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宋国)之墨子学术思想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说:“墨子实目夷(宋襄公庶兄)子后裔,以墨夷为氏,省为墨也。”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他们的领袖称为"矩子"。

第一任矩子是墨子,后来的"矩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由"矩子"执行"墨子之法"。墨者"矩子"腹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人,本应依法处死。但秦惠王认为腹年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杀。腹却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义",还是坚持把自己的儿子杀了。这个故事生动的反映了墨家纪律的严明。正因为如此,墨者很能战斗,具有"赴火蹈刀,死不旋踵"的精神。但是,墨家是一个具有宗教性的集团,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据《史记》记载,在楚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矩子"孟胜就站在阳城君一边。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走,楚国要收回其封国。孟胜为阳城君守封国,忠于阳城君。他传"矩子"于田襄子,自己为阳城君死难,许多弟子也从其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者有"侠客"的精神。正如《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游侠那样:如果行为并不符合正义,但是说话算话,讲信用,答应人家要办的事就必须办到。而且行动果断,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等等。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庄子·天下》所说的相里勤的弟子、邓陵子的弟子苦获、己齿,即这三派中的两派。

从第四代"矩子"时起,墨学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秦国。此后还有记载,东方的墨者谢子,不远千里入秦而见秦惠王。这时墨学还是兴盛的。但是到汉代,墨家已经消亡。

墨家与儒、法、道等家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墨者组成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集团,有严格的纪律,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这些,作为一般人是难以办到的。禽滑厘是春秋时期人,传说是墨子的首席弟子,他的字为慎子。禽滑厘曾是儒门弟子,学于子夏,自转投墨子后,便一直潜心墨学。

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从这一连续的宇宙观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他把时间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即“久”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在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他认为,时空既是有穷的,又是无穷的。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还指出,连续的时空是由时空元所组成。他把时空元定义为“始”和“端”,“始”是时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端”是空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这样就形成了时空是连续无穷的,这连续无穷的时空又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在无穷中包含着有穷,在连续中包含着不连续的时空理论。

在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运动论。他把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统一起来,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连续的统一的宇宙中,物体的运动表现为在时间中的先后差异和在空间中的位置迁移。没有时间先后和位置远近的变化,也就无所谓运动,离开时空的单纯运动是不存在的。

对于物质的本原和属性问题,墨子反对老子的思想,提出了万物始于“有”的主张。他指出,“无”有二种,一种是过去有过而现在没有了,如某种灭绝的飞禽,这不能因其已不存在而否定其曾为“有”;一种是过去就从来没有过的事物,如天塌陷的事,这是本来就不存在的“无”。本来就不存在的“无”不会生“有”,本来存在后来不存在的更不是“有”生于“无”。由此可见,“有”是客观存在的。接着,墨子进而阐发了关于物质属性的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石头,就不会知道石头的坚硬和颜色,没有日和火,就不会知道热。也就是说,属性不会离开物质客体而存在,属性是物质客体的客观反映。人之所以能够感知物质的属性,是由于有物质客体的客观存在。

墨子学术主张

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

天志明鬼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非乐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非命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

墨子又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他称逻辑学为“辩”学,把其视之为“别同异,明是非“的思维法则。

《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

1.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2.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一是倡导积极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

二是“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指导思想。

三是在防御作战具体战法方面,提出了一整套防御作战战术原则。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说:“墨子实目夷(宋襄公庶兄)子后裔,以墨夷为氏,省为墨也。”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他们的领袖称为"矩子"。

第一任矩子是墨子,后来的"矩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由"矩子"执行"墨子之法"。墨者"矩子"腹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人,本应依法处死。但秦惠王认为腹年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杀。腹却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义",还是坚持把自己的儿子杀了。这个故事生动的反映了墨家纪律的严明。正因为如此,墨者很能战斗,具有"赴火蹈刀,死不旋踵"的精神。但是,墨家是一个具有宗教性的集团,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据《史记》记载,在楚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矩子"孟胜就站在阳城君一边。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走,楚国要收回其封国。孟胜为阳城君守封国,忠于阳城君。他传"矩子"于田襄子,自己为阳城君死难,许多弟子也从其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者有"侠客"的精神。正如《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游侠那样:如果行为并不符合正义,但是说话算话,讲信用,答应人家要办的事就必须办到。而且行动果断,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等等。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庄子·天下》所说的相里勤的弟子、邓陵子的弟子苦获、己齿,即这三派中的两派。

从第四代"矩子"时起,墨学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秦国。此后还有记载,东方的墨者谢子,不远千里入秦而见秦惠王。这时墨学还是兴盛的。但是到汉代,墨家已经消亡。

墨家与儒、法、道等家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墨者组成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集团,有严格的纪律,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这些,作为一般人是难以办到的。禽滑厘是春秋时期人,传说是墨子的首席弟子,他的字为慎子。禽滑厘曾是儒门弟子,学于子夏,自转投墨子后,便一直潜心墨学。

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从这一连续的宇宙观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他把时间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即“久”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在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他认为,时空既是有穷的,又是无穷的。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还指出,连续的时空是由时空元所组成。他把时空元定义为“始”和“端”,“始”是时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端”是空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这样就形成了时空是连续无穷的,这连续无穷的时空又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在无穷中包含着有穷,在连续中包含着不连续的时空理论。

在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运动论。他把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统一起来,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连续的统一的宇宙中,物体的运动表现为在时间中的先后差异和在空间中的位置迁移。没有时间先后和位置远近的变化,也就无所谓运动,离开时空的单纯运动是不存在的。

对于物质的本原和属性问题,墨子反对老子的思想,提出了万物始于“有”的主张。他指出,“无”有二种,一种是过去有过而现在没有了,如某种灭绝的飞禽,这不能因其已不存在而否定其曾为“有”;一种是过去就从来没有过的事物,如天塌陷的事,这是本来就不存在的“无”。本来就不存在的“无”不会生“有”,本来存在后来不存在的更不是“有”生于“无”。由此可见,“有”是客观存在的。接着,墨子进而阐发了关于物质属性的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石头,就不会知道石头的坚硬和颜色,没有日和火,就不会知道热。也就是说,属性不会离开物质客体而存在,属性是物质客体的客观反映。人之所以能够感知物质的属性,是由于有物质客体的客观存在。

墨子学术主张

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

天志明鬼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非乐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非命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

墨子又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他称逻辑学为“辩”学,把其视之为“别同异,明是非“的思维法则。

《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

1.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2.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一是倡导积极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

二是“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指导思想。

三是在防御作战具体战法方面,提出了一整套防御作战战术原则。


相关内容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类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类? [摘要]关于"诸子百家"这个说法的来历,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诸子百八十九家.后人称为"诸子百家."大致有老子.孔子.关尹.孙武.墨子.杨朱.子夏.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等. 春秋 ...

  • (教育部编)七年级历史 第八课 百家争鸣
  • 第八课 百家争鸣 课程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相继出现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农家.纵横家.兵家等学术派别,各种思想竞相绽放,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由于教材是依据时间顺序 ...

  • 荀子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
  • 荀子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 我个人觉得荀子的学术想不是乱邦,也不是乡愿之说,荀子的学术思想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因为荀子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适应当时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适应当时政治和思想领域的斗争形势而产生的. 一.产生背景 从时代背景来看,早在西周后期,奴隶制就已经出现危机 ...

  •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 ...

  •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 作者简介:秦姗姗(1988-),女,河北保定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 孙怡(1987-),男,湖北黄冈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 摘要:墨子的思想十分丰富,尤以"兼爱"著称.对 ...

  • 中国古代思想史略
  • 中国古代思想史略 盖三郎 一.中国古代社会及其亚细亚的特点. 1."古代"的历史学科上的严格意义:文明确立和国家成立以后的奴隶制社会. 2.中世纪即日耳曼时代. 3.古典的古代:发达的奴隶制,以希腊.罗马.日耳曼为代表,其中惟希腊人发育正常,分期变革的. 4.东方的古代:即亚细亚 ...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提纲)
  • 第1-2课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原因.条件):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上,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 ...

  • 浅谈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 浅谈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繁盛,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比如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我过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的教育思想有着很多的相 ...

  • 2012年国学经典综合测试题答案
  •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一.常识问答 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 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