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六)
语文参考答案
1. A 【解析】(“记录的历史”很难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为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此外还与史学家在选择文献、记载历史时难免受到种种限制有关。)
2. D 【解析】(原文是“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话与丑化的现实可能。)
3. C 【解析】(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对《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
4.C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
以为忠贞将来之戒。5.A (“黜”“陟”的意思说反了。) 6.B (“捏造”“诬陷”不准确,从下文狄仁杰的判断来看,权善才的确有“砍伐陵柏”的行为。)
7(1)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恨得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
杀掉。(“情”“容”“恨”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法律既然没有恒久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
律,请从今天开始吧。(“恒”“万方”“措”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狄仁杰凭资历、声望出任汴州判佐。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人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很惊讶地对狄仁杰道歉说:“孔子说过:‘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您狄仁杰真是海湾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落的宝物”,于是特别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法曹。狄仁杰的父母住在河阳,狄仁杰去赴任时,在并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左右跟随的人说:“我的父母住在白云的下面附近的地方啊。”他悲伤落泪伫立在山上很久很久,直到云飘远了才走开。
权善才,在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下属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太宗之墓)驻守护卫,有一个侍卫犯了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飞骑兵就多次请求拜见高宗,他先情不自禁,痛哭流泪,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对太宗十分不恭敬。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大理丞狄仁杰据法律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高宗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狄仁杰说:“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为什么因为砍伐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请允许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高宗流着泪说:“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是不孝,以至因为这几棵柏树要杀掉权善才。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狄仁杰坚持进谏,侍中张文瓘(gu àn )挥动笏板叫狄仁杰出去。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 í)处理牵裾一案的案例说:“我听说触犯皇上, 违背帝王意志,自古以来是件难事。但我认为不难。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毗还会感到羞愧。”高宗说:“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愤恨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狄仁杰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公示在宫阙上,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差别,难道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赐给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
律,请从今天开始吧。高宗的念头这才打消。说: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编入史册。又说道:“狄仁杰能为了权善才而使我守法,难道不能为了我而使天下守法吗?”任命他担任侍御史。
后来狄仁杰又有规谏,高宗开玩笑地说道:“你是记得谏权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当时左司郎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把持政权,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却把他抓了起来,请高宗依法处置。高宗却特许宽容他,狄仁杰便上奏说:“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高宗这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从此以后,朝廷秩序井然。
8.“窥”和“笑”。(1分)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窥”字写出了西落的月亮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尽的蜡烛的情景;“笑”字写出了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的情景。(1分)一“窥”一“笑”,使上下诗句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思夫时内心的忧愁苦闷。(2分) 9.殷诗描写“春欲尽”的景象,抒写“明日送春去”之“愁”,表达主人公面对眼前暮春之景而产生的惜春伤春之情(3分);李诗描写的女主人公思念在遥远的辽海之东从军的丈夫,春夜难眠,诗作表达了女主人公思夫时内心的忧愁苦闷(3分)。
10.⑴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⑵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
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11.(1)(5分)EB (选E 得3分,选B 得2分,选A 得1分,选C .D 不得分。)A 项中“显示自己
作为主人的诚意”不妥。C 项中“村里人已经不信任他了”错,小说要表达的不是“不信任”,而是村里人财迷心窍、见利忘义之意。D 项中“含蓄”“先扬后抑”不对,小说没有这些特点。
(2)(6分)六根是一个长期工作在最基层的村长,他既敬业清廉又清醒自尊,有时简单粗暴。(3分)
小说中写到自己当了十几年村长,没为自己多捞一根柴火,没做一件昧良心的事;开山修路,让村里的孩子上学有路走;清醒地认识到“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对妻子女儿动辄就骂,显得有点粗暴简单。(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6分)①“殇”本意是指人没有到成年就死去;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心理上的剧烈悲痛、
创伤;(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②本文指六根面对门前挂灯笼这件事的变化,内心产生的剧烈伤痛。③也指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转型时期,作者对人心倾斜、真善美被抛弃的感伤。(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8分)示例一:这个情节写得好。(2分)①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向高潮,孩子们的到来点燃了村长
心中的信心和希望,村长拿出珍藏好久的所有灯笼点了火,情节达到了高潮;②它使情节发展曲折起伏有波澜,丰富情节,引起读者思考;③此情节把孩子的举动和前面情节中成人的行为作了对比,表明虽然现实中不乏丑恶的事物,但成人的势利庸俗并不代表孩子心中没有正义;④有利于刻画村长这个人物,揭示主旨,歌颂美好,树立正气,传达正能量。(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示例二:这个情节安排不合理。(2分)①小说的上文对该情节缺少铺垫,没有暗示,这样孩子们给村长
送灯的情节就显得较为突兀。②此情节的安排没有现实依据,因为成人都那么势利,孩子难免不会不受影响;情节虽然合乎人们善良的美好愿望,但总的来说也脱离实际。③凭空虚构的情节,对塑造村长的形象、突出小说的主旨作用不大,对读者来说缺少感染力、震撼力。④这样喜剧性的结尾,虽然
让读者的内心感到温暖,但对现实社会中的丑恶事物的抨击力度不够,缺乏现实的批判意义。(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2. (1) D3分,C2分,B1分。(A,“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曲解诗句意思,于文无据。B ,原文“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并非没有人选择。E ,由原文“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可知,屠呦呦和同事研发的青蒿素属于这一类。)
(2) )①团队通力合作。在青蒿素研发过程中,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及全国523项目单位通力合作,共攻难关。
②中医文化深厚,文献丰富。历代医籍、老中医、相关文献尤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为其医药研究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③国家提供研究平台。为满足越战需要,国家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发起抗疟大规模合作项目,为屠呦呦提供了研究平台。
(3) ①(内容) 突出疟疾疫情的严重性以及各国治疗的困境。②(形象) 烘托了研究理想抗疟新药的难度,突出屠呦呦的贡献之大和她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品质,丰富内容和传主形象。③(结构) 交代研究背景,引出下文屠呦呦着手研究,攻克难关的内容。 (每点2分,共6分)
(4) ①心无旁骛。屠呦呦在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②坚持不懈。屠呦呦在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等情况下,不气馁,坚持研究。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③淡泊名利。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潜心科研。④谦虚低调。获得殊荣后,屠呦呦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采访中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 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说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13.D .(推诚相见,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常作动词性短语;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常作形容词性短语。)
14.B .A 项成分残缺,“加大”后的宾语残缺,应在“惩治”后加“力度”。C 项搭配不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中“提高”与“特色”不搭配。D 项成分赘余,“再次”和“重”语义重复。
15. C(前句中“文才”与后句中“他的这些书”衔接,后句“我”与后文叙述对象保持一致。) 16. ①海水淡化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②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偏高③海水淡化发展前景很广阔(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
17. 锣鼓响起来了,喧天的鼓声震彻云霄,一年一度的庆丰收舞狮大赛开始了。欢欢拽着奶奶的手,急切地朝操场上跑去。操场上,缤纷的衣着,欢笑的歌语,融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辗转腾挪,煞是热闹,连空中的大雁都仿佛被被感染,排成人字形,在空中翩翩起舞。
18. 【立意参考】 第一粒种子选择“高崖的缝隙”,环境艰苦,但成了激励人的榜样;第二粒种子选择“平原沃野”,环境安逸,故而绿阴如帐,为行人送去凉爽;这两粒种子都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实现了自我价值,对社会作出了贡献。第三粒种子“随随便便”选择了“一户人家的墙缝”,环境和“高崖缝隙”
类似,也不利于生存,但最终使墙倒人伤,树自己也倒了。既损害他人,也损害自己,丧失自我价值,原因即当初的道路没有选择正确。故而,这则材料核心寓意应当是“人生价值取决于道路选择”。
三粒孪生的种子,因不同的选择,到了不同的位置和环境,经过自己努力的求生与成长,都长大了,但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生命价值。材料的内容充满了强烈的对比意味,对比分为两重:一是位置、环境不同;二是价值不同,由此提炼出其主旨——不同的位置和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价值。然而,材料具有隐喻和象征的意味,把种子和树上升到人,把隐喻和象征的意味剖开,材料的主旨自然就升华为文章的中心主题——人在不同的位置、环境,产生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最佳立意①:选对道路实现价值。最佳立意②:选择道路不可随便。
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六)
语文参考答案
1. A 【解析】(“记录的历史”很难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为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此外还与史学家在选择文献、记载历史时难免受到种种限制有关。)
2. D 【解析】(原文是“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话与丑化的现实可能。)
3. C 【解析】(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对《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
4.C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
以为忠贞将来之戒。5.A (“黜”“陟”的意思说反了。) 6.B (“捏造”“诬陷”不准确,从下文狄仁杰的判断来看,权善才的确有“砍伐陵柏”的行为。)
7(1)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恨得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
杀掉。(“情”“容”“恨”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法律既然没有恒久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
律,请从今天开始吧。(“恒”“万方”“措”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狄仁杰凭资历、声望出任汴州判佐。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人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很惊讶地对狄仁杰道歉说:“孔子说过:‘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您狄仁杰真是海湾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落的宝物”,于是特别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法曹。狄仁杰的父母住在河阳,狄仁杰去赴任时,在并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左右跟随的人说:“我的父母住在白云的下面附近的地方啊。”他悲伤落泪伫立在山上很久很久,直到云飘远了才走开。
权善才,在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下属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太宗之墓)驻守护卫,有一个侍卫犯了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飞骑兵就多次请求拜见高宗,他先情不自禁,痛哭流泪,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对太宗十分不恭敬。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大理丞狄仁杰据法律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高宗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狄仁杰说:“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为什么因为砍伐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请允许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高宗流着泪说:“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是不孝,以至因为这几棵柏树要杀掉权善才。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狄仁杰坚持进谏,侍中张文瓘(gu àn )挥动笏板叫狄仁杰出去。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 í)处理牵裾一案的案例说:“我听说触犯皇上, 违背帝王意志,自古以来是件难事。但我认为不难。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毗还会感到羞愧。”高宗说:“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愤恨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狄仁杰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公示在宫阙上,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差别,难道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赐给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
律,请从今天开始吧。高宗的念头这才打消。说: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编入史册。又说道:“狄仁杰能为了权善才而使我守法,难道不能为了我而使天下守法吗?”任命他担任侍御史。
后来狄仁杰又有规谏,高宗开玩笑地说道:“你是记得谏权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当时左司郎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把持政权,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却把他抓了起来,请高宗依法处置。高宗却特许宽容他,狄仁杰便上奏说:“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高宗这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从此以后,朝廷秩序井然。
8.“窥”和“笑”。(1分)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窥”字写出了西落的月亮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尽的蜡烛的情景;“笑”字写出了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的情景。(1分)一“窥”一“笑”,使上下诗句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思夫时内心的忧愁苦闷。(2分) 9.殷诗描写“春欲尽”的景象,抒写“明日送春去”之“愁”,表达主人公面对眼前暮春之景而产生的惜春伤春之情(3分);李诗描写的女主人公思念在遥远的辽海之东从军的丈夫,春夜难眠,诗作表达了女主人公思夫时内心的忧愁苦闷(3分)。
10.⑴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⑵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
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11.(1)(5分)EB (选E 得3分,选B 得2分,选A 得1分,选C .D 不得分。)A 项中“显示自己
作为主人的诚意”不妥。C 项中“村里人已经不信任他了”错,小说要表达的不是“不信任”,而是村里人财迷心窍、见利忘义之意。D 项中“含蓄”“先扬后抑”不对,小说没有这些特点。
(2)(6分)六根是一个长期工作在最基层的村长,他既敬业清廉又清醒自尊,有时简单粗暴。(3分)
小说中写到自己当了十几年村长,没为自己多捞一根柴火,没做一件昧良心的事;开山修路,让村里的孩子上学有路走;清醒地认识到“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对妻子女儿动辄就骂,显得有点粗暴简单。(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6分)①“殇”本意是指人没有到成年就死去;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心理上的剧烈悲痛、
创伤;(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②本文指六根面对门前挂灯笼这件事的变化,内心产生的剧烈伤痛。③也指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转型时期,作者对人心倾斜、真善美被抛弃的感伤。(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8分)示例一:这个情节写得好。(2分)①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向高潮,孩子们的到来点燃了村长
心中的信心和希望,村长拿出珍藏好久的所有灯笼点了火,情节达到了高潮;②它使情节发展曲折起伏有波澜,丰富情节,引起读者思考;③此情节把孩子的举动和前面情节中成人的行为作了对比,表明虽然现实中不乏丑恶的事物,但成人的势利庸俗并不代表孩子心中没有正义;④有利于刻画村长这个人物,揭示主旨,歌颂美好,树立正气,传达正能量。(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示例二:这个情节安排不合理。(2分)①小说的上文对该情节缺少铺垫,没有暗示,这样孩子们给村长
送灯的情节就显得较为突兀。②此情节的安排没有现实依据,因为成人都那么势利,孩子难免不会不受影响;情节虽然合乎人们善良的美好愿望,但总的来说也脱离实际。③凭空虚构的情节,对塑造村长的形象、突出小说的主旨作用不大,对读者来说缺少感染力、震撼力。④这样喜剧性的结尾,虽然
让读者的内心感到温暖,但对现实社会中的丑恶事物的抨击力度不够,缺乏现实的批判意义。(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2. (1) D3分,C2分,B1分。(A,“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曲解诗句意思,于文无据。B ,原文“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并非没有人选择。E ,由原文“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可知,屠呦呦和同事研发的青蒿素属于这一类。)
(2) )①团队通力合作。在青蒿素研发过程中,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及全国523项目单位通力合作,共攻难关。
②中医文化深厚,文献丰富。历代医籍、老中医、相关文献尤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为其医药研究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③国家提供研究平台。为满足越战需要,国家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发起抗疟大规模合作项目,为屠呦呦提供了研究平台。
(3) ①(内容) 突出疟疾疫情的严重性以及各国治疗的困境。②(形象) 烘托了研究理想抗疟新药的难度,突出屠呦呦的贡献之大和她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品质,丰富内容和传主形象。③(结构) 交代研究背景,引出下文屠呦呦着手研究,攻克难关的内容。 (每点2分,共6分)
(4) ①心无旁骛。屠呦呦在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②坚持不懈。屠呦呦在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等情况下,不气馁,坚持研究。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③淡泊名利。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潜心科研。④谦虚低调。获得殊荣后,屠呦呦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采访中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 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说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13.D .(推诚相见,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常作动词性短语;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常作形容词性短语。)
14.B .A 项成分残缺,“加大”后的宾语残缺,应在“惩治”后加“力度”。C 项搭配不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中“提高”与“特色”不搭配。D 项成分赘余,“再次”和“重”语义重复。
15. C(前句中“文才”与后句中“他的这些书”衔接,后句“我”与后文叙述对象保持一致。) 16. ①海水淡化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②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偏高③海水淡化发展前景很广阔(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
17. 锣鼓响起来了,喧天的鼓声震彻云霄,一年一度的庆丰收舞狮大赛开始了。欢欢拽着奶奶的手,急切地朝操场上跑去。操场上,缤纷的衣着,欢笑的歌语,融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辗转腾挪,煞是热闹,连空中的大雁都仿佛被被感染,排成人字形,在空中翩翩起舞。
18. 【立意参考】 第一粒种子选择“高崖的缝隙”,环境艰苦,但成了激励人的榜样;第二粒种子选择“平原沃野”,环境安逸,故而绿阴如帐,为行人送去凉爽;这两粒种子都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实现了自我价值,对社会作出了贡献。第三粒种子“随随便便”选择了“一户人家的墙缝”,环境和“高崖缝隙”
类似,也不利于生存,但最终使墙倒人伤,树自己也倒了。既损害他人,也损害自己,丧失自我价值,原因即当初的道路没有选择正确。故而,这则材料核心寓意应当是“人生价值取决于道路选择”。
三粒孪生的种子,因不同的选择,到了不同的位置和环境,经过自己努力的求生与成长,都长大了,但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生命价值。材料的内容充满了强烈的对比意味,对比分为两重:一是位置、环境不同;二是价值不同,由此提炼出其主旨——不同的位置和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价值。然而,材料具有隐喻和象征的意味,把种子和树上升到人,把隐喻和象征的意味剖开,材料的主旨自然就升华为文章的中心主题——人在不同的位置、环境,产生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最佳立意①:选对道路实现价值。最佳立意②:选择道路不可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