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海底世界》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画图程序的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景的需要,我将课题改为《美丽的海底世界》。本课是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技能。
此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唤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培养学生富有情趣、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因此,这节课整合了信息技术教育、环保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与操作能力,而且具备一定的生活认识能力。对他们学习时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所以,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图形进行移动、复制、粘贴等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两次分组中合作交流、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图形的移动、复制操作;
四、教法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
1、用美丽的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根据信息技术学生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3、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等多种操作方法。
五、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准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液晶投影机。
软件资源准备:Windows98操作系统。
资源素材准备:Flash课件。
六、教学过程
由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注意力以无意识注意为主。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水平,本课设计要形象、儿童情趣浓厚、易于感知,把抽象的知识寓于实践操作、动手练习之中,设
计任务时加入学生平时喜欢的图画,适时出现,使学生始终维持较久的注意力,有益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全程。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展示一段美丽的海底世界视频片断,学生观赏海底美妙景色的同时,激发了创作的热情。教师抓住时机导入本节课内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易于感知色彩艳丽的形象、热衷于对海底世界向往的心理趋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二)尝试学习,完成任务
(课件演示:一幅只画了一条热带鱼的范画)
出示任务一: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们想一想,要画出这样的鱼,我们都需要用到画图软件中的哪些工具呢?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直线工具、曲线工具、椭圆工具、油漆桶工具。
教师过渡: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画一条这样的鱼呢? 该任务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完成。
(教师进行指导、评价。由于此项操作简单,教师只需根据学生操作、探究的过程和方式予以表扬、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课件中的范画进行学习。 (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朋友,大家画得都很不错,你们真棒!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加油!)
(课件出示两条一模一样的鱼,老师说: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会多出一条小鱼来呢?)
出示任务二:
探究两条一模一样的鱼是怎么来的?进而学习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
出示课题:选取工具定义图像
教师进行演示并讲解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
该任务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选取工具的三种用法,对不能完成的部分教师及时更正、引导、补充。
(课件出示一幅自己设计的海底世界图:小朋友,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我这还有一幅美丽的画,看!{展示一幅用本节课知识画出的图片},我相信小朋友们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图片,我们来一次比赛……)
出示任务三:
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图画,用选取工具把你设计的海底世界画出来,看谁的画面颜色漂亮,看谁的画得小鱼最多,可能单独作
战,也可能小组合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或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该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能整体理解全课知识点,并迁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审美情趣,促进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综合提升。
(三)课外延伸、学习总结阶段
1、环保教育,注重情感
(师:你们说的很好!是啊,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保护大海,也许有一天就看不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共同从保护环境开始做起,好吗?)
2、课件展示:拥抱大海的图片。
七、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注重体现以下理念:
1.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就本课内容而言,三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愉快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本节课教师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能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方法和使
用选取工具的目的。
《美丽的海底世界》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画图程序的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景的需要,我将课题改为《美丽的海底世界》。本课是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技能。
此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唤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培养学生富有情趣、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因此,这节课整合了信息技术教育、环保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与操作能力,而且具备一定的生活认识能力。对他们学习时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所以,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图形进行移动、复制、粘贴等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两次分组中合作交流、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图形的移动、复制操作;
四、教法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
1、用美丽的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根据信息技术学生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3、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等多种操作方法。
五、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准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液晶投影机。
软件资源准备:Windows98操作系统。
资源素材准备:Flash课件。
六、教学过程
由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注意力以无意识注意为主。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水平,本课设计要形象、儿童情趣浓厚、易于感知,把抽象的知识寓于实践操作、动手练习之中,设
计任务时加入学生平时喜欢的图画,适时出现,使学生始终维持较久的注意力,有益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全程。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展示一段美丽的海底世界视频片断,学生观赏海底美妙景色的同时,激发了创作的热情。教师抓住时机导入本节课内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易于感知色彩艳丽的形象、热衷于对海底世界向往的心理趋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二)尝试学习,完成任务
(课件演示:一幅只画了一条热带鱼的范画)
出示任务一: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们想一想,要画出这样的鱼,我们都需要用到画图软件中的哪些工具呢?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直线工具、曲线工具、椭圆工具、油漆桶工具。
教师过渡: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画一条这样的鱼呢? 该任务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完成。
(教师进行指导、评价。由于此项操作简单,教师只需根据学生操作、探究的过程和方式予以表扬、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课件中的范画进行学习。 (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朋友,大家画得都很不错,你们真棒!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加油!)
(课件出示两条一模一样的鱼,老师说: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会多出一条小鱼来呢?)
出示任务二:
探究两条一模一样的鱼是怎么来的?进而学习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
出示课题:选取工具定义图像
教师进行演示并讲解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
该任务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选取工具的三种用法,对不能完成的部分教师及时更正、引导、补充。
(课件出示一幅自己设计的海底世界图:小朋友,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我这还有一幅美丽的画,看!{展示一幅用本节课知识画出的图片},我相信小朋友们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图片,我们来一次比赛……)
出示任务三:
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图画,用选取工具把你设计的海底世界画出来,看谁的画面颜色漂亮,看谁的画得小鱼最多,可能单独作
战,也可能小组合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或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该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能整体理解全课知识点,并迁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审美情趣,促进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综合提升。
(三)课外延伸、学习总结阶段
1、环保教育,注重情感
(师:你们说的很好!是啊,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保护大海,也许有一天就看不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共同从保护环境开始做起,好吗?)
2、课件展示:拥抱大海的图片。
七、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注重体现以下理念:
1.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就本课内容而言,三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愉快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本节课教师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能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方法和使
用选取工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