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时间、内容、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影响或意义)

忽必烈改革(内容、作用或影响)

改革的相似:顺应时代潮流,加速封建化的进程,

秦汉中央集权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元朝行省制

清朝军机处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移到长江流域,有“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工具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宋代经济发展:(1)经济重心南移,(2)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连接了海陆丝绸之路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6次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间、目的、次数、最远到达地区、结果、影响)七下P128 清朝闭关自守政策(原因、经济根源、表现、影响)七下P130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只有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就要挨打。 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正是归属中央

唐,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意义(七下)

元朝,西藏正式归属中央

清朝,达赖、班禅册封制度(顺治、康熙)

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金瓶掣签制度(乾隆)

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州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台湾澎湖

明末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以上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造纸术:西汉出现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麻头、破布、) 印刷术:唐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火药:唐孙思邈记下火药的药方,并用于战争。宋代广泛用于军事 指南针:战国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宋代用于航海并西传

影响并举例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时间、内容、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影响或意义)

忽必烈改革(内容、作用或影响)

改革的相似:顺应时代潮流,加速封建化的进程,

秦汉中央集权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元朝行省制

清朝军机处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移到长江流域,有“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工具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宋代经济发展:(1)经济重心南移,(2)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连接了海陆丝绸之路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6次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间、目的、次数、最远到达地区、结果、影响)七下P128 清朝闭关自守政策(原因、经济根源、表现、影响)七下P130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只有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就要挨打。 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正是归属中央

唐,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意义(七下)

元朝,西藏正式归属中央

清朝,达赖、班禅册封制度(顺治、康熙)

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金瓶掣签制度(乾隆)

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州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台湾澎湖

明末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以上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造纸术:西汉出现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麻头、破布、) 印刷术:唐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火药:唐孙思邈记下火药的药方,并用于战争。宋代广泛用于军事 指南针:战国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宋代用于航海并西传

影响并举例


相关内容

  • 简论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 作者:杨明 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 1996年05期 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等一般能力,也包含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特殊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可归并为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商鞅变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 ...

  •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q ...

  • 古代亚非文化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和太阴历:卡尔纳克神庙: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史诗和诺亚方洲舟的神话. 2.通过纵向(例如归纳古埃及的文字.历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横向(例如归纳整理古代亚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两方面的 ...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纳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 知识归纳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第一单元 1.<长恨歌>--白居易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 思想内容:诗歌既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2.<湘夫人>--屈 原 表现手法:比兴.铺陈 思想内容:反映了当 ...

  • 10经济重心的南移_说课
  •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说教材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 ...

  •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第1课.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 ...

  • 历史说课稿2
  • 历史说课稿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 新课标突 ...

  •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教案
  •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1.打印"人.我.爱.中.国.是"六个字,后面贴上磁铁, 2. 10块条形磁铁或者制作指南针的科学实验材料 一.谈话揭题 老师出示课本: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书?<品德与社会>可是在老师的眼里,它却是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