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初中毕业班说明文课内阅读

洛江中学2010届毕业班课内说明文阅读

1.《苏州园林》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________(hè),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 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根据文意解释加粗短语“生平多阅历”的意思

3.画出和本篇文章前面段落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4.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5.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6.这段文字中标出序号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的。请用简明的话指出下列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是什么?

(1)①句写:

(2)②句写:

(3)③④句写:

(4)⑤⑥句写:

(5)⑦⑧句写:

(三)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景致”中“致”的意思是________;你能再说出几个和“镂”同义的词吗?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句中“补”字用得准确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这一特征(用原文回答)。

2.《桥梁远景图》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丙)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丁)

1.“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于( )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然后自己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一处加以说明。 ⑴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

⑵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 ..

⑶_

3.文段末的“两不妨碍”是指哪两方面都不妨碍?

4.要想使将来的桥梁造得很低,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前提,请加以概括。

⑴ ⑵ ⑶

5.本段的中心句是 。

3.《洲际导弹自述》

无论就身高、体重、射程和威力而言,我们“洲际”这一分支在导弹家族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弹头的重量一般在一吨左右。爆炸的威力有的相当于一百万吨梯恩梯炸药,有的相当于几十万吨。

我有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的绝技,具有强大的威慑力量。我的最大飞行速度在每秒七公里以上,一万公里的路程,半个小时就飞完,即使对方的预警雷达网在飞行中途发现我,立即准备防御或反击,也已经是临阵磨枪,措手不及了。在万里征程中,我大部分时间飞行在几百公里高的外层空间,那里没有空气,可以通行无阻,高速前进,任何常规防空武器,对于我也只能作高不可攀、鞭长莫及的望“空”兴叹。在制导系统指引下,“我行我素”,外界干扰对我不起作用,飞行一万多公里,弹头命中目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公里,甚至只有二百米。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我那高大的身体会在地面上映出一条细长的影子,侦察卫星在天上一眼就能识破我的真面目。为了保护我免遭对方“先发制人”的打击,六十年代初,人们把我从地面转移到地下,藏在发射井里,整装待命,伺机出击。随着卫星侦察设备的不断改进,从卫星拍摄的照片上可以发现地下发射井的位置,于是地下井也不安全了。人们又想出了“机动发射”的新招,把我装在车辆上转来转去,迷惑对方。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有矛必有盾”。虽然我很厉害,但在预警雷达网和导弹预警卫星的监视下,我也不敢轻举妄动。另外还有专门用来打我的反弹道导弹,更是我的冤家对头。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的本领也在不断提高。70年代,人们赋予我“分头术”,在快接近攻击目标时,我摇身一变,变出好几个子弹头,叫对方的预警雷达和反弹道雷达真假难分,防不胜防。几个子弹头能分别沿着不同的路线去打击多个目标,在总的爆炸当量相等的情况下,多弹头摧毁目标的效果比单弹头大好几倍。最多时我可以带上八到十个子弹头。这就叫做“分导式多弹头”。

“分导式多弹头”大大提高了我的使用价值,一个能顶几个用。这样一来,苏、美两家在“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中关于洲际导弹数目规定的条款就成了一纸空文。协议中规定:美国不许超过1054枚,苏联不得多于1618枚。实际上,在配上了多弹头以后,双方有效的攻击能力都翻了几番。

1、 第1段的第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第2段中的“望‘空’兴叹”是哪个成语的变形?你知道它的意思吗?请用原成语造句。

3、第3段结尾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洲际导弹的什么特点?

4、第4——6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导致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第3段里“我的最大飞行速度在每秒七公里以上”的“以上”一词和“我大部分时间飞行在几百公里高的外层空间”的“大部分时间”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7、整个语段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4.《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 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熊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它冬季蛰伏,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在这段时间里,它动作、反应都十分迟钝。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8月至1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蚁穴中有许多带翼的肥壮蚁后,这些蚁后准备了充足的脂肪养料,准备飞出窝,建立新的家。此时,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人口腔。在粘住蚁后的同时,也会带人许多脏土屑,但这没有关系。针鼹每天吃许多脏土,脏土既帮助消化,又含有稀有元素。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针鼹差不多有50年的寿命,每年6月到9月是交配期。雌针鼹在繁殖期会生出一个临时的腹部口袋,交配后两周会生下一枚蛋。蛋约15毫米长,表面像皮革一样,没有鸡蛋那样光滑和坚硬。生下的蛋在母亲腹部的口袋里孵化。差不多10天之后,小针鼹就破壳而出了。这时在雌针鼹口袋里会生出突出的毛孔,毛孔中渗出乳汁供幼儿吮吸。针鼹的母乳比牛奶还稠,脂肪也多,并随幼儿长大而越来越稠。小针鼹在口袋里面待上6—9周,它的背上开始长刺。刺长了就要刺痛母亲,于是就到了出袋的日期。但这时候,小针鼹的眼睛仍睁不开,是个瞎子。它离开口袋后,就到母亲怀孕时挖好的护理巢穴中,每天等母亲喂它。这时它仍然每隔7天左右回到口袋中去吮

吸乳汁。5个月后它才正式断奶,自己用爪挖土找食,用舌头和黏液去制服猎物。

1、这几个段落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针鼹的食物来源有哪些?

3、澳大利亚人为什么用针鼹做奥运会的吉祥物?

4、第1段的“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5、整个语段共使用了那几种说明方法?

6、分析下列句子加括号的字作用:

(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

7、针鼹有哪些生活习性?说明了什么?

8、针鼹这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怎样?你认为人类应怎样对待它?

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②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③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

2.句①是________问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句②和句③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相比较,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突出人工选择的显著成就,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5.文中列举牡丹、大丽花和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了比较。

6.“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句中的“仅”字有什么作用?

答:

(二)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②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2.昆虫参与自然选择起到重要的作用,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句子加以说明。(3分)

3.综合第③段所举的例子,说说人工选择有哪些显著成果。(4分)

4.根据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给“风媒花”下定义。(3分)

6.《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氧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更从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

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命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

①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②“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 。

③括号里的文字起到 的作用。

④“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 、 、 。

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

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

②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

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7.《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

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咸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2、④—⑥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粮仓”中的哪三类食物?

答:

3、指出划线句子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答:

4、结合本文内容,请就保护海洋的重要性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

5、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任选一道完成)

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上联: 下联:

8.《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而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哪个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肯定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自己有亲身的体验。

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同学很历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以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好很多。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看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在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1.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 。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

3.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

4.请举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

5.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请你再写出二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

6.创新,并不是只有发明创造,其实,它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对某一问题的新看法,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也是一种具体的创新。

请围绕这个角度,举一个例子说明你在学习方式或其它方面是如何创新的。

9.《笑》

笑,也是一种运动,不断地变化发展。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速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娇嫩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冷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

笑有笑的哲学。

笑的本质,是精神愉快。

笑的现象,是让笑容,笑声伴随着你的生活。

笑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无时不有,无处不有。

笑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的一生。

笑话、笑料的题材,比比皆是,可以汇编成专集。

笑有笑的医学。笑能治病。神经衰弱的人,要多笑。

笑可以消除肌肉过分紧张的状况,防止疼痛。

笑也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有高血压和患有心肌梗塞毛病的病人,不宜大笑。

笑有笑的心理学。各行各业的人,对于笑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都有他们的心理特点。售货员对顾客一笑,这笑是有礼貌的笑,使顾客感到温暖。

笑有笑的教育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勉励他的门生们要勤奋学习。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在学校里,常常听到读书声,夹着笑声。

笑有笑的艺术。演员的笑,笑得那样惬意,那样开心,所以,人们在看喜剧、滑稽戏和马戏等的表演时,剧场里总是笑声满座。笑有笑的文学,相声就是笑的文学。

笑有笑的诗歌。在春节期间,《人民日报》发表了笑的诗。其内容是:“当你撕下一九八一年的第一张日历,你笑了,笑了,笑得这样甜蜜,是坚信:青春的树越长越葱笼?是祝愿:生命的花愈开愈艳丽?啊!在祖国新年的建设宏图中,你的笑一定是浓浓的春色一笔。„„”

1.“笑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请你举例说明“笑的形式”。

2.选文是如何说明“笑能治病”的?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说明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论语》中还有一句话,说到与远方朋友相见,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你能把原文写出来吗?

4.选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10.《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希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宽“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果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道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

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

oo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C至5C,可储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

储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储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宗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爱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结实者置瓦其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孽”。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1.(1)“果形”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说明内容的?(4分)(2)这种说明顺序是通过哪

2.“贮藏”是运输问题,而果肉和果核是生态问题,“荔枝不耐贮藏”一节放在果肉和果核两

节之间,是否破坏了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

.在写荔枝“不耐贮藏”和“移植”时,引入唐明皇、汉武帝的事,目的何在?

4.将末段“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删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改为“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

,你以为怎样?

11.《善待家园》

文昌市曾以沿海珊瑚礁多而著称。文昌市陆地在珊瑚礁的呵护下多年来承受住了大海波涛的袭击。然而,沿海的万亩珊瑚礁近10年来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使文昌市的海岸线以每年20米的速度后退。海岸带后退造成的恶果是房舍倒塌、村民迁徙,海岸带边3000多棵椰树和30多万棵其他树木被海水淹没。昔日这里以珊瑚礁及椰林为特色的热带风光已荡然无存。人们看到,文昌市的海岸线已被海水抽打得如锯齿般,浸泡在海水中的树木在海涛的拍打下挣扎着不肯倒

下,它们拼尽全力向目睹这一惨状的人们呼喊:救救我们!

2.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本段最后一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概括本段段意。

5.你主为标题“善待家园”有何意义?

12.龙永图趣说WTO

WTO与小孩冲马桶 龙永图说,树立规则意识在我们中国是长期的任务,要花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的努力。我们很多同志都出过国,到了国外感觉不一样,国外人的规则意识非常强。一次在瑞士,我和几个朋友去公园散步,上厕所时,听到隔壁的卫生间里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该段落的中心。

2.本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作用用“小孩冲马桶”意在强调什么?

4.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一个规则意识很强的人吗?学完本文后,你有何感受?

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3.C

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四、

1.壑

2.有生以来有丰富的见识和经历。

3.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A

5.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6.(1)引用活水(2)宽畅的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3)桥梁不雷同(4)池沼或河道边沿高低屈曲(5)“鱼戏莲叶间”的美景

1.情趣;雕、刻、镌、锲、铭

2.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图案 有廊子界着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3.“补”写出了匠师们的细心、匠心,说明他们注重图画美,善于将单调化为多彩。

4.举例子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1.A 2.⑴说出了通常的情况,而不是绝对的情况。⑵副词,说明不同的程度之大,有强调作用。⑶略(意近即可) 3.指水上交通和陆上交通。 4.⑴桥孔要用极轻的材料制成。⑵开支桥孔的机器比现在的灵活得多。⑶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 5.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

(1)领起句,领起9、10、11段

(2)望洋兴叹 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而对某事感到无可奈何。

造句略

(3)列数字 打得准,命中率高

(4)洲际导弹的威力及发展变化。

(5)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搞军备竞赛。

(6)否 以上是指多于七公里,概数,大部分从范围上看还没有全包括,不是全部。

(7)列数字 作比较 作诠释 例子参看课文 略

(1)针鼹寻找食物

(2)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和蚯蚓,包括澳洲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3)针鼹吃掉了白蚁,保护了居民的住房。

(4)过渡句,承上启下。

(5)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

(6)“估计”表明是推测,不是精确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一般”是指通常的情况,不排除特殊,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7)白天活动、冬天蛰伏、擅长游泳、外表皮粗糙,善于袭击大型蚁穴 说明针鼹的珍奇稀有的特点

(8)略

(1)说明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2)设 引出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3)突出人工选择的优越性

(4)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5)时间长短 形状色泽 品种优劣

(6)“仅”字说明时间之短,突出人工培育的显著成果。

13.(3分)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外在原因。(未写“原因”扣1分)

14.(3分)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如答“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只得1分)

15.(4分)在较短的时间内(1分)栽培出品种、颜色、姿态、形状(2分)等各异的花。(如将“姿态、形状”答为“外形”亦可)(语言表达1分)

16.(3分)风媒花是依靠风力传粉授精的颜色素淡的花。(其中:句式1分,句序1分,花色1分)

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7分)

①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②“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从主到次。(1分) ③括号里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1分)

④“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3分)

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2分)

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2分)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①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大约”说明句中的时间只是推测,目前尚不能确定,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②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是否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

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警告世人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让人们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1.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按部就班。(1分)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历 ,应改为 厉 。(1分)

3.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9分)

4.请举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2分)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推翻了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天动学说,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请你再写出二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2分)

示例:标新立异、别具匠心、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等。

6.略。

11、(2分)说明海洋是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未写‘‘原因’’只得1分)

12、(3分。每空1分)藻类 浮游生物 鱼虾

13、(3分。方法1分,作用2分)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或“作比较”) (作用)“说明远洋、深海还有可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或“说明远洋、深海渔业有巨大挖掘潜力”(“说明磷虾产量高、资源丰富’’亦可)

14、(4分)要点:点明海洋资源丰富(1分),说明海洋对人类未来生存的意义(1分),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1分)。(语意简明连贯1分)

15、(2分。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或相对)示例:①茫茫人海觅知音 ②南极是地球最后净土

6、(1)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2)“通常”“还有一些”

7、荔枝不耐贮藏,主要与荔枝肉有关系,所以把这一自然段紧接在介绍荔枝肉的后面。如果把这一节移到介绍荔枝核的后面,行文就不如现在的安排自然。

8、充实文章内容,丰富相关的知识,使文字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寓科技知识于文学写作之中。

9、删去转折句,将否定句改为肯定句,这就使文意变为荔枝可以南移,与段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相矛盾。

洛江中学2010届毕业班课内说明文阅读

1.《苏州园林》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________(hè),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 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根据文意解释加粗短语“生平多阅历”的意思

3.画出和本篇文章前面段落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4.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5.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6.这段文字中标出序号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的。请用简明的话指出下列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是什么?

(1)①句写:

(2)②句写:

(3)③④句写:

(4)⑤⑥句写:

(5)⑦⑧句写:

(三)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景致”中“致”的意思是________;你能再说出几个和“镂”同义的词吗?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句中“补”字用得准确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这一特征(用原文回答)。

2.《桥梁远景图》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丙)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丁)

1.“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于( )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然后自己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一处加以说明。 ⑴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

⑵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 ..

⑶_

3.文段末的“两不妨碍”是指哪两方面都不妨碍?

4.要想使将来的桥梁造得很低,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前提,请加以概括。

⑴ ⑵ ⑶

5.本段的中心句是 。

3.《洲际导弹自述》

无论就身高、体重、射程和威力而言,我们“洲际”这一分支在导弹家族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弹头的重量一般在一吨左右。爆炸的威力有的相当于一百万吨梯恩梯炸药,有的相当于几十万吨。

我有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的绝技,具有强大的威慑力量。我的最大飞行速度在每秒七公里以上,一万公里的路程,半个小时就飞完,即使对方的预警雷达网在飞行中途发现我,立即准备防御或反击,也已经是临阵磨枪,措手不及了。在万里征程中,我大部分时间飞行在几百公里高的外层空间,那里没有空气,可以通行无阻,高速前进,任何常规防空武器,对于我也只能作高不可攀、鞭长莫及的望“空”兴叹。在制导系统指引下,“我行我素”,外界干扰对我不起作用,飞行一万多公里,弹头命中目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公里,甚至只有二百米。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我那高大的身体会在地面上映出一条细长的影子,侦察卫星在天上一眼就能识破我的真面目。为了保护我免遭对方“先发制人”的打击,六十年代初,人们把我从地面转移到地下,藏在发射井里,整装待命,伺机出击。随着卫星侦察设备的不断改进,从卫星拍摄的照片上可以发现地下发射井的位置,于是地下井也不安全了。人们又想出了“机动发射”的新招,把我装在车辆上转来转去,迷惑对方。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有矛必有盾”。虽然我很厉害,但在预警雷达网和导弹预警卫星的监视下,我也不敢轻举妄动。另外还有专门用来打我的反弹道导弹,更是我的冤家对头。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的本领也在不断提高。70年代,人们赋予我“分头术”,在快接近攻击目标时,我摇身一变,变出好几个子弹头,叫对方的预警雷达和反弹道雷达真假难分,防不胜防。几个子弹头能分别沿着不同的路线去打击多个目标,在总的爆炸当量相等的情况下,多弹头摧毁目标的效果比单弹头大好几倍。最多时我可以带上八到十个子弹头。这就叫做“分导式多弹头”。

“分导式多弹头”大大提高了我的使用价值,一个能顶几个用。这样一来,苏、美两家在“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中关于洲际导弹数目规定的条款就成了一纸空文。协议中规定:美国不许超过1054枚,苏联不得多于1618枚。实际上,在配上了多弹头以后,双方有效的攻击能力都翻了几番。

1、 第1段的第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第2段中的“望‘空’兴叹”是哪个成语的变形?你知道它的意思吗?请用原成语造句。

3、第3段结尾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洲际导弹的什么特点?

4、第4——6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导致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第3段里“我的最大飞行速度在每秒七公里以上”的“以上”一词和“我大部分时间飞行在几百公里高的外层空间”的“大部分时间”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7、整个语段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4.《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 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熊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它冬季蛰伏,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在这段时间里,它动作、反应都十分迟钝。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8月至1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蚁穴中有许多带翼的肥壮蚁后,这些蚁后准备了充足的脂肪养料,准备飞出窝,建立新的家。此时,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人口腔。在粘住蚁后的同时,也会带人许多脏土屑,但这没有关系。针鼹每天吃许多脏土,脏土既帮助消化,又含有稀有元素。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针鼹差不多有50年的寿命,每年6月到9月是交配期。雌针鼹在繁殖期会生出一个临时的腹部口袋,交配后两周会生下一枚蛋。蛋约15毫米长,表面像皮革一样,没有鸡蛋那样光滑和坚硬。生下的蛋在母亲腹部的口袋里孵化。差不多10天之后,小针鼹就破壳而出了。这时在雌针鼹口袋里会生出突出的毛孔,毛孔中渗出乳汁供幼儿吮吸。针鼹的母乳比牛奶还稠,脂肪也多,并随幼儿长大而越来越稠。小针鼹在口袋里面待上6—9周,它的背上开始长刺。刺长了就要刺痛母亲,于是就到了出袋的日期。但这时候,小针鼹的眼睛仍睁不开,是个瞎子。它离开口袋后,就到母亲怀孕时挖好的护理巢穴中,每天等母亲喂它。这时它仍然每隔7天左右回到口袋中去吮

吸乳汁。5个月后它才正式断奶,自己用爪挖土找食,用舌头和黏液去制服猎物。

1、这几个段落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针鼹的食物来源有哪些?

3、澳大利亚人为什么用针鼹做奥运会的吉祥物?

4、第1段的“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5、整个语段共使用了那几种说明方法?

6、分析下列句子加括号的字作用:

(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

7、针鼹有哪些生活习性?说明了什么?

8、针鼹这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怎样?你认为人类应怎样对待它?

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②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③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

2.句①是________问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句②和句③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相比较,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突出人工选择的显著成就,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5.文中列举牡丹、大丽花和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了比较。

6.“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句中的“仅”字有什么作用?

答:

(二)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②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2.昆虫参与自然选择起到重要的作用,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句子加以说明。(3分)

3.综合第③段所举的例子,说说人工选择有哪些显著成果。(4分)

4.根据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给“风媒花”下定义。(3分)

6.《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氧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更从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

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命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

①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②“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 。

③括号里的文字起到 的作用。

④“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 、 、 。

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

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

②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

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7.《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

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咸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2、④—⑥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粮仓”中的哪三类食物?

答:

3、指出划线句子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答:

4、结合本文内容,请就保护海洋的重要性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

5、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任选一道完成)

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上联: 下联:

8.《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而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哪个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肯定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自己有亲身的体验。

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同学很历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以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好很多。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看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在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1.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 。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

3.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

4.请举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

5.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请你再写出二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

6.创新,并不是只有发明创造,其实,它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对某一问题的新看法,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也是一种具体的创新。

请围绕这个角度,举一个例子说明你在学习方式或其它方面是如何创新的。

9.《笑》

笑,也是一种运动,不断地变化发展。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速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娇嫩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冷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

笑有笑的哲学。

笑的本质,是精神愉快。

笑的现象,是让笑容,笑声伴随着你的生活。

笑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无时不有,无处不有。

笑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的一生。

笑话、笑料的题材,比比皆是,可以汇编成专集。

笑有笑的医学。笑能治病。神经衰弱的人,要多笑。

笑可以消除肌肉过分紧张的状况,防止疼痛。

笑也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有高血压和患有心肌梗塞毛病的病人,不宜大笑。

笑有笑的心理学。各行各业的人,对于笑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都有他们的心理特点。售货员对顾客一笑,这笑是有礼貌的笑,使顾客感到温暖。

笑有笑的教育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勉励他的门生们要勤奋学习。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在学校里,常常听到读书声,夹着笑声。

笑有笑的艺术。演员的笑,笑得那样惬意,那样开心,所以,人们在看喜剧、滑稽戏和马戏等的表演时,剧场里总是笑声满座。笑有笑的文学,相声就是笑的文学。

笑有笑的诗歌。在春节期间,《人民日报》发表了笑的诗。其内容是:“当你撕下一九八一年的第一张日历,你笑了,笑了,笑得这样甜蜜,是坚信:青春的树越长越葱笼?是祝愿:生命的花愈开愈艳丽?啊!在祖国新年的建设宏图中,你的笑一定是浓浓的春色一笔。„„”

1.“笑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请你举例说明“笑的形式”。

2.选文是如何说明“笑能治病”的?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说明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论语》中还有一句话,说到与远方朋友相见,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你能把原文写出来吗?

4.选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10.《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希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宽“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果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道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

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

oo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C至5C,可储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

储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储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宗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爱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结实者置瓦其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孽”。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1.(1)“果形”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说明内容的?(4分)(2)这种说明顺序是通过哪

2.“贮藏”是运输问题,而果肉和果核是生态问题,“荔枝不耐贮藏”一节放在果肉和果核两

节之间,是否破坏了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

.在写荔枝“不耐贮藏”和“移植”时,引入唐明皇、汉武帝的事,目的何在?

4.将末段“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删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改为“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

,你以为怎样?

11.《善待家园》

文昌市曾以沿海珊瑚礁多而著称。文昌市陆地在珊瑚礁的呵护下多年来承受住了大海波涛的袭击。然而,沿海的万亩珊瑚礁近10年来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使文昌市的海岸线以每年20米的速度后退。海岸带后退造成的恶果是房舍倒塌、村民迁徙,海岸带边3000多棵椰树和30多万棵其他树木被海水淹没。昔日这里以珊瑚礁及椰林为特色的热带风光已荡然无存。人们看到,文昌市的海岸线已被海水抽打得如锯齿般,浸泡在海水中的树木在海涛的拍打下挣扎着不肯倒

下,它们拼尽全力向目睹这一惨状的人们呼喊:救救我们!

2.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本段最后一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概括本段段意。

5.你主为标题“善待家园”有何意义?

12.龙永图趣说WTO

WTO与小孩冲马桶 龙永图说,树立规则意识在我们中国是长期的任务,要花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的努力。我们很多同志都出过国,到了国外感觉不一样,国外人的规则意识非常强。一次在瑞士,我和几个朋友去公园散步,上厕所时,听到隔壁的卫生间里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该段落的中心。

2.本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作用用“小孩冲马桶”意在强调什么?

4.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一个规则意识很强的人吗?学完本文后,你有何感受?

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3.C

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四、

1.壑

2.有生以来有丰富的见识和经历。

3.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A

5.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6.(1)引用活水(2)宽畅的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3)桥梁不雷同(4)池沼或河道边沿高低屈曲(5)“鱼戏莲叶间”的美景

1.情趣;雕、刻、镌、锲、铭

2.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图案 有廊子界着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3.“补”写出了匠师们的细心、匠心,说明他们注重图画美,善于将单调化为多彩。

4.举例子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1.A 2.⑴说出了通常的情况,而不是绝对的情况。⑵副词,说明不同的程度之大,有强调作用。⑶略(意近即可) 3.指水上交通和陆上交通。 4.⑴桥孔要用极轻的材料制成。⑵开支桥孔的机器比现在的灵活得多。⑶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 5.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

(1)领起句,领起9、10、11段

(2)望洋兴叹 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而对某事感到无可奈何。

造句略

(3)列数字 打得准,命中率高

(4)洲际导弹的威力及发展变化。

(5)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搞军备竞赛。

(6)否 以上是指多于七公里,概数,大部分从范围上看还没有全包括,不是全部。

(7)列数字 作比较 作诠释 例子参看课文 略

(1)针鼹寻找食物

(2)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和蚯蚓,包括澳洲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3)针鼹吃掉了白蚁,保护了居民的住房。

(4)过渡句,承上启下。

(5)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

(6)“估计”表明是推测,不是精确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一般”是指通常的情况,不排除特殊,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7)白天活动、冬天蛰伏、擅长游泳、外表皮粗糙,善于袭击大型蚁穴 说明针鼹的珍奇稀有的特点

(8)略

(1)说明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2)设 引出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3)突出人工选择的优越性

(4)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5)时间长短 形状色泽 品种优劣

(6)“仅”字说明时间之短,突出人工培育的显著成果。

13.(3分)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外在原因。(未写“原因”扣1分)

14.(3分)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如答“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只得1分)

15.(4分)在较短的时间内(1分)栽培出品种、颜色、姿态、形状(2分)等各异的花。(如将“姿态、形状”答为“外形”亦可)(语言表达1分)

16.(3分)风媒花是依靠风力传粉授精的颜色素淡的花。(其中:句式1分,句序1分,花色1分)

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7分)

①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②“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从主到次。(1分) ③括号里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1分)

④“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3分)

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2分)

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2分)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①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大约”说明句中的时间只是推测,目前尚不能确定,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②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是否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

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警告世人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让人们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1.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按部就班。(1分)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历 ,应改为 厉 。(1分)

3.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9分)

4.请举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2分)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推翻了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天动学说,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请你再写出二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2分)

示例:标新立异、别具匠心、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等。

6.略。

11、(2分)说明海洋是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未写‘‘原因’’只得1分)

12、(3分。每空1分)藻类 浮游生物 鱼虾

13、(3分。方法1分,作用2分)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或“作比较”) (作用)“说明远洋、深海还有可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或“说明远洋、深海渔业有巨大挖掘潜力”(“说明磷虾产量高、资源丰富’’亦可)

14、(4分)要点:点明海洋资源丰富(1分),说明海洋对人类未来生存的意义(1分),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1分)。(语意简明连贯1分)

15、(2分。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或相对)示例:①茫茫人海觅知音 ②南极是地球最后净土

6、(1)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2)“通常”“还有一些”

7、荔枝不耐贮藏,主要与荔枝肉有关系,所以把这一自然段紧接在介绍荔枝肉的后面。如果把这一节移到介绍荔枝核的后面,行文就不如现在的安排自然。

8、充实文章内容,丰富相关的知识,使文字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寓科技知识于文学写作之中。

9、删去转折句,将否定句改为肯定句,这就使文意变为荔枝可以南移,与段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相矛盾。


相关内容

  • 2015福建中考英语考试大纲及中考说明
  • 2015福建中考英语考试大纲及中考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 ...

  • 关于南宁中高考
  • 关于中考 一.考试招生工作原则 (一)全市继续实行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方式(参加升学考试以考生志愿为原则,对于不报名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由学校自行组织考查评价,且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考试科目有六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与历史. (二)继续实行命题.审题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及命题与 ...

  • 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与作文训练计划表
  • 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与作文训练计划表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基本能力提高的根本所在,也是决定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打好其它学科基础的着眼点,当然也是我们成才的关键所在. 因此,语文方面,除了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以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能力,而系统的训练是提高这一能 ...

  • 大学本科毕业生大多做销售说明什么
  • 大学本科毕业生大多做销售说明什么? 2012-9-26 10:38阅读 9月23日,一份由浙江对外服务公司精心编制整理的<国内外大学生留学与就业白皮书>在浙江首发.白皮书指出,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起薪前五位,全部是工程类专业,而根据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情况看,起薪最高 ...

  • 关于2012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
  • 商教文„2012‟28号 商丘市教育局 关于2012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做好2012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豫教基二„2012‟8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要 ...

  • [2011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题
  • <2011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 2.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学生)形成的性格,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 . 和良好的 . 3.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 4.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的过 ...

  • 河北省2015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
  • 河北省2015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 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英语学科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英语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 ...

  • 2012年上海市语文中考考纲(考试手册)..
  • 2012年上海语文中考考纲 一. 考试性质和命题指导思想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科统一学业考试时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他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 ...

  • 2011-2011学年度县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研室本学年度初中教学教研计划的整体安排,以有效教学年活动为契机,围绕“有效课堂,智慧课堂”这一根本性目标,以教师队伍的培养为目的,打造以“研究、合作、组织、服务”为特征的“本土化”专业引领队伍,形成“教、学、研”一体化的务实有效、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建设“结对、联片、论坛、研 ...

  • 2016年漳州市中考说明--地理
  • 2016年漳州市中考说明--地 理 一.考试性质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