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苦难的哲学思考

关于苦难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苦难 拒绝承认 承认接受 美德

摘 要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东西是一定存在的,那一定会是苦难。可以预料的,

不能预料的,我们都不能避免苦难的发生。苦难的存在已经违背了我们对于正义和秩序的直觉上的理解。它的出现和分配是那么的随意和不公平,以至于我们不能按照平常普通的逻辑思维理解它。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不可预测的苦难却要一直伴随我们,因此,我们必须要知道该如何最恰当的去理解它,如何去与它安然共处,如何不让自己在它来临之际陷入崩溃边缘。

正文: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东西是一定存在的,那一定会是苦难。可以预料的,不能预料的,我们都不能避免苦难的发生。可怕的事情甚至会在一个人还没真正“知道”苦痛是怎么回事之前就发生了,例如早产儿的死亡;有时候,即使让人们已经失去感受痛苦的能力了,他们还是要继续遭受苦难的折磨,比如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在他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里所受尽的痛苦。苦难的存在已经违背了我们对于正义和秩序的直觉上的理解。它的出现和分配是那么的随意和不公平,以至于我们不能按照平常普通的逻辑思维理解它。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不可预测的苦难却要一直伴随我们,因此,我们必须要知道该如何最恰当的去理解它,如何去与它安然共处,如何不让自己在它来临之际陷入崩溃边缘。 我所了解得到的关于苦难的一些观点可以粗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否认苦难存在的所谓的乐观主义者。另一种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承认苦难存在并接受它,与其共进的。 我这里第一种指的否认苦难存在,并非指那些不能承受苦难之重的懦夫,而是指拒绝承认他们正在承受的苦难是一种苦难的那一类人,简单点说,就是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苦难这个词,他们根本不认为这世上有东西能糟糕到要被称为苦难。这里我要提到一个例子,关于古罗马思想家塞内卡的。他是几朝元老,还曾是尼禄的导师,但尼禄后来下

令让他自杀。由于被指控和修女通奸,他被驱逐并流放科西嘉岛。虽然被流放,他却不感觉是什么苦难,他还请求其他人,特别是他的母亲不要为他哭泣。他不仅想要安慰自己的母亲,还想要安慰整个世界的人类。在他看来,所有降临到我们身上的东西,或者外界施加的东西,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无关紧要的”,对于我们能否过上开心的好生活无关。他说道:“我现在所处的情境中没有任何东西让我自己或者我的家人不开心。”还说:“我甚至不会被弄的不开心。”对塞内卡来说,被放逐表面上看来是苦难的,实际并非如此。在他觉得,流放仅仅是换个地方罢了。同理,贫穷在他看来,只要我们还没有陷入贪婪和奢侈的疯狂,也不是什么不可忍受的。只要我们不再自大并且承认人活着只需要很少的东西就可以生存和发展,贫穷和苦难根本就不是什么我们需要担心的东西。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塞内卡是怎么阐述苦难是多么虚无的这一观点。

第二种是承认接受苦难,并始终坚信他们能从苦难中得到成长的人。有这样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这些话语实质上都是反映出苦难是好运的前奏这层含义。我不能说明苦难与好运之间是否真的有这样一种因果关系,但是,有一种说法是“否极泰来”。这是否能说明苦难与好运之间确实有着某种不明概率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不少经受苦难的人们努力经历过苦难向往美好。而这本身,就不是件坏事。人们在经受苦难时,总能得到一定的成长。苦难为受害者提供了在忍受、度过和战胜苦难时展示美德的机会。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有人又有这样的观点:苦难的经历对于展示美德是一个必要的机会。首先,经受苦难对于珍惜美德和荣耀的人来说,是一种优待和必需,因为苦难可以作为他们力量和性格的一种考验。引用塞内卡的话“没有人比从来没遭遇过逆境的人更难过了,因为他失去了检验自己的特权。”你会“很不幸,如果你从来没有不幸过”。如果没有苦难,有些简单的美德我们无法解释。但是理论必要性是一回事,道德需要又是另一回事。现实中,我们需要的是美德而不是逆境和苦难。我们需要美德来面对苦难是对的,但我们绝对不可以需要逆境来使得美德成为可能。虽然苦难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真实世界所看到的大多数的苦难——那些人为的造成的、不公平的、过分的、非自觉遭受的苦难——根本是不必要的。没有人会想要进行这种残忍的计算,来看多少的好事和美德能够使一定程度的残害和一定形式的苦难有道理。

纵观这以上的观点,我觉的,苦难可以产生意义,但是苦难本身还不足以有意义。毫无疑问,这听起来不是很令人鼓舞,而且容易产生生命对于苦难如此脆弱的想法。但是,笼罩在理性的悲观阴影之下的生命也比基于妄想、唏嘘的希望、自欺和盲目乐观的生命好。如果这个世界不完美充满苦难,对于生活的唯一积极立场就是充满勇气地面对它,而且了解我们的脆弱和不完美。无论如何,这和假装苦难不存在或是认为苦难能带来美德要积极的多。

关于苦难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苦难 拒绝承认 承认接受 美德

摘 要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东西是一定存在的,那一定会是苦难。可以预料的,

不能预料的,我们都不能避免苦难的发生。苦难的存在已经违背了我们对于正义和秩序的直觉上的理解。它的出现和分配是那么的随意和不公平,以至于我们不能按照平常普通的逻辑思维理解它。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不可预测的苦难却要一直伴随我们,因此,我们必须要知道该如何最恰当的去理解它,如何去与它安然共处,如何不让自己在它来临之际陷入崩溃边缘。

正文: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东西是一定存在的,那一定会是苦难。可以预料的,不能预料的,我们都不能避免苦难的发生。可怕的事情甚至会在一个人还没真正“知道”苦痛是怎么回事之前就发生了,例如早产儿的死亡;有时候,即使让人们已经失去感受痛苦的能力了,他们还是要继续遭受苦难的折磨,比如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在他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里所受尽的痛苦。苦难的存在已经违背了我们对于正义和秩序的直觉上的理解。它的出现和分配是那么的随意和不公平,以至于我们不能按照平常普通的逻辑思维理解它。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不可预测的苦难却要一直伴随我们,因此,我们必须要知道该如何最恰当的去理解它,如何去与它安然共处,如何不让自己在它来临之际陷入崩溃边缘。 我所了解得到的关于苦难的一些观点可以粗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否认苦难存在的所谓的乐观主义者。另一种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承认苦难存在并接受它,与其共进的。 我这里第一种指的否认苦难存在,并非指那些不能承受苦难之重的懦夫,而是指拒绝承认他们正在承受的苦难是一种苦难的那一类人,简单点说,就是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苦难这个词,他们根本不认为这世上有东西能糟糕到要被称为苦难。这里我要提到一个例子,关于古罗马思想家塞内卡的。他是几朝元老,还曾是尼禄的导师,但尼禄后来下

令让他自杀。由于被指控和修女通奸,他被驱逐并流放科西嘉岛。虽然被流放,他却不感觉是什么苦难,他还请求其他人,特别是他的母亲不要为他哭泣。他不仅想要安慰自己的母亲,还想要安慰整个世界的人类。在他看来,所有降临到我们身上的东西,或者外界施加的东西,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无关紧要的”,对于我们能否过上开心的好生活无关。他说道:“我现在所处的情境中没有任何东西让我自己或者我的家人不开心。”还说:“我甚至不会被弄的不开心。”对塞内卡来说,被放逐表面上看来是苦难的,实际并非如此。在他觉得,流放仅仅是换个地方罢了。同理,贫穷在他看来,只要我们还没有陷入贪婪和奢侈的疯狂,也不是什么不可忍受的。只要我们不再自大并且承认人活着只需要很少的东西就可以生存和发展,贫穷和苦难根本就不是什么我们需要担心的东西。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塞内卡是怎么阐述苦难是多么虚无的这一观点。

第二种是承认接受苦难,并始终坚信他们能从苦难中得到成长的人。有这样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这些话语实质上都是反映出苦难是好运的前奏这层含义。我不能说明苦难与好运之间是否真的有这样一种因果关系,但是,有一种说法是“否极泰来”。这是否能说明苦难与好运之间确实有着某种不明概率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不少经受苦难的人们努力经历过苦难向往美好。而这本身,就不是件坏事。人们在经受苦难时,总能得到一定的成长。苦难为受害者提供了在忍受、度过和战胜苦难时展示美德的机会。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有人又有这样的观点:苦难的经历对于展示美德是一个必要的机会。首先,经受苦难对于珍惜美德和荣耀的人来说,是一种优待和必需,因为苦难可以作为他们力量和性格的一种考验。引用塞内卡的话“没有人比从来没遭遇过逆境的人更难过了,因为他失去了检验自己的特权。”你会“很不幸,如果你从来没有不幸过”。如果没有苦难,有些简单的美德我们无法解释。但是理论必要性是一回事,道德需要又是另一回事。现实中,我们需要的是美德而不是逆境和苦难。我们需要美德来面对苦难是对的,但我们绝对不可以需要逆境来使得美德成为可能。虽然苦难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真实世界所看到的大多数的苦难——那些人为的造成的、不公平的、过分的、非自觉遭受的苦难——根本是不必要的。没有人会想要进行这种残忍的计算,来看多少的好事和美德能够使一定程度的残害和一定形式的苦难有道理。

纵观这以上的观点,我觉的,苦难可以产生意义,但是苦难本身还不足以有意义。毫无疑问,这听起来不是很令人鼓舞,而且容易产生生命对于苦难如此脆弱的想法。但是,笼罩在理性的悲观阴影之下的生命也比基于妄想、唏嘘的希望、自欺和盲目乐观的生命好。如果这个世界不完美充满苦难,对于生活的唯一积极立场就是充满勇气地面对它,而且了解我们的脆弱和不完美。无论如何,这和假装苦难不存在或是认为苦难能带来美德要积极的多。


相关内容

  •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思考的几个命运问题
  •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思索的几个命运问题 内容提要:在我看来,命运的问题总是离不开生死.生与死是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生命的首要内容.而史铁生以其独特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里,通过对地坛的环境景物描写.四时季节变化以及在地坛中遇到的人物的描述,阐释了几个有关命 ...

  • 关于逆境与成功的名人名言
  • 布:励志 | 分类:名人名言 | 发表评论 关于逆境与成功的名人名言 在逆境中我们有可能会成功也有可能就此堕落,一蹶不振,想要获得成功就要战胜逆境.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逆境与成功的名人名言,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人名言栏目! 1.自己甘愿受辱的人,受污辱也活该.--英国作家 科福德 F ...

  • [微悦读]读周国平的[论苦难]
  • 读周国平的<论苦难> 2014-10-08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记者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数的犹太人惨死于纳粹分子肆意猖獗的铁蹄,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贫穷犹太家庭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被逮捕,他的家人也没有幸免于难.在纳粹集中营里,他亲睹充噬着血腥气味的煤气室.焚火炉如同恶魔般血淋淋地吞 ...

  • 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
  • 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 孙少平是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最为深入人心的人物,他因自身的不懈奋斗赢得读者的赞赏与青睐.路遥笔下的孙少平形象鲜活.生动,不尽完美.本文将通过孙少平的人生探索.苦难与人性完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孙少平苦难性格 小说<平凡的世界>作为20世纪 ...

  • 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
  • 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 摘要:本文通过余华的代表作<活着>里主人公福贵一次次的经受亲人.朋友的死亡的打击,最后一个人无依无靠.孤独而平静的活着,来展示人在极端的苦难状态下的生命承受力,并由此浅析余华的苦难哲学和苦难带给人的反思. 关键词:活着:余华:死亡:苦难哲学 中西方 ...

  • 关于逆境的格言
  • 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我们对待处境的态度的影响。(古罗马哲学家 西尼加 L A) 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美国作家 海伦·凯勒)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莎士比亚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 ...

  • 分析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的生命意识
  • 分析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的生命意识 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万3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 ...

  • 关于逆境的名言名句
  • light troubles speak; great troubles keep silent. (lucius annaeus seneneca, ancient roman philosopher) 小困难,大声叫嚷:大困难,闷声不响.(古罗马哲学家 尼加 l a) mishaps are l ...

  • 卖报歌教师教学反思
  • <卖报歌>教学反思 对本次课的总体评价 优点 <卖报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大多数的学生在没教唱之前就会唱这首 歌了,因此学歌的热情持续时间比其他的歌短.因此,在学唱过程中,我安排 讲述关于报童的故事,让学生对报童们的苦难生活有个直观的了解,同时强调 报童的生活年代是二十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