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 二十八.霸主弭兵

春秋五霸 二十八、霸主弭兵

画外音:

在两百五十多年的春秋历史中,春秋争霸就占据了一百多年,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之位,打来打人,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势力为强盛的就是晋国和楚国,晋国和楚国先后出现了英雄有为的君主,各自建立了霸业,但是晋楚争霸争到最后,有人提出要召开弭兵大会,那么在晋楚两国互有胜负,还在势均力敌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弭兵大会的建议?弭兵大会的召开,会让晋楚两个大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吗?

李山:

春秋争霸争来争去,争到了中晚期之交,就出现了两次弭兵活动,而且两次弭兵时间隔了 30多年,第一次弭兵就像公鸡打架,两只公鸡虽然都躺到地上了,但是还能伸起脖子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所以第一次弭兵, 没过多久就破局了,战争又继续打,打了鄢陵之战。这以后,就像公鸡到了最后了,脖子也抬不起来了,就又要弭兵了。

弭兵之后,春秋的历史由中期转人后期。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最后一次弭兵的发生呢?这要从内政和外交两方面看,不论是楚国还是晋国,都可以从这两方面看。

首先是内政出了问题。先从晋国说起。晋国的内政还是延续着过去强宗大族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趋势,矛盾愈演愈烈。当时,在晋国有这么几个大的家族,大家比较熟悉的韩、赵、魏都在。但是这三家,相对而言当时要稳当多了,尤其是那个赵氏,经过了庄姬之乱的变故以后,还在复活阶段,还在重新长新肉、长新毛这个阶段。像韩氏、魏氏相对势力也不是很强。上述三家之外,当时最强的有栾氏,还有范氏、中行氏等几大家族。 加起来六七个大的家族,在那儿并存着,争斗着。

晋国的强宗大族之间斗争,先是赵氏家族出事,差点儿被灭了门。之后就有郤氏家族灭门,那么现在,该轮到谁了?轮到栾氏家族了。

这个时候,栾书已经死了,他儿子也死了,到他孙子这一辈了。他的孙子叫栾盈,在他这一辈发生了范氏收拾栾氏家族的事件,这就是栾氏之乱。

当初栾氏为了跟范氏搞好关系,栾盈的父亲栾黡,就娶了范宣子的女儿栾祁做太太,生了栾盈。后来栾黡死了,栾祁就不安于室,耐不住寂寞,搞自己的感情“自留地”,就跟家里的一个叫州宾的家臣私通了。

栾盈这时已经挺大的了,见母亲跟人不正经,难免要跟她冲突。结果,栾祁是个极端性格的女人,就跑到娘家跟范宣子说,栾盈要造反!虎毒不食子,在栾祁那里就是例外,沾了爱情的虎,就要食子!单是她一个人说栾盈谋反不行,还得有证据。栾祁就编了一套很圆满的理由。于是,范宣子就信了。

晋国当时的执政,是范氏家族的大家长范宣子,范宣子听信了女儿栾祁的告发,于是采用了一个计策,把自己的外孙栾盈驱逐出晋国,栾盈几经辗转,最终来到了齐国。

齐国当时的君主是齐庄公,齐国还有一个贤人叫晏子,就是“晏子使楚”的那个矮个子,是个贤明的人。他就对君主就说:前一阵子,这个栾盈从晋国出奔后不久,晋国曾经两次把诸侯都召集起来盟誓,说要禁锢栾氏,让大家发誓,谁也不许接收他,想置他于死地。当时我们齐国也参加了盟会。可盟会才几天,你就接收栾盈?这事儿做得有点儿不对劲儿。 齐庄公则另有打算,没有在意盟会,也没听晏子的话,就把栾盈养起来 了,其实他是等着机会把栾盈送回晋国,这样起码可以给晋国添乱。齐庄公跟晋国的执政很不对付,对栾盈招降纳叛,存着自己的想法。

没有多久,机会就来了。当时晋国跟吴国通婚,古代结婚实行媵嫁制度,什么叫媵嫁制度?比如说晋国要向一个国家嫁姑奶奶,按照道理,同姓国要有两个国家来陪嫁,要出三个陪嫁女,这就叫做媵嫁。所以春秋时期, 异姓诸侯之间缔结婚姻关系,一结婚就要一娶九

女。正式嫁女的国家要嫁一位公主,陪嫁女有她的妹妹辈一人,侄女辈一人,加公主一共三人。陪嫁的其他两个同姓国,也是各要出陪嫁女和陪嫁女的妹妹、侄女各三人,合起来不就是九个姑奶奶同时嫁了吗?不过,按照礼法,只有同姓国才能陪嫁。但是,这时候已经是春秋中后期了。晋国人嫁女,齐国也陪嫁是不合礼法的, 齐国是姓姜,晋国是姓姬。人家嫁女碍着你姜姓什么了?但是齐国也要凑热闹。实际上,晋和吴都是姬姓,他们之间通婚也是不合法的。所以这样一来,倒显得这个热闹,齐国也凑得了!

齐国就派一个大臣,把陪嫁女送给晋国。但车上却偷偷多载了一位老爷们儿,就是栾盈,他就藏在车里边。到晋国境内,就把他放到了曲沃。这是因为栾氏家族在曲沃有很深厚的基础,根深蒂固。

栾盈一潜回曲沃,就找到了一个叫胥午的人,是过去的老朋友、铁哥们儿。栾盈就说:你帮我忙,我们组织军力,干掉范氏!

胥午对这个事情另外有看法,胥午说:天要灭谁,谁就没有希望了,我看就不要再兴干戈了。不是我胥午怕死不帮你忙,是现在整个局势没你什么事了,基本上就是死灰,就差人家再往死灰上撒泡尿了,没有什么希望。

栾盈就说:虽然没什么希望,但是,我还是想试试!如果你能够帮忙,我也死而无憾, 那胥午一听他这样说,就答应了。之后,胥午就召曲沃的一些士,就是有公民权的那些男人们,在一块儿喝酒。喝着喝着,胥午就试探大家说:诸位,今天要是有栾孺子在,该多好啊?

栾孺子就是栾盈,实际上栾盈这会儿年纪不小了,可是相对他父亲,他还是孺子,这样叫法,比较亲近。他说要见到栾氏家的人多好?试探一下曲沃的老百姓是不是还怀念栾氏。一说到栾孺子,有人就感慨,说栾氏家多好啊,对我们曲沃人民多好,有的人甚至掉了眼泪。

胥午一看,行,这事有门儿!于是,在饮酒进行到爵礼——就是大家互相敬酒,这时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当时有人就说,要是栾孺子现在真在这里,我们就跟他干,死都不遗憾!

胥午觉得火候到了,就说:那好,我给你们变个戏法,大家闭上眼睛。 他就高喊一声:出来啦!大家睁眼一看,啊?是栾盈!

有人以为喝酒多了,眼里活见鬼了,揉揉眼睛再一看,真是栾盈来到跟前!

画外音:

栾盈回到曲沃后,受到了曲沃老百姓的支持,这样他就有了自己的势力基础。然后栾盈又联合了另一个权势之家,也就是魏氏家族的人一起行动,按照栾盈的想法,他要在晋国发动兵变,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那么,栾盈的想法能实现吗?随着栾盈的回到晋国,在晋国内部,究竟会上演怎样惊心动魄的夺权之战呢?

李山:

过去栾盈曾给魏氏家族一个很著名的大臣叫魏绛的做过助手,就跟魏绛的儿子魏献子关系不错。于是,栾盈就联合了魏献子。这一下栾氏就不孤单了,他有魏氏家族跟他一起,就开始准备。

就在这时候,范氏家族知道了这个消息。当时一个叫乐王鲋的正陪着范宣子,这时有人就传信说栾盈回来了,不但回来,现在还把曲沃的老百姓给鼓动起来了,另外还联合了魏献子,准备一起发难。

范宣子听到消息很恐慌,陪着他的乐王鲋就给他出主意,他说:范大人不用担心,首先,君主在你手里,假如你陪着君主到固宫(晋国的的一个宫殿)里去躲避起来,他能奈何得了你吗?意思是君主被你控制在手里,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又说:另外,你手里不是有权力吗?你可以发兵,调动所有的老百姓。虽然他有曲沃,可是那曲沃太小了,相对整个晋国而言,他们的力量不足挂齿啊!他栾盈是从外边来的,这属于侵入我们国家,你在里边,你是站在有利的地位上,你怕他干什么?至于说魏氏,你别看他现在跟栾氏合了,可是他心不一定坚,

我们可以强行把他争取过来!

听他这样一说,范宣子心里才有了底,得赶紧行动,于是就准备去找君主,然后一块儿去固宫。恰好在这个时候,君主有姻丧,就是姻亲有丧事,夫人的娘家人死了,要穿孝。于是范宣子就改了装束,穿了黑布做的丧服,戴上黑布的罩,另外腰系上黑色的带子,这一套是妇女的丧服,范宣子就装扮成女人,跟两位女士混在一起坐上一辆车,悄悄地溜到了君主这儿,把君主带到了固宫。

走之前,范宣子派他的儿子士鞅,去争取魏献子。士鞅受了父亲的命令,来到魏氏家族,一看,军队已经摆好了,就准备出发行动了!

士鞅见到了魏献子,上来就说:说现在栾氏和一些贼人,带着一帮不逞之徒,要侵害我们晋国。我父亲还有几位大臣,已经陪着君主躲到安全的地方了!我父亲命令我来请你一起去陪伴君主!

说话的同时,士鞅就伸出左手,一把就薅住魏献子的腰带,请他上了车!上了车以后,他依然是左手薅住着魏献子,右手按剑,就跟驾车的说: 走!驾车的问:往哪儿走?回答:去找君主!说时迟,那时快,魏献子还没反应过来,车就走了。

栾氏家族的人一看,坏了,他们把我们的同盟者给带走了!他们就赶紧追。追着追着,就来到了宫殿附近,栾氏家族的这伙人就开始拉弓射箭,战斗开始了。

范宣子眼看矢箭横飞,就跟士鞅说:我告诉你,小子,今天要是有一支箭打到宫廷上,我就折你小子的头!

―看老爸急了,下死命令了,士鞅拔出家伙高喊:走啊,不怕死的跟我冲!呼呼啦啦就往外冲。这一冲,栾氏家族的人一看,里边冲出来一帮人,也都是不要命的,撒腿就跑,栾氏的人就呈败军之势了。

士鞅率领着人在后面追,他遇上栾氏家族一个叫栾乐的。栾乐在前面坐着车跑,看到士鞅,搭弓就要射。士鞅就喊:小子,今天你要射死我,我到阴间也不饶你!栾乐一听,说:小子,你还不要吓唬我,我就射你了!搭弓朝士鞅射过来。头一箭没射中,接着再射。不想,那马车往前跑,跑得太快了,一下子就撞到了路上老槐树露出来的老根上了。就听“咣当”一声,栾乐的车就翻了,栾乐被甩出去老远,范氏家族的人就用手中戈上的胡钩他(古代的戟后面有个胡,起钩的作用),把他的胳膊给钩断了,栾乐当时就疼死了。

栾氏家有一个猛士,叫督戎,这个人非常生猛,谁都怕他。当时晋国还有一名猛士叫斐豹,是个官奴。古代有这么一些人,或者是欠了人家的债, 或者办了错事以后被罚为官奴,失去人身自由。这种人都有档案文书的,叫丹书,拿红笔写在竹简上。

见范家要打栾氏,斐豹就跟范宣子提出说:这次打仗您可得注意,栾氏家族有一个死党叫督戎,人人都怕他,可是我不怕他。你要是把我的丹书给我烧了,恢复我的自由,我就给你除督戎。

范宣子一听,好啊!就说:假如你把这个督戎杀死,我不给你焚掉丹书,有老天爷看着!范宣子发了毒誓。搏斗中斐豹专门朝着督戎下手,督戎就追他,斐豹就跑。跑到一个短墙,斐豹就蹲在那儿了,追赶的督戎一下跑过了墙,把后脑勺子亮给了斐豹。斐豹挥戈上去,就把这个人后脑勺打碎了。

栾盈一看,大势已去,撒腿就跑,又跑到曲沃来了。范氏家族呼呼拉拉就把曲沃围了,不久就把栾盈杀死了。整个栾氏家族也就被斩草除根,清理了。

我们看这个事情,栾氏家族,栾书杀了君主,他做了这种事以后,晋国老百姓不待见他们,最后就有一些人拿这个做借口来收拾这个家族。栾氏得逞于一时,强大于一时,就是捕杀君主,也埋下了灭门的祸根子,后来总要被人干掉。这种事情在春秋中后期还要不断地上演,演来演去,最后在晋国就剩了韩赵魏三家,把晋国切西瓜似的切成三瓣,韩、赵、魏三国出现,历史就走到了战国了。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为什么晋国已经打不了外战了?内乱太严重了!这就是内政方面。 从外交方面,晋国实际上也陷入了一个比较孤立的状态。范宣子执政时,当时的大国排头四名的是楚、晋、齐、秦。范宣子主政,作为盟主之国,有一次跟齐国借用装饰仪仗的羽毛,范宣子因为喜欢,借来以后就不还了。就这么点儿小事儿,就表现出这个人为人没德行,于是齐国就开始离心,有二心了。栾盈之乱发生时,齐国的军队还兵分两路从太行、孟门进攻晋国,以为策应。只是因为栾盈败得很快,齐才迅速撤兵。齐国对晋国离心离德甚至敢动手打击,那是因为他们看出来了,晋国已经是一只病猫。

画外音:

晋国虽然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但现在内政和外交都出了问题,晋国就算是有心争霸,也没有了争霸的实力,而它的老对手楚国,现在也是内忧外患,面临很多的问题,那么,楚国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呢?晋楚这两个大国,又是怎样走到一起召开弭兵大会的呢? 李山:

楚国方面此时也面临着内忧外患。

内忧如何?《左传》有一句话叫“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国有人才,但是真正使用的是晋国人,这就是后来“楚才晋用”一语的出典。大批的人才跑掉,显示的实际是楚国内部矛盾的严重。

另外,楚国还有来自吴国方面的外患。自从楚国把申公巫臣家族杀掉,申公巫臣发毒誓要报复,申公巫臣来到了晋国,给晋国出主意,让晋国去扶植吴国。吴国迅速发展强大,打得楚国不得安宁,令尹子重就因为跟吴国打仗打败,心脏病突发死了。

楚庄王有个儿子叫子囊,一次跟吴国打仗回来以后,子囊就对自己的儿子说:我现在老了,但是,你要执政,一定要把我们楚国的都城修坚固!什么意思?子囊预见到,早早晚晚吴国人会打到我们的都城来。

所以两个国家都是内忧,都有外患,这个时候就又要弭兵了。

那么这次的弭兵发自谁?发自赵文子,谁是赵文子?就是那个赵氏孤儿,赵家的那个没有绝了的后代根,他的名字叫赵武。赵文子跟许多人说: 以后我们弭兵了,我们要讲和平。

他这样一讲,就有一个人听到耳朵里面去了。谁呢?宋国人向戌。宋国人喜欢干这个事情,上一次弭兵也是宋国大臣华元来穿针引线操办这个事情。《左传》讲得很明白,向戌为弭兵出力,是为了名声。于是他就在晋和楚之间穿针引线,努力促成弭兵之会的召开。

诸侯,特别是弱小的诸侯,对于弭兵是拥护的。兵的本意是兵器,实际上是军队,消除军队,不打仗了。

赵文子就弭兵的事与韩宣子商量。韩宣子就说:兵这种东西,哪个国家没有兵?一个国家没了兵,行吗?现在说要弭兵,这总有点儿违背规则,违背一个国家存在的体制。可是,话说回来,兵是民之害,是财富的大蠹虫, 还是“小国之天灾也”现在有人提出来要弭兵,我们要是不答应,我们的老百姓不高兴。现在有人提出来要和平,你不干,老百姓不高兴,你财政状况支持不住,另外其他很多诸侯国不满意。所以虽然兵不可弭,但我们还是答应了宋国人的提议吧,不然的话我们要众叛亲离了!

这样,晋国就明确答应要弭兵。向戌得了指令,就去找楚国。楚国执政者一听,晋国都同意弭兵,我们也要弭兵。其他诸侯国家一听说要弭兵,更是“阿弥陀佛”。只有齐国君主说不想弭兵,但是后来大臣劝他说都弭兵,你不弭兵,你干什么?齐国君主一看,也就从了大流了。于是就定下来了,就要在宋国举行晋楚两方面的弭兵大会。

会盟举行于公元前546年,也就是《春秋》中鲁襄公二十七年的夏天。赵文子先到了宋,之后郑国人也来了,晋国的同盟者都来了,包括齐、卫、鲁等。他们这一方面人来了,可是楚国人呢,楚国当时的令尹子木,却迟迟不到。他先派公子黑肱来打前站,自己却呆在陈国,蹲下来不动了,离着宋国两百多里地。然后,楚公子黑肱跟晋国谈条件,谈好条件以后,把

这个条件拿到陈国去,向戌也跟随着跑到陈国去跟子木商量。这就是拿架式,反正这种场合,按照周礼的规定,谁晚出场,就显得谁身份高。子木就在这儿拿着,他接着又提出一个条件,说:我们两国以后要搞和平,那么,我们要完成一个事情,就是让我们各自的盟国大家互相交好。这个账,楚国算得精,从楚的盟国少,大多数的中原诸侯都是跟着晋国走。

这个建议提出来以后,赵文子就有点儿犯难。他说:我们晋国支使不动那个齐国,说现在四个大国,晋、楚、秦,还有齐,虽然我们是盟国,但就像你们支使不动秦国一样,你们要是支使得动秦国,让它也跟我们交好,那我们就想办法让齐国跟你们交好,晋国方面提出这样一个反制的条件。然后,子木把这个消息传给楚王,楚王说:得了,这次会盟,来的,我们都互相见见,秦跟齐的问题,我们先就不谈了。这样,会盟的条款总算大致商定了。

这场会盟,是《左传》记载中,参加国家最多的一次,除了秦国,当时主要国家都来了,还有一些附庸国也来了,大概有13个国家参加会盟,规模浩大。

画外音:

以晋楚两个大国为主召开的第二次弭兵大会,除了晋国和楚国之外,还有很多诸侯国参加,虽然晋楚两国都各打各的算盘,互相之间并不信任。但它们毕竟联合了很多诸侯,坐到一起开始谈判,那么,在晋楚两大势力集闭互相戒备,互相不信任的气氛下,这次弭兵大会产生了什么结果呢?在弭兵大会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呢?

李山:

这个时候,条件商量妥了,子木才慢腾腾从陈国移驾到宋国来。

子木的随从数量不少,他们一驻扎下来,晋国人就感到“楚氛甚恶”,(《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气氛非常险恶。有人就提醒赵文子,说楚国方面可能要乘机发难。赵文子就说,不怕,他要一动手,我们往左边一转,我们就躲到了宋国。

就到了会盟这一天,楚国人“衷甲”,就是所谓的外罩罗袍,内穿铠甲。

当时伯州犁为楚国的太宰,他就对子木说:我们这次来弭兵,怎么还内穿铠甲?这太不讲信用,太不讲信誉了!子木就说:“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意思是说,晋和楚两个大国之间,不讲信用已经多年了,处理问题只求对自己有利才对头,如果为了讲信用,吃了亏,就失算了。伯州犁听完这个话以后就下了个断言。他说:子木,我们的令尹,快了,他活不久,不会出三年。为什么? 不讲信用,逞刚强,耍小聪明,这种人没有前景,长不了。伯州犁说得还真准,不到三年,子木就死了。

晋国人也得到了消息,说楚国人穿铠甲,这是有动手的准备呀!当时,往宋国城里跑的赵文子也担起心来了。晋国的大臣叔向就站出来说:不怕,我们讲信用,他穿着铠甲他会失信,我们怕什么?当着这么多诸侯,他敢动手吗?赵文子这才放了心,也就没有穿铠甲去会盟。

到了会盟的时候,楚国节外生枝,又提出来了,我们得先歃血,我们得在前边。晋国人不干,说咱们两个国家是对等的国家。楚国就说,是啊,过去的会盟你们晋国老在前边,今天该我们在前边了!最后赵文子忍气吞声,说:好,好,好,让你先会盟!这样的话,歃血为盟楚国在先。总之,在这次的会盟中,赵文子处处忍让。不让也不行,因为他的国家的“病”,比楚国略微严重点。列国交往,两霸较劲,是靠实力的。所以,弭兵之会就在两方面极度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完成了。

那么,这次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有这样几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是晋国吃了亏,明显吃了亏。晋国的盟国多,楚国的盟国相对少,但是两国交好,这一下,弭兵之会以后,这些诸侯们就两个婆婆了,过去只有一个婆婆要伺候,现在多了一个。像鲁国,上楚国去献礼,去出差,去送东西,送完以后,还得到晋国来送。就楚国而言,他们就多了盟国。这是第一个结果,明显可以看出,晋国吃了亏。

第二个结果比较积极,什么结果呢?就是带来了40多年的和平。的确, 这次弭兵之后,因为两个大国打不动了,于是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到下一次有人撕毁和约,再打仗,已经是40年以后了。有些国家的太平时间还要长 —点。

第三个结果,是各邦国内部矛盾浮上水面。列国在两大集团对峙的时候,列国内部的矛盾不敢充分展开,怕有外患。现在相对而言,外部压力小了,没人管了,列国的内患就起了。主要表现为大臣更加明目张胆地篡夺君主的权力。像在鲁国就发生了三分公室,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把邦国的军队一分为三,三家各持一股,把整个鲁国的政治、军事等权力掌握在私人手里的事情,鲁国君主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空头君主形同赘疣。弑杀君主的行为也比以前多了。

所以这三大结果出现了,春秋的历史就正式地转入后期了。后期更乱,但是我们要讲的的话题“春秋五霸”,就只能到此为止。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问了,春秋五霸这段历史又对后来的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春秋五霸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呢?

春秋五霸 二十八、霸主弭兵

画外音:

在两百五十多年的春秋历史中,春秋争霸就占据了一百多年,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之位,打来打人,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势力为强盛的就是晋国和楚国,晋国和楚国先后出现了英雄有为的君主,各自建立了霸业,但是晋楚争霸争到最后,有人提出要召开弭兵大会,那么在晋楚两国互有胜负,还在势均力敌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弭兵大会的建议?弭兵大会的召开,会让晋楚两个大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吗?

李山:

春秋争霸争来争去,争到了中晚期之交,就出现了两次弭兵活动,而且两次弭兵时间隔了 30多年,第一次弭兵就像公鸡打架,两只公鸡虽然都躺到地上了,但是还能伸起脖子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所以第一次弭兵, 没过多久就破局了,战争又继续打,打了鄢陵之战。这以后,就像公鸡到了最后了,脖子也抬不起来了,就又要弭兵了。

弭兵之后,春秋的历史由中期转人后期。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最后一次弭兵的发生呢?这要从内政和外交两方面看,不论是楚国还是晋国,都可以从这两方面看。

首先是内政出了问题。先从晋国说起。晋国的内政还是延续着过去强宗大族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趋势,矛盾愈演愈烈。当时,在晋国有这么几个大的家族,大家比较熟悉的韩、赵、魏都在。但是这三家,相对而言当时要稳当多了,尤其是那个赵氏,经过了庄姬之乱的变故以后,还在复活阶段,还在重新长新肉、长新毛这个阶段。像韩氏、魏氏相对势力也不是很强。上述三家之外,当时最强的有栾氏,还有范氏、中行氏等几大家族。 加起来六七个大的家族,在那儿并存着,争斗着。

晋国的强宗大族之间斗争,先是赵氏家族出事,差点儿被灭了门。之后就有郤氏家族灭门,那么现在,该轮到谁了?轮到栾氏家族了。

这个时候,栾书已经死了,他儿子也死了,到他孙子这一辈了。他的孙子叫栾盈,在他这一辈发生了范氏收拾栾氏家族的事件,这就是栾氏之乱。

当初栾氏为了跟范氏搞好关系,栾盈的父亲栾黡,就娶了范宣子的女儿栾祁做太太,生了栾盈。后来栾黡死了,栾祁就不安于室,耐不住寂寞,搞自己的感情“自留地”,就跟家里的一个叫州宾的家臣私通了。

栾盈这时已经挺大的了,见母亲跟人不正经,难免要跟她冲突。结果,栾祁是个极端性格的女人,就跑到娘家跟范宣子说,栾盈要造反!虎毒不食子,在栾祁那里就是例外,沾了爱情的虎,就要食子!单是她一个人说栾盈谋反不行,还得有证据。栾祁就编了一套很圆满的理由。于是,范宣子就信了。

晋国当时的执政,是范氏家族的大家长范宣子,范宣子听信了女儿栾祁的告发,于是采用了一个计策,把自己的外孙栾盈驱逐出晋国,栾盈几经辗转,最终来到了齐国。

齐国当时的君主是齐庄公,齐国还有一个贤人叫晏子,就是“晏子使楚”的那个矮个子,是个贤明的人。他就对君主就说:前一阵子,这个栾盈从晋国出奔后不久,晋国曾经两次把诸侯都召集起来盟誓,说要禁锢栾氏,让大家发誓,谁也不许接收他,想置他于死地。当时我们齐国也参加了盟会。可盟会才几天,你就接收栾盈?这事儿做得有点儿不对劲儿。 齐庄公则另有打算,没有在意盟会,也没听晏子的话,就把栾盈养起来 了,其实他是等着机会把栾盈送回晋国,这样起码可以给晋国添乱。齐庄公跟晋国的执政很不对付,对栾盈招降纳叛,存着自己的想法。

没有多久,机会就来了。当时晋国跟吴国通婚,古代结婚实行媵嫁制度,什么叫媵嫁制度?比如说晋国要向一个国家嫁姑奶奶,按照道理,同姓国要有两个国家来陪嫁,要出三个陪嫁女,这就叫做媵嫁。所以春秋时期, 异姓诸侯之间缔结婚姻关系,一结婚就要一娶九

女。正式嫁女的国家要嫁一位公主,陪嫁女有她的妹妹辈一人,侄女辈一人,加公主一共三人。陪嫁的其他两个同姓国,也是各要出陪嫁女和陪嫁女的妹妹、侄女各三人,合起来不就是九个姑奶奶同时嫁了吗?不过,按照礼法,只有同姓国才能陪嫁。但是,这时候已经是春秋中后期了。晋国人嫁女,齐国也陪嫁是不合礼法的, 齐国是姓姜,晋国是姓姬。人家嫁女碍着你姜姓什么了?但是齐国也要凑热闹。实际上,晋和吴都是姬姓,他们之间通婚也是不合法的。所以这样一来,倒显得这个热闹,齐国也凑得了!

齐国就派一个大臣,把陪嫁女送给晋国。但车上却偷偷多载了一位老爷们儿,就是栾盈,他就藏在车里边。到晋国境内,就把他放到了曲沃。这是因为栾氏家族在曲沃有很深厚的基础,根深蒂固。

栾盈一潜回曲沃,就找到了一个叫胥午的人,是过去的老朋友、铁哥们儿。栾盈就说:你帮我忙,我们组织军力,干掉范氏!

胥午对这个事情另外有看法,胥午说:天要灭谁,谁就没有希望了,我看就不要再兴干戈了。不是我胥午怕死不帮你忙,是现在整个局势没你什么事了,基本上就是死灰,就差人家再往死灰上撒泡尿了,没有什么希望。

栾盈就说:虽然没什么希望,但是,我还是想试试!如果你能够帮忙,我也死而无憾, 那胥午一听他这样说,就答应了。之后,胥午就召曲沃的一些士,就是有公民权的那些男人们,在一块儿喝酒。喝着喝着,胥午就试探大家说:诸位,今天要是有栾孺子在,该多好啊?

栾孺子就是栾盈,实际上栾盈这会儿年纪不小了,可是相对他父亲,他还是孺子,这样叫法,比较亲近。他说要见到栾氏家的人多好?试探一下曲沃的老百姓是不是还怀念栾氏。一说到栾孺子,有人就感慨,说栾氏家多好啊,对我们曲沃人民多好,有的人甚至掉了眼泪。

胥午一看,行,这事有门儿!于是,在饮酒进行到爵礼——就是大家互相敬酒,这时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当时有人就说,要是栾孺子现在真在这里,我们就跟他干,死都不遗憾!

胥午觉得火候到了,就说:那好,我给你们变个戏法,大家闭上眼睛。 他就高喊一声:出来啦!大家睁眼一看,啊?是栾盈!

有人以为喝酒多了,眼里活见鬼了,揉揉眼睛再一看,真是栾盈来到跟前!

画外音:

栾盈回到曲沃后,受到了曲沃老百姓的支持,这样他就有了自己的势力基础。然后栾盈又联合了另一个权势之家,也就是魏氏家族的人一起行动,按照栾盈的想法,他要在晋国发动兵变,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那么,栾盈的想法能实现吗?随着栾盈的回到晋国,在晋国内部,究竟会上演怎样惊心动魄的夺权之战呢?

李山:

过去栾盈曾给魏氏家族一个很著名的大臣叫魏绛的做过助手,就跟魏绛的儿子魏献子关系不错。于是,栾盈就联合了魏献子。这一下栾氏就不孤单了,他有魏氏家族跟他一起,就开始准备。

就在这时候,范氏家族知道了这个消息。当时一个叫乐王鲋的正陪着范宣子,这时有人就传信说栾盈回来了,不但回来,现在还把曲沃的老百姓给鼓动起来了,另外还联合了魏献子,准备一起发难。

范宣子听到消息很恐慌,陪着他的乐王鲋就给他出主意,他说:范大人不用担心,首先,君主在你手里,假如你陪着君主到固宫(晋国的的一个宫殿)里去躲避起来,他能奈何得了你吗?意思是君主被你控制在手里,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又说:另外,你手里不是有权力吗?你可以发兵,调动所有的老百姓。虽然他有曲沃,可是那曲沃太小了,相对整个晋国而言,他们的力量不足挂齿啊!他栾盈是从外边来的,这属于侵入我们国家,你在里边,你是站在有利的地位上,你怕他干什么?至于说魏氏,你别看他现在跟栾氏合了,可是他心不一定坚,

我们可以强行把他争取过来!

听他这样一说,范宣子心里才有了底,得赶紧行动,于是就准备去找君主,然后一块儿去固宫。恰好在这个时候,君主有姻丧,就是姻亲有丧事,夫人的娘家人死了,要穿孝。于是范宣子就改了装束,穿了黑布做的丧服,戴上黑布的罩,另外腰系上黑色的带子,这一套是妇女的丧服,范宣子就装扮成女人,跟两位女士混在一起坐上一辆车,悄悄地溜到了君主这儿,把君主带到了固宫。

走之前,范宣子派他的儿子士鞅,去争取魏献子。士鞅受了父亲的命令,来到魏氏家族,一看,军队已经摆好了,就准备出发行动了!

士鞅见到了魏献子,上来就说:说现在栾氏和一些贼人,带着一帮不逞之徒,要侵害我们晋国。我父亲还有几位大臣,已经陪着君主躲到安全的地方了!我父亲命令我来请你一起去陪伴君主!

说话的同时,士鞅就伸出左手,一把就薅住魏献子的腰带,请他上了车!上了车以后,他依然是左手薅住着魏献子,右手按剑,就跟驾车的说: 走!驾车的问:往哪儿走?回答:去找君主!说时迟,那时快,魏献子还没反应过来,车就走了。

栾氏家族的人一看,坏了,他们把我们的同盟者给带走了!他们就赶紧追。追着追着,就来到了宫殿附近,栾氏家族的这伙人就开始拉弓射箭,战斗开始了。

范宣子眼看矢箭横飞,就跟士鞅说:我告诉你,小子,今天要是有一支箭打到宫廷上,我就折你小子的头!

―看老爸急了,下死命令了,士鞅拔出家伙高喊:走啊,不怕死的跟我冲!呼呼啦啦就往外冲。这一冲,栾氏家族的人一看,里边冲出来一帮人,也都是不要命的,撒腿就跑,栾氏的人就呈败军之势了。

士鞅率领着人在后面追,他遇上栾氏家族一个叫栾乐的。栾乐在前面坐着车跑,看到士鞅,搭弓就要射。士鞅就喊:小子,今天你要射死我,我到阴间也不饶你!栾乐一听,说:小子,你还不要吓唬我,我就射你了!搭弓朝士鞅射过来。头一箭没射中,接着再射。不想,那马车往前跑,跑得太快了,一下子就撞到了路上老槐树露出来的老根上了。就听“咣当”一声,栾乐的车就翻了,栾乐被甩出去老远,范氏家族的人就用手中戈上的胡钩他(古代的戟后面有个胡,起钩的作用),把他的胳膊给钩断了,栾乐当时就疼死了。

栾氏家有一个猛士,叫督戎,这个人非常生猛,谁都怕他。当时晋国还有一名猛士叫斐豹,是个官奴。古代有这么一些人,或者是欠了人家的债, 或者办了错事以后被罚为官奴,失去人身自由。这种人都有档案文书的,叫丹书,拿红笔写在竹简上。

见范家要打栾氏,斐豹就跟范宣子提出说:这次打仗您可得注意,栾氏家族有一个死党叫督戎,人人都怕他,可是我不怕他。你要是把我的丹书给我烧了,恢复我的自由,我就给你除督戎。

范宣子一听,好啊!就说:假如你把这个督戎杀死,我不给你焚掉丹书,有老天爷看着!范宣子发了毒誓。搏斗中斐豹专门朝着督戎下手,督戎就追他,斐豹就跑。跑到一个短墙,斐豹就蹲在那儿了,追赶的督戎一下跑过了墙,把后脑勺子亮给了斐豹。斐豹挥戈上去,就把这个人后脑勺打碎了。

栾盈一看,大势已去,撒腿就跑,又跑到曲沃来了。范氏家族呼呼拉拉就把曲沃围了,不久就把栾盈杀死了。整个栾氏家族也就被斩草除根,清理了。

我们看这个事情,栾氏家族,栾书杀了君主,他做了这种事以后,晋国老百姓不待见他们,最后就有一些人拿这个做借口来收拾这个家族。栾氏得逞于一时,强大于一时,就是捕杀君主,也埋下了灭门的祸根子,后来总要被人干掉。这种事情在春秋中后期还要不断地上演,演来演去,最后在晋国就剩了韩赵魏三家,把晋国切西瓜似的切成三瓣,韩、赵、魏三国出现,历史就走到了战国了。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为什么晋国已经打不了外战了?内乱太严重了!这就是内政方面。 从外交方面,晋国实际上也陷入了一个比较孤立的状态。范宣子执政时,当时的大国排头四名的是楚、晋、齐、秦。范宣子主政,作为盟主之国,有一次跟齐国借用装饰仪仗的羽毛,范宣子因为喜欢,借来以后就不还了。就这么点儿小事儿,就表现出这个人为人没德行,于是齐国就开始离心,有二心了。栾盈之乱发生时,齐国的军队还兵分两路从太行、孟门进攻晋国,以为策应。只是因为栾盈败得很快,齐才迅速撤兵。齐国对晋国离心离德甚至敢动手打击,那是因为他们看出来了,晋国已经是一只病猫。

画外音:

晋国虽然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但现在内政和外交都出了问题,晋国就算是有心争霸,也没有了争霸的实力,而它的老对手楚国,现在也是内忧外患,面临很多的问题,那么,楚国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呢?晋楚这两个大国,又是怎样走到一起召开弭兵大会的呢? 李山:

楚国方面此时也面临着内忧外患。

内忧如何?《左传》有一句话叫“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国有人才,但是真正使用的是晋国人,这就是后来“楚才晋用”一语的出典。大批的人才跑掉,显示的实际是楚国内部矛盾的严重。

另外,楚国还有来自吴国方面的外患。自从楚国把申公巫臣家族杀掉,申公巫臣发毒誓要报复,申公巫臣来到了晋国,给晋国出主意,让晋国去扶植吴国。吴国迅速发展强大,打得楚国不得安宁,令尹子重就因为跟吴国打仗打败,心脏病突发死了。

楚庄王有个儿子叫子囊,一次跟吴国打仗回来以后,子囊就对自己的儿子说:我现在老了,但是,你要执政,一定要把我们楚国的都城修坚固!什么意思?子囊预见到,早早晚晚吴国人会打到我们的都城来。

所以两个国家都是内忧,都有外患,这个时候就又要弭兵了。

那么这次的弭兵发自谁?发自赵文子,谁是赵文子?就是那个赵氏孤儿,赵家的那个没有绝了的后代根,他的名字叫赵武。赵文子跟许多人说: 以后我们弭兵了,我们要讲和平。

他这样一讲,就有一个人听到耳朵里面去了。谁呢?宋国人向戌。宋国人喜欢干这个事情,上一次弭兵也是宋国大臣华元来穿针引线操办这个事情。《左传》讲得很明白,向戌为弭兵出力,是为了名声。于是他就在晋和楚之间穿针引线,努力促成弭兵之会的召开。

诸侯,特别是弱小的诸侯,对于弭兵是拥护的。兵的本意是兵器,实际上是军队,消除军队,不打仗了。

赵文子就弭兵的事与韩宣子商量。韩宣子就说:兵这种东西,哪个国家没有兵?一个国家没了兵,行吗?现在说要弭兵,这总有点儿违背规则,违背一个国家存在的体制。可是,话说回来,兵是民之害,是财富的大蠹虫, 还是“小国之天灾也”现在有人提出来要弭兵,我们要是不答应,我们的老百姓不高兴。现在有人提出来要和平,你不干,老百姓不高兴,你财政状况支持不住,另外其他很多诸侯国不满意。所以虽然兵不可弭,但我们还是答应了宋国人的提议吧,不然的话我们要众叛亲离了!

这样,晋国就明确答应要弭兵。向戌得了指令,就去找楚国。楚国执政者一听,晋国都同意弭兵,我们也要弭兵。其他诸侯国家一听说要弭兵,更是“阿弥陀佛”。只有齐国君主说不想弭兵,但是后来大臣劝他说都弭兵,你不弭兵,你干什么?齐国君主一看,也就从了大流了。于是就定下来了,就要在宋国举行晋楚两方面的弭兵大会。

会盟举行于公元前546年,也就是《春秋》中鲁襄公二十七年的夏天。赵文子先到了宋,之后郑国人也来了,晋国的同盟者都来了,包括齐、卫、鲁等。他们这一方面人来了,可是楚国人呢,楚国当时的令尹子木,却迟迟不到。他先派公子黑肱来打前站,自己却呆在陈国,蹲下来不动了,离着宋国两百多里地。然后,楚公子黑肱跟晋国谈条件,谈好条件以后,把

这个条件拿到陈国去,向戌也跟随着跑到陈国去跟子木商量。这就是拿架式,反正这种场合,按照周礼的规定,谁晚出场,就显得谁身份高。子木就在这儿拿着,他接着又提出一个条件,说:我们两国以后要搞和平,那么,我们要完成一个事情,就是让我们各自的盟国大家互相交好。这个账,楚国算得精,从楚的盟国少,大多数的中原诸侯都是跟着晋国走。

这个建议提出来以后,赵文子就有点儿犯难。他说:我们晋国支使不动那个齐国,说现在四个大国,晋、楚、秦,还有齐,虽然我们是盟国,但就像你们支使不动秦国一样,你们要是支使得动秦国,让它也跟我们交好,那我们就想办法让齐国跟你们交好,晋国方面提出这样一个反制的条件。然后,子木把这个消息传给楚王,楚王说:得了,这次会盟,来的,我们都互相见见,秦跟齐的问题,我们先就不谈了。这样,会盟的条款总算大致商定了。

这场会盟,是《左传》记载中,参加国家最多的一次,除了秦国,当时主要国家都来了,还有一些附庸国也来了,大概有13个国家参加会盟,规模浩大。

画外音:

以晋楚两个大国为主召开的第二次弭兵大会,除了晋国和楚国之外,还有很多诸侯国参加,虽然晋楚两国都各打各的算盘,互相之间并不信任。但它们毕竟联合了很多诸侯,坐到一起开始谈判,那么,在晋楚两大势力集闭互相戒备,互相不信任的气氛下,这次弭兵大会产生了什么结果呢?在弭兵大会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呢?

李山:

这个时候,条件商量妥了,子木才慢腾腾从陈国移驾到宋国来。

子木的随从数量不少,他们一驻扎下来,晋国人就感到“楚氛甚恶”,(《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气氛非常险恶。有人就提醒赵文子,说楚国方面可能要乘机发难。赵文子就说,不怕,他要一动手,我们往左边一转,我们就躲到了宋国。

就到了会盟这一天,楚国人“衷甲”,就是所谓的外罩罗袍,内穿铠甲。

当时伯州犁为楚国的太宰,他就对子木说:我们这次来弭兵,怎么还内穿铠甲?这太不讲信用,太不讲信誉了!子木就说:“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意思是说,晋和楚两个大国之间,不讲信用已经多年了,处理问题只求对自己有利才对头,如果为了讲信用,吃了亏,就失算了。伯州犁听完这个话以后就下了个断言。他说:子木,我们的令尹,快了,他活不久,不会出三年。为什么? 不讲信用,逞刚强,耍小聪明,这种人没有前景,长不了。伯州犁说得还真准,不到三年,子木就死了。

晋国人也得到了消息,说楚国人穿铠甲,这是有动手的准备呀!当时,往宋国城里跑的赵文子也担起心来了。晋国的大臣叔向就站出来说:不怕,我们讲信用,他穿着铠甲他会失信,我们怕什么?当着这么多诸侯,他敢动手吗?赵文子这才放了心,也就没有穿铠甲去会盟。

到了会盟的时候,楚国节外生枝,又提出来了,我们得先歃血,我们得在前边。晋国人不干,说咱们两个国家是对等的国家。楚国就说,是啊,过去的会盟你们晋国老在前边,今天该我们在前边了!最后赵文子忍气吞声,说:好,好,好,让你先会盟!这样的话,歃血为盟楚国在先。总之,在这次的会盟中,赵文子处处忍让。不让也不行,因为他的国家的“病”,比楚国略微严重点。列国交往,两霸较劲,是靠实力的。所以,弭兵之会就在两方面极度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完成了。

那么,这次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有这样几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是晋国吃了亏,明显吃了亏。晋国的盟国多,楚国的盟国相对少,但是两国交好,这一下,弭兵之会以后,这些诸侯们就两个婆婆了,过去只有一个婆婆要伺候,现在多了一个。像鲁国,上楚国去献礼,去出差,去送东西,送完以后,还得到晋国来送。就楚国而言,他们就多了盟国。这是第一个结果,明显可以看出,晋国吃了亏。

第二个结果比较积极,什么结果呢?就是带来了40多年的和平。的确, 这次弭兵之后,因为两个大国打不动了,于是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到下一次有人撕毁和约,再打仗,已经是40年以后了。有些国家的太平时间还要长 —点。

第三个结果,是各邦国内部矛盾浮上水面。列国在两大集团对峙的时候,列国内部的矛盾不敢充分展开,怕有外患。现在相对而言,外部压力小了,没人管了,列国的内患就起了。主要表现为大臣更加明目张胆地篡夺君主的权力。像在鲁国就发生了三分公室,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把邦国的军队一分为三,三家各持一股,把整个鲁国的政治、军事等权力掌握在私人手里的事情,鲁国君主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空头君主形同赘疣。弑杀君主的行为也比以前多了。

所以这三大结果出现了,春秋的历史就正式地转入后期了。后期更乱,但是我们要讲的的话题“春秋五霸”,就只能到此为止。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问了,春秋五霸这段历史又对后来的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春秋五霸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呢?


相关内容

  • 七年级第6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案+导学案)
  • 第6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不断:战国时期,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此起彼伏.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历史上大国之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就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 ...

  •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自动保存的)
  •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马关县第三中学---袁自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不断:战国时期,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此起彼伏.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历史上大国之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就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 2. ...

  • 春秋争霸教材分析
  • 第6课 春秋争霸 教材分析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春秋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政治经济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先后起来争当霸主,号称"春秋五霸".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种种灾难.同时弱灭强存, ...

  • _春秋五霸_与战略格局的嬗变
  • <军事历史研究> 2006年第3期 "春秋五霸"摘 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政治.军事.<>所载的483次战争.450次朝聘会盟为我们描绘.,而且对确定"春秋五霸"构成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关键词:春秋;战略格局;五霸 中图分类号:E29 ...

  • 谁是春秋五霸中最强的
  • 谁是春秋五霸中最强的?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一举击败了当时北方最强大的诸侯晋国,紧接着又收服了最顽固的宋国,自此,楚国强盛一时,再没了敌手. 庄王霸业遂成. 关于楚庄王称霸的版本,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 庄王二十年,公元前594年的冬天,楚.鲁.宋.郑.卫.陈 ...

  • 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zxlscom
  •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预习导航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地理位置. 2.掌握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等史实: 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民众苦难,但又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并由 ...

  •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世界如何重演"春秋五霸"的历史?
  • 纵观世界发展进程,近三百年来很类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帝国在各自舞台上浮浮沉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齐桓公--英国(伊丽莎白时代) 春秋时期,齐国首先通过一些改良,率先崛起,成为首位霸主,即使到了战国,齐国依然拥有着足以傲视诸国的经济实力,这与英国的发展极其相似,在伊丽莎白的支持下,英国开始 ...

  • 春秋五霸之齐桓公做了哪些改革
  • 春秋五霸之齐桓公做了哪些改革 齐桓公改革 众所周知,齐桓公在上位之后任用管仲,改革齐国的各项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最后才成功的成为了当世霸主,那么当时齐桓公时期的改革到底是哪些方面呢?接下来小编我就为大家系统的介绍一下齐桓公的改革. 齐桓公小白 首先齐桓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政治优势,毕竟祖上是姜太公 ...

  • 历史: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 请复习小导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教师作评价. 二.导入新课: 播放flash动画:<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 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 2.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