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2

第1.0.1条 区划的目的 ...........................................................................................................................................2 第1.0.2条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 第1.0.3条 区划的分级 ...........................................................................................................................................2 第1.0.4条 标准适用范围 .......................................................................................................................................2 第1.0.5条 区划的采用 ...........................................................................................................................................2

第二章 一级区划 ................................................................ 3

第2.0.1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 第2.0.2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 第2.0.3条 一级自然区划 .......................................................................................................................................3

第三章 二、三级区划 ............................................................ 5

第3.0.1条 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5 第3.0.2条 二级自然区 ...........................................................................................................................................5 第3.0.3条 三级区划的方法 ...................................................................................................................................6

附录一 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 13

附录二 潮湿系数K 值及蒸发力E T 的计算 ........................................... 14

附录三 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6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区划的目的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 区划的分级

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第1.0.5条 区划的采用

各级自然区划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当地特点,特别在各区的分界处,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论证确地,三级自然区划由各地按有关规定自行划分。

第二章 一级区划

第2.0.1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对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气候因素来拟定。对纬向性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采用了气候指标;对非纬向性的,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则较多地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

第2.0.2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地理、地貌、气候等因素,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 一、全年均温-2℃等值线。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时,地面土开始冻结。因此,它大体上是区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

二、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 三、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

1.1000m 等高线:走向北偏东,自大兴安岭,南下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雪峰山、九万山、大明山至友谊关而达国境。

2.3000m 等高线:走向自西向东,后折向南。西起帕米尔、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下西倾山、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小相邻、锦屏山、雪山、云岭而达国境 。

由于三级阶梯的存在,通过地形的高度和阻隔,使其气候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

第2.0.3条 一级自然区划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2.0.3,一级区的自然条件和公路设计的要求见附录一。

一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表2.0.3

第三章 二、三级区划

第3.0.1条 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二级区划仍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因素,但具体标志与一级区划有显著差别。一级自然区有其共同标志,即:气候因素是潮湿系数K 值,地形因素是独立的地形单元。二级区的划分则需因区而异,将上述标志具体化或加以补充,其标志是以潮湿系数K 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

潮湿系数K 值按全年的大小分为六个等级: 过湿区 K >2.00 中湿区 2.00≥K >1.50 湿润区 1.50≥K >1.00 润干区 1.00≥K >0.50 中干区 0.50≥K >0.25 过干区 K <0.25

有关潮湿系数K 值和蒸发力的计算公式规定如下: K=R/Z (3.0.1-1) 式中 R ——年降水量(mm );

Z ——年蒸发量(mm )。

年蒸发量Z 无法直接测定,只能用蒸发力(可能的蒸发量)ET 来代替Z 计算。蒸发力ET 的计算,采用H ﹒L 彭曼公式(详细内容见附录二):

ET=F﹒E0 (3.0.1-2) 式中 F——季节系数,见附录二:

E0——水面蒸发量(mm )。

第3.0.2条 二级自然区

根据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在全国七个一级自然区划内又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亚区),共有52个二级自然区。它们的区界与名称如下(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见附录三)。

Ⅰ 北部多年冻土区中有:Ⅰ1 连续多年冻土区,Ⅰ2岛状多年冻土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1。 Ⅱ 东部温润季冻区中有:Ⅱ1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Ⅱ1a 三江平原副区,Ⅱ2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Ⅱ2a 辽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Ⅱ3东北西部润干冻区,Ⅱ4海滦中冻区,Ⅱ4a 冀北山地副区,Ⅱ4b 旅大丘陵副区,Ⅱ5鲁豫轻冻区,Ⅱ5a 山东丘陵副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2。

Ⅲ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有:Ⅲ1 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Ⅲ1a 雁北张宣副区,Ⅲ2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Ⅲ2a 楡林副区,Ⅲ3甘东黄土山地区,Ⅲ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3。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2

第1.0.1条 区划的目的 ...........................................................................................................................................2 第1.0.2条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 第1.0.3条 区划的分级 ...........................................................................................................................................2 第1.0.4条 标准适用范围 .......................................................................................................................................2 第1.0.5条 区划的采用 ...........................................................................................................................................2

第二章 一级区划 ................................................................ 3

第2.0.1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 第2.0.2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 第2.0.3条 一级自然区划 .......................................................................................................................................3

第三章 二、三级区划 ............................................................ 5

第3.0.1条 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5 第3.0.2条 二级自然区 ...........................................................................................................................................5 第3.0.3条 三级区划的方法 ...................................................................................................................................6

附录一 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 13

附录二 潮湿系数K 值及蒸发力E T 的计算 ........................................... 14

附录三 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6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区划的目的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 区划的分级

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第1.0.5条 区划的采用

各级自然区划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当地特点,特别在各区的分界处,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论证确地,三级自然区划由各地按有关规定自行划分。

第二章 一级区划

第2.0.1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对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气候因素来拟定。对纬向性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采用了气候指标;对非纬向性的,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则较多地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

第2.0.2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地理、地貌、气候等因素,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 一、全年均温-2℃等值线。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时,地面土开始冻结。因此,它大体上是区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

二、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 三、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

1.1000m 等高线:走向北偏东,自大兴安岭,南下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雪峰山、九万山、大明山至友谊关而达国境。

2.3000m 等高线:走向自西向东,后折向南。西起帕米尔、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下西倾山、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小相邻、锦屏山、雪山、云岭而达国境 。

由于三级阶梯的存在,通过地形的高度和阻隔,使其气候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

第2.0.3条 一级自然区划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2.0.3,一级区的自然条件和公路设计的要求见附录一。

一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表2.0.3

第三章 二、三级区划

第3.0.1条 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二级区划仍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因素,但具体标志与一级区划有显著差别。一级自然区有其共同标志,即:气候因素是潮湿系数K 值,地形因素是独立的地形单元。二级区的划分则需因区而异,将上述标志具体化或加以补充,其标志是以潮湿系数K 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

潮湿系数K 值按全年的大小分为六个等级: 过湿区 K >2.00 中湿区 2.00≥K >1.50 湿润区 1.50≥K >1.00 润干区 1.00≥K >0.50 中干区 0.50≥K >0.25 过干区 K <0.25

有关潮湿系数K 值和蒸发力的计算公式规定如下: K=R/Z (3.0.1-1) 式中 R ——年降水量(mm );

Z ——年蒸发量(mm )。

年蒸发量Z 无法直接测定,只能用蒸发力(可能的蒸发量)ET 来代替Z 计算。蒸发力ET 的计算,采用H ﹒L 彭曼公式(详细内容见附录二):

ET=F﹒E0 (3.0.1-2) 式中 F——季节系数,见附录二:

E0——水面蒸发量(mm )。

第3.0.2条 二级自然区

根据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在全国七个一级自然区划内又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亚区),共有52个二级自然区。它们的区界与名称如下(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见附录三)。

Ⅰ 北部多年冻土区中有:Ⅰ1 连续多年冻土区,Ⅰ2岛状多年冻土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1。 Ⅱ 东部温润季冻区中有:Ⅱ1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Ⅱ1a 三江平原副区,Ⅱ2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Ⅱ2a 辽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Ⅱ3东北西部润干冻区,Ⅱ4海滦中冻区,Ⅱ4a 冀北山地副区,Ⅱ4b 旅大丘陵副区,Ⅱ5鲁豫轻冻区,Ⅱ5a 山东丘陵副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2。

Ⅲ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有:Ⅲ1 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Ⅲ1a 雁北张宣副区,Ⅲ2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Ⅲ2a 楡林副区,Ⅲ3甘东黄土山地区,Ⅲ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3。


相关内容

  • 公路自然区划地理信息系统优化设计
  • 第31卷 第1期2011年1月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 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31 No. 1Jan. 2011 文章编号:1671 8879(2011) 01 0036 04 公路自然区划地理信 ...

  • 山西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
  • 山西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 通过第三章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山西省被划分为5个三级自然区,即Ⅲ1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Ⅲ1a 雁北张宣副区,Ⅲ 2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Ⅲ2a 榆林副区,Ⅲ3甘东黄土山地区,Ⅲ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 以下是山西省的一些景观图 偏偶一角 ...

  • 自然区划IV区一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
  • 公路自然区划Ⅳ区一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 The Design On The Road Surface Structure Of A Class-A Highway In Ⅳ Rank Nature Division For Highway 目 录 1 引言 ...................... ...

  •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标准规范
  •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标准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Highw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 总 则 1.0.1 为确定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根据 ...

  • 区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工作方案
  • xx区位于xx市的正南方,区政府所在地距市区仅xx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背倚xx,面向xx,辐射xx之区位优势日渐明显。随着xx市现代化建设和郊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给xx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现代交通、通信体系的建立,把xx同xx城区紧密地连成一体。优美的投资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 ...

  • 小川.成州隧道工程概况
  • 四 工程概况 本项目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陕甘界)至天水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州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的横向联络线的重要组成路段,主要承担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省区与陕西.湖北及四川.重庆等省市跨省区的旅客和物资流通任务.实施本项目是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实 ...

  • 新泰市声环境功能区划
  • 关于印发新泰市声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新政办发[2012]55号 青云.新汶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驻新有关单位: <新泰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新泰市声环境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

  •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具体方案是设立 1 都. 5 郡.37省.5自治区.2特: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从行政区划组合结 ...

  •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
  •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 标准号:LY1128-92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为了满足林业苗圃(下称苗圃)工程设计需要,提高苗圃工程设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新建和改(扩)建的林业固定苗圃工程设计,集体所有制固定苗圃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 苗圃按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