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寒论],辨太阳伤寒兼证

读《伤寒论》,辨太阳伤寒兼证

新疆自治区中医院 白玉盛

所谓兼证,即两种及两种以上病证同时并存,而以其中一种为其基础者。太阳伤寒兼证,即是在典型太阳表实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病候之证。由于其病证的核心是太阳伤寒证,病机以卫闭营郁为主导,故其治疗仍以辛温发汗为基础,而对兼夹病证予以适当处理。

1.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提要] 太阳伤寒兼经气不利证治

风寒束表,营卫失调,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脉紧。邪阻太阳经输,经气不利,头痛项强,本是太阳表证之常见症象。今项强及背,表明邪阻较重,经气郁滞更甚,且病变部位扩大,此时若仅以麻黄汤发散风寒, 取效必不尽如人意。若在发汗解表之基础上,辅以升津舒经之法,方为两全之策。

[病机] 风寒束表,太阳经输不利。

[治法] 辛温解表,升津舒经,葛根汤主之。

[方解]

功效:发汗解表,升津舒经(止利)

配伍:方以桂枝汤加麻黄发汗解表,调和营卫,以治其本;更以葛根辛散祛邪,升津以舒缓拘挛之经脉,通调郁滞之经气。其用桂枝汤加麻黄以代麻黄汤发汗解表者,为顾护阴津之意。

“太阳中风,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8)

[提要] 表寒里热的证治

太阳病见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身痛,显系伤寒表实证。风寒束表,阳气内郁,渐次化热,内热扰心,而现心烦郁闷之症。析其因果关系,内热缘于阳郁,阳郁咎由寒闭。病虽表里同见,标本轻重有别。今表寒不解,郁阳失展,则内热难断其源。故而治疗宜重在散寒解表,佐以清透内热,方选大青龙汤。

[病机] 风寒束表,郁热在内

[治法] 发散风寒 清解郁热

[方解]

功效:辛温解表,兼清里热

配伍:大青龙汤为麻黄汤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方以麻黄汤加生姜辛温发散,以除表闭;石膏辛寒,清透内热以除烦躁;大枣甘温培中,以资汗源。如此表里兼治,轻重得宜,服后自当汗出邪解而内热随消。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提要] 表寒里饮证治 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释义] 本条的述证特点,是病证概念、病机和临床表现三者并用。

“伤寒表不解”——是为病证概念,反映本证以太阳伤寒证为基本证候,故诸如恶风寒、发热、无汗、脉紧等当为其必具之症。

“心下有水气”——

故综合上述分析,本证当是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亦即表寒里饮证。

“干呕,发热而咳”及其以下——

[病因病机]: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证候特征:

1.主证:

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伤寒表不解”——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干呕——水饮横犯胃腑,胃气上逆

咳喘——寒击水饮,上逆犯肺

2.或然证:水饮之性,变动不居,随气机之升降,而横溢旁流,随其侵犯之处而表现不同。

口渴——饮停于内,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下利——水饮下趋,浸渍大肠

噎——水饮内停阻碍气机

小便不利,少腹满——水饮内停,膀胱气化失职,轻则小便不利,甚则见小腹不适,撑急感

对本条证候的分析,亦可由水饮之邪影响三焦,导致三焦决渎失常进行分析:

饮溢上焦——咳喘

饮留中焦——干呕

饮流下焦——小便不利,少腹满

治法:辛温解表,兼温化水饮

方药:小青龙汤

读《伤寒论》,辨太阳伤寒兼证

新疆自治区中医院 白玉盛

所谓兼证,即两种及两种以上病证同时并存,而以其中一种为其基础者。太阳伤寒兼证,即是在典型太阳表实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病候之证。由于其病证的核心是太阳伤寒证,病机以卫闭营郁为主导,故其治疗仍以辛温发汗为基础,而对兼夹病证予以适当处理。

1.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提要] 太阳伤寒兼经气不利证治

风寒束表,营卫失调,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脉紧。邪阻太阳经输,经气不利,头痛项强,本是太阳表证之常见症象。今项强及背,表明邪阻较重,经气郁滞更甚,且病变部位扩大,此时若仅以麻黄汤发散风寒, 取效必不尽如人意。若在发汗解表之基础上,辅以升津舒经之法,方为两全之策。

[病机] 风寒束表,太阳经输不利。

[治法] 辛温解表,升津舒经,葛根汤主之。

[方解]

功效:发汗解表,升津舒经(止利)

配伍:方以桂枝汤加麻黄发汗解表,调和营卫,以治其本;更以葛根辛散祛邪,升津以舒缓拘挛之经脉,通调郁滞之经气。其用桂枝汤加麻黄以代麻黄汤发汗解表者,为顾护阴津之意。

“太阳中风,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8)

[提要] 表寒里热的证治

太阳病见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身痛,显系伤寒表实证。风寒束表,阳气内郁,渐次化热,内热扰心,而现心烦郁闷之症。析其因果关系,内热缘于阳郁,阳郁咎由寒闭。病虽表里同见,标本轻重有别。今表寒不解,郁阳失展,则内热难断其源。故而治疗宜重在散寒解表,佐以清透内热,方选大青龙汤。

[病机] 风寒束表,郁热在内

[治法] 发散风寒 清解郁热

[方解]

功效:辛温解表,兼清里热

配伍:大青龙汤为麻黄汤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方以麻黄汤加生姜辛温发散,以除表闭;石膏辛寒,清透内热以除烦躁;大枣甘温培中,以资汗源。如此表里兼治,轻重得宜,服后自当汗出邪解而内热随消。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提要] 表寒里饮证治 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释义] 本条的述证特点,是病证概念、病机和临床表现三者并用。

“伤寒表不解”——是为病证概念,反映本证以太阳伤寒证为基本证候,故诸如恶风寒、发热、无汗、脉紧等当为其必具之症。

“心下有水气”——

故综合上述分析,本证当是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亦即表寒里饮证。

“干呕,发热而咳”及其以下——

[病因病机]: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证候特征:

1.主证:

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伤寒表不解”——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干呕——水饮横犯胃腑,胃气上逆

咳喘——寒击水饮,上逆犯肺

2.或然证:水饮之性,变动不居,随气机之升降,而横溢旁流,随其侵犯之处而表现不同。

口渴——饮停于内,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下利——水饮下趋,浸渍大肠

噎——水饮内停阻碍气机

小便不利,少腹满——水饮内停,膀胱气化失职,轻则小便不利,甚则见小腹不适,撑急感

对本条证候的分析,亦可由水饮之邪影响三焦,导致三焦决渎失常进行分析:

饮溢上焦——咳喘

饮留中焦——干呕

饮流下焦——小便不利,少腹满

治法:辛温解表,兼温化水饮

方药:小青龙汤


相关内容

  • 伤寒论读法
  • 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 作者:李永宸, 何丽春, 赖 文 [关键词] :<读过伤寒论>:,,陈伯坛:,,中医学术发掘:,,中华民国 摘要: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读法"篇有以下心得创见:读<伤寒论>不能将&qu ...

  • [伤寒论]原文背诵条例整理版(2013)(草稿)
  • <伤寒论>原文背诵条例整理版(2013) 太阳病辩证纲要 [太阳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 [太阳病分类-太阳伤寒]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伤寒论类编补遗]合并系属病篇223
  • 合并系属病篇223-233条 主讲时间 2015.5.12 第42讲 主讲老师 程佳伟 主办方 中华汉传中医促进会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补遗>223-233条. 首次,我们来看看<伤寒补遗>下篇条文的整体排序,这样学习起来思路会清晰一些.第4章阴阳表里寒热凡例讲 ...

  • 伤寒论条文
  • 伤寒论讲义第三版 概述 (一)作者生平: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后人称之"医圣". 张机约生于公元150-219年,今之河南南阳人. (二)成书时代背景:约成书于公元200-205年,宦官.外戚掌权,封建割据,政治昏暗,战争频起,灾疫连年. (三)版本及流传 <伤寒杂病论> ...

  • 最常用的50个经方
  • 最常用的50个经方(几乎每天都遇到) 麻黄汤(麻甘桂+杏) 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 桂枝汤/(桂甘+姜芍枣)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 麻杏石甘汤(麻甘+杏+石)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杏 姜枣+桑白皮 连翘 赤小豆) 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 越婢汤 (麻甘+姜枣+石) 小青龙汤( ...

  • 刘度舟伤寒论临证讲义
  • 刘度舟伤寒论临证要义 第一章 辨非论 第一节 (伤寒论)--中医之魂 (伤寒论分 后汉人张机所著.张机字仲景, 南阳郡涅阳人. 生卒年代约为公元 150年219年. 他目睹当时疾疫广为流行, 死亡惨重, 激发他"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的心情, 产生了著书立说‧ 救人济世的 ...

  • 伤寒论必背条文
  • 伤寒论, 条文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 ...

  • 浅述张仲景对针灸学的贡献
  • 浅述张仲景对针灸学的贡献 王红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阐述了5伤寒论6对针灸学的重要贡献:学术思想上,强调/治未病0./针灸必脉诊0./辨证论治0./针药并用0;治疗法则上,指出/泻实用针.温补用灸0;取穴方法上,倡导/循经取穴0./局部取穴0./选取特定穴0;临证 ...

  • _伤寒论_326条不是厥阴病的提纲
  • 2011年4月河南中医April Vol.31 2011No.4 第31卷第4期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26条不是厥阴病的提纲伤寒论> 肖相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伤寒论>摘要: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