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社区目前是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研究社区金融需求并给予满足,无论是对金融业发现新的业务热点和效益增长点,还是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通辽市社区金融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社区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社区金融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发展社区金融思路作一初探。   关键词:社区金融;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1-0027-05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一般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即“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社区按一定地域可划分为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我国城市社区主要是指以街道为主体,以居委会为依托的地缘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由于我国城市经济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和主导性,因此,本文研究的社区问题仅立足于城市社区范围之内。      一、社区金融发展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一)社区金融发展现状及特征   社区的发展为通辽市金融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对社区金融有了初步认识。由于传统的经营模式盈利空间逐步缩小,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发展稳定、风险小的零售业务越来越重视,建立了零售业务或个人金融业务专营部门,并选取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环境良好、人口比较密集的居民小区设立社区金融机构网点,在产品服务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社区金融服务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社区金融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和社会效益。开展社区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策略,实施特色经营,实现业务整体推进的重要一步。经过几年发展,通辽市社区金融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和社会效益。如建设银行通辽市分行在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区附近设立营业网点,有针对性的对民大校区及家属区积极推行特色产品,大力开展代收业务,积极推行通知存款一户通产品,拉动存款有效增长,截止2006年末,该营业网点存款1278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6%,中间业务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   二是社区金融的合作伙伴逐渐增多。社区金融的服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业的合作。目前与通辽市银行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单位部门越来越多,涉及电信业、保险业、证券业以及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社会保险中心、水电气暖等130多家企业。这为社区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和金融机构扩大盈利空间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   三是社区金融机构设置以储蓄所为主,网点布局主要集中在繁华地段。调查显示,通过市现有7家金融机构近300个分支行、分理处、储蓄所遍及全市街区,其中有93%为储蓄所。社区居民在此能够得到的最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就是储蓄业务。网点布局上在接近商业中心、地段较繁华的大型社区设置比较集中,其它社区较少。在位置较偏,经济环境较差的社区附近则很少设立服务网点。   四是社区金融服务品种日益多样化,服务手段实现电子化。目前,通辽市的社区金融服务产品大致可概括为储蓄、代收代付、银行卡、电子银行、个人投资理财、个人贷款等六大类。其中,资产业务品种有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小额质押贷款等。2006年5月底,上述几类贷款余额达73,928万元,占全部贷款的3.08%,成为银行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负债业务新品种有教育储蓄、通知存款等。      (二)社区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金融机构对发展社区金融服务认识不到位。目前,一些商业银行依然对社区金融的市场开发没有充分认识,对社区金融缺乏深入的研究,认为当前的社区建设尚未成熟,有的还没有形成规模,居民迁入也有较长的过程,担心在社区开设银行网点成本高、收效慢,因此,对进军社区一直持谨慎态度,愿意到社区落户的银行并不多。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在经营观念上仍存在抓大企业、大客户,一锤定乾坤时思想,发展社区金融面临观念上的障碍。   二是社区金融产品、服务功能及机构创新意识不足。社区金融需求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等特点,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应该是金融超市,客户可以随心所欲地选购称心如意的产品。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还不能够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功能服务。主要表现在:(1)通辽市的商业银行全部是二级分行或支行,在实行法人制度的条件下,没有产品创新的权力和产品设计人员,社区金融产品开发基本上由总分行负责,而本地区银行只是负责上级行研发出的新产品推销,缺少自我开发金融产品的意识与能力。信用社在现有条件下更是无力开展高层次社区金融服务。(2)缺乏服务创新意识,受人员素质和人员紧张等因素制约,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建立起社区金融专职营销部门及队伍,只对大宗业务和特殊业务提供上门服务,自助服务设施基本以取款为主,自动存款的设施数量十分有限,客户在营业时间以外办理存款比较困难。(3)社区金融产品的研发品种少,综合性的产品有限,行业合作关系不够普遍。   三是金融机构缺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由于社区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市场调研与拓展、产品开发与营销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尚未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社区金融服务专业人员队伍。   四是社区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介入社区金融服务领域相对较早,网点基本遍及居民区,而这些网点基本上都是储蓄所,服务层次低,投入成本大,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受诸多因素限制,社区网点稀少,市场占有率不高。   五是银行与客户的信息交流不对称。一方面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产品特别是新产品宣传方面,主要以柜台宣传为主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使得很多人对银行的产品知之甚少,没能做到广而告之。另一方面社区居民金融知识欠缺,向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咨询的渠道又相对狭小,造成了客户对银行的信息、产品功能不太了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需求。   六是信用环境欠佳阻碍了社区金融发展。现阶段我国的信用环境对社区金融业务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近些年来部分经济活动主体的信用缺失使得商业银行对开展社区金融业务产生担心,而且对银行自身而言,由于我国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刚刚建立,信息涵盖面较窄,功能不十分完善,加之很大一部分居民与银行没有客户管理关系,银行对社区及其居民的信息缺乏了解,信息严重不对称,使社区金融服务内容和效率受到很大限制。      二、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一)社区居民金融需求呈个性化、差异化   我们从300份有效调查问卷及走访社区50户居民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职业与经济状况的居民对金融服务需求存在层次的差异性和多元化特点:一是部分居民已实现金融资产多样化。65%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除储蓄存款和现金外,还拥有国库券、股票、基金等其它金融资产;45%的社区居民除储蓄存款外,开始尝试运用信用卡、电子银行等现代金融工具。这种需求要求银行提供科技含量更高、更新颖、更能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务。二是社区居民中低收入阶层的金融服务需求单一,但满足率较低。中低收入阶层在对金融产品的选择,有95%的居民选择存款、取款、个人汇款,同时对助学贷款、下岗职工贴息贷款、小额扶贫贷款等个人贷款需求较大,占78%,而贷款满足率却不到16%,这表明金融机构对社区居民的贷款服务近似真空。三是居民在社区就业自谋生计所带来的融资需求日益广泛。46%的居民有创业想法,其中,有73%的人选择自筹资金,27%的人选择银行贷款。创业项目主要针对社区开办商业服务,如经营便利店、餐馆、美容美发、书报亭、干洗店、药店、诊所、修配店、健身中心等服务项目。

     (二)社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待完善   社区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为个体企业,且多为服务和贸易行业。这些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有如下特点:   一是中小企业需求品种多样。78%的样本企业对信用卡业务、理财服务等金融服务期待较高。69%的样本企业选择银行承兑汇票、开发贷款、票据贴现及短期小额抵押贷款、其他贷款对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满意程度60%,对贷款满意度为20%,值得注意的是有60%的企业从没有利用过票据贴现,说明企业的结算方式落后。还有26%的样本企业至今没有发生过银行贷款,说明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领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二是需要新的融资模式取代单纯的资产抵押贷款。据调查,45.1%企业在资金紧张时选择向亲友借款或民间融资。样本企业自2004年以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满足率仅为18%,且贷款的审批多以企业提供资产抵押特别是不动产抵押为首要条件。未获得贷款原因,63%企业选择没有抵押,46%没有担保。在调查中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因信誉良好或本企业产品市场前景好而获得贷款。说明现有金融机构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来培育客户,而是按规定条款将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内在需求   社区服务项目共有6大类。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意见》的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很难进行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急需提升金融支持。      三、社区金融发展的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通辽市社区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市城镇人口将达到145万,中心城区人口达到80万人以上,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50%以上。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规模逐渐扩大,社区居民人口增多,对社区金融需求的趋势将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做好社区金融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的发展也为银行发展业务开辟了更大市场空间,对优化机构网点结构和布局,增强金融机构影响力,塑造金融新品牌,有效地推动金融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按照市场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原则,构建多层次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1.构建社区中介性质的金融服务站,作为社区金融基层组织。社区金融服务站的职责是:首先,对借款人的贷款条件进行初审并向社区信用工作办公室推荐;社区信用工作办公室将申请材料发到社区信用评审委员会相关部门,经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借款人的有关条件审查合格后,再由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后交经办银行核贷。银行部门对经审查已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只需经过信贷员、个人业务部和审贷委员会三道必要的审查程序便可放贷,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社区金融服务站有义务及时向银行反映客户迁移、生产经营变化、涉及法律纠纷、金融服务需求及提供银行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所造成的金融服务障碍。应对社区金融服务站实行奖惩机制,对本社区无拖欠贷款居民户占辖内贷款居民户总数的一定比例,不良贷款占比低于规定比例,发放居民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个人和企业抵押担保贷款户数占全社区常住居民户一定比例以上的给予重奖,以促进社区服务站尽职尽责。   2.建立社区银行,提供专业化的社区金融服务。立足社区,建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建立和发展社区银行应立足现有基础,结合社区金融服务的特点,通过“转型”和“新建”两种途径发展社区银行。“转型”是将现有的小银行机构或将邮政储蓄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目前,国家已经将社区银行确定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终方向,同时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方向确定为在保留利用邮政网络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面向普通大众,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性服务的金融机构。“新建”即在有条件的部分社区成立小额信贷机构。按股份制的要求,以自然人或企业为发起人成立小额信贷有限责任公司,在工商部门注册,属于只贷不存、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以自有资金来从事贷款业务的商业性盈利机构,以形成竞争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二)加大金融业务创新力度   1.金融机构应积极培养和树立社区金融意识。社区金融正呈现出三种变化趋势:(1)由传统的储蓄存款转向理财服务和投资顾问;(2)由持有单一金融资产向持有多种金融资产转化;(3)由单一的个人金融需求转向多种经济主体对金融的服务需求。社区经济的发展蕴涵着大量的潜在的金融需求,为拓展金融业务提供了发展空间。各金融机构应接照社区金融“定向性、综合性、差别性、创新性、智能性”的特点,研究制定战略目标与重点,创新业务品种、服务方式和运作模式,以社区为中心,将金融业务面向社区客户纵深拓展,进而辐射周边地区和人群,满足各类客户的金融需求,实现经营收益最大化。   2.加大社区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力度。一是金融部门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在搞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办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不断拓展服务形式,打破服务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客户充分享受到“足不出户”的即时金融服务。二是向社区,打造特色“金融超市”。金融机构应面向社区,加强社区金融市场调研,加大社区金融市场及产品开发力度,密切与社区居民、社区经济组织、单位部门(如保险、房地产、物业、电信、水电气暖、公证、担保等)之间的合作,实现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同时还应在市场细化上下功夫,为特殊客户群体设计开发专门的金融产品,以体现社区金融“差别化”服务的特点。三是商业银行应转变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手段,尽可能地扩大社区金融的宣传效应,以争取更多的客户源;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客户经理队伍。通过实行客户经理制,由客户经理按照一定市场细分结果有差别、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要成立专门的营销队伍,按客户需求主动服务上门。建立会员制,通过会员制形式建立起稳定的客户关系,为会员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      3.优化营业网点,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社区金融是今后银行业竞争的焦点,商业银行在网点布局和规划时应依靠社区、贴近社区,改造现有营业网点,合理布局,重新组合。社区的选择上应将当地知名度高、社会环境好、物业管理严格的小区作为试点,可在社区金融传统的柜台服务方式基础上增添自助服务方式,弥补柜台服务受营业时间限制的缺陷,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各分支行可建立社区金融中心(如投资理财中心、消费贷款中心、电子银行中心等),负责市场的调查与产品的研发,下设网点负责做好本社区居民、单位的金融服务与拓展。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储蓄网点优势,将储蓄所改造为综合性营业机构,通过增加服务内容来提升服务档次。   4.建立客户信息库,进行市场细分,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由于社区内客户群体年龄、收入、性别、教育、职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同,商业银行要建立客户数据库,根据客户的经济基础、存款情况、消费信贷需求等进行市场细分,制定出能满足各层次客户金融需求的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   5.提高业务水平,加快人才培养。商业银行应注重人才培养,通过邀请专业学者讲学、系统内外培训交流、聘用优秀管理人员等方式,促进各级机构网点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社区金融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完善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二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三是加快信用环境建设。以社区为依托,以信用企业、信用户(居民)为基础,以打造信用社区为手段,改善区域金融生态,创造社区金融良好环境。要加强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组织领导制定实施细则和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树立大局部意识,积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提高办事效率;政府应切实担负起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领导责任,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和区域信用再担保机构,健全社区资信认证、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为金融部门开展业务保驾护航。四是建立激励补偿机制。针对金融部门在社区所开展一些政策性业务,应考虑建立激励补偿机制。政府应在政策上对政策性金融予必要的激励和补偿。对社区小企业和下岗待业人员贷款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社区金融机构,应适当减免或降低营业税。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政策性补偿基金,向在社区承担的部分政策性金融业务提供支持。运用再贷款、利率等工具,对社区银行的资源配置进行协调和引导,鼓励加大对社区的投入。五是加强管理和监督。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金融宏观管理和风险监测,重点监测社区金融规模、来源、区域分布、市场利率、流动性状况、信用程度,风险状况等,分析可能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实施宏观调节。六是宣传培训金融知识。加强对中小企业经理、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大对社区居民金融宣传促进中小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信用形象”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意识。      课题主持人:王维民   课题组成员:孙爱生王晓峰于凤   课题执笔人:孙爱生   (责任编辑黑延成)

  摘要: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社区目前是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研究社区金融需求并给予满足,无论是对金融业发现新的业务热点和效益增长点,还是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通辽市社区金融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社区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社区金融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发展社区金融思路作一初探。   关键词:社区金融;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1-0027-05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一般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即“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社区按一定地域可划分为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我国城市社区主要是指以街道为主体,以居委会为依托的地缘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由于我国城市经济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和主导性,因此,本文研究的社区问题仅立足于城市社区范围之内。      一、社区金融发展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一)社区金融发展现状及特征   社区的发展为通辽市金融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对社区金融有了初步认识。由于传统的经营模式盈利空间逐步缩小,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发展稳定、风险小的零售业务越来越重视,建立了零售业务或个人金融业务专营部门,并选取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环境良好、人口比较密集的居民小区设立社区金融机构网点,在产品服务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社区金融服务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社区金融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和社会效益。开展社区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策略,实施特色经营,实现业务整体推进的重要一步。经过几年发展,通辽市社区金融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和社会效益。如建设银行通辽市分行在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区附近设立营业网点,有针对性的对民大校区及家属区积极推行特色产品,大力开展代收业务,积极推行通知存款一户通产品,拉动存款有效增长,截止2006年末,该营业网点存款1278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6%,中间业务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   二是社区金融的合作伙伴逐渐增多。社区金融的服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业的合作。目前与通辽市银行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单位部门越来越多,涉及电信业、保险业、证券业以及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社会保险中心、水电气暖等130多家企业。这为社区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和金融机构扩大盈利空间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   三是社区金融机构设置以储蓄所为主,网点布局主要集中在繁华地段。调查显示,通过市现有7家金融机构近300个分支行、分理处、储蓄所遍及全市街区,其中有93%为储蓄所。社区居民在此能够得到的最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就是储蓄业务。网点布局上在接近商业中心、地段较繁华的大型社区设置比较集中,其它社区较少。在位置较偏,经济环境较差的社区附近则很少设立服务网点。   四是社区金融服务品种日益多样化,服务手段实现电子化。目前,通辽市的社区金融服务产品大致可概括为储蓄、代收代付、银行卡、电子银行、个人投资理财、个人贷款等六大类。其中,资产业务品种有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小额质押贷款等。2006年5月底,上述几类贷款余额达73,928万元,占全部贷款的3.08%,成为银行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负债业务新品种有教育储蓄、通知存款等。      (二)社区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金融机构对发展社区金融服务认识不到位。目前,一些商业银行依然对社区金融的市场开发没有充分认识,对社区金融缺乏深入的研究,认为当前的社区建设尚未成熟,有的还没有形成规模,居民迁入也有较长的过程,担心在社区开设银行网点成本高、收效慢,因此,对进军社区一直持谨慎态度,愿意到社区落户的银行并不多。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在经营观念上仍存在抓大企业、大客户,一锤定乾坤时思想,发展社区金融面临观念上的障碍。   二是社区金融产品、服务功能及机构创新意识不足。社区金融需求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等特点,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应该是金融超市,客户可以随心所欲地选购称心如意的产品。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还不能够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功能服务。主要表现在:(1)通辽市的商业银行全部是二级分行或支行,在实行法人制度的条件下,没有产品创新的权力和产品设计人员,社区金融产品开发基本上由总分行负责,而本地区银行只是负责上级行研发出的新产品推销,缺少自我开发金融产品的意识与能力。信用社在现有条件下更是无力开展高层次社区金融服务。(2)缺乏服务创新意识,受人员素质和人员紧张等因素制约,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建立起社区金融专职营销部门及队伍,只对大宗业务和特殊业务提供上门服务,自助服务设施基本以取款为主,自动存款的设施数量十分有限,客户在营业时间以外办理存款比较困难。(3)社区金融产品的研发品种少,综合性的产品有限,行业合作关系不够普遍。   三是金融机构缺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由于社区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市场调研与拓展、产品开发与营销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尚未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社区金融服务专业人员队伍。   四是社区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介入社区金融服务领域相对较早,网点基本遍及居民区,而这些网点基本上都是储蓄所,服务层次低,投入成本大,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受诸多因素限制,社区网点稀少,市场占有率不高。   五是银行与客户的信息交流不对称。一方面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产品特别是新产品宣传方面,主要以柜台宣传为主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使得很多人对银行的产品知之甚少,没能做到广而告之。另一方面社区居民金融知识欠缺,向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咨询的渠道又相对狭小,造成了客户对银行的信息、产品功能不太了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需求。   六是信用环境欠佳阻碍了社区金融发展。现阶段我国的信用环境对社区金融业务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近些年来部分经济活动主体的信用缺失使得商业银行对开展社区金融业务产生担心,而且对银行自身而言,由于我国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刚刚建立,信息涵盖面较窄,功能不十分完善,加之很大一部分居民与银行没有客户管理关系,银行对社区及其居民的信息缺乏了解,信息严重不对称,使社区金融服务内容和效率受到很大限制。      二、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一)社区居民金融需求呈个性化、差异化   我们从300份有效调查问卷及走访社区50户居民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职业与经济状况的居民对金融服务需求存在层次的差异性和多元化特点:一是部分居民已实现金融资产多样化。65%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除储蓄存款和现金外,还拥有国库券、股票、基金等其它金融资产;45%的社区居民除储蓄存款外,开始尝试运用信用卡、电子银行等现代金融工具。这种需求要求银行提供科技含量更高、更新颖、更能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务。二是社区居民中低收入阶层的金融服务需求单一,但满足率较低。中低收入阶层在对金融产品的选择,有95%的居民选择存款、取款、个人汇款,同时对助学贷款、下岗职工贴息贷款、小额扶贫贷款等个人贷款需求较大,占78%,而贷款满足率却不到16%,这表明金融机构对社区居民的贷款服务近似真空。三是居民在社区就业自谋生计所带来的融资需求日益广泛。46%的居民有创业想法,其中,有73%的人选择自筹资金,27%的人选择银行贷款。创业项目主要针对社区开办商业服务,如经营便利店、餐馆、美容美发、书报亭、干洗店、药店、诊所、修配店、健身中心等服务项目。

     (二)社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待完善   社区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为个体企业,且多为服务和贸易行业。这些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有如下特点:   一是中小企业需求品种多样。78%的样本企业对信用卡业务、理财服务等金融服务期待较高。69%的样本企业选择银行承兑汇票、开发贷款、票据贴现及短期小额抵押贷款、其他贷款对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满意程度60%,对贷款满意度为20%,值得注意的是有60%的企业从没有利用过票据贴现,说明企业的结算方式落后。还有26%的样本企业至今没有发生过银行贷款,说明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领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二是需要新的融资模式取代单纯的资产抵押贷款。据调查,45.1%企业在资金紧张时选择向亲友借款或民间融资。样本企业自2004年以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满足率仅为18%,且贷款的审批多以企业提供资产抵押特别是不动产抵押为首要条件。未获得贷款原因,63%企业选择没有抵押,46%没有担保。在调查中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因信誉良好或本企业产品市场前景好而获得贷款。说明现有金融机构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来培育客户,而是按规定条款将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内在需求   社区服务项目共有6大类。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意见》的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很难进行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急需提升金融支持。      三、社区金融发展的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通辽市社区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市城镇人口将达到145万,中心城区人口达到80万人以上,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50%以上。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规模逐渐扩大,社区居民人口增多,对社区金融需求的趋势将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做好社区金融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的发展也为银行发展业务开辟了更大市场空间,对优化机构网点结构和布局,增强金融机构影响力,塑造金融新品牌,有效地推动金融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按照市场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原则,构建多层次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1.构建社区中介性质的金融服务站,作为社区金融基层组织。社区金融服务站的职责是:首先,对借款人的贷款条件进行初审并向社区信用工作办公室推荐;社区信用工作办公室将申请材料发到社区信用评审委员会相关部门,经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借款人的有关条件审查合格后,再由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后交经办银行核贷。银行部门对经审查已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只需经过信贷员、个人业务部和审贷委员会三道必要的审查程序便可放贷,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社区金融服务站有义务及时向银行反映客户迁移、生产经营变化、涉及法律纠纷、金融服务需求及提供银行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所造成的金融服务障碍。应对社区金融服务站实行奖惩机制,对本社区无拖欠贷款居民户占辖内贷款居民户总数的一定比例,不良贷款占比低于规定比例,发放居民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个人和企业抵押担保贷款户数占全社区常住居民户一定比例以上的给予重奖,以促进社区服务站尽职尽责。   2.建立社区银行,提供专业化的社区金融服务。立足社区,建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建立和发展社区银行应立足现有基础,结合社区金融服务的特点,通过“转型”和“新建”两种途径发展社区银行。“转型”是将现有的小银行机构或将邮政储蓄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目前,国家已经将社区银行确定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终方向,同时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方向确定为在保留利用邮政网络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面向普通大众,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性服务的金融机构。“新建”即在有条件的部分社区成立小额信贷机构。按股份制的要求,以自然人或企业为发起人成立小额信贷有限责任公司,在工商部门注册,属于只贷不存、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以自有资金来从事贷款业务的商业性盈利机构,以形成竞争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二)加大金融业务创新力度   1.金融机构应积极培养和树立社区金融意识。社区金融正呈现出三种变化趋势:(1)由传统的储蓄存款转向理财服务和投资顾问;(2)由持有单一金融资产向持有多种金融资产转化;(3)由单一的个人金融需求转向多种经济主体对金融的服务需求。社区经济的发展蕴涵着大量的潜在的金融需求,为拓展金融业务提供了发展空间。各金融机构应接照社区金融“定向性、综合性、差别性、创新性、智能性”的特点,研究制定战略目标与重点,创新业务品种、服务方式和运作模式,以社区为中心,将金融业务面向社区客户纵深拓展,进而辐射周边地区和人群,满足各类客户的金融需求,实现经营收益最大化。   2.加大社区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力度。一是金融部门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在搞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办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不断拓展服务形式,打破服务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客户充分享受到“足不出户”的即时金融服务。二是向社区,打造特色“金融超市”。金融机构应面向社区,加强社区金融市场调研,加大社区金融市场及产品开发力度,密切与社区居民、社区经济组织、单位部门(如保险、房地产、物业、电信、水电气暖、公证、担保等)之间的合作,实现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同时还应在市场细化上下功夫,为特殊客户群体设计开发专门的金融产品,以体现社区金融“差别化”服务的特点。三是商业银行应转变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手段,尽可能地扩大社区金融的宣传效应,以争取更多的客户源;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客户经理队伍。通过实行客户经理制,由客户经理按照一定市场细分结果有差别、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要成立专门的营销队伍,按客户需求主动服务上门。建立会员制,通过会员制形式建立起稳定的客户关系,为会员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      3.优化营业网点,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社区金融是今后银行业竞争的焦点,商业银行在网点布局和规划时应依靠社区、贴近社区,改造现有营业网点,合理布局,重新组合。社区的选择上应将当地知名度高、社会环境好、物业管理严格的小区作为试点,可在社区金融传统的柜台服务方式基础上增添自助服务方式,弥补柜台服务受营业时间限制的缺陷,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各分支行可建立社区金融中心(如投资理财中心、消费贷款中心、电子银行中心等),负责市场的调查与产品的研发,下设网点负责做好本社区居民、单位的金融服务与拓展。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储蓄网点优势,将储蓄所改造为综合性营业机构,通过增加服务内容来提升服务档次。   4.建立客户信息库,进行市场细分,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由于社区内客户群体年龄、收入、性别、教育、职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同,商业银行要建立客户数据库,根据客户的经济基础、存款情况、消费信贷需求等进行市场细分,制定出能满足各层次客户金融需求的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   5.提高业务水平,加快人才培养。商业银行应注重人才培养,通过邀请专业学者讲学、系统内外培训交流、聘用优秀管理人员等方式,促进各级机构网点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社区金融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完善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二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三是加快信用环境建设。以社区为依托,以信用企业、信用户(居民)为基础,以打造信用社区为手段,改善区域金融生态,创造社区金融良好环境。要加强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组织领导制定实施细则和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树立大局部意识,积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提高办事效率;政府应切实担负起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领导责任,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和区域信用再担保机构,健全社区资信认证、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为金融部门开展业务保驾护航。四是建立激励补偿机制。针对金融部门在社区所开展一些政策性业务,应考虑建立激励补偿机制。政府应在政策上对政策性金融予必要的激励和补偿。对社区小企业和下岗待业人员贷款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社区金融机构,应适当减免或降低营业税。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政策性补偿基金,向在社区承担的部分政策性金融业务提供支持。运用再贷款、利率等工具,对社区银行的资源配置进行协调和引导,鼓励加大对社区的投入。五是加强管理和监督。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金融宏观管理和风险监测,重点监测社区金融规模、来源、区域分布、市场利率、流动性状况、信用程度,风险状况等,分析可能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实施宏观调节。六是宣传培训金融知识。加强对中小企业经理、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大对社区居民金融宣传促进中小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信用形象”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意识。      课题主持人:王维民   课题组成员:孙爱生王晓峰于凤   课题执笔人:孙爱生   (责任编辑黑延成)


相关内容

  • 社区银行与小微企业的金融共生关系研究
  • 摘 要: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以来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背景下,社区银行发展迅速.社区银行设立的目标正是服务于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本文引入金融共生理论,从共生关系形成具备的要素出发,分析了社区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共生关系.分析得出,社区银行与小微企业有其天然的共生需求,且具备了基本的 ...

  • 2016-2021年中国社区金融市场竞争策略及投资潜力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 2016-2021年中国社区金融市场竞争策略及 投资潜力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报告简析: 中金企业国际咨询在市场调查领域已有十余年的调研经验.着力打造一站式服务的多用户报告.市场调查报告.行业研究报告.查阅咨询报告.市场分析报告.数据监测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专项调研报告等专业情报信息咨询平台.在此同 ...

  • 关于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优势与竞争策略的研究
  • [摘要]近些年以来,银行业在所有的实体经济中的表现十分突出,利润也是节节攀升.但是这光鲜的背后,也是国民对于银行主要利润来自于吃息差,以及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的不满日渐攀升,为了有效地对这种局面进行改进,社区银行在近些年来在我国兴起,本文着重讨论社区银行的发展优势以及竞争策略问题. [关键词 ...

  • 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_兼论发展民营金融的定位与对策
  • 2003年第2期 (总272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ofFinancialResearchNo.2,2003GeneralNo.272 ---钱小安 (中央金融工委研究室,北京 100027)① 摘 要:我国金融运行出现民营企业资金稀缺与民间资金相对过剩并存的矛盾,其结果 不仅阻碍了民营经济 ...

  • 服务行业工作总结
  • 一、勤奋学习,与时俱进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作为电信基层服务人员,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学习不仅是任务,而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一年来我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强化思维能力,注重用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锻炼自己。   1、注重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坚持按制度,按计划进行理论学习。首先不把理论学习 ...

  •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劣势对比_郭维秀
  • 2012年第07期总第153期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07,2012Serial No.153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劣势对比 郭维秀 (南京审计学院,南京211815)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如火如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为目前绝大 ...

  • 董希淼: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走向何方
  • 文/董希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载于<中国银行业> 2014年,中国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正常消化期,迎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面对"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中国银行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 ...

  • 焦作师专2014年单招专业介绍
  • 焦作师专 2014 年单招专业介绍1.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思想道德品质良好,具有全面.系统的语文.政治. 历史和地理等人文基础知识, 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小学 综合课程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分科课程的文科教师.行政及 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 师资队伍:拥有一支业务精通. ...

  • 社区便民自助洗车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专业编写 社区便民自助洗车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规划> 核心提示:社区便民自助洗车服务站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社区便民自助洗车服务站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社区便民自助洗车服务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社区便民自助洗车服务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社区便民自助洗车服务站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