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变焦镜头的"五项基本原则"

选择变焦镜头的“五项基本原则 选择变焦镜头的 五项基本原则” 五项基本原则

变焦镜头虽然有用途广、构图方便、一镜多用等优点,但也有许多不及定焦镜头的地方。例 如:拍摄强烈逆光的场景时,因变焦镜头有复杂的镜片结构,容易产生反射和眩光;在近距 离摄影时,会产生渐晕、画面边缘亮度比中心底等现象。如果镜头质量越差,这些现象越明 显。所以,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变焦倍率小比大好

从影像质量和制造成本方面考虑, 变焦倍率应该越小越好。 变焦倍率是变焦镜头长端焦距与 短端焦距的比率。如一个 35—70mm 的镜头,其变焦倍率是 2:1。对于从广角开始的变焦镜 头来说,其倍率更是以小为好。

如果购买焦距小于 28mm 的变焦镜头时,更要仔细选择,因为这样的镜头更难设计和制造。 最好选择变焦皓率较小的镜头。

如果购买 70mm 以上焦距的变焦镜头时,可以考虑较大一点的变焦幅度。

使用尼康 28-70mm 镜头,F16 光圈拍摄。

像这样不到三倍的变焦镜头,既方便取景构图,又能保证镜头的质量,是我们选配镜头时最 值得考虑的变焦倍率。

2、快比慢好

镜头的“快-慢”指最大光圈的大小,变焦镜头越快越好,即最大光圈越大越好。

一般来说,变焦镜头的最大光圈是应能达到 F4,当然 F5.6 也还可以,现在的单镜头反光照 相机都是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对焦的,因此光圈越大,取景器越明亮,也就越容易对焦。同 时镜头最大光圈的火小也是反映镜头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即使使用同样的 F5.6 拍摄, 最大光圈 F2.8 的镜头肯定比最大光圈 F5.6 的镜头成像优秀。

使用尼康 50mm 镜头,用 F1.8 最大光圈拍摄。在 F1.8 的大光圈情况下,虚实对比非常明显、 漂亮。

3、简单比复杂好

与同类型镜头相比,一个镜头的镜片越少越好,镜组结构越简单越好,其拍摄效果也就越出 色。

佳能 EF24-70mmf/2.8LUSM 变焦镜头的结构

一个典型的 35—70mm 变焦镜头约有 12 个镜片,分成 10 组。每个片组之间各有 2 个“空气 一镜片” 接触面, 那么, 组就有 20 个面, 10 这就形成 190 次轴向反射——即通常所说的 “鬼 影”。一个仅有 9 个镜片组的镜片有 18 个接触面,形成相应的 152 个“鬼影”;而 11 个镜 片组的镜头有 22 个接触面,形成 231 个“鬼影”。

另外,如果再加上滤色镜,则可以使“鬼影”的数量急剧增加。因此,理论上说,选择镜头 的结构越简单越好。但是随着光学技术的提高,镜头“鬼影”现象已经微乎其微了。

4、长比短好

使用尼康微距镜头拍摄

一个重量为 560g,体积为 75×1045mm 的镜头,带起来有点重,但是能将

一朵小花表现得如 此出色,再辛苦也值!

如果以追求高像质为主,那么镜头的镜筒还是长一些更好。为了保证成像质量,变焦镜头前 镜片和后镜片的距离应该是长端焦距的 2 倍,也就是说,一个 35—70mm 镜头,其长度最好 是 140mm 左右。 遗憾的是, 这样就意味着现在这些最新的轻巧型变焦镜头在使用全开和中等 光圈时,拍摄效果还不如它们的“前辈”。当然,这一点重要与否还取决于拍照的目的。要 是只想把照片印成明信片大小, 那么这些小巧的镜片就完全能使人满意了。 要是你想把照片 放得很大,或者将用定焦镜头拍摄的照片和用变焦镜头拍摄的幻灯片混合起来观看,那么, 还是买一个镜筒长的镜头为好。

5、远比近好

如果单从影像质量方面考虑, 尽量不要买可以很近对焦的变焦镜头。 因为要使变焦镜头在变 焦过程中保持对焦清晰,需要很复杂的机械结构。

最近的对焦距离应该至少是镜头长端焦距的 10 倍。 因此, 一个 35—70mm 变焦镜头的最近对 焦距离只能是 0.7m。这时的像物比是 1:8,如果再近,就会产生明显的清晰度下降情况, 所以,很多变焦镜头具有 1:4 微距近摄功能,其实都是超出了光学质量的极限,是以牺牲镜 头质量为代价得到的。

使用佳能微距镜头拍摄

清晨小草上的一滴水珠,在近距离拍摄时,竟然变得如此美丽。

附:镜头外观质量和操作性能的检验

选购镜头时,除了对镜头的成像质量检验外,还要检验镜头的外观和操作性能,还要看它是 否能与相机配套使用。只有通过全面的检验,才能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有助于挑选到称心 如意的镜头。

1.机械系统的外观检验

镜头的机械系统主要是:镜筒、光圈叶片、光圈调节环、对焦环、变焦环及有关调节机构。

①镜头表面

镜头的外表面应光洁,无磕碰痕迹、无划伤、无磨损、无锈迹、无霉斑;电镀层应无泛黄、 无锈蚀、无剥落的现象;装饰皮革应平整美观、无翘起。表面喷涂应平滑、无脱落和无明显 的颜色不匀现象。

②镜头内部

镜头内部机械系统的表面应乌黑、无光泽、黑漆层应无脱落,螺纹表面的螺钉及镜片压圈等 部分应完好无损,无拆卸的痕迹。

③光圈叶片

反复转动光圈环,让光圈收小、开大,检查光圈叶片前后、表面是否有油污和锈痕。

油污会使光圈叶片活动不灵,甚至粘死,还会流到镜片上影响光线通过,使所摄影像清晰度 下降,这是由于装配镜头时加油过多而溢流到叶片上造成的。

另外,当光圈收到最小时,还应看看通光孔是否规则。通光孔的规则与否是制造工艺水平高 低的反映。

④镜筒和调节环

镜筒和调节环上有各种

标尺线、数字和字母。它们有的是直接印刷在镜筒和调节环上,有的 呈凹陷状,不管采用何种工艺,标尺线、数字和字母都应清晰美观。

另外,用手轻轻摇动镜头,应无异样响声。若有“卡啦、卡啦”的响声,就要注意是否是由 于镜片压圈松动,造成镜片移动而发出的碰撞声。镜片移动可能造成各镜片不能共轴,从而 导致像差显著增大,镜头成像质量(如镜头的对焦清晰度)明显下降等问题。

2.光学系统的外观检验

镜头光学系统主要包括:透镜、反光镜、内置滤色镜。

①透射光检验法

将镜头光圈开至最大, 让光线自镜头前端或后端射入镜头, 并从另一端透过镜头观察其内部 光学组件,各镜片均应符合以下条件:清洁、无裂纹、无崩边、无开胶、无发霉、无气泡、 无划伤、无油污、无指纹、无杂物。

②反射光检验法

将镜头前端和后端稍稍偏向明亮的地方, 并从该镜头的侧方观察镜片表面的反射光线, 以检 查镜片反光部位的镀膜层有无划伤的微痕的现象选择镜头时通常要注意以下问题:

• • •

裂纹通常是因镜头受到摔跌、碰撞等剧烈震动引起。 崩边是指透镜片边缘有破碎。 开胶是因受到碰撞或剧烈震动、温度骤变引起的。

发霉是透镜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棉絮状物质。发霉往往是因为存放环境潮湿、 闷热、不通风所致,透镜表面滋生了霉菌。

气泡是光学玻璃本身的质量缺陷。镜片上不应有气泡,尤其是各镜片的中心部位不 应有明显的气泡。

• • • •

划伤往往是清洁镜片时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油污是装配时往机械摩擦部位加油过量所致,润滑油溢流到镜片的表面形成污渍。 指纹是手指直接触摸镜片后沾留的痕迹。 杂物是指附着在镜片表面上的绒毛、漆片碎屑、灰尘,以及残留在镜头内部的金属 碎屑等杂物,是由于装配车间不清洁,装配工艺不严格造成的。

某一焦段或某一距离出问题:检验变焦镜头和内调焦式镜头时,应将镜头依次变焦至不同焦 距段,对焦至不同距离进行仔细检验。人们经常发现镜头总体来说非常好,但是在某一焦距 段或某一对焦距离时却出现问题,因此,挑选变焦镜头时一定要非常谨慎。

镜头叶片应十分规则,才能体现镜头的精度

3、光学系统的外观检验

①对焦环、变焦环等调节环。

调节镜头的对焦环和变焦环时, 阻尼的手感大小应适中, 且始终平滑、 均匀一致, 既无死点、 涩点,又不过分灵活,更无松动、晃动,反向调节时应无空回的手感。

自动变焦的变焦镜头,当正、逆方向自动变焦时,变焦环的转速应平稳、均匀,不应有忽快 忽慢的现象。

光圈环和镜头快

门调节环的定位装置应准确可靠,既不过紧,又不松动。各调节环不会自行 移位, 例如推拉式变焦镜头和微距镜头在俯仰拍摄时, 其变焦环和微距调节环应不至于因重 力而出现自行位移的现象。

②光孔

光圈叶片所形成的光孔应呈有规则的多边形, 无脱落的现象。 光圈连杆所控制的光圈收缩和 张开应灵活自如,把光圈调节环调到 F16(或 F22)后,用手反复轻拨镜头后端的自动收缩光 圈杆,光圈每次收缩后的光孔形状和大小应相同。若镜头上有景深预测杆,拨动该杆时镜头 光圈的缩张应灵活自如,光孔大小应十分准确。

③镜头与机身的连接

镜头与机身的连接应紧密可靠,锁紧装置应锁牢,不应出现因尺寸不对而有装卸过紧、过松 或装不上、锁不牢的现象。镜筒与机身镜头座的配合应紧密、无缝隙、无磨损、无松动、无 晃动。镜头的装卸应简便迅速。镜筒各部分之间无松动。

④镜间快门

具有镜间快门的镜头,其镜间快门应能精确可靠地工作,各挡快门速度应十分准确,快门叶 片上应无油污。

镜片上如有黑渍,说明有漏油现象,严重时会影响光圈叶片的开启

选择变焦镜头的“五项基本原则 选择变焦镜头的 五项基本原则” 五项基本原则

变焦镜头虽然有用途广、构图方便、一镜多用等优点,但也有许多不及定焦镜头的地方。例 如:拍摄强烈逆光的场景时,因变焦镜头有复杂的镜片结构,容易产生反射和眩光;在近距 离摄影时,会产生渐晕、画面边缘亮度比中心底等现象。如果镜头质量越差,这些现象越明 显。所以,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变焦倍率小比大好

从影像质量和制造成本方面考虑, 变焦倍率应该越小越好。 变焦倍率是变焦镜头长端焦距与 短端焦距的比率。如一个 35—70mm 的镜头,其变焦倍率是 2:1。对于从广角开始的变焦镜 头来说,其倍率更是以小为好。

如果购买焦距小于 28mm 的变焦镜头时,更要仔细选择,因为这样的镜头更难设计和制造。 最好选择变焦皓率较小的镜头。

如果购买 70mm 以上焦距的变焦镜头时,可以考虑较大一点的变焦幅度。

使用尼康 28-70mm 镜头,F16 光圈拍摄。

像这样不到三倍的变焦镜头,既方便取景构图,又能保证镜头的质量,是我们选配镜头时最 值得考虑的变焦倍率。

2、快比慢好

镜头的“快-慢”指最大光圈的大小,变焦镜头越快越好,即最大光圈越大越好。

一般来说,变焦镜头的最大光圈是应能达到 F4,当然 F5.6 也还可以,现在的单镜头反光照 相机都是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对焦的,因此光圈越大,取景器越明亮,也就越容易对焦。同 时镜头最大光圈的火小也是反映镜头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即使使用同样的 F5.6 拍摄, 最大光圈 F2.8 的镜头肯定比最大光圈 F5.6 的镜头成像优秀。

使用尼康 50mm 镜头,用 F1.8 最大光圈拍摄。在 F1.8 的大光圈情况下,虚实对比非常明显、 漂亮。

3、简单比复杂好

与同类型镜头相比,一个镜头的镜片越少越好,镜组结构越简单越好,其拍摄效果也就越出 色。

佳能 EF24-70mmf/2.8LUSM 变焦镜头的结构

一个典型的 35—70mm 变焦镜头约有 12 个镜片,分成 10 组。每个片组之间各有 2 个“空气 一镜片” 接触面, 那么, 组就有 20 个面, 10 这就形成 190 次轴向反射——即通常所说的 “鬼 影”。一个仅有 9 个镜片组的镜片有 18 个接触面,形成相应的 152 个“鬼影”;而 11 个镜 片组的镜头有 22 个接触面,形成 231 个“鬼影”。

另外,如果再加上滤色镜,则可以使“鬼影”的数量急剧增加。因此,理论上说,选择镜头 的结构越简单越好。但是随着光学技术的提高,镜头“鬼影”现象已经微乎其微了。

4、长比短好

使用尼康微距镜头拍摄

一个重量为 560g,体积为 75×1045mm 的镜头,带起来有点重,但是能将

一朵小花表现得如 此出色,再辛苦也值!

如果以追求高像质为主,那么镜头的镜筒还是长一些更好。为了保证成像质量,变焦镜头前 镜片和后镜片的距离应该是长端焦距的 2 倍,也就是说,一个 35—70mm 镜头,其长度最好 是 140mm 左右。 遗憾的是, 这样就意味着现在这些最新的轻巧型变焦镜头在使用全开和中等 光圈时,拍摄效果还不如它们的“前辈”。当然,这一点重要与否还取决于拍照的目的。要 是只想把照片印成明信片大小, 那么这些小巧的镜片就完全能使人满意了。 要是你想把照片 放得很大,或者将用定焦镜头拍摄的照片和用变焦镜头拍摄的幻灯片混合起来观看,那么, 还是买一个镜筒长的镜头为好。

5、远比近好

如果单从影像质量方面考虑, 尽量不要买可以很近对焦的变焦镜头。 因为要使变焦镜头在变 焦过程中保持对焦清晰,需要很复杂的机械结构。

最近的对焦距离应该至少是镜头长端焦距的 10 倍。 因此, 一个 35—70mm 变焦镜头的最近对 焦距离只能是 0.7m。这时的像物比是 1:8,如果再近,就会产生明显的清晰度下降情况, 所以,很多变焦镜头具有 1:4 微距近摄功能,其实都是超出了光学质量的极限,是以牺牲镜 头质量为代价得到的。

使用佳能微距镜头拍摄

清晨小草上的一滴水珠,在近距离拍摄时,竟然变得如此美丽。

附:镜头外观质量和操作性能的检验

选购镜头时,除了对镜头的成像质量检验外,还要检验镜头的外观和操作性能,还要看它是 否能与相机配套使用。只有通过全面的检验,才能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有助于挑选到称心 如意的镜头。

1.机械系统的外观检验

镜头的机械系统主要是:镜筒、光圈叶片、光圈调节环、对焦环、变焦环及有关调节机构。

①镜头表面

镜头的外表面应光洁,无磕碰痕迹、无划伤、无磨损、无锈迹、无霉斑;电镀层应无泛黄、 无锈蚀、无剥落的现象;装饰皮革应平整美观、无翘起。表面喷涂应平滑、无脱落和无明显 的颜色不匀现象。

②镜头内部

镜头内部机械系统的表面应乌黑、无光泽、黑漆层应无脱落,螺纹表面的螺钉及镜片压圈等 部分应完好无损,无拆卸的痕迹。

③光圈叶片

反复转动光圈环,让光圈收小、开大,检查光圈叶片前后、表面是否有油污和锈痕。

油污会使光圈叶片活动不灵,甚至粘死,还会流到镜片上影响光线通过,使所摄影像清晰度 下降,这是由于装配镜头时加油过多而溢流到叶片上造成的。

另外,当光圈收到最小时,还应看看通光孔是否规则。通光孔的规则与否是制造工艺水平高 低的反映。

④镜筒和调节环

镜筒和调节环上有各种

标尺线、数字和字母。它们有的是直接印刷在镜筒和调节环上,有的 呈凹陷状,不管采用何种工艺,标尺线、数字和字母都应清晰美观。

另外,用手轻轻摇动镜头,应无异样响声。若有“卡啦、卡啦”的响声,就要注意是否是由 于镜片压圈松动,造成镜片移动而发出的碰撞声。镜片移动可能造成各镜片不能共轴,从而 导致像差显著增大,镜头成像质量(如镜头的对焦清晰度)明显下降等问题。

2.光学系统的外观检验

镜头光学系统主要包括:透镜、反光镜、内置滤色镜。

①透射光检验法

将镜头光圈开至最大, 让光线自镜头前端或后端射入镜头, 并从另一端透过镜头观察其内部 光学组件,各镜片均应符合以下条件:清洁、无裂纹、无崩边、无开胶、无发霉、无气泡、 无划伤、无油污、无指纹、无杂物。

②反射光检验法

将镜头前端和后端稍稍偏向明亮的地方, 并从该镜头的侧方观察镜片表面的反射光线, 以检 查镜片反光部位的镀膜层有无划伤的微痕的现象选择镜头时通常要注意以下问题:

• • •

裂纹通常是因镜头受到摔跌、碰撞等剧烈震动引起。 崩边是指透镜片边缘有破碎。 开胶是因受到碰撞或剧烈震动、温度骤变引起的。

发霉是透镜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棉絮状物质。发霉往往是因为存放环境潮湿、 闷热、不通风所致,透镜表面滋生了霉菌。

气泡是光学玻璃本身的质量缺陷。镜片上不应有气泡,尤其是各镜片的中心部位不 应有明显的气泡。

• • • •

划伤往往是清洁镜片时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油污是装配时往机械摩擦部位加油过量所致,润滑油溢流到镜片的表面形成污渍。 指纹是手指直接触摸镜片后沾留的痕迹。 杂物是指附着在镜片表面上的绒毛、漆片碎屑、灰尘,以及残留在镜头内部的金属 碎屑等杂物,是由于装配车间不清洁,装配工艺不严格造成的。

某一焦段或某一距离出问题:检验变焦镜头和内调焦式镜头时,应将镜头依次变焦至不同焦 距段,对焦至不同距离进行仔细检验。人们经常发现镜头总体来说非常好,但是在某一焦距 段或某一对焦距离时却出现问题,因此,挑选变焦镜头时一定要非常谨慎。

镜头叶片应十分规则,才能体现镜头的精度

3、光学系统的外观检验

①对焦环、变焦环等调节环。

调节镜头的对焦环和变焦环时, 阻尼的手感大小应适中, 且始终平滑、 均匀一致, 既无死点、 涩点,又不过分灵活,更无松动、晃动,反向调节时应无空回的手感。

自动变焦的变焦镜头,当正、逆方向自动变焦时,变焦环的转速应平稳、均匀,不应有忽快 忽慢的现象。

光圈环和镜头快

门调节环的定位装置应准确可靠,既不过紧,又不松动。各调节环不会自行 移位, 例如推拉式变焦镜头和微距镜头在俯仰拍摄时, 其变焦环和微距调节环应不至于因重 力而出现自行位移的现象。

②光孔

光圈叶片所形成的光孔应呈有规则的多边形, 无脱落的现象。 光圈连杆所控制的光圈收缩和 张开应灵活自如,把光圈调节环调到 F16(或 F22)后,用手反复轻拨镜头后端的自动收缩光 圈杆,光圈每次收缩后的光孔形状和大小应相同。若镜头上有景深预测杆,拨动该杆时镜头 光圈的缩张应灵活自如,光孔大小应十分准确。

③镜头与机身的连接

镜头与机身的连接应紧密可靠,锁紧装置应锁牢,不应出现因尺寸不对而有装卸过紧、过松 或装不上、锁不牢的现象。镜筒与机身镜头座的配合应紧密、无缝隙、无磨损、无松动、无 晃动。镜头的装卸应简便迅速。镜筒各部分之间无松动。

④镜间快门

具有镜间快门的镜头,其镜间快门应能精确可靠地工作,各挡快门速度应十分准确,快门叶 片上应无油污。

镜片上如有黑渍,说明有漏油现象,严重时会影响光圈叶片的开启


相关内容

  • 剪辑完成版
  • 影视剪辑 考试类型:单选.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创作 路易•卢米埃尔--电影剪辑的创始人. 梅里爱--突破了用单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的限制,创造了电影的字母. 埃德温•鲍特--利用已经拍摄出来的素材制作完成了一部故事片<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 生活>,最大的贡献在于创造的了剪辑所依据 ...

  • 晚会剪辑技巧
  •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简而言之,就是剪辑师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它体现了剪辑师对编导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剪辑师所做的 ...

  • 视听语言考试重点
  • 第一章 1.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视听语言? 1)语言的定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是指所有传递信息的工具(信息传播符号系统):狭义的语言是指文学语言,包括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2)视听语言: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听觉与视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交际与 ...

  • 单反相机教程
  • 自从数码单反相机诞生以来,整个摄影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使用数码单反做很多胶片相机所无法胜任的工作,这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拍摄本身由此变得更加简单.数码单反相机继承了很多胶片单反相机的基本构造,在操作方面也有很多共通点.对于用惯了佳能EOS系列胶片单反相机的用户来说,掌握佳能数码单反相机的操 ...

  • 单反相机初级入门教程
  • 单反全教程 前言 自从数码单反相机诞生以来,整个摄影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使用数码单反做很多胶片相机所无法胜任的工作,这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拍摄本身由此变得更加简单.数码单反相机继承了很多胶片单反相机的基本构造,在操作方面也有很多共通点.对于用惯了佳能EOS系列胶片单反相机的用户来说,掌握佳 ...

  • 尼康的单反如何配镜头
  • 尼康的单反如何配镜头 (其中带有AF-S的尼康镜头和带有HSM的适马镜头可以在D40上自动对焦) 2.按照焦段分 传统的135镜头其实一般都是按照焦段来分的,比较传统的大致分法是: 10-17mm为超广角-主要是拍摄风景,尤其是大场景,比如草原.沙漠.大海 17-35mm广角-风景.人文,拍到此一游 ...

  • 最实用的最基本镜头组接技巧
  • 画面组接的一般规律:动接动,静接静,声画统一 编辑本段 镜头组接技巧? 1.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静接静 1.一组固定镜头的组接,应设法寻找画面因素外在的相似性.画面因素包括许多方面,如环境.主体造型.主体动作.结构.色调影调.景别.视角等等.相似性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相似点要由创作者在具体编辑 ...

  •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摄像机镜头的选择
  •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摄像机镜头的选择 作者: 王士鸿 [字体:大 中 小][颜色:红 绿 蓝 黑] 随着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安保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与日俱增.闭路监控电视(简称CCTV)系统作为一种安保技术,在星级宾馆.涉外办公楼.银行.政府机关等场所越来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包括现在的 ...

  • 监控摄像头基本知识
  • 摄像机镜头选择是视频监视系统项目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它的质量(指标)优劣直接影响摄像机的整机指标以及整个工程项目的系统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工程造价.由此可见,摄像机镜头在闭路监控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经常与镜头打交道.设计人员要根据物距.成像大小计算镜头焦距,施工人员经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