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的特性及本质

浅谈人的特性及本质

麦柯斯

浅谈人的特性及本质

王成华

[摘 要] 人与动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既看到人和动物的联系,又看到人和动物的区别,并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统一起来考察,才能把握人的本质。据此可以看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就是人的特性。而人的本质就是这三个特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人的自然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实践性 人的本质 人的特性及其本质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这些思考和探讨对于我们认识人的特性和本质问题是非常有益的。但既然这是个哲学问题,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常问常新、可以永无止境地对其追问的问题。在历史上,每当人和人的社会的发展处在转折时期或关键时期,人的问题(人的本质、生存、发展等)便凸现出来。人的问题在当代的凸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表征着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处于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和关键时期。因此,在今天,结合人在当代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入反思人的特性、本质、生存等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拟就人的特性和本质问题作些思考。

我们知道,人是直接从动物(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但人又不同于动物,人同动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看到人和动物的联系,或只看到人和动物的区别,偏执一端,都不可能认识人的本质,这也是人们常出现意见分歧的一个关节点。我们认为,只有既看到人和动物的联系,又看到人和动物的区别,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统一起来考察,才能把握人的本质。据此不难看出,人在其与动物的联系和区别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而人的本质就是这三方面特性的有机统一。

一、 人与动物的联系——人的自然性

(一) 人的自然性

人的自然性是人和一般动物都具有的属性。从生物学上看,人是生物群的一个种类,是一种动物,因而动物所具有的所有特性人都无一例外地具有。动物最基本的特性是:

生、死、性(繁衍)等。动物的这种特性,表现和反映在人的身上,就形成为人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表明的是人和动物的共同点。正是这种共同点,使人和动物天然地、永恒地联系在一起。不承认这一点,就割断了人和动物的联系。人在脱离了动物界、成为人以后,并没有把自己原来所具有的动物性统统抛掉,恰恰相反,这些动物性仍然在人的身上保留着,并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否认人有动物性。马克思说:“人类直接是自然本质。人类一部分用自然的种种力量,作为自然本质,作为活生生的自然本质,用生活的种种力量武装着成为活动着的自然本质,这些力量作为禀赋的本领,本能在他本身里面存在着”。[1]“无论人类的或动物的,在生理上首先要依靠有机的自然界来生活,饮食男女等等也是真正的人类的机能”。[2]恩格斯也说过 :“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程度上的差异”。

[3]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没有把动物性排斥在人性之外,而且还把它看成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是不难发现人和动物的许多共同点的。古云:“喜怒哀乐,人之情也。”其实喜怒哀乐之情,并非人所独有,在某些动物尤其是较高级动物身上,也常常会表现出这些情感现象。人和动物所具有的这些共同点,在动物身上,叫动物性;反映在人身上,称为人的自然性。问题仅在于它在不同的对象上反映的程度不同而已。人和动物这两个“个别”,正是通过动物性或自然性这个“一般”,才天然地联系在一起。 (二)人的自然性的作用

人的这种自然性是人性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和物质基础,是人性形成的要素和前提。如果没有它,人性就无从产生,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从而也就无从谈起人的其他特性。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作了明确的肯定:“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所以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人为了生活,首先就要衣、食、住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本身。”[4]这里的“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应理解为时时都在起作用的东西。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人们之所以必须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用一定的形式来进行,“是受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制约的”。[5]人们的肉体组织的需要,这种天赋的、纯粹自然的本能,是推动人们发生社会关系,进而从事实践活动的原动力。

但是,人之所以是人,更重要还在于他不但有和动物共同联系的一面,还有和动物不同的、本质区别的一面。只看到人和动物的联系,认为人仅仅具有自然性,是片面的。如果人仅仅具有自然性,人就只能和动物一样,是动物,而不能算作人。那么,人和动物的区别何在呢?这就是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二、 人与动物的区别——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一) 人的社会性

所谓人的社会性,是指人和人之间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从事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特性,其具体表现是公共性、共同协作性。这是标志人和动物本质区别的人的基本特性之一。诚然,动物有时也是成群结队“共同协作”地活动,但动物之间的协作是无意识的本能,这种协作不能从事生产活动,只有人才“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6]“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7]人类最初的共同劳动这种组织形式,就是人类社会的雏形。

每个人要满足自己作为人的生存的需要,就必须和其他的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人类进化史表明,作为个体的人,若不和其他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事生产活动,而是离群索居,他就不能成为人,也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从古至今,凡属人类的生产劳动,都是社会性的劳动生产,易言之,人们的各种劳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的,而且人类历史越是向前发展,劳动的这种社会性就越强。每个人从事的具体的生产劳动,都是社会总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每项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与社会总生产的链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说:“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越不独立,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民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只有到十八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对个人来说,才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是外在的必然性。但是,产生这种孤立个人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从这种观点看来是一般关系)的时代。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8]即使鲁滨逊式的个人,也

不能说明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生存。“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因此,它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9]“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在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就象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竟有语言的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10]人离不开社会,因而社会势必对人发生作用和影响,造就其人性,使人具有社会性。

人的这种社会性,具体说来,就是由他所处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包括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伦理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有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物质(经济)关系和思想关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关系,因为人要生存,首先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还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中的人和人的各种关系。人的社会性就是所有这些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由这些关系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离开了这些关系的人,是不可想象的。狼孩由于脱离了这种关系,因而就失掉了人性。因此,人之所以成为人,乃是由其社会性所决定的。社会性在人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 人的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就是人以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这种特性。实践性的突出特点就在于有意识性,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12]“人的类特性”即自由自觉的活动,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人的种种本质力量:体力、感觉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简言之,即人的实践活动能力。人的实践活动,之所以是自由自觉的,就是因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当然,人的这种有意识性,也是在人的长期实践中产生的。

我们知道,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而也就成为人的本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诚然,人的诸种实践能力的原始素质是大自然的进化过程所赋予人的,但是,只有劳动,即人的实践活动,才把这些以潜能的形式沉睡于人的自然肌体里的素质唤醒起来,激发起来,最终发展成为人所特有的种种本质力量,从而使人远远超出于动物之上。马克思精辟地指出,在劳动中,“人自

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本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13]正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即劳动,才使人最终从动物中分离出来,形成为人。诚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14]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还详细地描述了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恩格斯谈到了劳动使手脚分工,直立行走,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大脑,使人的各个器官进一步发展起来,最后产生了人的意识活动等等。这样就一步一步地使人最终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而这些都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劳动的结果。因此,恩格斯得出结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5]劳动创造了人类,从而人的实践活动也就成了人的一个最基本的特性。

诚然,动物也有活动的特性,但是,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消极的、盲目的、被动的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人的活动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自觉的改造周围世界的实践活动。所以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同动物的本能式活动相比,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16]这就是说,人在进行活动之前,就已经对自己所要从事的活动有了一个设想、设计或者蓝图。如果说,生物界的共同特点都是“活”的,则动物在这“活”的当中又表现出能够行动,而作为区别于动物界的人,不但是“活”的,行动着的,而且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行动着的,表现为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第二,人的实践活动还具有超越性和创造性。人并不把实践活动仅仅当作满足自己肉体需要的手段,而是把它当作促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不断地超越自身现有局限性的手段。“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17]也就是说,动物的活

动是片面的,永远重复着的,而人的实践活动则是全面的、不断超越的、创造的。 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的这两个不同点,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标志。人是其自身实践的产物,人就是不断实践着的“动物”,因而也可以说,人是社会实践的总和。 综上所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人的三个本质特性。这三者有机地统一在现实的人的身上:人的自然性是人的潜能和动力之源,是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性和实践性是自然性的现实表现和展开;社会性是实践性的形式,实践性是社会性的内容。三者密不可分,互相制约,交互作用,造就了现实的人的活生生的人性。不妨可以如是说,人的本质就是以上三个根本特性的有机统一,就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不断生成与发展,就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中“自由自觉”的生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48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10页。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541页。

[6][7][14][1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52、157、154、 149页。

[8][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34页。

[9][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2-123、97页。

[1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96-97页。

[13][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

浅谈人的特性及本质

麦柯斯

浅谈人的特性及本质

王成华

[摘 要] 人与动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既看到人和动物的联系,又看到人和动物的区别,并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统一起来考察,才能把握人的本质。据此可以看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就是人的特性。而人的本质就是这三个特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人的自然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实践性 人的本质 人的特性及其本质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这些思考和探讨对于我们认识人的特性和本质问题是非常有益的。但既然这是个哲学问题,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常问常新、可以永无止境地对其追问的问题。在历史上,每当人和人的社会的发展处在转折时期或关键时期,人的问题(人的本质、生存、发展等)便凸现出来。人的问题在当代的凸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表征着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处于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和关键时期。因此,在今天,结合人在当代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入反思人的特性、本质、生存等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拟就人的特性和本质问题作些思考。

我们知道,人是直接从动物(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但人又不同于动物,人同动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看到人和动物的联系,或只看到人和动物的区别,偏执一端,都不可能认识人的本质,这也是人们常出现意见分歧的一个关节点。我们认为,只有既看到人和动物的联系,又看到人和动物的区别,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统一起来考察,才能把握人的本质。据此不难看出,人在其与动物的联系和区别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而人的本质就是这三方面特性的有机统一。

一、 人与动物的联系——人的自然性

(一) 人的自然性

人的自然性是人和一般动物都具有的属性。从生物学上看,人是生物群的一个种类,是一种动物,因而动物所具有的所有特性人都无一例外地具有。动物最基本的特性是:

生、死、性(繁衍)等。动物的这种特性,表现和反映在人的身上,就形成为人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表明的是人和动物的共同点。正是这种共同点,使人和动物天然地、永恒地联系在一起。不承认这一点,就割断了人和动物的联系。人在脱离了动物界、成为人以后,并没有把自己原来所具有的动物性统统抛掉,恰恰相反,这些动物性仍然在人的身上保留着,并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否认人有动物性。马克思说:“人类直接是自然本质。人类一部分用自然的种种力量,作为自然本质,作为活生生的自然本质,用生活的种种力量武装着成为活动着的自然本质,这些力量作为禀赋的本领,本能在他本身里面存在着”。[1]“无论人类的或动物的,在生理上首先要依靠有机的自然界来生活,饮食男女等等也是真正的人类的机能”。[2]恩格斯也说过 :“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程度上的差异”。

[3]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没有把动物性排斥在人性之外,而且还把它看成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是不难发现人和动物的许多共同点的。古云:“喜怒哀乐,人之情也。”其实喜怒哀乐之情,并非人所独有,在某些动物尤其是较高级动物身上,也常常会表现出这些情感现象。人和动物所具有的这些共同点,在动物身上,叫动物性;反映在人身上,称为人的自然性。问题仅在于它在不同的对象上反映的程度不同而已。人和动物这两个“个别”,正是通过动物性或自然性这个“一般”,才天然地联系在一起。 (二)人的自然性的作用

人的这种自然性是人性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和物质基础,是人性形成的要素和前提。如果没有它,人性就无从产生,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从而也就无从谈起人的其他特性。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作了明确的肯定:“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所以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人为了生活,首先就要衣、食、住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本身。”[4]这里的“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应理解为时时都在起作用的东西。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人们之所以必须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用一定的形式来进行,“是受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制约的”。[5]人们的肉体组织的需要,这种天赋的、纯粹自然的本能,是推动人们发生社会关系,进而从事实践活动的原动力。

但是,人之所以是人,更重要还在于他不但有和动物共同联系的一面,还有和动物不同的、本质区别的一面。只看到人和动物的联系,认为人仅仅具有自然性,是片面的。如果人仅仅具有自然性,人就只能和动物一样,是动物,而不能算作人。那么,人和动物的区别何在呢?这就是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二、 人与动物的区别——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一) 人的社会性

所谓人的社会性,是指人和人之间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从事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特性,其具体表现是公共性、共同协作性。这是标志人和动物本质区别的人的基本特性之一。诚然,动物有时也是成群结队“共同协作”地活动,但动物之间的协作是无意识的本能,这种协作不能从事生产活动,只有人才“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6]“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7]人类最初的共同劳动这种组织形式,就是人类社会的雏形。

每个人要满足自己作为人的生存的需要,就必须和其他的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人类进化史表明,作为个体的人,若不和其他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事生产活动,而是离群索居,他就不能成为人,也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从古至今,凡属人类的生产劳动,都是社会性的劳动生产,易言之,人们的各种劳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的,而且人类历史越是向前发展,劳动的这种社会性就越强。每个人从事的具体的生产劳动,都是社会总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每项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与社会总生产的链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说:“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越不独立,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民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只有到十八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对个人来说,才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是外在的必然性。但是,产生这种孤立个人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从这种观点看来是一般关系)的时代。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8]即使鲁滨逊式的个人,也

不能说明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生存。“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因此,它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9]“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在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就象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竟有语言的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10]人离不开社会,因而社会势必对人发生作用和影响,造就其人性,使人具有社会性。

人的这种社会性,具体说来,就是由他所处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包括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伦理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有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物质(经济)关系和思想关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关系,因为人要生存,首先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还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中的人和人的各种关系。人的社会性就是所有这些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由这些关系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离开了这些关系的人,是不可想象的。狼孩由于脱离了这种关系,因而就失掉了人性。因此,人之所以成为人,乃是由其社会性所决定的。社会性在人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 人的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就是人以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这种特性。实践性的突出特点就在于有意识性,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12]“人的类特性”即自由自觉的活动,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人的种种本质力量:体力、感觉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简言之,即人的实践活动能力。人的实践活动,之所以是自由自觉的,就是因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当然,人的这种有意识性,也是在人的长期实践中产生的。

我们知道,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而也就成为人的本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诚然,人的诸种实践能力的原始素质是大自然的进化过程所赋予人的,但是,只有劳动,即人的实践活动,才把这些以潜能的形式沉睡于人的自然肌体里的素质唤醒起来,激发起来,最终发展成为人所特有的种种本质力量,从而使人远远超出于动物之上。马克思精辟地指出,在劳动中,“人自

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本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13]正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即劳动,才使人最终从动物中分离出来,形成为人。诚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14]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还详细地描述了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恩格斯谈到了劳动使手脚分工,直立行走,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大脑,使人的各个器官进一步发展起来,最后产生了人的意识活动等等。这样就一步一步地使人最终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而这些都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劳动的结果。因此,恩格斯得出结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5]劳动创造了人类,从而人的实践活动也就成了人的一个最基本的特性。

诚然,动物也有活动的特性,但是,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消极的、盲目的、被动的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人的活动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自觉的改造周围世界的实践活动。所以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同动物的本能式活动相比,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16]这就是说,人在进行活动之前,就已经对自己所要从事的活动有了一个设想、设计或者蓝图。如果说,生物界的共同特点都是“活”的,则动物在这“活”的当中又表现出能够行动,而作为区别于动物界的人,不但是“活”的,行动着的,而且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行动着的,表现为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第二,人的实践活动还具有超越性和创造性。人并不把实践活动仅仅当作满足自己肉体需要的手段,而是把它当作促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不断地超越自身现有局限性的手段。“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17]也就是说,动物的活

动是片面的,永远重复着的,而人的实践活动则是全面的、不断超越的、创造的。 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的这两个不同点,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标志。人是其自身实践的产物,人就是不断实践着的“动物”,因而也可以说,人是社会实践的总和。 综上所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人的三个本质特性。这三者有机地统一在现实的人的身上:人的自然性是人的潜能和动力之源,是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性和实践性是自然性的现实表现和展开;社会性是实践性的形式,实践性是社会性的内容。三者密不可分,互相制约,交互作用,造就了现实的人的活生生的人性。不妨可以如是说,人的本质就是以上三个根本特性的有机统一,就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不断生成与发展,就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中“自由自觉”的生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48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10页。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541页。

[6][7][14][1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52、157、154、 149页。

[8][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34页。

[9][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2-123、97页。

[1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96-97页。

[13][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


相关内容

  • 牙本质理化特性及反应性变化-口腔执业医师
  • 牙本质理化特性及反应性变化-口腔执业医师 以下是我搜集整理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详细内容如下: 牙本质理化特性 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牙本质色淡黄,稍有弹性,硬度比釉质低,比骨组织略高.成熟牙本质重量的70%为无机物,有机物为20%,水为l0%. 如按体积计算,无机物.有机物和水分 ...

  • 关于人性的内涵
  • 对于如何理解人性.规定人性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是从人与动物的区别角度去规定人性,认为人性就是人区别于物的特性.人性是后天形成的,包含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自然属性不等同于动物性.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人的实践性出发去理解人性,认为实践性是人性主要内容,实践是历史的.变化 ...

  • 可持续发展观的"类"向度
  • 作者:张淑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年11期 中图分类号:B08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1751(2000)05-0001-0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主导性的社会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的孕育和形成是以人对自身类特性的认识和把握为思想逻辑前提的.作 ...

  • 保险公司业务风险特性比较分析
  • 货币金融评论 2004年第10期 保险公司业务风险特性比较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陈忠阳 摘要: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保险公司业务的风险特性.集中对比分析了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负债业务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与负债业务以及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与非保险类金融企业投资业务的风险特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 ...

  •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仇德辉 如果简单地把价值看作是劳动价值,那么"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就完全等同于"劳动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这句话就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逻辑循环的文字游戏. 显然,动物界只有极微弱的价值现象,或者可以说根本不存在价值现象的,而人类社会特 ...

  • 马克思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总第88期)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 . 4, 2007(Su m, 88)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 马克思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袁维维 (郑州大学 ...

  • 人类情感之谜
  • 人类情感之谜 人为什么会有情感?这是一个困惑许多人的难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因为有爱: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若没有情感,就如行尸走肉:等等,这些回答都是答非所问,牵强附会.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情感的本质及情感对于人生存与发展的实际意义上考察. 一.什么是情感 1.心理学对于&quo ...

  • 试论人的存在方式的特殊性
  • 试论人的存在方式的特殊性 内容提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和现实化.人也有着自已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和特殊性.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 ...

  • 电弧离子镀用脉冲负偏压电源设计中的负载简化
  • 电弧离子镀用脉冲负偏压电源设计中的负载简化* 戚 栋1 王宁会1 林国强2 丁振峰2 1. 大连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系:2. 大连理工大学 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大连 116024 摘要: 针对电弧离子镀的等离子体负载在脉冲负偏压电场作用下,其电压.电流出现振荡的现象,用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和 ...