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论语》(八则)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 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论语》(八则)

【课后反思】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大学》(二则)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大学》(二则)

【课后反思】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中庸》(二则)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中庸》(二则)

【课后反思】如果课上我能加上相关视频或图片,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列子·汤问》(二则)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

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列子·汤问》(二则)

【课后反思】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但课上形式太少,不够活泼。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29页

六、活动广角:第26、29—31页

七、成长阶梯:第31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课后反思】通过阅读,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明白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许多故事。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马 援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4、35页

七、成长阶梯:第35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马 援

【课后反思】学生了解马援的各种来源,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诸葛亮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

六、活动广角:第38页

七、成长阶梯:第38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诸葛亮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岳飞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1页

六、活动广角:第41、42页

七、成长阶梯:第42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岳飞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岳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李清照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5页

六、活动广角:第46页

七、成长阶梯:第4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李清照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李清照是个多才多艺的词人,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辛弃疾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9页

六、活动广角:第49、50页

七、成长阶梯:第50、50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辛弃疾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辛弃疾是个爱国词人,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蓬莱仙境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4页

六、活动广角:第54—56页

七、成长阶梯:第57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蓬莱仙境

【课后反思】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蒲松龄故居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0页

六、活动广角:第60—62页

七、成长阶梯:第6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蒲松龄故居

【课后反思】学生了解《蒲松龄故居》的原文及译文,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趣味诗歌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默读课本64页:1、藏头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6页:2回文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8页:

3、宝塔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0页:4、拆字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2页:5、形意诗的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5、67、69、70、73页

六、活动广角:第65、67、69、71、7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趣味诗歌

【课后反思】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但课上形式太少,不够活泼。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论语》(八则)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 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论语》(八则)

【课后反思】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大学》(二则)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大学》(二则)

【课后反思】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中庸》(二则)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中庸》(二则)

【课后反思】如果课上我能加上相关视频或图片,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列子·汤问》(二则)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

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列子·汤问》(二则)

【课后反思】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但课上形式太少,不够活泼。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29页

六、活动广角:第26、29—31页

七、成长阶梯:第31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课后反思】通过阅读,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明白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许多故事。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马 援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4、35页

七、成长阶梯:第35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马 援

【课后反思】学生了解马援的各种来源,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诸葛亮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

六、活动广角:第38页

七、成长阶梯:第38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诸葛亮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岳飞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1页

六、活动广角:第41、42页

七、成长阶梯:第42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岳飞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岳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李清照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5页

六、活动广角:第46页

七、成长阶梯:第4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李清照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李清照是个多才多艺的词人,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辛弃疾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9页

六、活动广角:第49、50页

七、成长阶梯:第50、50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辛弃疾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辛弃疾是个爱国词人,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蓬莱仙境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4页

六、活动广角:第54—56页

七、成长阶梯:第57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蓬莱仙境

【课后反思】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蒲松龄故居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0页

六、活动广角:第60—62页

七、成长阶梯:第6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蒲松龄故居

【课后反思】学生了解《蒲松龄故居》的原文及译文,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趣味诗歌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默读课本64页:1、藏头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6页:2回文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8页:

3、宝塔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0页:4、拆字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2页:5、形意诗的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5、67、69、70、73页

六、活动广角:第65、67、69、71、7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趣味诗歌

【课后反思】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但课上形式太少,不够活泼。


相关内容

  • 小学一年级年级地方课程.表格式doc
  • 小学一年级年级地方课程 <传统文化>教案 学 校: 科任教师: 年 月 日 海子 南潘 松林赵 大张 肖姚 花赵专用教案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海子 南潘 松林赵 大张 肖姚 花赵专用教案 1 海子 南潘 松林赵 大张 肖姚 花赵专用教案 2 海子 南潘 松林赵 大张 肖姚 花赵专用教 ...

  • 新版pep四下英语教案(表格式)
  • 新PEP 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 ...

  •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下学期
  • 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史家坡小学--罗华 基本情况:二年级共有50多人,年龄都比较小,特别是二年级的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加强培养.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 ...

  • 期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 一、工作回顾 开学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筹备召开了山东省语文学科“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实验现场会,在会上,我们展示了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师生素养及学生诵读活动,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比赛,经过层层推选,我校刘芳、杨秋云获区基本功一等奖,王琨获 ...

  • (人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 (人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第一课 别把尊严丢了 第一课时 尊重自己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2.尊严不是一时的得失,更不是财富的多寡,而是你是否把自己当做大写的人. 教学过程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不愿失去尊严,人格尊严是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精 神根基,没有了它,人只剩下空空的躯 ...

  •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工作计划
  • xx-xx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有30个教学班,一级部14个班(6个普通文.理,1个励志文.理),二级部16个班(6个普通文,8个普通理,2个励志理).共2024人,其中文科789人,理科1235人.通过上学期的严格规范管理,大部分学生已初步养成遵 ...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8课[提线纸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8课<提线纸偶>优质课 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2.过程和方法:通过策划.合作.展示等活动, 学习制作提线纸偶的方法.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三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 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 ...

  • 七年级2班庆祝第27个教师节主题班会设计
  • 七年级2班庆祝第27个教师节主题班会设计-教师颂]这篇文章,系-网-友82653搜集上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部分内容源于网络,期望能对您的工作有些许帮助,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flash 教 育 课 件 资 源 网 hTTp://wWW.FlaShkJ.nEt,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 tag ...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 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 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优 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 学生初步了解节日的装饰能够烘托节日气氛.简单了解各地区.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日活动, 人们会根据各自的文化传统, 施以各具特色的节日装饰.学习观察节日装饰的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