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危害的自救与互救

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一)

( 2007-09-14)

火灾的危害

火灾的危害,人人深恶痛绝。然而,由于火灾的偶然性和用火的平凡性、广泛性,往往被一些人所忽视。而且,往往一把火使人们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在瞬间化为灰烬,有时甚至还会夺去人的生命。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火的控制,有效预防火灾发生,确保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的祖先也早已认识到了预防火灾的重要性。如“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一名言,就充分说明了防与救的关系及防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燃’”已成为我国消防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大多数是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含放火);二是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工艺技术的缺陷。如:2004年1月7日,在石家庄市庄路西头的一所民宅突然起火,虽然有群众及消防官兵及时赶到现场扑救,但因火势过猛,乃至5人殒命。据警方调查,认定是一起为泄私愤的故意纵火案件。又如:2004年2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火灾造成53人死亡,71人受伤,其中重伤13人。其火灾原因是由于电器质量不好引发火灾。

火灾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燃烧的过程。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的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都必须有加热升温的过程。有的可燃性固体物质必须先熔化,再蒸发出可燃气体,然后氧化分解而燃烧;有的固体先要经过分解,蒸发成可燃气体后再着火。可燃性液体物质是直接蒸发成气体而氧化燃烧的。气体可燃物质则是直接氧化而燃烧。

火灾的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和猛烈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初起阶段火源面积小,燃烧强度弱,烟雾量多,烟气流动慢,能见度降低;发展阶段,燃烧面积增大,温度上升,烟雾减少,烟气流动加速;到了猛烈阶段,火势蔓延,燃烧面积和速度大大增加。所以要

争取时间迅速扑灭初起火源,才能避免造成灾害性事故。

(二)火灾的分类

1.根据火灾中燃烧的特征,通常把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后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棉花、木材、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酒精、苯、丙酮、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火灾。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甲烷、乙炔、沼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粉等火灾。

2.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可把火灾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1)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数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数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三)防火的基本方法

根据燃烧的原理,防火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控制可燃物。在防火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用钢筋混凝土代替木材建造房屋;用防火涂料浸涂可燃材料,喷涂钢屋架,提高材料的耐火等级;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易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浓度,使其低于爆炸浓度下限等。

2.控制助燃物。遇空气易氧化自燃的物品要隔绝空气储存,如黄磷储存在水中,金属钠储存在煤油中;生产设备严格密闭,防止空气窜入;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生产设备用惰性气体保护等。

3.控制和消除着火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可燃物和助燃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着火源大多则是人为造成的,因此,控制和消除着火源是预防火灾发生的关键。在开展防火工作的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控制着火源,严格用火制度,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确实把消防工作落实到实处。

4.控制生产中的工艺参数。工业生产特别是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工艺流程复杂的特点,正确控制各种工艺参数是防止火灾事故的根本手段。在实际生产中,可采取下列措施:正确选择传热介质,并设置灵敏好用的控温仪表;放热反应必须不间断地冷却和搅拌,防止冲料起火;严格控制原料纯度、投料速度、投料顺序、投料配比;防止跑、冒、滴、漏等。

5.阻止火势扩大蔓延。为了使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在生产和建筑等方面都要符合有关法规,防止火灾的扩大和蔓延。如:在建筑物内设置防火墙,留出防火间距;对火灾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装置采取分区隔离、露天布置和远距离操作的方法;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厂房、库房、工段设泄压门窗、轻质屋顶;安装可靠的阻火设备;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备;配备适当种类和数量的灭火器材,以扑救初起火灾;等等。

二、火灾的危害

火灾,作为一种人为灾害,是指火源失去控制蔓延发展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火灾还是一种终极型灾害,任何其他灾害最后都可能导致火灾。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工厂、仓库、城镇、乡村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火灾还污染了大气,破坏了生态环境。火灾不仅使一些人陷于困境,它还涂炭生灵,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

据世界火灾统计中心及欧洲共同体研究测算,如火灾直接损失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整个火灾的损失将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0‰以上。现代社会空前发展,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社会人口相对集中,建筑设施鳞次栉比,一旦发生火灾,会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惨重的损失。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在我国,火灾危害之烈,损失之巨,

不亚于地震和洪水的危害。近年来,我国城市火灾频频,深圳、广州、上海、长沙、石河子、吉林、浙江等地发生的特大火灾所造成的危害及后果,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二)

( 2007-09-14)

火灾的预防

人们对火的危害深恶痛绝,往往一把火使人们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在瞬间化为灰烬,有的甚至还会夺去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然而,由于火灾的偶然性和用火的平凡性、广泛性,往往被一些人所忽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消防工作,增强人们的消防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有效地同火灾作斗争,以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江泽民同志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开展我国消防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纲领。

一、火灾预防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城市也相继增多。但有许多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缺乏统筹兼顾,未将消防规划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步发展,以致遗留了不少火险隐患,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的防火意识薄弱,使得城市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为增加。具体地讲,我国的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1.老城区功能分布不合理,建筑密度大,建筑区域内又缺乏必要的防火分隔,道路狭窄,不利于消防车通行,甚至有的通道被占用、堵塞。如1983年4月17日哈尔滨市道里区发生的特大火灾,是我国城市大面积火灾的突出一例。一民房起火引起五条街道被烧,整个火场面积达8.8万平方米,烧毁14个企业单位和215栋居民房屋,受灾居民达758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必要的通道被一些私建的简易建筑侵占了,有几处消防车接近不了火场,只能望火兴叹。

2.水源缺乏,火灾危险性大。由于老居住小区始建年代早,当时规划的消防水源本身就少,再加上历年损坏失修、掩埋、占用等现象,使得老居住小区内消火栓数量极少,可供直接射水的高压消

火栓就更少。老居住小区的建筑物耐火等级普遍不高,通常多为砖木或竹木结构,房屋毗连成片,没有采用防火分隔,又因为管道煤气、电线设备不配套等原因,部分居民还使用煤炉,乱拉电线、电线破损老化情况严重,致使老居住区潜在火灾危险性增大。

3.大量高层建筑的出现,增加了造成重大火灾伤亡的可能性。近年来,城市中高层建筑接踵而建,建筑密度越来越大。有的违反了城市建筑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造成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布局的不合理。

4.地下建筑未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许多地下建筑使用单位对防火问题普遍重视不够,绝大部分没有防火设施。在使用上,有的将托儿所、幼儿园布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有的使用液化石油气,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火灾、爆炸以及人员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

5.石油和液化石油气的火警事故越来越多。家用电器的大量增加造成电气失火日益增长,随着大量采用塑料制品作为建筑装修和居家用具进入生活,一旦失火,这些制品燃烧快,产生毒气,使人中毒的现象也常有发生,更多的危险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更增大了火灾的危险性和多发性。

6.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也很多。一是失火,由于人们思想麻痹,不遵守消防规章制度或者缺乏防火安全常识而引起火灾。历来的火灾统计资料说明,这类火灾事故次数最多,损失最大。二是雷击、自燃等原因引起的火灾,这类火灾往往与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三是纵火,包括坏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纵火以及私仇纵火、精神病患者纵火等。这类火灾通常是人们在缺乏警惕和提防的情况下发生的。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消防安全,但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火灾是可以预防的。

二、防火工作的任务和措施

防火工作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预防火灾的发生,并为一旦发生火灾时及时扑救创造条件,以减少火灾的危害。

(一)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普及消防常识

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火灾与消防信息,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提高防火警惕性,增强消防法制观念,做到时时防火,处处防火。同时,要向群众普及消防常识,使他们懂得怎样防止火灾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应怎样报警和使用简易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二)深入进行防火检查,切实整改火险隐患

要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防火安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火险隐患以及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把火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燃’”。对查出的火险隐患要逐条登记,拿出整改措施,能整改的要及时进行整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也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

(三)认真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规章制度

消防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所以,企事业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防火安全责任制等一系列防火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把防火责任制落实到每个人,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做到自我控制,全员管理,提高整体的自防自救能力。对违反防火安全制度的当事人和责任者,应当根据有关的规定,分别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四)实行有效的分级管理措施

分级管理是消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落实重点保卫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分级管理主要是有利于落实防火责任制,有利于突出重点,有利于做到防火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和群众化。

三、家庭防火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城乡居民的家庭住宅条件得到了改善,家庭摆设也愈来愈讲究。但是,近年来家庭火灾的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1983年3月8日,广西梧州市四坊路上一幢6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由于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使用电热褥不慎引起火灾,结果造成800多平方米的住宅建筑烧毁,使26户93

人遭灾,1人重伤,4人丧生,经济损失达10多万元。

导致家庭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缺乏消防知识和思想麻痹。尽管我们日常生活的家庭环境中,到处都潜伏着火源和可燃性材料。但许多人,尤其是成年人往往有这样的想法:火灾只会在别人身上发生。只要他们的家庭和他们的亲属还不曾遭受过火灾的侵袭,他们总抱着侥幸心理,忽视防火安全。所以,火灾发生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人们的麻痹大意。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这一问题,重视防火安全工作,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和掌握在发生_火灾时保护自己的防护方法,就能有效地阻止火魔降临。 家庭火灾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活用火不慎、电器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存放危险物品和药品不善和纵火、小孩玩火等六个方面。

(一)生活用火不慎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和火打交道。炊事、取暖、照明、吸烟、驱蚊等都要用火,这些统称为生活用火。据统计,每年因生活用火不慎而发生的火灾次数所占的比例很大。如1995年上海因家庭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达全市火灾总数的34.1%。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主要表现在:

(1)煤、柴炉灶内窜出火焰、火星,引着附近的可燃物;

(2)烟囱或金属烟筒与建筑物的可燃构件或周围的可燃物靠得太近,炽热的烟道烤着或烟道裂缝滋火引着可燃物起火;

(3)燃烧的煤、柴碎块崩落到炉门外面,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4)在炉火旁烘烤衣服、钱币等可燃物,因距离太近又无人看管,使烘烤物被烤着起火;

(5)炉灶点火时,使用汽油、酒精等易燃液体引起火灾;

(6)将未完全熄灭的炉火倒在外面可燃物上或猪圈等棚内,死灰复燃或被风刮到可燃物上引起火灾;

(7)起油锅时加热时间太长,引起自燃或不小心泼出遇火燃烧;

(8)在火炉上煨炖鸡、鸭和猪、羊肉时,无人看管,浮在汤上的油溢出锅外,遇明火燃烧;

(9)躺在沙发上、床上或在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散发的场合吸烟,或乱扔烟头、火柴梗等引起火灾;

(10)油灯、蜡烛的火焰靠可燃物太近或打翻;

(11)点燃的蜡烛、蚊香放在可燃器具或支架上,燃完时无人发现;

(12)在可燃材料较多或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所燃放烟花爆竹;

(13)因燃气炉灶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

(二)预防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的主要措施

(1)用火时,人不要随便离开,也不要睡着,以便及时发现险情,并加以排除;

(2)炉灶、烟囱的放置和设计要合理,不要与可燃材料靠得太近,并经常检查是否完好,如有裂缝滋火,应及时修理;

(3)点火时,不要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作引火物;

(4)倾倒炉灰前一定要完全冷却,并用水浇湿;

(5)不躺在床上、沙发上或在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的场合吸烟,不乱扔烟头、火柴梗;

(6)脚炉、火盆、火桶、手炉、油灯、蜡烛、蚊香等不放置在可燃物上,并尽量远离可燃物;

(7)不在可燃材料较多及其他严禁燃放的场所燃放烟花爆竹。

(三)电器设备安装使用不当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比较明显的标志,即大量家用电器进入居民家庭,由过去单一的照明灯、收音机,逐渐发展到今天的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电熨斗、电炉、电饭锅、电热杯、电风扇、电热毯、洗衣机、空调器等。家用电器的普及无疑丰富满足了人民生活。但是,由于人们对家用电器的一般火灾危险性了解不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火灾,给许多家庭带来了灾难和经济损失。电器设备安装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碰线或电线老化、受潮引起短路打出火花,引燃附近可燃物;

(2)用铁丝、铜丝取代保险丝,超负荷时引起电线的橡胶、塑料绝缘层燃烧或接触不良发热引起相邻的可燃物炭化后起火;

(3)电热毯使用不当,如通电时间过长,折叠起来使用或质量不合格,元件受损,温控装置故障、受潮;

(4)电熨斗、电烙铁使用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人离开后未切断电源或未完全冷却就放置在可燃物品上;

(5)电炉高温辐射引燃周围可燃物,尤其是在突遇停电后,使用者未拔去电源插头就离开的情况下;

(6)使用大功率电炉时,导线过细或插座容量过小,使导线绝缘层发生燃烧或插头过热打火引起火灾;

(7)电视机长时间通电或通风不良,遇过热、震动、冲击、碰撞、剧冷、潮湿或机内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件质量差,室外天线无防雷装置;

(8)电冰箱设计有缺陷,水滴入电气开关盒引起漏电打火,引燃塑料内壁;

(9)白炽灯泡临近或接触可燃物,导致表面高温引燃可燃物或灯泡下存放可燃物,灯泡破碎时,高温灯丝掉落引起火灾。

(四)预防电器设备引起火灾的主要措施

(1)选线和布线要做剜既经济又符合安全要求。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电器设备受潮,对老化的电器设备要及时更新;

(2)切忌用铁丝、铜丝替代保险丝;

(3)电线连接按规定,使用中要做到不超负荷;

(4)购买电器一定要选择合格的,最好是质量过硬的名牌产品;

(5)严禁家用电器通电时间过长和受潮,做到随用随插,用完即拔;

(6)电热毯不可折叠起来使用或在上面放置过分厚的被褥等物;

(7)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电热器具要按规定操作和放置,尽量远离可燃物;必须放置在可燃物件上时应等电热器具完全冷却,并确认不通电;

(8)电视机、录像机要保持良好的通风;还要防止过热、震动、冲击、碰撞、受潮和剧冷,电视机安装室外天线必须同时安置防雷设施;

(9)严禁在电冰箱内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10)尽量不使用60瓦以上的白炽灯;必须使用时,灯泡表面与可燃物之间应保持50厘米以上的距离,灯泡底下尽量不要存放可燃物。

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三)

( 2007-09-14)

常见灭火器材的使用

消防是指以应用现代科学原理和电子计算机为技术手段,采用最优化的科学决策方法以及采用高科技现代化装备的灭火手段的全方位消防系统。灭火是指一旦火灾发生,如何迅速准确地使用现有装备的灭火器材或简便器材扑灭火灾的基本方法。

一、灭火器材及其使用

灭火器是一种能在其自身压力的作用下,将容器内部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以扑灭火灾,并由人力移动的灭火工具。

灭火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十分普及。现在,家庭也开始配备灭火器。灭火器是人们扑灭初起火灾最基本、最有效的消防急救设备。灭火器的种类很多,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一)常见灭火器

现代使用的灭火器已发展到多种类型,其中普通灭火器是一种比较轻便的灭火工具,它可以用于扑救初起火灾,控制火势的蔓延,不同类型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物质的火灾。目前通常配制使用的灭火器有手提式清水灭火器、手提式泡沫灭火器、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等。

1.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指内部充装二氧化碳的灭火器。它由简体、鸭嘴式提手(压手)、喷射软管、喷筒、压力表等组成(图5一1)。

(1)工作原理。液化二氧化碳灭火剂一喷出并与大气接触后,迅速气化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因此,当灭火剂被喷射到燃烧处后,能够相对地减少空气中的氧含量。当二氧化碳达到足够浓度时,就能将火窒息而扑灭。

(2)使用方法。使用液化二氧化碳灭火剂时,可手提灭火器的提把,也可将灭火器扛在肩上,迅速赶到燃烧处。在距离燃烧物5米左右处,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只手紧握开启压把,另一只手握住喇叭喷筒或金属连接管,防止冻伤。当可燃液体燃烧时,应将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对容

器内的燃烧,应从容器一侧的上部向内喷射,但不能将射流直接冲击液面,以防止将燃烧液体冲溅出容器而扩大火势。总之,在灭火中,应设法将尽量多的二氧化碳喷射到燃烧区域内,待二氧化碳达到灭火浓度而使火熄灭。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时,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3)维护保养。

①灭火器放置地点的环境温度宜在一10℃~45℃之间。

②检查灭火器铅封是否完整。可见零部件有无锈蚀和损坏,装配是否合理。

③每半年检查一次喷筒和喷射管道是否堵塞、腐蚀和损坏。钢性连接式喷筒是否能绕其轴线回转,并可在任意位置停留。

④灭火器每年至少检查一次重量,灭火器的年泄漏量不得大于灭火器额定充装量的5%或50克,超过规定泄漏量的,应检修后按规定的充装量重灌。

⑤灭火器每隔5年或表面明显腐蚀者应进行水压试验。检验合格者应在灭火器简体肩部用钢印打上试验年月和试验单位代号。

⑥对灭火器上的压力表,应每两年检查一次,如压力不足时,应进行检查,查出原因后,重新充装灭火液体。

2.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使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扑灭多种物资和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但抗复燃性较差。

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因其充装碳酸氢钠灭火剂而命名,特别适宜于扑救加油站、汽车库、试验室、变配电房及煤气、液化器站等处的初起火灾,因此又称为BC干粉灭火器。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内装磷酸铵盐干粉,除扑灭B、C类火灾外,还可用于贮有棉、麻织品、纸张及竹木制品场所的灭火,因此又被称为ABC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按其加压方式分贮气瓶式(又分钢瓶内置式和钢瓶外置式)干粉灭火器和贮压式干粉灭火器两种。

(1)构造。手提式贮气瓶干粉灭火器由简体、器头、贮气钢瓶、喷射系统、开启机构等部件构成(图

5-2)。

(2)工作原理。于粉灭火器开启后,筒体内的干粉灭火剂在二氧化碳气体或氢气的压力下,从出粉管经喷嘴喷出,形成一股夹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当与火焰接触后,可以吸收大量火焰中的活性基因,使活性基因的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火熄灭。

(3)使用方法。手提干粉灭火器提把,迅速赶到燃烧现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处使用。操作外挂式贮气瓶时,应一手紧握喷嘴根部(或间歇喷射阀的开启压把),另一只手提起贮气瓶上的开启提环。如开启是手轮式的,应快速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旋到最大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迅速对准燃烧根部喷射。如是内置贮气瓶或是贮压式时,应先将开启压把上的保险销拔除,然后握住喷射管软管前喷嘴根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往下压,打开灭火器进行喷射。对流淌状燃烧,应对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快速向前推进,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对容器内的燃烧,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快速向前,将余火全部扑灭。应注意不能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可燃液体飞溅而扩大火势。

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物质的火灾时,应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并上下、左右扫射,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在燃烧表面,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4)维护保养。

①要求环境温度在一10℃~55℃之间,检查压力表指针应在绿色区域。

②每年卸下贮气瓶用称重法检查瓶内二氧化碳重量。

③每年检查一次出粉管、进气管、喷管、喷嘴和喷枪等部分有无干粉堵塞,零部件是否完好。简体内干粉结块者,应及时更换。

④灭火器每隔5年和每次充装前或表面有明显腐蚀者应进行1.5倍设计压力的水压试验。

3.卤代烷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各种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火灾。我国主要使用“1211”灭火器和“1301”灭火器。

(1)工作原理。当卤代烷灭火器开启后,卤代烷灭火剂喷到燃烧处时,由于受热产生溴离子与燃

烧产生的活性氢基化合,使燃烧的连锁反应停止,从而将火熄灭。

(2)使用方法。在距离燃烧5米左右处,先拔出灭火器的保险销,一手握住灭火器的开启压把,另一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处。待喷嘴对准燃烧处,用力握紧开启压把,打开灭火器喷射。具体灭火方法同ABC干粉灭火器。

如在窄小空间的房间内灭火,扑灭后使用者应迅速离开,因卤代烷灭火剂有一定的毒性,以防止对人体的伤害。

(3)维护保养。一是使用环境温度在--20℃~55℃之间;二是灭火器铅封应完整,压力表指针应在绿色区域;三是每半年检查一次重量,灭火剂重量不低于90%;四是每5年和每次充装前或表面明显腐蚀者应进行1.5倍设计压力的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再充装灭火剂继续使用。

(二)室内消火栓的使用与保养

室内消火栓是室内管网向火场供水的、带有阀门的接口,为工厂、仓库、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及船舶等室内固定消防设施,通常安装在消火栓箱内,与消防水带和水枪等器材配套使用。

室内消防栓有三种型式:SN型——直角单出口室内消火栓;SNA型——45。单出口室内消火栓;SNS型——直角双出口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公称通径有25,50,65,80(毫米)四种。

1.使用方法。当遇有火警时,迅速打开消火栓箱,取出水带、水枪、将水带一端接在消火栓上,另一端与水枪连接,随即把消火栓手轮顺开启方向旋开,即能喷水扑救火灾。对于水枪、水带与室内消火栓已连接在一起的,只要握住水枪,拉出水带。把消火栓手轮顺开启方向旋开,即能喷水扑灭火灾。

2.维护保养。平时应经常检查室内消火栓是否完好,有无锈蚀、渗漏现象,接口垫圈是否完整无缺,老化的,应及时更换。阀杆上应经常加注润滑油,以防阀杆生锈。对长期不用的消火栓,要定期放水检查,使阀门转动机构得到转动机会,以便保证应急使用时能开启灵活自如,不致影响灭火。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了解和掌握灭火方法对每个公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和抑制法四种。

1.隔离法。就是将未燃物与已燃物隔离开,使燃烧因得不到可燃物补充而中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将燃烧点周围可燃物移走;二是关闭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处的可燃气体或液体来源;三是用泥土、黄沙等筑堤堵截可燃物流淌;四是用导管和泵迅速转移着火容器的下层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等。

2.冷却法。就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之低于燃点而终止燃烧。通常是向燃烧物上喷射或泼浇大量的水。但必须注意,对忌水物品和遇水燃烧物品,不能用水。二氧化碳和泡沫也有很好的冷却效果。

3.窒息法。就是稀释燃烧区的氧气,隔绝新鲜空气使燃烧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使用灭火器喷射泡沫覆盖在燃烧物上;向燃烧区喷射二氧化碳、氮气等不燃气体;向燃烧区喷射雾状水,水蒸气;封闭着火建筑和容器的孔洞;用泥土、黄沙、水泥、湿棉被、湿麻袋等覆盖燃烧物。

4.抑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消除燃烧中的游离基因。如喷射1211等卤代烷灭火剂。 此外,对小面积草地、灌木及其他普通固体可燃物火灾,可用扫帚、树枝、衣物等扑打。自己身上衣服着火时,可就地滚动灭火或脱下衣服扔掉。

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一)

( 2007-09-14)

火灾的危害

火灾的危害,人人深恶痛绝。然而,由于火灾的偶然性和用火的平凡性、广泛性,往往被一些人所忽视。而且,往往一把火使人们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在瞬间化为灰烬,有时甚至还会夺去人的生命。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火的控制,有效预防火灾发生,确保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的祖先也早已认识到了预防火灾的重要性。如“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一名言,就充分说明了防与救的关系及防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燃’”已成为我国消防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大多数是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含放火);二是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工艺技术的缺陷。如:2004年1月7日,在石家庄市庄路西头的一所民宅突然起火,虽然有群众及消防官兵及时赶到现场扑救,但因火势过猛,乃至5人殒命。据警方调查,认定是一起为泄私愤的故意纵火案件。又如:2004年2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火灾造成53人死亡,71人受伤,其中重伤13人。其火灾原因是由于电器质量不好引发火灾。

火灾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燃烧的过程。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的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都必须有加热升温的过程。有的可燃性固体物质必须先熔化,再蒸发出可燃气体,然后氧化分解而燃烧;有的固体先要经过分解,蒸发成可燃气体后再着火。可燃性液体物质是直接蒸发成气体而氧化燃烧的。气体可燃物质则是直接氧化而燃烧。

火灾的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和猛烈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初起阶段火源面积小,燃烧强度弱,烟雾量多,烟气流动慢,能见度降低;发展阶段,燃烧面积增大,温度上升,烟雾减少,烟气流动加速;到了猛烈阶段,火势蔓延,燃烧面积和速度大大增加。所以要

争取时间迅速扑灭初起火源,才能避免造成灾害性事故。

(二)火灾的分类

1.根据火灾中燃烧的特征,通常把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后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棉花、木材、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酒精、苯、丙酮、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火灾。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甲烷、乙炔、沼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粉等火灾。

2.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可把火灾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1)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数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数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三)防火的基本方法

根据燃烧的原理,防火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控制可燃物。在防火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用钢筋混凝土代替木材建造房屋;用防火涂料浸涂可燃材料,喷涂钢屋架,提高材料的耐火等级;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易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浓度,使其低于爆炸浓度下限等。

2.控制助燃物。遇空气易氧化自燃的物品要隔绝空气储存,如黄磷储存在水中,金属钠储存在煤油中;生产设备严格密闭,防止空气窜入;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生产设备用惰性气体保护等。

3.控制和消除着火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可燃物和助燃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着火源大多则是人为造成的,因此,控制和消除着火源是预防火灾发生的关键。在开展防火工作的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控制着火源,严格用火制度,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确实把消防工作落实到实处。

4.控制生产中的工艺参数。工业生产特别是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工艺流程复杂的特点,正确控制各种工艺参数是防止火灾事故的根本手段。在实际生产中,可采取下列措施:正确选择传热介质,并设置灵敏好用的控温仪表;放热反应必须不间断地冷却和搅拌,防止冲料起火;严格控制原料纯度、投料速度、投料顺序、投料配比;防止跑、冒、滴、漏等。

5.阻止火势扩大蔓延。为了使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在生产和建筑等方面都要符合有关法规,防止火灾的扩大和蔓延。如:在建筑物内设置防火墙,留出防火间距;对火灾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装置采取分区隔离、露天布置和远距离操作的方法;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厂房、库房、工段设泄压门窗、轻质屋顶;安装可靠的阻火设备;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备;配备适当种类和数量的灭火器材,以扑救初起火灾;等等。

二、火灾的危害

火灾,作为一种人为灾害,是指火源失去控制蔓延发展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火灾还是一种终极型灾害,任何其他灾害最后都可能导致火灾。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工厂、仓库、城镇、乡村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火灾还污染了大气,破坏了生态环境。火灾不仅使一些人陷于困境,它还涂炭生灵,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

据世界火灾统计中心及欧洲共同体研究测算,如火灾直接损失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整个火灾的损失将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0‰以上。现代社会空前发展,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社会人口相对集中,建筑设施鳞次栉比,一旦发生火灾,会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惨重的损失。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在我国,火灾危害之烈,损失之巨,

不亚于地震和洪水的危害。近年来,我国城市火灾频频,深圳、广州、上海、长沙、石河子、吉林、浙江等地发生的特大火灾所造成的危害及后果,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二)

( 2007-09-14)

火灾的预防

人们对火的危害深恶痛绝,往往一把火使人们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在瞬间化为灰烬,有的甚至还会夺去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然而,由于火灾的偶然性和用火的平凡性、广泛性,往往被一些人所忽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消防工作,增强人们的消防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有效地同火灾作斗争,以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江泽民同志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开展我国消防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纲领。

一、火灾预防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城市也相继增多。但有许多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缺乏统筹兼顾,未将消防规划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步发展,以致遗留了不少火险隐患,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的防火意识薄弱,使得城市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为增加。具体地讲,我国的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1.老城区功能分布不合理,建筑密度大,建筑区域内又缺乏必要的防火分隔,道路狭窄,不利于消防车通行,甚至有的通道被占用、堵塞。如1983年4月17日哈尔滨市道里区发生的特大火灾,是我国城市大面积火灾的突出一例。一民房起火引起五条街道被烧,整个火场面积达8.8万平方米,烧毁14个企业单位和215栋居民房屋,受灾居民达758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必要的通道被一些私建的简易建筑侵占了,有几处消防车接近不了火场,只能望火兴叹。

2.水源缺乏,火灾危险性大。由于老居住小区始建年代早,当时规划的消防水源本身就少,再加上历年损坏失修、掩埋、占用等现象,使得老居住小区内消火栓数量极少,可供直接射水的高压消

火栓就更少。老居住小区的建筑物耐火等级普遍不高,通常多为砖木或竹木结构,房屋毗连成片,没有采用防火分隔,又因为管道煤气、电线设备不配套等原因,部分居民还使用煤炉,乱拉电线、电线破损老化情况严重,致使老居住区潜在火灾危险性增大。

3.大量高层建筑的出现,增加了造成重大火灾伤亡的可能性。近年来,城市中高层建筑接踵而建,建筑密度越来越大。有的违反了城市建筑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造成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布局的不合理。

4.地下建筑未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许多地下建筑使用单位对防火问题普遍重视不够,绝大部分没有防火设施。在使用上,有的将托儿所、幼儿园布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有的使用液化石油气,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火灾、爆炸以及人员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

5.石油和液化石油气的火警事故越来越多。家用电器的大量增加造成电气失火日益增长,随着大量采用塑料制品作为建筑装修和居家用具进入生活,一旦失火,这些制品燃烧快,产生毒气,使人中毒的现象也常有发生,更多的危险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更增大了火灾的危险性和多发性。

6.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也很多。一是失火,由于人们思想麻痹,不遵守消防规章制度或者缺乏防火安全常识而引起火灾。历来的火灾统计资料说明,这类火灾事故次数最多,损失最大。二是雷击、自燃等原因引起的火灾,这类火灾往往与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三是纵火,包括坏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纵火以及私仇纵火、精神病患者纵火等。这类火灾通常是人们在缺乏警惕和提防的情况下发生的。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消防安全,但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火灾是可以预防的。

二、防火工作的任务和措施

防火工作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预防火灾的发生,并为一旦发生火灾时及时扑救创造条件,以减少火灾的危害。

(一)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普及消防常识

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火灾与消防信息,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提高防火警惕性,增强消防法制观念,做到时时防火,处处防火。同时,要向群众普及消防常识,使他们懂得怎样防止火灾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应怎样报警和使用简易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二)深入进行防火检查,切实整改火险隐患

要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防火安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火险隐患以及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把火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燃’”。对查出的火险隐患要逐条登记,拿出整改措施,能整改的要及时进行整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也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

(三)认真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规章制度

消防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所以,企事业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防火安全责任制等一系列防火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把防火责任制落实到每个人,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做到自我控制,全员管理,提高整体的自防自救能力。对违反防火安全制度的当事人和责任者,应当根据有关的规定,分别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四)实行有效的分级管理措施

分级管理是消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落实重点保卫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分级管理主要是有利于落实防火责任制,有利于突出重点,有利于做到防火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和群众化。

三、家庭防火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城乡居民的家庭住宅条件得到了改善,家庭摆设也愈来愈讲究。但是,近年来家庭火灾的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1983年3月8日,广西梧州市四坊路上一幢6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由于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使用电热褥不慎引起火灾,结果造成800多平方米的住宅建筑烧毁,使26户93

人遭灾,1人重伤,4人丧生,经济损失达10多万元。

导致家庭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缺乏消防知识和思想麻痹。尽管我们日常生活的家庭环境中,到处都潜伏着火源和可燃性材料。但许多人,尤其是成年人往往有这样的想法:火灾只会在别人身上发生。只要他们的家庭和他们的亲属还不曾遭受过火灾的侵袭,他们总抱着侥幸心理,忽视防火安全。所以,火灾发生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人们的麻痹大意。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这一问题,重视防火安全工作,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和掌握在发生_火灾时保护自己的防护方法,就能有效地阻止火魔降临。 家庭火灾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活用火不慎、电器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存放危险物品和药品不善和纵火、小孩玩火等六个方面。

(一)生活用火不慎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和火打交道。炊事、取暖、照明、吸烟、驱蚊等都要用火,这些统称为生活用火。据统计,每年因生活用火不慎而发生的火灾次数所占的比例很大。如1995年上海因家庭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达全市火灾总数的34.1%。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主要表现在:

(1)煤、柴炉灶内窜出火焰、火星,引着附近的可燃物;

(2)烟囱或金属烟筒与建筑物的可燃构件或周围的可燃物靠得太近,炽热的烟道烤着或烟道裂缝滋火引着可燃物起火;

(3)燃烧的煤、柴碎块崩落到炉门外面,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4)在炉火旁烘烤衣服、钱币等可燃物,因距离太近又无人看管,使烘烤物被烤着起火;

(5)炉灶点火时,使用汽油、酒精等易燃液体引起火灾;

(6)将未完全熄灭的炉火倒在外面可燃物上或猪圈等棚内,死灰复燃或被风刮到可燃物上引起火灾;

(7)起油锅时加热时间太长,引起自燃或不小心泼出遇火燃烧;

(8)在火炉上煨炖鸡、鸭和猪、羊肉时,无人看管,浮在汤上的油溢出锅外,遇明火燃烧;

(9)躺在沙发上、床上或在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散发的场合吸烟,或乱扔烟头、火柴梗等引起火灾;

(10)油灯、蜡烛的火焰靠可燃物太近或打翻;

(11)点燃的蜡烛、蚊香放在可燃器具或支架上,燃完时无人发现;

(12)在可燃材料较多或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所燃放烟花爆竹;

(13)因燃气炉灶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

(二)预防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的主要措施

(1)用火时,人不要随便离开,也不要睡着,以便及时发现险情,并加以排除;

(2)炉灶、烟囱的放置和设计要合理,不要与可燃材料靠得太近,并经常检查是否完好,如有裂缝滋火,应及时修理;

(3)点火时,不要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作引火物;

(4)倾倒炉灰前一定要完全冷却,并用水浇湿;

(5)不躺在床上、沙发上或在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的场合吸烟,不乱扔烟头、火柴梗;

(6)脚炉、火盆、火桶、手炉、油灯、蜡烛、蚊香等不放置在可燃物上,并尽量远离可燃物;

(7)不在可燃材料较多及其他严禁燃放的场所燃放烟花爆竹。

(三)电器设备安装使用不当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比较明显的标志,即大量家用电器进入居民家庭,由过去单一的照明灯、收音机,逐渐发展到今天的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电熨斗、电炉、电饭锅、电热杯、电风扇、电热毯、洗衣机、空调器等。家用电器的普及无疑丰富满足了人民生活。但是,由于人们对家用电器的一般火灾危险性了解不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火灾,给许多家庭带来了灾难和经济损失。电器设备安装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碰线或电线老化、受潮引起短路打出火花,引燃附近可燃物;

(2)用铁丝、铜丝取代保险丝,超负荷时引起电线的橡胶、塑料绝缘层燃烧或接触不良发热引起相邻的可燃物炭化后起火;

(3)电热毯使用不当,如通电时间过长,折叠起来使用或质量不合格,元件受损,温控装置故障、受潮;

(4)电熨斗、电烙铁使用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人离开后未切断电源或未完全冷却就放置在可燃物品上;

(5)电炉高温辐射引燃周围可燃物,尤其是在突遇停电后,使用者未拔去电源插头就离开的情况下;

(6)使用大功率电炉时,导线过细或插座容量过小,使导线绝缘层发生燃烧或插头过热打火引起火灾;

(7)电视机长时间通电或通风不良,遇过热、震动、冲击、碰撞、剧冷、潮湿或机内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件质量差,室外天线无防雷装置;

(8)电冰箱设计有缺陷,水滴入电气开关盒引起漏电打火,引燃塑料内壁;

(9)白炽灯泡临近或接触可燃物,导致表面高温引燃可燃物或灯泡下存放可燃物,灯泡破碎时,高温灯丝掉落引起火灾。

(四)预防电器设备引起火灾的主要措施

(1)选线和布线要做剜既经济又符合安全要求。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电器设备受潮,对老化的电器设备要及时更新;

(2)切忌用铁丝、铜丝替代保险丝;

(3)电线连接按规定,使用中要做到不超负荷;

(4)购买电器一定要选择合格的,最好是质量过硬的名牌产品;

(5)严禁家用电器通电时间过长和受潮,做到随用随插,用完即拔;

(6)电热毯不可折叠起来使用或在上面放置过分厚的被褥等物;

(7)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电热器具要按规定操作和放置,尽量远离可燃物;必须放置在可燃物件上时应等电热器具完全冷却,并确认不通电;

(8)电视机、录像机要保持良好的通风;还要防止过热、震动、冲击、碰撞、受潮和剧冷,电视机安装室外天线必须同时安置防雷设施;

(9)严禁在电冰箱内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10)尽量不使用60瓦以上的白炽灯;必须使用时,灯泡表面与可燃物之间应保持50厘米以上的距离,灯泡底下尽量不要存放可燃物。

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三)

( 2007-09-14)

常见灭火器材的使用

消防是指以应用现代科学原理和电子计算机为技术手段,采用最优化的科学决策方法以及采用高科技现代化装备的灭火手段的全方位消防系统。灭火是指一旦火灾发生,如何迅速准确地使用现有装备的灭火器材或简便器材扑灭火灾的基本方法。

一、灭火器材及其使用

灭火器是一种能在其自身压力的作用下,将容器内部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以扑灭火灾,并由人力移动的灭火工具。

灭火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十分普及。现在,家庭也开始配备灭火器。灭火器是人们扑灭初起火灾最基本、最有效的消防急救设备。灭火器的种类很多,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一)常见灭火器

现代使用的灭火器已发展到多种类型,其中普通灭火器是一种比较轻便的灭火工具,它可以用于扑救初起火灾,控制火势的蔓延,不同类型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物质的火灾。目前通常配制使用的灭火器有手提式清水灭火器、手提式泡沫灭火器、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等。

1.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指内部充装二氧化碳的灭火器。它由简体、鸭嘴式提手(压手)、喷射软管、喷筒、压力表等组成(图5一1)。

(1)工作原理。液化二氧化碳灭火剂一喷出并与大气接触后,迅速气化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因此,当灭火剂被喷射到燃烧处后,能够相对地减少空气中的氧含量。当二氧化碳达到足够浓度时,就能将火窒息而扑灭。

(2)使用方法。使用液化二氧化碳灭火剂时,可手提灭火器的提把,也可将灭火器扛在肩上,迅速赶到燃烧处。在距离燃烧物5米左右处,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只手紧握开启压把,另一只手握住喇叭喷筒或金属连接管,防止冻伤。当可燃液体燃烧时,应将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对容

器内的燃烧,应从容器一侧的上部向内喷射,但不能将射流直接冲击液面,以防止将燃烧液体冲溅出容器而扩大火势。总之,在灭火中,应设法将尽量多的二氧化碳喷射到燃烧区域内,待二氧化碳达到灭火浓度而使火熄灭。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时,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3)维护保养。

①灭火器放置地点的环境温度宜在一10℃~45℃之间。

②检查灭火器铅封是否完整。可见零部件有无锈蚀和损坏,装配是否合理。

③每半年检查一次喷筒和喷射管道是否堵塞、腐蚀和损坏。钢性连接式喷筒是否能绕其轴线回转,并可在任意位置停留。

④灭火器每年至少检查一次重量,灭火器的年泄漏量不得大于灭火器额定充装量的5%或50克,超过规定泄漏量的,应检修后按规定的充装量重灌。

⑤灭火器每隔5年或表面明显腐蚀者应进行水压试验。检验合格者应在灭火器简体肩部用钢印打上试验年月和试验单位代号。

⑥对灭火器上的压力表,应每两年检查一次,如压力不足时,应进行检查,查出原因后,重新充装灭火液体。

2.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使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扑灭多种物资和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但抗复燃性较差。

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因其充装碳酸氢钠灭火剂而命名,特别适宜于扑救加油站、汽车库、试验室、变配电房及煤气、液化器站等处的初起火灾,因此又称为BC干粉灭火器。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内装磷酸铵盐干粉,除扑灭B、C类火灾外,还可用于贮有棉、麻织品、纸张及竹木制品场所的灭火,因此又被称为ABC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按其加压方式分贮气瓶式(又分钢瓶内置式和钢瓶外置式)干粉灭火器和贮压式干粉灭火器两种。

(1)构造。手提式贮气瓶干粉灭火器由简体、器头、贮气钢瓶、喷射系统、开启机构等部件构成(图

5-2)。

(2)工作原理。于粉灭火器开启后,筒体内的干粉灭火剂在二氧化碳气体或氢气的压力下,从出粉管经喷嘴喷出,形成一股夹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当与火焰接触后,可以吸收大量火焰中的活性基因,使活性基因的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火熄灭。

(3)使用方法。手提干粉灭火器提把,迅速赶到燃烧现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处使用。操作外挂式贮气瓶时,应一手紧握喷嘴根部(或间歇喷射阀的开启压把),另一只手提起贮气瓶上的开启提环。如开启是手轮式的,应快速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旋到最大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迅速对准燃烧根部喷射。如是内置贮气瓶或是贮压式时,应先将开启压把上的保险销拔除,然后握住喷射管软管前喷嘴根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往下压,打开灭火器进行喷射。对流淌状燃烧,应对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快速向前推进,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对容器内的燃烧,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快速向前,将余火全部扑灭。应注意不能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可燃液体飞溅而扩大火势。

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物质的火灾时,应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并上下、左右扫射,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在燃烧表面,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4)维护保养。

①要求环境温度在一10℃~55℃之间,检查压力表指针应在绿色区域。

②每年卸下贮气瓶用称重法检查瓶内二氧化碳重量。

③每年检查一次出粉管、进气管、喷管、喷嘴和喷枪等部分有无干粉堵塞,零部件是否完好。简体内干粉结块者,应及时更换。

④灭火器每隔5年和每次充装前或表面有明显腐蚀者应进行1.5倍设计压力的水压试验。

3.卤代烷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各种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火灾。我国主要使用“1211”灭火器和“1301”灭火器。

(1)工作原理。当卤代烷灭火器开启后,卤代烷灭火剂喷到燃烧处时,由于受热产生溴离子与燃

烧产生的活性氢基化合,使燃烧的连锁反应停止,从而将火熄灭。

(2)使用方法。在距离燃烧5米左右处,先拔出灭火器的保险销,一手握住灭火器的开启压把,另一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处。待喷嘴对准燃烧处,用力握紧开启压把,打开灭火器喷射。具体灭火方法同ABC干粉灭火器。

如在窄小空间的房间内灭火,扑灭后使用者应迅速离开,因卤代烷灭火剂有一定的毒性,以防止对人体的伤害。

(3)维护保养。一是使用环境温度在--20℃~55℃之间;二是灭火器铅封应完整,压力表指针应在绿色区域;三是每半年检查一次重量,灭火剂重量不低于90%;四是每5年和每次充装前或表面明显腐蚀者应进行1.5倍设计压力的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再充装灭火剂继续使用。

(二)室内消火栓的使用与保养

室内消火栓是室内管网向火场供水的、带有阀门的接口,为工厂、仓库、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及船舶等室内固定消防设施,通常安装在消火栓箱内,与消防水带和水枪等器材配套使用。

室内消防栓有三种型式:SN型——直角单出口室内消火栓;SNA型——45。单出口室内消火栓;SNS型——直角双出口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公称通径有25,50,65,80(毫米)四种。

1.使用方法。当遇有火警时,迅速打开消火栓箱,取出水带、水枪、将水带一端接在消火栓上,另一端与水枪连接,随即把消火栓手轮顺开启方向旋开,即能喷水扑救火灾。对于水枪、水带与室内消火栓已连接在一起的,只要握住水枪,拉出水带。把消火栓手轮顺开启方向旋开,即能喷水扑灭火灾。

2.维护保养。平时应经常检查室内消火栓是否完好,有无锈蚀、渗漏现象,接口垫圈是否完整无缺,老化的,应及时更换。阀杆上应经常加注润滑油,以防阀杆生锈。对长期不用的消火栓,要定期放水检查,使阀门转动机构得到转动机会,以便保证应急使用时能开启灵活自如,不致影响灭火。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了解和掌握灭火方法对每个公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和抑制法四种。

1.隔离法。就是将未燃物与已燃物隔离开,使燃烧因得不到可燃物补充而中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将燃烧点周围可燃物移走;二是关闭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处的可燃气体或液体来源;三是用泥土、黄沙等筑堤堵截可燃物流淌;四是用导管和泵迅速转移着火容器的下层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等。

2.冷却法。就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之低于燃点而终止燃烧。通常是向燃烧物上喷射或泼浇大量的水。但必须注意,对忌水物品和遇水燃烧物品,不能用水。二氧化碳和泡沫也有很好的冷却效果。

3.窒息法。就是稀释燃烧区的氧气,隔绝新鲜空气使燃烧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使用灭火器喷射泡沫覆盖在燃烧物上;向燃烧区喷射二氧化碳、氮气等不燃气体;向燃烧区喷射雾状水,水蒸气;封闭着火建筑和容器的孔洞;用泥土、黄沙、水泥、湿棉被、湿麻袋等覆盖燃烧物。

4.抑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消除燃烧中的游离基因。如喷射1211等卤代烷灭火剂。 此外,对小面积草地、灌木及其他普通固体可燃物火灾,可用扫帚、树枝、衣物等扑打。自己身上衣服着火时,可就地滚动灭火或脱下衣服扔掉。


相关内容

  • 煤矿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XXX煤业有限公司 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目 录 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2 二.井下火灾事故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7 三.矿井停风事故作业现场处置方案 .............. ...

  • 推广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 推广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为进一步增强社区 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 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 5月12日定福家园南社 区工作人员在本社区内 组织开展向社区居民宣 传"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的活动.活动中不时有居民向工作人员咨询提问.一位居民提到:&qu ...

  • 火灾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
  • 火灾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 http://www.kq81.com/ 时间:2009-3-4 10:39:15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564 1. 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1)预防明火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 米内禁止烟火,也不准用火炉取暖.严禁携带烟草.引火物下井,井下严禁吸烟.井口房和 ...

  • 火灾中的自救和互救防火与逃生的基本方法
  • 火灾中的自救和互救 防火与逃生的基本方法 所谓"利用法",即是利用有关物品进行逃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门窗逃生 在火场受困时,大多数人采用这个办法.利用门窗逃生的前提条件是火势不大,还没有蔓延到整个单元住宅,同时受困者较熟悉燃烧区内的通道情况.具体方法:把被子.毛毯 ...

  • 重大事故隐患应急预案
  • 重庆卓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重大事故隐患应急预案 为防止和杜绝各类重大事故隐患的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规范公司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卓兴特制订本专项事故隐患应急预案. 一.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 辽宁省全员安全培训试题AB卷答案
  • 一. 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5分) 1.c 2.b 3.c 4.a 5.b 6.a 7.a 8.b 9.a 10.c 11.b 12.c 13.b 14.a 15.b 16.c 17.a 18.d 19.d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 abcd 4. abd 5 ...

  • 现场处置方案编制
  • 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一. 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高效.有序地进行现场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事故对人员.环境的危害和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厂生产 ...

  • 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预案(地下开采)
  •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目 录 一.总则„„„„„„„„„„„„„„„„„„„„„„„„„2 1.编制目的„„„„„„„„„„„„„„„„„„„„„„2 2.编制依据„„„„„„„„„„„„„„„„„„„„„„2 3.企业概况„„„„„„„„„„„„„„„„„„„„„„2 4 ...

  • 煤矿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煤矿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矿井火灾事故危险性分析 引起火灾的基本要素:可燃物.热源和氧气.根据引燃物的不同,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外因火灾发生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引火源.内因火灾发生的条件是引燃物.氧气和可燃物氧化后热量聚集.火灾的燃烧消耗风流中的氧气,使风流中的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