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态管理:定义与本质的探讨

  摘要:教师生态管理是指管理者基于教师发展和组织运行的内在特性,在有机整体、动态和谐的思维指导下,通过积极互动、共生合作等手段强化管理系统中各种关系的有益联结,进而实现教师和组织的协同可持续发展。教师生态管理的本质是“为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型管理,可持续发展是其终极目标指向,而共生则是贯穿始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教师管理;生态管理;可持续发展;共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2-0003-04   教师生态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尝试将生态学思想渗透在教师管理中而提出的建构性概念。对其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必须解决一些诸如定义与本质等基础性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第一,厘清教师生态管理的定义,以避免产生认识上的歧义;第二,揭示教师生态管理的本质,以把握研究的出发点和关键。   一、教师生态管理的定义   从字面上理解,教师生态管理就是对教师进行生态管理。因此,要给教师生态管理下一个较为确切的定义,厘清生态管理的定义是关键。   (一)生态管理的定义探讨   生态学原本是“讨论生物与环境及共同生活的各个体间种种关系的科学”[1],属于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后来逐渐发展为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智慧、理念和方法。生态学与管理学的结合催生了“生态管理”①一词,但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词条,已有的相关学术文献对此概念进行讨论的也并不多,所以,要明确何为生态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有限的已有文献资料中,学者们对生态管理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如Robert C、Szaro等人认为,生态系统管理是这样一种方法,它试图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为人们与其生活环境的互动来参与制定可持续的方案,目的是修复和维持健康、生产率、生物多样性和全面的生活。[2]陈向阳将生态管理定义为“用系统的、全面的、有机统一的生态学理论和思维方法去研究整个管理生态系统及其规律,把整个管理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有机体’,注重这个‘有机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互动性’,偏重于运用生态模拟的方法,去建立管理的生态模型”[3]。王琪指出,生态管理试图把系统整体的生态观念运用到组织管理领域,用生态学的思维范例来指导组织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的变革。[4]刘海认为,生态管理作为一种理念,是在尊重发展主体的内在特性及具体管理领域特殊性与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强调管理的和谐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5]佘正荣将生态管理的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它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可持续发展;二是它将传统的直线型管理转为循环的渐进式管理(又叫适应性管理);三是生态管理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认知到所有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及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彼此间的复杂影响;四是生态管理强调更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更广泛的参与,它是一种民主的而非保守的管理方式。[6]周建平则认为生态管理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强调整体性;其二,强调平等性,打破那种等级制;其三,生态管理也打破封闭性,注重相互作用,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可创生性”;其四,生态管理强调组织、个体的自我生长性,共生互动则赋予生命机体以自我生长的内在动力。[7]   以上观点从不同方面说明了生态管理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生态管理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由各种相互依存的生态因子构成;第二,生态管理基于事物发展的内在特性,强调管理的合规律性;第三,生态管理渗透着整体关联、动态平衡、多元共生、平等参与、开放、自我生长等思想;第四,生态管理追求系统各要素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将生态管理定义为:管理者基于管理对象的内在特性,在有机整体、动态和谐的思维指导下,通过积极互动、共生合作等手段强化管理系统中各种关系的有益联结,进而实现该系统各要素的协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生态管理的定义   将生态管理的思想应用于教师管理领域,管理者、教师、管理活动以及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心理环境)等要素共同构成了管理生态系统,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管理活动形成广泛的有机联系,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建构。教师生态管理就是指管理者基于教师发展和组织运行的内在特性,在有机整体、动态和谐的思维指导下,通过积极互动、共生合作等手段强化管理系统中各种关系的有益联结,进而实现教师和组织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讲,教师生态管理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意蕴:   1.教师生态管理是一种适切性管理   由于每个教师的先天禀赋、成长环境和发展水平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其性格气质、行为风格、需求内容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在管理过程中渗透这种差异性。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考核评价标准、激励方式、培训形式等方面不宜采用完全统一的方式、方法,而应贴切特定主体的实际样态,将差异性、选择性、灵活性、权变性的思想渗透于管理之中,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诉求和彰显。   2.教师生态管理是一种去中心化管理   生态管理建立在有机整体论的哲学基础之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互为主体的关系。在教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在人格、权利等方面都是平等的主体,片面地“一切为了组织目标”或“一切为了教师”的管理都是一种“中心论”的管理价值取向,机械地把管理者和教师对立起来,使整个管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遭到破坏。   3.教师生态管理是一种对话的管理   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有着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相互联系,他们有各自的价值观念、认知水平、需求指向和理想信念等,在面对同一问题的时候,会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诉求。各主体之间需要通过真诚、平等、开放的对话,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认识的相对统一性和行为的协调一致性,即通过对话实现“组织的人化”和“人的组织化”,使二者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创造生成的过程,个体的思想、情感、实践智慧等都能够得到较好的传递、碰撞、升华和分享,促进管理者、教师在民主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建构。   注释:   ①在相关文献中,关于生态管理有生态型管理、生态式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等多种表述方式,本文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将上述概念均纳入“生态管理”范畴。   参考文献:   [1]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教育问题的生态学思考[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7.   [2]Grumbine,R.E.What is Ecosystem Management[J].Conservation Biology,1994(8).   [3]陈向阳.学校隐性管理[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12.   [4]王琪.海洋管理:从理念到制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99.   [5]刘海.高校后勤生态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内蕴价值――基于高校绿色发展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6]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7]周建平.生态管理与教学管理制度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   [8]安世遨.对话管理:超越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新范式[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9]陈光辉.心理科学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诠释[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责任编辑:杨孝如   Teacher Ecological Management: Definition and Essence   HU Fang   (Schoo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Teacher ecological management means that administrators, based on the internal features of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operation,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organic and harmonious thinking, strengthen the salutary connections of various relationships in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for a fur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organizations. The essence of teacher ecological management is a symbiotic administr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is its ultimate destination, while symbiosi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all the way.   Key words: teacher management; ecological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mbiosis

  摘要:教师生态管理是指管理者基于教师发展和组织运行的内在特性,在有机整体、动态和谐的思维指导下,通过积极互动、共生合作等手段强化管理系统中各种关系的有益联结,进而实现教师和组织的协同可持续发展。教师生态管理的本质是“为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型管理,可持续发展是其终极目标指向,而共生则是贯穿始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教师管理;生态管理;可持续发展;共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2-0003-04   教师生态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尝试将生态学思想渗透在教师管理中而提出的建构性概念。对其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必须解决一些诸如定义与本质等基础性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第一,厘清教师生态管理的定义,以避免产生认识上的歧义;第二,揭示教师生态管理的本质,以把握研究的出发点和关键。   一、教师生态管理的定义   从字面上理解,教师生态管理就是对教师进行生态管理。因此,要给教师生态管理下一个较为确切的定义,厘清生态管理的定义是关键。   (一)生态管理的定义探讨   生态学原本是“讨论生物与环境及共同生活的各个体间种种关系的科学”[1],属于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后来逐渐发展为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智慧、理念和方法。生态学与管理学的结合催生了“生态管理”①一词,但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词条,已有的相关学术文献对此概念进行讨论的也并不多,所以,要明确何为生态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有限的已有文献资料中,学者们对生态管理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如Robert C、Szaro等人认为,生态系统管理是这样一种方法,它试图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为人们与其生活环境的互动来参与制定可持续的方案,目的是修复和维持健康、生产率、生物多样性和全面的生活。[2]陈向阳将生态管理定义为“用系统的、全面的、有机统一的生态学理论和思维方法去研究整个管理生态系统及其规律,把整个管理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有机体’,注重这个‘有机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互动性’,偏重于运用生态模拟的方法,去建立管理的生态模型”[3]。王琪指出,生态管理试图把系统整体的生态观念运用到组织管理领域,用生态学的思维范例来指导组织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的变革。[4]刘海认为,生态管理作为一种理念,是在尊重发展主体的内在特性及具体管理领域特殊性与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强调管理的和谐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5]佘正荣将生态管理的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它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可持续发展;二是它将传统的直线型管理转为循环的渐进式管理(又叫适应性管理);三是生态管理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认知到所有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及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彼此间的复杂影响;四是生态管理强调更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更广泛的参与,它是一种民主的而非保守的管理方式。[6]周建平则认为生态管理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强调整体性;其二,强调平等性,打破那种等级制;其三,生态管理也打破封闭性,注重相互作用,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可创生性”;其四,生态管理强调组织、个体的自我生长性,共生互动则赋予生命机体以自我生长的内在动力。[7]   以上观点从不同方面说明了生态管理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生态管理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由各种相互依存的生态因子构成;第二,生态管理基于事物发展的内在特性,强调管理的合规律性;第三,生态管理渗透着整体关联、动态平衡、多元共生、平等参与、开放、自我生长等思想;第四,生态管理追求系统各要素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将生态管理定义为:管理者基于管理对象的内在特性,在有机整体、动态和谐的思维指导下,通过积极互动、共生合作等手段强化管理系统中各种关系的有益联结,进而实现该系统各要素的协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生态管理的定义   将生态管理的思想应用于教师管理领域,管理者、教师、管理活动以及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心理环境)等要素共同构成了管理生态系统,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管理活动形成广泛的有机联系,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建构。教师生态管理就是指管理者基于教师发展和组织运行的内在特性,在有机整体、动态和谐的思维指导下,通过积极互动、共生合作等手段强化管理系统中各种关系的有益联结,进而实现教师和组织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讲,教师生态管理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意蕴:   1.教师生态管理是一种适切性管理   由于每个教师的先天禀赋、成长环境和发展水平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其性格气质、行为风格、需求内容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在管理过程中渗透这种差异性。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考核评价标准、激励方式、培训形式等方面不宜采用完全统一的方式、方法,而应贴切特定主体的实际样态,将差异性、选择性、灵活性、权变性的思想渗透于管理之中,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诉求和彰显。   2.教师生态管理是一种去中心化管理   生态管理建立在有机整体论的哲学基础之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互为主体的关系。在教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在人格、权利等方面都是平等的主体,片面地“一切为了组织目标”或“一切为了教师”的管理都是一种“中心论”的管理价值取向,机械地把管理者和教师对立起来,使整个管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遭到破坏。   3.教师生态管理是一种对话的管理   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有着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相互联系,他们有各自的价值观念、认知水平、需求指向和理想信念等,在面对同一问题的时候,会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诉求。各主体之间需要通过真诚、平等、开放的对话,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认识的相对统一性和行为的协调一致性,即通过对话实现“组织的人化”和“人的组织化”,使二者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创造生成的过程,个体的思想、情感、实践智慧等都能够得到较好的传递、碰撞、升华和分享,促进管理者、教师在民主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建构。   注释:   ①在相关文献中,关于生态管理有生态型管理、生态式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等多种表述方式,本文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将上述概念均纳入“生态管理”范畴。   参考文献:   [1]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教育问题的生态学思考[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7.   [2]Grumbine,R.E.What is Ecosystem Management[J].Conservation Biology,1994(8).   [3]陈向阳.学校隐性管理[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12.   [4]王琪.海洋管理:从理念到制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99.   [5]刘海.高校后勤生态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内蕴价值――基于高校绿色发展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6]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7]周建平.生态管理与教学管理制度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   [8]安世遨.对话管理:超越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新范式[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9]陈光辉.心理科学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诠释[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责任编辑:杨孝如   Teacher Ecological Management: Definition and Essence   HU Fang   (Schoo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Teacher ecological management means that administrators, based on the internal features of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operation,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organic and harmonious thinking, strengthen the salutary connections of various relationships in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for a fur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organizations. The essence of teacher ecological management is a symbiotic administr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is its ultimate destination, while symbiosi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all the way.   Key words: teacher management; ecological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mbiosis


相关内容

  • 环境绩效审计定义探讨
  • 环境审计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逐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伴随着绩效审计和环境审计的迅速发展,西方各国开始将绩效审计引入环境领域,从而产生了环境绩效审计这一审计新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也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各国的先进经验,在部分领域开展了环境绩效 ...

  • 教育课题培训之: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 教育课题培训之: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例1 有关概念的界定 (1)工学交替: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实行的学生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实践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教育.根据当前工学交替的实际运行状况,可作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学交替是指无论学生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长短,只要二者交替进行就视为工学交替,即超 ...

  • 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专 业: 经济学0401 学生姓名: 一 学 号: 04100 指导教师: 冬冬 开题时间: 2008年4 月11日 说 明 一.开题报告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课题主要工作(设计思想.拟采用的 ...

  • 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估
  • 山东农业科学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2004年 第2期 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估 王介勇1,赵庚星1,王祥峰2,王丽华3,刘世美2,刘 涛2 (11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泰安,271018;2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山东济南,250100 31山东省国 ...

  • 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
  • 生态旅游概意昀研究 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胡卫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长沙410004) [摘要]通过分析生态旅游的提出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文大会",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章将现有生态旅游概念系统地归纳为5种学说,即"保护中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邓国显 背景与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 ...

  • 新课程改革的"再概念化"
  • 在课程理论的发展史上,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由威廉F.派纳主导的"再概念化"(reconceptualization)运动,树立了另一种课程范式."再概念化"代表一种与时俱进的省思与批判意识."再概念化"理论对以分数或绩效为重的学校教育并不 ...

  • 关于制定生态旅游国家标准的思考_周玲
  • 第6卷第1期2006年1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6No.1Jan.2006 关于制定生态旅游国家标准的思考 周 玲 1,2 * (1.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湖 ...

  •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 2012年5月第31卷第3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12Vol.31No.3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周常春,杨光明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