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1. 了解本文是怎样" 摆事实,讲道理" 的。
2. 本文讲了哪些道理?
3. 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
4. 学习" 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 的写法。
第二课时
1. 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
2. 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
3. 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教学建议
段落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 空想" 和" 死做" 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
论证特点
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
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
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
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
针对学生议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
根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学生熟悉的特点,启发学生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课文所阐明和主要道理。
文中的举例论证
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论证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说理是议,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的来证明道理。举例则有正例(如" 记住动植物的分类" 等),也有反例(如学语文" 硬读课文" 等),正反对比鲜明。从正反对比中,把想和做" 一定要联结起来" 的道理作了辩证的论述。
本文的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容易,如果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
a 、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的。
b 、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c 、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
d 、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2. 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
3. 在议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配合的写法
4. 指导并启发学生把读书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议论文,仿作议论体短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
概述两种人的表现(第1-2段)
简要评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3-4段)
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5段)
二、具体论述(怎么样?)
想和做的关系,怎样" 联结"" 从实际出发" (第6-7段)
幻灯片设计
把本文列举的七个事例用幻灯片等媒体打出文字或图像:
1、有的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
2、有的人" 空想" 不做。
3、有的人" 死做" 不想。
4、有的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办法。
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的。
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
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
第一课时
1. 了解本文是怎样" 摆事实,讲道理" 的。
2. 本文讲了哪些道理?
3. 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
4. 学习" 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 的写法。
第二课时
1. 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
2. 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
3. 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教学建议
段落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 空想" 和" 死做" 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
论证特点
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
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
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
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
针对学生议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
根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学生熟悉的特点,启发学生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课文所阐明和主要道理。
文中的举例论证
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论证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说理是议,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的来证明道理。举例则有正例(如" 记住动植物的分类" 等),也有反例(如学语文" 硬读课文" 等),正反对比鲜明。从正反对比中,把想和做" 一定要联结起来" 的道理作了辩证的论述。
本文的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容易,如果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
a 、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的。
b 、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c 、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
d 、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2. 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
3. 在议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配合的写法
4. 指导并启发学生把读书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议论文,仿作议论体短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
概述两种人的表现(第1-2段)
简要评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3-4段)
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5段)
二、具体论述(怎么样?)
想和做的关系,怎样" 联结"" 从实际出发" (第6-7段)
幻灯片设计
把本文列举的七个事例用幻灯片等媒体打出文字或图像:
1、有的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
2、有的人" 空想" 不做。
3、有的人" 死做" 不想。
4、有的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办法。
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的。
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
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