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如何进行中学课堂纪律管理

如何进行中学课堂纪律管理(中学教师版) 有些老师经常抱怨上课时学生不听话、瞎胡闹,声称无法管理课堂。问题主要出在哪里?我的观点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一下几个步骤

方法/步骤

第一:上课叫起立。 上课喊起立是有这个必要的。 首先,这是一种礼貌,相互尊敬对方。 其次,可以迅速让学生和老师都进入上课的状态。 上课前学生往往是还没从休息的十分钟兴奋状态静下静下心来,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做这个常规工作。

第二:学生在说话时,自己还在讲,试图用自己的声音去压住学生的声音。当学生在讲话时,而老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学生会认为老师对他们讲话是不在意的,是允许的,那么即使老师声嘶力竭,也无法控制学生上课时不讲话。所以上课当学生讲话时,必须立刻停下来。明白告诉学生,上课不经允许就随便讲话,是绝对不行的。

第三:有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没有受到及时的惩戒。 第一次犯错叫做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错叫做故意!学生第一次犯错误,是不知道,老师可以原谅,是因为老师大度;学生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叫做不小心,是学生没有吸取教训,老师勉强还可以原谅,是因为老师宽容;学生第三次同样的错误,是故意的!是有意而为之,是不可以原谅的!如果老师不采取任何措施,就说明这个老师软弱无能! 对三次犯一样错误的同学一定要作出责罚的,一定要让他付出犯错的代价!使他从中吸取教训,也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第四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的老师一堂课除了尖叫、生气、摔东西、不礼貌语言攻击外,讲课时间没几分钟,反过来怪学生素质差,看不到自己的操控课堂能力差。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学生的错误。如果一个教师为一件小事便表现出怒不可遏的样子,只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恶化师生关系,影响课堂管理。有一个故事,值得我们老师思考:有一次,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一条小路上散步。这条小路很窄,一次只能走一个人。歌德走到一半,抬头一看,发现对面有个人正向他走来。这个人走到歌德面前时,很不客气地说道:“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原来,这个人是个批评家,他很不喜欢歌德的诗,于是趁机羞辱歌德。歌德听了,一点儿也不生气,微笑着对那个人说:“亲爱的朋友,我和你恰恰相反,请你先过去吧!“ 歌德说完,笑着倒退到路旁,让那个批评家走了过去。批评家得意地走过去以后,突然领悟到歌德话里的意思,原来,歌德是反过来在骂他是傻瓜呢!批评家气得脸色煞白,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去来。歌德遇到批评家的羞辱并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而是,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和理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从而避免了一场争执。 很多严重的纪律问题,比如到最后把学生送进校长办公室,都是因小事引起,最后激化成了大冲突。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名批评,本来事情并不大,但是却和学生发生了语言上的冲突,然后不断升级,不可收拾。如果教师的干预尽量低调,尽量把问题解决在悄无声息中,就会使很多冲突得以避免。有经验的教师会特别注意那些出现了行为问题的学生,如果让他们成为教室里的注意力焦点,反而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进而得寸进尺。教师首先要密切监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回在教室走动,对问题的发生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以不太引起别人注意的方式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避免其他学生受到干扰。 5

第五制定课堂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学生如果不知道课堂规则,就不清楚什么行为是不应该在课堂上出现的,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违纪,为什么要受罚,所以当老师处罚他们的违纪行为时,会感到茫然,甚至抵触。 制定课堂规则的目的:防止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正当课堂行为进行维持和强化;及时对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进行矫正。 在制定课堂规则时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制定课堂规则,课堂规则的重要性等,使学生产生归属感。使学生明白不能侵犯大多数学生拥有的财产权,受教育权,人身安全权和教育秩序权。 要管理好课堂,一定要为学生制定一套指导他们课堂行为的规则。和学生讨论这些规则背后的道理,确保他们对之有真正的理解,认识到每条规则的必要性。每条规则不能长,通常涉及到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带齐学习用具、完成家庭作业等。 研究显示,课堂上用于教学时间比例最高、用于处理纪律问题的时间比例最少的教师,在新学年的前两周花在教学生纪律规则、程序、标准和要求上的时间最长。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规则是对某行为的要求和标准,以及发出这个行为的条件。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规则,小到“红灯停、绿灯行”,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的任何方面都是由规则来规范的。每一个机构、每一场比赛、每一项活动都有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则。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完全脱离规则的束缚。 此外,规则不仅仅是用来约束人的,设计合理的规则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有指导作用,对于师生间的互动与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堂组织良好的课,不仅意味着学生确切地知道他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还意味着他们训练有素,能主动地遵守这些规则

如何进行中学课堂纪律管理(中学教师版) 有些老师经常抱怨上课时学生不听话、瞎胡闹,声称无法管理课堂。问题主要出在哪里?我的观点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一下几个步骤

方法/步骤

第一:上课叫起立。 上课喊起立是有这个必要的。 首先,这是一种礼貌,相互尊敬对方。 其次,可以迅速让学生和老师都进入上课的状态。 上课前学生往往是还没从休息的十分钟兴奋状态静下静下心来,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做这个常规工作。

第二:学生在说话时,自己还在讲,试图用自己的声音去压住学生的声音。当学生在讲话时,而老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学生会认为老师对他们讲话是不在意的,是允许的,那么即使老师声嘶力竭,也无法控制学生上课时不讲话。所以上课当学生讲话时,必须立刻停下来。明白告诉学生,上课不经允许就随便讲话,是绝对不行的。

第三:有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没有受到及时的惩戒。 第一次犯错叫做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错叫做故意!学生第一次犯错误,是不知道,老师可以原谅,是因为老师大度;学生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叫做不小心,是学生没有吸取教训,老师勉强还可以原谅,是因为老师宽容;学生第三次同样的错误,是故意的!是有意而为之,是不可以原谅的!如果老师不采取任何措施,就说明这个老师软弱无能! 对三次犯一样错误的同学一定要作出责罚的,一定要让他付出犯错的代价!使他从中吸取教训,也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第四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的老师一堂课除了尖叫、生气、摔东西、不礼貌语言攻击外,讲课时间没几分钟,反过来怪学生素质差,看不到自己的操控课堂能力差。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学生的错误。如果一个教师为一件小事便表现出怒不可遏的样子,只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恶化师生关系,影响课堂管理。有一个故事,值得我们老师思考:有一次,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一条小路上散步。这条小路很窄,一次只能走一个人。歌德走到一半,抬头一看,发现对面有个人正向他走来。这个人走到歌德面前时,很不客气地说道:“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原来,这个人是个批评家,他很不喜欢歌德的诗,于是趁机羞辱歌德。歌德听了,一点儿也不生气,微笑着对那个人说:“亲爱的朋友,我和你恰恰相反,请你先过去吧!“ 歌德说完,笑着倒退到路旁,让那个批评家走了过去。批评家得意地走过去以后,突然领悟到歌德话里的意思,原来,歌德是反过来在骂他是傻瓜呢!批评家气得脸色煞白,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去来。歌德遇到批评家的羞辱并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而是,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和理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从而避免了一场争执。 很多严重的纪律问题,比如到最后把学生送进校长办公室,都是因小事引起,最后激化成了大冲突。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名批评,本来事情并不大,但是却和学生发生了语言上的冲突,然后不断升级,不可收拾。如果教师的干预尽量低调,尽量把问题解决在悄无声息中,就会使很多冲突得以避免。有经验的教师会特别注意那些出现了行为问题的学生,如果让他们成为教室里的注意力焦点,反而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进而得寸进尺。教师首先要密切监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回在教室走动,对问题的发生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以不太引起别人注意的方式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避免其他学生受到干扰。 5

第五制定课堂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学生如果不知道课堂规则,就不清楚什么行为是不应该在课堂上出现的,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违纪,为什么要受罚,所以当老师处罚他们的违纪行为时,会感到茫然,甚至抵触。 制定课堂规则的目的:防止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正当课堂行为进行维持和强化;及时对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进行矫正。 在制定课堂规则时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制定课堂规则,课堂规则的重要性等,使学生产生归属感。使学生明白不能侵犯大多数学生拥有的财产权,受教育权,人身安全权和教育秩序权。 要管理好课堂,一定要为学生制定一套指导他们课堂行为的规则。和学生讨论这些规则背后的道理,确保他们对之有真正的理解,认识到每条规则的必要性。每条规则不能长,通常涉及到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带齐学习用具、完成家庭作业等。 研究显示,课堂上用于教学时间比例最高、用于处理纪律问题的时间比例最少的教师,在新学年的前两周花在教学生纪律规则、程序、标准和要求上的时间最长。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规则是对某行为的要求和标准,以及发出这个行为的条件。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规则,小到“红灯停、绿灯行”,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的任何方面都是由规则来规范的。每一个机构、每一场比赛、每一项活动都有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则。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完全脱离规则的束缚。 此外,规则不仅仅是用来约束人的,设计合理的规则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有指导作用,对于师生间的互动与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堂组织良好的课,不仅意味着学生确切地知道他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还意味着他们训练有素,能主动地遵守这些规则


相关内容

  • 中学教导处调研报告
  • 一.2011年4月下旬,我校教导处针对我校的教学实际和现状,拟定了调研提纲,在广大老师中征求批评和建议,教师们对待此事以书面文本的形式认真而严肃地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现归纳梳理总结如下: 1.教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不能只注重文化课)?培养学生的重心确定在哪些方面? (1)作 ...

  • 中学小课题研究课题指南
  • 中学小课题研究指南(参考) 一.综合管理类课题 1.农村初中校本研究中培养教师积极性的实践与研究 2.家庭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 3.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模式 4.优化初三毕业班管理策略的思考 5.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行动研究 二.德育类课题 1.论班级活跃分子管理的研究 2.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 3.多给 ...

  • 初中体育高效课堂之课堂常规
  • 前言: 上好一堂课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有责任心教师的追求.现在我区有关"高效课堂"的研究如火如荼.我们体育学科与语数等文化学科还是有着一些本质的差别,其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体育课一般都是在运动场上授课的,由于教学过程是开放式的,这样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 ...

  • (初中)市一级学校自评报告
  • 同心聚合力 自强谱新篇 -- 广州市海珠中学(初中)申报市一级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广州市海珠中学位于海珠区石榴岗路15号,创建于二零零零年九月,是由广州电大海珠区分校牵头多方 投资合作的一所国有民办性质的全日制中学,主要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现学校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 面积13807 ...

  •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纪律之浅见
  •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纪律之浅见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特别是对农村及偏远地 区的学生,不再会因为家境贫寒或考不上初中而失去升学的机会, 这无疑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指实现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义务教育".所以小学毕业升初中,不须经 过考试筛选 ...

  • 中学教育实习总结报告
  •   我实习所在学校是河源市和平中学,实习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28份,上课数31节,其中3节重复课;   2、班主任工作: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组织班级活动;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经历了为期8周的实习 ...

  • 初中学生家长会讲话稿
  •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实验中学初中部全体师生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家长会,证明你们对自己的子女成长的关注和重视,也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

  • 中学理科组工作总结
  • 合肥市第62中学中学理科组工作总结 (xx年-xx年学年度) 教研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工作的进展。为此在学校党、政、工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指导和支持下,有效、务实地实现教研组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学校理科组工作的最大特色所在之处。理科组共有10位老师,承担着学校包括 ...

  • 上学期中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以落实市委张瑞东书记提出的“四好要求”为目标,深化“以心换心”、“两个面对”活动,抓质量、促发展、提效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紧紧围绕“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