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解析

2010年3月

第8卷第1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March,2010Vo】.8No.1

文章编号:1672-2795(2010)Ol-0105-05

朱玲李梅

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解析

摘要:中国一代声乐艺术教育教学大师——沈湘先生,在世时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

的著名歌唱家,造就了诸多著名的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声乐教学艺术》这部著作是其留给

从事声乐教育教学事业后来者的一份宝贵遗产;从其声乐教学艺术理论和实践中,有三点教育

教学理念,即强调个性化的教学原则、注重综合型的素质要求、主张合作式的教学关系,可资

院校声乐教师学习借鉴。

关键词: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个性教学;综合素质;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

ProbeintoShenXiang’STeachingIdeaofVocalArtEducation

ZHULing,LIMei

Abstract:China’smasterofvocal

singers

ArtisaarteducationMr.ShenXianghastrainedalargenumberoffamousandcultivatedmanywell—knowneducatorsofvocalart.ThebookShenXiang’sVocalTeachingvaluableheritageforthoseengaginginvocalmusiceducationandteaching.There

toarethreeedu—cationalandteachingideasforvocalmusicteacherslearnfromhisteachingtheoryandpracticeofvocal

onmusic,namelyemphasisofindividualizedinstruction,focusing

theCO—teachingrelationship.comprehensivequalityandadvocating

Keywords:ShenXiang;vocalart;educationandteachingidea;individualizedteaching;comprehen—

sirequality;CO—teaching

引言

沈湘先生(1921一1993)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声乐艺术教育教学大师,在世时不仅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歌唱家,如李晋玮、杨比得、郭淑贞、孟贵彬、梁宁、迪里拜尔、范竞马、黑海涛、陈志、殷秀梅、关牧村、赵登峰、袁晨野等,还为我国造就了诸多著名的声乐艺术教育家,如郭淑贞、金铁林等,以及由其培养的新一代蜚声国际国内的青年歌唱家,如彭丽嫒、宋祖英、戴玉强、阎维文、张也、么红、吴碧霞等,他们共同为繁荣和弘扬中国声乐艺术并使之立于当代世界音乐艺术之林,愈来愈受到世人的瞩目作出了卓越贡献,这给国人带来艺术审美享受的同时也带来民族自豪荣耀的共享。

收稿日期:2009.11-08

作者简介:朱玲(1958一)女,安徽蚌埠人,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温州325035)李梅(1959一)女,浙江景宁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杭州310053)

・106・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第8卷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这部著作则是沈湘先生留给从事声乐教育教学事业后来者的一份宝贵遗产。该书虽然只是沈湘先生两次声乐讲学的内容,却是其一生从事声乐艺术演唱和声乐艺术教学不懈探索而获得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其中不仅涵盖了对歌唱艺术规律、美声唱法的渊源及特点、歌唱的基本要素、声乐演唱的技法及风格等方面的论说,而且涵盖了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怎样做一名称职的声乐教师的阐述,内容既博大精深又浅显易懂。中国声乐艺术界以及声乐教育界有多少人从中受益可以说难以计数,查阅中国研究声乐艺术的学术论文,其中很多篇是以此作为重要参考文献之一的。本文作者作为从事院校声乐教学的晚辈,更是从中受益良多。要想对沈湘先生声乐教学艺术理论和实践做一个全面且系统性的研究,这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以下仅从其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这一视角谈三点浅识。

一、强调个性化的教学原则

沈湘先生在其声乐教学实践中非常强调声乐教学的个性化原则。他在讲课中采用多种形象的比喻一再告诫年轻教师:“教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某一个经验、某种现象来代替学生们千差万别的状况。……做得好的提琴,本质上一个琴一个味儿,当老师的不应该只喜欢某一把琴、某一种声音。如果你把所有学琴的学生都教成一个昧儿,这就麻烦了。教器乐可以换琴还好办,教声乐就更麻烦了,因为每一个人的乐器长得不一样,唱出的音色和声部也不一样。假如你教了10个学生,因为你只喜欢一种声音,结果所有的嗓音都被教成一种声音,所有学生都被教成一个‘味儿’,但其余的学生都被牺牲了。所以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不要用一个固定的经验、某种喜爱的音响来教所有学生,教学一定要很客观地分析教学对象;……艺术是讲究个人特点的,不要人人穿西装,人人穿马褂。一个人一个样,要重视个人特点。我不赞成雷同或过分强调共性。真正的出成绩,使你成名获得成功的,倒是你歌唱中富有个性的特点。真正的艺术不是机械的,不是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艺术就是要有特点,包括音色和唱法都要有特点。如果某人的歌唱有特点而且是好的,教师千万不要给他去掉,认为人家都那样,你怎么这样。不要按你的喜爱去改,这样不好。”…73_76

以上一番话可以说是沈湘先生的经验之谈和肺腑之言,因为他在这方面既有过失败的教训,也有着成功的经验。在上述讲课过程中,他并不避讳谈自己以往的失误(大师级的人物大都如此坦荡),坦言自己曾干过按自己的喜爱去改学生的事,结果“人家挺好的声音让我给改了,改完了,我后悔了,想再改回来,办不到了”…M。关于成功方面的事例,沈先生在这次讲课中虽未有提及,但我们可以通过他指导范竞马的教学做法,深刻体会和领悟他的上述言论。沈先生在最初给范竞马上声乐指导课的时候就颇费思量l范竞马在唱高音的时候有通常所说的“紧、白”的毛病,要是全改掉,他原有的味也就没了,可那正是听众所喜欢的;而要完全保留,他的高音永远是个坎。沈先生最后采取的办法是,既打通他的整个声区,又开掘他硬中藏韧、柔中透刚的独特味儿。后于1987年,范竞马参加英国卡狄夫世界歌唱家比赛,以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最终获得优胜奖,捧回一个水晶杯。在这次大赛中,评委和观众都特别喜欢范竞马。其中一个评委是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指导,听了范竞马的演唱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的味不是帕瓦罗蒂的,也不是多明戈的”。对此,沈先生总结道:“一个缺点an-个优点等于特点,但这个特点减去一个缺点很可能等于零。”[1】29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沈先生为了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是如何辩证地对待学生的“毛病”以及因材施教的良苦用心。

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领域可以说是一项公认的具有普适性意义的教学原则,体现在声乐教学方面就是要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导向,这是由艺术规律决定的。声乐艺术是一种表情艺术,相对于词曲文本来说属于“二度创作”。艺术创作最忌讳的是雷同,一个艺术家要想使自己的创作有别于他人,就必须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并能形成个人的创作风格。沈湘先生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会说“真正的出成绩,使你成名获得成功的,倒是你歌唱中富有个性的特点”。因此,他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如迪里拜

第1期朱玲李梅: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解析・107・尔、殷秀梅、关牧村等)保持着自身的优良个性,极力主张“教学上要有总原则,但运用到每个学生身上又要非常具体化。用一种方法去套所有的人不行,用教好一个学生的经验去教所有的学生也不会成功。应该按照每个人的不同条件,训练出自己的风格,塑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歌唱人才”…瑚。我们不少声乐教师(包括本人在内),其实也不是不懂得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不是不懂得艺术创作个性化的重要性,但懂得不一定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演唱方法科学性的指导,而忽略其演唱特点以及风格独特性的保护和培养。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声乐学生在刚入校时确实多多少少带着一点“个性特点”,但由于其在演唱方法上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以及教师对其“个性特点”认识上的偏差,经过教师的指导,出校时“毛病”是克服了,唱法也科学了,但其原有的“个性特点”却荡然无存了。近些年社会上经常抱怨参加大奖赛的青年歌手演唱“千人一声”,这恐怕与我们高校声乐教师过于注重“唱法的科学性”不无关系,需要我们很好地对此进行反思。由此更能看出,沈先生在指导范竞马的教学做法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们院校声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二、注重综合型的素质要求

沈湘先生认为,歌唱的表现能力是多种智慧、能力的综合,即不仅对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有观察、分析理解能力,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感受、体验和认识能力,而且有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因此,沈湘先生在声乐艺术教学中始终注意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上下工夫,在注重歌唱技巧及表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还十分强调艺术修养及艺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教导学生,“歌唱技巧是获得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必要手段,歌唱者必须重视技术的磨炼,以求得艺术的完美。不管哪种风格,外国的也好,我们民族民间的也好,好的演唱是从不脱离内容的。技术与内容的关系要摆得对,技术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歌唱不仅是文字与音符的组合,更重要的它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因此,我们要求歌唱者不仅要掌握完善的发声技巧,还必须具备音乐和文学及其他各方面的修养,要注意生活的积累。内心越充实,表现出来的内容则越丰富。”…83“技术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音乐修养。”…260“歌唱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艺术道德更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日常具体教学中,他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演唱风格、歌词内容、语言特点、歌曲结构、音高及节奏力度速度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把握乐曲的处理和声音的应用,而且建议学生听交响乐、看话剧、阅读文学作品,从其他姊妹艺术中汲取养料,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歌唱;并要求学生在台上演唱时“心里要有听众,认真对待台下听众的反应,遇到听众热情不高时,不能只怨听众,也要问问自己”…”。正因为沈湘先生本身常年好学善学、涉猎广泛、兼收并蓄、学养丰富,所以他在给学生作声乐艺术指导时能够做到既精确细致又浅显易懂,使学生对所演唱的曲目内涵既能理解透彻又能表现到位。可以说,经过他指导的学生之所以能够有多人在世界重要声乐赛事中获得金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师生的综合素质。

比照沈湘先生的上述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和要求,反观我们有些院校的声乐教学,则往往是注重于声乐表演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教研活动也多在这方面倾注精力,而对如何提高声乐学生的基本素质(高尚的品行素质、创造性的音乐思维等)以及非音乐文化素质(一般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素养结构)不够重视,缺乏要求,导致教学瓶颈现象的发生,即教学到一定阶段,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表现能力都很难再提高了。究其根本原因,“重专业、轻素养”的教学观念制约了声乐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专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将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有效地协调起来,是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专业人才的关

・108・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第8卷键。因为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而“从事一项专业工作时,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非专业素养会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口¨。。同样道理,就院校专业声乐艺术教学来讲,对学生不仅要注重声乐表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否则就达不到造就声乐表演艺术家的培养目标。“一个真正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不仅需要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术和技巧,而且需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J“重专业、轻素养”的教学观念只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匠人,而不可能将其培养成真正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沈湘先生的上述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教学实践和丰硕成果,从正面对此作了无可争辩的映证,也为我们现今院校专业声乐艺术教育教学如何将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有效地协调起来,提供了良好的启发和借鉴。

三、主张合作式的教学关系

在院校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人际问的信息交换来完成知识技能的转移和发展”B¨”,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沈湘先生深知在声乐教学中建立师生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不仅亲身实践,还反复告诫年轻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以自己的喜爱、自己的经验去概括一切,更不要认为你自己有一套学说,有一套理论,要让每一位学生去为你的学说服务,这是最糟的教学方法。不要让学生替你唱,也不要替别人唱,要让学生唱自己”。并强调“一定要真正按照学生的条件帮助学生去唱,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不要让学生替你唱,替你的学说、替你的主张去唱。在教学上要防止不必要的强制。……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他认为,作为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唱好,就千万不能让学生为自己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做十个有九个是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去考虑学生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要有共同语言,互相理解。教师对每个学生知道得越清楚,了解得越透彻,解决每个学生具体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用自己的某些经验和想法或听到某个人唱的经验去套所有的学生。教师要紧紧把住“帮助学生唱”这一关键。

沈湘先生的上述思想言论颇有些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的精髓。我们知道,合作教育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之一。其基本主张是:在师生人际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在教学目标上让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而不是让其单纯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等。合作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即在师生人际关系中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态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还是被强制的学习“囚徒”。为了创造具有真诚、接受、理解三要素的师生人际关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逐步自我实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澄清他们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维持一个健康的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H1合作教育思潮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介绍和关注还是近些年的事,而沈先生当时就已在自觉践行这一理念。从现有掌握的文字资料来看,我们无法判断沈先生当初是对这一思潮动向有所了解和研究,还是“英雄所见略同”,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当时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处于时代发展前列的,丝毫不落后于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沈先生要求他人去做的,正是他在声乐教育教学实践中躬行的。沈湘先生曾与人谈起他对关牧村的声乐教学,“关牧村进我班之前已是观众十分喜爱的歌手。她让我保留她的味道。我说行呀,老师就是帮助学生的。你底儿打得不错,用不着从头来,在现在的水平上往上走。她的教案,我俩多次商量。这不,听众喜欢的东西,我一点不碰。也有人说这样不科学,但你得

第1期朱玲李梅: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解析・109・尊重她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关牧村的这点苦味别人倒还真没有”…291一。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风格,为了尊重听众认可的音色形象,沈先生并没有以权威自居,让学生只按他的想法和要求去做,而是多次与学生一起共商教案。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师生的悉心合作,关牧村在保持原有个性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提高了演唱技能,拓宽了演唱体裁范围,成长为我国声乐界~名独具特色的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至今仍一直活跃在国内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经常出国演出。即使是在严肃音乐受冷落时,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有一次上公开课,中途学生可能因达不到沈先生的要求而情绪上有点紧张。沈先生发现后立即给予鼓励和开导,“我给你点勇气,不要担心上课,像过关一样,要心情坦然、放松,课才能上好,我不是来给你找别扭,而是帮助你的,记住这个关系,我尽量不急躁,你要尽量多理解,这样课才能上好”…Ⅲ7。从沈先生的言语和做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并不是秉承传统的“师道尊严”,而是“以学生为本”,始终把学习主体放在主要地位,将教学主体置于辅助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协作来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由上述事例可见,“前辈声乐教学大师之所以能培养出那么多享誉国内外的歌唱家,不仅在于对声乐技能技巧方面的科学把握,而且在于对师生教学关系方面的高超把握”p1。

结语

综观沈湘先生声乐艺术教育教学实践,在其教学语言、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艺术和个性特点,充溢着高超的教育智慧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和现代民主意识,在向学生传授声乐艺术真善美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人格上的真善美,体现着崇高的艺德和师德,不愧为一代德艺双馨的声乐艺术家和声乐教育家。当其年届古稀且身患严重的心脏病时,他全然不顾仍四处讲学,尤为注重培养青年声乐教师。他曾对身边的人说,“再给我5年,不不,不够,10年,全国各地,我走走,辅导青年教师,他们提高了,带出更多的学生。在国际上获奖,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追求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水平”…掰。人们常说,对先哲伟人最好的纪念莫过于对其精神遗产的继承。作为像本文作者这样的从事院校声乐教学的年轻教师来讲,更应以沈湘先生为榜样,学习他热爱声乐教育事业和德艺双馨的优良品格,精忠教职,执著追求,不懈探索,踏实工作,不断提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为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水平尽到一份添砖加瓦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沈湘,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71.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91.[5]朱玲.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声乐教学[J].艺术百家,2006(5):151

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解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朱玲, 李梅, ZHU Ling, LI Mei朱玲,ZHU Ling(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温州,325035), 李梅,LI Mei(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310053)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2010,08(1)0次

参考文献(5条)

1.沈湘.李晋玮.李晋瑗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1998

2.方展画 高等教育学 2000

3.张前 音乐美学教程 2002

4.顾明远.孟繁华 国际教育新理念 2004

5.朱玲 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声乐教学 2006(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郑路 解析沈湘教授的若干声乐教学理论观点 -乐府新声2007,""(3)

沈湘老师不仅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很强的教学能力,而且他平易近人、轻松幽默、慈祥和蔼,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宝贵的声乐艺术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声乐艺术之路的认真、执著的态度.在他的理论观点中,我认为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歌唱与语言的结合、发声方法和呼吸的支持力这三个方面.所以本针对这些声乐技术问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论述,从而进一步解析沈湘老师的声乐理论观点.

2.期刊论文 谭红星 沈湘歌唱学体系的声乐艺术创造性探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

沈湘教授用了毕生的心血,努力学唱、钻研意大利美声学派;美声的故乡将要东移;为祖国和世界上所有热爱声乐艺术的人们,留下这份丰厚的声乐艺术财富;中国人用智慧在学习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创建了中国的美声歌唱学体系;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只有科学性,才不致于误人子弟;以心理活动为主生理为辅;科学的歌唱法、教学法和声乐理论,为学唱者扫除障碍,走向成功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

3.期刊论文 陈静 浅谈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建构略论 -职业圈2007,""(14)

在我国现行的歌唱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就是通过对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对声乐教学的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的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新型的声乐教学理念,必须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立足本民族声乐艺术基础,借鉴西洋声乐艺术教学的先进经验,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自然地、优美地唱歌.

4.期刊论文 张佩吉 一位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声乐艺术教育家——张畴教授 -中国音乐2007,""(3)

张畴教授早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曾先后师从沈湘、薄一彬、应尚能等著名声乐教授学习西方美声唱法,1954年毕业留校作声乐教员至今,在美声唱法的教学岗位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堪称是一位教学成绩斐然,德高望重的声乐艺术教育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那热爱民族声乐艺术,融东、西方文化艺术之精髓于一体的执著追求,和他那严谨的教学治学精神,在声乐教育界也是独树一帜的.

5.学位论文 谢传红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探究 2007

沈湘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他倾其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美声歌唱艺术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不断总结自己的声乐教学经验,在声乐教学事业上获得很大成就,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声乐教学思想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沈湘的声乐教学艺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本文在以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探悉、研究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从中总结、挖掘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其主要内容是对沈湘的声乐教学思想和声乐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分两章完成:首先是对沈湘的声乐教学思想的辩证法、系统观和民族性进行研究、论证;然后是对沈湘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和论述。本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希望能为从事声乐艺术的同行们提供有效的参考。

6.期刊论文 陈言放.Chen Yanfang 浅议声乐学习方法--从沈湘听录音研究声乐谈起 -音乐研究2006,""(1)

沈湘(1921-1993)是国内外声乐界公认的声乐教育家,他在一生的艺术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声乐认识论和方法论.他以丰硕的声乐教学成果回报了他赤诚热爱的祖国,更以卓越的教学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声乐地位,为世界声乐艺术界重新认识中国声乐事业,重估中国声乐教育的地位做出了贡献.在缅怀这位杰出声乐教育家的同时,声乐界普遍好奇于他的声乐认识过程和学习过程.因此,在文章展开论述前,有必要对他的艺术学习和研究经历做一大致了解.

7.期刊论文 周凡斌 浅析美好声音的标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大众文艺2010,""(10)

学习声乐艺术,首先就要学会捕捉、欣赏美好的声音.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好的声音概念是十分要紧的".这一点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好的声音概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习声乐的人来说,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美好声音的标准是进行声乐训练的第一步.声乐训练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有效的进行训练.

8.学位论文 李静 论关牧村声乐艺术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2008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的声乐艺术,文章主要包括关牧村声乐艺术风格的形成和特点两大部分,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从她的成长经历及艺术道路中探寻她声乐艺术风格的成因:第二章研究她声乐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第三章探讨由关牧村的声乐艺术引发一些对当代女中音及声乐发展的思考。

第一章在关于关牧村声乐艺术风格的形成中,将其形成成因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期、成熟期和拓展期,这三个时期以关牧村成长的时间为顺序进行论述。

基础期论述了关牧村从童年到青年时期对音乐的理想和勤奋的努力。分为五个小标题:1、母亲为幼小的关牧村插上了音乐的翅膀:2、歌唱抚慰她失去亲人的创伤;3、生活的苦难使她的情感比一般人更深沉、更成熟;4:工厂的生活为她创造了广阔的歌唱舞台,培育了她爱民为民、血融于民的质

的期望,激励她从小树立了成为歌唱家的远大目标。母亲去世后,加上父亲被打成反革命的沉痛打击,她很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思想过早的成熟和坚强起来,感情也比一般人更加深沉厚重。唱歌既是她的理想,也是她精神的安慰和希望。她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练唱,勤耕不辍,使自己从小就有了深厚的音乐素养和知识积累。工厂里的生活不仅为她创造了广阔的歌唱舞台,施展了她的才华,更为她的歌声里注入了人民大众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内涵,赋予了她与人民大众鱼水之情的高尚情怀,奠定了她歌唱的深厚根基,使其最终成为大众热爱的“人民艺术家”。

成熟期分为两部分:1、施光南量体裁衣式的创作对她歌唱事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2、沈湘大师的指导使她的歌唱技艺更加纯熟。这一时期,关牧村的声乐艺术走向成熟,演唱的很多作品广为流传,得到了很多荣誉。由于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赏识,关牧村有了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作品,并得到了施光南很多艺术上的指导,他们倾力合作,创造了无数艺术精品。在歌唱艺术成熟的时期,关牧村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她退出舞台,走入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在沈湘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她拓展了艺术视野,丰富了艺术修养,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美声唱法的精华,使歌唱技艺更加纯熟。

拓展期是指从九十年代以来,关牧村在歌唱成熟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用新的视角去演绎音乐。主要表现在

:1990年,她考入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班,开始对中国明清民间曲调进行系统研究,四年过后,她以一篇《明代俗曲“挂枝儿”研究》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关牧村的演唱之所以感人至深,耐人寻味,是因为她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优秀的艺术正是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流传久远。在流行音乐广泛传播的时代,她没有落伍,演唱了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比如《月朦胧鸟朦胧》、《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还重新演绎了很多老歌,将伴奏音乐运用爵士风格进行编配,如《打起手鼓唱起歌》、《我没有带走我的心》等。她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兰花花》、《小河淌水》等一些比较纯粹的传统民歌,虽然不是原汁原味的民歌风,但她在歌声里加入了更加自然通俗的成分,使人听来焕然一新。

除了三个阶段以外,对关牧村声乐艺术风格形成的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需要单独列出,即第一章的第二和第三:深厚的文学修养使她的歌声更有内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读书赋予关牧村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和淡泊的心境,升华了她丰富的内涵,使她的歌曲情感更加纯净清朗,不沾染一丝尘土,温暖人心。关牧村更拥有高尚的品格,她热爱歌唱,热爱人民,努力创造艺术精品回报大众,她淡泊名利,充满爱心,多年来,作为“慈善大使”、“博爱大使”、“环境使者”,她不断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人民艺术家的职责。

第二章研究关牧村声乐艺术风格的特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关牧村的唱法问题;二、自然纯熟的歌唱技艺;三、从艰苦的生活中磨砺出的情感,深沉质朴、细腻动人;四、丰富多样的歌曲艺术处理:五、关牧村的演唱艺术总的美学观点。关牧村的演唱方法独特,她以民族唱法为主,吸收美声唱法的精华,还吸收通俗唱法亲切自然的特点,兼收并蓄,雅俗共赏,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色;她的歌唱技艺纯熟,音色丰富,音域宽广;她的歌声“声中有情,情中有魂”,她善于挖掘每一首歌的深刻内涵,赋予其深厚的情感。

在歌曲艺术处理方面,关牧村善于运用自如的收放方式把优美的旋律线条演绎的婉转悠扬,荡人心扉,还善于创造优美迷人的歌曲意境。同时,她运用丰富的音色变化表达不同风格的作品,如自然流畅的音色,柔美细腻的音色,还有轻巧弹性、戏剧夸张等不同的音色准确的表达作品;在同一首歌里,她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塑造更加完整的音乐形象。她还善于运用咬字吐字表现歌曲的韵味和塑造歌曲形象。在对关牧村声乐艺术的美学观点中,主要提到她的自然朴素之美、宁静优雅之美、中庸含蓄之美等,体现了她独特的声乐艺术风格特点以及给人崇高的艺术享受。

在第三章里,主要谈自己从关牧村的声乐艺术研究中引发对当代女中音和声乐界发展的思考。作为女中音,关牧村有很多自己的心得,她的看法对女中音在音色、音域、情感内涵、个性发展、女中音作品的创作等方面有一些有益的启发。女中音的发展不仅要摒弃对女中音认识方面的错误观念,还要在女中音人才的发掘、培养质量、个性等方面进行突破,同时要号召创造更多的女中音作品。对声乐界的发展来说,主要提出三点思考:积极提高艺术修养、不断拓展歌唱曲目和新的领域及大力发展中国民族艺术。老一辈歌唱家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广为流传,是于他们优秀的艺术修养密不可分的,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歌唱者更要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静下心来,积极提高艺术修养。同时,随着唱法区分的弱化,歌唱者要开拓更新的领域,演唱更新的曲目,更要大力提倡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

9.期刊论文 杨艾荃 谈美声唱法的语言清晰度 -艺海2009,""(7)

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伴随着歌剧演唱而形成的歌唱艺术.纵观美声唱法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以优秀歌唱家和作品为显著标志的德国学派、法国学派以及俄罗斯学派等.各学派在学习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基础上,遵循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解决了语言与歌唱发声科学之间的矛盾,使过去认为难于寻求歌唱性的德语、法语以及英语,均在演唱中达到了美声化的艺术规格.在周淑安、黄友葵、周小燕、沈湘等老一辈声乐家的辛勤耕耘下,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入的美声唱法已在我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了磊磊果实.到如今,美声唱法已经成为不受语言限制的世界性的声乐艺术.只是,美声唱法因其自身发声需要,语言的清晰度常常会受唱法局限而有所下降,但在总体上并不会妨碍其综合艺术表现力.

10.期刊论文 蔡远鸿 当代中国声乐学派的研究视域 -理论与创作2007,""(3)

自上世纪西方声乐艺术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声乐学派的建构一直是我国声乐界的一种自觉追求.无论是早期应尚能、黄自,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张权、沈湘、周小燕及金铁霖和施光南、金湘等都把"中国的"作为自己的追求或主要追求.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jyszyxyxb201001017.aspx

授权使用:湖北师范学院(hbsfxy),授权号:d3559f26-4ed7-4d9b-8ccc-9e62010c37b1

下载时间:2011年1月5日

2010年3月

第8卷第1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March,2010Vo】.8No.1

文章编号:1672-2795(2010)Ol-0105-05

朱玲李梅

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解析

摘要:中国一代声乐艺术教育教学大师——沈湘先生,在世时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

的著名歌唱家,造就了诸多著名的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声乐教学艺术》这部著作是其留给

从事声乐教育教学事业后来者的一份宝贵遗产;从其声乐教学艺术理论和实践中,有三点教育

教学理念,即强调个性化的教学原则、注重综合型的素质要求、主张合作式的教学关系,可资

院校声乐教师学习借鉴。

关键词: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个性教学;综合素质;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

ProbeintoShenXiang’STeachingIdeaofVocalArtEducation

ZHULing,LIMei

Abstract:China’smasterofvocal

singers

ArtisaarteducationMr.ShenXianghastrainedalargenumberoffamousandcultivatedmanywell—knowneducatorsofvocalart.ThebookShenXiang’sVocalTeachingvaluableheritageforthoseengaginginvocalmusiceducationandteaching.There

toarethreeedu—cationalandteachingideasforvocalmusicteacherslearnfromhisteachingtheoryandpracticeofvocal

onmusic,namelyemphasisofindividualizedinstruction,focusing

theCO—teachingrelationship.comprehensivequalityandadvocating

Keywords:ShenXiang;vocalart;educationandteachingidea;individualizedteaching;comprehen—

sirequality;CO—teaching

引言

沈湘先生(1921一1993)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声乐艺术教育教学大师,在世时不仅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歌唱家,如李晋玮、杨比得、郭淑贞、孟贵彬、梁宁、迪里拜尔、范竞马、黑海涛、陈志、殷秀梅、关牧村、赵登峰、袁晨野等,还为我国造就了诸多著名的声乐艺术教育家,如郭淑贞、金铁林等,以及由其培养的新一代蜚声国际国内的青年歌唱家,如彭丽嫒、宋祖英、戴玉强、阎维文、张也、么红、吴碧霞等,他们共同为繁荣和弘扬中国声乐艺术并使之立于当代世界音乐艺术之林,愈来愈受到世人的瞩目作出了卓越贡献,这给国人带来艺术审美享受的同时也带来民族自豪荣耀的共享。

收稿日期:2009.11-08

作者简介:朱玲(1958一)女,安徽蚌埠人,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温州325035)李梅(1959一)女,浙江景宁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杭州310053)

・106・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第8卷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这部著作则是沈湘先生留给从事声乐教育教学事业后来者的一份宝贵遗产。该书虽然只是沈湘先生两次声乐讲学的内容,却是其一生从事声乐艺术演唱和声乐艺术教学不懈探索而获得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其中不仅涵盖了对歌唱艺术规律、美声唱法的渊源及特点、歌唱的基本要素、声乐演唱的技法及风格等方面的论说,而且涵盖了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怎样做一名称职的声乐教师的阐述,内容既博大精深又浅显易懂。中国声乐艺术界以及声乐教育界有多少人从中受益可以说难以计数,查阅中国研究声乐艺术的学术论文,其中很多篇是以此作为重要参考文献之一的。本文作者作为从事院校声乐教学的晚辈,更是从中受益良多。要想对沈湘先生声乐教学艺术理论和实践做一个全面且系统性的研究,这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以下仅从其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这一视角谈三点浅识。

一、强调个性化的教学原则

沈湘先生在其声乐教学实践中非常强调声乐教学的个性化原则。他在讲课中采用多种形象的比喻一再告诫年轻教师:“教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某一个经验、某种现象来代替学生们千差万别的状况。……做得好的提琴,本质上一个琴一个味儿,当老师的不应该只喜欢某一把琴、某一种声音。如果你把所有学琴的学生都教成一个昧儿,这就麻烦了。教器乐可以换琴还好办,教声乐就更麻烦了,因为每一个人的乐器长得不一样,唱出的音色和声部也不一样。假如你教了10个学生,因为你只喜欢一种声音,结果所有的嗓音都被教成一种声音,所有学生都被教成一个‘味儿’,但其余的学生都被牺牲了。所以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不要用一个固定的经验、某种喜爱的音响来教所有学生,教学一定要很客观地分析教学对象;……艺术是讲究个人特点的,不要人人穿西装,人人穿马褂。一个人一个样,要重视个人特点。我不赞成雷同或过分强调共性。真正的出成绩,使你成名获得成功的,倒是你歌唱中富有个性的特点。真正的艺术不是机械的,不是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艺术就是要有特点,包括音色和唱法都要有特点。如果某人的歌唱有特点而且是好的,教师千万不要给他去掉,认为人家都那样,你怎么这样。不要按你的喜爱去改,这样不好。”…73_76

以上一番话可以说是沈湘先生的经验之谈和肺腑之言,因为他在这方面既有过失败的教训,也有着成功的经验。在上述讲课过程中,他并不避讳谈自己以往的失误(大师级的人物大都如此坦荡),坦言自己曾干过按自己的喜爱去改学生的事,结果“人家挺好的声音让我给改了,改完了,我后悔了,想再改回来,办不到了”…M。关于成功方面的事例,沈先生在这次讲课中虽未有提及,但我们可以通过他指导范竞马的教学做法,深刻体会和领悟他的上述言论。沈先生在最初给范竞马上声乐指导课的时候就颇费思量l范竞马在唱高音的时候有通常所说的“紧、白”的毛病,要是全改掉,他原有的味也就没了,可那正是听众所喜欢的;而要完全保留,他的高音永远是个坎。沈先生最后采取的办法是,既打通他的整个声区,又开掘他硬中藏韧、柔中透刚的独特味儿。后于1987年,范竞马参加英国卡狄夫世界歌唱家比赛,以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最终获得优胜奖,捧回一个水晶杯。在这次大赛中,评委和观众都特别喜欢范竞马。其中一个评委是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指导,听了范竞马的演唱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的味不是帕瓦罗蒂的,也不是多明戈的”。对此,沈先生总结道:“一个缺点an-个优点等于特点,但这个特点减去一个缺点很可能等于零。”[1】29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沈先生为了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是如何辩证地对待学生的“毛病”以及因材施教的良苦用心。

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领域可以说是一项公认的具有普适性意义的教学原则,体现在声乐教学方面就是要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导向,这是由艺术规律决定的。声乐艺术是一种表情艺术,相对于词曲文本来说属于“二度创作”。艺术创作最忌讳的是雷同,一个艺术家要想使自己的创作有别于他人,就必须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并能形成个人的创作风格。沈湘先生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会说“真正的出成绩,使你成名获得成功的,倒是你歌唱中富有个性的特点”。因此,他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如迪里拜

第1期朱玲李梅: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解析・107・尔、殷秀梅、关牧村等)保持着自身的优良个性,极力主张“教学上要有总原则,但运用到每个学生身上又要非常具体化。用一种方法去套所有的人不行,用教好一个学生的经验去教所有的学生也不会成功。应该按照每个人的不同条件,训练出自己的风格,塑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歌唱人才”…瑚。我们不少声乐教师(包括本人在内),其实也不是不懂得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不是不懂得艺术创作个性化的重要性,但懂得不一定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演唱方法科学性的指导,而忽略其演唱特点以及风格独特性的保护和培养。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声乐学生在刚入校时确实多多少少带着一点“个性特点”,但由于其在演唱方法上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以及教师对其“个性特点”认识上的偏差,经过教师的指导,出校时“毛病”是克服了,唱法也科学了,但其原有的“个性特点”却荡然无存了。近些年社会上经常抱怨参加大奖赛的青年歌手演唱“千人一声”,这恐怕与我们高校声乐教师过于注重“唱法的科学性”不无关系,需要我们很好地对此进行反思。由此更能看出,沈先生在指导范竞马的教学做法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们院校声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二、注重综合型的素质要求

沈湘先生认为,歌唱的表现能力是多种智慧、能力的综合,即不仅对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有观察、分析理解能力,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感受、体验和认识能力,而且有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因此,沈湘先生在声乐艺术教学中始终注意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上下工夫,在注重歌唱技巧及表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还十分强调艺术修养及艺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教导学生,“歌唱技巧是获得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必要手段,歌唱者必须重视技术的磨炼,以求得艺术的完美。不管哪种风格,外国的也好,我们民族民间的也好,好的演唱是从不脱离内容的。技术与内容的关系要摆得对,技术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歌唱不仅是文字与音符的组合,更重要的它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因此,我们要求歌唱者不仅要掌握完善的发声技巧,还必须具备音乐和文学及其他各方面的修养,要注意生活的积累。内心越充实,表现出来的内容则越丰富。”…83“技术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音乐修养。”…260“歌唱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艺术道德更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日常具体教学中,他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演唱风格、歌词内容、语言特点、歌曲结构、音高及节奏力度速度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把握乐曲的处理和声音的应用,而且建议学生听交响乐、看话剧、阅读文学作品,从其他姊妹艺术中汲取养料,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歌唱;并要求学生在台上演唱时“心里要有听众,认真对待台下听众的反应,遇到听众热情不高时,不能只怨听众,也要问问自己”…”。正因为沈湘先生本身常年好学善学、涉猎广泛、兼收并蓄、学养丰富,所以他在给学生作声乐艺术指导时能够做到既精确细致又浅显易懂,使学生对所演唱的曲目内涵既能理解透彻又能表现到位。可以说,经过他指导的学生之所以能够有多人在世界重要声乐赛事中获得金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师生的综合素质。

比照沈湘先生的上述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和要求,反观我们有些院校的声乐教学,则往往是注重于声乐表演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教研活动也多在这方面倾注精力,而对如何提高声乐学生的基本素质(高尚的品行素质、创造性的音乐思维等)以及非音乐文化素质(一般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素养结构)不够重视,缺乏要求,导致教学瓶颈现象的发生,即教学到一定阶段,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表现能力都很难再提高了。究其根本原因,“重专业、轻素养”的教学观念制约了声乐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专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将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有效地协调起来,是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专业人才的关

・108・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第8卷键。因为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而“从事一项专业工作时,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非专业素养会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口¨。。同样道理,就院校专业声乐艺术教学来讲,对学生不仅要注重声乐表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否则就达不到造就声乐表演艺术家的培养目标。“一个真正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不仅需要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术和技巧,而且需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J“重专业、轻素养”的教学观念只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匠人,而不可能将其培养成真正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沈湘先生的上述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教学实践和丰硕成果,从正面对此作了无可争辩的映证,也为我们现今院校专业声乐艺术教育教学如何将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有效地协调起来,提供了良好的启发和借鉴。

三、主张合作式的教学关系

在院校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人际问的信息交换来完成知识技能的转移和发展”B¨”,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沈湘先生深知在声乐教学中建立师生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不仅亲身实践,还反复告诫年轻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以自己的喜爱、自己的经验去概括一切,更不要认为你自己有一套学说,有一套理论,要让每一位学生去为你的学说服务,这是最糟的教学方法。不要让学生替你唱,也不要替别人唱,要让学生唱自己”。并强调“一定要真正按照学生的条件帮助学生去唱,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不要让学生替你唱,替你的学说、替你的主张去唱。在教学上要防止不必要的强制。……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他认为,作为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唱好,就千万不能让学生为自己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做十个有九个是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去考虑学生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要有共同语言,互相理解。教师对每个学生知道得越清楚,了解得越透彻,解决每个学生具体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用自己的某些经验和想法或听到某个人唱的经验去套所有的学生。教师要紧紧把住“帮助学生唱”这一关键。

沈湘先生的上述思想言论颇有些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的精髓。我们知道,合作教育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之一。其基本主张是:在师生人际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在教学目标上让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而不是让其单纯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等。合作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即在师生人际关系中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态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还是被强制的学习“囚徒”。为了创造具有真诚、接受、理解三要素的师生人际关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逐步自我实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澄清他们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维持一个健康的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H1合作教育思潮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介绍和关注还是近些年的事,而沈先生当时就已在自觉践行这一理念。从现有掌握的文字资料来看,我们无法判断沈先生当初是对这一思潮动向有所了解和研究,还是“英雄所见略同”,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当时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处于时代发展前列的,丝毫不落后于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沈先生要求他人去做的,正是他在声乐教育教学实践中躬行的。沈湘先生曾与人谈起他对关牧村的声乐教学,“关牧村进我班之前已是观众十分喜爱的歌手。她让我保留她的味道。我说行呀,老师就是帮助学生的。你底儿打得不错,用不着从头来,在现在的水平上往上走。她的教案,我俩多次商量。这不,听众喜欢的东西,我一点不碰。也有人说这样不科学,但你得

第1期朱玲李梅: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解析・109・尊重她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关牧村的这点苦味别人倒还真没有”…291一。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风格,为了尊重听众认可的音色形象,沈先生并没有以权威自居,让学生只按他的想法和要求去做,而是多次与学生一起共商教案。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师生的悉心合作,关牧村在保持原有个性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提高了演唱技能,拓宽了演唱体裁范围,成长为我国声乐界~名独具特色的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至今仍一直活跃在国内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经常出国演出。即使是在严肃音乐受冷落时,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有一次上公开课,中途学生可能因达不到沈先生的要求而情绪上有点紧张。沈先生发现后立即给予鼓励和开导,“我给你点勇气,不要担心上课,像过关一样,要心情坦然、放松,课才能上好,我不是来给你找别扭,而是帮助你的,记住这个关系,我尽量不急躁,你要尽量多理解,这样课才能上好”…Ⅲ7。从沈先生的言语和做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并不是秉承传统的“师道尊严”,而是“以学生为本”,始终把学习主体放在主要地位,将教学主体置于辅助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协作来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由上述事例可见,“前辈声乐教学大师之所以能培养出那么多享誉国内外的歌唱家,不仅在于对声乐技能技巧方面的科学把握,而且在于对师生教学关系方面的高超把握”p1。

结语

综观沈湘先生声乐艺术教育教学实践,在其教学语言、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艺术和个性特点,充溢着高超的教育智慧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和现代民主意识,在向学生传授声乐艺术真善美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人格上的真善美,体现着崇高的艺德和师德,不愧为一代德艺双馨的声乐艺术家和声乐教育家。当其年届古稀且身患严重的心脏病时,他全然不顾仍四处讲学,尤为注重培养青年声乐教师。他曾对身边的人说,“再给我5年,不不,不够,10年,全国各地,我走走,辅导青年教师,他们提高了,带出更多的学生。在国际上获奖,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追求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水平”…掰。人们常说,对先哲伟人最好的纪念莫过于对其精神遗产的继承。作为像本文作者这样的从事院校声乐教学的年轻教师来讲,更应以沈湘先生为榜样,学习他热爱声乐教育事业和德艺双馨的优良品格,精忠教职,执著追求,不懈探索,踏实工作,不断提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为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水平尽到一份添砖加瓦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沈湘,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71.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91.[5]朱玲.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声乐教学[J].艺术百家,2006(5):151

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解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朱玲, 李梅, ZHU Ling, LI Mei朱玲,ZHU Ling(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温州,325035), 李梅,LI Mei(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310053)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2010,08(1)0次

参考文献(5条)

1.沈湘.李晋玮.李晋瑗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1998

2.方展画 高等教育学 2000

3.张前 音乐美学教程 2002

4.顾明远.孟繁华 国际教育新理念 2004

5.朱玲 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声乐教学 2006(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郑路 解析沈湘教授的若干声乐教学理论观点 -乐府新声2007,""(3)

沈湘老师不仅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很强的教学能力,而且他平易近人、轻松幽默、慈祥和蔼,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宝贵的声乐艺术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声乐艺术之路的认真、执著的态度.在他的理论观点中,我认为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歌唱与语言的结合、发声方法和呼吸的支持力这三个方面.所以本针对这些声乐技术问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论述,从而进一步解析沈湘老师的声乐理论观点.

2.期刊论文 谭红星 沈湘歌唱学体系的声乐艺术创造性探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

沈湘教授用了毕生的心血,努力学唱、钻研意大利美声学派;美声的故乡将要东移;为祖国和世界上所有热爱声乐艺术的人们,留下这份丰厚的声乐艺术财富;中国人用智慧在学习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创建了中国的美声歌唱学体系;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只有科学性,才不致于误人子弟;以心理活动为主生理为辅;科学的歌唱法、教学法和声乐理论,为学唱者扫除障碍,走向成功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

3.期刊论文 陈静 浅谈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建构略论 -职业圈2007,""(14)

在我国现行的歌唱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就是通过对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对声乐教学的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的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新型的声乐教学理念,必须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立足本民族声乐艺术基础,借鉴西洋声乐艺术教学的先进经验,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自然地、优美地唱歌.

4.期刊论文 张佩吉 一位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声乐艺术教育家——张畴教授 -中国音乐2007,""(3)

张畴教授早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曾先后师从沈湘、薄一彬、应尚能等著名声乐教授学习西方美声唱法,1954年毕业留校作声乐教员至今,在美声唱法的教学岗位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堪称是一位教学成绩斐然,德高望重的声乐艺术教育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那热爱民族声乐艺术,融东、西方文化艺术之精髓于一体的执著追求,和他那严谨的教学治学精神,在声乐教育界也是独树一帜的.

5.学位论文 谢传红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探究 2007

沈湘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他倾其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美声歌唱艺术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不断总结自己的声乐教学经验,在声乐教学事业上获得很大成就,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声乐教学思想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沈湘的声乐教学艺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本文在以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探悉、研究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从中总结、挖掘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其主要内容是对沈湘的声乐教学思想和声乐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分两章完成:首先是对沈湘的声乐教学思想的辩证法、系统观和民族性进行研究、论证;然后是对沈湘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和论述。本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希望能为从事声乐艺术的同行们提供有效的参考。

6.期刊论文 陈言放.Chen Yanfang 浅议声乐学习方法--从沈湘听录音研究声乐谈起 -音乐研究2006,""(1)

沈湘(1921-1993)是国内外声乐界公认的声乐教育家,他在一生的艺术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声乐认识论和方法论.他以丰硕的声乐教学成果回报了他赤诚热爱的祖国,更以卓越的教学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声乐地位,为世界声乐艺术界重新认识中国声乐事业,重估中国声乐教育的地位做出了贡献.在缅怀这位杰出声乐教育家的同时,声乐界普遍好奇于他的声乐认识过程和学习过程.因此,在文章展开论述前,有必要对他的艺术学习和研究经历做一大致了解.

7.期刊论文 周凡斌 浅析美好声音的标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大众文艺2010,""(10)

学习声乐艺术,首先就要学会捕捉、欣赏美好的声音.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好的声音概念是十分要紧的".这一点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好的声音概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习声乐的人来说,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美好声音的标准是进行声乐训练的第一步.声乐训练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有效的进行训练.

8.学位论文 李静 论关牧村声乐艺术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2008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的声乐艺术,文章主要包括关牧村声乐艺术风格的形成和特点两大部分,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从她的成长经历及艺术道路中探寻她声乐艺术风格的成因:第二章研究她声乐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第三章探讨由关牧村的声乐艺术引发一些对当代女中音及声乐发展的思考。

第一章在关于关牧村声乐艺术风格的形成中,将其形成成因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期、成熟期和拓展期,这三个时期以关牧村成长的时间为顺序进行论述。

基础期论述了关牧村从童年到青年时期对音乐的理想和勤奋的努力。分为五个小标题:1、母亲为幼小的关牧村插上了音乐的翅膀:2、歌唱抚慰她失去亲人的创伤;3、生活的苦难使她的情感比一般人更深沉、更成熟;4:工厂的生活为她创造了广阔的歌唱舞台,培育了她爱民为民、血融于民的质

的期望,激励她从小树立了成为歌唱家的远大目标。母亲去世后,加上父亲被打成反革命的沉痛打击,她很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思想过早的成熟和坚强起来,感情也比一般人更加深沉厚重。唱歌既是她的理想,也是她精神的安慰和希望。她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练唱,勤耕不辍,使自己从小就有了深厚的音乐素养和知识积累。工厂里的生活不仅为她创造了广阔的歌唱舞台,施展了她的才华,更为她的歌声里注入了人民大众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内涵,赋予了她与人民大众鱼水之情的高尚情怀,奠定了她歌唱的深厚根基,使其最终成为大众热爱的“人民艺术家”。

成熟期分为两部分:1、施光南量体裁衣式的创作对她歌唱事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2、沈湘大师的指导使她的歌唱技艺更加纯熟。这一时期,关牧村的声乐艺术走向成熟,演唱的很多作品广为流传,得到了很多荣誉。由于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赏识,关牧村有了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作品,并得到了施光南很多艺术上的指导,他们倾力合作,创造了无数艺术精品。在歌唱艺术成熟的时期,关牧村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她退出舞台,走入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在沈湘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她拓展了艺术视野,丰富了艺术修养,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美声唱法的精华,使歌唱技艺更加纯熟。

拓展期是指从九十年代以来,关牧村在歌唱成熟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用新的视角去演绎音乐。主要表现在

:1990年,她考入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班,开始对中国明清民间曲调进行系统研究,四年过后,她以一篇《明代俗曲“挂枝儿”研究》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关牧村的演唱之所以感人至深,耐人寻味,是因为她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优秀的艺术正是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流传久远。在流行音乐广泛传播的时代,她没有落伍,演唱了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比如《月朦胧鸟朦胧》、《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还重新演绎了很多老歌,将伴奏音乐运用爵士风格进行编配,如《打起手鼓唱起歌》、《我没有带走我的心》等。她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兰花花》、《小河淌水》等一些比较纯粹的传统民歌,虽然不是原汁原味的民歌风,但她在歌声里加入了更加自然通俗的成分,使人听来焕然一新。

除了三个阶段以外,对关牧村声乐艺术风格形成的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需要单独列出,即第一章的第二和第三:深厚的文学修养使她的歌声更有内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读书赋予关牧村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和淡泊的心境,升华了她丰富的内涵,使她的歌曲情感更加纯净清朗,不沾染一丝尘土,温暖人心。关牧村更拥有高尚的品格,她热爱歌唱,热爱人民,努力创造艺术精品回报大众,她淡泊名利,充满爱心,多年来,作为“慈善大使”、“博爱大使”、“环境使者”,她不断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人民艺术家的职责。

第二章研究关牧村声乐艺术风格的特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关牧村的唱法问题;二、自然纯熟的歌唱技艺;三、从艰苦的生活中磨砺出的情感,深沉质朴、细腻动人;四、丰富多样的歌曲艺术处理:五、关牧村的演唱艺术总的美学观点。关牧村的演唱方法独特,她以民族唱法为主,吸收美声唱法的精华,还吸收通俗唱法亲切自然的特点,兼收并蓄,雅俗共赏,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色;她的歌唱技艺纯熟,音色丰富,音域宽广;她的歌声“声中有情,情中有魂”,她善于挖掘每一首歌的深刻内涵,赋予其深厚的情感。

在歌曲艺术处理方面,关牧村善于运用自如的收放方式把优美的旋律线条演绎的婉转悠扬,荡人心扉,还善于创造优美迷人的歌曲意境。同时,她运用丰富的音色变化表达不同风格的作品,如自然流畅的音色,柔美细腻的音色,还有轻巧弹性、戏剧夸张等不同的音色准确的表达作品;在同一首歌里,她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塑造更加完整的音乐形象。她还善于运用咬字吐字表现歌曲的韵味和塑造歌曲形象。在对关牧村声乐艺术的美学观点中,主要提到她的自然朴素之美、宁静优雅之美、中庸含蓄之美等,体现了她独特的声乐艺术风格特点以及给人崇高的艺术享受。

在第三章里,主要谈自己从关牧村的声乐艺术研究中引发对当代女中音和声乐界发展的思考。作为女中音,关牧村有很多自己的心得,她的看法对女中音在音色、音域、情感内涵、个性发展、女中音作品的创作等方面有一些有益的启发。女中音的发展不仅要摒弃对女中音认识方面的错误观念,还要在女中音人才的发掘、培养质量、个性等方面进行突破,同时要号召创造更多的女中音作品。对声乐界的发展来说,主要提出三点思考:积极提高艺术修养、不断拓展歌唱曲目和新的领域及大力发展中国民族艺术。老一辈歌唱家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广为流传,是于他们优秀的艺术修养密不可分的,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歌唱者更要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静下心来,积极提高艺术修养。同时,随着唱法区分的弱化,歌唱者要开拓更新的领域,演唱更新的曲目,更要大力提倡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

9.期刊论文 杨艾荃 谈美声唱法的语言清晰度 -艺海2009,""(7)

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伴随着歌剧演唱而形成的歌唱艺术.纵观美声唱法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以优秀歌唱家和作品为显著标志的德国学派、法国学派以及俄罗斯学派等.各学派在学习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基础上,遵循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解决了语言与歌唱发声科学之间的矛盾,使过去认为难于寻求歌唱性的德语、法语以及英语,均在演唱中达到了美声化的艺术规格.在周淑安、黄友葵、周小燕、沈湘等老一辈声乐家的辛勤耕耘下,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入的美声唱法已在我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了磊磊果实.到如今,美声唱法已经成为不受语言限制的世界性的声乐艺术.只是,美声唱法因其自身发声需要,语言的清晰度常常会受唱法局限而有所下降,但在总体上并不会妨碍其综合艺术表现力.

10.期刊论文 蔡远鸿 当代中国声乐学派的研究视域 -理论与创作2007,""(3)

自上世纪西方声乐艺术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声乐学派的建构一直是我国声乐界的一种自觉追求.无论是早期应尚能、黄自,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张权、沈湘、周小燕及金铁霖和施光南、金湘等都把"中国的"作为自己的追求或主要追求.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jyszyxyxb201001017.aspx

授权使用:湖北师范学院(hbsfxy),授权号:d3559f26-4ed7-4d9b-8ccc-9e62010c37b1

下载时间:2011年1月5日


相关内容

  • 延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音乐舞蹈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延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音乐|舞蹈论文选题题目 延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音乐|舞蹈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 ...

  •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
  • 专题讲座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 序 言 大家从片头播放的视频中,已经感受到今天与老师们共同探讨的是关于高中音乐<歌唱>选修 模块的话题. 我们这个模块的学习,要分四个单元进行,每个单元均 ...

  • 芳林新叶催陈叶
  • 摘 要:美声唱法是在文艺复兴的思潮推动下,由于歌剧的兴起而在意大利发展形成的一种歌唱流派,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发声训练体系.在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之后,对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教学观念的演变到教学方法的借鉴与融合,声乐作品和题材以及表演形式都得到了丰富,声乐教学理论也得到了发展.可以 ...

  • 2016下半年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 2016下半年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6下半年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小学音乐<大家一起来>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音乐<大家一起来>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欣赏孙悦演唱<大家一起来>视频,导入新 ...

  • [音乐研究]杂志
  • 刊名: 音乐研究 Music Research 主办: 人民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 0512-7939 CN : 11-1665/J 邮发代号: 2-258 复合影响因子: 0.752 综合影响因子: 0.348 历史沿革: 现 ...

  • 金铁霖先生从教50周年系列活动说明
  • 金铁霖先生从教50周年系列活动说明 一.活动背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发展进步的灵魂.当今世界正逐渐进入文化经济时代.在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由此,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民族文化国际 ...

  • 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
  • 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探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蓬勃开展,幼儿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并结合教学实际,对中职幼师声乐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 幼师专业 声乐教学 声乐亦称艺术歌唱,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歌唱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艺术嗓音)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 ...

  • 高中音乐特长生如何学好声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音乐特长生如何学好声乐 作者:万金竹 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12期 摘要: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选择走艺术高考这条路来完成自己高考的夙愿.本文根据在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的所看所感,针 ...

  •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 浅析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摘要]声乐作为学前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形势,因此,通过介绍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现状,提出了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1.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生源差距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