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基本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数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3、具有某一领域的专业背景知识,例如生物医学、经济与金融、教育心理测量等;

4、具备必要的数据库知识和软件编程能力,了解数据库结构,具备数据采集、整理、存储、查询、浏览、分析和计算等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建模、专业统计软件运用和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的能力; 6、具有独立分析和表述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写作能力),树立合作精神; 7、掌握一门外语的实际运用。

二、研究方向

生物统计,生物信息,教育统计与心理测量,金融与经济统计,机器学习,实验设计。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学制要延长一年。 凡修满最低学分、学习成绩优秀者,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与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并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以提前毕业(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毕业时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7学分,必修环节总学分6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学位论文3学分)。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应用技能培养为主,以科学研究为辅。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原则。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研究生导师应在同研究生本人商量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意愿为其“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在入学后5个月内完成并交学院备案。

4. 研究生选课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每学期开学填写选课单,由导师签字同意后选课才有效。 5.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7.论文工作环节需对硕士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

六、课程学习

(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必修课(不少于16学分) (1)公共基础课(7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 3学分 基础外国语课 80学时 (2)学科基础课(9学分) 高等概率论

现代统计学

60学时 60学时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Ⅰ学期 Ⅰ学期 Ⅱ学期

Ⅱ学期

4学分 Ⅰ、Ⅱ学期

应用随机过程 (1)专业方向课

统计计算

60学时

2.发展方向选修课(至少11学分)

60学时 60学时 60学时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Ⅱ学期 Ⅲ学期 Ⅲ学期 Ⅳ学期 Ⅳ学期 Ⅲ学期

多元统计分析 离散数据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非参数统计 60学时

随机分析 60学时

60学时

(2) 公共选修课(任选)

研究生院组织开设,由公共管理系列、科技与社会发展前沿系列等选修课程组成。 3.必修环节(6学分)

(1)学术活动

1学分

提交2份学术报告听后感。考查合格记1学分

(2)教学实践 1学分

硕士研究生都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低年级本科生讲授习题、批改作业等。由主讲教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考查,考查合格记1学分。

(3)文献阅读 1学分

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必须开设每周一次的讨论班。

(4)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 3学分 4.补修课程

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二)教学方式

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方式

学院统一要求所有学科基础课都要指定教材、教学大纲,并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必须是科研论文。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原则上不要求硕士研究生答辩前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5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给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于第五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6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组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进展报告至少进行1次。

4. 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导师组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末(或以后)进行。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1.研究生除了参加必修环节中的学术实践和教学实践外还可根据个人培养需要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实习等其他实践活动。

2. 学院提倡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基本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数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3、具有某一领域的专业背景知识,例如生物医学、经济与金融、教育心理测量等;

4、具备必要的数据库知识和软件编程能力,了解数据库结构,具备数据采集、整理、存储、查询、浏览、分析和计算等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建模、专业统计软件运用和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的能力; 6、具有独立分析和表述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写作能力),树立合作精神; 7、掌握一门外语的实际运用。

二、研究方向

生物统计,生物信息,教育统计与心理测量,金融与经济统计,机器学习,实验设计。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学制要延长一年。 凡修满最低学分、学习成绩优秀者,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与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并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以提前毕业(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毕业时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7学分,必修环节总学分6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学位论文3学分)。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应用技能培养为主,以科学研究为辅。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原则。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研究生导师应在同研究生本人商量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意愿为其“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在入学后5个月内完成并交学院备案。

4. 研究生选课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每学期开学填写选课单,由导师签字同意后选课才有效。 5.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7.论文工作环节需对硕士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

六、课程学习

(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必修课(不少于16学分) (1)公共基础课(7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 3学分 基础外国语课 80学时 (2)学科基础课(9学分) 高等概率论

现代统计学

60学时 60学时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Ⅰ学期 Ⅰ学期 Ⅱ学期

Ⅱ学期

4学分 Ⅰ、Ⅱ学期

应用随机过程 (1)专业方向课

统计计算

60学时

2.发展方向选修课(至少11学分)

60学时 60学时 60学时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Ⅱ学期 Ⅲ学期 Ⅲ学期 Ⅳ学期 Ⅳ学期 Ⅲ学期

多元统计分析 离散数据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非参数统计 60学时

随机分析 60学时

60学时

(2) 公共选修课(任选)

研究生院组织开设,由公共管理系列、科技与社会发展前沿系列等选修课程组成。 3.必修环节(6学分)

(1)学术活动

1学分

提交2份学术报告听后感。考查合格记1学分

(2)教学实践 1学分

硕士研究生都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低年级本科生讲授习题、批改作业等。由主讲教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考查,考查合格记1学分。

(3)文献阅读 1学分

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必须开设每周一次的讨论班。

(4)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 3学分 4.补修课程

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二)教学方式

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方式

学院统一要求所有学科基础课都要指定教材、教学大纲,并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必须是科研论文。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原则上不要求硕士研究生答辩前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5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给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于第五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6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组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进展报告至少进行1次。

4. 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导师组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末(或以后)进行。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1.研究生除了参加必修环节中的学术实践和教学实践外还可根据个人培养需要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实习等其他实践活动。

2. 学院提倡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内容

  • 湖北大学2014届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
  • 2014届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 研 究 生 院 二○一四年十二月 前 言 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接受社会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 ...

  • 财经院校巡礼(四)
  •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开设高校名单,拥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学"的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拥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统计学"的有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拥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 ...

  • 福大各专业介绍
  • 2011年福州大学招生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咨询电话:0591-22866590,22866584)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有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 ...

  • 2016年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 2016年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调剂信 息 各位考生: 201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已公布,参照往年录取分数线,我校拟招收调剂考生.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剂基本要求 1.具有本科学历或应届本科毕业生. 2.调入专业与报考专业的一级学科相同或相近. 3.统考科目相同或相近,未参加数三统 ...

  • 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
  •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 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项目管理.旅游管理.金融管理及环境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坚实的工商管理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 ...

  •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考研真题
  •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考研真题 一.证明题:(20分)每题10分 1.袋子里有两种颜色的球红球a个白球b个 第一步从袋子里取出一个球观察其颜色然后丢掉 第二步从袋子里再取出一个球,若和上一次取出的球颜色不同,则放回,回到第一步:若和上一次取出的球颜色相同,则丢掉,重复 ...

  • 一级学科是大类
  • 一级学科是大类,相当于专业. 二级学科是下面细分的小类,相当于方向,一般是有水平的学校自己开设的.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 按照国家1997年颁布<授 ...

  • 电子科大专业介绍
  • 一.英才实验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优质资源,按照电子信息专业大类实行优秀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贯通培养.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全球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学人才,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学院成立于2009年9月,2007年9 ...

  • 财经类院校对比
  • 财经类院校对比系列一 前言: 经济危机更加加剧了人们生存的危机意识,就业问题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紧迫问题.就业状况,往往成为考生及家长选择专业的重要依据.高薪.稳定.需求多,是很多考生家长对经济类专业今后就业前景的看法,而一些人力资源公司.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更让家长们获得了有力的支持.智联招聘公布的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