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的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从改革开放至今,无论是从促进科技发展,提高劳动者就业率,还是维护社会秩序,增强经济活力,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生产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据统计,在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额的99%,为社会提供了75%的城市就业,创造全国60%的GDP,贡献了50%的国家税收。然而,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发展艰难却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因此,我们秉着学习的目的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进行调查研究。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据世界商业环境调查数据库显示,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没有困难的企业占10.7%;有轻微困难的企业占8.0%;有中等困难的企业占12.0%;有较大困难的企业占69.3%。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我国大多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宣告破产。之后,我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投放4万亿却无缘中小企业。现在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银根紧缩,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尽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名目繁多,然而现在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源(部)融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通过内部解决,即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先进的技术和可观的规模。因此,其在市场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且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没有能力承担高额的负债,只能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来扩大规模。内部融资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或者到期偿还,也不需要支付高额利息或者股息;并且内部融资不会因为融资而产生融资费用,降低了融资的成本。中小企业的种种限制因素致使内部融资成为企业融资主要方式。
2、外源(部)融资。企业在内部融资之后,资金还达不到需求就会转向外部融资。(1)、银行贷款是外源融资的首选。银行贷款可以分为:保证贷款、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一般银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降低贷款风险,信用贷款目标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大型公司,而中小企业经营变数多,风险大,特别是民营小企业利用企业声誉、信用向银行贷款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正如全国信贷规模最大的工商银行的数据所显示的,至2009年6月,工商银行的企业客户中,中型和小型企业仅为1.9万多家和3.4万家。其他商业银行就更少了。而我国在2009年6月时,注册的私营企业就有6923063万家,其中大型企业不足全国企业的0.1%;中型企业不足1%,剩下99%均为小型企业。目前,银行绝大部分的贷款都需要有抵押或担保,可是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要落实抵押和担保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财政紧缩的政策,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融资困难。(2)、债券融资门槛过高,成本和风险都较大,中小企业很少获得债券发行的额度。(3)、股权融资有吸收直接投资和股票融资两种。由于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和资金成本限制是很难在股票市场上市融资的,而中小企业的经营的不确定性,抗风险能力较弱又影响其吸收直接投资,即使吸收直接投资的机会很大,企业往往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控制权,这与部分企业的意愿是相悖的。因此,股权融资可能性也不大。总之,外源融资困难。
3、融资依赖于非正式渠道。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不管是创立初期还是逐渐扩大规模、向上发展时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动,这是企业内部融资无法满足的。由于中小企业受自
身固定资产抵押能力弱,财务机制不全,信息不对称等限制因素影响,其从银行贷款受到较大的约束。而典当融资相较于银行贷款具有申请周期短、办理速度快、能满足资金的紧急需求,但是借款人必须承担高额的利息,或者抵押物被强制拍卖的风险。非正式渠道的另一个融资方式就是地下钱庄,而这种地下钱庄风险隐患更大,借款人要承担巨额利息,缺少法律保护,有待规范。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缺少直接融资渠道。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企业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素质水平不高,信用较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与大型企业相比是较为混乱的,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水平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水准不高而且负债累累。因而中小企业一般经营时间较短,变数很大,往往破产可能性很大。据中国银监会数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末,全国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达11.6%,而整个银行业平均水平只有2%左右。这反映了部分企业还债意识差,在融资后,总是千方百计的拖债,逃债,没有积极去偿还债务。而且,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机制很不完善,财务报表混乱,公司财务信息不透明,普遍存在财务核算造假,夸大事实,使银行不能掌握企业全面而准确的信息。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小企业整体的商业信用。
•中小企业资本资金严重不足,融资能力差。一般来说,企业资本金的多少决定了其负债能力,企业资本资金不足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链环节较弱或者断裂,大大降低企业赢利能力。企业的盈利差,还贷能力差,又直接加大了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融资的风险。这样一来便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企业没有资金,赢利能力越弱,金融机构越不敢提供融资服务,企业融资越难,资金缺口就更大。
•抵押和担保困难。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基本都要求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本身资金就不足,可抵押的东西少,并且评估手续繁杂,费用较高。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能给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2、金融机构的原因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积极性不高。尽管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99%,但是由于其发展的种种限制因素,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获取利益,对中小企业融资显然不怎么积极。据《2010年第四季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中,银行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仅为41.5%,相较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庞大数量,资金远远达不到中小企业的需求金额。
•中小企业融资一次性金额小,次数频繁,金融机构成本高。
•缺乏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
3、地方政府的忽视。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狭隘的认为只要大企业发展好了,经济就不成问题,从而忽略或放弃小企业的发展。
4、稳健的财政政策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从2010年10月至今,已经4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宏观调控,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首先受到伤害。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使得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不敢融资也融不到资。
(三)建议与总结
1、政府支持。政府应该积极为中小企业和银行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有专门的部门服务中小企业;利用财政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支持企业创新改革,以及技术人才更新。制定一些扶持政策,扶持资金周转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规范市场,尽可能杜绝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政府应当积极规范民间资本融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让民间大量闲置资金有组织的加以利用。
2、根据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数量小,频率高,时间急,风险高等特点,完善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信贷机制。对于中央惠及中小企业的政策,银行应当积极响应。适当的放宽中小企业贷款条件与期限。发展与中小企业向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使中小企业有专业的,专门的,有效的服务。
3、整顿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的素质,树立品牌观念,建立健全的信用机制以及管理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其自身的缺陷,高素质的员工以及好的管理会直接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品牌能够被市场认可。一个管理好,向上发展的企业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收益,还会提高投资者的兴趣,以及金融机构的信任。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长期存在,不可能短时间就能马上解决。而且不能只靠中小企业或金融机构单方面,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发展中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的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从改革开放至今,无论是从促进科技发展,提高劳动者就业率,还是维护社会秩序,增强经济活力,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生产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据统计,在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额的99%,为社会提供了75%的城市就业,创造全国60%的GDP,贡献了50%的国家税收。然而,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发展艰难却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因此,我们秉着学习的目的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进行调查研究。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据世界商业环境调查数据库显示,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没有困难的企业占10.7%;有轻微困难的企业占8.0%;有中等困难的企业占12.0%;有较大困难的企业占69.3%。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我国大多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宣告破产。之后,我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投放4万亿却无缘中小企业。现在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银根紧缩,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尽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名目繁多,然而现在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源(部)融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通过内部解决,即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先进的技术和可观的规模。因此,其在市场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且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没有能力承担高额的负债,只能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来扩大规模。内部融资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或者到期偿还,也不需要支付高额利息或者股息;并且内部融资不会因为融资而产生融资费用,降低了融资的成本。中小企业的种种限制因素致使内部融资成为企业融资主要方式。
2、外源(部)融资。企业在内部融资之后,资金还达不到需求就会转向外部融资。(1)、银行贷款是外源融资的首选。银行贷款可以分为:保证贷款、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一般银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降低贷款风险,信用贷款目标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大型公司,而中小企业经营变数多,风险大,特别是民营小企业利用企业声誉、信用向银行贷款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正如全国信贷规模最大的工商银行的数据所显示的,至2009年6月,工商银行的企业客户中,中型和小型企业仅为1.9万多家和3.4万家。其他商业银行就更少了。而我国在2009年6月时,注册的私营企业就有6923063万家,其中大型企业不足全国企业的0.1%;中型企业不足1%,剩下99%均为小型企业。目前,银行绝大部分的贷款都需要有抵押或担保,可是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要落实抵押和担保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财政紧缩的政策,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融资困难。(2)、债券融资门槛过高,成本和风险都较大,中小企业很少获得债券发行的额度。(3)、股权融资有吸收直接投资和股票融资两种。由于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和资金成本限制是很难在股票市场上市融资的,而中小企业的经营的不确定性,抗风险能力较弱又影响其吸收直接投资,即使吸收直接投资的机会很大,企业往往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控制权,这与部分企业的意愿是相悖的。因此,股权融资可能性也不大。总之,外源融资困难。
3、融资依赖于非正式渠道。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不管是创立初期还是逐渐扩大规模、向上发展时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动,这是企业内部融资无法满足的。由于中小企业受自
身固定资产抵押能力弱,财务机制不全,信息不对称等限制因素影响,其从银行贷款受到较大的约束。而典当融资相较于银行贷款具有申请周期短、办理速度快、能满足资金的紧急需求,但是借款人必须承担高额的利息,或者抵押物被强制拍卖的风险。非正式渠道的另一个融资方式就是地下钱庄,而这种地下钱庄风险隐患更大,借款人要承担巨额利息,缺少法律保护,有待规范。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缺少直接融资渠道。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企业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素质水平不高,信用较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与大型企业相比是较为混乱的,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水平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水准不高而且负债累累。因而中小企业一般经营时间较短,变数很大,往往破产可能性很大。据中国银监会数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末,全国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达11.6%,而整个银行业平均水平只有2%左右。这反映了部分企业还债意识差,在融资后,总是千方百计的拖债,逃债,没有积极去偿还债务。而且,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机制很不完善,财务报表混乱,公司财务信息不透明,普遍存在财务核算造假,夸大事实,使银行不能掌握企业全面而准确的信息。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小企业整体的商业信用。
•中小企业资本资金严重不足,融资能力差。一般来说,企业资本金的多少决定了其负债能力,企业资本资金不足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链环节较弱或者断裂,大大降低企业赢利能力。企业的盈利差,还贷能力差,又直接加大了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融资的风险。这样一来便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企业没有资金,赢利能力越弱,金融机构越不敢提供融资服务,企业融资越难,资金缺口就更大。
•抵押和担保困难。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基本都要求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本身资金就不足,可抵押的东西少,并且评估手续繁杂,费用较高。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能给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2、金融机构的原因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积极性不高。尽管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99%,但是由于其发展的种种限制因素,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获取利益,对中小企业融资显然不怎么积极。据《2010年第四季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中,银行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仅为41.5%,相较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庞大数量,资金远远达不到中小企业的需求金额。
•中小企业融资一次性金额小,次数频繁,金融机构成本高。
•缺乏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
3、地方政府的忽视。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狭隘的认为只要大企业发展好了,经济就不成问题,从而忽略或放弃小企业的发展。
4、稳健的财政政策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从2010年10月至今,已经4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宏观调控,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首先受到伤害。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使得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不敢融资也融不到资。
(三)建议与总结
1、政府支持。政府应该积极为中小企业和银行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有专门的部门服务中小企业;利用财政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支持企业创新改革,以及技术人才更新。制定一些扶持政策,扶持资金周转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规范市场,尽可能杜绝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政府应当积极规范民间资本融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让民间大量闲置资金有组织的加以利用。
2、根据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数量小,频率高,时间急,风险高等特点,完善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信贷机制。对于中央惠及中小企业的政策,银行应当积极响应。适当的放宽中小企业贷款条件与期限。发展与中小企业向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使中小企业有专业的,专门的,有效的服务。
3、整顿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的素质,树立品牌观念,建立健全的信用机制以及管理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其自身的缺陷,高素质的员工以及好的管理会直接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品牌能够被市场认可。一个管理好,向上发展的企业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收益,还会提高投资者的兴趣,以及金融机构的信任。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长期存在,不可能短时间就能马上解决。而且不能只靠中小企业或金融机构单方面,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发展中积极寻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