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数量之多与类型之全居全国之首,但由于体制、经费投入情 况和办馆观念的不同,各家博物馆的发展状况迥异。有“爆棚”的大馆,也有门可罗雀的小馆;有人头攒动的临时大展,也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固定陈列。总体来说, 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不平衡。
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
vs参观人数上升不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数量急速上升:1978 年,正式开放的博物馆有14家;1988 年达56 家;1998 年,攀升至107 家;2008 年,注册博物馆145家,长期开放137 家。同时,博物馆的门类也迅速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地区博物馆仅有历史、自然科技和军事三大类,到2008 年已涵盖了专题类、自然科技类、宗教民族类、风物民俗类、区域地志类、古建园林类、文化艺术类、革命纪念馆及遗址类等十余个类别。可以说,具有鲜明地方特 色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博物馆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数量和门类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在国际大都市中仅次于英国的伦敦。
但不可否 认的是,与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相伴随的,并不是参观人数的相应提高,根据《北京地区博物馆年鉴(1999—2003)》统计,这五年的博物馆参观人数除了 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人数明显下降外,其他年份博物馆参观人数基本持平,并无显著增长。但这五年间,北京地区平均每年都要注册三四座博物馆。
统一注册后的行业管理
vs博物馆隶属关系复杂
北京地区博物馆的行业管理是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的,北京市文物局对全市博物馆负有行业管理职责。1993年北京市颁行的《北京博物馆登记暂行办法》是 国内第一部关于博物馆登记工作的地方政府规章。依据这部地方政府规章,北京市文物局于1995 年开始,在全国首次依法成立了由国内知名博物馆专家、学者及博物馆管理者组成的北京地区博物馆资格评审委员会,对申请注册的博物馆进行综合考评,实现了博 物馆统一注册,这就为实现行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北京地区的博物馆、纪念馆、故居及含博物馆性质的开放单位均为归口管理,各有自己的上级单 位,人员和资金经费的管理与投入均由各系统自行解决,并无统一的行政领导管理机关。就目前对外开放的博物馆来看,其隶属关系大致可分为:市属39家;区县 所属31家;中央单位所属38家;民办博物馆23家。这四种隶属关系下的各类博物馆,其上级主管部门更为复杂。这种复杂的隶属关系,直接导致了博物馆属地 管理原则难以贯彻或贯彻不力。对于行业管理者来说,管理起来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这些博物馆与文物局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文物局无权在人员、机构 及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管理。
大馆经费充足vs小馆度日艰难
尽管将博物馆事业界定为公益性事业,但无论是国有还是民办各类型博物馆,从事业经费的落实上来说,仍然是严重的“旱涝不均”。各博物馆的事业经费投 入是与上级主管单位的财政拨付情况、主管单位重视程度密切相关的。同样作为国有博物馆,部委属、市属、区县属博物馆的经费来源各异。这种分级财政、分灶吃 饭、分别投入的局面,导致各博物馆严重两极分化,中小博物馆的发展问题非常严峻。大馆事业经费充
足,而一些市属、区县属、行业属或民办的博物馆,连维持职 工工资都很困难。 新馆新展厅迅速增加
vs旧馆陈列内容陈旧
进入9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博物馆的发展呈加速度态势。1997年底注册的北京戏曲博物馆是北京地区注册的第100家博物馆,截至2008年底,北 京地区注册的博物馆已达145家。但在1998年之前完成注册的100家博物馆中,进行过大规模改陈的,只有故宫博物院、军事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等 20家。另外,即便是这些进行过改陈的博物馆中,如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团城演武厅、北京艺术博物馆等,它们的改陈时间距今已近10年。博物馆固定的陈列陈 旧已经成为影响观众到博物馆参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爆棚”现象vs参观质量
判断某地区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如何,不仅要看建了多少家博物馆,还要看有多少人在使用博物馆。而在这些使用者当中,又有多少人是实现了博物馆陈列布展 的目的,也就是说,博物馆展览的价值真正实现了多少?
国际博物馆协会2007年提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 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简言之,博物馆是一个人类反思自身发展历史的场 所,是一个人类进行理性认识和思考的场所。当然,这种反思的内容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技、艺术,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等多方面。首都博物馆原馆长韩永曾经对博 物馆的“核心观众群”的特点有一个很好的概括:首先,他有时间的话,第一时间会来;其次,他的参观是一种理性的认知、学习和欣赏;再次,会利用博物馆所有 或更多的辅助的教育和宣传的设备设施;最后,他会购买许多的专业书籍和资料。可是,看似人头攒动的博物馆里又有多少参观者是“核心观众”呢?
北京 市已将建设“人文北京”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北京市的各类型博物馆理应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在这一发展契机下,如何调整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不 平衡问题,就成为博物馆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朱高磊/摄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 学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0-4-6 15:18:33
关于北京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思考
[日期:2000-12-
18]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 作者:牛秀铃 [字体: 小]
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是—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北京是六朝古都,从燕、蓟古城的兴建至今已有三干多年不间断的历史,这样的 城市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
的。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十分丰富,北京本身就是一座宏大的博物馆。北京地区现有博物馆近100座,全市现有馆 藏文物226万件。数量居全国之首。如果将其作为北京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这将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为首都两个文明建设服 务,使其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就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问题发表—些粗浅的意见。
第一、博物馆业的兴旺,有赖于市民的参观欲望和积极参与。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会对精神生活产生更高的要求,参观博物馆便是这种需求之 一。从近年来的情况看,中小学生对参观博物馆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博物馆的热情是比较高的,这样的活动也受到家长的普遍重视。但目前各博物馆都在不同程度 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是专业性太强、太窄,很难吸引大量参观者,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博物馆的总体布局,一方面要有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博物馆以 满足各方面参观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必须在馆址的选择上多下功夫,诸如交通、场馆容量及配套服务设施等,都要认真论证。
第二、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要使博物馆得到较快的发展,还需注意对文化市场需求的调查。现代人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是多样化的,例如休闲、娱乐、子 女教育、旅游、学术研究、寻找信息等等。这些需求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所以还必须经常做市场调研,才能适应市场之需。
第三、发展博物馆事业,主要靠政府的投入,但民间的私人博物馆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足,不仅参观博物馆的人多了,而且还 有人有能力开办私人博物馆,来展示个人的收藏。前不久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京城忆旧 百对门墩展”,展出的门墩就是私人收藏品,展览及学术研讨会都开得不错。所以对民间收藏家举办的博物馆也应予以重视。
第四、从北京的实际出发,目前需要建立一些以北京民俗为主的博物馆。北京是六朝古都,多民族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京昧文化。严格按照封建礼教规制 的城市规划、布局严整的街道和胡同、代表北方民居的四合院、容纳百川的戏曲艺术、京昧文学、老字号以及多民族共同形成的风俗习惯等等,所有这些如果能在博 物馆中展示给后人,将会有非常重要意义,也—定会受到欢迎的。民俗博物馆的规模不必很大,最好是按不同门类设计,分布于城区各处以接近百姓。在形式上亦可 多样化,最好能有参观者直接参与的项目,同时可以考虑与展览内容相近的商业活动。甚至可以考虑将旧城区中还基本保持原貌的小区或一条胡同完全原样保护,用 于展示老北京的居民生活环境。
第五、博物馆的设计一定要有特色。独具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可以吸引大量的本地和外地人前往参观,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博物 馆自己的特色,或突出北京的地方特色,或着重表现某一行业的特色。当然也可以举办与展出内容有关的展览,例如北京的民居和其它地方就有许多不同,若将北京 四合院与山西平遥古城的民居于同一展室内展出,并将二者的区别介绍给观众,不是也很好吗。 第六、发展博物馆事业的益处不仅表现在社会效益方面,还能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首先,博物馆建设可以推动研究工作。不论什么类型的博物馆,要建 设好都有学问可做,从外观设计到展出形式都需要认真研究。其次,可以带动相关商业的发展。例如为博物馆配套的各类服务性行业,以及相关的零售业都是需要 的。这不仅是博物
馆自身的需要,还能增加许多就业机会。所以发展博物馆事业,不仅仅在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还能为发展首都经济作出贡献。可以考虑在建设小 区时,就将学校、群众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统筹安排。
第七、关于博物馆事业的经费来源。若将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则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正因为如此,才有前面提出的各种建议。在 北京宣武区,三年前由区开发公司投资,在原湖广会馆基础上修建了北京戏剧博物馆,以综合开发形式进行经营。展厅以北京地区的戏剧、戏曲为主要内容,从金中 都、明清、民国到近代京剧界的代表人物,如四大名旦(无争议的)小传介绍,还配有照片及实物,很有专题博物馆色彩。在原会馆戏楼的基础上,修复、建造成更 具有实用性的较豪华的新戏楼,平时有一些文化界、戏剧界和其他戏剧文化爱好者到这里演戏看戏,不但有票友会形式的活动还有经济收入。
但是博物馆不同于其他行业,有些博物馆受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有众多的参观者,因此建议将博物馆分类管理,一类属于公益事业完全由国家财政负 担;一类可按企业管理;一类是私人博物馆要在政策上给以支持。因前两类有较固定的建设模式,这里暂不多述,只对北京私人博物馆中,举一个较成功例子以供借 鉴。在大观圆北门有一个古陶博物馆,它是由个人投资经营的。馆主从展出古陶艺术品到收藏、鉴定及学术交流都很成功,吸引了境内外的学者,甚至每年有固定的 来自日本和韩国的学术团体。在学术交流中个人也很有收获,已经发表多篇论文及画册。
北京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北京的人文环境也好,这里有全国最多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居民的文化水平高, 这都是搞好博物馆事业的基础。只要有领导的重视,北京的博物馆一定能办得更好、更有吸引力,从而引来更多的观众。
北京将增加博物馆建设
[日期:2001-12-
17]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历史和文化重要的标志,很多世界著名城市都有内容丰富、规模庞大的博物馆。北京总结申奥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文 化的魅力”,无论政府还是百姓都在为充分挖掘“人文奥运”的内涵做努力。北京也正在通过大量建设博物馆,巩固并强化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将于2008年举 办的奥运会成为其巨大的动力。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近日表示,未来7年,北京由国家投资和行业单位筹建的博物馆将由现在的118座增加到150座。“这是继20世纪50年 代十大建筑后,北京出现的第二轮建设博物馆的热潮。”
新建设的博物馆一方面以北京宝贵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设立老字号、四合院等展馆;另一反面强调反映当代生活和科技水平的内容,建 立儿童题材的科幻、环保、生态和玩具动画类博物馆,以及IT、气象、电话专业等博物馆。
新建设的博物馆既有国家和地方投资建设的,也有企业和私人建设的中小型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将成为外国人了解北京传统文化重要的窗口,成为人文奥 运的一大亮点。
(肖文 辑
北京值得逛的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今日美术馆(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
●中央美院美术馆(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海淀区复兴路甲9 号)
●尤伦斯艺术中心(朝阳区大山子798艺术 区)
●皇城艺术馆(东城区菖蒲河沿9号)
●墙美术馆(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4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海淀区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
●北京画院美术馆(朝阳区六里屯北里1号)
●宋庄美术馆(通州区宋庄镇六合村)
●炎黄艺术馆(亚运村慧忠路九号馆)
●环铁时代美术馆(朝阳区大山子环铁大环 内)
目前,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数量之多与类型之全居全国之首,但由于体制、经费投入情 况和办馆观念的不同,各家博物馆的发展状况迥异。有“爆棚”的大馆,也有门可罗雀的小馆;有人头攒动的临时大展,也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固定陈列。总体来说, 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不平衡。
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
vs参观人数上升不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数量急速上升:1978 年,正式开放的博物馆有14家;1988 年达56 家;1998 年,攀升至107 家;2008 年,注册博物馆145家,长期开放137 家。同时,博物馆的门类也迅速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地区博物馆仅有历史、自然科技和军事三大类,到2008 年已涵盖了专题类、自然科技类、宗教民族类、风物民俗类、区域地志类、古建园林类、文化艺术类、革命纪念馆及遗址类等十余个类别。可以说,具有鲜明地方特 色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博物馆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数量和门类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在国际大都市中仅次于英国的伦敦。
但不可否 认的是,与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相伴随的,并不是参观人数的相应提高,根据《北京地区博物馆年鉴(1999—2003)》统计,这五年的博物馆参观人数除了 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人数明显下降外,其他年份博物馆参观人数基本持平,并无显著增长。但这五年间,北京地区平均每年都要注册三四座博物馆。
统一注册后的行业管理
vs博物馆隶属关系复杂
北京地区博物馆的行业管理是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的,北京市文物局对全市博物馆负有行业管理职责。1993年北京市颁行的《北京博物馆登记暂行办法》是 国内第一部关于博物馆登记工作的地方政府规章。依据这部地方政府规章,北京市文物局于1995 年开始,在全国首次依法成立了由国内知名博物馆专家、学者及博物馆管理者组成的北京地区博物馆资格评审委员会,对申请注册的博物馆进行综合考评,实现了博 物馆统一注册,这就为实现行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北京地区的博物馆、纪念馆、故居及含博物馆性质的开放单位均为归口管理,各有自己的上级单 位,人员和资金经费的管理与投入均由各系统自行解决,并无统一的行政领导管理机关。就目前对外开放的博物馆来看,其隶属关系大致可分为:市属39家;区县 所属31家;中央单位所属38家;民办博物馆23家。这四种隶属关系下的各类博物馆,其上级主管部门更为复杂。这种复杂的隶属关系,直接导致了博物馆属地 管理原则难以贯彻或贯彻不力。对于行业管理者来说,管理起来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这些博物馆与文物局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文物局无权在人员、机构 及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管理。
大馆经费充足vs小馆度日艰难
尽管将博物馆事业界定为公益性事业,但无论是国有还是民办各类型博物馆,从事业经费的落实上来说,仍然是严重的“旱涝不均”。各博物馆的事业经费投 入是与上级主管单位的财政拨付情况、主管单位重视程度密切相关的。同样作为国有博物馆,部委属、市属、区县属博物馆的经费来源各异。这种分级财政、分灶吃 饭、分别投入的局面,导致各博物馆严重两极分化,中小博物馆的发展问题非常严峻。大馆事业经费充
足,而一些市属、区县属、行业属或民办的博物馆,连维持职 工工资都很困难。 新馆新展厅迅速增加
vs旧馆陈列内容陈旧
进入9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博物馆的发展呈加速度态势。1997年底注册的北京戏曲博物馆是北京地区注册的第100家博物馆,截至2008年底,北 京地区注册的博物馆已达145家。但在1998年之前完成注册的100家博物馆中,进行过大规模改陈的,只有故宫博物院、军事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等 20家。另外,即便是这些进行过改陈的博物馆中,如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团城演武厅、北京艺术博物馆等,它们的改陈时间距今已近10年。博物馆固定的陈列陈 旧已经成为影响观众到博物馆参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爆棚”现象vs参观质量
判断某地区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如何,不仅要看建了多少家博物馆,还要看有多少人在使用博物馆。而在这些使用者当中,又有多少人是实现了博物馆陈列布展 的目的,也就是说,博物馆展览的价值真正实现了多少?
国际博物馆协会2007年提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 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简言之,博物馆是一个人类反思自身发展历史的场 所,是一个人类进行理性认识和思考的场所。当然,这种反思的内容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技、艺术,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等多方面。首都博物馆原馆长韩永曾经对博 物馆的“核心观众群”的特点有一个很好的概括:首先,他有时间的话,第一时间会来;其次,他的参观是一种理性的认知、学习和欣赏;再次,会利用博物馆所有 或更多的辅助的教育和宣传的设备设施;最后,他会购买许多的专业书籍和资料。可是,看似人头攒动的博物馆里又有多少参观者是“核心观众”呢?
北京 市已将建设“人文北京”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北京市的各类型博物馆理应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在这一发展契机下,如何调整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不 平衡问题,就成为博物馆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朱高磊/摄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 学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0-4-6 15:18:33
关于北京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思考
[日期:2000-12-
18]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 作者:牛秀铃 [字体: 小]
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是—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北京是六朝古都,从燕、蓟古城的兴建至今已有三干多年不间断的历史,这样的 城市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
的。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十分丰富,北京本身就是一座宏大的博物馆。北京地区现有博物馆近100座,全市现有馆 藏文物226万件。数量居全国之首。如果将其作为北京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这将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为首都两个文明建设服 务,使其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就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问题发表—些粗浅的意见。
第一、博物馆业的兴旺,有赖于市民的参观欲望和积极参与。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会对精神生活产生更高的要求,参观博物馆便是这种需求之 一。从近年来的情况看,中小学生对参观博物馆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博物馆的热情是比较高的,这样的活动也受到家长的普遍重视。但目前各博物馆都在不同程度 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是专业性太强、太窄,很难吸引大量参观者,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博物馆的总体布局,一方面要有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博物馆以 满足各方面参观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必须在馆址的选择上多下功夫,诸如交通、场馆容量及配套服务设施等,都要认真论证。
第二、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要使博物馆得到较快的发展,还需注意对文化市场需求的调查。现代人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是多样化的,例如休闲、娱乐、子 女教育、旅游、学术研究、寻找信息等等。这些需求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所以还必须经常做市场调研,才能适应市场之需。
第三、发展博物馆事业,主要靠政府的投入,但民间的私人博物馆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足,不仅参观博物馆的人多了,而且还 有人有能力开办私人博物馆,来展示个人的收藏。前不久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京城忆旧 百对门墩展”,展出的门墩就是私人收藏品,展览及学术研讨会都开得不错。所以对民间收藏家举办的博物馆也应予以重视。
第四、从北京的实际出发,目前需要建立一些以北京民俗为主的博物馆。北京是六朝古都,多民族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京昧文化。严格按照封建礼教规制 的城市规划、布局严整的街道和胡同、代表北方民居的四合院、容纳百川的戏曲艺术、京昧文学、老字号以及多民族共同形成的风俗习惯等等,所有这些如果能在博 物馆中展示给后人,将会有非常重要意义,也—定会受到欢迎的。民俗博物馆的规模不必很大,最好是按不同门类设计,分布于城区各处以接近百姓。在形式上亦可 多样化,最好能有参观者直接参与的项目,同时可以考虑与展览内容相近的商业活动。甚至可以考虑将旧城区中还基本保持原貌的小区或一条胡同完全原样保护,用 于展示老北京的居民生活环境。
第五、博物馆的设计一定要有特色。独具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可以吸引大量的本地和外地人前往参观,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博物 馆自己的特色,或突出北京的地方特色,或着重表现某一行业的特色。当然也可以举办与展出内容有关的展览,例如北京的民居和其它地方就有许多不同,若将北京 四合院与山西平遥古城的民居于同一展室内展出,并将二者的区别介绍给观众,不是也很好吗。 第六、发展博物馆事业的益处不仅表现在社会效益方面,还能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首先,博物馆建设可以推动研究工作。不论什么类型的博物馆,要建 设好都有学问可做,从外观设计到展出形式都需要认真研究。其次,可以带动相关商业的发展。例如为博物馆配套的各类服务性行业,以及相关的零售业都是需要 的。这不仅是博物
馆自身的需要,还能增加许多就业机会。所以发展博物馆事业,不仅仅在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还能为发展首都经济作出贡献。可以考虑在建设小 区时,就将学校、群众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统筹安排。
第七、关于博物馆事业的经费来源。若将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则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正因为如此,才有前面提出的各种建议。在 北京宣武区,三年前由区开发公司投资,在原湖广会馆基础上修建了北京戏剧博物馆,以综合开发形式进行经营。展厅以北京地区的戏剧、戏曲为主要内容,从金中 都、明清、民国到近代京剧界的代表人物,如四大名旦(无争议的)小传介绍,还配有照片及实物,很有专题博物馆色彩。在原会馆戏楼的基础上,修复、建造成更 具有实用性的较豪华的新戏楼,平时有一些文化界、戏剧界和其他戏剧文化爱好者到这里演戏看戏,不但有票友会形式的活动还有经济收入。
但是博物馆不同于其他行业,有些博物馆受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有众多的参观者,因此建议将博物馆分类管理,一类属于公益事业完全由国家财政负 担;一类可按企业管理;一类是私人博物馆要在政策上给以支持。因前两类有较固定的建设模式,这里暂不多述,只对北京私人博物馆中,举一个较成功例子以供借 鉴。在大观圆北门有一个古陶博物馆,它是由个人投资经营的。馆主从展出古陶艺术品到收藏、鉴定及学术交流都很成功,吸引了境内外的学者,甚至每年有固定的 来自日本和韩国的学术团体。在学术交流中个人也很有收获,已经发表多篇论文及画册。
北京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北京的人文环境也好,这里有全国最多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居民的文化水平高, 这都是搞好博物馆事业的基础。只要有领导的重视,北京的博物馆一定能办得更好、更有吸引力,从而引来更多的观众。
北京将增加博物馆建设
[日期:2001-12-
17]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历史和文化重要的标志,很多世界著名城市都有内容丰富、规模庞大的博物馆。北京总结申奥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文 化的魅力”,无论政府还是百姓都在为充分挖掘“人文奥运”的内涵做努力。北京也正在通过大量建设博物馆,巩固并强化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将于2008年举 办的奥运会成为其巨大的动力。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近日表示,未来7年,北京由国家投资和行业单位筹建的博物馆将由现在的118座增加到150座。“这是继20世纪50年 代十大建筑后,北京出现的第二轮建设博物馆的热潮。”
新建设的博物馆一方面以北京宝贵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设立老字号、四合院等展馆;另一反面强调反映当代生活和科技水平的内容,建 立儿童题材的科幻、环保、生态和玩具动画类博物馆,以及IT、气象、电话专业等博物馆。
新建设的博物馆既有国家和地方投资建设的,也有企业和私人建设的中小型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将成为外国人了解北京传统文化重要的窗口,成为人文奥 运的一大亮点。
(肖文 辑
北京值得逛的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今日美术馆(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
●中央美院美术馆(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海淀区复兴路甲9 号)
●尤伦斯艺术中心(朝阳区大山子798艺术 区)
●皇城艺术馆(东城区菖蒲河沿9号)
●墙美术馆(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4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海淀区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
●北京画院美术馆(朝阳区六里屯北里1号)
●宋庄美术馆(通州区宋庄镇六合村)
●炎黄艺术馆(亚运村慧忠路九号馆)
●环铁时代美术馆(朝阳区大山子环铁大环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