什么。 一个联赛水平很高的国家也不能保证在世界杯征途上走到最后,因为联赛向左,世界杯在右,英格兰、意大利提前打道回府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但世界杯上笑到最后的国家队,其主力球员大多来自各大联赛,这个似乎毋庸置疑。 阿根廷队的核心梅西在西甲联赛巴萨俱乐部效力。 英超成为本届世界杯各国国脚最大的“输出地”,仅热刺俱乐部就有5名队员参加世界杯。
联赛向左 世界杯向右 本届世界杯从西班牙队输球开始,五大联赛球队像是商量好了一般,集体“中邪”,轮番上演一出“谁比谁更丢脸”的闹剧,搭上了一世英名不说,还让全世界球迷的心碎得“哗啦哗啦”的。 法国队接连败在了墨西哥队和南非队的脚下,小组赛一结束,他们就搭上了回家的飞机。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接连不断的内讧、背叛和告密,让这支法国队成了世界足坛的笑话。让人跌破眼镜的卫冕冠军意大利队步法国队后尘,小组赛一结束就踏上了归途…… 尽管所谓的“世界杯定律”很强大,凡是在欧洲大陆以外举办的世界杯,欧洲球队都没有夺冠。但全世界的球迷依然不解:都说发展一国之足球要以联赛为本,而五大联赛是全世界最高水平,为什么五大联赛的国家队却并没有显现出与之相匹配的水平呢?难道世界最高水平职业联赛已经成了欧洲列强国家队的掘墓者? 五大联赛贡献352名国脚 仔细研究南非世界杯32强球员名单,你就不难发现总共736名国脚中,有近半数的球员来自欧洲五大联赛,其中英超以提供105名世界杯国脚笑傲群雄,德甲以77人紧随其后,意甲为南非世界杯“贡献”了73名球员,西甲则排在第四位,共有56名球员入选国家队,就连排在末位的法甲也有41名球员征战南非世界杯。 英超贡献了105名世界杯国脚,向世人证明了世界第一联赛的实力,而英超之所以国脚众多,劳工证也是一个客观原因。英足总规定,外籍球员只有参加国家队75%以上的国际比赛才有资格在英格兰联赛效力,这就造成了效力英超的球员基本上都是在各自国家队有过一定出场次数的国脚。 德甲联赛和英超联赛是东欧球员效力的天堂,德甲的数字本来可以更高,但德甲自2006年以来实行一线队内至少有四名德国球员的规定,这就造成了德甲的海外球员的数量减少。当然德甲实行这个规定也给德国队带来很好的效益,近几年德甲联赛中,才华横溢的德国队新秀层出不穷,穆勒、克罗斯、马林都进入了勒夫的国家队。 意大利国家队队员全部来自意甲。而西甲虽然仅贡献了56名世界杯国脚,但这其中就包括了梅西、卡卡、C・罗、哈维、伊涅斯塔、比利亚等世界足坛最炙手可热的巨星,可见西甲贡献的世界杯国脚以大牌为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队的23人名单也有大部分来自西甲联赛,其中巴萨和皇马两大豪门就向西班牙队提供了卡西利亚斯、拉莫斯、哈维、伊涅斯塔等11名球员。 法甲的41名球员以非洲球员居多,这和历史有一定的关系,法国以前在非洲拥有大面积的殖民地,因此非洲绝大多数球员登陆欧洲第一站选择了法甲,这其中比较著名的巨星齐达内就是阿尔及利亚后裔。 五大联赛是世界优秀球员的集散地,这也就导致了世界杯的国脚有近半数的球员来自五大联赛。可见英超、德甲、意甲、西甲以及法甲也为世界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欧洲劲旅为何纷纷疲软 从五大联赛向南非世界杯提供的球员数量上,没有任何人能否认五大联赛的影响力和他们对于世界足球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但为什么五大联赛的国家队会在本届世界杯赛中如此狼狈,如此丢脸?我们先从外部因素上试着分析一番。 由于南非地处南半球,除去时差因素,寒冷的天气可能也是限制球队发挥的原因。欧洲球员本来在炎炎夏日下驰骋,现在突然身处寒冷的冬季。如此巨大的气候反差可能导致来自北半球的球员不在状态。 同时,南非球迷特有的“呜呜祖拉”也令欧洲球队颇为头痛。德国队老将克洛泽就公开表示在球场上踢球时觉得有无数苍蝇在耳边飞,这让他感到胸闷恶心,这种噪音让人无法忍受。而西班牙队更是想出了一个“妙招”:雇佣一帮球迷在训练时大吹特吹“呜呜祖拉”,以帮助球员适应比赛时的噪音。 由此可见,世界杯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举办,欧洲球队难免水土不服,这无疑是欧洲球队表现差强人意的原因之一。 其次,由于欧洲五大联赛的赛程非常密集,不少豪门俱乐部还要参加欧洲冠军联赛或者欧洲联赛(原联盟杯),再加上国内名目繁多的杯赛,球员疲于奔命,状态自然受到影响。 此外,1995年著名的“博斯曼法案”正在渐渐显现它的“蝴蝶效应”。 联赛本是培养本国球员的最佳场所,然而 “博斯曼法案”使得天才球星与豪门俱乐部的双向选择受到了法律保护,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顶级球员来到欧洲俱乐部效力,而欧洲本土选手的发展空间被大大压缩了,这对于倚仗俱乐部输送人才的国家队来说就比较不利了。意大利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要知道,获得意甲冠军和欧冠冠军的国际米兰队竟然没有为意大利队输送一名球员。 与此同时,英格兰队、德国队、意大利队和西班牙队的球员似乎更愿意呆在国内发展,鲜有出国吸取他人优秀经验者。于是足球文化理念、技战术风格趋于单一,球队容易被对手掌握命门,在不利局面下缺少变通手段。对于教练来说,执教国家队远比在俱乐部要难。首先是集训时间的问题――留给国家队磨合成形、进而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的时间相当有限,而且越是强队,越是明星大碗云集越是难以确定核心、形成强悍整体的难度,加上代表国家参赛,各方期望值也高,干预的因素也多,因此卡佩罗、里皮等冠军教练“败走南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全球的眼光看联赛依然为本 尽管西班牙队和阿根廷队在世界杯决赛前就有可能相遇,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同时进入世界杯决赛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阿尔比奥尔、拉莫斯与门将卡西利亚斯一起面对伊瓜因的突破,是否能够得心应手地化解于无形,因为他们都是在皇家马德里队同吃同住的战友;梅西在比赛中,向前看是普约尔,向左看是伊涅斯塔,向右看是哈维,回身之后则可能和比利亚(下赛季转会巴塞罗那)或佩德罗大眼瞪小眼,是否会觉得这就是一场巴塞罗那队的内部教学赛呢? 世界杯虽然是国家队的舞台,但职业俱乐部的痕迹始终无法抹去。每次世界杯决赛,都是欧洲豪门俱乐部的聚会,俱乐部队友在球场上“兵刃相见”是家常便饭。 究其实质,就是因为现今的足球联赛它既是一种足球培养体制,同时它也是商品,有其自身的价值。高度的市场化使五大联赛的运营者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国内,他们必须拓展海外市场。而引进更多的优秀球员,提高联赛的质量就成了五大联赛运营者的要务。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五大联赛实际上已经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足球培养体系,而是世界足球的大舞台,为全世界的球员提供发展机会。 其实,但凡在本届世界杯上取得不错成绩的国家,大多都有相当良好的职业联赛为基础。南美的职业足球联赛无论从组织到俱乐部培训体系都相当完整,巴西队除了代表该国最高水平的巴西足球甲级联赛外,还有各州的联赛,职业球队的数量不可胜数。阿根廷队、智利队、乌拉圭队和巴拉圭队都有相当高水准的职业联赛,这些扎根于本国的职业俱乐部尤其看重俱乐部青少年球队的梯队建设。韩国队和日本队的职业联赛也比我们要规范,看看本年度的亚冠联赛就知道了,中国的四家俱乐部齐齐地败在韩国人脚下。 一个联赛水平很低下的国家想在世界杯上创造什么成绩,大概只有朝鲜队这样的异类了。但偶尔的一次并不能证明什么。 一个联赛水平很高的国家也不能保证在世界杯征途上走到最后,因为联赛向左,世界杯在右,英格兰、意大利提前打道回府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但世界杯上笑到最后的国家队,其主力球员大多来自各大联赛,这个似乎毋庸置疑。 阿根廷队的核心梅西在西甲联赛巴萨俱乐部效力。 英超成为本届世界杯各国国脚最大的“输出地”,仅热刺俱乐部就有5名队员参加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