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魏巍导学案

《我的老师》魏巍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理解揣摩词句,感受深厚的师生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默读、浏览,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和概括内容。

(2)自主学习,概括事件内容。合作探究,解决相关问题。

(3)品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精读,感知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难忘,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教学难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资料链接:

1、魏巍:走近作者。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

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写作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正是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合格人才。振兴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1956年底,魏巍应《教师报》之约,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本文最早发表于1956年10月。这时作者与自己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已经分别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并没有模糊作者有关蔡老师的记忆,他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蔡老师有关的几个生活片段,再现了蔡老师的形象,深切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感激之情。

课前自习:

1、初读(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的重要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再读(默读)课文,梳理概括作者回忆的7件事情。

3、朗读课文,感知深厚真挚的师生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二、自学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榆钱 模仿 军阀 褪色 援助 慈爱 珍宝 .......依恋 纠纷 ..

2、 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2)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4)纠纷:争执的事情。

(5)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6)莫大:没有比这个再大。(7)模模糊糊:非常不分明不清楚。(8)迷迷糊糊:(神智或眼睛)非常模糊不清。(9)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引申义:也做聪明讲,聪明是褒义词

3、 预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试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

三、新课学习:

1、自主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概括文中回忆的七件往事。 温馨提示:用(谁+干什么)的方式去概括。

2、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情感。(依恋、思恋、尊敬、感激等)

3、小组交流,出示: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

⑥蔡老师排除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找蔡老师。

四、再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的师生情谊。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精读课文,感知作者的情感。

2、思考本文的情感线索。

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2、小组合作,探究情感线索和课文结构,然后明确。

①回忆、依恋、思恋“我的蔡老师。”

②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引出对蔡老师的回忆。 (回忆)

第二部分:(2—14)具体回忆七件往事。 (依恋)

第三部分:(15)转学与蔡老师分别。 (思恋)

二、总结归纳。

课文围绕着“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个中心。根据内容将七个片 断分为两类:

1.老师假装发怒;2.老师教我们跳舞; 3.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4.老师教我们读诗;5.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这五个片断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生活,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地塑造了蔡老师美丽、温柔的美好形象,表现了蔡老师热爱学生、处事公正的品质。另外两个片断:我们看老师写字;我梦里寻找老师。 把“我”对老师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老师热爱学生的强烈折射和回应,正是因为老师热爱学生,才得到了学生的热爱。

2、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挚爱。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共同体验了魏巍对蔡老师的那份依恋与怀念。打开你记忆的闸门, 想一想,从幼儿园时想起,一定有让你最难以忘怀的老师,好啊,现在那就拿起笔来吧,写一写那位让你难以忘怀的老师吧!

《我的老师》魏巍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理解揣摩词句,感受深厚的师生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默读、浏览,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和概括内容。

(2)自主学习,概括事件内容。合作探究,解决相关问题。

(3)品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精读,感知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难忘,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教学难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资料链接:

1、魏巍:走近作者。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

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写作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正是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合格人才。振兴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1956年底,魏巍应《教师报》之约,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本文最早发表于1956年10月。这时作者与自己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已经分别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并没有模糊作者有关蔡老师的记忆,他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蔡老师有关的几个生活片段,再现了蔡老师的形象,深切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感激之情。

课前自习:

1、初读(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的重要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再读(默读)课文,梳理概括作者回忆的7件事情。

3、朗读课文,感知深厚真挚的师生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二、自学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榆钱 模仿 军阀 褪色 援助 慈爱 珍宝 .......依恋 纠纷 ..

2、 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2)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4)纠纷:争执的事情。

(5)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6)莫大:没有比这个再大。(7)模模糊糊:非常不分明不清楚。(8)迷迷糊糊:(神智或眼睛)非常模糊不清。(9)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引申义:也做聪明讲,聪明是褒义词

3、 预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试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

三、新课学习:

1、自主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概括文中回忆的七件往事。 温馨提示:用(谁+干什么)的方式去概括。

2、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情感。(依恋、思恋、尊敬、感激等)

3、小组交流,出示: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

⑥蔡老师排除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找蔡老师。

四、再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的师生情谊。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精读课文,感知作者的情感。

2、思考本文的情感线索。

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2、小组合作,探究情感线索和课文结构,然后明确。

①回忆、依恋、思恋“我的蔡老师。”

②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引出对蔡老师的回忆。 (回忆)

第二部分:(2—14)具体回忆七件往事。 (依恋)

第三部分:(15)转学与蔡老师分别。 (思恋)

二、总结归纳。

课文围绕着“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个中心。根据内容将七个片 断分为两类:

1.老师假装发怒;2.老师教我们跳舞; 3.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4.老师教我们读诗;5.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这五个片断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生活,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地塑造了蔡老师美丽、温柔的美好形象,表现了蔡老师热爱学生、处事公正的品质。另外两个片断:我们看老师写字;我梦里寻找老师。 把“我”对老师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老师热爱学生的强烈折射和回应,正是因为老师热爱学生,才得到了学生的热爱。

2、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挚爱。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共同体验了魏巍对蔡老师的那份依恋与怀念。打开你记忆的闸门, 想一想,从幼儿园时想起,一定有让你最难以忘怀的老师,好啊,现在那就拿起笔来吧,写一写那位让你难以忘怀的老师吧!


相关内容

  • 我的老师(魏巍)
  • 课题:我的老师(作者:魏巍 ) [学习目标] 1. 能概括文章所写的七件事,分析文章的详略安排. 2. 能结合课文具体描写,分析蔡芸芝老师的性格特征. 3. 结合具体语句,读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4. 品味语言,能体味关键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说出自己的感悟.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 ...

  • 魏巍我的老师1(1)
  • 魏巍<我的老师>教案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二.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二.这篇 ...

  • 魏巍我的老师
  • 魏巍<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体会师生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用课文中真.善.美的东西陶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怎样才能写好写人的记叙文? 记叙文有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 ...

  • 6.[我的老师]魏巍导学案彭雪艳讲课专用
  • 6.<我的老师>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难点:理解.揣摩语句 ...

  • 魏巍我的老师导学案
  • 魏巍<我的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体验. [过程与方法] (1)浏览,圈点重点语段感悟其中蕴含的感情. (2)精读,感知作者的写作布局谋篇的方法. (3)品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难忘,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 ...

  • 魏巍[我的老师]原文阅读
  • 魏巍原文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 ...

  •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
  •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 魏巍 授课者:叶美华 记录:柳叶 课堂导入: (图) 师:在 5 月 12 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德阳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为了保护四位学生献 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 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 ...

  • 魏巍[我的老师]表格式导学案
  • 再塑生命的人 七年级 学科:语文主备人 :孟志敏 审查人:李娜 编号: 教师寄语: 1.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2.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海伦·凯勒 3.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4.19 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 ...

  • 从蔡芸芝身上看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 教学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次次被蔡芸芝老师的行为所感动.普普通通的事,普普通通的人,却显得那样的可亲可敬.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从她身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蔡老师教学生读诗.跳舞,领学生看蜜蜂.吃蜂蜜,还写信帮学生排难解忧,体现了她一颗博大的爱心,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儿童的正确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