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期末复习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发展功能,包括培养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2分)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在建国以来我国语文界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论争基础上,大多数人已意识到历次大纲都强调的“语文课程要做到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中的“思想性”已不足以涵盖语文课程育人的丰富多样性,因此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界对语文课程认识上的一个突破。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然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语文素养与语文基本素养。07.7 05.7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基本素养就是指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和习惯,指学生应具备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

2.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如何理解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关系?06.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语文课程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这个基本特点的内涵之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

4.如何理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理念?07.1

这一理念基于现代阅读学中的对话理论。对话理

论认为阅读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

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将“对话理论”延伸到语文教学之中,主要意义在于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教学应该成为师生思想感情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5.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简化识字教学要求的目的是什么?06.1

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要求由以往的“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意思、能在读写中运用,这种调整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的精神。这样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给教师们创造了灵活的教学空间。

6.如何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05.1 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

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感。

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课程资源 06.1大题……

1.语文教材有哪些功能。06.7 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2.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

(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3、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07.1 第四章 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

1.为什么应该重视写字教学?07.7

(1)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 (3)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 (5)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2.我国传统写字教学有哪些主要经验?05.1

重视起步阶段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写字方法的传授。识字与写字分开进行。用写字以正心。

3.写字教学的策略。07.1分析 写字效率的体会 主要的写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五种:重视培养习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4.如何认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要求和写字教学目标方面作出的改进?05.7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要求简化为“认

识”和“会写”,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过去是识写同步,识多少字写多少字,现改为“识多写少”;对“写字有一定速度”,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还首次提出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这一审美要求。

这样的改进,降低了难度,主要突出了“了解字

义”,强调在读写中运用。因为理解“字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有些字要求小学生能完全弄懂弄明白是不切合实际的。识字要求分“认识”和“会写”两类,对要求“会写”的字,从“四会”调整为“二会”,“识多写少”形式上看要求降低了,但识字教学质量会更好。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给教师们创造了灵活的教学空间。对写字速度提出量化指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而要求写字教学应使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内涵在写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5.我国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有哪些。06.7分析

主要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六种: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

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

第五章 阅读教学07.7(大题:阅读教学模式,阅读课特色)

(05.1大题 阅读新思想)

1.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有效阅读?05.7 06.1

读者要知道这些书面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读者要

熟悉语言组合的规则;读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读者

具有一定的认知策略。

2.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什么?

古代阅读教学主要经验有:熟读成诵;学思结合;

博览群书。

朗读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的年龄特点。由于儿童内

部言语尚未充分发展,大声朗读有助于注意力的稳定。同时,通过朗读把无声的书面言语转换成了有声的口头言语,这个过程必然有思维的参与,这样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熟读把不熟悉的文字符号变成已经熟悉了的口语,朗读就成为理解书面言语的中介。多朗读有助于记忆。儿童记忆能力较强,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相对较弱,所以在这个阶段,让儿童多诵读一些名篇,可以“不求甚解”,有些较深的意义可以留待阅历增长后逐步感悟。把一些名篇熟读成诵,能帮学生打好精神的底色,终身受用。

学思结合指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这是因为阅读中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从产生疑问开始

的,思考才能产生疑问,才会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在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博览群书对儿童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广

义的学习角度看,博览可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有助于促使

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从而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当今需要跨学科学习来说更是非常重要。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博览有助于吸收、积累词汇和句式,了解和借鉴多种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举例论述接受美学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什么主要启示?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是作家的创作意识和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阅读不是读者单纯的

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读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读者的这种主体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为认真的态度、专注的精神,而且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地对文本进行预测、体验和推论。接受美学还认为,文学作品和科学著作不同,它使用的是一种描述性语言,具有“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它们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阅读期待”去发挥想象力,填补空白,进行再创造。

接受美学理论特别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和主体

能动作用,为我们认识阅读理解的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以对阅读理解的过程作如下认识:它是一个预测——体验——推论的积极活动过程,即读者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如上下文、句子间的因果关系等,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读物的内容预先进行猜测,随后加以证实或否定,从而理解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主要做法包括情境体验和移情体验,情境体验是让学生从亲历真实的生活情境或创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情感有所激荡;移情体验是读者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由于学生的个体条件不同,每位学生的体验都是独特的,阅读成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得到充分尊重。推理是指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直接显示的以外,常常还有一些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来。而这些深层信息需要读者通过推理去获得。运用推论,可以填补课文中常常会出现的“空白”和“跳跃”,小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进行推想、填补,这样的过程同时也是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过程中凭借文本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经验推理,不仅可以获取课文没有直接提供我们的信息,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4.阅读教学中运用“注重人文熏陶”的教学策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既要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社会所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其中。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发

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使学生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提升。

(4)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发

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5)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决不能

游离于语文之外。

5.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加强语言实践”。07.1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

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里强调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多读,以及在多读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

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

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

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的课堂阅读时间和阅读质量,读思结合。多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阅读教学要让小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重理解到重积累,是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观念

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

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重积累,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多读多背,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另外,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复述、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练习,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运用语言的实践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扩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要加强读写结合和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综合运用训练。

第六章 作文教学

1.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面临哪些具体任务? 转变教育思想,正确地确定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个性心理学原理和系统论的方法,科学确定小学作文训练的序列;根据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合理地制定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根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

务、序列及策略,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大胆改革传统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

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以及训练方法。

2.为什么说创造型的想象作文是低年级儿童的最佳作文训练形式。06.1分析

首先,从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来看,是具有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

它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并不主要依靠对事物的内化本质或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他们开展形象思维活动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想象,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其次,从低年级学生学写作文的特殊心理规律来看,产生文章思想内容能力的心理机制是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活动,包括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因此,发展低年级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的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

3.中年级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作文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为什么?07.7

在中年级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发展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

(1)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向平衡。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都有较大的增长。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思维符合此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2)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观察作文训练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的条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边观察边思考,有助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小学高年级应该主要学写各种实用作文的依据是什么?

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

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这为他们进行各种实用作文的训练提供了充分的思维能力保证。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此时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增强。为了发展他们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必须教会他们写各种实用作文,包括写简单的记叙文、各种常见应用文和读书笔记,初步学习运用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

5.马斯洛“需要层次说”对于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启示。

目前中小学生普遍不了解作文的社会效用,对作

文不感兴趣,成为开展作文教学的第一道难题。所以首要的工作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尤其是社会性动机。 一般地说,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

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概括出人的发展七种水平的需要,按其重要性,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下面七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的需要。(6)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这七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系列,要形成高一级的需要,必须先适当满足比其低一级的需要。前六级水平的需要相继得到了满足,自我实现的趋势才能达到顶点。

“需要层次说”为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社会性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需要层次说,作文教学不应该停留在简单地激发学生低层次需要的水平(比如单纯的物质奖励),而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以使学生产生强有力、持续性的作文动机。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6.阅读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哪些类型?06.7

(1)摘录精彩的句段。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

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它是必备的作文的前奏。

(2)根据原文编写故事。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

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3)写出文章提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4)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感想写下

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

7.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05.7分析

开发创造潜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心、

独立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首先,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

之中。比如低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生初步概括信息、

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中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

级作文教学则着重发展学生个别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能力。

第二,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和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包括: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由命题,半命题,

假想性命题,过渡性命题,作文指导要求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作中选材求异、体裁求异、立意求异、结构求异、遣词造句求异。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或互改。

8.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进行人际交往的经验?05.1

教师经常根据形势确定一些带综合性的教学主

题,让学生自己组织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主动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学写各类实用性的作文;二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确定单项的人际交往活动,让学生写作文。

9.概略总结建国以后特别是1978年来我国对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各种探索的主要特点。

注意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例如先放后收的训练和读写结合的训练);注意吸收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将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例如作文分步训练和作文素描训练);开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既博采众长,又创造自己的特色,并且注意把训练计划细目化,实现训练项目的可操作化。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07.1 …… 大题

1.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相互关系。05.5分析

首先,根据卡纳尔和斯温对语言能力的定义,语

言能力即是语言获得能力,包括语音获得、语义获得和语

法获得,是通过学习,实现语言系统的内化过程,其结果表现为能发出一定意义的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能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而言语交际能力不是指语言获得,不是指识字能力、解词能力、造句能力以及通过发音,能说出一个词的意思和说出结构完整的句子,而是指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其次,语言能力只包含主体与语言两个因素,言语交际能力则包括主体、客体及语言三个因素。这里的主体指的是言语的活动者,包括言语活动的发出者和言语活

动的接受者,客体指的是言语的内容。语言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而言语交际能力则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主体与客体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言语交际能力内在地包含了语言能力。 2.口语交际能力的含义。06.1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

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 3.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05.7

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

才的要求;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4.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是言语功能和学生思

维发展的规律,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口头语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可分的。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是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因为如何将教学内容系统地、有层次地、有步骤地展现出来,是口语交际教学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5.结合实际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07.7 、06.7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材设计、动机激

发、情境创设和教学途径几方面。

口语交际的教材结构采用课本和辅助教材相结

合的“双线式设计”,并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两类知识并重。动机激发通过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情境创设指提供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促使言语主体形成言语积淀。要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些要

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

教学途径包括独立口语交际课教学、其他课型中

的口语交际教学、作文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等。

6.国外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主要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关注口语交际的社会性内涵,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媒体运用及学习的综合性;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意义?06.1 06.7

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

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2.近年来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有哪些主要形态? 开发教材内容,组织综合性学习;进行学科整合,

组织综合性学习;选择合适的主题,组织综合性学习;结合社团活动,组织综合性学习。

3.结合实际具体论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05.1分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

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智力、心理

结构特征及个人的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在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中,应该特别注意采用专题作业的方法,即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智力类型和特征。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逐渐获得进行专题作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等。由于专题活动常常是跨学科性的,在它的实施过程中能涉及较多的智力活动类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 4.英、法、美、新、日等国开设的综合性课程有哪些共同之处?07.7

这些国家开设的综合性课程尽管名称各异、结构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价值取向和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

的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密切结合。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1.当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06.7

最大限度避免将分数功能绝对化,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充分利用语文评价的反馈信息,调节语文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的价值取向是突显了教学

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认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内涵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

3.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05.7分析

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认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内涵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这是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所凸显的价值取向。

要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首先应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

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从评价内容和评价领域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三,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第四,关注评价主体,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提倡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4.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有什么作用?05.1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进步、有无学习的困难。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严重的困难则留待诊断性评价的分析与处理。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什么?应从哪几方面来进行评价?05.7大题…………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参与提出目标学生自己制定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生积极参与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并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第十章 语文教学研究

1.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学理念问题;课程问题;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评价问题;师生的发展问题。 2.选择语文研究课题的途径。07.7

教育教学理念发展带来的新课题;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中的空白点;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矛盾;在观察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发现的问题;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现课题;从招标课题中获取选题。

新教材的开放性特征 06.1大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06.7大题……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发展功能,包括培养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2分)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在建国以来我国语文界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论争基础上,大多数人已意识到历次大纲都强调的“语文课程要做到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中的“思想性”已不足以涵盖语文课程育人的丰富多样性,因此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界对语文课程认识上的一个突破。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然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语文素养与语文基本素养。07.7 05.7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基本素养就是指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和习惯,指学生应具备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

2.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如何理解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关系?06.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语文课程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这个基本特点的内涵之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

4.如何理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理念?07.1

这一理念基于现代阅读学中的对话理论。对话理

论认为阅读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

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将“对话理论”延伸到语文教学之中,主要意义在于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教学应该成为师生思想感情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5.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简化识字教学要求的目的是什么?06.1

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要求由以往的“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意思、能在读写中运用,这种调整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的精神。这样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给教师们创造了灵活的教学空间。

6.如何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05.1 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

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感。

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课程资源 06.1大题……

1.语文教材有哪些功能。06.7 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2.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

(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3、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07.1 第四章 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

1.为什么应该重视写字教学?07.7

(1)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 (3)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 (5)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2.我国传统写字教学有哪些主要经验?05.1

重视起步阶段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写字方法的传授。识字与写字分开进行。用写字以正心。

3.写字教学的策略。07.1分析 写字效率的体会 主要的写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五种:重视培养习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4.如何认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要求和写字教学目标方面作出的改进?05.7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要求简化为“认

识”和“会写”,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过去是识写同步,识多少字写多少字,现改为“识多写少”;对“写字有一定速度”,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还首次提出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这一审美要求。

这样的改进,降低了难度,主要突出了“了解字

义”,强调在读写中运用。因为理解“字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有些字要求小学生能完全弄懂弄明白是不切合实际的。识字要求分“认识”和“会写”两类,对要求“会写”的字,从“四会”调整为“二会”,“识多写少”形式上看要求降低了,但识字教学质量会更好。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给教师们创造了灵活的教学空间。对写字速度提出量化指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而要求写字教学应使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内涵在写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5.我国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有哪些。06.7分析

主要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六种: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

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

第五章 阅读教学07.7(大题:阅读教学模式,阅读课特色)

(05.1大题 阅读新思想)

1.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有效阅读?05.7 06.1

读者要知道这些书面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读者要

熟悉语言组合的规则;读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读者

具有一定的认知策略。

2.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什么?

古代阅读教学主要经验有:熟读成诵;学思结合;

博览群书。

朗读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的年龄特点。由于儿童内

部言语尚未充分发展,大声朗读有助于注意力的稳定。同时,通过朗读把无声的书面言语转换成了有声的口头言语,这个过程必然有思维的参与,这样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熟读把不熟悉的文字符号变成已经熟悉了的口语,朗读就成为理解书面言语的中介。多朗读有助于记忆。儿童记忆能力较强,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相对较弱,所以在这个阶段,让儿童多诵读一些名篇,可以“不求甚解”,有些较深的意义可以留待阅历增长后逐步感悟。把一些名篇熟读成诵,能帮学生打好精神的底色,终身受用。

学思结合指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这是因为阅读中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从产生疑问开始

的,思考才能产生疑问,才会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在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博览群书对儿童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广

义的学习角度看,博览可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有助于促使

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从而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当今需要跨学科学习来说更是非常重要。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博览有助于吸收、积累词汇和句式,了解和借鉴多种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举例论述接受美学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什么主要启示?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是作家的创作意识和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阅读不是读者单纯的

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读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读者的这种主体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为认真的态度、专注的精神,而且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地对文本进行预测、体验和推论。接受美学还认为,文学作品和科学著作不同,它使用的是一种描述性语言,具有“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它们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阅读期待”去发挥想象力,填补空白,进行再创造。

接受美学理论特别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和主体

能动作用,为我们认识阅读理解的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以对阅读理解的过程作如下认识:它是一个预测——体验——推论的积极活动过程,即读者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如上下文、句子间的因果关系等,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读物的内容预先进行猜测,随后加以证实或否定,从而理解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主要做法包括情境体验和移情体验,情境体验是让学生从亲历真实的生活情境或创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情感有所激荡;移情体验是读者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由于学生的个体条件不同,每位学生的体验都是独特的,阅读成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得到充分尊重。推理是指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直接显示的以外,常常还有一些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来。而这些深层信息需要读者通过推理去获得。运用推论,可以填补课文中常常会出现的“空白”和“跳跃”,小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进行推想、填补,这样的过程同时也是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过程中凭借文本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经验推理,不仅可以获取课文没有直接提供我们的信息,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4.阅读教学中运用“注重人文熏陶”的教学策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既要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社会所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其中。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发

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使学生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提升。

(4)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发

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5)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决不能

游离于语文之外。

5.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加强语言实践”。07.1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

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里强调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多读,以及在多读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

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

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

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的课堂阅读时间和阅读质量,读思结合。多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阅读教学要让小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重理解到重积累,是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观念

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

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重积累,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多读多背,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另外,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复述、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练习,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运用语言的实践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扩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要加强读写结合和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综合运用训练。

第六章 作文教学

1.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面临哪些具体任务? 转变教育思想,正确地确定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个性心理学原理和系统论的方法,科学确定小学作文训练的序列;根据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合理地制定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根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

务、序列及策略,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大胆改革传统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

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以及训练方法。

2.为什么说创造型的想象作文是低年级儿童的最佳作文训练形式。06.1分析

首先,从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来看,是具有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

它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并不主要依靠对事物的内化本质或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他们开展形象思维活动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想象,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其次,从低年级学生学写作文的特殊心理规律来看,产生文章思想内容能力的心理机制是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活动,包括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因此,发展低年级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的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

3.中年级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作文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为什么?07.7

在中年级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发展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

(1)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向平衡。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都有较大的增长。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思维符合此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2)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观察作文训练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的条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边观察边思考,有助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小学高年级应该主要学写各种实用作文的依据是什么?

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

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这为他们进行各种实用作文的训练提供了充分的思维能力保证。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此时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增强。为了发展他们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必须教会他们写各种实用作文,包括写简单的记叙文、各种常见应用文和读书笔记,初步学习运用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

5.马斯洛“需要层次说”对于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启示。

目前中小学生普遍不了解作文的社会效用,对作

文不感兴趣,成为开展作文教学的第一道难题。所以首要的工作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尤其是社会性动机。 一般地说,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

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概括出人的发展七种水平的需要,按其重要性,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下面七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的需要。(6)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这七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系列,要形成高一级的需要,必须先适当满足比其低一级的需要。前六级水平的需要相继得到了满足,自我实现的趋势才能达到顶点。

“需要层次说”为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社会性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需要层次说,作文教学不应该停留在简单地激发学生低层次需要的水平(比如单纯的物质奖励),而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以使学生产生强有力、持续性的作文动机。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6.阅读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哪些类型?06.7

(1)摘录精彩的句段。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

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它是必备的作文的前奏。

(2)根据原文编写故事。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

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3)写出文章提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4)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感想写下

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

7.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05.7分析

开发创造潜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心、

独立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首先,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

之中。比如低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生初步概括信息、

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中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

级作文教学则着重发展学生个别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能力。

第二,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和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包括: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由命题,半命题,

假想性命题,过渡性命题,作文指导要求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作中选材求异、体裁求异、立意求异、结构求异、遣词造句求异。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或互改。

8.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进行人际交往的经验?05.1

教师经常根据形势确定一些带综合性的教学主

题,让学生自己组织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主动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学写各类实用性的作文;二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确定单项的人际交往活动,让学生写作文。

9.概略总结建国以后特别是1978年来我国对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各种探索的主要特点。

注意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例如先放后收的训练和读写结合的训练);注意吸收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将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例如作文分步训练和作文素描训练);开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既博采众长,又创造自己的特色,并且注意把训练计划细目化,实现训练项目的可操作化。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07.1 …… 大题

1.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相互关系。05.5分析

首先,根据卡纳尔和斯温对语言能力的定义,语

言能力即是语言获得能力,包括语音获得、语义获得和语

法获得,是通过学习,实现语言系统的内化过程,其结果表现为能发出一定意义的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能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而言语交际能力不是指语言获得,不是指识字能力、解词能力、造句能力以及通过发音,能说出一个词的意思和说出结构完整的句子,而是指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其次,语言能力只包含主体与语言两个因素,言语交际能力则包括主体、客体及语言三个因素。这里的主体指的是言语的活动者,包括言语活动的发出者和言语活

动的接受者,客体指的是言语的内容。语言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而言语交际能力则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主体与客体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言语交际能力内在地包含了语言能力。 2.口语交际能力的含义。06.1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

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 3.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05.7

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

才的要求;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4.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是言语功能和学生思

维发展的规律,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口头语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可分的。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是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因为如何将教学内容系统地、有层次地、有步骤地展现出来,是口语交际教学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5.结合实际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07.7 、06.7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材设计、动机激

发、情境创设和教学途径几方面。

口语交际的教材结构采用课本和辅助教材相结

合的“双线式设计”,并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两类知识并重。动机激发通过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情境创设指提供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促使言语主体形成言语积淀。要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些要

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

教学途径包括独立口语交际课教学、其他课型中

的口语交际教学、作文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等。

6.国外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主要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关注口语交际的社会性内涵,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媒体运用及学习的综合性;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意义?06.1 06.7

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

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2.近年来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有哪些主要形态? 开发教材内容,组织综合性学习;进行学科整合,

组织综合性学习;选择合适的主题,组织综合性学习;结合社团活动,组织综合性学习。

3.结合实际具体论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05.1分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

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智力、心理

结构特征及个人的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在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中,应该特别注意采用专题作业的方法,即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智力类型和特征。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逐渐获得进行专题作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等。由于专题活动常常是跨学科性的,在它的实施过程中能涉及较多的智力活动类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 4.英、法、美、新、日等国开设的综合性课程有哪些共同之处?07.7

这些国家开设的综合性课程尽管名称各异、结构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价值取向和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

的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密切结合。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1.当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06.7

最大限度避免将分数功能绝对化,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充分利用语文评价的反馈信息,调节语文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的价值取向是突显了教学

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认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内涵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

3.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05.7分析

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认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内涵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这是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所凸显的价值取向。

要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首先应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

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从评价内容和评价领域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三,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第四,关注评价主体,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提倡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4.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有什么作用?05.1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进步、有无学习的困难。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严重的困难则留待诊断性评价的分析与处理。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什么?应从哪几方面来进行评价?05.7大题…………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参与提出目标学生自己制定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生积极参与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并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第十章 语文教学研究

1.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学理念问题;课程问题;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评价问题;师生的发展问题。 2.选择语文研究课题的途径。07.7

教育教学理念发展带来的新课题;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中的空白点;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矛盾;在观察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发现的问题;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现课题;从招标课题中获取选题。

新教材的开放性特征 06.1大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06.7大题……


相关内容

  •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上册(上学期) 免费68份_教学资料
  •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检测题(上学期)(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上学期语文)(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练习一(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题(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字知识汇总(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试题(上学期pep)(01-05) ...

  • 小学高段语文期末复习策略
  • [摘 要]期末复习要对这学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对于低年级来说,大部分是老师把复习内容分版块整理带领学生复习.进入高年级,就要充分发挥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整理知识点,掌握难点和重点,提高复习的效率.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总结了一些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阶段提高效率的方法,希望能 ...

  •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期末复习
  •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期末复习 期末已经来临,如何为孩子进行复习,让孩子在复习中去进步.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最为重要.以往的期末复习,一般是让孩子自己自由自在的复习,同时老师也是感受到最轻松的时间.老师根本不考虑如何复习,怎样复习,做不做好复习计划等.在这里进我个人而言谈谈如何给学生进行复习. 一.做好 ...

  •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目标计划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小学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基础的基础.我们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汉语拼音和字词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复习时应紧紧围绕教材,紧扣字词句来展开,引导把各个知识点掌握牢固,提高复习课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成功感,愉快地迎接期末检验.因此,我是从以下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小学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 小学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相信家长和孩子都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成绩总结这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吧!紫尖教育总结出一系列的考试复习方法,希望在考前可以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 ...

  • 小学复习国旗下讲话
  •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早上好! 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新的一周.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期末考试 . 开学到现在已近一个学期了,四个月来,老师们克服了很多困难,认真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我们同学认真地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确保了学校教学工作 ...

  • 小学生期末复习寄语
  • 一、全面阅读、系统归纳语文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每当期末统考来临之际,如何做好语文复习,使学生考出最佳成绩,是老师、学生,乃至家长忧虑的话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好语文课呢? 我认为:做好语文复习指导必须突出以下五个环节。 就要让他们进行广泛地阅读,并有条理 ...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上学期)复习资料
  •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pep(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doc(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人教版](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精品](01-09)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01-09) · ...

  • 小学数学期末的复习技巧
  • 小学数学期末的复习技巧 小学数学复习方法和形式各不相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认为"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复习法的确是一种高效合理灵活综合性强的复习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提高复习的效率.下面谈一下这种方法的理解与实施.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