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与惯性测量单元的列车组合定位系统

第31卷,第1期         中国铁道科学2010年1月         CHINARAILWAYSCIENCE

文章编号:100124632(2010)0120123207

Vol131No11 

January,2010 

基于GPS与惯性测量单元的列车组合定位系统

刘 江1,2,蔡伯根1,唐 涛2,王 剑1

(1.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2.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摘 要:采用GPS接收机及惯性测量单元构成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离层、数据融合层和输出层4个部分。给出GPS接收机、;设计采用H∞鲁棒滤波方法的数据融合算法;略。,该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列车定位;滤波方法更为稳定;组合系统能够有效实现,,保障系统安全;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组合定位;惯性测量单元;GPS;数据融合;故障检测与隔离  :U284148  文献标识码:A

  列车的实时定位主要依靠里程计、查询应答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2liteSystem,GNSS)等技术[1]。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BasedTrainControl,CBTC)系统需要在适当精度和充分完整性条件下持续地更新列车位置,这给列车定位系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2,3]。

目前,很多列车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GPS能够实现高精度快速定位,但当列车进入隧道、山区、森林等地时存在信号遮挡,并且在并行线路上易发生认错股道的现象。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IMU)的惯性定位具有高自主性,不易受外界条件及其他人为因素干扰,但是存在误差累积与系统成本的矛盾,必须利用高精度定位信息对其进行定期校正。GPS和惯性定位在性能上具有互补性,因此,综合利用2种定位系统的优点,集成构成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则其精度、性能和可靠性都将较单一系统有大的改善,不仅能够保证列车的精确定位,而且还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更好地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2,4,5]。

本文结合实际列车定位的特性和需求,采用

 收稿日期:2008209210;修订日期:2009207222

GPS接收机和惯性测量单元构成列车组合定位系

统,通过设计高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以及故

障检测与隔离策略,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列车实时定位,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提供支持。

1 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结构

  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包括被测系统和参考系统,其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被测系统主要包括GPS接收机、惯性传感器、里程计等定位传感器。接收机采用单频导航型GPS接收机板卡NovAtelSuperstarⅡ,惯性传感器选用低成本高可靠性的MEMS惯性器件XW2IMU5200。根据列车定位系统的实际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传感器工作策略形成多种列车定位方案,并根据测量结果对这些方案的性能进行评估。各种传感器以及通信终端都连接到车载定位计算机。另外,车载计算机预留与查询应答器和车载列控设备的接口。

参考系统选取NovAtel测量型GPS接收机DL4和广域差分GPS接收机NavcomSF2050,采用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或者是后处理差分的方式,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60736047,60634010,60870016);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2007AA11Z214)

),男,陕西汉中人,博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刘 江(1985—

124中 国 铁 道 科 学                  第31卷

图1   ,用GPS接收机。

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从功能结构看,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可以分为如下4个部分。

(1)传感器输入层:采用GPS接收机、惯性测量单元组成数据通道,完成传感器数据采集输入并实现测量冗余。

(2)故障检测与隔离层:对各个定位通道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故障检测,一旦检测到故障即采用相应隔离策略进行故障隔离,保证组合定位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3)数据融合层:根据系统需求采用一定的数

据融合算法对不同数据通道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计算,最优地给出定位输出信息。

(4)输出层:利用数字轨道地图进行比较,给出地图匹配后的最后定位输出。

颗导航定位卫星发送来的定位信息,计算出列车的确切位置,实现列车的精确定位。

惯性测量单元是将惯性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按照要求组合成1个硬件整体,测量载体的三维加速度和角速度,再配备导航计算机和相应的导航解算软件以实现导航定位。将惯性测量单元固联在列车上构成车载捷联系统,可以省去传统平台惯性系统的硬件装置,减少硬件配置,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系统成本。捷联系统依靠计算机实现“平台”作用,所以定位算法的复杂度则相应增加。考虑列车只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为了保持行车安全和运行平稳,轨道平面尽量采用长直线,根据地形变化采用部分曲线。在忽略线路坡度和外轨超高等因素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列车在一定运行时间内的行驶是平坦的,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近似认为列车在“东—北—天”坐标系下的天向速度为0,并且列车没有俯仰、横滚等姿态变化。因此可以采取2种工作策略对惯性系统进行简化:第1种,单轴陀螺仪+双轴加速度计;第2种,单轴

陀螺仪+单轴加速度计。简化的列车惯性导航原理如图3所示。图中,坐标轴X,Y的下角标b,n分别表示载体坐标系和导航坐标系,xt,yt,;t分别为列车的实时位置和航向。

图2 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结构图

2 定位传感器的位置解算方法

  利用GPS实现列车定位就是在列车两端安装GPS接收机和差分误差信息接收器,通过接收多

  在第1种工作策略下,2个加速度计分别沿钢

轨和垂直钢轨2个方向安装,以获得载体坐标系(b系)下的东向和北向加速度fbx和fby。陀螺仪的敏感轴沿列车运行平面的垂直方向安装(指向载体坐标系的OZb轴),在列车运行的初始偏航角已知的情况下,列车的航向就可以通过对陀螺测得的角速度ω有了这些信息,bz进行积分而计算出来。

第1期              基于GPS与惯性测量单元的列车组合定位系统125

1-2q

23

n

  Cb=2q3

-2q3

-q230

00(7)

-q230

1-2q23

  当采用第2种工作策略时,陀螺仪的工作方式与在第1种工作策略下相同,加速度计敏感轴指向载体坐标系的OXb轴,用来测量车辆前进方向的加速度fbx。,在每个bz,将,通过

图3 简化的列车惯性导航原理

、位置以及里  ;(t)=;(t-1)+

ω(τ)dτ

t-1

bz

t

考坐标系(导航坐标系,n系),进行积分,速度和位置  fbx,fby及角速度ωbz,参照基本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方程,结合简化条件,可以得到列车的东向、北向瞬时速度与位置[6],即

tanLvN  

第31卷,第1期         中国铁道科学2010年1月         CHINARAILWAYSCIENCE

文章编号:100124632(2010)0120123207

Vol131No11 

January,2010 

基于GPS与惯性测量单元的列车组合定位系统

刘 江1,2,蔡伯根1,唐 涛2,王 剑1

(1.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2.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摘 要:采用GPS接收机及惯性测量单元构成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离层、数据融合层和输出层4个部分。给出GPS接收机、;设计采用H∞鲁棒滤波方法的数据融合算法;略。,该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列车定位;滤波方法更为稳定;组合系统能够有效实现,,保障系统安全;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组合定位;惯性测量单元;GPS;数据融合;故障检测与隔离  :U284148  文献标识码:A

  列车的实时定位主要依靠里程计、查询应答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2liteSystem,GNSS)等技术[1]。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BasedTrainControl,CBTC)系统需要在适当精度和充分完整性条件下持续地更新列车位置,这给列车定位系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2,3]。

目前,很多列车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GPS能够实现高精度快速定位,但当列车进入隧道、山区、森林等地时存在信号遮挡,并且在并行线路上易发生认错股道的现象。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IMU)的惯性定位具有高自主性,不易受外界条件及其他人为因素干扰,但是存在误差累积与系统成本的矛盾,必须利用高精度定位信息对其进行定期校正。GPS和惯性定位在性能上具有互补性,因此,综合利用2种定位系统的优点,集成构成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则其精度、性能和可靠性都将较单一系统有大的改善,不仅能够保证列车的精确定位,而且还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更好地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2,4,5]。

本文结合实际列车定位的特性和需求,采用

 收稿日期:2008209210;修订日期:2009207222

GPS接收机和惯性测量单元构成列车组合定位系

统,通过设计高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以及故

障检测与隔离策略,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列车实时定位,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提供支持。

1 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结构

  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包括被测系统和参考系统,其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被测系统主要包括GPS接收机、惯性传感器、里程计等定位传感器。接收机采用单频导航型GPS接收机板卡NovAtelSuperstarⅡ,惯性传感器选用低成本高可靠性的MEMS惯性器件XW2IMU5200。根据列车定位系统的实际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传感器工作策略形成多种列车定位方案,并根据测量结果对这些方案的性能进行评估。各种传感器以及通信终端都连接到车载定位计算机。另外,车载计算机预留与查询应答器和车载列控设备的接口。

参考系统选取NovAtel测量型GPS接收机DL4和广域差分GPS接收机NavcomSF2050,采用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或者是后处理差分的方式,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60736047,60634010,60870016);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2007AA11Z214)

),男,陕西汉中人,博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刘 江(1985—

124中 国 铁 道 科 学                  第31卷

图1   ,用GPS接收机。

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从功能结构看,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可以分为如下4个部分。

(1)传感器输入层:采用GPS接收机、惯性测量单元组成数据通道,完成传感器数据采集输入并实现测量冗余。

(2)故障检测与隔离层:对各个定位通道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故障检测,一旦检测到故障即采用相应隔离策略进行故障隔离,保证组合定位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3)数据融合层:根据系统需求采用一定的数

据融合算法对不同数据通道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计算,最优地给出定位输出信息。

(4)输出层:利用数字轨道地图进行比较,给出地图匹配后的最后定位输出。

颗导航定位卫星发送来的定位信息,计算出列车的确切位置,实现列车的精确定位。

惯性测量单元是将惯性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按照要求组合成1个硬件整体,测量载体的三维加速度和角速度,再配备导航计算机和相应的导航解算软件以实现导航定位。将惯性测量单元固联在列车上构成车载捷联系统,可以省去传统平台惯性系统的硬件装置,减少硬件配置,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系统成本。捷联系统依靠计算机实现“平台”作用,所以定位算法的复杂度则相应增加。考虑列车只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为了保持行车安全和运行平稳,轨道平面尽量采用长直线,根据地形变化采用部分曲线。在忽略线路坡度和外轨超高等因素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列车在一定运行时间内的行驶是平坦的,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近似认为列车在“东—北—天”坐标系下的天向速度为0,并且列车没有俯仰、横滚等姿态变化。因此可以采取2种工作策略对惯性系统进行简化:第1种,单轴陀螺仪+双轴加速度计;第2种,单轴

陀螺仪+单轴加速度计。简化的列车惯性导航原理如图3所示。图中,坐标轴X,Y的下角标b,n分别表示载体坐标系和导航坐标系,xt,yt,;t分别为列车的实时位置和航向。

图2 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结构图

2 定位传感器的位置解算方法

  利用GPS实现列车定位就是在列车两端安装GPS接收机和差分误差信息接收器,通过接收多

  在第1种工作策略下,2个加速度计分别沿钢

轨和垂直钢轨2个方向安装,以获得载体坐标系(b系)下的东向和北向加速度fbx和fby。陀螺仪的敏感轴沿列车运行平面的垂直方向安装(指向载体坐标系的OZb轴),在列车运行的初始偏航角已知的情况下,列车的航向就可以通过对陀螺测得的角速度ω有了这些信息,bz进行积分而计算出来。

第1期              基于GPS与惯性测量单元的列车组合定位系统125

1-2q

23

n

  Cb=2q3

-2q3

-q230

00(7)

-q230

1-2q23

  当采用第2种工作策略时,陀螺仪的工作方式与在第1种工作策略下相同,加速度计敏感轴指向载体坐标系的OXb轴,用来测量车辆前进方向的加速度fbx。,在每个bz,将,通过

图3 简化的列车惯性导航原理

、位置以及里  ;(t)=;(t-1)+

ω(τ)dτ

t-1

bz

t

考坐标系(导航坐标系,n系),进行积分,速度和位置  fbx,fby及角速度ωbz,参照基本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方程,结合简化条件,可以得到列车的东向、北向瞬时速度与位置[6],即

tanLvN  

相关内容

  • 光纤传感技术在汽车导航中的应用
  •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传感技术应用与发展 论文题目: 光纤传感技术在汽车导航中的应用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光纤传感技术在汽车导航中的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信息容量的飞速增加,以光纤为传递信息主要媒质的光纤通信技术和以光纤中的导波原理为理论基础的光纤传感技术 ...

  • SPATIAL 惯性导航航姿参考单元
  • SPATIAL是一个坚固耐用的微型GNSS/ INS惯性导航和AHRS航姿参考系统单元,在最苛刻的条件下提供精确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方向.它结合了温度校准的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场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先进的GNSS接收机.这些组合一个复杂的混合算法,提供准确,可靠的导航和定位.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惯 ...

  • 惯性导航与GPS要点
  • 惯性导航与GPS 一.导航的定义 导航三要素 导航系统工作状态 未来导航特点及发展趋势 导航的定义:即是要获取载体的三个基本运动参数或其中一部分参数. 导航三要素:位置.速度.姿态. 导航系统工作状态:(1)指示状态 (2)自动导航状态 未来导航特点及发展趋势:(1)特点:高精度,长时间,远程,高可 ...

  • 智能汽车技术及应用
  • 智 能 汽 车 技 术 及 应 用 智能车辆 绪论 智能车辆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通过智能系统起到辅助驾驶的作用,使驾驶更为方便,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最终达到无人驾驶. 智能汽车的产生与发展:对智能车辆的研究始上世纪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发出的世界上第一 ...

  • 飞行控制系统
  • 飞行控制系统 为了使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较低的功耗.较强的灵活性和更高的集成度,提出了一种以SmartFusion 为核心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为满足飞控系统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要求,系统采用了μC /OS-Ⅱ实时操作系统.与传统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相比,在具有很强的数据处 ...

  • 智能化农业装备精简版
  • 智能化农业装备概述 农业装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综合机械化水平 2002年33.5% 2012年57% 农机大型化与耕地集约化迟缓问题 大型化 基础性研发薄弱与产品同质化问题 多样化智能程度低劣与装备高效运行问题 智能化 农机服务水平低与服务信息化问题 信息化 水果自动分选 水果等级信息与其实时位置的 ...

  • 一种有效的GPS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研究
  • 70传感器与微系统(Transducer and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2010年第29卷第9期 * 一种有效的GPS 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研究 程建华,董建明,丁继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利用GPS 载波相位进行姿态测量时,要 ...

  • 浅论导弹的精确制导技术及发展趋势
  • 引言:未来的战争扩展到海.陆.空.天.电.磁.光等多维空间控制与反控制权的争夺,从而形成了体系的对抗.以信息战为中心,以远程精确打击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战争模式已形成,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将成为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精确制导技术就是武器系统中的关键部分,本文浅述精确制导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一.精确制导 ...

  • 基于手机定位方法的研究与精度分析
  • 基于手机定位方法的研究与精度分析 张 帅1,范荣双2,粱勇1,王晓1 (1.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l 2.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 摘要:对手机定位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实验采集数据,对手机定位的精度和导航的准确度进行检验.仅从GPS这种方式进行实验检测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