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科版九年级上第十二章教案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1课时熔化与熔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熔化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 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教学策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

化的特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我们在点燃蜡烛后倾斜一个角度,会看到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灯片展示:“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水的状态是如何转换的?

物质从固态变化了液态。

3、教师总结: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引导分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4、本课知识点简介。

二、探究海波(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一)实验物质

简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海波(冰)、蜂蜡物质,可简单归类为晶体和非晶体。

(二)熔化实验

提出问题

1. 海波(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

2. 海波(冰)的熔化过程中与其他固体(如蜂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

熔化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熔化时温度可能保持不变,也可能发生变化。 设计实验

分别加热海波(冰)和蜂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方案

(1)将海波(冰)和蜂蜡和温度计放入试管,按照课本组装实验器材,用水浴法给碎冰加热。

(2)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3)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个点

观察要领

1

观察对象:①海波(冰)和蜂蜡的状态②温度计的示数

观察时间:①熔化前②熔化中③完全熔化后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表格中。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

(三)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四)观察分析

1、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

2、熔点定义

3、引导归结并板书:

晶体熔化的条件

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五)理解冰与石蜡的熔化

强调:晶体熔化吸热

晶体熔化过程分析

冰升温与水升温的不同之处

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

(六) 晶体熔化吸热的原因

三、认识学点表

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1)海波的熔点为48℃,当温度为48℃,海波的状态可能有哪些?

(2)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四、板书设计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固体 晶体 熔化条件

熔化过程特点

非晶体 没有熔点

熔化过程特点

五、课堂小结

5、什么叫熔化和凝固?

6、晶体熔化的条件和特点?

六、课堂练习

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 .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 .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2.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A .晶体 B.非晶体 C.不能确定

2

3.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 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 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4.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小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

A .炒菜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 0B .炒菜时锅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

70 C .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 60 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50 5.如图。 40 0①该晶体的熔点是C 。 ②图像中段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③A 、B 、C 、D 各点的状态分别是、、

、。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时凝固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 通过探究固体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 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

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教学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圈及石棉网冰烛蜡秒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包含一个怎样的物态变化过程?

像水结成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2、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0℃,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变成水,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变成冰。

3、导入新课:学习目标

二、凝固现象

(一)晶体海波的凝固

1、观看视频

2、观察总结:

3

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

晶体凝固的特点:放热,温度不变

(二)非晶体蜂腊的凝固

1、观看视频

2、归结:

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放热,温度一直下降

(三)图表分析

1、海波凝固图表

2、蜂腊凝固图表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比较和条件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作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三、熔化、凝固的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图12-24,回答熔化、凝固的应用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四、板书设计

液体 固体

凝固(放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

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7、晶体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六、课后练习

1.写出物态变化名称

①冰化成水;( ) ②铁水浇铸成铁管;( )

③放进冰箱中的水结冰;( )

2.吃冰糕解渴,是因为冰糕在时要热;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热。

3、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态,在 39℃时呈态或态,也可能呈态,-38℃时呈态。

4、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态,在-120℃时是态。

5、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时会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七、反思: 4

熔化(吸热)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1课时熔化与熔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熔化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 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教学策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

化的特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我们在点燃蜡烛后倾斜一个角度,会看到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灯片展示:“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水的状态是如何转换的?

物质从固态变化了液态。

3、教师总结: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引导分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4、本课知识点简介。

二、探究海波(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一)实验物质

简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海波(冰)、蜂蜡物质,可简单归类为晶体和非晶体。

(二)熔化实验

提出问题

1. 海波(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

2. 海波(冰)的熔化过程中与其他固体(如蜂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

熔化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熔化时温度可能保持不变,也可能发生变化。 设计实验

分别加热海波(冰)和蜂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方案

(1)将海波(冰)和蜂蜡和温度计放入试管,按照课本组装实验器材,用水浴法给碎冰加热。

(2)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3)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个点

观察要领

1

观察对象:①海波(冰)和蜂蜡的状态②温度计的示数

观察时间:①熔化前②熔化中③完全熔化后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表格中。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

(三)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四)观察分析

1、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

2、熔点定义

3、引导归结并板书:

晶体熔化的条件

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五)理解冰与石蜡的熔化

强调:晶体熔化吸热

晶体熔化过程分析

冰升温与水升温的不同之处

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

(六) 晶体熔化吸热的原因

三、认识学点表

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1)海波的熔点为48℃,当温度为48℃,海波的状态可能有哪些?

(2)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四、板书设计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固体 晶体 熔化条件

熔化过程特点

非晶体 没有熔点

熔化过程特点

五、课堂小结

5、什么叫熔化和凝固?

6、晶体熔化的条件和特点?

六、课堂练习

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 .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 .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2.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A .晶体 B.非晶体 C.不能确定

2

3.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 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 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4.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小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

A .炒菜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 0B .炒菜时锅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

70 C .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 60 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50 5.如图。 40 0①该晶体的熔点是C 。 ②图像中段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③A 、B 、C 、D 各点的状态分别是、、

、。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时凝固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 通过探究固体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 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

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教学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圈及石棉网冰烛蜡秒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包含一个怎样的物态变化过程?

像水结成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2、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0℃,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变成水,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变成冰。

3、导入新课:学习目标

二、凝固现象

(一)晶体海波的凝固

1、观看视频

2、观察总结:

3

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

晶体凝固的特点:放热,温度不变

(二)非晶体蜂腊的凝固

1、观看视频

2、归结:

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放热,温度一直下降

(三)图表分析

1、海波凝固图表

2、蜂腊凝固图表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比较和条件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作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三、熔化、凝固的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图12-24,回答熔化、凝固的应用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四、板书设计

液体 固体

凝固(放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

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7、晶体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六、课后练习

1.写出物态变化名称

①冰化成水;( ) ②铁水浇铸成铁管;( )

③放进冰箱中的水结冰;( )

2.吃冰糕解渴,是因为冰糕在时要热;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热。

3、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态,在 39℃时呈态或态,也可能呈态,-38℃时呈态。

4、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态,在-120℃时是态。

5、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时会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七、反思: 4

熔化(吸热)


相关内容

  • 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熔化的条件教案 苏科版
  • 探究熔化的条件教案 苏科版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教具 学生实验,4人一组.每组配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二支.冰块.蜡.水.火柴 教学方法 实验法 ...

  • 导学教案熔化和凝固
  • 广洋湖中心初中八年级物理"学思导学" 教师教案 [导练]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人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发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 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 ) [导创 ...

  • 教案熔化和凝固
  • 熔化和凝固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探究冰.松香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熔化.凝固的应用两部分组成.首先由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雪山,正在 ...

  • 北师大版物理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清涧县教研室 惠卫东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 熔化和凝固是两种重要的物态变化,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现象.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学习的基础上,加之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观察,对这两种现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将其编排于<物质三态 温度的测量>和<汽化和液化> ...

  • 熔化和凝固教案1415
  • 第14节课,熔化和凝固(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 ...

  • 物态变化和温度教案
  • 一.物态变化与温度 1.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原理:热胀冷缩 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3.温度计读数:平视 4.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 量程 ,然后看清它的 分度值 . 5.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 ...

  • 物质状态教案
  •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一章,按照国家课标的要求本章不涉及公式及计算,我们只需掌握两部分内容:一.温度及温度的测量,二.物态变化.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我们要知道: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国际的主单位是开尔文,字母K . 2.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摄氏温标的 ...

  • 温度.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 < 温度 >学教案 课题:< 温度 > 课型: 授课教师: 主备: 总课时数:第( 13 )课时 定稿时间: 仔细观察体温计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 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比较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这样的特殊结构导致了体温计有怎样特殊的用法? 达标检测 班级:__ ...

  •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上册
  • 八 年 级 验 上册 物 理 实 教 案 [实验一]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仪器和器材] 刻度尺.斜面.卷尺(皮尺).小车 [步骤和记录] [探究归纳] 1. 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 (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 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基本功能.如图3.4-1所示.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