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的异同

比较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的异同

一、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概念

1.1 国有企业的概念

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况是,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额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盈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模板,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1.2 私营企业的概念

私营企业一个所有制概念。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通俗说,就是私人出钱开办的企业。民营或民营经济,则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它是从经营层面上说的。它强调的是“以民为经营主体”,与“国营”或“官营”相对应。民营企业还有“国有民营”的特殊情况。即由国家占有全资或控股,但交由民营。

1.3 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区别

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生产资料属于国家所有的企业,私营企业是生产资料属于个人所有的企业,另外从所有制上讲的话,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而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也就是私有制。这个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私营经济是专指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即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企业。从法律上说,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而私有经济,则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实中它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三部分。

二、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特点

2.1 中国国有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指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实质就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所具有的性质。分为以下三类:

独资公司:由政府全额出资,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以社会公共目标为主,经济目标居次。如铁路、自来水、天然气、电力、机场等。

控股公司:由政府出资控股,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兼具社会公共目标和经济目标,以经济目标支撑社会公共目标。这类企业主要是准自然垄断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电子、汽车、医药、机场等。

参股企业:政府只是普通参股者,受到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与一般竞争性企业无疑,没有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经济目标居主导。.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国有企业是由原来的政府部门转变而来的,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原来是邮电部;国际惯例不是这样,是指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

2.2 中国国有企业的特点

1.市场性: 市场竞争的主导

2.行业性:行业发展的龙头

3.福利性:提供公共品的主力军

4.政策性: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

2.3中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1.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2.大型国有企业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

3.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

4.大型国有企业仍是出国创汇的主要力量

2.4 发达国家国有企业

1.首先,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也有着生存空间,二战以来 ,西方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

2.美国的国有企业归议会拥有产权,联邦政府建立国有企业必须经过国有企业的审议和批准

3.相对来说,国有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低很多,而且地位不高

2.5以美国为例的发达国有企业的现状

美国国有企业一般称为”联邦公司“。但何谓联邦公司,在美国也是一个从过去到现在,几十年议论不决的问题。法律文件和政府报告,以及学术探讨都曾给出若干联邦公司的定义,但却始终未得统一。甚至不同的立法文件对联邦公司也有不完全相同的解释。因此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联邦公司不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形式,实际上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产物,作为一个群体,它的特点就是每个公司都有其成分不同的公私混合和程度不同的财产和控制的结构。”

2.6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的分类

1.国营企业: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的企业

2.国办企业:按照特殊法律法规创办和经营的企业

3.国控企业:按照公司法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

三、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异同

3.1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

发达国家 我国

发达国家

1.以公有制为主体

2.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0%平均约为10%

3.一般而言,发达程度较高

我国

1.以公有制为主体

2.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

3.由于比例过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符。

3.2 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分布领域比较

1.在国民经济中, 国有企业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 % 以上。就业人数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7.34%;

2.美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占整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比重大约在5% 一10 % 之间, 但它们一般都是基础产业, 这就为整个社会经营活动制造了良好的环境; 3.德国的共有或公有企业约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17 %, 占总产值的12 %

, 但在个别经济部门, 它们的比重较高, 如占供应( 水、电、气) 与交通部门产值比重达67 %, 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2 %

4.日本国有企业数量较少, 国有企业的收人占国民收人的13 %, 职工就业人数占4.7 %, 但其固定资产总额在全国企业中的比重达16 % ;

5.法国国有企业出口额占全国的30 %, 法国最大的10 家企业中, 国有企业占7 家;

6.英国从1 9 7 9 年10 月开始私有化浪潮, 到1 9 8 8 年, 英国共出售国家股份达26 25 亿美元, 包括英国长途通信公司、英国航空公司、英国钢铁公司、英国煤气公司, 希思罗机场、海军造船厂和皇家兵工厂等, 国有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 9 7 9 年的11 % 下降到1 9 88 年的6.5 %;

7.韩国在全国工商业资本中, 国有资本, 私人资本和外资各自占比重分别为60 %、30 %和10 %

3.3 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比较

>>发达国家

1.资产结构多元化

2.视企业的竞争性和盈利应决定控股程度

>>我国

1.以单一的国有资产结构为主

2.过分单一,不利于筹集资产与用国有资产

3.4 政府职能比较:

>>发达国家

1.主要精力放在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调整

2.以法管理已步入轨道,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

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竞争环境平等

>>我国

1.在直接管理方面牵涉很大精力

2.虽也有一些法规,但尚未步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3.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企业包袱沉重,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

3.5 企业职能比较

>>发达国家

1.自主进入市场,政企分开

2.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较为完善,法制完备

3.企业不办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企业竞争环境较为平等,竞争力强 >>我国

1.基本可以自主进入市场,但仍受政府的一些干预

2.多种体制并存,过渡阶段法制不健全

3.企业办社会职能错位,急需政府建设社会保障体系

3.6 管理方式比较

>>发达国家

1.间接管理为主,以法制化经济手段为主

2.实现多种形式的控制公司、企业集团对企业进行控制

>>我国

1.直接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主、由各级政府管理

2.开始研究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公司、集团公司进行管理

3.7 企业内领导体制比较

>>发达国家

1.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了分离

2.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3.大型企业或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直接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

4.董事会一般都实行三结合,即政府、经济界与职工、股东三方参加 >>我国

1.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真正分离

2.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由上级政府任免

3.少数实行股份制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负责制

四、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与启示

4.1我国国有企业的利弊

这些国有企业在力求有效经营的同时,都不同程度的承担着公共职能,在经营过程中也都暴露出政企不分、业绩不佳等等问题。因此,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变革的经验教训,对于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员产生机制不到位,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合理、不科学

,权责不到位,在管理制度上,没有解决好管人、管事服从于管资产问题。

4.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演进:

我国的国有企业主体最初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归全民所有”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里,它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和主要支出渠道。在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计划式管理之下,它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利润追求,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工厂”或者说是“生产车间”。1980年以后,随着“包”字(承包制)进城,国有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实行了承包、承租经营模式,国有企业成为承包者和承租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国家放权让利的改革又强化了国有企业的这一功能),同时,国家财政来源于国有企业的收入比重下降,国家财政投向于国有企业的支出也有所放缓,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租赁工厂”。

随着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式实施,市场化浪潮对国有企业经

营机制形成强烈的冲击,也对国有企业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应对市场化竞争的需要,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国有企业重组与上市三个方面。“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冗员过多、效率低下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将国有企业从不合理的社会负担中解放出来,兼解决企业急需的各种劳动力流动问题;国有企业上市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客观地讲,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都已经初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并没有根本性转变,国有企业困难没有根本改观,国有企业投资仍然是财政支出的“黑洞”,是财政赤字的主要制造者。另外,国有企业融资发展成为证券市场不能承受之重――国有企业大量上市融资,所融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或为母公司占用,或沉淀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中,真正被企业用来进行生产经营的资金所形成的投资回报率也是相当低下的。统计显示,(2003年第三季度季报)沪市771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5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18%;深市507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5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5% ;以2003年10月28日收市时1254只A股加权平均股价为6.98元 计算,投资者的毛收益率小于2.25%,即使全部拿来派现,其收益率也只与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相当。但这并不能对国有企业进一步在证券市场融资形成任何的妨碍,发行的长江电力融资规模甚至超过了100亿元。国有企业就象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地吞噬国家财政资金,不断地从证券市场吸取资金而几乎不给予任何的回报,所以可以称之为“海绵工厂”。

4.3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制方式

美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主要采纳了引进私营体制、放松市场管制的做法。一方面,美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拍卖了部分国有土地,出售了全国铁路客运系统、联邦铁路货运公司、电力公司等,并取消补助金计划;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将一些国有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在出租期间,承租者定期向政府缴纳包括折旧费和部分利润在内的承租费。有时国家还将部分国有企业的产品订货合同任务承包给主承包商。通过这些出售、出租、承包等措施,引进私营体制,放松市场管制,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激活国有企业活力

日本国有企业改制是先实施国有民营,后逐步走向彻底民营的“渐进民营”过程:第一步就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通过企业重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改变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即所谓国有民营阶段;第二步即“彻底民营”阶段,就是在条件成熟时,国家出售国有企业股票,彻底实行民营化。日本较妥善地处理了国有企业的原有债务,实行了政府分担一部分、改制企业自己承担一部分、出售国有企业股票及多余土地偿还一部分的做法。

西欧国家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实行的是国有企业股权转化与企业内部机制改造相结合的“二元”模式。在“股权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如通过上市国有企业的股票逐步出售国有股权,或者通过协议方式转让股权,通过股权置换即在股权出售时,购买方用债权换取股权等,从而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在策略上,他们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即先将一部分国有股权出售或转让,政府暂时控股,但吸收入股者参与管理,在各种关系理顺后,政府再将大部分或全部国有股权出售,从而保证了股权改造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这种改制模式十分重视“机制改造”,即政府对改制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造,以改变其不良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如采取从外部聘任新的总经理、组织强有力的管理班子、裁员等

措施。

二元改制模式十分重视对国有股的控制,但又争取保证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让大多数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一样,按照一般经济法则和市场规律运营

4.4 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特点

1.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的国有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管理并起稳定国民经济作用的政治工具。它们的存在不是追求最大盈利,而是维护公共利益。这一类国有企业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政府直接投资和国有化。政府直接投资兴办的企业主要涉及交通运输、邮政通讯、钢铁、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以及原子能、航天等新兴产业部门。另一类是国家参股或控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经营。在这种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虽然是一个普通股东,但在许多情况下,政府会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者。

2.国家对国企进行私有化改造。国有企业效益不佳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类:一是在市场规则面前受到不平等待遇;二是内部经营管理上确实大不如私营企业。而这两类原因又在根本上归结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基于此,从80年代开始,各国把改革的重点调整到了对国企进行私有化改造上来。

3.政府政策对国有企业起导向、计划管理和监管的作用。这种“计划”管理也只是政府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实质是政府在对国民经济的状况做出科学分析、对经济发展的前景做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向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有关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状况的综合信息,对有关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协调。西方发达国家的计划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间接性,它是通过利率、补贴、税率等手段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2)指导性,它主要是提供信息,指导方向,综合协调;3)协调性,它是在广泛协商并征求各层次、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4)灵活性,它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对国有企业采取不同形式的监管。美国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是通过以国会为主的监管体系进行的,形成以国会立法为核心进行监管的特点。英国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一是由政府实施监管,二是由议会对企业实施监管。日本的主要监督手段是通过相互派代表进入对方董事会来进行监督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发达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造进程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方式有:1)把国有企业改造成多种股份公司形式。2)随着各种公司形式的出现,国有企业经营权的转移和经营形式的改变,公司的法人主体地位和法人财产权得到了确立3)国有企业改造成公司后,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国家与公司的关系以股权为纽带,国家作为股东不再对公司行使其它股东所没有的权力。

5.构建竞争机制。营造竞争机制是促进企业提高效率的动力。西方各国政府通过组建一批对原垄断企业形成竞争性的地区性、专业化公司打破了对某些行业的国家垄断,从而引进了竞争机制,最终大幅度地提高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全民福利

4.5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对我国启示(1)

1.企业的公共职能应该得到重视

2.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过全多元化改革,有助于提高企业自主经营的能力

3.为了保持国家利益的不受损害,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国家在持股比例低的公司中的特殊权益

4.股份制改造和竞争环境建设病重

4.5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对我国启示(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现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未来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精细化分类改革”,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应该进入“分类改革与监管”的新时期。

比较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的异同

一、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概念

1.1 国有企业的概念

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况是,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额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盈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模板,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1.2 私营企业的概念

私营企业一个所有制概念。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通俗说,就是私人出钱开办的企业。民营或民营经济,则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它是从经营层面上说的。它强调的是“以民为经营主体”,与“国营”或“官营”相对应。民营企业还有“国有民营”的特殊情况。即由国家占有全资或控股,但交由民营。

1.3 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区别

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生产资料属于国家所有的企业,私营企业是生产资料属于个人所有的企业,另外从所有制上讲的话,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而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也就是私有制。这个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私营经济是专指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即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企业。从法律上说,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而私有经济,则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实中它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三部分。

二、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特点

2.1 中国国有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指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实质就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所具有的性质。分为以下三类:

独资公司:由政府全额出资,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以社会公共目标为主,经济目标居次。如铁路、自来水、天然气、电力、机场等。

控股公司:由政府出资控股,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兼具社会公共目标和经济目标,以经济目标支撑社会公共目标。这类企业主要是准自然垄断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电子、汽车、医药、机场等。

参股企业:政府只是普通参股者,受到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与一般竞争性企业无疑,没有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经济目标居主导。.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国有企业是由原来的政府部门转变而来的,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原来是邮电部;国际惯例不是这样,是指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

2.2 中国国有企业的特点

1.市场性: 市场竞争的主导

2.行业性:行业发展的龙头

3.福利性:提供公共品的主力军

4.政策性: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

2.3中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1.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2.大型国有企业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

3.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

4.大型国有企业仍是出国创汇的主要力量

2.4 发达国家国有企业

1.首先,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也有着生存空间,二战以来 ,西方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

2.美国的国有企业归议会拥有产权,联邦政府建立国有企业必须经过国有企业的审议和批准

3.相对来说,国有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低很多,而且地位不高

2.5以美国为例的发达国有企业的现状

美国国有企业一般称为”联邦公司“。但何谓联邦公司,在美国也是一个从过去到现在,几十年议论不决的问题。法律文件和政府报告,以及学术探讨都曾给出若干联邦公司的定义,但却始终未得统一。甚至不同的立法文件对联邦公司也有不完全相同的解释。因此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联邦公司不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形式,实际上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产物,作为一个群体,它的特点就是每个公司都有其成分不同的公私混合和程度不同的财产和控制的结构。”

2.6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的分类

1.国营企业: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的企业

2.国办企业:按照特殊法律法规创办和经营的企业

3.国控企业:按照公司法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

三、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异同

3.1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

发达国家 我国

发达国家

1.以公有制为主体

2.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0%平均约为10%

3.一般而言,发达程度较高

我国

1.以公有制为主体

2.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

3.由于比例过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符。

3.2 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分布领域比较

1.在国民经济中, 国有企业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 % 以上。就业人数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7.34%;

2.美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占整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比重大约在5% 一10 % 之间, 但它们一般都是基础产业, 这就为整个社会经营活动制造了良好的环境; 3.德国的共有或公有企业约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17 %, 占总产值的12 %

, 但在个别经济部门, 它们的比重较高, 如占供应( 水、电、气) 与交通部门产值比重达67 %, 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2 %

4.日本国有企业数量较少, 国有企业的收人占国民收人的13 %, 职工就业人数占4.7 %, 但其固定资产总额在全国企业中的比重达16 % ;

5.法国国有企业出口额占全国的30 %, 法国最大的10 家企业中, 国有企业占7 家;

6.英国从1 9 7 9 年10 月开始私有化浪潮, 到1 9 8 8 年, 英国共出售国家股份达26 25 亿美元, 包括英国长途通信公司、英国航空公司、英国钢铁公司、英国煤气公司, 希思罗机场、海军造船厂和皇家兵工厂等, 国有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 9 7 9 年的11 % 下降到1 9 88 年的6.5 %;

7.韩国在全国工商业资本中, 国有资本, 私人资本和外资各自占比重分别为60 %、30 %和10 %

3.3 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比较

>>发达国家

1.资产结构多元化

2.视企业的竞争性和盈利应决定控股程度

>>我国

1.以单一的国有资产结构为主

2.过分单一,不利于筹集资产与用国有资产

3.4 政府职能比较:

>>发达国家

1.主要精力放在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调整

2.以法管理已步入轨道,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

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竞争环境平等

>>我国

1.在直接管理方面牵涉很大精力

2.虽也有一些法规,但尚未步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3.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企业包袱沉重,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

3.5 企业职能比较

>>发达国家

1.自主进入市场,政企分开

2.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较为完善,法制完备

3.企业不办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企业竞争环境较为平等,竞争力强 >>我国

1.基本可以自主进入市场,但仍受政府的一些干预

2.多种体制并存,过渡阶段法制不健全

3.企业办社会职能错位,急需政府建设社会保障体系

3.6 管理方式比较

>>发达国家

1.间接管理为主,以法制化经济手段为主

2.实现多种形式的控制公司、企业集团对企业进行控制

>>我国

1.直接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主、由各级政府管理

2.开始研究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公司、集团公司进行管理

3.7 企业内领导体制比较

>>发达国家

1.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了分离

2.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3.大型企业或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直接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

4.董事会一般都实行三结合,即政府、经济界与职工、股东三方参加 >>我国

1.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真正分离

2.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由上级政府任免

3.少数实行股份制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负责制

四、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与启示

4.1我国国有企业的利弊

这些国有企业在力求有效经营的同时,都不同程度的承担着公共职能,在经营过程中也都暴露出政企不分、业绩不佳等等问题。因此,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变革的经验教训,对于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员产生机制不到位,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合理、不科学

,权责不到位,在管理制度上,没有解决好管人、管事服从于管资产问题。

4.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演进:

我国的国有企业主体最初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归全民所有”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里,它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和主要支出渠道。在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计划式管理之下,它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利润追求,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工厂”或者说是“生产车间”。1980年以后,随着“包”字(承包制)进城,国有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实行了承包、承租经营模式,国有企业成为承包者和承租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国家放权让利的改革又强化了国有企业的这一功能),同时,国家财政来源于国有企业的收入比重下降,国家财政投向于国有企业的支出也有所放缓,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租赁工厂”。

随着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式实施,市场化浪潮对国有企业经

营机制形成强烈的冲击,也对国有企业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应对市场化竞争的需要,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国有企业重组与上市三个方面。“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冗员过多、效率低下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将国有企业从不合理的社会负担中解放出来,兼解决企业急需的各种劳动力流动问题;国有企业上市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客观地讲,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都已经初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并没有根本性转变,国有企业困难没有根本改观,国有企业投资仍然是财政支出的“黑洞”,是财政赤字的主要制造者。另外,国有企业融资发展成为证券市场不能承受之重――国有企业大量上市融资,所融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或为母公司占用,或沉淀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中,真正被企业用来进行生产经营的资金所形成的投资回报率也是相当低下的。统计显示,(2003年第三季度季报)沪市771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5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18%;深市507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5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5% ;以2003年10月28日收市时1254只A股加权平均股价为6.98元 计算,投资者的毛收益率小于2.25%,即使全部拿来派现,其收益率也只与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相当。但这并不能对国有企业进一步在证券市场融资形成任何的妨碍,发行的长江电力融资规模甚至超过了100亿元。国有企业就象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地吞噬国家财政资金,不断地从证券市场吸取资金而几乎不给予任何的回报,所以可以称之为“海绵工厂”。

4.3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制方式

美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主要采纳了引进私营体制、放松市场管制的做法。一方面,美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拍卖了部分国有土地,出售了全国铁路客运系统、联邦铁路货运公司、电力公司等,并取消补助金计划;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将一些国有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在出租期间,承租者定期向政府缴纳包括折旧费和部分利润在内的承租费。有时国家还将部分国有企业的产品订货合同任务承包给主承包商。通过这些出售、出租、承包等措施,引进私营体制,放松市场管制,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激活国有企业活力

日本国有企业改制是先实施国有民营,后逐步走向彻底民营的“渐进民营”过程:第一步就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通过企业重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改变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即所谓国有民营阶段;第二步即“彻底民营”阶段,就是在条件成熟时,国家出售国有企业股票,彻底实行民营化。日本较妥善地处理了国有企业的原有债务,实行了政府分担一部分、改制企业自己承担一部分、出售国有企业股票及多余土地偿还一部分的做法。

西欧国家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实行的是国有企业股权转化与企业内部机制改造相结合的“二元”模式。在“股权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如通过上市国有企业的股票逐步出售国有股权,或者通过协议方式转让股权,通过股权置换即在股权出售时,购买方用债权换取股权等,从而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在策略上,他们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即先将一部分国有股权出售或转让,政府暂时控股,但吸收入股者参与管理,在各种关系理顺后,政府再将大部分或全部国有股权出售,从而保证了股权改造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这种改制模式十分重视“机制改造”,即政府对改制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造,以改变其不良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如采取从外部聘任新的总经理、组织强有力的管理班子、裁员等

措施。

二元改制模式十分重视对国有股的控制,但又争取保证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让大多数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一样,按照一般经济法则和市场规律运营

4.4 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特点

1.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的国有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管理并起稳定国民经济作用的政治工具。它们的存在不是追求最大盈利,而是维护公共利益。这一类国有企业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政府直接投资和国有化。政府直接投资兴办的企业主要涉及交通运输、邮政通讯、钢铁、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以及原子能、航天等新兴产业部门。另一类是国家参股或控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经营。在这种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虽然是一个普通股东,但在许多情况下,政府会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者。

2.国家对国企进行私有化改造。国有企业效益不佳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类:一是在市场规则面前受到不平等待遇;二是内部经营管理上确实大不如私营企业。而这两类原因又在根本上归结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基于此,从80年代开始,各国把改革的重点调整到了对国企进行私有化改造上来。

3.政府政策对国有企业起导向、计划管理和监管的作用。这种“计划”管理也只是政府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实质是政府在对国民经济的状况做出科学分析、对经济发展的前景做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向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有关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状况的综合信息,对有关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协调。西方发达国家的计划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间接性,它是通过利率、补贴、税率等手段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2)指导性,它主要是提供信息,指导方向,综合协调;3)协调性,它是在广泛协商并征求各层次、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4)灵活性,它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对国有企业采取不同形式的监管。美国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是通过以国会为主的监管体系进行的,形成以国会立法为核心进行监管的特点。英国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一是由政府实施监管,二是由议会对企业实施监管。日本的主要监督手段是通过相互派代表进入对方董事会来进行监督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发达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造进程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方式有:1)把国有企业改造成多种股份公司形式。2)随着各种公司形式的出现,国有企业经营权的转移和经营形式的改变,公司的法人主体地位和法人财产权得到了确立3)国有企业改造成公司后,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国家与公司的关系以股权为纽带,国家作为股东不再对公司行使其它股东所没有的权力。

5.构建竞争机制。营造竞争机制是促进企业提高效率的动力。西方各国政府通过组建一批对原垄断企业形成竞争性的地区性、专业化公司打破了对某些行业的国家垄断,从而引进了竞争机制,最终大幅度地提高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全民福利

4.5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对我国启示(1)

1.企业的公共职能应该得到重视

2.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过全多元化改革,有助于提高企业自主经营的能力

3.为了保持国家利益的不受损害,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国家在持股比例低的公司中的特殊权益

4.股份制改造和竞争环境建设病重

4.5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对我国启示(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现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未来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精细化分类改革”,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应该进入“分类改革与监管”的新时期。


相关内容

  • 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异同
  • 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异同 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企业债券属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一类特殊固定收益产品,约束其发行行为的指导性法规是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中央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批: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

  • 财政投融资习题+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投融资区别于政府公共预算的最大特点是( D ) A.政策性 B.优惠性 C.盈利性 D.有偿性 2.财政投融资机构的直接地资金投放导致间接地吸引民间或私人金融机构从事符合政府政 策意图或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高风险新兴产业或重点产业的贷款.这是财政投融资的哪 项功能( A ) ...

  • 中外乳品工业建筑的异同
  • 摘要:乳品工业建筑在工业建筑中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近十几年来我国乳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乳品生产量高速增长,乳品企业生产规模接近世界水平.乳品工业建筑的设计体现了现代工业建筑的特征,笔者近几年设计了二十多项乳品工业建筑,也访问了几家国外乳品工厂,经比较感受很深,中国乳品工业建筑的设计接受了世界乳品工 ...

  • 个人独资企业与外商独资企业的异同
  •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09 经济法 论文题目:试论个人独资企业与外商独资企业的异同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试论个人独资企业与外商独资企业的异同 摘要:个人独资企业,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全部 ...

  • 两种监事会的异同
  • 作者:江山艾 经济学消息报 1996年08期 在我国公司法中,对在公司中设置监事会一事有专门的规定.我们制订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并从1995年8月起,陆续对20 家国有企业派出了国有资产监事会.在这里出现了两种监事会,那么,这两种监事会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一.相同点 1.二者在名称上都叫监 ...

  • 2016拍卖师 各科目考试大纲
  • 2016年拍卖实务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为<拍卖概论>第一章至第七章和<拍卖实务教程>第一章至第十九章,以及<拍卖企业的等级评估与等级划分>.<拍卖术语>.<拍卖师操作规范>.<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机动车拍卖规程>. ...

  • 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
  • 新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规范的两种形式,它们之间有相通的地方,也各有自己的侧重点. 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与事项)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该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引用的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企业或项目有可 ...

  • 论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
  • 论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 论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 2008-12-20 15:10:21 [摘要]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争论很多,争议很大,主要有"同一说"."趋同说"之分.前者认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后者认为两者都 ...

  • 行政管理本科论文选题
  • 行政管理本科论文选题 1. 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2. 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3. 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 4. 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 5. 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6. 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 7. 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8. 当前我国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