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之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激情

按最新排序

乔纳森·琼斯《艺术家之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激情》∣苏格兰先驱报

来自:译言网1天前 阅读原文 收藏

乔纳森·琼斯《艺术家之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激情》

评论:Brian Morton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书名:《艺术家之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激情(The Loves Of The Artists: Art And Passion In The Renaissance)》

作者: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定价: £30 .

书名出自于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作于1550年的《从契马布埃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雕塑家、建筑家和画家生平(Lives Of The Sculptors, Architects And Painters From Cimabue To Our Own Time)》,英文版的《艺术家生平(The Lives Of The Artists)》(或《艺苑名人传》)更为人所熟知,并且此书迄今仍不失为讲述艺术和艺术家的最好的作品。

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已经得到授权,去模仿原作那种混合了传记、评论、轶事以及纯粹的虚构风格。“在他那本巨著中,有些看起来像是一个事实,最后被证明都是编造虚构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看似不着边际的虚构创造都是不真实的。”

这样的书从开始就有一个问题。对于情色或性倾向主题的任何尝试(并且越宏大的主题风险越高),可能读起来常常像是,对纯粹人类或仅针对肮脏的意识去揭发或贬低的一种尝试。我曾读过一篇非常严肃的学术研究,想方设法使得两位(文艺复兴时期)靠后的艺术家,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1684-1721)和弗拉戈纳尔(Jean-Honoré Fragonard,1732-1806),听起来像是保罗?雷蒙德(Paul Raymond)[注1]和拉里?弗林特(Larry Flynt)[注2]在他们的时代,雇佣的两个情色艺术家。

琼斯(Jonathan Jones)有一个更为成熟的、更具历史感,并且更能引发兴趣的命题。文艺复兴的内在驱动力就是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再发现,但古典世界真正令人兴奋的事情,远非冷静、理性和艺术化的烦恼忧伤,它的浮华俗丽和耽于情色,与今天一无二致。那些标志性的雕像曾一度被涂饰过,并且添加衣服遮遮掩掩。那些柔和的廊柱也曾被作为花花公子豪宅中的尝鲜品味,其间回荡不已的是被塞列努斯般的(Silenuses)[见注3]大叔或肥胖色情狂们追逐的女孩子们的惊声尖叫。

这是令人熟悉的内容。盖蒂博物馆(Getty Museum)的琼?迪迪翁(Joan Didion)在她精彩的文章中就揭露过正统的古典主义的真面目。而琼斯(Jonathan Jones)所做的挖掘更加深入。他那引人入胜的论点,即文艺复兴时期将艺术家作为一种魅力型人物狂热崇拜,由他笔下的性欲主题加以明确。画家和雕塑家们变成了当仁不让的性感名流。其所关注,在当时,与其说是寻找发现画作中的色情性,不如说是将艺术作为一种情欲活动本身,去重新加以界定。

已经有大量常见的证据在此。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那精力充沛的,一厢情愿的激情肯定很难被忽略掉,甚至梵蒂冈( Vatican)罗马教廷也承认了。你完全不必读完弗洛伊德(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1939)12卷巨著才去看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的圣?特雷萨(St Theresa)雕塑所展现的狂喜,那件作品是肉体与灵魂的高度合一[见图1]。传说中是存在的(又:虚构揭示真相),即拉斐尔(Raphael,Raffaello Santi,1483-1520)死于纵欲过度,这似乎意味着精尽人亡的理由要胜于一种新的梅毒感染——此疫恰是在他那个时代席卷意大利。

【图1:贝尔尼尼,Ecstasy of St Theresa,1647-1652,罗马维多利亚圣母堂】

都很有意思也很八卦。是什么促成了这种更深层的关系,即介于艺术家与他的情人/缪斯/模特之间的,预设的观众与捆绑所有这些在一起的商品之间的,不是性欲而是金钱。一个马克思主义(Marxist)倾向的历史学家可能已经在这方面强调的比琼斯(Jonathan Jones)更多,但是每一页都不免老调重弹。直到毕加索(Picasso)出现(他重新描绘并且怪诞地重新“性特征化”了许多此类主题和场景),算是终于有了一位更淫猥的艺术家,较之提香(Titian,Tiziano Vecellio,1490-1576)的男性生殖崇拜情结还要多,但是当提香画朱庇特(Jupiter)劫夺达纳伊(Dana?)的经典主题之时,神话中的金雨不仅是神圣的精子,还是一把硬币扔给一位精疲力竭的妓女。[见图2]

【图2-1:提香,Dana?,作于1544-1545年】

【图2-2:提香,Dana?,作于1553年】

这种商品属性与神圣的模糊化,在提香的作品中不断出现。他的《抹大拉的玛利亚(Mary Magdalene)》,1535年那幅,明显表现的是妓女的守护神[见图3]。她并未用长发遮掩胸部,反而让头发像画框般裹着乳房,这种方式就像是模仿今天那些裸照插页(centrefold)摄影师的所做所为。可是她的表情却仍流露出真诚忏悔。当拉斐尔画他的《面包师的女儿(Baker's Daughter)》,或称《拉?佛罗丽娜(La Fornarina)》[见图4],他不仅仅是在表现一位美丽的女子,而是把她和他结合起来展示给所有人。他的名字就签在她的臂带上。她已有所属。然而那张可爱面庞上的表情,只可能来自一个鲜活的生命,而非一件个人权属的动产。

【图3-1:提香,Mary Magdalene,作于1532年】

【图3-2:提香,Mary Magdalene,分别作于1565年和1567年】

【图4:拉斐尔,La Fornarina,1518-19】

文艺复兴时期的妇女地位正在悄然变化,不仅仅是在大量绘画作品中,交际花们——当时大多数意大利城邦严格推行着装的禁奢法令,使她们很容易被辨认——成为主体人物形象这一点;她们还是艺术作品的主顾。这些画就形同于广告看板和自慰对象。信心十足的女性性意识,在社会等级中自有其作用方式。

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以女性般细腻的眼光发现了布隆奇诺(Bronzino,Agnolo di Cosimo,1503-1572)那幅,于1541年前后为卢克雷齐娅·潘恰提奇(Lucrezia Panciatichi)所绘的极富魅力的肖像[见图5]。“光彩夺目如她,美好到令人难以置信。”(语出亨利·詹姆斯《鸽之翼》——译者注)换句话说,这是一张令人爱上之后便难以自拔的面庞,而且还心知肚明她会造成伤害,会漫不经心且全无悔意。究竟是怎样一种重量被输入到一幅画作的平面之上啊!

【图5:布隆奇诺,Lucrezia Panciatichi,c.1540】

琼斯(Jonathan Jones)的书存在一些问题,他的论点在某些方面有一种失衡,或多或少读读马克思(Marx)弗洛伊德(Freud),大概就已经能解决这一点。从他这本书出版商的艺术部那里,他也没能获得更多的助益。年代最早的,极为重要的,也最含糊不明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乔尔乔内(Giorgione,1477或78-1510)的作品,《暴风雨(The Tempest)》[图6],约出自16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复制品画面上一位半裸的女子身处城市的边缘地带,摊开四肢坐在一棵树下的草地上,她正在哺喂一个孩子,可孩子并没有坐在她的腿上,而是处于其身侧,这使得她的私处被一览无遗。关于她是谁或她在干什么,始终未有定论,可是她头顶上空划过的闪电,隐隐预示着紧张和危险。一个被驱逐的妓女或是堕落的良家妇女,笨拙的应付着性行为的种种后果吗?

【图6:乔尔乔内,The Tempest,1508】

题图文字描述这张图片,“宛如一个男人忘情地注视着这片神秘的田园风光。”遗憾的是,这张图片已被裁切过,使得那个男人,站在画面左侧的,被删剪掉了。如果他,以及他的遮阴布(codpiece)[注4]和手中的棍子被保留,将会很明显的揭示出,他并不是“在注视”,而是“在研究”这中间的距离。画中的女子面向我们——求助吗?害羞了?——但他是什么人?一个皮条客还是保护者?孩子的父亲?一个机会主义的路人甲?有一个理论,即他可能是属于某些单身汉的“行会”组织,但是对于做出如此判断背后的意涵,我们却所知甚少。中景断裂的圆柱暗示着阳痿或是安全吗?刚刚发生了什么?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并且几乎是对于“类《圣经》”主题的一个亵渎性的诠释版本,为画家们所至爱,《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图7],将圣家族(Holy Family)成员置于一处同样包含着诸多隐晦难明元素的风景之中;并且没有天使到场。

【图7-1:Pieter Lastman,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1620】

【图7-1:Orazio Gentileschi,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1615-20】

【图7-3:卡拉瓦乔,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1597】

幸运的是,琼斯(Jonathan Jones)的说明文字比起论据支持要做的好很多。《暴风雨》概括了很多关于他的书涉及哪些内容。其中也提供了一种图片裁切方面的有趣训练,和一些在影像时代我们尤需警觉的东西。画中那个男人的缺席是如何改变了图片及其内涵?琼斯(Jonathan Jones)谈及乔尔乔内,说他:“接近那些妓女的生活,她们作他的模特,并且显然没有赚到太多的钱,他遗留下的是一种充满情色和幻觉的艺术,并且依然对人生有着刺激性的危险。”

刺激性在这儿是一个很棒的词,尤其源于,它往往需要超越单一的视觉层面去观察这些精彩的画作。瓦萨里(Vasari)直率又自信地写过关于——本韦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1500-1571),阿雷蒂诺(Pietro Aretino,1492-1556),还有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他们的艺术与性的话题,但是这些附记经由几个世纪的学术润饰已经完全掩盖不见,并且,有悖常情的,它的达成是通过一种假设,即艺术史对于年轻女士而言应该是个“得体合宜的”学科。比起来,琼斯(Jonathan Jones)的书引起的恐慌应该更多。

按最新排序

乔纳森·琼斯《艺术家之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激情》∣苏格兰先驱报

来自:译言网1天前 阅读原文 收藏

乔纳森·琼斯《艺术家之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激情》

评论:Brian Morton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书名:《艺术家之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激情(The Loves Of The Artists: Art And Passion In The Renaissance)》

作者: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定价: £30 .

书名出自于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作于1550年的《从契马布埃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雕塑家、建筑家和画家生平(Lives Of The Sculptors, Architects And Painters From Cimabue To Our Own Time)》,英文版的《艺术家生平(The Lives Of The Artists)》(或《艺苑名人传》)更为人所熟知,并且此书迄今仍不失为讲述艺术和艺术家的最好的作品。

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已经得到授权,去模仿原作那种混合了传记、评论、轶事以及纯粹的虚构风格。“在他那本巨著中,有些看起来像是一个事实,最后被证明都是编造虚构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看似不着边际的虚构创造都是不真实的。”

这样的书从开始就有一个问题。对于情色或性倾向主题的任何尝试(并且越宏大的主题风险越高),可能读起来常常像是,对纯粹人类或仅针对肮脏的意识去揭发或贬低的一种尝试。我曾读过一篇非常严肃的学术研究,想方设法使得两位(文艺复兴时期)靠后的艺术家,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1684-1721)和弗拉戈纳尔(Jean-Honoré Fragonard,1732-1806),听起来像是保罗?雷蒙德(Paul Raymond)[注1]和拉里?弗林特(Larry Flynt)[注2]在他们的时代,雇佣的两个情色艺术家。

琼斯(Jonathan Jones)有一个更为成熟的、更具历史感,并且更能引发兴趣的命题。文艺复兴的内在驱动力就是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再发现,但古典世界真正令人兴奋的事情,远非冷静、理性和艺术化的烦恼忧伤,它的浮华俗丽和耽于情色,与今天一无二致。那些标志性的雕像曾一度被涂饰过,并且添加衣服遮遮掩掩。那些柔和的廊柱也曾被作为花花公子豪宅中的尝鲜品味,其间回荡不已的是被塞列努斯般的(Silenuses)[见注3]大叔或肥胖色情狂们追逐的女孩子们的惊声尖叫。

这是令人熟悉的内容。盖蒂博物馆(Getty Museum)的琼?迪迪翁(Joan Didion)在她精彩的文章中就揭露过正统的古典主义的真面目。而琼斯(Jonathan Jones)所做的挖掘更加深入。他那引人入胜的论点,即文艺复兴时期将艺术家作为一种魅力型人物狂热崇拜,由他笔下的性欲主题加以明确。画家和雕塑家们变成了当仁不让的性感名流。其所关注,在当时,与其说是寻找发现画作中的色情性,不如说是将艺术作为一种情欲活动本身,去重新加以界定。

已经有大量常见的证据在此。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那精力充沛的,一厢情愿的激情肯定很难被忽略掉,甚至梵蒂冈( Vatican)罗马教廷也承认了。你完全不必读完弗洛伊德(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1939)12卷巨著才去看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的圣?特雷萨(St Theresa)雕塑所展现的狂喜,那件作品是肉体与灵魂的高度合一[见图1]。传说中是存在的(又:虚构揭示真相),即拉斐尔(Raphael,Raffaello Santi,1483-1520)死于纵欲过度,这似乎意味着精尽人亡的理由要胜于一种新的梅毒感染——此疫恰是在他那个时代席卷意大利。

【图1:贝尔尼尼,Ecstasy of St Theresa,1647-1652,罗马维多利亚圣母堂】

都很有意思也很八卦。是什么促成了这种更深层的关系,即介于艺术家与他的情人/缪斯/模特之间的,预设的观众与捆绑所有这些在一起的商品之间的,不是性欲而是金钱。一个马克思主义(Marxist)倾向的历史学家可能已经在这方面强调的比琼斯(Jonathan Jones)更多,但是每一页都不免老调重弹。直到毕加索(Picasso)出现(他重新描绘并且怪诞地重新“性特征化”了许多此类主题和场景),算是终于有了一位更淫猥的艺术家,较之提香(Titian,Tiziano Vecellio,1490-1576)的男性生殖崇拜情结还要多,但是当提香画朱庇特(Jupiter)劫夺达纳伊(Dana?)的经典主题之时,神话中的金雨不仅是神圣的精子,还是一把硬币扔给一位精疲力竭的妓女。[见图2]

【图2-1:提香,Dana?,作于1544-1545年】

【图2-2:提香,Dana?,作于1553年】

这种商品属性与神圣的模糊化,在提香的作品中不断出现。他的《抹大拉的玛利亚(Mary Magdalene)》,1535年那幅,明显表现的是妓女的守护神[见图3]。她并未用长发遮掩胸部,反而让头发像画框般裹着乳房,这种方式就像是模仿今天那些裸照插页(centrefold)摄影师的所做所为。可是她的表情却仍流露出真诚忏悔。当拉斐尔画他的《面包师的女儿(Baker's Daughter)》,或称《拉?佛罗丽娜(La Fornarina)》[见图4],他不仅仅是在表现一位美丽的女子,而是把她和他结合起来展示给所有人。他的名字就签在她的臂带上。她已有所属。然而那张可爱面庞上的表情,只可能来自一个鲜活的生命,而非一件个人权属的动产。

【图3-1:提香,Mary Magdalene,作于1532年】

【图3-2:提香,Mary Magdalene,分别作于1565年和1567年】

【图4:拉斐尔,La Fornarina,1518-19】

文艺复兴时期的妇女地位正在悄然变化,不仅仅是在大量绘画作品中,交际花们——当时大多数意大利城邦严格推行着装的禁奢法令,使她们很容易被辨认——成为主体人物形象这一点;她们还是艺术作品的主顾。这些画就形同于广告看板和自慰对象。信心十足的女性性意识,在社会等级中自有其作用方式。

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以女性般细腻的眼光发现了布隆奇诺(Bronzino,Agnolo di Cosimo,1503-1572)那幅,于1541年前后为卢克雷齐娅·潘恰提奇(Lucrezia Panciatichi)所绘的极富魅力的肖像[见图5]。“光彩夺目如她,美好到令人难以置信。”(语出亨利·詹姆斯《鸽之翼》——译者注)换句话说,这是一张令人爱上之后便难以自拔的面庞,而且还心知肚明她会造成伤害,会漫不经心且全无悔意。究竟是怎样一种重量被输入到一幅画作的平面之上啊!

【图5:布隆奇诺,Lucrezia Panciatichi,c.1540】

琼斯(Jonathan Jones)的书存在一些问题,他的论点在某些方面有一种失衡,或多或少读读马克思(Marx)弗洛伊德(Freud),大概就已经能解决这一点。从他这本书出版商的艺术部那里,他也没能获得更多的助益。年代最早的,极为重要的,也最含糊不明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乔尔乔内(Giorgione,1477或78-1510)的作品,《暴风雨(The Tempest)》[图6],约出自16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复制品画面上一位半裸的女子身处城市的边缘地带,摊开四肢坐在一棵树下的草地上,她正在哺喂一个孩子,可孩子并没有坐在她的腿上,而是处于其身侧,这使得她的私处被一览无遗。关于她是谁或她在干什么,始终未有定论,可是她头顶上空划过的闪电,隐隐预示着紧张和危险。一个被驱逐的妓女或是堕落的良家妇女,笨拙的应付着性行为的种种后果吗?

【图6:乔尔乔内,The Tempest,1508】

题图文字描述这张图片,“宛如一个男人忘情地注视着这片神秘的田园风光。”遗憾的是,这张图片已被裁切过,使得那个男人,站在画面左侧的,被删剪掉了。如果他,以及他的遮阴布(codpiece)[注4]和手中的棍子被保留,将会很明显的揭示出,他并不是“在注视”,而是“在研究”这中间的距离。画中的女子面向我们——求助吗?害羞了?——但他是什么人?一个皮条客还是保护者?孩子的父亲?一个机会主义的路人甲?有一个理论,即他可能是属于某些单身汉的“行会”组织,但是对于做出如此判断背后的意涵,我们却所知甚少。中景断裂的圆柱暗示着阳痿或是安全吗?刚刚发生了什么?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并且几乎是对于“类《圣经》”主题的一个亵渎性的诠释版本,为画家们所至爱,《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图7],将圣家族(Holy Family)成员置于一处同样包含着诸多隐晦难明元素的风景之中;并且没有天使到场。

【图7-1:Pieter Lastman,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1620】

【图7-1:Orazio Gentileschi,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1615-20】

【图7-3:卡拉瓦乔,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1597】

幸运的是,琼斯(Jonathan Jones)的说明文字比起论据支持要做的好很多。《暴风雨》概括了很多关于他的书涉及哪些内容。其中也提供了一种图片裁切方面的有趣训练,和一些在影像时代我们尤需警觉的东西。画中那个男人的缺席是如何改变了图片及其内涵?琼斯(Jonathan Jones)谈及乔尔乔内,说他:“接近那些妓女的生活,她们作他的模特,并且显然没有赚到太多的钱,他遗留下的是一种充满情色和幻觉的艺术,并且依然对人生有着刺激性的危险。”

刺激性在这儿是一个很棒的词,尤其源于,它往往需要超越单一的视觉层面去观察这些精彩的画作。瓦萨里(Vasari)直率又自信地写过关于——本韦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1500-1571),阿雷蒂诺(Pietro Aretino,1492-1556),还有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他们的艺术与性的话题,但是这些附记经由几个世纪的学术润饰已经完全掩盖不见,并且,有悖常情的,它的达成是通过一种假设,即艺术史对于年轻女士而言应该是个“得体合宜的”学科。比起来,琼斯(Jonathan Jones)的书引起的恐慌应该更多。


相关内容

  • 外国文学史片复习试题及答案
  • 外国文学史片复习试题及答案 1. 人本意识在各历史时期文学中所表现的特征? 1) 古希腊罗马文学:原欲型的世俗人体意识,即张扬个性,放纵情欲,体现了一种个体本位, 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 2) 早期希伯来文学:吸收了古希腊文化的某些成分,演变成基督教文化,蕴含的是一种理性 化的人本意识或者 ...

  • 论文[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 目录: 1.激励推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1 2.互换角色,让学生体念教师的滋味„„„„„„„„„„„„2 3.课堂沙龙,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3 4.开门授课,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6 5.走出课堂,让学生享受活动的快乐„„„„„ ...

  •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评价
  •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评价 08级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 陈冬云 [摘要]:伊丽莎白时代,即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激情大增,这一时期的文学出现了新的体裁,如十四行诗.长.短篇小说以及打破悲喜剧界限的戏剧等等.这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最常见的主题是:时间在飞快地流逝,爱情永恒不灭,死亡不可避免,要抓住时光及时 ...

  • 六章B答案
  • 第六章外美史(文艺复兴)B 卷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D :5,C :6,C :7,B :8,A :9,C :10,A :11,B :12,C :13,A :14,C :15,A :16,D :17,B :18,D :19,B :20,D :21,A :22,C :23, ...

  •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练习
  •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练习 一.填空题 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一场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也是一种文学价值,并成为文学的 主流价值 .它经历了与自然主义的结合与分离,与 马克思主义 的融和,以及 真伪现实主义 的论争的演变过程. 现实主义是 文学思想 和 表现方法 的统一体. 鲁迅强调文学的 审美性 与 ...

  • 李银河的"采蜜哲学"
  • ▋ 腾讯文化 王姝蕲.肖瑶 王小波.性学.虐恋.同性恋.跨性别者--与这些关键词纠缠在一起,李银河在公众眼里从来就不是"常人",但李银河却自认为是一个极普通的人,普通得没有资格写自传,"我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值得写. "李银河说.直到她看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利亚斯 ...

  •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3月7日---<荷马史诗>:西方第一部书面文学作品,第一部涉及军事题材的作品,西方的源泉之一. ****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记>和<奥得修记>,它们产生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是欧洲最早的文学作品,相传为 ...

  • 卢梭式美学浪漫主义在中国--从沈从文
  •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自然性"探究 --以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为例 摘要: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达到高峰.上世纪二十年代, 鲁迅奠定了白话小说地位,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小说创作方法和理念,由此开始浪漫主义文学初探,五四时期进入辉煌.中国浪漫 ...

  • 当代军旅小说中军人妻子形象解读
  • 新时期军旅小说中军人妻子形象解读 摘要:新时期军旅小说中的军人妻子形象基本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劳动妇女型.知识女性型.强人精英型:这些女性形象在塑造军人形象中起到了补充和修饰作用,客观上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 关键词:军人妻子 劳动妇女型 知识女性型 强人精英型 前苏联有位作家说过:"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