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

一. 教学内容: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平面向量的基本,圆锥曲线的基本。

2. 难点: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综合,向量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的应用意识。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 ,点E 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为 ,双曲线过C 、

D 、E 三点,且以A 、B 为焦点,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如图,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轴,直线AB 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轴,因为双曲线经过点C 、D 且以AB 为焦点,由对称性知C 、D 关于 轴对称

设A( )B( 为梯形的高

设双曲线为 则

由(1): (3)

将(3)代入(2):

[例2] 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 ,点E 满足 时,求离心率 的取值范围。

解: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轴,直线AB 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轴。

因为双曲线经过点C 、D ,且以A 、B 为焦点,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C 、D 关于 轴对称 高中生物。

依题意,记A( )、E( 是梯形的高。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则离心率由点C 、E 在双曲线上,将点C 、E 的坐标和由(1)式,得 (3)

将(3)式代入(2)式,整理,得故 ,得解得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例3] 在以O 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点A( ) 为 的直角顶点,已知 ,且点B 的纵坐标大于零,(1)求 关于直线OB 对称的圆的方程。(3)是否存在实数 ,使抛物线 的取值范围。

(1)设 ,则由 ,即 ,得 或

因为

所以 ,故

(2)由 ,得B(10,5) ,于是直线OB 方程:由条件可知圆的标准方程为:得圆心(

设圆心( )则 得 ,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3)设P( )为抛物线上关于直线OB 对称的两点,则

即 、于是由故当 时,抛物线(3)二:设P( ) ,PQ 的中点M( (1)-(2): 代入 直线PQ 的方程为

[例4] 已知常数 , 经过原点O 以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A( 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 ,其中 ,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 、F 使 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 、F 的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2003天津)

解:根据题设条件,首先求出点P 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得点P 到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定值。

因此,直线OP 和AB 的方程分别为 和消去参数 ,得点P( ,整理,得

① 因为(1)当(2)当 时,方程①表示椭圆,焦点E 和F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3)当 时,方程①也表示椭圆,焦点E 和F(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例5] 给定抛物线C : 夹角的大小,(2)设 求 在 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

解:

(1)C的焦点F(1,0) ,直线 的斜率为1,所以 的方程为 代入方程 )、B(则有

所以 与

(2)设A( )由题设

即 ,由(2)得 ,

依题意有 )或B(又F(1,0) ,得直线 方程为

当 或由 ,可知

直线 在 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为

[例6] 抛物线C 的方程为 )( 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C 于A( )两点(P、A 、B 三点互不相同) 且满足 ((1)求抛物线C 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设直线AB 上一点M ,满足 ,证明线段PM 的中点在 轴上

(3)当 ),求解:(1)由抛物线C 的方程 ),准线方程为

(2)证明:设直线PA 的方程为

点P( )的坐标是方程组 的解

将(2)式代入(1)式得

于是 ,故 (3)

又点P( )的坐标是方程组 的解

将(5)式代入(4)式得 ,故

由已知得, ,则设点M 的坐标为( ),由 。则

将(3)式和(6)式代入上式得

即(3)解:因为点P( ,抛物线方程为由(3)式知 ,代入

将 得因此,直线PA 、PB 分别与抛物线C 的交点A 、B 的坐标为

于是, ,

因即 或

又点A 的纵坐标 满足当 ;当 时,所以,

[例7] 已知椭圆 和点M( 的取值范围; 如要你认为不能,请加以证明。

解: 不可能为钝角,证明如下:如图所示,设A( ),直线 的方程为

由 得 ,又 , ,若 为钝角,则

即 ,即

【模拟】(答题时间:60分钟)

1. 已知椭圆 ,定点A(0,3) ,过点A 的直线自上而下依次交椭圆于M 、N 两个不同点,且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 设抛物线 轴,证明:直线AC 经过原点。

3. 如图,设点A 、B 为抛物线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 ,B( ) 若C 满足 ,其中 ,求点C 的轨迹方程。

5. 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 ,它的短轴长为 ,相应于焦点F( )的准线 与 轴相交于点A , ,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 ,过点P 且平行于准线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 ,证明 ;

(3)若 ,求直线PQ 的方程。

1. 解:因为 ,且A 、M 、N 三点共线,所以 ,且 ,得N 点坐标为 因为N 点在椭圆上,所以即所以 由 解得2. 证明:设A( )、B( )( ),则C 点坐标为( 、 因为A 、F 、B 三点共线,所以 ,即 化简得 由 ,得 所以 即A 、O 、C 三点共线,直线AC 经过原点 3. 解:设 、 、则 、 , , ∵ 即又 即 (2) ∵ A、M 、B 三点共线 即 化简得 ③ 将①②两式代入③式,化简整理,得 ∵ A、B 是异于原点的点 故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为圆心,以4. 方法一:设C( 由 ,且 , 又 ∵

方法二:∵ , 点C 在直线AB 上 C点轨迹为直线AB

∵ A(3,1)B( ) 5. 解:(1) ;(2)A(3,0) ,

由已知得 注意解得 ,因F(2,0) ,M( )故

(3)设PQ 方程为 ,由

得依题意 ∵

①及 ③

由①②③④得 ,从而所以直线PQ 方程为

一. 教学内容: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平面向量的基本,圆锥曲线的基本。

2. 难点: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综合,向量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的应用意识。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 ,点E 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为 ,双曲线过C 、

D 、E 三点,且以A 、B 为焦点,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如图,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轴,直线AB 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轴,因为双曲线经过点C 、D 且以AB 为焦点,由对称性知C 、D 关于 轴对称

设A( )B( 为梯形的高

设双曲线为 则

由(1): (3)

将(3)代入(2):

[例2] 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 ,点E 满足 时,求离心率 的取值范围。

解: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轴,直线AB 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轴。

因为双曲线经过点C 、D ,且以A 、B 为焦点,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C 、D 关于 轴对称 高中生物。

依题意,记A( )、E( 是梯形的高。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则离心率由点C 、E 在双曲线上,将点C 、E 的坐标和由(1)式,得 (3)

将(3)式代入(2)式,整理,得故 ,得解得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例3] 在以O 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点A( ) 为 的直角顶点,已知 ,且点B 的纵坐标大于零,(1)求 关于直线OB 对称的圆的方程。(3)是否存在实数 ,使抛物线 的取值范围。

(1)设 ,则由 ,即 ,得 或

因为

所以 ,故

(2)由 ,得B(10,5) ,于是直线OB 方程:由条件可知圆的标准方程为:得圆心(

设圆心( )则 得 ,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3)设P( )为抛物线上关于直线OB 对称的两点,则

即 、于是由故当 时,抛物线(3)二:设P( ) ,PQ 的中点M( (1)-(2): 代入 直线PQ 的方程为

[例4] 已知常数 , 经过原点O 以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A( 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 ,其中 ,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 、F 使 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 、F 的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2003天津)

解:根据题设条件,首先求出点P 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得点P 到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定值。

因此,直线OP 和AB 的方程分别为 和消去参数 ,得点P( ,整理,得

① 因为(1)当(2)当 时,方程①表示椭圆,焦点E 和F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3)当 时,方程①也表示椭圆,焦点E 和F(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例5] 给定抛物线C : 夹角的大小,(2)设 求 在 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

解:

(1)C的焦点F(1,0) ,直线 的斜率为1,所以 的方程为 代入方程 )、B(则有

所以 与

(2)设A( )由题设

即 ,由(2)得 ,

依题意有 )或B(又F(1,0) ,得直线 方程为

当 或由 ,可知

直线 在 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为

[例6] 抛物线C 的方程为 )( 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C 于A( )两点(P、A 、B 三点互不相同) 且满足 ((1)求抛物线C 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设直线AB 上一点M ,满足 ,证明线段PM 的中点在 轴上

(3)当 ),求解:(1)由抛物线C 的方程 ),准线方程为

(2)证明:设直线PA 的方程为

点P( )的坐标是方程组 的解

将(2)式代入(1)式得

于是 ,故 (3)

又点P( )的坐标是方程组 的解

将(5)式代入(4)式得 ,故

由已知得, ,则设点M 的坐标为( ),由 。则

将(3)式和(6)式代入上式得

即(3)解:因为点P( ,抛物线方程为由(3)式知 ,代入

将 得因此,直线PA 、PB 分别与抛物线C 的交点A 、B 的坐标为

于是, ,

因即 或

又点A 的纵坐标 满足当 ;当 时,所以,

[例7] 已知椭圆 和点M( 的取值范围; 如要你认为不能,请加以证明。

解: 不可能为钝角,证明如下:如图所示,设A( ),直线 的方程为

由 得 ,又 , ,若 为钝角,则

即 ,即

【模拟】(答题时间:60分钟)

1. 已知椭圆 ,定点A(0,3) ,过点A 的直线自上而下依次交椭圆于M 、N 两个不同点,且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 设抛物线 轴,证明:直线AC 经过原点。

3. 如图,设点A 、B 为抛物线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 ,B( ) 若C 满足 ,其中 ,求点C 的轨迹方程。

5. 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 ,它的短轴长为 ,相应于焦点F( )的准线 与 轴相交于点A , ,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 ,过点P 且平行于准线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 ,证明 ;

(3)若 ,求直线PQ 的方程。

1. 解:因为 ,且A 、M 、N 三点共线,所以 ,且 ,得N 点坐标为 因为N 点在椭圆上,所以即所以 由 解得2. 证明:设A( )、B( )( ),则C 点坐标为( 、 因为A 、F 、B 三点共线,所以 ,即 化简得 由 ,得 所以 即A 、O 、C 三点共线,直线AC 经过原点 3. 解:设 、 、则 、 , , ∵ 即又 即 (2) ∵ A、M 、B 三点共线 即 化简得 ③ 将①②两式代入③式,化简整理,得 ∵ A、B 是异于原点的点 故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为圆心,以4. 方法一:设C( 由 ,且 , 又 ∵

方法二:∵ , 点C 在直线AB 上 C点轨迹为直线AB

∵ A(3,1)B( ) 5. 解:(1) ;(2)A(3,0) ,

由已知得 注意解得 ,因F(2,0) ,M( )故

(3)设PQ 方程为 ,由

得依题意 ∵

①及 ③

由①②③④得 ,从而所以直线PQ 方程为


相关内容

  •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综合练习含解析
  •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 综合练习含解析 △ABC D 1.在中,AB =c ,AC =b .若点满足BD =2DC ,则AD =( ) 2 1 5 2 2 1 1 2 A .b -c B .c -b C .b +c D .b +c 33333333 2 .已知OA =1, =,OA ⋅OB =0,点C ...

  •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数学考试大纲(理科)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数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

  •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的教学反思
  •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的教学反思 长安一中 任晓龙 本章,是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在空间的推广,又是数学必修 2"立体几何初步"的延续,努力使学生将运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空间想 ...

  • 高一数学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教案
  • 高一数学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本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向量的认识,更好地体会向量这个工具的优越性.对于向量方法,就思路而言,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完全与几何中的代数方法一致,不同的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替"数和数的运算".这就是把点.线. ...

  •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教学工作总结
  •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 ...

  • 龙门专题 高中数学 全套目录
  • ---函数---- 基础篇 第一讲集合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2 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 1.3 简易逻辑 高考热点题型评析与探索 本讲测试题 第二讲函数 2.1 函数与函数的表示方法 2.2 函数的三要素 2.3 函数的图象 高考热点题型评析与探索 本讲测试题 第三讲函数的性质 3.1 ...

  • 平面向量选择题
  • 一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基本运算 [考点阐述]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考试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

  •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目录(详细版)
  • 考试范围: 文科: 必考内容:必修①②③④⑤+选修1-1,1-2 选考内容:无选考内容 理科: 必考内容:必修①②③④⑤+选修2-1,2-2,2-3 选考内容(三选二):选修4-2,4-4,4-5 文.理科必考内容: 数学①必修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 ...

  • 高考文科数学考点
  • 高考数学高频考点梳理 一.高考数学高频考点 考点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以集合为载体的新定义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而简易逻辑一般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察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常用逻辑用语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 高考数学函数的影 ...

  • 陕西高考数学大纲2012(文)
  •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陕西省)--数学(文)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试验·2012年版)>(以下简称<大纲>)和<2010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20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