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 三毛的成长故事

三毛本名陈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

1948年底,举家迁居台湾。童年的三毛并未立志当一名作家,却喜爱美术,她幻想将来成为一位画家的妻子。

三毛小时曾读过一本《三毛流浪记》,对她影响很大,从此便沉迷于书海之中了.疯狂地爱上了文学。长大后开始写作,她不署名陈平,而以“三毛”为笔名,作为纪念。读小学、中学时,三毛的文章写得不错。在小学时,她便开始给报刊投稿了,参加学校讲演的稿子都是她亲笔写的。在初中,她还学过写诗。

三毛早年的人生道路是崎岖坎坷的。就读于台北某女中时,三毛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很差,老师则以此嘲讽她,好强的三毛为不受歧视,发奋用功,终于获得了好成绩。但这位老师却误为“作弊”,竟在她脸上画圈,叫她绕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巨大的创伤。她忍无可忍,只好逃学。她父亲得知此事后,并未责怪她,而是让她休学。

从13岁到20岁整整7年的时间里,三毛都是在家自学的。她的父亲陈嗣庆是一位律师,母亲终进兰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都耐心教导她。回忆往事,三毛说:“不是妈妈的熏陶,我写不出来这许多文章。”在那段不短的岁月里,三毛用功读书,孜孜不倦。她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看《红楼梦》、《水浒》……,学绘画,弹钢琴,还学会了英、日、法、德文,尤为出色的是西班牙文学。

20岁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励她进大学求知。在得到台湾中国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的允诺后,三毛进该校深造。最初她学的是哲学,两年后转入新闻系。在大学读书时,她的老师读了三毛写过的一篇3万多字的文章后感动得哭了,认为三毛是他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位。

三毛出版过10多本着作,大都是散文集,其中有《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马》、《倾城》、《我的宝贝》等。三毛还译有《兰屿之歌》、《娃娃看天下》等书。后者是1000页的西班牙漫画书。为译此书,三毛与丈夫荷西曾历时8个月,每天晚上不看电视,将门锁上,工作到深夜。

三毛满怀激情地把漫游世界的所见所闻,挥笔成篇。她写的多是真实的事情,自称其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她还说过,“我并不是作家,只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她的作品自成风格,生活气息浓厚,感情真挚。有人评论她的作品风格是“朴实、自然、坦率、真情”。

7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在台湾极为畅销,一度出现过“三毛热”。有人说,三毛在台湾文坛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风暴,让喜爱她的读者噙着泪水,带着微笑,注视着她的足迹,从沙漠到海岛??拨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1986年她还被评为“台湾最畅销书十作家之一”。

一位台湾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笔清新通俗,具有强烈的个性,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别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一位台湾心理学教授分析说,三毛将南美洲描写得那么好,事实上那儿却是战火连天,充满人间的苦闷。现实生活既然有这么多的苦闷、束缚,尤其年轻人,面对着现有制度下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家多么希望在精神上暂时舒放自由一些,逃避到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恨,到处充满爱的世界。这也许是三毛文章受欢迎的原因。

三毛本名陈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

1948年底,举家迁居台湾。童年的三毛并未立志当一名作家,却喜爱美术,她幻想将来成为一位画家的妻子。

三毛小时曾读过一本《三毛流浪记》,对她影响很大,从此便沉迷于书海之中了.疯狂地爱上了文学。长大后开始写作,她不署名陈平,而以“三毛”为笔名,作为纪念。读小学、中学时,三毛的文章写得不错。在小学时,她便开始给报刊投稿了,参加学校讲演的稿子都是她亲笔写的。在初中,她还学过写诗。

三毛早年的人生道路是崎岖坎坷的。就读于台北某女中时,三毛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很差,老师则以此嘲讽她,好强的三毛为不受歧视,发奋用功,终于获得了好成绩。但这位老师却误为“作弊”,竟在她脸上画圈,叫她绕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巨大的创伤。她忍无可忍,只好逃学。她父亲得知此事后,并未责怪她,而是让她休学。

从13岁到20岁整整7年的时间里,三毛都是在家自学的。她的父亲陈嗣庆是一位律师,母亲终进兰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都耐心教导她。回忆往事,三毛说:“不是妈妈的熏陶,我写不出来这许多文章。”在那段不短的岁月里,三毛用功读书,孜孜不倦。她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看《红楼梦》、《水浒》……,学绘画,弹钢琴,还学会了英、日、法、德文,尤为出色的是西班牙文学。

20岁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励她进大学求知。在得到台湾中国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的允诺后,三毛进该校深造。最初她学的是哲学,两年后转入新闻系。在大学读书时,她的老师读了三毛写过的一篇3万多字的文章后感动得哭了,认为三毛是他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位。

三毛出版过10多本着作,大都是散文集,其中有《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马》、《倾城》、《我的宝贝》等。三毛还译有《兰屿之歌》、《娃娃看天下》等书。后者是1000页的西班牙漫画书。为译此书,三毛与丈夫荷西曾历时8个月,每天晚上不看电视,将门锁上,工作到深夜。

三毛满怀激情地把漫游世界的所见所闻,挥笔成篇。她写的多是真实的事情,自称其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她还说过,“我并不是作家,只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她的作品自成风格,生活气息浓厚,感情真挚。有人评论她的作品风格是“朴实、自然、坦率、真情”。

7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在台湾极为畅销,一度出现过“三毛热”。有人说,三毛在台湾文坛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风暴,让喜爱她的读者噙着泪水,带着微笑,注视着她的足迹,从沙漠到海岛??拨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1986年她还被评为“台湾最畅销书十作家之一”。

一位台湾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笔清新通俗,具有强烈的个性,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别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一位台湾心理学教授分析说,三毛将南美洲描写得那么好,事实上那儿却是战火连天,充满人间的苦闷。现实生活既然有这么多的苦闷、束缚,尤其年轻人,面对着现有制度下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家多么希望在精神上暂时舒放自由一些,逃避到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恨,到处充满爱的世界。这也许是三毛文章受欢迎的原因。


相关内容

  • 读书俱乐部方案文档
  • 遵 义 县 三 岔 小 学 <读书俱乐部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我校书香校园实施方案,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为目标, 以建设我校书香校园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觉阅读为目标,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定期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大力推进学校整体文化内涵积淀. 二.读书目标 1.营造学生读书的良好氛 ...

  • 我阅读.我快乐.我收获--小学四年级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 我阅读.我快乐.我收获--小学四年级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年9月 [主持人] [活动目标] 1.引导队员明确学习目的,知道自己是祖国的未来,并树立远大的理想. 2.通过活动提高队员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搜集.背 ...

  • 神雕侠侣手游名人轶事答案大全最新
  • 神雕侠侣手游名人轶事答案大全(最新) 神雕侠侣手游名人轶事答案大全(最新) 时间:2013-11-28 详解 神雕侠侣手机版更新的名人轶事活动受到不少玩家的好评,在游戏之余动手动脑了解神雕的故事,可谓一举两得,小编也在全力为大家收集名人轶事相关的答案及NPC 位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还请 ...

  • 读书节教育活动方案
  • 读书节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积极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师生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展现师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培养审美情趣,增强人文底蕴,学校决定举办第三届校园读书节. 二.活动口号: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与书香为伴. 三.活动时间: 2013年 ...

  • 经典诗词饱览 ,背后故事飘香!(下)
  • 风流才子杜牧的诗与故事 帝王的诗词,当然不简单 唐朝女性爱低胸装,有诗文作证! 宋朝十一位女词人 趣谈苏东坡的哲理诗 柳宗元:大起大落的"名门之后" 唐朝诗人宋之问的悲剧:卷入政治漩涡的牺牲品 孟浩然:白驴王子风流记 唐伯虎在孤独和忧郁中死去 诗者:文学桂冠之明珠 鹧鸪是只伤情鸟 ...

  • 写给古今中外名人的颁奖词1
  • 写给古今中外名人的颁奖词1.txt2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一.周恩来 1.有哪一句话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样,能使世界五分之一的人,甚至他们的后代铭记并付诸行动?有谁在生前能让敌人与战友共同敬重一生,逝世后共同默哀悼念?他 ...

  • 我与[中学生文萃]
  • 我与<中学生文萃> 梁山县馆驿镇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一班 刘璇 冬日里,捧起一本书,霎那间,我听见满树开花的声音. --题记 最初和<中学生文萃>结缘来自于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十岁那年,一次偶然,我在妈妈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本刊物--<中学生文萃>. ...

  • 英语考试改革双语经典阅读持续升温
  • 英语考试改革 双语经典阅读持续升温 2014-01-28 15:00:47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3人参与 中新网讯 在各地中高考(微博)改革方案公布以来,英语的大量被"砍"引起了教育界不小的震动.重视英语能力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27日,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

  •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中国正史之祖司马迁
  •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约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于夏阳(今陕西韩城县)的一个史官世家,他的祖先曾做过几代史官.司马迁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谈没有做官,生活在龙门附近的农村. 父亲司马谈对儿子抱有极大的期望,所以对他的教育格外用心,他亲自对儿子进行了启蒙教育.幼年的司马迁聪明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