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四课《远离毒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知道吸毒贩毒是违法犯罪行为。
2、懂得如何预防毒品的侵害,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牢固树立禁毒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抵制毒品,增强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毒品及毒品的危害,了解毒品成瘾后很难戒除。
教学难点:
青少年阶段既是一个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个危险期,这一时期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极易受到各种诱惑,一旦遇到挫折就去寻找各种刺激,容易走上吸毒的道路。所以正确引导,培养防毒意识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先来复习几个卫生纪念日:3月3日是什么纪念日?6月6日是什么纪念日?5月31日呢?6月26日是什么卫生纪念日?(板书:6月26日)。
你知道它的由来吗?1987年,在维也纳召开了13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禁毒会议,将大会结束的日子定为“国际禁毒日”。不过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禁毒行动发生在我国清代时期,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虎门硝烟是谁组织实施的?这个“烟”指的是什么?我国历史上曾深受其害,几乎亡国。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关于“毒品”。
二、阅读课文
思考:1、什么是毒品?2、毒品有哪些危害?3、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毒品?
三、讲解课文
(一)什么是毒品?
1、毒品是某些吸食后容易产生依赖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依赖性”:产生顽固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成瘾后很难戒除,可以说“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
2、你知道的毒品有哪些?
毒品大致可分为2类:植物性天然毒品和化工合成毒品。(板书)
植物性毒品:常见的有鸦片、吗啡、可卡因、大麻等。
化工毒品:常见的有冰毒、摇头丸、海洛因、K 粉等。
鸦片:(看图)又名大烟、烟土、阿芙蓉,是麻醉镇痛药,从罂粟的荫果中提取出的,罂粟最早用于观赏和治病。
吗啡:从鸦片中进一步提取出的,被用于癌症患者的最后阶段。
可卡因:从一种叫“古柯”的灌木中提取出的,毒性很大,吸食一两次就可成瘾,被称为“百毒之王”。
大麻:可制成烟卷吸食。
海洛因:俗称“白粉”,吸食过量易死亡。
摇头丸:各式各样,很像巧克力豆,吸食几次也不会成瘾,但长期后一样成瘾,难以戒除。
(二)毒品的危害
1、“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病”:因为吸毒人开始是吸食,但成瘾后逐渐加大剂量,改为注射,几个人共用一个注射器,很容易传染肝炎、艾滋病等。艾滋病传给了下一达,这个孩子就是受害者,还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有戒断症状,被称为“海洛因婴儿”。
2、“骨瘦如柴”:吸毒后精神亢奋,不眠不吃,几天后迅速消瘦,因此贩毒人谎称吸毒可以减肥、美容、提神、忘掉烦恼等,请同学们一定不要相信这些花言巧语。
3、“自残或自杀”:毒瘾发作时,轻者头晕、呕吐、涕泪齐流、大小便失禁、浑身打颤;严重时体内如万针穿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很多人得不到毒品为摆脱这种痛苦,就自残,有切手指、拿烟头烫等,或自杀。 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毁灭自己。(板书)
那吸毒对家庭、对社会还有哪些危害? 为筹毒资,倾家荡产——祸及家庭 或走上犯罪道路,抢劫、盗窃、贪污、杀人等等——危害社会。
4、毒品对青少年的影响
全世界现有2亿多人吸毒,我国有112万人吸毒,其中80%是青少年,毒品对青少年有哪些影响,找同学读一下。
毒品危害这么大,所以我们要有防毒意识,要从小学生开始抓起。
(三)情境讨论
你可能认为毒品离你很遥远,自己不会吸毒,可当你步入社会后,面对复杂的环境你会处理吗?
如果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办?
1、刚认识的“朋友”带你去舞厅,请你喝酒,并说喝了才讲义气,你怎么办?
2、偶遇“好心人”分发像巧克力豆的糖果,你要不要?怎么办?
3、游戏厅老板给你一根香烟,你吸不吸?怎么处理?
交流:1、不能喝,要么直接拒绝,要么找借口,如果逼你喝酒,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
2、不能要,很可能是摇头丸,有的毒贩子为拉拢人吸毒,先赠送,等你成瘾后就翻脸不认人。
3、不能吸。有些毒品如冰毒,大麻可掺杂在香烟中。大家想一想,吸烟时间长都成瘾,很难戒掉,何况毒品。所以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喝洒。因为“吸烟是吸毒的预备军”。舞厅、游戏厅这样的娱乐场所都是毒品的温床,青少年要远离这些场所。
(四)远离毒品
1、交友要慎重,不交毒友并注意周围同龄人是否吸毒。熟悉的人很长时间不见,也要警惕。如果发现亲朋好友吸毒,怎么办?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2、不吸烟,不喝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不因好奇心吸毒。这个世界上你可以对很多事情好奇,科学、艺术、生命等,但毒品不行,想都不要想。
4、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品和饮料。
5、不服用精神药品。
6、不被他人蒙骗或唆使吸毒,万一吸了一次要主动戒毒,不能一错再错。
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毒品?和同位把你学到的知识再说一遍。
(五)课堂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我们应该怎么做——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2009-10-23
六年级上册第四课《远离毒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知道吸毒贩毒是违法犯罪行为。
2、懂得如何预防毒品的侵害,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牢固树立禁毒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抵制毒品,增强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毒品及毒品的危害,了解毒品成瘾后很难戒除。
教学难点:
青少年阶段既是一个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个危险期,这一时期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极易受到各种诱惑,一旦遇到挫折就去寻找各种刺激,容易走上吸毒的道路。所以正确引导,培养防毒意识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先来复习几个卫生纪念日:3月3日是什么纪念日?6月6日是什么纪念日?5月31日呢?6月26日是什么卫生纪念日?(板书:6月26日)。
你知道它的由来吗?1987年,在维也纳召开了13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禁毒会议,将大会结束的日子定为“国际禁毒日”。不过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禁毒行动发生在我国清代时期,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虎门硝烟是谁组织实施的?这个“烟”指的是什么?我国历史上曾深受其害,几乎亡国。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关于“毒品”。
二、阅读课文
思考:1、什么是毒品?2、毒品有哪些危害?3、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毒品?
三、讲解课文
(一)什么是毒品?
1、毒品是某些吸食后容易产生依赖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依赖性”:产生顽固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成瘾后很难戒除,可以说“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
2、你知道的毒品有哪些?
毒品大致可分为2类:植物性天然毒品和化工合成毒品。(板书)
植物性毒品:常见的有鸦片、吗啡、可卡因、大麻等。
化工毒品:常见的有冰毒、摇头丸、海洛因、K 粉等。
鸦片:(看图)又名大烟、烟土、阿芙蓉,是麻醉镇痛药,从罂粟的荫果中提取出的,罂粟最早用于观赏和治病。
吗啡:从鸦片中进一步提取出的,被用于癌症患者的最后阶段。
可卡因:从一种叫“古柯”的灌木中提取出的,毒性很大,吸食一两次就可成瘾,被称为“百毒之王”。
大麻:可制成烟卷吸食。
海洛因:俗称“白粉”,吸食过量易死亡。
摇头丸:各式各样,很像巧克力豆,吸食几次也不会成瘾,但长期后一样成瘾,难以戒除。
(二)毒品的危害
1、“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病”:因为吸毒人开始是吸食,但成瘾后逐渐加大剂量,改为注射,几个人共用一个注射器,很容易传染肝炎、艾滋病等。艾滋病传给了下一达,这个孩子就是受害者,还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有戒断症状,被称为“海洛因婴儿”。
2、“骨瘦如柴”:吸毒后精神亢奋,不眠不吃,几天后迅速消瘦,因此贩毒人谎称吸毒可以减肥、美容、提神、忘掉烦恼等,请同学们一定不要相信这些花言巧语。
3、“自残或自杀”:毒瘾发作时,轻者头晕、呕吐、涕泪齐流、大小便失禁、浑身打颤;严重时体内如万针穿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很多人得不到毒品为摆脱这种痛苦,就自残,有切手指、拿烟头烫等,或自杀。 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毁灭自己。(板书)
那吸毒对家庭、对社会还有哪些危害? 为筹毒资,倾家荡产——祸及家庭 或走上犯罪道路,抢劫、盗窃、贪污、杀人等等——危害社会。
4、毒品对青少年的影响
全世界现有2亿多人吸毒,我国有112万人吸毒,其中80%是青少年,毒品对青少年有哪些影响,找同学读一下。
毒品危害这么大,所以我们要有防毒意识,要从小学生开始抓起。
(三)情境讨论
你可能认为毒品离你很遥远,自己不会吸毒,可当你步入社会后,面对复杂的环境你会处理吗?
如果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办?
1、刚认识的“朋友”带你去舞厅,请你喝酒,并说喝了才讲义气,你怎么办?
2、偶遇“好心人”分发像巧克力豆的糖果,你要不要?怎么办?
3、游戏厅老板给你一根香烟,你吸不吸?怎么处理?
交流:1、不能喝,要么直接拒绝,要么找借口,如果逼你喝酒,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
2、不能要,很可能是摇头丸,有的毒贩子为拉拢人吸毒,先赠送,等你成瘾后就翻脸不认人。
3、不能吸。有些毒品如冰毒,大麻可掺杂在香烟中。大家想一想,吸烟时间长都成瘾,很难戒掉,何况毒品。所以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喝洒。因为“吸烟是吸毒的预备军”。舞厅、游戏厅这样的娱乐场所都是毒品的温床,青少年要远离这些场所。
(四)远离毒品
1、交友要慎重,不交毒友并注意周围同龄人是否吸毒。熟悉的人很长时间不见,也要警惕。如果发现亲朋好友吸毒,怎么办?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2、不吸烟,不喝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不因好奇心吸毒。这个世界上你可以对很多事情好奇,科学、艺术、生命等,但毒品不行,想都不要想。
4、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品和饮料。
5、不服用精神药品。
6、不被他人蒙骗或唆使吸毒,万一吸了一次要主动戒毒,不能一错再错。
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毒品?和同位把你学到的知识再说一遍。
(五)课堂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我们应该怎么做——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