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论文农业资源环境

农作物秸秆的微生物利用

(姓名:夏家洪 学号:20085112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煤

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解决如今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如今通过微生物研究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是解决农作物秸秆最经济快捷的途径。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微生物 能源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 也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煤炭 、石油和天然气 的第 四大能源 。据不完全估计 全世界每年可产生近20亿吨秸秆,而我 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6~7亿吨。列世界居首,并 以玉米 、小麦和稻谷秸秆为主 占总秸秆产量80% [1]。但 由于秸秆利用技术发展迟缓, 致使每年产生的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或弃置, 造成严重的环境染 ,我国农作物秸秆量大、利用率较低,但已在秸秆青贮、秸秆气化、秸秆还田和用于生物肥、建筑原料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既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又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 秸杆的主要成分

作物秸秆 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另外还有一些蜡质物质 。几类主要秸秆 的主要成分见表 1[2]

表 1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在农作物残留物中的比例

材料 稻小玉玉燕

草麦米米麦

秆秆芯壳

半纤维素(%) 2111297958.....50001

纤维素(%) 3

93333

.9563

.0...7 000

木质素(%) 1111104553.....0 0 0 0 0

禾秆 35~ 48 31~ 40 15~ 25

1

1. 结构特点

1.1粗纤维的结构特点

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紧密结合、相互缠绕构成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这些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很牢固,只能吸水润胀,不能为单胃动物的消化液和酶所分解,消化率很低。纤维素是由β-1,4键的葡萄糖单元所组成的长链状大分子,其葡萄糖亚基排列紧密有序,形成类似晶体的不透水的网状结构,以及分子间结合不甚紧密的无定形区域。半纤维素是由葡萄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多种单糖残基聚合而成的异型多糖。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聚合而成的一种非多糖物质,由对羟基肉桂醇(P-hydroxycinna myl alcohols)脱氢聚合而成. 1.2半纤维素的结构特点

半纤维素的许多不同的单糖聚合体的一源性混合体,包括葡萄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等,各单糖聚合体间分别以共价键、氢键、酯键或醚键相连结,因而呈现为稳定的化学结构;此外,随着农作物秸秆的成熟,植物体内的木质素逐渐增长,并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植物体的坚实性,也降低了它们的可消化性。 1.3木质素的结构特点

木质素为苯基丙烷的非结晶体聚合物,其结构随植物不同而异,在禾本科饲草中,它们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主要以酯键相结合,在豆科牧草中则主要为醚键,这两种键结构物均不能为哺乳动物消化道内厌氧微生物产生的酶分解,因而降低了它们的可消化性。

二、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

2.1秸秆还田

2.1.1 直接还田 前茬秸秆直接还田,是把一定数量的秸秆直接耕翻人土。该技术又可分为粉碎还田、整秆还田及覆盖栽培还田。采用机械一次作业将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使多项工序一次完成,生产效率可提高40—120倍。秸秆粉碎根茬还田机还能集粉碎与旋耕灭茬为一体,加速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吸收,改善土壤的团

2

粒结构和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机械还田是一项高效、省时省工的有效措施,易于被农民接受和推广。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耗能大,成本高,难以推广;二是山区、丘陵地区地块面积小,机械使用受限制;三是未经高温发酵直接还田的秸秆,可能导致病害蔓延。

2. 1.2间接还田 : 间接还田技术包括堆沤还田、烧灰还田、过腹还田、菇渣还田和沼渣还田。秸秆堆沤还田也称高温堆肥,是解决我国当前有机肥源短缺的主要途径。它是利用夏季高温季节把秸秆堆积,采用厌氧发酵沤制,其特点是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大,劳动强度高,但成本低廉。现已发展到推广应用催腐剂、酵素剂等堆沤秸秆,缩短了沤制时间。烧灰还田是将秸秆焚烧成灰而还田,操作简单方便,碳酸钾含量丰富,但易污染空气,损失大量能源和碳、氮、磷,故一般很少采用。过腹还田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秸秆利用方式。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过腹排粪还田,提高秸秆的经济价值,形成粮食—秸秆一饲料一牲畜—肥料一粮食的良性循环。菇渣还田是指秸秆可作为菇类的培养料,故将秸秆生产菇类后剩下的菇渣还田,其营养丰富,可减少化肥用量,但菇渣产量小,所消耗的秸秆量有限。沼渣还田是因为秸秆可以发酵制沼,故沼渣还田是优质的有机肥;但因沼渣产量小,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也不常用。 2.1.3 生化腐熟快速还田该技术有3种还田方式,即催腐堆肥技术、速腐堆肥技术和酵腐堆肥技术。其特点是用高新技术进行菌种的培养和生产,用现代化设备控制温度、湿度、数量、质量和时间,经机械翻抛、高温堆腐、生物发酵等过程,将秸秆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腐熟周期短、产量高、采用好氧发酵环境无污染,肥效高等优点。但优良微生物复合菌种和化学制剂筛选困难;操作条件需严格控制;秸秆需严格预处理且设备成本和运行费用较高。 2.2秸秆的饲料化处理

秸秆中含有较高的粗纤维,限制了瘤胃中微生物和消化酶对细胞壁内溶物的消化作用,致使秸秆适口性和营养性差,无法被动物高效地吸收利用。因此,开发和利用秸秆饲料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和营养价值势在必行。

三、农作物秸秆的微生物的综合利用

1.农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的优点:

3

(1)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

(2)微生物蛋白含量高,还有丰富的必须氨基酸 B族维生素 辅酶等。 (3)微生物的来源广泛,易获得理想菌株。

(4)生产可以连续进行,不受气候条件,生产季节变化 仅须少量的土地和劳力。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 )统计,本世纪末,全球蛋白质资源短缺达2500万吨至此,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已引起广泛的重视 我国的人口众多,耕地少,年产粮食 4.8- 4.9 亿吨,其中饲料用粮 1 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3% 随着人均占有粮的减少以及人们对肉 蛋 奶等需求量的增加,畜牧业和养殖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所以 人畜争粮 问题十分严重 因此,开辟新的饲料资源(秸秆为主原料)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我们从单菌和混菌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双菌株固态发酵工艺生产单细胞蛋白含量,纤维素降解率,纤维素素酶活性都较高,产品稳定绿色木霉菌株产纤维素酶活性高,性能稳定,抗污染力强,假丝酵母菌株的菌体蛋白含量高,菌体增量快 经酸化 碱化 蒸煮再膨化的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经双菌株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高酶活单细胞蛋白的工艺路线是可行的 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生产高酶活单细胞蛋白,为解决我国饲料资源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2.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在选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微生物菌种方面,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混菌发酵体系,在双菌或多菌混合发酵中,酶促作用生成的糖立即被发酵糖的微生物所利用,这样就维持了降解物的浓度,清除了酶合成作样的降解物的阻遏作用,同时,也解除了反应终产物对酶的反馈抑制 对玉米秸秆进行双菌发酵研究表明,添加5%的糖渣,室温发酵7天,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一倍左右;添加20%左右的糖渣进行发酵,其粗蛋白含量提高近 3 倍,发酵产物具有酒香味和弱酸味,适口性好对绿色木霉和假丝酵母菌共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接木霉培养 60 小时后,再接种假丝酵母,湖和培养后,培养物中蛋白含量提高到 20%- 25%,纤维素转化率达51%,培养物富含多种酶类 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

3.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热点。

4

在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方面面临几大困难,首先是秸秆的纤维素 木质素与蜡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防止降低了各种酶的活性;其次是难于选育纤维素酶产量高的菌种;第三是必须解决发酵过程中降解终产物对酶合成及其活性产生的反馈抑制的问题利用微生物发酵秸秆的主要障碍是木质素木质化程度基本上决定了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效果占8%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形成了坚固的酯键,阻碍了微生物对纤维素降解,致使秸秆的消化率很低 因此提高秸秆消化率的关键是降解木质素,其次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4.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应用前景及展望

微生物发酵秸秆的应用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提高农作物秸秆的消化率,以用作草食牲畜的基础饲料;二是以农作物秸秆为能量,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可作为蛋白饲料;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贮存农作物秸秆,以用草食牲畜的饲料 从秸秆的生物转化的目的性看,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更有意义 利用工程菌将木质素转化为单细胞蛋白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将木质 素酶基因导入酵母中,使其获得直接利用木质素的功能,在好氧的条件下生产酵母细胞;二是筛选开发高纤维素酶活性的优良菌株,生产高小的酶制剂,用于水解木质素 纤维素成为单 低糖分子。

5 、农林废 弃物 生产酒 精研 究进展

20 世纪70 年代末和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2 次石油危机 的出现 ,引起了各国对未来能源供应不足的普遍担忧 。虽然核能、水利发电可 以提供大量能量来源 ,但对于某些用途 的能源,如汽车燃料等仍需开发。于是许多国家将 目光转向酒精 ,重新评价 了酒精工业。巴西、法国等 国已用甘蔗 、玉米大量生产燃料酒精。由于世界人 口 的增长 ,可利用土地的减少 ,在世界范围内,粮食供应仍是一 大问题。以粮食为原料生产酒精必将受到限制 。而纤维素类物质是 自然界中数量很大的可再生资源 ,是生产酒精的潜在资源 ,对解决未来能源问题 ,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且 ,从全球碳循环角度来看 ,酒精燃烧并不引起大气 中二氧化碳量增加而导致温室效应 ,因为酒精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 已在植物纤维资源生长过程中被消耗。其次,与汽油相 比,以酒精作为燃料 ,将排出更少的有毒物质,有利于保护环境 。因此,利用酒精代替或部分代替汽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

菌种

酵母菌:于发酵生产酒精 的菌种是酵母菌。主要有酿酒酵母 、管囊酵母 、卡尔酵母 、清酒酵母、树干毕赤酵母 。利用酵母发酵生产酒精得率高,转化率高,耐酒精力强 ,受污染危险小 ,副产物生成少等优点。但其对基质利用范围窄 菌体生成量多。

细菌[3-4].:细菌发酵生产酒精,研究最多的是运动发酵单胞菌,其酒精产率(97%)高于其他细菌,甚至酵母(89%)。耐酒精能力(7%)高于其他大多数细菌,但低于酵母(8%~10%),对于基质的利用范围窄,只能利用葡萄糖、果糖。细菌 的优点 是:对基质的利用 范围宽,可直接利用纤维素、淀粉等多聚糖 ,对葡萄糖转化率也高,发酵时菌体少 ,容易保持无菌状态,能够进行真空发酵 ,可 由发酵罐直接 回收酒精 ,不需要冷却装置 。缺点是在技术管理上必须一十分仔细,其有机酸生成较多,对酒精耐性低,酒精得率 中等。霉菌[4]. 。道能发酵纤维素产生 酒精 的霉菌有:粗糙脉孢霉、拟青霉、链袍霉。这类菌生长及发酵缓慢 ,发酵受到酚类及木质素的抑制,但这类菌 自身可产生纤维素酶及半纤维素酶,使由纤维素生 产酒精的工艺得以简化,成本降低。

现在的趋势是利用多种酒精发酵菌混合发酵 山东大学[5] 利用造纸厂纤维废渣固态发酵生产酒精酒酷酒度最高可达5.1%(V/w),添加一定量的玉米粉后,可高达8.7%(v/w). 又如 ,毕赤酵母是发酵戊糖的优良菌,而克劳森酵母是发酵纤维二糖的优良菌。

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还很低,开发研究潜力还很大,而微生物秸秆技术可谓是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微生物理论成果走向实际应用,创造经济效益的纽带,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应用前景必定是更加广阔的。

6

[1] .段佐亮.我国作物秸秆燃烧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量变化趋势预测(1900~2020)[J].农业环境保护,1995,14(3):111-116

[2] 史央 等 秸秆 降解 的微生物学机理研 究及应用进展微生物学杂志,2002,22 (1):47- 50. [3] 、 邓伟良 .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燃料酒精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程.1995,(5)15-20 [4]、吕福英 ,阂 航 陈美慈 嗜热性乙 醇发酵的研究进展[J]工业微生物.1997.27(4) 37-43

[5]、杜秉海 曲音波 高培基 纤维废渣固态 发酵及纤维素 淀粉共发酵 的研究[J].食品与酵工业,1995,(5)15-20

姓名:夏家洪 学号:20085112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7

农作物秸秆的微生物利用

(姓名:夏家洪 学号:20085112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煤

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解决如今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如今通过微生物研究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是解决农作物秸秆最经济快捷的途径。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微生物 能源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 也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煤炭 、石油和天然气 的第 四大能源 。据不完全估计 全世界每年可产生近20亿吨秸秆,而我 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6~7亿吨。列世界居首,并 以玉米 、小麦和稻谷秸秆为主 占总秸秆产量80% [1]。但 由于秸秆利用技术发展迟缓, 致使每年产生的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或弃置, 造成严重的环境染 ,我国农作物秸秆量大、利用率较低,但已在秸秆青贮、秸秆气化、秸秆还田和用于生物肥、建筑原料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既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又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 秸杆的主要成分

作物秸秆 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另外还有一些蜡质物质 。几类主要秸秆 的主要成分见表 1[2]

表 1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在农作物残留物中的比例

材料 稻小玉玉燕

草麦米米麦

秆秆芯壳

半纤维素(%) 2111297958.....50001

纤维素(%) 3

93333

.9563

.0...7 000

木质素(%) 1111104553.....0 0 0 0 0

禾秆 35~ 48 31~ 40 15~ 25

1

1. 结构特点

1.1粗纤维的结构特点

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紧密结合、相互缠绕构成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这些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很牢固,只能吸水润胀,不能为单胃动物的消化液和酶所分解,消化率很低。纤维素是由β-1,4键的葡萄糖单元所组成的长链状大分子,其葡萄糖亚基排列紧密有序,形成类似晶体的不透水的网状结构,以及分子间结合不甚紧密的无定形区域。半纤维素是由葡萄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多种单糖残基聚合而成的异型多糖。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聚合而成的一种非多糖物质,由对羟基肉桂醇(P-hydroxycinna myl alcohols)脱氢聚合而成. 1.2半纤维素的结构特点

半纤维素的许多不同的单糖聚合体的一源性混合体,包括葡萄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等,各单糖聚合体间分别以共价键、氢键、酯键或醚键相连结,因而呈现为稳定的化学结构;此外,随着农作物秸秆的成熟,植物体内的木质素逐渐增长,并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植物体的坚实性,也降低了它们的可消化性。 1.3木质素的结构特点

木质素为苯基丙烷的非结晶体聚合物,其结构随植物不同而异,在禾本科饲草中,它们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主要以酯键相结合,在豆科牧草中则主要为醚键,这两种键结构物均不能为哺乳动物消化道内厌氧微生物产生的酶分解,因而降低了它们的可消化性。

二、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

2.1秸秆还田

2.1.1 直接还田 前茬秸秆直接还田,是把一定数量的秸秆直接耕翻人土。该技术又可分为粉碎还田、整秆还田及覆盖栽培还田。采用机械一次作业将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使多项工序一次完成,生产效率可提高40—120倍。秸秆粉碎根茬还田机还能集粉碎与旋耕灭茬为一体,加速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吸收,改善土壤的团

2

粒结构和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机械还田是一项高效、省时省工的有效措施,易于被农民接受和推广。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耗能大,成本高,难以推广;二是山区、丘陵地区地块面积小,机械使用受限制;三是未经高温发酵直接还田的秸秆,可能导致病害蔓延。

2. 1.2间接还田 : 间接还田技术包括堆沤还田、烧灰还田、过腹还田、菇渣还田和沼渣还田。秸秆堆沤还田也称高温堆肥,是解决我国当前有机肥源短缺的主要途径。它是利用夏季高温季节把秸秆堆积,采用厌氧发酵沤制,其特点是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大,劳动强度高,但成本低廉。现已发展到推广应用催腐剂、酵素剂等堆沤秸秆,缩短了沤制时间。烧灰还田是将秸秆焚烧成灰而还田,操作简单方便,碳酸钾含量丰富,但易污染空气,损失大量能源和碳、氮、磷,故一般很少采用。过腹还田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秸秆利用方式。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过腹排粪还田,提高秸秆的经济价值,形成粮食—秸秆一饲料一牲畜—肥料一粮食的良性循环。菇渣还田是指秸秆可作为菇类的培养料,故将秸秆生产菇类后剩下的菇渣还田,其营养丰富,可减少化肥用量,但菇渣产量小,所消耗的秸秆量有限。沼渣还田是因为秸秆可以发酵制沼,故沼渣还田是优质的有机肥;但因沼渣产量小,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也不常用。 2.1.3 生化腐熟快速还田该技术有3种还田方式,即催腐堆肥技术、速腐堆肥技术和酵腐堆肥技术。其特点是用高新技术进行菌种的培养和生产,用现代化设备控制温度、湿度、数量、质量和时间,经机械翻抛、高温堆腐、生物发酵等过程,将秸秆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腐熟周期短、产量高、采用好氧发酵环境无污染,肥效高等优点。但优良微生物复合菌种和化学制剂筛选困难;操作条件需严格控制;秸秆需严格预处理且设备成本和运行费用较高。 2.2秸秆的饲料化处理

秸秆中含有较高的粗纤维,限制了瘤胃中微生物和消化酶对细胞壁内溶物的消化作用,致使秸秆适口性和营养性差,无法被动物高效地吸收利用。因此,开发和利用秸秆饲料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和营养价值势在必行。

三、农作物秸秆的微生物的综合利用

1.农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的优点:

3

(1)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

(2)微生物蛋白含量高,还有丰富的必须氨基酸 B族维生素 辅酶等。 (3)微生物的来源广泛,易获得理想菌株。

(4)生产可以连续进行,不受气候条件,生产季节变化 仅须少量的土地和劳力。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 )统计,本世纪末,全球蛋白质资源短缺达2500万吨至此,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已引起广泛的重视 我国的人口众多,耕地少,年产粮食 4.8- 4.9 亿吨,其中饲料用粮 1 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3% 随着人均占有粮的减少以及人们对肉 蛋 奶等需求量的增加,畜牧业和养殖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所以 人畜争粮 问题十分严重 因此,开辟新的饲料资源(秸秆为主原料)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我们从单菌和混菌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双菌株固态发酵工艺生产单细胞蛋白含量,纤维素降解率,纤维素素酶活性都较高,产品稳定绿色木霉菌株产纤维素酶活性高,性能稳定,抗污染力强,假丝酵母菌株的菌体蛋白含量高,菌体增量快 经酸化 碱化 蒸煮再膨化的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经双菌株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高酶活单细胞蛋白的工艺路线是可行的 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生产高酶活单细胞蛋白,为解决我国饲料资源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2.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在选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微生物菌种方面,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混菌发酵体系,在双菌或多菌混合发酵中,酶促作用生成的糖立即被发酵糖的微生物所利用,这样就维持了降解物的浓度,清除了酶合成作样的降解物的阻遏作用,同时,也解除了反应终产物对酶的反馈抑制 对玉米秸秆进行双菌发酵研究表明,添加5%的糖渣,室温发酵7天,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一倍左右;添加20%左右的糖渣进行发酵,其粗蛋白含量提高近 3 倍,发酵产物具有酒香味和弱酸味,适口性好对绿色木霉和假丝酵母菌共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接木霉培养 60 小时后,再接种假丝酵母,湖和培养后,培养物中蛋白含量提高到 20%- 25%,纤维素转化率达51%,培养物富含多种酶类 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

3.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热点。

4

在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方面面临几大困难,首先是秸秆的纤维素 木质素与蜡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防止降低了各种酶的活性;其次是难于选育纤维素酶产量高的菌种;第三是必须解决发酵过程中降解终产物对酶合成及其活性产生的反馈抑制的问题利用微生物发酵秸秆的主要障碍是木质素木质化程度基本上决定了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效果占8%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形成了坚固的酯键,阻碍了微生物对纤维素降解,致使秸秆的消化率很低 因此提高秸秆消化率的关键是降解木质素,其次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4.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应用前景及展望

微生物发酵秸秆的应用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提高农作物秸秆的消化率,以用作草食牲畜的基础饲料;二是以农作物秸秆为能量,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可作为蛋白饲料;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贮存农作物秸秆,以用草食牲畜的饲料 从秸秆的生物转化的目的性看,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更有意义 利用工程菌将木质素转化为单细胞蛋白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将木质 素酶基因导入酵母中,使其获得直接利用木质素的功能,在好氧的条件下生产酵母细胞;二是筛选开发高纤维素酶活性的优良菌株,生产高小的酶制剂,用于水解木质素 纤维素成为单 低糖分子。

5 、农林废 弃物 生产酒 精研 究进展

20 世纪70 年代末和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2 次石油危机 的出现 ,引起了各国对未来能源供应不足的普遍担忧 。虽然核能、水利发电可 以提供大量能量来源 ,但对于某些用途 的能源,如汽车燃料等仍需开发。于是许多国家将 目光转向酒精 ,重新评价 了酒精工业。巴西、法国等 国已用甘蔗 、玉米大量生产燃料酒精。由于世界人 口 的增长 ,可利用土地的减少 ,在世界范围内,粮食供应仍是一 大问题。以粮食为原料生产酒精必将受到限制 。而纤维素类物质是 自然界中数量很大的可再生资源 ,是生产酒精的潜在资源 ,对解决未来能源问题 ,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且 ,从全球碳循环角度来看 ,酒精燃烧并不引起大气 中二氧化碳量增加而导致温室效应 ,因为酒精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 已在植物纤维资源生长过程中被消耗。其次,与汽油相 比,以酒精作为燃料 ,将排出更少的有毒物质,有利于保护环境 。因此,利用酒精代替或部分代替汽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

菌种

酵母菌:于发酵生产酒精 的菌种是酵母菌。主要有酿酒酵母 、管囊酵母 、卡尔酵母 、清酒酵母、树干毕赤酵母 。利用酵母发酵生产酒精得率高,转化率高,耐酒精力强 ,受污染危险小 ,副产物生成少等优点。但其对基质利用范围窄 菌体生成量多。

细菌[3-4].:细菌发酵生产酒精,研究最多的是运动发酵单胞菌,其酒精产率(97%)高于其他细菌,甚至酵母(89%)。耐酒精能力(7%)高于其他大多数细菌,但低于酵母(8%~10%),对于基质的利用范围窄,只能利用葡萄糖、果糖。细菌 的优点 是:对基质的利用 范围宽,可直接利用纤维素、淀粉等多聚糖 ,对葡萄糖转化率也高,发酵时菌体少 ,容易保持无菌状态,能够进行真空发酵 ,可 由发酵罐直接 回收酒精 ,不需要冷却装置 。缺点是在技术管理上必须一十分仔细,其有机酸生成较多,对酒精耐性低,酒精得率 中等。霉菌[4]. 。道能发酵纤维素产生 酒精 的霉菌有:粗糙脉孢霉、拟青霉、链袍霉。这类菌生长及发酵缓慢 ,发酵受到酚类及木质素的抑制,但这类菌 自身可产生纤维素酶及半纤维素酶,使由纤维素生 产酒精的工艺得以简化,成本降低。

现在的趋势是利用多种酒精发酵菌混合发酵 山东大学[5] 利用造纸厂纤维废渣固态发酵生产酒精酒酷酒度最高可达5.1%(V/w),添加一定量的玉米粉后,可高达8.7%(v/w). 又如 ,毕赤酵母是发酵戊糖的优良菌,而克劳森酵母是发酵纤维二糖的优良菌。

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还很低,开发研究潜力还很大,而微生物秸秆技术可谓是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微生物理论成果走向实际应用,创造经济效益的纽带,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应用前景必定是更加广阔的。

6

[1] .段佐亮.我国作物秸秆燃烧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量变化趋势预测(1900~2020)[J].农业环境保护,1995,14(3):111-116

[2] 史央 等 秸秆 降解 的微生物学机理研 究及应用进展微生物学杂志,2002,22 (1):47- 50. [3] 、 邓伟良 .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燃料酒精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程.1995,(5)15-20 [4]、吕福英 ,阂 航 陈美慈 嗜热性乙 醇发酵的研究进展[J]工业微生物.1997.27(4) 37-43

[5]、杜秉海 曲音波 高培基 纤维废渣固态 发酵及纤维素 淀粉共发酵 的研究[J].食品与酵工业,1995,(5)15-20

姓名:夏家洪 学号:20085112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7


相关内容

  • 除臭微生物分离及效果测定
  • 万方数据 万 方数据 万方数据 除臭微生物分离及效果测定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陈书安, 黄为一陈书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黄为一(南京农业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南京,210095)上海 ...

  • 蚯蚓堆制处理对牛粪性状的影响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0:%11-%$*!"#$%&'"()*$"+,%-.$"%/0%123.0%30 蚯蚓堆制处理对牛粪性状的影响 李辉信,胡 锋,仓 龙,陈庆青,何 锋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

  • 沼气技术对减少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的作用
  • 48 中国沼气ChinaB魄m2008,26(5) 沼气技术对减少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的作用 姚建军,崔强 (河南省新乡市农村能源办公室,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生态破坏.农业生产污染以及食品污染引发的安全问题经过长期积累正逐步暴露出 ...

  • 土壤中的抗生素污染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增刊):261-266 JournalofAgro-EnvironmentScience 土壤中的抗生素污染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王敏,唐景春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 摘要:越来越多的抗生索被广泛应用于畜牧 ...

  • 四川农业大学重要核心期刊目录
  • 四川农业大学重要核心期刊目录 学科 门类 综合大学学报报纸 01哲学 02经济学 刊物名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理学版).(人文社会科学版).(医学版)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人文科 ...

  • 中国五大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aspx
  • 中国五大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1刘阳 '.再我国进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 '.聃.生物产业作为我国"+一荭"规划确定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阱绪构调整具有重大支撑作用. 2008年国务院审议井联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亩犬专项&quo ...

  • 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对番茄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对番茄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姓名 学号 专 业 农学 年级 2013级 指导教师 职称 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5年 4 月 29日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对番茄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 要 番茄(Sola ...

  • 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 摘 要 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 对垦区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重点集中于解决重大的稀缺农业资源和重大自然资源难题.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 ...

  • 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简介
  • 方智远Fang Zhiyuan(1939.9.3-)蔬菜遗传育种专家.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组成员. ...

  • 有机蔬菜栽培技术
  • 有机蔬菜栽培技术 黄珍发 (莆田市农业局土肥站,福建莆田35l100) 摘要:发展有机蔬菜生产,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蔬菜,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实现农业可 持续发展.从有机蔬菜品种选择.制定有机蔬菜轮作计划.清洁田地.配套栽培技术.肥料使用.病虫草害防治.有机蔬菜质量控制与技术培训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