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全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名称: 社会工作与管理

论文题目:老龄化问题与社会工作发展的研究

指导老师:

准考证号: [1**********]0

考生姓名:亢 丝 丝

所在教学点:

提交时间:

论文评审意见: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

内容提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关注人口和人口老龄问题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和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我国已于1999年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因此,加强对人口状况、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特别是人口老龄化与社区照顾的研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崛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分析,在简要阐述社区照顾理论与起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已具备发展城市社区照顾的基本条件,初步探索出城市社区照顾发展的目标模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照顾 探析

Aged population and city community care

pattern analyse

Abstract :Population ageing is a global problem in today's society. Focus on population and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any society, in any country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of all members of society. Currently, population ageing is becoming a worldwide trend, Taiwan has already entered 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1999 ahead of society. Therefore,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demography, population,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in particular, population ageing and community care research,

for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ccelerating the rise of social" has a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daily life care needs of older persons, in community care theory and briefly on the basis of origin, made in China already hav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car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goals of care in urb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patterns

Key words: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community care Probe

一、问题的提出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2000年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从新中国五次人口普查的变化来看,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快的趋势。1991-2003年的13年间,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年均增加0.226个百分点,而前26年(1965-1990)年均才增加0.077个百分点,前者几乎为后者的三倍。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速度快,来势猛。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我国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下同)的比重从4.91%上升为6.96%花了18年时间,日本老龄人口的比重从4.79%上升到7.06%花了20年的时间,瑞典老龄人口的比重从5.2%上升到8.4%花了40年的时间。另外,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85年,美国68年,英国45年,日本26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 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8811万,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数字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比西欧各国老龄人口的总和还多。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65亿,约占总人口的16%,接近经合组织国家1990年18.6%的水平,高于2020年时的周边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老龄人抚养比明显偏大。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老龄人抚养比近年来上升较快。2003年已接近12%,比1990年前提高了3.63个百分点。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按人口年龄结构推算,今后30年我国老龄人抚养比将继续快速升高,到2030年将会超过20%。 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且长期以来户籍管制较严,人口的迁徙率相对国外来说极低。因此地区间的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也较大。其中,最高的上海市(16.38%)是最低的新疆省(5.43%)的3倍。如果仅在省区之间进行比较,老龄人口比重高的浙江、江苏等省也是比重低的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近2倍 乡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们在工业化的同时没有相应地进行城镇化,大量

人口滞留在乡村。到2003年仍有59.47%的人口为乡村人口。与此相应,乡村老龄人口也大大高于城镇。在10724.6万老龄人口中,乡村占70%左右,而许多发达国家乡村人口(不是指农业人口,而是指非城市人口)的比重很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均低于15-25%。 经济发展水平低。与世界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最低的,而且差距极大。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按当年价为860美元左右,换算成1990年的美元仅为750美元。而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1990年左右)人均GDP均超过2500美元。随着人类的进步,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对于人权的保障较一个世纪前有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都向我国年轻的养老金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然,不可否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龄人口的赡养成本也较低。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以传统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养老为主,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深,产铜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社会养老机构不足,使养老问题省委21世纪一个严峻的挑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社会工作强调并重视老年社会工作,对于缓解与解决目前正趋向严重的老年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2.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凸显。由于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极为迅猛。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65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8811 万人,占总人口的 6.96%,比 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 6299 万增加了 2512 万,比重比 1990 年的 5.57%上升了 1.39 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已从成年型步入了老年型。杭州市“四普”时, 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61.8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61%,“五普”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4.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26%,预计到2010 年将达总人口的16.90%,到2020年将增长到24.99%,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根据预测,在2030年左右,杭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高峰。人口老龄化会增加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顾的需求程度:就个体老化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心理功能会逐渐衰退,甚至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从而降低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就会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如影随形的人口高龄化会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越发凸显出来,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老年人超过 75 岁以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就会下降,从而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日常照顾、生活护理等各种服务的需求。 3. care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aging older adults daily life needs highlighting. Due to the rapid decline in fertility rates and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extremely rapid pace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2000 national census, the most recent data show that 88.11 million people aged 65 and over population, accounting for

6.96%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1990, 62.99 million increased by 25.12 million at the time of the fourth national census, the proportion rose by

1.39% per cent in 1990, China's population has adult entered a veteran form. Hangzhou "four General", the total population aged 60 and over is 618,800, accounting for 10.6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whole city,

"five-General", the elderly 843,300 people aged 60 and over, accounting for 12.26%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city, is expected by 2010 will amount to 16.9%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o increase to 24.99% by 2020, one in every four people aged. According to forecasts, in around 2030,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will reach its peak in Hangzhou City.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will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daily care of the elderly: as far as the individual aging, increase with ag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the elderly will gradually decline and even people suffering from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thereby reducing the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living, dependence on others will improve. Hand and population ageing population aging will make the daily life of the elderly care needs more and more apparent, in General, as age increases (particularly in the elderly over 75 years of age), deterioration i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prevalence, disability rates rise, self-car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is often dropped, which naturally made demands for daily living care, nursing care and other services

4.人口老化和老化老年人的照顾日常生活需要突出显示。由于生育率快速下降率和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非常快速。2000 年全国人口普查,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65 岁 8811 万人和对人口、 会计 1990 年总人口的 6.96%、 6299 万增加了 2512 万时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占比例上升了 1.39%%在 1990 年,中国的人口有成人进入一个资深的窗体。杭州"四个常规",人口总数 60 岁及以上的是 618,800,占总人口的全市,"五一般",843,300 老人 10.61 %60 岁及以上,占该市总人口 12.26%预期的 2010年将达 16.9%的总人口将增加到 2020 年,岁每四人中的其中一个 24.99%。根据预测,到 2030 年左右,在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杭州市。人口老龄化将增加对日常照料老人的需求: 就个别老化,随着年龄的增加、 身体、 心理运作中老年人将会逐步下降和甚至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从而减少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人的依赖会提高。手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将使日常生活的长者的护理需要更明显,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 (尤其是在老人 75 岁以上的),老人、 流行、 残疾率上升,在健康状况恶化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常常降,这自然使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护理及其他服务

5.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在整个老年人的照顾系统中,虽然家庭是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主体,但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家庭照顾能力已经受到严重削弱。

(1)从家庭的结构和规模来看,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正在日益减少,而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正在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主体模式。从全国“五普”数据来看,有80.23%的家庭户为四人及四人以下户。杭州市家庭户均人口由“四普”时的3.35人下降到“五普” 时的2.98人,减少了0.37人,比全省平均数2.99人、全国平均数3.44人分别少0.01人和0.46人;一人户和二人户的比重分别由“四普”时的8.29%、14.59%提高到“五普”时的13.13%、22.33%。

(2)由于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护理功能日益削弱。庞大的老年人口加上在21世纪必须面对的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四二一”的家庭人口模式),以及仍在完善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了固有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父母可能不再与他们的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居住上的代际分离倾向虽然并不一定妨碍成年子女照顾父母,但地理上的隔离在客观上会给成年子女照顾老人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家庭规模小型化致使家庭内能够照顾老人的人手减少,每个家庭成员照顾老人的负担将会加重。

(3)从家庭照顾者的状况来看,许多调查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顾者主要是配偶和子女,但提供主要照顾的老年配偶本人的健康状况也十分令人忧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上作为照顾老人日常生活主力的女性已大规模地加入了劳动市场,这使女性为老人提供的照顾越来越少。此外,工作的流动性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不少子女陷入了“事业人士”的社会角色和“孝顺子女”的家庭角色的冲突,许多子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根本无暇照顾老年的父母。

6.养老护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滞后。社养老护理机构在现实中并不受老年人的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是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在家养老护理;二是社会养老护理机构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养老护理条件好的收费就高,而条件差的服务质量又不好。许多调查显示,老人一般只会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身边又无人照顾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去养老护理机构,只要不是迫不得已,首选的还是家人照顾和社区上门照顾。

二、社区照顾的概念与起源

1.社区照顾的概念。社区照顾在西方国家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概念。苏珊·特斯特认为:最广泛的社区照顾,包括室内保健、居住地保健和福利机构服务、家庭外医疗服务、日间照管服务,以及有助于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交的、休闲的和教育的设施等等,换句话说,社区照顾包括了对居家老人的所有照顾。

在完整的意义上,社区照顾是“社区内的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和“由社区来照顾”(care by the community)两方面的结合。它既包括由政府、社区甚至市场化的企业等各种非营利和营利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也包括由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的非正式服务。我们可以将“社区内接受照顾”看作是动用外来的专业人士提供的正规照顾,而“由社区负责照顾”则是依赖家人、朋友、邻居及社区内支援者提供的非正规照顾。理想的“社区照顾”应该能够同时融合“社区内接受照顾”及“由社区负责照顾”两种概念及策略。

本文将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在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包括建立和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开展居家照顾、日间托老服务等一系列的照顾项目。包含两层涵义:①不使受助者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内进行服务;②动员社区力量,运用社会人际资源(包括正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即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终极目标是协力让受助者尽量维持在社区内,过最大程度的独立自主的生活。

2.社区照顾起源。社区照顾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最初是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住院式集中照顾,较好地解决了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但是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同时由于使他们脱离了长期生活的社区,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开始逐渐改变住院式照顾,推行社区照顾。社区照顾使被照顾者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里生活,而不再产生被抛弃感,从而受到了普遍欢迎,成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区保障的一个范例。

英国社区照顾模式的变化与发展,与西方福利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普遍反思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基本一致。随着福利国家政府对福利给付系统与服务系统庞大开支的不堪重负,以及来自右派意识形态观点对福利国家的批判,越来越多的私人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参与提供社会福利产品和服务的行列,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给付与服务方式开始采取与私人的、营利性组织合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有服务需求的人群越来越多,服务体系运转的资源

就成为重要的问题;而节约资源的最好方式就是正规与非正规的服务的结合,市场与非市场的运做的结合,这就是“混合福利经济”(mixed economy of welfare)的核心内容。混合福利经济”意义上的社区照顾是“由社区负责照顾”,提倡志愿、非正式与商业部门共同负起照顾的责任,主张志愿部门与地方政府应扮演主要角色,特别在许多地方政府没有责任提供的方面,志愿服务部门是最主要的提供者。1980年以来,英国社区照顾政策日益完善,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服务框架,其基本精神是经济效益与管理,主张福利产品的供应可以来自四方面:国家、家庭、商营部门和志愿机构。

三、发展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社区照顾模式的现实意义。强化社区照顾服务功能,建设和发展社区照顾,对于我们“未富先老”的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养老护理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因此,社区照顾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解决老年人养老护理问题的最佳途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完善社会养老护理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虽有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护理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护理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大部分也要由社区来承接。因此,社区照顾是我国社会养老护理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3)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完善的社区照顾服务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护理。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为老年

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养老护理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

(4)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措施。我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铃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养老护理福利事业。即使在属于较发达地区的杭州市,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也出现了收支结构失衡与有效支付能力下降的现象。养老保险基金的储备期越来越短,社会养老金的支付面临“空洞”的危险。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是在设计“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时,没有考虑到巨额的转制成本。目前是由“统帐”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的保费收入来消化,用现阶段的资金去完成原来现收现付的目标,去支付已经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际造成了“空帐运行”的现象,即转制成本的填补实际上还是来自于代际之间的转移。这无疑损害了就业者的利益,产生双重负担,显然与“统帐结合”的养老模式设计的合理性相违背,也无法来应对杭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对社会保险制度的需要。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体现为功能的全方位性、资源的多元性及体系的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

(1)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就是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护理过程中的各方面需要:一是物质经济上的供养需要;二是生活照料和护理上的需要;三是精神支持的需要,包括情感上的慰藉、充实精神生活的娱乐和教育、老年生活调适的心理辅导、应激——应对社会支持等;四是保护生命的需要,包括医疗服务和治病药物的使用。

(2)社区照顾资源的多元性。在传统家庭照顾模式中,对老年人的经济奉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由家庭提供,家庭是完成养老护理功能的资源所在,而社会化照顾模式的特点是社会提供养老护理资源。此两种模式的养老护理资源均是单元性的。与我国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相适应的社区照顾模式,其完成各方面养老护理功能的资源既来自个人、家庭,也来自社区、政府,因而是多元性的。社区照顾资源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家庭供养、个人储蓄、自我供养,涉及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

(3)社区照顾体系的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社区照顾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生活状态、条件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规划设施,择取方式。

社区照顾的“家”概念,不再是仅由亲缘关系成员所组成的狭义的家庭概念,而是在生活功能上,扩展到其所处社区的广义的家庭概念,在这样的“社区——家庭”环境中,社会人际关系层次更多,人际交往互动方式更为多样,更能满足人际互助与沟通的多元需要。居住条件好、子女照料较周到的老人在家中养老护理是居家养老护理;居住条件差、子女照顾不好或是失去亲人的老人,由社区向他(她)提供具有家庭氛围的养老护理也应归属于居家养老护理的方式;另有一些自主性较强的老人,不愿麻烦或“连累”子女、亲人,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前提下愿意住在设施良好的社区照顾场所中摆脱家务牵累、休闲养性、安度晚年,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居家养老护理方式。本着以老人为中心的原则,养老护理方式的择取不必固守不变,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从根本意义上应该确定的是,社区照顾模式的“家”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而是具备人际关怀、情感交流,同时具备物质养老护理和精神养老护理条件的社会环境。

3.基本健全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社区照顾理念逐渐演绎为我国政府对老年人社区养老护理导向的一些前瞻性思考和计划。1993年8月,民政部等14个政府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该文件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85%以上的街道兴办一所社区服务中心、一所老年公寓(托老所)、一所残疾人收托所和一所以上托幼机构。目前,全国城市街道一级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和托老机构的计划基本实现。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启动制定并下发了“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该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在3年时间内,从中央到地方,民政部门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金(约40—50亿)和地方配套资金、社会力量投入的资金、以及街道——居委会自酬资金,总额将达到100亿元。在全国10万个社区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供老年人娱乐、健身、学习的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以建立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届时全国将有1.32亿老年人受益。以杭州市为例。近年来,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杭州市基本形成了覆盖社区居民衣食住行医等切身利益的社区服务网络。至2006年末,全市36.31万企业退休人员中移交社区管理的人数为32.89万人,社区管理率在90%以上;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和预防保健经

费得到进一步保证;社区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培训率达到81.37%,护士岗位培训率达到82.27%,落实了984名社区责任医师,组建了367支社区责任医师团队;主城区共有为老服务设施11681个,其中养(托)老院55所;社区志愿服务站已建成423个,组建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1800余支;各类社区的服务设施与服务实体的专职服务人员已达2251人,由社区干部、居民组长和各类服务组织组成的兼职服务人员已发展到15396人。

四、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区照顾模式,既是解决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困难的主要出路,也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

1.发展社区照顾模式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社区照顾要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及他们的切身需要出发提供养老服务,所提供的服务要具有针对性和敏感度,以便回应有需求的老年人的不同需要;同时所提供的服务要具有弹性,让老年人有从中选择的余地;所提供的服务不应多过老人的所需,以免产生过分依赖社区照顾的负面后果。

(2)依托社区。社区照顾的基本思路是以社区作依托,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一方面要将各种养老服务设施建在社区中,尽量与社区居民的生活融合;另一方面社区要充分利用正规与非正规的照顾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

(3)互助而助。社区要积极动员年轻人和年轻型老年人自愿参与社区助老服务,进行自我养老的积累。

2.社区照顾模式的基本框架。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出发,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社区照顾模式宜分成两个子系统:一是社区居家照顾体系,二是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体系。

(1)社区居家照顾体系。社区居家照顾体系是由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向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入户的或者说上门的照顾服务,使老年人尽可能延长留在家中养老的时间和在社区生活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家庭养老护理功能弱化的有力补充。社区居家照顾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日常生活部分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当然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也可以利用社区照顾来满足他们的某些需求,比如文体保健、休闲娱乐

等方面的需求。居家照顾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服务机构(包括政府主办的、非政府主办的、企业性质的)、志愿者队伍以及其他形式的慈善、互助组织。

社区居家照顾体系的功能体现:①老人医疗保健中心。为老人提供送医送药、体检、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健康跟踪及保健教育等方面的服务。②老人家务助理服务中心。到老人家中提供各种服务,诸如给老人做(送)饭、个人清洁、料理家务、帮助购物、维修等。③老人日间护理中心。为白天缺乏家人照顾的体弱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护理、生活照顾及社群活动,服务包括膳食、个人卫生、健康护理、护送看病等。④老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这是集文体、教育、社交与日常生活辅助于一体的服务场所。中心除了为老人提供各种娱乐运动设施和开展一般性的文体活动外,还提供多样化的辅助服务比如老人食堂、浴室、洗衣等。此外,还提供个人辅导及老年教育,如举办老人退休讲座、养生保健讲座、养老权益的法律维权咨询,设立护老者组织及义工小组等。⑤应急支援中心。主要是开通24小时老人服务热线,建立事故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老人遭遇的各种意外生活事故,有效地进行危机的干预。

(2)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体系。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体系,是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健康状况的恶化终会陷入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困境,无论是单独生活还是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其晚年生活的照顾都不是子女可以完全承担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通过设在社区内的养老院等专业化的机构养老设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照顾。与社区居家照顺体系相比,社区养老机构收住的对象主要是日常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而家庭又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服务的提供者是专门的养老机构。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社区养老机构照顾虽然也属于“住院式照顾”,但与传统的大型福利院舍照顾不同,它是分散在社区中的小型养老院,而且是开放型的,住院的老年人可以走出院舍进入他们生活的社区,这一点是显著区别于将院舍与老年人生活的社区隔离开来的传统院舍式照顾的。之所以要将养老院等养老机构设在社区内,是因为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在亲人的照顾与关怀中,是最利于身心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社区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地缘人缘观念很强,他们一般不愿意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网络,设在社区内的养老机构既保持了老年人与社会

接触、进行正常社会牛活的条件,又可以使老年人经常与亲人、朋友、熟人见面,同时也方便家人探望。

五、发展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具体策略

社区照顾模式是老年人养老的服务“安全网”,是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它在整个城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应当重点发展的一个保障体系。为使其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范和发展:

1.明确服务重点。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应以居家照顾为主,以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为辅;在为居家老人提供照顾服务的方式上,又应以上门照顾为主,日间照顾为辅;在服务的内容上应包括家务型服务和护理型服务两大类。不论是居家照顾还是机构照顾,其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弥补家庭照顾的不足,支持和减轻家人照顾的压力。

2.重视并做好健康预防,维持和保护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区照顾模式的职能,不能再像目前一样基本上局限在补救性服务方面,而应当同时开展预防保健方面的服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且有利于节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开支,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顾压力。因此社区照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相关保健知识的教育宣传,指导其开展有助于机体功能改善和增强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训练。

3.制定一套衡量社区照顾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要使社区照顾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是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只有有了可供测量服务水平的指标,社区照顾工作的开展才有对照的标准,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社区照顾的水平,了解社区照顾的现状,从而制定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社区照顾的质量和老年人对社区照顾的满意度。

4.确保社区照顾的专业化。在社区照顾和其他社会化养老护理服务同时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对社区照顾作出一些规定,使其具有专业特征是社区照顾得以生存发展的保障性措施和自励性措施。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就是服务业的“护身符”,只有专业化才能提高社区照顾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因此对社区照顾人员尤其是专职人员进行老人护理知识和照顾技能的专门培训,将有利于提高社区照顾的专业化品质。

5.加强部门协调,整合照顾资源。社区照顾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社区内部的服务资源,而应同时加强与民政部门、卫生部门的沟通协作,在社区层面搞好与民政福利服务资源和国有卫生保健服务资源的整合。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市级、区级养老机构与综合性医院对社区居家照顾、日间托管照顾、社区机构照顾的指导和辐射作用,促进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养老院与托老所之间的密切合作,促进上门护理服务与设置家庭病床服务的紧密结合,全方位地搞好在家老人和入院老人的照顾工作,使有限的照顾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树强.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2.

[2][英]霍华德·格伦内斯特.英国社会政策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86—187.

[3]王思斌.混合福利制度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发展[C].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

[4]王树新.社区养老是辅助家庭养老的最佳载体[J].南方人口,1999(2):32.

[5]于学军.中国老龄化问题研究[C].于学军.中国人口发展评论: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5.

[6]张恺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化服务[J].人口研究,1996(4):46.

[7]中国老龄协会.中国的养老之路[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176.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名称: 社会工作与管理

论文题目:老龄化问题与社会工作发展的研究

指导老师:

准考证号: [1**********]0

考生姓名:亢 丝 丝

所在教学点:

提交时间:

论文评审意见: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

内容提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关注人口和人口老龄问题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和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我国已于1999年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因此,加强对人口状况、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特别是人口老龄化与社区照顾的研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崛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分析,在简要阐述社区照顾理论与起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已具备发展城市社区照顾的基本条件,初步探索出城市社区照顾发展的目标模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照顾 探析

Aged population and city community care

pattern analyse

Abstract :Population ageing is a global problem in today's society. Focus on population and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any society, in any country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of all members of society. Currently, population ageing is becoming a worldwide trend, Taiwan has already entered 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1999 ahead of society. Therefore,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demography, population,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in particular, population ageing and community care research,

for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ccelerating the rise of social" has a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daily life care needs of older persons, in community care theory and briefly on the basis of origin, made in China already hav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car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goals of care in urb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patterns

Key words: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community care Probe

一、问题的提出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2000年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从新中国五次人口普查的变化来看,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快的趋势。1991-2003年的13年间,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年均增加0.226个百分点,而前26年(1965-1990)年均才增加0.077个百分点,前者几乎为后者的三倍。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速度快,来势猛。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我国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下同)的比重从4.91%上升为6.96%花了18年时间,日本老龄人口的比重从4.79%上升到7.06%花了20年的时间,瑞典老龄人口的比重从5.2%上升到8.4%花了40年的时间。另外,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85年,美国68年,英国45年,日本26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 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8811万,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数字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比西欧各国老龄人口的总和还多。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65亿,约占总人口的16%,接近经合组织国家1990年18.6%的水平,高于2020年时的周边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老龄人抚养比明显偏大。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老龄人抚养比近年来上升较快。2003年已接近12%,比1990年前提高了3.63个百分点。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按人口年龄结构推算,今后30年我国老龄人抚养比将继续快速升高,到2030年将会超过20%。 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且长期以来户籍管制较严,人口的迁徙率相对国外来说极低。因此地区间的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也较大。其中,最高的上海市(16.38%)是最低的新疆省(5.43%)的3倍。如果仅在省区之间进行比较,老龄人口比重高的浙江、江苏等省也是比重低的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近2倍 乡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们在工业化的同时没有相应地进行城镇化,大量

人口滞留在乡村。到2003年仍有59.47%的人口为乡村人口。与此相应,乡村老龄人口也大大高于城镇。在10724.6万老龄人口中,乡村占70%左右,而许多发达国家乡村人口(不是指农业人口,而是指非城市人口)的比重很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均低于15-25%。 经济发展水平低。与世界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最低的,而且差距极大。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按当年价为860美元左右,换算成1990年的美元仅为750美元。而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1990年左右)人均GDP均超过2500美元。随着人类的进步,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对于人权的保障较一个世纪前有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都向我国年轻的养老金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然,不可否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龄人口的赡养成本也较低。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以传统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养老为主,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深,产铜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社会养老机构不足,使养老问题省委21世纪一个严峻的挑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社会工作强调并重视老年社会工作,对于缓解与解决目前正趋向严重的老年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2.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凸显。由于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极为迅猛。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65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8811 万人,占总人口的 6.96%,比 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 6299 万增加了 2512 万,比重比 1990 年的 5.57%上升了 1.39 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已从成年型步入了老年型。杭州市“四普”时, 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61.8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61%,“五普”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4.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26%,预计到2010 年将达总人口的16.90%,到2020年将增长到24.99%,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根据预测,在2030年左右,杭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高峰。人口老龄化会增加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顾的需求程度:就个体老化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心理功能会逐渐衰退,甚至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从而降低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就会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如影随形的人口高龄化会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越发凸显出来,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老年人超过 75 岁以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就会下降,从而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日常照顾、生活护理等各种服务的需求。 3. care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aging older adults daily life needs highlighting. Due to the rapid decline in fertility rates and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extremely rapid pace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2000 national census, the most recent data show that 88.11 million people aged 65 and over population, accounting for

6.96%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1990, 62.99 million increased by 25.12 million at the time of the fourth national census, the proportion rose by

1.39% per cent in 1990, China's population has adult entered a veteran form. Hangzhou "four General", the total population aged 60 and over is 618,800, accounting for 10.6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whole city,

"five-General", the elderly 843,300 people aged 60 and over, accounting for 12.26%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city, is expected by 2010 will amount to 16.9%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o increase to 24.99% by 2020, one in every four people aged. According to forecasts, in around 2030,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will reach its peak in Hangzhou City.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will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daily care of the elderly: as far as the individual aging, increase with ag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the elderly will gradually decline and even people suffering from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thereby reducing the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living, dependence on others will improve. Hand and population ageing population aging will make the daily life of the elderly care needs more and more apparent, in General, as age increases (particularly in the elderly over 75 years of age), deterioration i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prevalence, disability rates rise, self-car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is often dropped, which naturally made demands for daily living care, nursing care and other services

4.人口老化和老化老年人的照顾日常生活需要突出显示。由于生育率快速下降率和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非常快速。2000 年全国人口普查,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65 岁 8811 万人和对人口、 会计 1990 年总人口的 6.96%、 6299 万增加了 2512 万时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占比例上升了 1.39%%在 1990 年,中国的人口有成人进入一个资深的窗体。杭州"四个常规",人口总数 60 岁及以上的是 618,800,占总人口的全市,"五一般",843,300 老人 10.61 %60 岁及以上,占该市总人口 12.26%预期的 2010年将达 16.9%的总人口将增加到 2020 年,岁每四人中的其中一个 24.99%。根据预测,到 2030 年左右,在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杭州市。人口老龄化将增加对日常照料老人的需求: 就个别老化,随着年龄的增加、 身体、 心理运作中老年人将会逐步下降和甚至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从而减少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人的依赖会提高。手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将使日常生活的长者的护理需要更明显,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 (尤其是在老人 75 岁以上的),老人、 流行、 残疾率上升,在健康状况恶化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常常降,这自然使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护理及其他服务

5.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在整个老年人的照顾系统中,虽然家庭是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主体,但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家庭照顾能力已经受到严重削弱。

(1)从家庭的结构和规模来看,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正在日益减少,而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正在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主体模式。从全国“五普”数据来看,有80.23%的家庭户为四人及四人以下户。杭州市家庭户均人口由“四普”时的3.35人下降到“五普” 时的2.98人,减少了0.37人,比全省平均数2.99人、全国平均数3.44人分别少0.01人和0.46人;一人户和二人户的比重分别由“四普”时的8.29%、14.59%提高到“五普”时的13.13%、22.33%。

(2)由于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护理功能日益削弱。庞大的老年人口加上在21世纪必须面对的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四二一”的家庭人口模式),以及仍在完善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了固有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父母可能不再与他们的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居住上的代际分离倾向虽然并不一定妨碍成年子女照顾父母,但地理上的隔离在客观上会给成年子女照顾老人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家庭规模小型化致使家庭内能够照顾老人的人手减少,每个家庭成员照顾老人的负担将会加重。

(3)从家庭照顾者的状况来看,许多调查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顾者主要是配偶和子女,但提供主要照顾的老年配偶本人的健康状况也十分令人忧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上作为照顾老人日常生活主力的女性已大规模地加入了劳动市场,这使女性为老人提供的照顾越来越少。此外,工作的流动性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不少子女陷入了“事业人士”的社会角色和“孝顺子女”的家庭角色的冲突,许多子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根本无暇照顾老年的父母。

6.养老护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滞后。社养老护理机构在现实中并不受老年人的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是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在家养老护理;二是社会养老护理机构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养老护理条件好的收费就高,而条件差的服务质量又不好。许多调查显示,老人一般只会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身边又无人照顾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去养老护理机构,只要不是迫不得已,首选的还是家人照顾和社区上门照顾。

二、社区照顾的概念与起源

1.社区照顾的概念。社区照顾在西方国家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概念。苏珊·特斯特认为:最广泛的社区照顾,包括室内保健、居住地保健和福利机构服务、家庭外医疗服务、日间照管服务,以及有助于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交的、休闲的和教育的设施等等,换句话说,社区照顾包括了对居家老人的所有照顾。

在完整的意义上,社区照顾是“社区内的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和“由社区来照顾”(care by the community)两方面的结合。它既包括由政府、社区甚至市场化的企业等各种非营利和营利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也包括由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的非正式服务。我们可以将“社区内接受照顾”看作是动用外来的专业人士提供的正规照顾,而“由社区负责照顾”则是依赖家人、朋友、邻居及社区内支援者提供的非正规照顾。理想的“社区照顾”应该能够同时融合“社区内接受照顾”及“由社区负责照顾”两种概念及策略。

本文将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在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包括建立和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开展居家照顾、日间托老服务等一系列的照顾项目。包含两层涵义:①不使受助者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内进行服务;②动员社区力量,运用社会人际资源(包括正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即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终极目标是协力让受助者尽量维持在社区内,过最大程度的独立自主的生活。

2.社区照顾起源。社区照顾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最初是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住院式集中照顾,较好地解决了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但是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同时由于使他们脱离了长期生活的社区,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开始逐渐改变住院式照顾,推行社区照顾。社区照顾使被照顾者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里生活,而不再产生被抛弃感,从而受到了普遍欢迎,成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区保障的一个范例。

英国社区照顾模式的变化与发展,与西方福利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普遍反思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基本一致。随着福利国家政府对福利给付系统与服务系统庞大开支的不堪重负,以及来自右派意识形态观点对福利国家的批判,越来越多的私人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参与提供社会福利产品和服务的行列,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给付与服务方式开始采取与私人的、营利性组织合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有服务需求的人群越来越多,服务体系运转的资源

就成为重要的问题;而节约资源的最好方式就是正规与非正规的服务的结合,市场与非市场的运做的结合,这就是“混合福利经济”(mixed economy of welfare)的核心内容。混合福利经济”意义上的社区照顾是“由社区负责照顾”,提倡志愿、非正式与商业部门共同负起照顾的责任,主张志愿部门与地方政府应扮演主要角色,特别在许多地方政府没有责任提供的方面,志愿服务部门是最主要的提供者。1980年以来,英国社区照顾政策日益完善,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服务框架,其基本精神是经济效益与管理,主张福利产品的供应可以来自四方面:国家、家庭、商营部门和志愿机构。

三、发展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社区照顾模式的现实意义。强化社区照顾服务功能,建设和发展社区照顾,对于我们“未富先老”的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养老护理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因此,社区照顾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解决老年人养老护理问题的最佳途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完善社会养老护理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虽有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护理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护理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大部分也要由社区来承接。因此,社区照顾是我国社会养老护理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3)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完善的社区照顾服务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护理。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为老年

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养老护理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

(4)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措施。我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铃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养老护理福利事业。即使在属于较发达地区的杭州市,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也出现了收支结构失衡与有效支付能力下降的现象。养老保险基金的储备期越来越短,社会养老金的支付面临“空洞”的危险。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是在设计“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时,没有考虑到巨额的转制成本。目前是由“统帐”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的保费收入来消化,用现阶段的资金去完成原来现收现付的目标,去支付已经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际造成了“空帐运行”的现象,即转制成本的填补实际上还是来自于代际之间的转移。这无疑损害了就业者的利益,产生双重负担,显然与“统帐结合”的养老模式设计的合理性相违背,也无法来应对杭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对社会保险制度的需要。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体现为功能的全方位性、资源的多元性及体系的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

(1)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就是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护理过程中的各方面需要:一是物质经济上的供养需要;二是生活照料和护理上的需要;三是精神支持的需要,包括情感上的慰藉、充实精神生活的娱乐和教育、老年生活调适的心理辅导、应激——应对社会支持等;四是保护生命的需要,包括医疗服务和治病药物的使用。

(2)社区照顾资源的多元性。在传统家庭照顾模式中,对老年人的经济奉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由家庭提供,家庭是完成养老护理功能的资源所在,而社会化照顾模式的特点是社会提供养老护理资源。此两种模式的养老护理资源均是单元性的。与我国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相适应的社区照顾模式,其完成各方面养老护理功能的资源既来自个人、家庭,也来自社区、政府,因而是多元性的。社区照顾资源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家庭供养、个人储蓄、自我供养,涉及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

(3)社区照顾体系的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社区照顾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生活状态、条件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规划设施,择取方式。

社区照顾的“家”概念,不再是仅由亲缘关系成员所组成的狭义的家庭概念,而是在生活功能上,扩展到其所处社区的广义的家庭概念,在这样的“社区——家庭”环境中,社会人际关系层次更多,人际交往互动方式更为多样,更能满足人际互助与沟通的多元需要。居住条件好、子女照料较周到的老人在家中养老护理是居家养老护理;居住条件差、子女照顾不好或是失去亲人的老人,由社区向他(她)提供具有家庭氛围的养老护理也应归属于居家养老护理的方式;另有一些自主性较强的老人,不愿麻烦或“连累”子女、亲人,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前提下愿意住在设施良好的社区照顾场所中摆脱家务牵累、休闲养性、安度晚年,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居家养老护理方式。本着以老人为中心的原则,养老护理方式的择取不必固守不变,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从根本意义上应该确定的是,社区照顾模式的“家”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而是具备人际关怀、情感交流,同时具备物质养老护理和精神养老护理条件的社会环境。

3.基本健全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社区照顾理念逐渐演绎为我国政府对老年人社区养老护理导向的一些前瞻性思考和计划。1993年8月,民政部等14个政府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该文件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85%以上的街道兴办一所社区服务中心、一所老年公寓(托老所)、一所残疾人收托所和一所以上托幼机构。目前,全国城市街道一级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和托老机构的计划基本实现。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启动制定并下发了“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该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在3年时间内,从中央到地方,民政部门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金(约40—50亿)和地方配套资金、社会力量投入的资金、以及街道——居委会自酬资金,总额将达到100亿元。在全国10万个社区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供老年人娱乐、健身、学习的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以建立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届时全国将有1.32亿老年人受益。以杭州市为例。近年来,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杭州市基本形成了覆盖社区居民衣食住行医等切身利益的社区服务网络。至2006年末,全市36.31万企业退休人员中移交社区管理的人数为32.89万人,社区管理率在90%以上;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和预防保健经

费得到进一步保证;社区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培训率达到81.37%,护士岗位培训率达到82.27%,落实了984名社区责任医师,组建了367支社区责任医师团队;主城区共有为老服务设施11681个,其中养(托)老院55所;社区志愿服务站已建成423个,组建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1800余支;各类社区的服务设施与服务实体的专职服务人员已达2251人,由社区干部、居民组长和各类服务组织组成的兼职服务人员已发展到15396人。

四、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区照顾模式,既是解决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困难的主要出路,也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

1.发展社区照顾模式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社区照顾要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及他们的切身需要出发提供养老服务,所提供的服务要具有针对性和敏感度,以便回应有需求的老年人的不同需要;同时所提供的服务要具有弹性,让老年人有从中选择的余地;所提供的服务不应多过老人的所需,以免产生过分依赖社区照顾的负面后果。

(2)依托社区。社区照顾的基本思路是以社区作依托,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一方面要将各种养老服务设施建在社区中,尽量与社区居民的生活融合;另一方面社区要充分利用正规与非正规的照顾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

(3)互助而助。社区要积极动员年轻人和年轻型老年人自愿参与社区助老服务,进行自我养老的积累。

2.社区照顾模式的基本框架。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出发,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社区照顾模式宜分成两个子系统:一是社区居家照顾体系,二是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体系。

(1)社区居家照顾体系。社区居家照顾体系是由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向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入户的或者说上门的照顾服务,使老年人尽可能延长留在家中养老的时间和在社区生活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家庭养老护理功能弱化的有力补充。社区居家照顾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日常生活部分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当然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也可以利用社区照顾来满足他们的某些需求,比如文体保健、休闲娱乐

等方面的需求。居家照顾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服务机构(包括政府主办的、非政府主办的、企业性质的)、志愿者队伍以及其他形式的慈善、互助组织。

社区居家照顾体系的功能体现:①老人医疗保健中心。为老人提供送医送药、体检、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健康跟踪及保健教育等方面的服务。②老人家务助理服务中心。到老人家中提供各种服务,诸如给老人做(送)饭、个人清洁、料理家务、帮助购物、维修等。③老人日间护理中心。为白天缺乏家人照顾的体弱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护理、生活照顾及社群活动,服务包括膳食、个人卫生、健康护理、护送看病等。④老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这是集文体、教育、社交与日常生活辅助于一体的服务场所。中心除了为老人提供各种娱乐运动设施和开展一般性的文体活动外,还提供多样化的辅助服务比如老人食堂、浴室、洗衣等。此外,还提供个人辅导及老年教育,如举办老人退休讲座、养生保健讲座、养老权益的法律维权咨询,设立护老者组织及义工小组等。⑤应急支援中心。主要是开通24小时老人服务热线,建立事故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老人遭遇的各种意外生活事故,有效地进行危机的干预。

(2)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体系。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体系,是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健康状况的恶化终会陷入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困境,无论是单独生活还是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其晚年生活的照顾都不是子女可以完全承担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通过设在社区内的养老院等专业化的机构养老设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照顾。与社区居家照顺体系相比,社区养老机构收住的对象主要是日常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而家庭又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服务的提供者是专门的养老机构。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社区养老机构照顾虽然也属于“住院式照顾”,但与传统的大型福利院舍照顾不同,它是分散在社区中的小型养老院,而且是开放型的,住院的老年人可以走出院舍进入他们生活的社区,这一点是显著区别于将院舍与老年人生活的社区隔离开来的传统院舍式照顾的。之所以要将养老院等养老机构设在社区内,是因为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在亲人的照顾与关怀中,是最利于身心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社区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地缘人缘观念很强,他们一般不愿意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网络,设在社区内的养老机构既保持了老年人与社会

接触、进行正常社会牛活的条件,又可以使老年人经常与亲人、朋友、熟人见面,同时也方便家人探望。

五、发展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具体策略

社区照顾模式是老年人养老的服务“安全网”,是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它在整个城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应当重点发展的一个保障体系。为使其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范和发展:

1.明确服务重点。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应以居家照顾为主,以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为辅;在为居家老人提供照顾服务的方式上,又应以上门照顾为主,日间照顾为辅;在服务的内容上应包括家务型服务和护理型服务两大类。不论是居家照顾还是机构照顾,其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弥补家庭照顾的不足,支持和减轻家人照顾的压力。

2.重视并做好健康预防,维持和保护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区照顾模式的职能,不能再像目前一样基本上局限在补救性服务方面,而应当同时开展预防保健方面的服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且有利于节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开支,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顾压力。因此社区照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相关保健知识的教育宣传,指导其开展有助于机体功能改善和增强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训练。

3.制定一套衡量社区照顾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要使社区照顾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是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只有有了可供测量服务水平的指标,社区照顾工作的开展才有对照的标准,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社区照顾的水平,了解社区照顾的现状,从而制定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社区照顾的质量和老年人对社区照顾的满意度。

4.确保社区照顾的专业化。在社区照顾和其他社会化养老护理服务同时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对社区照顾作出一些规定,使其具有专业特征是社区照顾得以生存发展的保障性措施和自励性措施。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就是服务业的“护身符”,只有专业化才能提高社区照顾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因此对社区照顾人员尤其是专职人员进行老人护理知识和照顾技能的专门培训,将有利于提高社区照顾的专业化品质。

5.加强部门协调,整合照顾资源。社区照顾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社区内部的服务资源,而应同时加强与民政部门、卫生部门的沟通协作,在社区层面搞好与民政福利服务资源和国有卫生保健服务资源的整合。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市级、区级养老机构与综合性医院对社区居家照顾、日间托管照顾、社区机构照顾的指导和辐射作用,促进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养老院与托老所之间的密切合作,促进上门护理服务与设置家庭病床服务的紧密结合,全方位地搞好在家老人和入院老人的照顾工作,使有限的照顾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树强.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2.

[2][英]霍华德·格伦内斯特.英国社会政策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86—187.

[3]王思斌.混合福利制度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发展[C].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

[4]王树新.社区养老是辅助家庭养老的最佳载体[J].南方人口,1999(2):32.

[5]于学军.中国老龄化问题研究[C].于学军.中国人口发展评论: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5.

[6]张恺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化服务[J].人口研究,1996(4):46.

[7]中国老龄协会.中国的养老之路[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176.


相关内容

  • 高教自考本科改革试点与自考的介绍和区别
  • 高教自考本科改革试点 高教自考本科改革试点由来:高教自考本科改革试点这个名字始于1998年,当时教育部尽管一再扩招,每 年仍有不少学生达不到高校录取分数线或到三本而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失去接受高 教的机会,于是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个规定,允许省内少数高等院校将一部分低于 本科线的学生招到学校来.(这样的 ...

  • 专插本.自考.专升本的的介绍与对比
  • 关于专插本.自考.专升本的的介绍 一.专插本 专插本一般是指在校的专科生,在大二或大三的时候(总之是在校期间)参加的插本考试,一般是插原学校的本科或者参加其他学校统一考试,然后大专还没有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时候直接进入本科学习,最后颁发的学历是普通高等教育(与正式本科基本相同,而非成人教育). 可以专 ...

  • 为什么自考本科工作不好找,许多都要求全日制本科?(HR老枪的回答,30赞)
  • 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信息中都注明要统招本科,对于自考本科,都不太青睐,而是更青睐于全日制本科.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全日制本科同学的基本素质要高于自考科. 自考本科大多数为专升本,近些年还有一些人是高中起点本科.而全日制本科是经过高中学习,并通过国家统一入学考试考入大学的,基本素质.学习能力一定是优于 ...

  • 自考学历的优势
  • 自考学历的优势 1.就业 本科学历比专科学历找工作的优势显而易见,专科学历,无形之中将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当然,高学历并不必然能事业成功,许多没有学历的人一样创业很成功,但当今社会通常学历越高工作机会越多,上升空间越大,发展速度越快. 2.工资定级 当前,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 ...

  • 广州大学城
  • 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

  • 厦门自考本科条件
  • 厦门自考本科条件 厦门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对学习者进行的大学学历水平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基本高等 ...

  • 如何报名自考本科
  • 如何报名自考本科 福建如何报名自考本科时间 2015年1月份福建如何报名自考本科时间是在2014年11月5号-30号. 2015年4月份福建如何报名自考本科时间是在2015年2月份左右. 2015年10月份福建如何报名自考本科时间是在2015年8月份左右. 不同省市根据自考还有不同的时间安排,但是全 ...

  • 成人自考本科就是成人本科吗
  • 成人自考本科就是成人本科吗 成人自考本科就是成人本科吗?是很多朋友们质疑的问题,大家想要知道详细情况的话,就请认真阅读下文. 网际培训学校招生老师介绍,成人自考本科和成人本科虽然是2个字之差,但是也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一般成人自考本科是不需要入学考试的,直接报名以后拿着所选择专业的科目一门门进行考 ...

  • 高中学历怎样报考自考本科
  • 高中学历怎样报考自考本科 自考的特点: 1. 没有入学考试,不受户籍.年龄.职业和招生计划的限制(但要想毕业有难度,必须认真学习.). 2. 学习时间自由,报读晚班.双休班.运转班.函授班.全日制班均可,中途可以间断.无论是否在校或是否在职,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时间. 3. 学习地点自由,在全 ...

  • 专升本有哪几种形式?含金量如何?
  • 专科升本科有哪几种形式?专科升本科含金量如何? 北京博文思学历教育咨询机构成立于2004年,多年来专注于学历教育咨询服务,是国内成立时间最长.最专业的学历教育咨询服务机构.博文思教育针对每个学员自身情况提供最专业的针对性.个性化解决方案,保证学员以最短时间.最少的成本取得国家承认的正规的专本科毕业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