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不让庆祝台儿庄大捷

国军一级上将徐永昌为何两度致信蒋介石,要求限制对台儿庄大捷的宣传?

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两次致电蒋介石,请求限制对台儿庄胜利的宣传

台儿庄大捷,因曾进入教科书,故国人大多耳熟能详。但因此役系桂系领袖李宗仁所指挥,故学界、坊间一直有一种意见,认为蒋介石为抑制桂系之声望,曾试图限制对台儿庄大捷的宣传。其依据是蒋当日曾就此役作出过如下指示:

“(1)台儿庄之战,不过第二期抗战的初始胜利,应力戒因此胜利带来骄傲。(2)长期抗战主要在于消耗敌人之战斗力,而不在一城一市之得失。此点应有深刻认识,以免对持久心理发生不良影响。(3)努力阐明本党宣言及抗战建国纲领等之重大意义。(4)所有宣传应努力报道事实,慎勿夸张。(5)对敌加以笔伐之时,应止于攻击日本军阀,决不可对日本皇室及日本民族有所诽谤。”①

有论著评价称:“这5条指示中,第5条是涉及对日策略的,姑不评论。前4条则明显是在压抑对这次胜利宣传的基调,以尽量缩小桂系的影响。”并谓:“据说,一次蒋介石在武昌官邸听到街上人声鼎沸,问什么事?左右告诉他,是在庆祝台儿庄大捷。蒋闻报,面有不悦之色,冷冷地说:‘有什么好庆祝的!叫他们走远点,不要在这里胡闹。’”②

上述材料,见诸日方资料及市井“据说”,其真实性尚无定论。但笔者于徐永昌函电中,亦发现有两封致蒋介石函电,其内容,正是要求蒋介石对台儿庄一役的宣传要加以控制。第一封,写于1938年4月7日。函电全文如下:

“台庄之捷,薄海胪欢,惟爆竹庆贺,未免太早。盖军兴以来,失地数省,国府播迁,创巨痛深,至惨极酷。今恢复大业,百未谋一,而遽以小胜自喜,已非古圣戒罹之意,倘更有进于此者,将恐长人民浮嚣之气,而转为国际之窃笑也。钧座如以愚见为然,乞立饬制止,藉以静民气而蓄内劲,并手谕前方将领,勿以骤胜而骄,为敌所乘,幸甚幸甚。是否有当,伏乞钧裁。”③

第二封写于1938年4月8日。函电全文如下:

“窃维口舌兴戎,古人所戒,现当军事好转之始,于宣传方面,尤宜格外留意。盖台庄之捷,固由于我之将士用命,而亦由敌之不即增援;敌之不即增援,非其实力不足,一以留兵备俄,一以意见纷歧,而或有内忧。设我宣传过当,予敌国体上以难堪,则彼将上下同心,不顾一切,先以全力对我。敌势尚强,我协力御敌,且能获胜;彼协力对我,我岂易当,此不可不留意者一。”

“国际情势,多忌善变,我国地大物博,久所垂涎,由弱而强,岂其所愿。兹表同情于我者,非为我,实忌日耳,我若骤胜而骄,矜夸自诩,(不仅今次为然)则将移忌日之心,转而忌我,岂我之利,此不可不留意者二。”

“哀兵必胜,始露其端,举趾日高,何以为继。倘狃于一胜,遽谓日人易与,民气浮嚣,必有难以善其后者,(战事结束时,亦必棘手)况钧座领导建国之始,似宜养成坚贞弘毅之民风,宣传虽属一端,始基尤所当谨,此不可不留意者三。”

“以上三项,有一不慎,必加重前途困难,窃谓宣传文字播音,宜以端谨厚重为依归,而以轻薄浮夸为大戒,于痛詈日人,尤加慎焉。(日军阀与日人,切宜分别,于其天皇,尤不可轻侮)敌以暴,我以仁,敌助寡,我助多,最后胜利,必属于我,否则空言召祸,甚非计之所得也。迂谬之论,是否有当,伏乞钧裁。”④

  1938年春,蒋介石(中)与李宗仁(左)、白崇禧(右)于徐州合影

徐在日记中感叹:蒋先生虽通电不令庆祝,但语句不痛切无甚大效

徐永昌乃国军一级上将,抗战期间曾任军令部部长之要职。综而言之,其主张对台儿庄胜利须控制宣传的理由有三:1、此役虽苦战获胜,但战果有限,且得益于日军未曾增援,若宣传过度,刺激日军,恐招致其更改战略,舍弃苏俄而全力攻击中国。2、不实的宣传,容易使国际上发生误会,削弱其防日之心,增强其忌中之意(暗指苏俄与英国)。3、虚夸战果,易令一般民众对抗战之艰难程度产生错觉,进而不能理解当局久持待变之战略,造成破坏性的舆论压力。

查徐永昌日记,4月8日有记载称:“蒋先生昨夜虽通电不令庆祝,但语句不痛切,无甚大效。回忆去岁卢沟桥战事之庆祝,真是既愧且罹。”可知其4月7日的信函,对蒋起到了作用,但因蒋的“不令庆祝”的指示“语句不痛切”,效果有限,徐永昌遂于4月8日再度致函,详加分析浮夸宣传的个中利害,前引日方资料所提供的蒋介石关于台儿庄胜利的五点指示,很可能就是因徐永昌第二函而发——细查该五点指示,与徐永昌4月8日之函的内容,高度一致。

值得指出的是,徐永昌在函电中对台儿庄之役的描述——“台庄之捷,固由于我之将士用命,而亦由敌之不即增援;敌之不即增援,非其实力不足,一以留兵备俄,一以意见纷歧,而或有内忧”——与日方资料高度吻合。1938年初,日本陆军省与参谋本部对应否在中国大陆积极作战,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对立,“但由于台儿庄之战,出乎意料地判明以李宗仁为总指挥的约50个师(其中有10师中央军)的中国军,集结于徐州附近,整备强力的抵抗阵地,于是乘此良机,使用全部中国派遣军一举与中国野战军主力决战的意见,在陆军各方面增高了。以台儿庄战斗为契机,大本营决定发动徐州作战。”⑤

由此可见,徐永昌担忧过度的宣传会刺激日军发动更大的攻势,是有道理的。至于说蒋介石接受徐永昌的意见,“不令庆祝”台儿庄大捷,是为了防范桂系坐大,就史料而言,并无根据。事实上,在桂系的运作下,台儿庄大捷的宣传相当宏大,用李宗仁的话来说,是“举国若狂”,“台儿庄区区之地,……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⑥

  1938年4月,台儿庄中国军队阵地

注释:

①(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1分册。②《蒋介石的人际世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P516。③(台)中研院:《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P65。④同上,P66-67。⑤可参考森松俊夫《“日本军台儿庄大败”的真相》;冈本清福《关于坂本、濑谷两支队在台儿庄附近分离的情况》;秦郁彦《台儿庄之战》等。⑥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P517。

国军一级上将徐永昌为何两度致信蒋介石,要求限制对台儿庄大捷的宣传?

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两次致电蒋介石,请求限制对台儿庄胜利的宣传

台儿庄大捷,因曾进入教科书,故国人大多耳熟能详。但因此役系桂系领袖李宗仁所指挥,故学界、坊间一直有一种意见,认为蒋介石为抑制桂系之声望,曾试图限制对台儿庄大捷的宣传。其依据是蒋当日曾就此役作出过如下指示:

“(1)台儿庄之战,不过第二期抗战的初始胜利,应力戒因此胜利带来骄傲。(2)长期抗战主要在于消耗敌人之战斗力,而不在一城一市之得失。此点应有深刻认识,以免对持久心理发生不良影响。(3)努力阐明本党宣言及抗战建国纲领等之重大意义。(4)所有宣传应努力报道事实,慎勿夸张。(5)对敌加以笔伐之时,应止于攻击日本军阀,决不可对日本皇室及日本民族有所诽谤。”①

有论著评价称:“这5条指示中,第5条是涉及对日策略的,姑不评论。前4条则明显是在压抑对这次胜利宣传的基调,以尽量缩小桂系的影响。”并谓:“据说,一次蒋介石在武昌官邸听到街上人声鼎沸,问什么事?左右告诉他,是在庆祝台儿庄大捷。蒋闻报,面有不悦之色,冷冷地说:‘有什么好庆祝的!叫他们走远点,不要在这里胡闹。’”②

上述材料,见诸日方资料及市井“据说”,其真实性尚无定论。但笔者于徐永昌函电中,亦发现有两封致蒋介石函电,其内容,正是要求蒋介石对台儿庄一役的宣传要加以控制。第一封,写于1938年4月7日。函电全文如下:

“台庄之捷,薄海胪欢,惟爆竹庆贺,未免太早。盖军兴以来,失地数省,国府播迁,创巨痛深,至惨极酷。今恢复大业,百未谋一,而遽以小胜自喜,已非古圣戒罹之意,倘更有进于此者,将恐长人民浮嚣之气,而转为国际之窃笑也。钧座如以愚见为然,乞立饬制止,藉以静民气而蓄内劲,并手谕前方将领,勿以骤胜而骄,为敌所乘,幸甚幸甚。是否有当,伏乞钧裁。”③

第二封写于1938年4月8日。函电全文如下:

“窃维口舌兴戎,古人所戒,现当军事好转之始,于宣传方面,尤宜格外留意。盖台庄之捷,固由于我之将士用命,而亦由敌之不即增援;敌之不即增援,非其实力不足,一以留兵备俄,一以意见纷歧,而或有内忧。设我宣传过当,予敌国体上以难堪,则彼将上下同心,不顾一切,先以全力对我。敌势尚强,我协力御敌,且能获胜;彼协力对我,我岂易当,此不可不留意者一。”

“国际情势,多忌善变,我国地大物博,久所垂涎,由弱而强,岂其所愿。兹表同情于我者,非为我,实忌日耳,我若骤胜而骄,矜夸自诩,(不仅今次为然)则将移忌日之心,转而忌我,岂我之利,此不可不留意者二。”

“哀兵必胜,始露其端,举趾日高,何以为继。倘狃于一胜,遽谓日人易与,民气浮嚣,必有难以善其后者,(战事结束时,亦必棘手)况钧座领导建国之始,似宜养成坚贞弘毅之民风,宣传虽属一端,始基尤所当谨,此不可不留意者三。”

“以上三项,有一不慎,必加重前途困难,窃谓宣传文字播音,宜以端谨厚重为依归,而以轻薄浮夸为大戒,于痛詈日人,尤加慎焉。(日军阀与日人,切宜分别,于其天皇,尤不可轻侮)敌以暴,我以仁,敌助寡,我助多,最后胜利,必属于我,否则空言召祸,甚非计之所得也。迂谬之论,是否有当,伏乞钧裁。”④

  1938年春,蒋介石(中)与李宗仁(左)、白崇禧(右)于徐州合影

徐在日记中感叹:蒋先生虽通电不令庆祝,但语句不痛切无甚大效

徐永昌乃国军一级上将,抗战期间曾任军令部部长之要职。综而言之,其主张对台儿庄胜利须控制宣传的理由有三:1、此役虽苦战获胜,但战果有限,且得益于日军未曾增援,若宣传过度,刺激日军,恐招致其更改战略,舍弃苏俄而全力攻击中国。2、不实的宣传,容易使国际上发生误会,削弱其防日之心,增强其忌中之意(暗指苏俄与英国)。3、虚夸战果,易令一般民众对抗战之艰难程度产生错觉,进而不能理解当局久持待变之战略,造成破坏性的舆论压力。

查徐永昌日记,4月8日有记载称:“蒋先生昨夜虽通电不令庆祝,但语句不痛切,无甚大效。回忆去岁卢沟桥战事之庆祝,真是既愧且罹。”可知其4月7日的信函,对蒋起到了作用,但因蒋的“不令庆祝”的指示“语句不痛切”,效果有限,徐永昌遂于4月8日再度致函,详加分析浮夸宣传的个中利害,前引日方资料所提供的蒋介石关于台儿庄胜利的五点指示,很可能就是因徐永昌第二函而发——细查该五点指示,与徐永昌4月8日之函的内容,高度一致。

值得指出的是,徐永昌在函电中对台儿庄之役的描述——“台庄之捷,固由于我之将士用命,而亦由敌之不即增援;敌之不即增援,非其实力不足,一以留兵备俄,一以意见纷歧,而或有内忧”——与日方资料高度吻合。1938年初,日本陆军省与参谋本部对应否在中国大陆积极作战,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对立,“但由于台儿庄之战,出乎意料地判明以李宗仁为总指挥的约50个师(其中有10师中央军)的中国军,集结于徐州附近,整备强力的抵抗阵地,于是乘此良机,使用全部中国派遣军一举与中国野战军主力决战的意见,在陆军各方面增高了。以台儿庄战斗为契机,大本营决定发动徐州作战。”⑤

由此可见,徐永昌担忧过度的宣传会刺激日军发动更大的攻势,是有道理的。至于说蒋介石接受徐永昌的意见,“不令庆祝”台儿庄大捷,是为了防范桂系坐大,就史料而言,并无根据。事实上,在桂系的运作下,台儿庄大捷的宣传相当宏大,用李宗仁的话来说,是“举国若狂”,“台儿庄区区之地,……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⑥

  1938年4月,台儿庄中国军队阵地

注释:

①(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1分册。②《蒋介石的人际世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P516。③(台)中研院:《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P65。④同上,P66-67。⑤可参考森松俊夫《“日本军台儿庄大败”的真相》;冈本清福《关于坂本、濑谷两支队在台儿庄附近分离的情况》;秦郁彦《台儿庄之战》等。⑥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P517。


相关内容

  • 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题
  •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题 目录一.单项选择题:100道二.多项选择题:50道三.判断题:50道 一.单项选择 1.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九一 ...

  • 胜利生活社区 - 铁血军情 - 平型关大捷-战略和战术的考量 -
  • 平型关大捷-战略和战术的考量 八路军配合友军侧击进攻平型关 位于内外长城之间的晋北地区,曾经是赵武灵王"辟地千里".汉武帝刘彻北击匈奴.三国曹操驻兵屯田.北宋杨家将抗辽守边之所.在灵丘县西门外偶然看到的一座赵武灵王盘马弯弓雕像,方知正是因为赵武灵王陵墓在这里,在西汉初公元前99年 ...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1.中国被迫同西方侵略者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qu ...

  • 我们不是反G,只是我们都要尊重历史
  • 历史如此不堪入目:我们却依然活在欺骗中,原来我们和日本人一样都在篡改着历史.--(崔永元说:你可以不说,但是你不能撒谎) 现在看来,不能拿圣人的标准去衡量政客了. 政治是无情的,甚至是残酷的.喉舌是机械的,甚至是麻木的,有时毫无公允和客观可言.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同盟国二次大战中国战区最高 ...

  • 九一八事变 Microsoft Word 文档
  • 九一八事变 - 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

  • 四万万人民
  • <四万万人民> 世界电影史上有四位公认的纪录片大师,他们是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维尔托夫.伊文思.四位大师中与中国关系最为紧密的当属伊文思.这位活了91岁的长寿老人,从业60多年,拍摄了近70部纪录片,平均每年1.5部,纪录了二十世纪差不多所有的热点事件.他一生中无数次来中国,几部重要作品 ...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图) 1.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 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大型会战, 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 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日 本帝国主义 3 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它是我国 ...

  •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 2.课题:课<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3.课型:新授课 4.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5.总课时序号: 6.主备人: 黄续宏7.授课教师姓名: 一.预习导学 1.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2.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二.学习目标: ...

  • 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