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湖北绿茶”这个全新概念,成为全国茶业界最为关注的大热门,占据了各大茶叶网站的头条位置。 这是“湖北绿茶”这个概念正式公开亮相。它由如下关键因子构成:“神农”、“陆羽”、《茶经》、“东方茶港”、“重要绿茶大省”、“第一方阵”、“四座茶山”、“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第四”、“鄂茶崛起”。 概括起来,“湖北绿茶”的内涵就是“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强大的茶产业实力和巨大的市场前景”。 省报如何成为“湖北绿茶”概念的主推手 11月4日,《湖北日报》采用四个整版的篇幅,隆重推出《鄂茶产业竞争力报告》,由一系列文章和言论构成,包括:《为什么我们关注茶产业》、《鄂茶期待全国话语权》、《省内名茶,孤芳自赏没有出路》、《谁来抗击“立顿”》、《立顿,不应成为国茶竞争力落后的遮羞布》、《“湖北绿茶”的世界机会》、《“中国因素”推动世界绿茶消费》。 这组文章以全球的视野。对中国绿茶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随着科技进步,世界对茶叶保健、药用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在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功能性饮料的较量中,茶饮料必然会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饮料;茶饮料内部,红茶将逐步衰落,绿茶将不断崛起;茶叶的多元化利用,将形成一个庞大的绿色产业链,市场价值巨大;中国绿茶产业将迎来全盛时期,作为全国重要的绿茶大省,湖北将赢得全球性机会。 同时,这组文章也点出了湖北茶产业发展的软肋:规模庞大,力量分散,缺乏基础品牌等。 这组文章,构思精巧,叙事严密,论证充分,刊出后,迅速受到国内外茶叶界的热捧。每篇文章转载都在千次以上,点击量超过百万次。 到了11月9日,“湖北绿茶”首届高峰论坛召开。“湖北绿茶”的整体营销,被推向新的高潮。 这一天,国内顶尖茶叶专家云集武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周普国、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和副所长鲁成银、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浙江茶叶学会理事长毛祖法及省内的茶界精英。 利用“湖北绿茶”高峰论坛,专家们对“湖北绿茶”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鲁成银说。“湖北绿茶”是湖北的基础品牌。只有这个基础品牌受到人们关注,各市州的茶叶品牌才有可能让全国消费者感兴趣。其道理,就像法国的葡萄酒。全世界都知道法国产好葡萄酒。只要产地是法国,即使一个不出名的品牌,大家也会认为它差不到哪里去。 毛祖法则以浙江绿茶为例,进一步将“湖北绿茶”与“采花毛尖”、“恩施玉露”、“武当道茶”等品牌之间的关系。形容成为“母子品牌”。他认为,只有“母品牌”强大了,“子品牌”才能受益。 周普国则以全国茶产业主管部门的权威身份,高度肯定湖北塑造“湖北绿茶”整体形象的做法。他说,湖北茶产业的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居第四,中部老大。“湖北绿茶”概念的隆重推出。是促进全国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陈宗懋院士则建议,塑造“湖北绿茶”,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突破口:用新品种来提高单产,用新流程来把控质量安全,用新技术来提升茶产业链的价值。 这些推介,被到场的全国和省市媒体精心捕捉。 9日当天和次日,这些媒体通过各自的渠道,将论坛的成果迅速向全国发布。 对论坛的报道,《湖北日报》当仁不让地浓墨重彩,推出4个整版、18篇精彩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茶叶品质是靠设计出来的》、《省委常委张昌尔: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茶产业的发展》、《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周普国:湖北绿茶需要树立整体形象》、《省农科院院长冯祖强:鄂茶跻身全国“第一集团”》、《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小茶叶是中郑崛起的大推力》、《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毛祖法:“母子品牌”培植市场合力》、《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不能把茶叶神化》、《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鲁成银:注入茶产品无限“灵魂”》、《恩施州副州长董永祥:差异化中找发展空间》等。 在《湖北日报》牵头谋划下,新华社、《人民日报》、腾讯网、湖北电视台等15家省内外主流媒体积极配合,2000家网站跟进。“湖北绿茶”这一全新概念和它的关键因子,从茶产业界延伸到茶饮料爱好者再到普通大众,从国内到国外,形成一轮轮不断向外放大的传播涟漪。 省报如何成为“湖北绿茶”的全国经营平台 应该说,这次论坛成果丰硕: 推出了一个全新概念,也就是“湖北绿茶”概念。今后,它将成为湖北茶产业的基础品牌,最终会和“浙江绿茶”、“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湖南黑茶”等一起,成为“中国绿茶”这个更大“母品牌”中的重要子品牌。 打了一场鄂茶话语权翻身战。近几年,全国主要的产茶大省,纷纷大动作、大手笔推介自己的茶文化、茶品牌。云南利用马帮进京的方式营销其普洱茶,福建开展了传播“和谐健康新生活”为主题的安溪铁观音神州行活动。连贵州这样的西部省份也连年召开国际绿茶博览会。而鄂茶却一直默默无闻,与自己实力严重不相称。这次“湖北绿茶”高峰论坛,借势全国茶产业发展浪潮,巧妙地冲向浪尖,成为受全国瞩目的新势力。这次成功的营销,堪比拿出百万广告费,推销“湖北绿茶”。 组建了一个省级平台。也就是“湖北绿茶第一方阵”。这将成为今后推动鄂茶发展的主平台,在这个基础上,省里将整合资金、文化、智力、品牌等各种资源,集中注入这个平台。“第一方阵”成立后,三家单位将优先组织成员企业。统一在“湖北绿茶”旗帜之下,集体赴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茶叶消费大市开展营销活动,推介“湖北绿茶”独有的文化。 推介了一批重点企业。这次选拔宜昌萧氏、湖北采花、恩施润邦、竹溪龙王垭等14家知名的茶叶企业,作为“第一方阵”品牌企业,使“湖北绿茶”发展的重任落到了实实在在的市场主体身上。他们将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全省5000家茶叶企业的力量,形成带领鄂茶发展的真正龙头。 网络了一批全国大专家。陈宗懋、杨亚军、宛晓春、毛祖法等顶尖茶叶专家的到来,亲眼目睹了湖北茶产业的实力,感受了湖北茶人的高涨士气。对湖北茶产业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也倾心演讲,将毕生学识倾倒而出,拓宽了湖北人的视野,开启了新思路。有助于湖北茶产业发展跃上新水平。 提升了湖北茶产业在全省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这次论坛由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和湖北日报共同主办,省委常委张昌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辉出席,三家单位负责人分别致辞,26位县市负责人到场。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在湖北茶产业近60年发展史上
前所未有。 鼓舞了茶产大县的士气。“湖北绿茶”高峰论坛,全省22个产茶大县均由副县级以上的领导率团参加。其中,恩施州由副州长带队,谷城县由县委书记带队,五峰县、竹溪县则由县长带队。全省茶业精英聚集一堂,相互切磋经验,交流心得,既看到整体趋势,也了解各自发展状况。 影响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人。提升了论坛的娱乐性、观赏性。配合这次论坛,我们在论坛举办地楚天传媒大厦内举办了湖北名优茶展览,请青春靓丽的茶艺员、专业古筝表演者,进行精湛的茶艺表演,效果良好。除了参会的500多名嘉宾外,大楼内十几家媒体和三家金融机构的2000多名工作人员也被吸引过来参观、品茶。这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人群,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湖北茶产业,是湖北茶产业发展的幸事。 意外的二次售卖。论坛到了最后筹备关头,突然闯入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武汉竹叶山中环商贸城有限公司。他们主动提出,要赞助20万元。原来,这次论坛聚集起来的500名湖北省内外茶叶精英,正是其新开的茶叶批发市场要全力争取的对象。 取得了“多赢”的结果。对省农业厅而言,这次论坛的举办,对其主管的种植业工作是一个极大的宣传;对省农科院而言。为其进一步服务经济提供了新的平台:对于各县市而言。交流了经验。取得真经;对于企业而言,开启了思路,找到了发展方向,获得了政府、科研单位和媒体的支持:对于参会专家而言,在中部这个重要的产茶大省,宣传了个人的品牌,传播了自家的思想;对媒体而言,一方面充实了媒体的内容、信息,提供了高端资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媒体在企业的影响力、公信力。 上述这些成果的取得,必然使“湖北绿茶”首届高峰论坛成为湖北茶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 省报如何成功实现公共品牌影响力的位移 这次向全国成功地整体营销“湖北绿茶”,有这么几条经验值得总结: 第一,充分利用省级党报这个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行政、科研、媒体、企业四方面的资源。 核心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人们聚集到一起,就如何管理社会展开相互讨论。 这次论坛由省农业厅、省农科院、湖北日报三家共同主办,前后谋划一年,各自承担一方面职责。论坛聚集茶产业发展涉及到的行政、科研、媒体、企业四方精英,将“湖北绿茶”原本分散、微弱的声音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同时透过媒体的放大效应,形成社会焦点话题。 论坛将省级党报的公信力、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性、科研单位的引导力、专家们的创新力和企业家们的市场竞争力,成功地位移到茶产业上来,使湖北绿茶这个相对弱势的产业被推向前台,获得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第二,发挥媒体的优势。有选择地强化关键概念。 实践证明。媒体是任何一个论坛取得成功的关键。而由媒体参与主导的论坛,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媒体自身作为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者,自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媒体,知道那些话题是媒体关注的,如何将论坛的主题与媒体的需求密切结合起来。 此前5年,《湖北日报》对茶产业连续推出百篇深度报道。在这个行业已经具有很强大的话语权。这次,作为论坛的主办方,负责新闻发布,更是巧妙地用一组成熟的新闻通稿,将邀请来参会的其他媒体记者眼球锁定。 事实证明,这次参会的十多家媒体,尽管最终刊发的新闻标题各有不同,但是,大体上没有脱离我们所要宣传的“湖北绿茶”基本内涵。包括“第一方阵”、“东方茶港”、“全国重要的绿茶生产大省”这样一些概念。在对“湖北绿茶”这个概念的定义方面,我们牢牢掌握了主动权。
2009年11月。“湖北绿茶”这个全新概念,成为全国茶业界最为关注的大热门,占据了各大茶叶网站的头条位置。 这是“湖北绿茶”这个概念正式公开亮相。它由如下关键因子构成:“神农”、“陆羽”、《茶经》、“东方茶港”、“重要绿茶大省”、“第一方阵”、“四座茶山”、“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第四”、“鄂茶崛起”。 概括起来,“湖北绿茶”的内涵就是“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强大的茶产业实力和巨大的市场前景”。 省报如何成为“湖北绿茶”概念的主推手 11月4日,《湖北日报》采用四个整版的篇幅,隆重推出《鄂茶产业竞争力报告》,由一系列文章和言论构成,包括:《为什么我们关注茶产业》、《鄂茶期待全国话语权》、《省内名茶,孤芳自赏没有出路》、《谁来抗击“立顿”》、《立顿,不应成为国茶竞争力落后的遮羞布》、《“湖北绿茶”的世界机会》、《“中国因素”推动世界绿茶消费》。 这组文章以全球的视野。对中国绿茶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随着科技进步,世界对茶叶保健、药用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在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功能性饮料的较量中,茶饮料必然会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饮料;茶饮料内部,红茶将逐步衰落,绿茶将不断崛起;茶叶的多元化利用,将形成一个庞大的绿色产业链,市场价值巨大;中国绿茶产业将迎来全盛时期,作为全国重要的绿茶大省,湖北将赢得全球性机会。 同时,这组文章也点出了湖北茶产业发展的软肋:规模庞大,力量分散,缺乏基础品牌等。 这组文章,构思精巧,叙事严密,论证充分,刊出后,迅速受到国内外茶叶界的热捧。每篇文章转载都在千次以上,点击量超过百万次。 到了11月9日,“湖北绿茶”首届高峰论坛召开。“湖北绿茶”的整体营销,被推向新的高潮。 这一天,国内顶尖茶叶专家云集武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周普国、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和副所长鲁成银、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浙江茶叶学会理事长毛祖法及省内的茶界精英。 利用“湖北绿茶”高峰论坛,专家们对“湖北绿茶”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鲁成银说。“湖北绿茶”是湖北的基础品牌。只有这个基础品牌受到人们关注,各市州的茶叶品牌才有可能让全国消费者感兴趣。其道理,就像法国的葡萄酒。全世界都知道法国产好葡萄酒。只要产地是法国,即使一个不出名的品牌,大家也会认为它差不到哪里去。 毛祖法则以浙江绿茶为例,进一步将“湖北绿茶”与“采花毛尖”、“恩施玉露”、“武当道茶”等品牌之间的关系。形容成为“母子品牌”。他认为,只有“母品牌”强大了,“子品牌”才能受益。 周普国则以全国茶产业主管部门的权威身份,高度肯定湖北塑造“湖北绿茶”整体形象的做法。他说,湖北茶产业的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居第四,中部老大。“湖北绿茶”概念的隆重推出。是促进全国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陈宗懋院士则建议,塑造“湖北绿茶”,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突破口:用新品种来提高单产,用新流程来把控质量安全,用新技术来提升茶产业链的价值。 这些推介,被到场的全国和省市媒体精心捕捉。 9日当天和次日,这些媒体通过各自的渠道,将论坛的成果迅速向全国发布。 对论坛的报道,《湖北日报》当仁不让地浓墨重彩,推出4个整版、18篇精彩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茶叶品质是靠设计出来的》、《省委常委张昌尔: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茶产业的发展》、《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周普国:湖北绿茶需要树立整体形象》、《省农科院院长冯祖强:鄂茶跻身全国“第一集团”》、《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小茶叶是中郑崛起的大推力》、《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毛祖法:“母子品牌”培植市场合力》、《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不能把茶叶神化》、《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鲁成银:注入茶产品无限“灵魂”》、《恩施州副州长董永祥:差异化中找发展空间》等。 在《湖北日报》牵头谋划下,新华社、《人民日报》、腾讯网、湖北电视台等15家省内外主流媒体积极配合,2000家网站跟进。“湖北绿茶”这一全新概念和它的关键因子,从茶产业界延伸到茶饮料爱好者再到普通大众,从国内到国外,形成一轮轮不断向外放大的传播涟漪。 省报如何成为“湖北绿茶”的全国经营平台 应该说,这次论坛成果丰硕: 推出了一个全新概念,也就是“湖北绿茶”概念。今后,它将成为湖北茶产业的基础品牌,最终会和“浙江绿茶”、“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湖南黑茶”等一起,成为“中国绿茶”这个更大“母品牌”中的重要子品牌。 打了一场鄂茶话语权翻身战。近几年,全国主要的产茶大省,纷纷大动作、大手笔推介自己的茶文化、茶品牌。云南利用马帮进京的方式营销其普洱茶,福建开展了传播“和谐健康新生活”为主题的安溪铁观音神州行活动。连贵州这样的西部省份也连年召开国际绿茶博览会。而鄂茶却一直默默无闻,与自己实力严重不相称。这次“湖北绿茶”高峰论坛,借势全国茶产业发展浪潮,巧妙地冲向浪尖,成为受全国瞩目的新势力。这次成功的营销,堪比拿出百万广告费,推销“湖北绿茶”。 组建了一个省级平台。也就是“湖北绿茶第一方阵”。这将成为今后推动鄂茶发展的主平台,在这个基础上,省里将整合资金、文化、智力、品牌等各种资源,集中注入这个平台。“第一方阵”成立后,三家单位将优先组织成员企业。统一在“湖北绿茶”旗帜之下,集体赴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茶叶消费大市开展营销活动,推介“湖北绿茶”独有的文化。 推介了一批重点企业。这次选拔宜昌萧氏、湖北采花、恩施润邦、竹溪龙王垭等14家知名的茶叶企业,作为“第一方阵”品牌企业,使“湖北绿茶”发展的重任落到了实实在在的市场主体身上。他们将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全省5000家茶叶企业的力量,形成带领鄂茶发展的真正龙头。 网络了一批全国大专家。陈宗懋、杨亚军、宛晓春、毛祖法等顶尖茶叶专家的到来,亲眼目睹了湖北茶产业的实力,感受了湖北茶人的高涨士气。对湖北茶产业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也倾心演讲,将毕生学识倾倒而出,拓宽了湖北人的视野,开启了新思路。有助于湖北茶产业发展跃上新水平。 提升了湖北茶产业在全省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这次论坛由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和湖北日报共同主办,省委常委张昌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辉出席,三家单位负责人分别致辞,26位县市负责人到场。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在湖北茶产业近60年发展史上
前所未有。 鼓舞了茶产大县的士气。“湖北绿茶”高峰论坛,全省22个产茶大县均由副县级以上的领导率团参加。其中,恩施州由副州长带队,谷城县由县委书记带队,五峰县、竹溪县则由县长带队。全省茶业精英聚集一堂,相互切磋经验,交流心得,既看到整体趋势,也了解各自发展状况。 影响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人。提升了论坛的娱乐性、观赏性。配合这次论坛,我们在论坛举办地楚天传媒大厦内举办了湖北名优茶展览,请青春靓丽的茶艺员、专业古筝表演者,进行精湛的茶艺表演,效果良好。除了参会的500多名嘉宾外,大楼内十几家媒体和三家金融机构的2000多名工作人员也被吸引过来参观、品茶。这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人群,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湖北茶产业,是湖北茶产业发展的幸事。 意外的二次售卖。论坛到了最后筹备关头,突然闯入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武汉竹叶山中环商贸城有限公司。他们主动提出,要赞助20万元。原来,这次论坛聚集起来的500名湖北省内外茶叶精英,正是其新开的茶叶批发市场要全力争取的对象。 取得了“多赢”的结果。对省农业厅而言,这次论坛的举办,对其主管的种植业工作是一个极大的宣传;对省农科院而言。为其进一步服务经济提供了新的平台:对于各县市而言。交流了经验。取得真经;对于企业而言,开启了思路,找到了发展方向,获得了政府、科研单位和媒体的支持:对于参会专家而言,在中部这个重要的产茶大省,宣传了个人的品牌,传播了自家的思想;对媒体而言,一方面充实了媒体的内容、信息,提供了高端资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媒体在企业的影响力、公信力。 上述这些成果的取得,必然使“湖北绿茶”首届高峰论坛成为湖北茶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 省报如何成功实现公共品牌影响力的位移 这次向全国成功地整体营销“湖北绿茶”,有这么几条经验值得总结: 第一,充分利用省级党报这个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行政、科研、媒体、企业四方面的资源。 核心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人们聚集到一起,就如何管理社会展开相互讨论。 这次论坛由省农业厅、省农科院、湖北日报三家共同主办,前后谋划一年,各自承担一方面职责。论坛聚集茶产业发展涉及到的行政、科研、媒体、企业四方精英,将“湖北绿茶”原本分散、微弱的声音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同时透过媒体的放大效应,形成社会焦点话题。 论坛将省级党报的公信力、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性、科研单位的引导力、专家们的创新力和企业家们的市场竞争力,成功地位移到茶产业上来,使湖北绿茶这个相对弱势的产业被推向前台,获得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第二,发挥媒体的优势。有选择地强化关键概念。 实践证明。媒体是任何一个论坛取得成功的关键。而由媒体参与主导的论坛,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媒体自身作为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者,自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媒体,知道那些话题是媒体关注的,如何将论坛的主题与媒体的需求密切结合起来。 此前5年,《湖北日报》对茶产业连续推出百篇深度报道。在这个行业已经具有很强大的话语权。这次,作为论坛的主办方,负责新闻发布,更是巧妙地用一组成熟的新闻通稿,将邀请来参会的其他媒体记者眼球锁定。 事实证明,这次参会的十多家媒体,尽管最终刊发的新闻标题各有不同,但是,大体上没有脱离我们所要宣传的“湖北绿茶”基本内涵。包括“第一方阵”、“东方茶港”、“全国重要的绿茶生产大省”这样一些概念。在对“湖北绿茶”这个概念的定义方面,我们牢牢掌握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