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3日 04:38
来源:南方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77人参与 3条评论
漫画:苍蝇老虎一起打。新华社发
原标题:释放三个信号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制度反腐研究专家李永忠昨日说,此次讲话,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他的反腐理念,讲话中新意“非常多”,首次提出的部分达10多处。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讲话特别强调要“科学有效”反腐,最科学的反腐即法治反腐,这意味着,接下来中央在立法层面肯定会有动作,启动专门防治腐败法律的立法程序。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认为,此次习近平的讲话至少释放3个重要的反腐信号。
第一,我们将“依法治腐”,过去几十年我们推行“权力反腐”,而此次提出要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也点明了我国反腐的路径和线路图。
第二,表达了鲜明、坚定的反腐决心和立场。目前很多人尤其是官员对反腐抱有幻想,认为只是“一阵风”式,但习近平的讲话打破了这些人的幻想,他在讲话中多次提出,“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老虎和苍蝇都要打的决心。
第三,习近平提到了包括作风建设在内的反腐标准,即群众是否满意。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出,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此外,还提出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李永忠认为,此次讲话中最大的亮点是习近平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昨日,这一表态也引起网友热议。
陆群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这句话是比喻,但其实很好理解,即权力不能滥用,不能不受限制,要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权力是有边界的,而边界就是法律。
李成言说,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制定一个好“笼子”,明确制定干部的权力运行图,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高压线”,不允许触碰,一碰即死的。此外,还应该制定教育机制。
反腐败法制定将提上议事日程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反腐学者认为,这意味着,民众呼吁多年的《反腐败法》的制定将提上议事日程。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说,早在1982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出台《反腐败法》,遗憾的是,一直到现在,《反腐败法》还没纳入立法规划。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说,反腐败法迟迟无法出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转型期,忙于解决发展效率问题,对反腐败立法还缺乏理论、实践准备;传统的儒家文化及其思想,更多强调官员个体的道德修养,对反腐败缺乏立法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转型的制度设计没有跟上,这导致反腐败立法也不可避免可能遭遇一些阻力。
学者认为,此次习近平首次提出要“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意味着中央将推动反腐败法的制定。
林喆认为,借鉴世界各国反腐败法律当中的成功经验,将来的《反腐败法》应该具有这样一些制度内容:第一,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第二,接受礼品、接受馈赠的最高限;第三,官员禁止从事第二职业的规定;第四,官员离任以后禁入领域的规定;第五,亲属回避规定;第六,反腐败的权威机构及其相互关系。
至于干部每年一度的考核制度、重大事项汇报制度和党政干部的问责制度及其复出的严格规定可以进入党规,如《党员干部道德准则》。
为何要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
陆群认为,新华社稿件中,习近平9次提到“监督”,并明确要“加强一把手监督”,“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也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他说,在过去的很多年,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群众监督,都没能对权力形成很好的监督,所以才会导致权力被滥用,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难以监督。而监督不力主要与施政行为不公开透明有关,很多是在“暗箱操作”,因此公开施政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非常迫切而必要。
如何区别个人利益和私利?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那么如何区分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和私利?
陆群认为,这正是即将要制定反腐败法必须要明确规定的地方,在目前法律不完备的情况下,共产党员以职务为自己、亲戚、朋友等谋取的利益,都可以算作私利。
李成言认为,目前应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52条不准”为标准,违反了52条不准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私利和特权。 南都记者彭美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PN034] 标签:习近平 信号 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更多
2013年01月23日 04:38
来源:南方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77人参与 3条评论
漫画:苍蝇老虎一起打。新华社发
原标题:释放三个信号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制度反腐研究专家李永忠昨日说,此次讲话,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他的反腐理念,讲话中新意“非常多”,首次提出的部分达10多处。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讲话特别强调要“科学有效”反腐,最科学的反腐即法治反腐,这意味着,接下来中央在立法层面肯定会有动作,启动专门防治腐败法律的立法程序。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认为,此次习近平的讲话至少释放3个重要的反腐信号。
第一,我们将“依法治腐”,过去几十年我们推行“权力反腐”,而此次提出要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也点明了我国反腐的路径和线路图。
第二,表达了鲜明、坚定的反腐决心和立场。目前很多人尤其是官员对反腐抱有幻想,认为只是“一阵风”式,但习近平的讲话打破了这些人的幻想,他在讲话中多次提出,“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老虎和苍蝇都要打的决心。
第三,习近平提到了包括作风建设在内的反腐标准,即群众是否满意。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出,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此外,还提出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李永忠认为,此次讲话中最大的亮点是习近平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昨日,这一表态也引起网友热议。
陆群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这句话是比喻,但其实很好理解,即权力不能滥用,不能不受限制,要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权力是有边界的,而边界就是法律。
李成言说,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制定一个好“笼子”,明确制定干部的权力运行图,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高压线”,不允许触碰,一碰即死的。此外,还应该制定教育机制。
反腐败法制定将提上议事日程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反腐学者认为,这意味着,民众呼吁多年的《反腐败法》的制定将提上议事日程。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说,早在1982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出台《反腐败法》,遗憾的是,一直到现在,《反腐败法》还没纳入立法规划。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说,反腐败法迟迟无法出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转型期,忙于解决发展效率问题,对反腐败立法还缺乏理论、实践准备;传统的儒家文化及其思想,更多强调官员个体的道德修养,对反腐败缺乏立法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转型的制度设计没有跟上,这导致反腐败立法也不可避免可能遭遇一些阻力。
学者认为,此次习近平首次提出要“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意味着中央将推动反腐败法的制定。
林喆认为,借鉴世界各国反腐败法律当中的成功经验,将来的《反腐败法》应该具有这样一些制度内容:第一,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第二,接受礼品、接受馈赠的最高限;第三,官员禁止从事第二职业的规定;第四,官员离任以后禁入领域的规定;第五,亲属回避规定;第六,反腐败的权威机构及其相互关系。
至于干部每年一度的考核制度、重大事项汇报制度和党政干部的问责制度及其复出的严格规定可以进入党规,如《党员干部道德准则》。
为何要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
陆群认为,新华社稿件中,习近平9次提到“监督”,并明确要“加强一把手监督”,“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也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他说,在过去的很多年,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群众监督,都没能对权力形成很好的监督,所以才会导致权力被滥用,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难以监督。而监督不力主要与施政行为不公开透明有关,很多是在“暗箱操作”,因此公开施政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非常迫切而必要。
如何区别个人利益和私利?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那么如何区分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和私利?
陆群认为,这正是即将要制定反腐败法必须要明确规定的地方,在目前法律不完备的情况下,共产党员以职务为自己、亲戚、朋友等谋取的利益,都可以算作私利。
李成言认为,目前应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52条不准”为标准,违反了52条不准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私利和特权。 南都记者彭美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PN034] 标签:习近平 信号 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