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_红楼梦_研究体系再探

2011年2月第618卷第2期

语文教学通讯

BulletinofChineselanguageteaching

Feb.,2011Vol.618No.2

◆文艺评论

鲁迅的《红楼梦》研究体系再探

王高旺

(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鲁迅对《红楼梦》有过深入研究,是真正意义上的红学家。该文从基调和阅读体验两方面再次分析了鲁迅对《红楼梦》的论述和评价,对鲁迅的《红楼梦》研究体系作了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鲁迅红楼梦基调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2011)I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02-0088-02作者简介:王高旺(1970—),内蒙古兴和县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鲁迅对《红楼梦》有颇深研究。他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中,列专章评论《红楼梦》;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也对《红楼梦》倾注了较多的笔墨;在《论睁了眼看》《〈绛洞花主〉小引》《〈出的“关”》《〈草鞋脚〉小引》《言论自由的界限》《看关〉

等中,对《红楼梦》也有所涉及。综合鲁迅对书琐记》

《红楼梦》的评论,虽语言不多,但言简意赅,入木三鲁迅是一个名副其分,很有真知灼见。完全可以说,实的红学家。本文拟就这些方面作一些爬梳和整理,对鲁迅的《红楼梦》研究体系作一些补充。

一、悲凉之雾,遍披华林———关于基调鲁迅认为,人情小说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写炎凉的世态”,《金瓶梅》如此,《红楼梦》更是如此。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曾说:“空空道人从头一看,原来就是……历尽离所谓悲欢离合,世态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炎凉,就是说人物经历坎坷,命运沧桑,由大兴大荣到大衰大枯,同时饱尝人情的大热大冷。《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极为典型的书,尽管前八十回写的贾府正处于鲜花著锦、大兴大荣的鼎盛时期,但作为作品神经中枢的前五回,尤其是“好了歌解”、“金陵十二钗判词”、“红楼梦曲子”,却早已预言了贾府和贾府主人们的衰落与毁灭。《好了歌》所体现出的“好了思想”,便是一种人生无常、富贵如梦的虚无和宿命思想。这种思想不是《红楼梦》的主题,但却88文学

“红楼梦曲子”十二支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基调。

也都是悲曲哀音,预示着书中十二位主要女子的悲欢离合经历和不幸的命运。尤其是收尾之曲《飞鸟各投林》更是高度概括了全书的基本内容,隐喻了《红楼梦》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贾府前程的最终趋向。

和具体的生活描写中,也时常透露出贾府必将由荣而枯的炎凉世态。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前托梦,第二十二回写元宵节猜谜游戏,作者便将贾家的命运和众姐妹的命运寓于谜面谜底中,暗示着以后的衰败与毁灭。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是贾府由荣入枯的直接转折点,这种自抄甚至可以说是对后来遭抄的预演和暗示。自此而后,贾府便开始“异兆发悲音”,贾珍与日渐显露出下世的光景。第七十五回写道,众妻妾夜宴会芳园,赏月作乐,正当酒酣耳热、醉意朦胧之时,“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且“恍闻比先更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这贾氏祠堂墙下的“长叹之声”便是大有深意的惊人之笔,也暗寓着贾氏先祖对后人沦丧的无奈和叹惋。《红楼梦》虽主要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内部的生活,但人物之间的关系却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随着贾府的由荣渐枯,世态炎凉,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也就逐步发生了变化,由暖入冷。世态炎凉带来人情的炎凉,人情随世情变化而变化。整部《红楼梦》便是对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衰

败的深长叹息,可以说这叹息声和悲凉气渗透进小说的字里行间之中,构成了小说的基调和底色。整《红楼梦》便是对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衰败的深部

长叹息,可以说这叹息声和悲凉气渗透进小说的字里行间之中,构成了小说的基调和底色。

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千红一哭,《红楼梦》

万艳同悲”,这已是大多数读红人接受的事实。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过:“悲剧是将在杂文

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大观园中的裙钗们唯其美,唯其有价值,所以其被毁灭才是悲剧;也唯其是悲剧,她们才更美,更有价值。

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关于阅读体验

《红楼梦》的思想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这一点,鲁迅在杂文《集外集拾遗补编·〈绛小引》中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花洞主〉

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这段评论也是被《红楼梦》研究者引用频率最高的《红楼梦》思想的博大精深。关语段之一,意在证明于《红楼梦》的主题命意,鲁迅早已作了定论:世情书,人情书。显然鲁迅不会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易》书或淫书、才子佳人书、排满书、流言书……那么,鲁迅这段论述的本意又是什么呢?

袁良俊先生认为,鲁迅的这段论述暗合了西方“接受美学”的思想,虽然鲁迅的时代“接受美学”思潮还没有出现。①袁先生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笔者这里试图就这一观点作一些详细阐释。“接受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姚斯(HansR·)提出一个重要Jauss概念叫“期待视野”,即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趣味、修养、理想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对文各种经验、

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这一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客体,它内在的意义是通过读者在接受中视野的改变得到实现的。文学作品的接受可以分为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两种。垂直接受即历史接受,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文本的反应、评价是不同的,其原因在于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同。文本的潜在意义是无限延伸和无限丰富的。水平接受是指同一时代的读者群对同一文本的反应、评价不同,这是由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审美情趣不同造成的。对一部作品的评价既要考虑垂直接受状态,又要考虑水平接受状态,这样才是全面可靠

的。

和“水平接受”可以用来印证《红楼“垂直接受”

的解读史。乐黛云先生讲过:“一部《红楼梦》从梦》

‘评点派’到‘索引派’到‘题咏派’;从王国维的借《红楼梦》以谈人生之苦到陈蜕的借《红楼梦》以谈民主《红楼梦》以谈‘家庭之感化’;之要义;到汪精卫的借以至胡适强调‘自叙传’;俞平伯强调‘色即是空’;以《红楼梦》的及解放后强调阶级斗争……不同时期对

不同解释足足形成一部‘红学史”。②而所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又似乎正好印证了“接受美学”所谓”水平接受”。

另一“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WolfgongIser)

“召唤结构”。他认为文学文本的提出的重要概念叫

潜在意义是由于读者的参与才得以实现的。因此,文本就需要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应具有结构上的“空。文学文本只是提供给读者的一个框架,这个框白”

架无论在哪一方面和层次上都有许多“空白”,有待读者去填充。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没有写出或没“空白”不是文学本文的缺陷,相有明确写出的部分。

反,它是激发读者运用想象完成文本,达到艺术欣赏的一种动力因素,反而是文本的优点。如果读者已被提供了全部故事,不需要他再作任何猜疑、臆断的话,他在阅读中就不会产生激情,只能感到厌倦。《红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空白”,比如秦可卿的死。楼梦》

有人考证说是写了又删的,是用了“史笔”。著名作家

“出于非艺术的考虑”,有刘心武也认为此处是一个

意留下的一个“疤痕”,是一个有意味的“谜”。其他比如第五回中宝玉在梦中叫出秦可卿的小名,宝玉为什么只有在秦氏卧室中才能梦游太虚……甚至黛玉临终前那句话:“宝玉,宝玉,你好———”都是谜,是“空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空白。正是这些

激情。或许对整部《红楼梦》而言,这些“空白”恰恰营造了一种残缺美。

鲁迅关于《红楼梦》的论述和评价还有很多,鲁迅的《红楼梦》研究体系应该更精确、科学,这里只补充两个方面,其他有待日后继续挖掘整理。

注释:

红楼梦学刊,(2)①袁良俊.鲁迅与红楼梦[J],1988.

北京大学出版②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社,1987.

③刘心武.致周汝昌先生信[N].文汇报,1992-4-12.

(编辑:李小叶)

文学89

2011年2月第618卷第2期

语文教学通讯

BulletinofChineselanguageteaching

Feb.,2011Vol.618No.2

◆文艺评论

鲁迅的《红楼梦》研究体系再探

王高旺

(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鲁迅对《红楼梦》有过深入研究,是真正意义上的红学家。该文从基调和阅读体验两方面再次分析了鲁迅对《红楼梦》的论述和评价,对鲁迅的《红楼梦》研究体系作了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鲁迅红楼梦基调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2011)I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02-0088-02作者简介:王高旺(1970—),内蒙古兴和县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鲁迅对《红楼梦》有颇深研究。他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中,列专章评论《红楼梦》;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也对《红楼梦》倾注了较多的笔墨;在《论睁了眼看》《〈绛洞花主〉小引》《〈出的“关”》《〈草鞋脚〉小引》《言论自由的界限》《看关〉

等中,对《红楼梦》也有所涉及。综合鲁迅对书琐记》

《红楼梦》的评论,虽语言不多,但言简意赅,入木三鲁迅是一个名副其分,很有真知灼见。完全可以说,实的红学家。本文拟就这些方面作一些爬梳和整理,对鲁迅的《红楼梦》研究体系作一些补充。

一、悲凉之雾,遍披华林———关于基调鲁迅认为,人情小说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写炎凉的世态”,《金瓶梅》如此,《红楼梦》更是如此。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曾说:“空空道人从头一看,原来就是……历尽离所谓悲欢离合,世态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炎凉,就是说人物经历坎坷,命运沧桑,由大兴大荣到大衰大枯,同时饱尝人情的大热大冷。《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极为典型的书,尽管前八十回写的贾府正处于鲜花著锦、大兴大荣的鼎盛时期,但作为作品神经中枢的前五回,尤其是“好了歌解”、“金陵十二钗判词”、“红楼梦曲子”,却早已预言了贾府和贾府主人们的衰落与毁灭。《好了歌》所体现出的“好了思想”,便是一种人生无常、富贵如梦的虚无和宿命思想。这种思想不是《红楼梦》的主题,但却88文学

“红楼梦曲子”十二支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基调。

也都是悲曲哀音,预示着书中十二位主要女子的悲欢离合经历和不幸的命运。尤其是收尾之曲《飞鸟各投林》更是高度概括了全书的基本内容,隐喻了《红楼梦》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贾府前程的最终趋向。

和具体的生活描写中,也时常透露出贾府必将由荣而枯的炎凉世态。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前托梦,第二十二回写元宵节猜谜游戏,作者便将贾家的命运和众姐妹的命运寓于谜面谜底中,暗示着以后的衰败与毁灭。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是贾府由荣入枯的直接转折点,这种自抄甚至可以说是对后来遭抄的预演和暗示。自此而后,贾府便开始“异兆发悲音”,贾珍与日渐显露出下世的光景。第七十五回写道,众妻妾夜宴会芳园,赏月作乐,正当酒酣耳热、醉意朦胧之时,“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且“恍闻比先更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这贾氏祠堂墙下的“长叹之声”便是大有深意的惊人之笔,也暗寓着贾氏先祖对后人沦丧的无奈和叹惋。《红楼梦》虽主要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内部的生活,但人物之间的关系却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随着贾府的由荣渐枯,世态炎凉,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也就逐步发生了变化,由暖入冷。世态炎凉带来人情的炎凉,人情随世情变化而变化。整部《红楼梦》便是对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衰

败的深长叹息,可以说这叹息声和悲凉气渗透进小说的字里行间之中,构成了小说的基调和底色。整《红楼梦》便是对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衰败的深部

长叹息,可以说这叹息声和悲凉气渗透进小说的字里行间之中,构成了小说的基调和底色。

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千红一哭,《红楼梦》

万艳同悲”,这已是大多数读红人接受的事实。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过:“悲剧是将在杂文

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大观园中的裙钗们唯其美,唯其有价值,所以其被毁灭才是悲剧;也唯其是悲剧,她们才更美,更有价值。

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关于阅读体验

《红楼梦》的思想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这一点,鲁迅在杂文《集外集拾遗补编·〈绛小引》中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花洞主〉

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这段评论也是被《红楼梦》研究者引用频率最高的《红楼梦》思想的博大精深。关语段之一,意在证明于《红楼梦》的主题命意,鲁迅早已作了定论:世情书,人情书。显然鲁迅不会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易》书或淫书、才子佳人书、排满书、流言书……那么,鲁迅这段论述的本意又是什么呢?

袁良俊先生认为,鲁迅的这段论述暗合了西方“接受美学”的思想,虽然鲁迅的时代“接受美学”思潮还没有出现。①袁先生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笔者这里试图就这一观点作一些详细阐释。“接受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姚斯(HansR·)提出一个重要Jauss概念叫“期待视野”,即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趣味、修养、理想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对文各种经验、

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这一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客体,它内在的意义是通过读者在接受中视野的改变得到实现的。文学作品的接受可以分为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两种。垂直接受即历史接受,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文本的反应、评价是不同的,其原因在于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同。文本的潜在意义是无限延伸和无限丰富的。水平接受是指同一时代的读者群对同一文本的反应、评价不同,这是由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审美情趣不同造成的。对一部作品的评价既要考虑垂直接受状态,又要考虑水平接受状态,这样才是全面可靠

的。

和“水平接受”可以用来印证《红楼“垂直接受”

的解读史。乐黛云先生讲过:“一部《红楼梦》从梦》

‘评点派’到‘索引派’到‘题咏派’;从王国维的借《红楼梦》以谈人生之苦到陈蜕的借《红楼梦》以谈民主《红楼梦》以谈‘家庭之感化’;之要义;到汪精卫的借以至胡适强调‘自叙传’;俞平伯强调‘色即是空’;以《红楼梦》的及解放后强调阶级斗争……不同时期对

不同解释足足形成一部‘红学史”。②而所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又似乎正好印证了“接受美学”所谓”水平接受”。

另一“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WolfgongIser)

“召唤结构”。他认为文学文本的提出的重要概念叫

潜在意义是由于读者的参与才得以实现的。因此,文本就需要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应具有结构上的“空。文学文本只是提供给读者的一个框架,这个框白”

架无论在哪一方面和层次上都有许多“空白”,有待读者去填充。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没有写出或没“空白”不是文学本文的缺陷,相有明确写出的部分。

反,它是激发读者运用想象完成文本,达到艺术欣赏的一种动力因素,反而是文本的优点。如果读者已被提供了全部故事,不需要他再作任何猜疑、臆断的话,他在阅读中就不会产生激情,只能感到厌倦。《红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空白”,比如秦可卿的死。楼梦》

有人考证说是写了又删的,是用了“史笔”。著名作家

“出于非艺术的考虑”,有刘心武也认为此处是一个

意留下的一个“疤痕”,是一个有意味的“谜”。其他比如第五回中宝玉在梦中叫出秦可卿的小名,宝玉为什么只有在秦氏卧室中才能梦游太虚……甚至黛玉临终前那句话:“宝玉,宝玉,你好———”都是谜,是“空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空白。正是这些

激情。或许对整部《红楼梦》而言,这些“空白”恰恰营造了一种残缺美。

鲁迅关于《红楼梦》的论述和评价还有很多,鲁迅的《红楼梦》研究体系应该更精确、科学,这里只补充两个方面,其他有待日后继续挖掘整理。

注释:

红楼梦学刊,(2)①袁良俊.鲁迅与红楼梦[J],1988.

北京大学出版②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社,1987.

③刘心武.致周汝昌先生信[N].文汇报,1992-4-12.

(编辑:李小叶)

文学89


相关内容

  • [红楼梦]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
  • 第33卷第6期2009年11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3No.6 Nov.,2009 Jo哪al of xian对anunive瑁ity(P}Iilos叩hy蜘dSocialScienc鹤) <红楼梦>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 赵树勤,张晓辉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 ...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论文选题
  •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 ...

  • 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贡献
  • 浅析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摘要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创者.中西方文化在中国"五四"时期曾进行了猛烈的撞击,鲁迅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不但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鲁迅在现代文学创作题材.语言.文学体裁以及现代小说 ...

  • 浅析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 摘要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创者.中西方文化在中国"五四"时期曾进行了猛烈的撞击,鲁迅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不但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鲁迅在现代文学创作题材.语言.文学体裁以及现代小说理论方面都有一定的论述,所以说 ...

  • 2013新闻时评
  • 2013 年新闻时评2013 年,注定被铭记.这一年,中国梦成为了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这 一年,反腐打出组合拳,一批高官落马,大快人心:这一年, "雾霾"肆虐, 席卷大半个中国:老人跌倒不敢扶,道德滑坡再成焦点:名人超生.星二代轮 奸案等丑闻曝光,更搅起一轮轮舆论的漩涡.新闻背 ...

  •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看------毕业论文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 的学生一定要看------毕业论文选题 文学编 一. 文学史篇 1 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 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 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 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 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 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 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

  • 北大教授推荐阅读书目
  • 北大教授推荐阅读书目 张岱年:我最喜爱的书 <周易大传>.<孟子>.<庄子>.<史记>.<通鉴>.<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哲学笔记>.<西方哲学史>(罗素).< ...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个人共选,且具体题目或论述角度应有所差异: 4.每届毕业生选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15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8年04月20日 08:17:10 作者: xixibaobei_cici 一,现代汉语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