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的关系1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的关系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可以构建、提高、维持与巩固企业战略优势。基于此,本文通过相关的文献分析和系统的比较,对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做了明确的界定,并梳理了国内外近年来对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的研究现状,尝试从三个方面解释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之间的关系,最终试论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构建战略优势。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优势;关系;构建

1引言

近年来,不少曾经堪称优秀的企业领略到了竞争的失败。导致失败的原因繁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大都只着力单一方面战略优势的创建,势单力薄,当然难敌整合战略优势的进攻。

核心竞争力是公司与竞争对手相比拥有的独特的位势,即持续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战略优势有直接关联,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企业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获得可持续的战略优势。

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战略优势创建格局就是一种整合战略优势的设计。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优势创建格局就是一种整合战略优势的设计。这种格局是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体要素,再与企业使命、竞争领域两项关键战略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战略优势金三角,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优势的适时转换,超越竞争对手,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2关键名词解释

2.1核心竞争力

Prahalad (1990) 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Meyer (1994) 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指企业的研宄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该理论是在企业技术背景与产品创新的基础上,讨论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Barton(1994) 从知识积累的角度定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认为,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特色并能够区分与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群,即核心竞争力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企业随时间的积累而形成,不易被模仿。Coombs (1996)从组织观的角度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特定的组合,是企业、市场和技术相互作用所积累的经验,是提供企业在经营中竞争优势的多方面技能、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整合。Oliver (1997)则从资源观的角度思考核心竞争力,该理论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持续性市场竞争的优势作用。

综上所述,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的一系列互补技能和知识的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使企业的业务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以上归纳与总结,可以得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性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企业的某一方面能力,除了包含企业拥有的关键技术、运营能力、营销能力、产出的产品(服务) 等等,还应该体现为企业技能和运营机制之间的结合。而通常支撑某些方面特长得以发挥的是企业整体。

(2)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核心竞争力相较企业的一般竞争力更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与发展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能力。

(3)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和持续创新的。

(4)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有效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各方面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方面比竞争对手更有优越性,通过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来获得竞争优势。同时,核心竞争力也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促进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表现。

2.2战略优势

Porter(1997)优势实力主要指企业在吸引顾客,争夺市场方面具有超过竟争对手的实力,这反映在人力、技术、资金、经营能力等等方面。战略优势系统是企业的各种战略优势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整体。优势系统的构成要素,就是各种战略优势,如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质量优势,价格优势,营销优势等。优势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特征。优势系统的功能是指它在保证竟争取胜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企业要努力保持和增强战略优势,形成良性循环。

刘江林(2008)认为战略优势是一种能力的集合,它体现了在经营过程中的发展创造性,如图1所示,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竞争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创新优势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层层推进、互为保证的关系,竞争优势是企业经营活动成功的直接和最终表现,它会受到企业向市场和顾客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大小的影响。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又和其所具有的技术的领先性和可行性直接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的获取又要靠企业具备创新能力。企业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和能力还必须适宜外部环境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条件来制定,企业不可能不以企业所面临资源和环境条件,一味地追求领先,脱离实际。

图1 战略优势模型

3文献回顾

Prahalad (1990)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开始,核心竞争力迅速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其中Teece(1990)提出“企业动力能力论”、Langlois(1992)提出“能力论”以及Foss(1993)的“核心能力论”等等。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组织中共有性的,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学识。

基于此,Lenoard-Bartno(1992)则提出了一种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不易交易的并且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拥有的能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而Raff (1998)又提出一种文化观的核心竟争力。在他们看来,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之中,植根于复杂的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之中,它通过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之中,并且正是这种在企业内达成共识并为企业成员所深刻理解的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提供了基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还有一种观点就是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DuaneHelleloid(1994)则提出核心竞争力包括组织内独特的人力资源、物理资本、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如何识别核心竞争力方面,Gallno(1995)通过构建一个能力集合,提出了识别“核心技术能力”的标准方法。Coates(1996)提出了一个上下限的(top-down)方法。Tnalpoe(1994)则提出了一个反向构造的方法,其是通过将最终产品分解的方法来识别核心竞争力。对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Javidan(1998)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流程来识别核心竞争力,这个流程强调的是关键概念的定义以及管理水平和战略规划过程整合的联系。

王幼莉(2008)以比较优势的理论解释为基础,分析了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关系,提出几种适合我国企业构建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方式。姜后福(2004)总结归纳了企业的战略优势及动态演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战略的分工网络理论,并把波特的定位理论和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学习理论视为网络理论的不同侧面。刘会武(2009)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把核心竞争力分为 9种基本资源要素和 12 种基本能力要素,并且对全部要素之间的需求和影响关系进行较深入分析; 之后创新性地提出企业建立战略的 3 种途径。刘谷金(2007)等提出知识管理可以通过对知识营运的管理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可以构建、提高、维持与巩固企业竞争优势,并引导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4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并非在内涵与外延上都一致。核心竞争力是公司的内部特性,它是公司长期以来积累的独特技能与智力。竞争优势表现为一个公司在外部市场竞争中所获得的优势。因此,核心竞争力经常可

以加强竞争优势,但是它们不是同一事物。例如,客户可能不关心或者不知道本田公司在改进内燃机方面的核心技能,他们不买竞争者产品而选择了本田产品,是由于本田产品整体可靠性声誉所带来的客户感受价值。这实质上是因为引擎设计的核心技能确定了本田公司更有效竞争能力的基础。

企业在发展历程中所获得的独特技能、能力、资源、经验与关系,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模仿这些资源将在成本上非常不利,企业必须开发其资源与能力。核心竞争力可视为经验、知识和系统等的集合,它们可用来减少创造新型战略资产或扩大现有战略资产存量所需的成本或时间。在动态环境中,只有那些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廉价地持续构建新型战略资产的企业才能赢得丰厚的回报与创造长期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4.1战略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

有优势,才有核心竞争力,优势越大,核心竞争力越强。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优势的大小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一个企业的自生能力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战略优势。由于企业具有核心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它具有在一定条件下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这使得企业可以有能力、空间进一步调整企业的经营,进一步发挥战略优势,增强或拓展其核心核心竞争力。

4.2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又会促进战略优势的壮大

随着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战略优势也会不断壮大。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会增加竞争者的实力,实力的增强即意味着战略优势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大。市场经济条件下,战略优势是竞争者不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只有具有战略优势,才会具有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一个竞争者只有具有战略优势,并在竞争中不断获胜才能不被淘汰,才能使自身不断生存和发展下去。

4.3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战略优势的影响

第一,核心竞争力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位势。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有效的竞争战略,并产生了企业特有的位势。企业通过加强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的建设,如品牌、企业形象、专利、研发、特殊营销能力和管理方式等,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的位势,获得企业的战略优势。

第二,核心竞争力可以构筑企业战略优势。在短期内,一个公司的战略优势源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特性,而从长期来看,战略优势将取决于企业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

第三,核心竞争力可以维持企业长期战略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核心竞争力的

1历史依赖性;2原因模糊如下特性在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中有显著的作用: ○○

3社会复杂性。 性;○

5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优势

5.1定义企业的使命

企业的使命是什么? 这是战略优势格局设计首先必须明确的。即企业希望未来成为一个怎样的组织? 企业要为其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有何战略优势能比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 定义企业的使命并确其涵义是设计战略优势创建格局的指导思想与方针,明确了上述企业使命的定义及其内涵,才能够规范战略优势的创建并确保战略优势的有效发挥。

5.2正确选择竞争领域

(1)企业经营领域的反省。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领域或考察即将进入的新经营领域,明确企业从事什么事业? 顾客是谁? 提供什么产品? 市场的地理区域? 主要竞争对手及各种制约因素? 然后,回答经营范围多大为宜? 是否继续保持现有的经营领域? 新的经营领域是否适合自己的战略优势的有效发挥?

(2)企业竞争地位的评价。即是将公司的各种关键战略因素进行分类,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寻找出竞争领域中的成功与失败的战略因素有哪些等,来正确评价公司现有的竞争地位。

(3)选择有利的竞争领域或项目。竞争地位的比较只是对公司与竞争者之间竞争实力的一个度量,更重要的是公司的优势竞争地位要与选择的经营领域相匹配,即在所选择的经营领域或项目中要能建立起明显的战略优势,这样在竞争中就可稳操胜券了。在有利的竞争领域中创造了战略优势,反过来,战略优势又强化了优势竞争地位,而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确保战略优势的持久。

5.3合理地分配与协调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有限的有形、无形资源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协调是创建战略优势的核心内容。

首先,对企业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确定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战略角度出发,以优于竞争对手和市场需要为标准,并与其它竞争要素综合权衡,客观评估。

其次,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保持核心竞争力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对核心竞争力不断进行投资与更新,提高其等级来保持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发挥核心竞争力达到最大效用来保持核心竞争力。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渗透与幅射能力, 扩大竞争领域。

最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分配与协调。一般可考虑以下几种分配与协调方式:1集中核心竞争力;○2转移核心竞争力;○3共享核心竞争力。 ○

6参考文献

[1] Prahalad C 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pp. [J]. My Publications, 1990.

[2] Prahalad C K. The Role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 36(6):40-47.

[3]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0, 31(2):2001.

[4] Coombs R. Core competencies an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R&D[J]. R & D Management, 1996, 26(4):345–355.

[5] Oliver C.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9):697-713.

[6] Leonard D A.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13(1):111-125.

[7]王幼莉. 基于比较优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分析[J]. 商业时代, 2008(17):60-60.

[8]郑冬坤. 企业的战略优势[J]. 金融经济:理论版, 2006(5):178-179.

[9]姜后福. 企业的战略优势及其动态演进[J]. 武汉金融, 2004(1):47-48.

[10]张道玉.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动态演进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20-23.

[11]蒋运通, 韩荑. 企业竞争战略优势的创建及评价[J].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4(3):3-6.

[12]刘谷金, 高波. 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三者关系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7):6-9.

[13]刘会武, 王胜光, 卫刘将. 企业战略建立过程中资源、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J]. 工业技术经济, 2009, 28(6):68-73.

[14]罗宾斯, 贾振全. 罗宾斯《管理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的关系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可以构建、提高、维持与巩固企业战略优势。基于此,本文通过相关的文献分析和系统的比较,对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做了明确的界定,并梳理了国内外近年来对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的研究现状,尝试从三个方面解释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之间的关系,最终试论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构建战略优势。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优势;关系;构建

1引言

近年来,不少曾经堪称优秀的企业领略到了竞争的失败。导致失败的原因繁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大都只着力单一方面战略优势的创建,势单力薄,当然难敌整合战略优势的进攻。

核心竞争力是公司与竞争对手相比拥有的独特的位势,即持续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战略优势有直接关联,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企业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获得可持续的战略优势。

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战略优势创建格局就是一种整合战略优势的设计。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优势创建格局就是一种整合战略优势的设计。这种格局是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体要素,再与企业使命、竞争领域两项关键战略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战略优势金三角,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优势的适时转换,超越竞争对手,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2关键名词解释

2.1核心竞争力

Prahalad (1990) 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Meyer (1994) 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指企业的研宄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该理论是在企业技术背景与产品创新的基础上,讨论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Barton(1994) 从知识积累的角度定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认为,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特色并能够区分与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群,即核心竞争力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企业随时间的积累而形成,不易被模仿。Coombs (1996)从组织观的角度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特定的组合,是企业、市场和技术相互作用所积累的经验,是提供企业在经营中竞争优势的多方面技能、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整合。Oliver (1997)则从资源观的角度思考核心竞争力,该理论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持续性市场竞争的优势作用。

综上所述,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的一系列互补技能和知识的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使企业的业务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以上归纳与总结,可以得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性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企业的某一方面能力,除了包含企业拥有的关键技术、运营能力、营销能力、产出的产品(服务) 等等,还应该体现为企业技能和运营机制之间的结合。而通常支撑某些方面特长得以发挥的是企业整体。

(2)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核心竞争力相较企业的一般竞争力更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与发展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能力。

(3)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和持续创新的。

(4)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有效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各方面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方面比竞争对手更有优越性,通过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来获得竞争优势。同时,核心竞争力也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促进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表现。

2.2战略优势

Porter(1997)优势实力主要指企业在吸引顾客,争夺市场方面具有超过竟争对手的实力,这反映在人力、技术、资金、经营能力等等方面。战略优势系统是企业的各种战略优势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整体。优势系统的构成要素,就是各种战略优势,如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质量优势,价格优势,营销优势等。优势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特征。优势系统的功能是指它在保证竟争取胜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企业要努力保持和增强战略优势,形成良性循环。

刘江林(2008)认为战略优势是一种能力的集合,它体现了在经营过程中的发展创造性,如图1所示,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竞争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创新优势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层层推进、互为保证的关系,竞争优势是企业经营活动成功的直接和最终表现,它会受到企业向市场和顾客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大小的影响。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又和其所具有的技术的领先性和可行性直接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的获取又要靠企业具备创新能力。企业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和能力还必须适宜外部环境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条件来制定,企业不可能不以企业所面临资源和环境条件,一味地追求领先,脱离实际。

图1 战略优势模型

3文献回顾

Prahalad (1990)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开始,核心竞争力迅速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其中Teece(1990)提出“企业动力能力论”、Langlois(1992)提出“能力论”以及Foss(1993)的“核心能力论”等等。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组织中共有性的,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学识。

基于此,Lenoard-Bartno(1992)则提出了一种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不易交易的并且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拥有的能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而Raff (1998)又提出一种文化观的核心竟争力。在他们看来,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之中,植根于复杂的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之中,它通过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之中,并且正是这种在企业内达成共识并为企业成员所深刻理解的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提供了基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还有一种观点就是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DuaneHelleloid(1994)则提出核心竞争力包括组织内独特的人力资源、物理资本、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如何识别核心竞争力方面,Gallno(1995)通过构建一个能力集合,提出了识别“核心技术能力”的标准方法。Coates(1996)提出了一个上下限的(top-down)方法。Tnalpoe(1994)则提出了一个反向构造的方法,其是通过将最终产品分解的方法来识别核心竞争力。对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Javidan(1998)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流程来识别核心竞争力,这个流程强调的是关键概念的定义以及管理水平和战略规划过程整合的联系。

王幼莉(2008)以比较优势的理论解释为基础,分析了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关系,提出几种适合我国企业构建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方式。姜后福(2004)总结归纳了企业的战略优势及动态演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战略的分工网络理论,并把波特的定位理论和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学习理论视为网络理论的不同侧面。刘会武(2009)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把核心竞争力分为 9种基本资源要素和 12 种基本能力要素,并且对全部要素之间的需求和影响关系进行较深入分析; 之后创新性地提出企业建立战略的 3 种途径。刘谷金(2007)等提出知识管理可以通过对知识营运的管理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可以构建、提高、维持与巩固企业竞争优势,并引导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4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并非在内涵与外延上都一致。核心竞争力是公司的内部特性,它是公司长期以来积累的独特技能与智力。竞争优势表现为一个公司在外部市场竞争中所获得的优势。因此,核心竞争力经常可

以加强竞争优势,但是它们不是同一事物。例如,客户可能不关心或者不知道本田公司在改进内燃机方面的核心技能,他们不买竞争者产品而选择了本田产品,是由于本田产品整体可靠性声誉所带来的客户感受价值。这实质上是因为引擎设计的核心技能确定了本田公司更有效竞争能力的基础。

企业在发展历程中所获得的独特技能、能力、资源、经验与关系,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模仿这些资源将在成本上非常不利,企业必须开发其资源与能力。核心竞争力可视为经验、知识和系统等的集合,它们可用来减少创造新型战略资产或扩大现有战略资产存量所需的成本或时间。在动态环境中,只有那些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廉价地持续构建新型战略资产的企业才能赢得丰厚的回报与创造长期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4.1战略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

有优势,才有核心竞争力,优势越大,核心竞争力越强。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优势的大小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一个企业的自生能力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战略优势。由于企业具有核心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它具有在一定条件下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这使得企业可以有能力、空间进一步调整企业的经营,进一步发挥战略优势,增强或拓展其核心核心竞争力。

4.2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又会促进战略优势的壮大

随着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战略优势也会不断壮大。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会增加竞争者的实力,实力的增强即意味着战略优势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大。市场经济条件下,战略优势是竞争者不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只有具有战略优势,才会具有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一个竞争者只有具有战略优势,并在竞争中不断获胜才能不被淘汰,才能使自身不断生存和发展下去。

4.3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战略优势的影响

第一,核心竞争力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位势。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有效的竞争战略,并产生了企业特有的位势。企业通过加强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的建设,如品牌、企业形象、专利、研发、特殊营销能力和管理方式等,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的位势,获得企业的战略优势。

第二,核心竞争力可以构筑企业战略优势。在短期内,一个公司的战略优势源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特性,而从长期来看,战略优势将取决于企业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

第三,核心竞争力可以维持企业长期战略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核心竞争力的

1历史依赖性;2原因模糊如下特性在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中有显著的作用: ○○

3社会复杂性。 性;○

5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优势

5.1定义企业的使命

企业的使命是什么? 这是战略优势格局设计首先必须明确的。即企业希望未来成为一个怎样的组织? 企业要为其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有何战略优势能比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 定义企业的使命并确其涵义是设计战略优势创建格局的指导思想与方针,明确了上述企业使命的定义及其内涵,才能够规范战略优势的创建并确保战略优势的有效发挥。

5.2正确选择竞争领域

(1)企业经营领域的反省。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领域或考察即将进入的新经营领域,明确企业从事什么事业? 顾客是谁? 提供什么产品? 市场的地理区域? 主要竞争对手及各种制约因素? 然后,回答经营范围多大为宜? 是否继续保持现有的经营领域? 新的经营领域是否适合自己的战略优势的有效发挥?

(2)企业竞争地位的评价。即是将公司的各种关键战略因素进行分类,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寻找出竞争领域中的成功与失败的战略因素有哪些等,来正确评价公司现有的竞争地位。

(3)选择有利的竞争领域或项目。竞争地位的比较只是对公司与竞争者之间竞争实力的一个度量,更重要的是公司的优势竞争地位要与选择的经营领域相匹配,即在所选择的经营领域或项目中要能建立起明显的战略优势,这样在竞争中就可稳操胜券了。在有利的竞争领域中创造了战略优势,反过来,战略优势又强化了优势竞争地位,而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确保战略优势的持久。

5.3合理地分配与协调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有限的有形、无形资源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协调是创建战略优势的核心内容。

首先,对企业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确定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战略角度出发,以优于竞争对手和市场需要为标准,并与其它竞争要素综合权衡,客观评估。

其次,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保持核心竞争力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对核心竞争力不断进行投资与更新,提高其等级来保持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发挥核心竞争力达到最大效用来保持核心竞争力。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渗透与幅射能力, 扩大竞争领域。

最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分配与协调。一般可考虑以下几种分配与协调方式:1集中核心竞争力;○2转移核心竞争力;○3共享核心竞争力。 ○

6参考文献

[1] Prahalad C 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pp. [J]. My Publications, 1990.

[2] Prahalad C K. The Role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 36(6):40-47.

[3]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0, 31(2):2001.

[4] Coombs R. Core competencies an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R&D[J]. R & D Management, 1996, 26(4):345–355.

[5] Oliver C.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9):697-713.

[6] Leonard D A.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13(1):111-125.

[7]王幼莉. 基于比较优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分析[J]. 商业时代, 2008(17):60-60.

[8]郑冬坤. 企业的战略优势[J]. 金融经济:理论版, 2006(5):178-179.

[9]姜后福. 企业的战略优势及其动态演进[J]. 武汉金融, 2004(1):47-48.

[10]张道玉.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动态演进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20-23.

[11]蒋运通, 韩荑. 企业竞争战略优势的创建及评价[J].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4(3):3-6.

[12]刘谷金, 高波. 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三者关系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7):6-9.

[13]刘会武, 王胜光, 卫刘将. 企业战略建立过程中资源、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J]. 工业技术经济, 2009, 28(6):68-73.

[14]罗宾斯, 贾振全. 罗宾斯《管理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相关内容

  •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 自 考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日 期 2014.11.26 - 2014.12.19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

  • 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相关问题分析
  •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相关问题分析 中文摘要:战略联盟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新思维,是目前流行的企业战略发展方式,在大企业之间尤为常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资本日渐融合,本来就属于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如今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大型企业的竞争,而且正在经受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的压力.因此,中小企业 ...

  • 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
  • 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指出由于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模糊性而使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其他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归纳出资源.能力.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脉络,以及它们分别对应 ...

  • 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第25卷第5期 9月 删年 科研管理 ScienceR,*earehManagerr,enl Vol25.No5 S牛,2004 文章编号:1000-2995(2004)05-008-0052 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程德俊,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3) 摘要:传统上战 ...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企业战略管理小抄
  • 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行动前明确制定的方向,处理局势的指导方针 战略是一种计谋Ploy:威胁和战胜竞争对手的具体手段 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对企业资源进行分配的行为模式 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企业与环境之间的中间力量 战略是一种观念Perspective:企业成员所共享 企业战略 ...

  •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 [摘 要]本文从顾客视角入手,通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交易砝码. [关键词]顾客关系管理:顾客忠诚:顾客流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053-01 1 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战略的必 ...

  • 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理论综述与前沿问题
  •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进展> 题目: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理论综述 与前沿问题 姓名:樊新敬 专业:企业管理 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2009年8月 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理论综述与前沿问题 姓名:樊新敬 摘要: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经济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且难以预测,企业的建立.发展,不仅仅需要科 ...

  • 战略管理 思考题重点
  • 1. 什么是战略竞争力 战略 竞争优势 超额利润以及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竞争力:当一个公司成功的制定和执行了价值的战略 它就能获得战略竞争力. 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 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 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竞争优势:当一个公司实施的战略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模仿时,它就 ...

  • 毕业论文多元化企业发展战略
  • 毕业论文 多元化企业发展战略 (2008-04-18 21:42:26) 转载 标签: 杂谈 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研究 [摘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寻求未来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多元化战略是目前企业热衷的战略选择,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实行多元化.许多企业由于忽视了多元化战略的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