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和立功的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周峰答记者问

自首和立功是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非常复杂、具体把握中又往往有较大争议的问题。近年有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采用捆绑手段“送子归案”是不是自首?是不是只要检举揭发就算立功?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周峰接受中央台记者专访,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热点一:“形迹可疑”,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却同时被查获了与犯罪有关物品,能否认定为自首?

《意见》规定:“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但有关部门在其身上、随身物品等处发现与犯罪有关的物品的,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周峰说,在毒品犯罪案件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周峰:犯罪嫌疑人携带毒品,进出有关车站、机场,他因为本身携带毒品,神情慌张,所以被值勤的公安警察盘问时,他开始不交代,但公安确定他身上有违禁物品就查出来了,这时候他才开始交代,已经没有实质意义了,也只能是个认罪态度的问题。

热点二: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的,是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定义务,还是可以认定为自首?

《意见》明确应当认定为自首。

周峰:因为刑法规定的自首规定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那几项义务并不矛盾,而且也符合刑法关于自首的立法精神。鼓励犯罪嫌疑人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定义务,否则的话很可能很多犯罪嫌疑人肇事后就逃逸了,不利于案件的侦破和处理。

《意见》还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

周峰:发生交通事故不逃逸的,是在七年以下量刑,这样又有自首,是在七年以下这个幅度从轻处罚;如果是逃逸以后再自首,就得在七年以上到十五年期间从轻处罚。

热点三:犯罪嫌疑人亲属“大义灭亲”,采用捆绑手段“送子归案”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为什么?

周峰:因为考虑到犯罪嫌疑人并没有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他是被他人强制带到公安机关去的,所以这种行为不符合自首的立法精神。但是,考虑到亲友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和处理,所以应该褒奖犯罪嫌疑人亲友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所以我们在量刑时还是要参照法律对这个犯罪嫌疑人进行从轻处罚,但这不是法定的,是酌定的。

热点四:是不是只要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线索就算立功?

《意见》规定犯罪嫌疑人从四种途径获取的他人犯罪线索予以检举揭发的,不能认定为立功:包括通过贿买、暴力、胁迫等非法手段获取的线索;被羁押后与律师、亲友会见过程中违反监管规定获取的线索;本人以往查办犯罪职务活动中掌握的线索;从负有查办犯罪、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处获取的线索。为什么这样规定?

周峰:现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获得从宽处罚,尤其是一些重大犯罪的首犯、主犯,比如黑社会的主犯,毒品案件的毒枭,他们都会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他人犯罪线索。实践中屡屡发生这种情况,而且还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越是犯罪严重的,越是有钱的,越是原来有权的,他就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弄到线索然后检举立功。

热点五:“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这种情形的立功应当如何把握?

《意见》明确了四种可认定为协助抓捕的情形是自首,周峰一一列举。

周峰:(1)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以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将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约至指定地点的;(2)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当场指认、辨认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3)带领侦查人员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4)提供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联络方式、藏匿地址的。

《意见》明确:“提供同案犯姓名、住址、体貌特征等基本情况,或者提供犯罪前、犯罪中掌握、使用的同案犯联络方式、藏匿地址,司法机关据此抓捕同案犯的,不能认定为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

热点六:自首和立功,刑法都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那么这两种情节对量刑的影响是否等同?

《意见》规定:“类似情况下,对具有自首情节的被告人的从宽幅度要适当宽于具有立功情节的被告人。”

周峰:主要是考虑到自首情节对每一名犯罪分子机会是均等的,而立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而且自首从主观上来说,比立功更能充分体现出犯罪分子的悔罪态度。

最高法《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对于自首情节,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周峰答记者问

自首和立功是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非常复杂、具体把握中又往往有较大争议的问题。近年有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采用捆绑手段“送子归案”是不是自首?是不是只要检举揭发就算立功?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周峰接受中央台记者专访,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热点一:“形迹可疑”,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却同时被查获了与犯罪有关物品,能否认定为自首?

《意见》规定:“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但有关部门在其身上、随身物品等处发现与犯罪有关的物品的,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周峰说,在毒品犯罪案件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周峰:犯罪嫌疑人携带毒品,进出有关车站、机场,他因为本身携带毒品,神情慌张,所以被值勤的公安警察盘问时,他开始不交代,但公安确定他身上有违禁物品就查出来了,这时候他才开始交代,已经没有实质意义了,也只能是个认罪态度的问题。

热点二: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的,是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定义务,还是可以认定为自首?

《意见》明确应当认定为自首。

周峰:因为刑法规定的自首规定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那几项义务并不矛盾,而且也符合刑法关于自首的立法精神。鼓励犯罪嫌疑人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定义务,否则的话很可能很多犯罪嫌疑人肇事后就逃逸了,不利于案件的侦破和处理。

《意见》还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

周峰:发生交通事故不逃逸的,是在七年以下量刑,这样又有自首,是在七年以下这个幅度从轻处罚;如果是逃逸以后再自首,就得在七年以上到十五年期间从轻处罚。

热点三:犯罪嫌疑人亲属“大义灭亲”,采用捆绑手段“送子归案”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为什么?

周峰:因为考虑到犯罪嫌疑人并没有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他是被他人强制带到公安机关去的,所以这种行为不符合自首的立法精神。但是,考虑到亲友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和处理,所以应该褒奖犯罪嫌疑人亲友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所以我们在量刑时还是要参照法律对这个犯罪嫌疑人进行从轻处罚,但这不是法定的,是酌定的。

热点四:是不是只要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线索就算立功?

《意见》规定犯罪嫌疑人从四种途径获取的他人犯罪线索予以检举揭发的,不能认定为立功:包括通过贿买、暴力、胁迫等非法手段获取的线索;被羁押后与律师、亲友会见过程中违反监管规定获取的线索;本人以往查办犯罪职务活动中掌握的线索;从负有查办犯罪、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处获取的线索。为什么这样规定?

周峰:现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获得从宽处罚,尤其是一些重大犯罪的首犯、主犯,比如黑社会的主犯,毒品案件的毒枭,他们都会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他人犯罪线索。实践中屡屡发生这种情况,而且还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越是犯罪严重的,越是有钱的,越是原来有权的,他就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弄到线索然后检举立功。

热点五:“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这种情形的立功应当如何把握?

《意见》明确了四种可认定为协助抓捕的情形是自首,周峰一一列举。

周峰:(1)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以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将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约至指定地点的;(2)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当场指认、辨认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3)带领侦查人员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4)提供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联络方式、藏匿地址的。

《意见》明确:“提供同案犯姓名、住址、体貌特征等基本情况,或者提供犯罪前、犯罪中掌握、使用的同案犯联络方式、藏匿地址,司法机关据此抓捕同案犯的,不能认定为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

热点六:自首和立功,刑法都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那么这两种情节对量刑的影响是否等同?

《意见》规定:“类似情况下,对具有自首情节的被告人的从宽幅度要适当宽于具有立功情节的被告人。”

周峰:主要是考虑到自首情节对每一名犯罪分子机会是均等的,而立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而且自首从主观上来说,比立功更能充分体现出犯罪分子的悔罪态度。

最高法《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对于自首情节,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


相关内容

  • 对刑法第390条第二款被追诉前时间界定之分析
  • 对刑法第390条第二款"被追诉前"时间界定 之分析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规定:"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 ...

  • 论自首与立功
  • 论自首与立功 摘要:自首和立功是我国刑法设置的激励犯罪份子改过自新,并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地在于促使犯罪份子通过交代自己或者他人的罪行而便于司法机关侦破刑事案件,及时打击和预防犯罪.自首和立功是司法机关在定罪量刑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法定量刑情节.自首和立功都是应当鼓励.给予从宽处罚的 ...

  • 论_认罪态度_在量刑情节中的定位
  • 法学论坛 论"认罪态度"在量刑情节中的定位 □ 喻福东 岳阳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414006) 摘要:传统刑法和司法实践将"认罪态度"定位于酌定量刑情节,由于立法的模糊性和司法人员的认识差异, "立功"和"坦白"的逐 ...

  • 口诀归总刑法
  • 刑法: 一.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缓刑.假释和管制.盗窃犯7个加重情节记忆口诀.犯人的重大立功六个表现记忆口诀.告诉才处理的5罪 1.取保候审:居传证人. 即:非经许可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传讯时到案,不毁伪串供,不干扰证人作证. 2.监视居住:居传见证人. 即:非经许可不得离开指住的居住地,传讯到案, ...

  • 试论我国刑法中的特别自首制度正文
  • [摘要]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我国刑法理论界将自首分为一般自首与特别自首.特别自首是基于一般自首基础上的自首,具有特殊 ...

  • 自首.立功情节的从宽处罚幅度
  • 自首.立功情节的从宽处罚幅度 自首.立功情节的从宽处罚幅度是辩护律师最为关注的,既然被告人有从宽处罚的情节,就应该将这一情节发挥到极致,这是刑事辩护律师必须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对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被告人是否从宽处罚.从宽处罚的幅度,应考虑其 ...

  • 自首和立功解释
  • [法规标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文字号]法发[2010]60号 [颁布时间]2010-12-22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0-12/29/content_ ...

  • 自首立功最高法院解释
  •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杨维汉)自首和立功,是刑事案件司法审判中争议较大的 问题.最高人民法院28日对外发布了<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 .记者 就交通肇事的自首.用捆绑手段"送子归案"等问题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 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 ...

  • 2010年最高院关于自首.立功的司法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 法发[2010]60号最高人民法院印发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进一步规范自首.立功的认定标准.查证程序和从宽处罚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