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古的谎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流传千古的谎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2010年08月10日 08:49:12  来源: 新华副刊

太宗欲相赵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唯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太宗释然,卒相之。书中记载的赵普回答是“定天下”、“致太平”各用半部,不是仅用半部,后人截取半段略成熟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已不是宋人记载原貌。

赵匡胤雪夜访赵普 资料图

本文摘自《历史问题与问题历史》 作者:张秀枫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流传甚久,相传出北宋宰相赵普,《辞源》(商务印书馆)引用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解释“半部《论语》”,称“典出于此”。《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赵普”条称:“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经常出现在各类文章著作中,这句话真是因赵普而出么?

宰相原本寡学术

赵普(公元922—992年),五代后周至北宋时人,参与策划宋太祖、太宗兄弟建立宋朝的陈桥兵变,太祖在位时任过十年宰相。他建议太祖逐步削夺地方将领的财权、兵权,选拔各地精兵到中央作禁军以削弱藩镇武力;实行更戍法,军队经常变换驻地,使兵卒和将领互不认识;又“杯酒释兵权”,解除石守信等大将兵权,防止他们率军谋反。

史称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但太祖称其为“书生”,赵普也自称“书生”。

宋太祖于乾德三年(965年)灭蜀后,见蜀宫女持有乾德四年铸造的铜镜,问身边大臣何故,无人知晓究竟,叫来学士窦仪,才知蜀王衍曾用乾德年号,太祖遂有“宰相须用读书人”之语。当时赵普恰在朝为相,可见太祖并不将他看作读书人,否则不应出此言。

至太祖晚年,赵普因挑拨赵匡胤兄弟关系、违法经商牟利、包庇犯法属下等劣迹被罢相职,离开京城。太宗时,赵普又两度短暂入朝为相,一手策划了除掉太宗弟秦王廷美和政敌卢多逊的大狱,迫死多人。992年去世前封魏国公,真宗时封韩王。

朱熹撰《五朝名臣言行录》以赵普居首,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亦详载赵普言行,二书均无赵普“半部《论语》”或读《论语》的记载。据考证,目前可知最早记载赵普“半部《论语》”事迹的书籍是南宋李衡弟子龚昱1178年所编《乐庵语录》,该书《附录》提到李先生对弟子说:

太宗欲相赵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唯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太宗释然,卒相之。

书中记载的赵普回答是“定天下”、“致太平”各用半部,不是仅用半部,后人截取半段略成熟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已不是宋人记载原貌。

赵匡胤兄弟虽是武将出身,但绝非目不识丁的草莽。宋初沿用唐制以科举取士,考试内容包括儒家《九经》及史书诗赋法律等,宋太祖曾亲自出题,开此后殿试先例;又致力征求散亡书籍,扩大皇家藏书。太祖曾说“欲武臣尽令读书”,也经常劝赵普读书。若论统治国家的儒学知识水平,“书生”赵普在太祖面前无任何优势可言,而且他为太祖谋划的计策都是法家申不害、商鞅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一类,无关儒家“君君臣臣”的统治理念。

史载太宗也“性喜读书”,公元990年,太宗赐各路官员《九经》,令众官诵读。宋初又印佛经,至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已刻印佛经五千多卷。太宗对佛教颇有兴趣,曾对赵普说“方外之说亦有可观”,要他读来看看。试想,面对孜孜不倦的读书皇帝,臣下赵普哪有可能狂妄到声称以“半部”书就能辅佐天子致太平的道理?

太宗与赵普少年相识,共同策划篡夺后周天下,到太宗欲以为相时,普已年近花甲。共事多年,太宗应深知赵普为人,不会因旁人的片言诋毁便生疑窦。李衡所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这类话更非两百年前赵普本人口吻。

《宋史·赵普传》载,雍熙三年(986年),赵普上疏太宗:“臣载披典籍,颇识前言,窃见汉武时主父偃、徐乐、严安所上书及唐相姚元崇献明皇十事”,又引《汉书》“兵久生变”之言谏太宗退兵,可知他到太宗时已经自诩熟悉汉唐历史,读过《汉书》及唐人著作。

宋太宗所撰赵普《神道碑》称其“及至晚岁,酷爱读书,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不及”。赵普早年为吏时确曾“寡学术”,经数十年学习,到晚年经常阅读儒家经书史书,某些学问甚至超过硕学老儒,这应是宋太宗对赵普的真实评价。

考述至此,大致可以断言,赵普不是“半部《论语》”的发明人。然而,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是何人因何目的要编造荒诞不经的“半部《论语》”之说?这一谎言为何能从南宋以来流传千载,且每每让人深信不疑?

为何关门读《论语》

南宋时记载赵普读《论语》事迹的一部史书是王《东都事略》,其文云:

当其(赵普)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阖户,自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用是为常。后普薨,家人始得开其箧而见之,则《论语》二十篇。

元朝所修《宋史·赵普传》也有相同记载:

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诵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两则记载都显示了一个主题,赵普每天回家后关闭房门打开箱子取书读,到他死后,家人打开箱子,才知道他终日读的书是《论语》。北宋东京开封府人文荟萃,《论语》非珍本又非禁书,“闭户私读”不近情理,“反似奚奴婢女闲谈藻绘之辞”,不可置信。然而,“奚奴婢女“为何要拿主人家一部平常书籍作谈资?元人又为何将“奚奴婢女闲谈”郑重写入国史?

其实,《宋史》“阖户启箧”四字也是一句谎言。赵普“阖户”之后,凭何确认一定“启箧取书”?唐朝以降,雕版印刷业发达,五代时已经刻版印制儒学《九经》。公元990年太宗遍赐各路官员《九经》,加上佛经和前朝史书子书,赵普书房内放置的各种书籍至少千卷,太宗说他“经史百家常存几案”盖非虚美。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流传千古的谎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2010年08月10日 08:49:12  来源: 新华副刊

太宗欲相赵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唯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太宗释然,卒相之。书中记载的赵普回答是“定天下”、“致太平”各用半部,不是仅用半部,后人截取半段略成熟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已不是宋人记载原貌。

赵匡胤雪夜访赵普 资料图

本文摘自《历史问题与问题历史》 作者:张秀枫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流传甚久,相传出北宋宰相赵普,《辞源》(商务印书馆)引用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解释“半部《论语》”,称“典出于此”。《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赵普”条称:“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经常出现在各类文章著作中,这句话真是因赵普而出么?

宰相原本寡学术

赵普(公元922—992年),五代后周至北宋时人,参与策划宋太祖、太宗兄弟建立宋朝的陈桥兵变,太祖在位时任过十年宰相。他建议太祖逐步削夺地方将领的财权、兵权,选拔各地精兵到中央作禁军以削弱藩镇武力;实行更戍法,军队经常变换驻地,使兵卒和将领互不认识;又“杯酒释兵权”,解除石守信等大将兵权,防止他们率军谋反。

史称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但太祖称其为“书生”,赵普也自称“书生”。

宋太祖于乾德三年(965年)灭蜀后,见蜀宫女持有乾德四年铸造的铜镜,问身边大臣何故,无人知晓究竟,叫来学士窦仪,才知蜀王衍曾用乾德年号,太祖遂有“宰相须用读书人”之语。当时赵普恰在朝为相,可见太祖并不将他看作读书人,否则不应出此言。

至太祖晚年,赵普因挑拨赵匡胤兄弟关系、违法经商牟利、包庇犯法属下等劣迹被罢相职,离开京城。太宗时,赵普又两度短暂入朝为相,一手策划了除掉太宗弟秦王廷美和政敌卢多逊的大狱,迫死多人。992年去世前封魏国公,真宗时封韩王。

朱熹撰《五朝名臣言行录》以赵普居首,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亦详载赵普言行,二书均无赵普“半部《论语》”或读《论语》的记载。据考证,目前可知最早记载赵普“半部《论语》”事迹的书籍是南宋李衡弟子龚昱1178年所编《乐庵语录》,该书《附录》提到李先生对弟子说:

太宗欲相赵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唯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太宗释然,卒相之。

书中记载的赵普回答是“定天下”、“致太平”各用半部,不是仅用半部,后人截取半段略成熟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已不是宋人记载原貌。

赵匡胤兄弟虽是武将出身,但绝非目不识丁的草莽。宋初沿用唐制以科举取士,考试内容包括儒家《九经》及史书诗赋法律等,宋太祖曾亲自出题,开此后殿试先例;又致力征求散亡书籍,扩大皇家藏书。太祖曾说“欲武臣尽令读书”,也经常劝赵普读书。若论统治国家的儒学知识水平,“书生”赵普在太祖面前无任何优势可言,而且他为太祖谋划的计策都是法家申不害、商鞅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一类,无关儒家“君君臣臣”的统治理念。

史载太宗也“性喜读书”,公元990年,太宗赐各路官员《九经》,令众官诵读。宋初又印佛经,至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已刻印佛经五千多卷。太宗对佛教颇有兴趣,曾对赵普说“方外之说亦有可观”,要他读来看看。试想,面对孜孜不倦的读书皇帝,臣下赵普哪有可能狂妄到声称以“半部”书就能辅佐天子致太平的道理?

太宗与赵普少年相识,共同策划篡夺后周天下,到太宗欲以为相时,普已年近花甲。共事多年,太宗应深知赵普为人,不会因旁人的片言诋毁便生疑窦。李衡所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这类话更非两百年前赵普本人口吻。

《宋史·赵普传》载,雍熙三年(986年),赵普上疏太宗:“臣载披典籍,颇识前言,窃见汉武时主父偃、徐乐、严安所上书及唐相姚元崇献明皇十事”,又引《汉书》“兵久生变”之言谏太宗退兵,可知他到太宗时已经自诩熟悉汉唐历史,读过《汉书》及唐人著作。

宋太宗所撰赵普《神道碑》称其“及至晚岁,酷爱读书,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不及”。赵普早年为吏时确曾“寡学术”,经数十年学习,到晚年经常阅读儒家经书史书,某些学问甚至超过硕学老儒,这应是宋太宗对赵普的真实评价。

考述至此,大致可以断言,赵普不是“半部《论语》”的发明人。然而,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是何人因何目的要编造荒诞不经的“半部《论语》”之说?这一谎言为何能从南宋以来流传千载,且每每让人深信不疑?

为何关门读《论语》

南宋时记载赵普读《论语》事迹的一部史书是王《东都事略》,其文云:

当其(赵普)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阖户,自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用是为常。后普薨,家人始得开其箧而见之,则《论语》二十篇。

元朝所修《宋史·赵普传》也有相同记载:

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诵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两则记载都显示了一个主题,赵普每天回家后关闭房门打开箱子取书读,到他死后,家人打开箱子,才知道他终日读的书是《论语》。北宋东京开封府人文荟萃,《论语》非珍本又非禁书,“闭户私读”不近情理,“反似奚奴婢女闲谈藻绘之辞”,不可置信。然而,“奚奴婢女“为何要拿主人家一部平常书籍作谈资?元人又为何将“奚奴婢女闲谈”郑重写入国史?

其实,《宋史》“阖户启箧”四字也是一句谎言。赵普“阖户”之后,凭何确认一定“启箧取书”?唐朝以降,雕版印刷业发达,五代时已经刻版印制儒学《九经》。公元990年太宗遍赐各路官员《九经》,加上佛经和前朝史书子书,赵普书房内放置的各种书籍至少千卷,太宗说他“经史百家常存几案”盖非虚美。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教学设计赵普
  •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宋史>,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 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 有冗笔. 教学目标: 1.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 ...

  • 文艺节目串词
  • "弘扬传统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文艺汇演节目串词 开场语: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经久不衰的瑰宝.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 ...

  • 少年爱国者
  • 少年爱国者 ①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大家.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杂技团.杂技团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他去法兰西.西班 ...

  • [论语]导学案
  • <儒道互补•十则>学案 编写人:曾明艳 审定:钟凤罗 单元目标: 1.通读四篇儒道两家代表作品,疏通文意,落实重要文言诗句知识:解读文章思想内涵,并适当补充相关观点,以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quo ...

  • 阅读的乐趣
  • 阅 读 的 乐 趣 夏庄镇官庄小学 耿孝娣 内容摘要: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其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

  •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准确的背诵.正确的默写课文. 3. 积累学习<论语>中成语.格言.警句的简单应用,能对照反省自己. 4.简单了解孔子及< ...

  • 经典阅读教案
  • 中国人的圣经--<论语>导读讲义 沙河汉子 一.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论语>的编辑特色: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如政治主张.社会伦理.教育.为人处世等内容:学习<论语>言简意赅的交际语言特色等. 能力目标: 通过对<论语>的学习,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

  • 故事:半部论语治天下
  •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因为拥戴赵匡胤建立新王朝有功,被授予右谏议大夫,充任枢密直学士,后来当上宰相,辅佐太祖.太宗两朝.他为人正直.沉稳少言,做事深谋远虑.刚毅果断,凡事能以国事为重. 赵普曾经上奏举荐某人担任某官,太祖不肯任用.第二天赵普再次上奏,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他又向太祖 ...

  • "赵韩王普为相"阅读答案及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2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